(推荐精选)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
(3)其他: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血管炎、天疱疮、 类天等。
新型免疫克制剂(二)
西洛莫司:(sirolimus,rapamycin,雷帕霉素):是第三 代子囊霉素,克制T细胞增殖和S6激酶旳活性。
其霜剂在封包下可用于治疗异位皮炎、银屑病等。有人内 服西洛莫司3mg/M2.d加小剂量环孢素1.25mg/kg.d治 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与5mg/kg.d CsA相同,但副作 用减轻,不引起肾毒性和高血压。
其他药物如苯丁酸氮芥、卡莫司汀临床不太常用,主要和其他药物联合应 用治疗恶黑和淋巴瘤。
代谢拮抗药物(硫唑嘌呤)
体内 硫唑嘌呤 巯嘌呤
磷酸核 苷
硫代次黄嘌呤 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合成降低
DNA、RNA合成降低 淋巴细胞增殖受克制,阻止致敏淋巴细胞向免疫母细胞转化
代谢拮抗药(硫唑嘌呤)
对T细胞作用强于环磷酰胺, 毒副作用轻,安全系数大,应用范围广。
影响复制、转录和翻译
放射线
DNA发生交联, 影响复制。
作用机制
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 影响复制、转录和翻译 影响纺锤丝旳形成 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影响纺锤丝旳形成
纺锤 丝
生物碱类药物能够影响微管
系统,形成复合物和结晶,使纺 锤丝中断或消失,细胞分裂停留 在有丝分裂中期。
作用机制
新型免疫克制剂(三)
适应症:Nousari应用20mg/d加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大疱性类 天,三月后停用泼尼松未再复发。
Gross 对 11 例 Wegener 肉 芽 肿 给 以 20mg/d , 其 后 渐 增 至 3040mg/d,6个月后全部患者均明显好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抗体明显下降,未见严重副作用。
肺纤维化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肺纤维化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导语:肺纤维化,也就是有胶原蛋白、及蛋白醣类以及弹性素构成的,但是当我们的肺脏受到了伤害之后,人体修复便会产生肺纤维化。
而对于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也就是有胶原蛋白、及蛋白醣类以及弹性素构成的,但是当我们的肺脏受到了伤害之后,人体修复便会产生肺纤维化。
而对于肺纤维化,我们一般都是积极治疗的,因为越是早治疗,便可以早日康复的,而关于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多的。
1.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
(3)抗氧化剂。
(4)抗纤维化药物。
(5)受体抑制剂。
(6)免疫调节剂。
(7)其他药物。
(8)基因治疗方法。
2.氧气疗法
3.湿化与雾化治疗
4.呼吸机的应用
5.肺脏移植
肺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发于女性。
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
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其他症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医疗药物,它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有其副作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作用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
硫唑嘌呤是一种质子代谢途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肤病变、肾功能异常等。
一般来说,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严格监测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感染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患者需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患病的人和物品。
肝功能异常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肝脏代谢后分解成代谢物排泄,如果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物积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肝病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该告知医生。
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反应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持续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结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和强的松(),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依木兰,)作用机制:主要抑制、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 , ,商品名:骁悉)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 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2,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又称506或他克莫司()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
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品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免疫系统疾病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品是十分重要的。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攻击并破坏自身组织或器官。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
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有以下几类:1.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反应。
典型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硫唑嘌呤和美洛昔康等。
这些药品能够降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减轻疾病症状。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通常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
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疾病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有巴利昔单抗和雷珠单抗等。
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或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一些非致病性物质产生异常过度的免疫反应,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品有以下几类: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常见的有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能够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2.肥皂类药物肥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清洁和洗涤作用减少或去除患者身上的过敏原,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肥皂类药物有皂洗液和洁肤水等。
3.局部用药物对于皮肤过敏等局部过敏反应,可以使用局部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局部用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药膏、抗感染药膏和抗真菌药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症状和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药品多种多样,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免疫抑制剂-汇总1
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 生成活性代谢产物磷酰胺氮芥。 *通过与DNA交联阻止DNA链分离,抑制合成新的DNA; 少数与RNA交联而破坏细胞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对细胞周期S期作用最明显。 *阻断淋巴母细胞生长发育,阻断T、B淋巴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
用法用量
• 口服给药:一日2-4mg/kg,连用10-14日,停用1-2周后重复给药。 • 静脉滴注 • 持续性治疗:一日3-6mg/kg(120-240mg/m2)。 • 间断性治疗:一次10-15mg/kg(400-600mg/m2),每2-5日1次。 • 大剂量间断性治疗和大剂量冲击治疗(如骨髓移植前冲击):一次20-
• (5)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等。
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时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长期维持”的原则,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剂量、缩短疗程 、骤然停药。骤然停药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恶心、呕吐、 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减量过快容易使病情反复,前功尽弃;用药 期间应定期门诊复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电解质等。
环磷酰胺
概述
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 性药物 • 20世纪60年代环磷酰胺用于治疗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70年 代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环磷酰胺在上述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其相关的毒副作用限制其长期应用。
适应症
• 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炎 • IgA肾病 •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病 • 狼疮性肾炎 • 原发性小血管炎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方法及疗程宜根据病人、病情、 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来制订。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和注意事项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和注意事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其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反应,从而减少或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靶向治疗药物。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和免疫介导的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易感染、激素依赖、高血压等。
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逐渐减少剂量和定期监测体征的原则。
2.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森立曲普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性来减少免疫反应。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毒性。
此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导致增加感染和肿瘤风险,因此需要加强个人卫生、预防接种和定期进行体检。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针对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在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与医生密切合作: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确定剂量和疗程。
在使用药物期间,定期回访医生,并告知他们任何疗效或副作用的变化。
2.遵循用药规定: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
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
3.注重个人卫生:免疫抑制剂可能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和定期接种疫苗等。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等,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或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减弱或阻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外来抗原的攻击。
免疫抑制剂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预防: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免疫系统对移植组织的攻击,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免疫抑制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3. 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某些化疗药物也具有免疫抑制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感染和其他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 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 、RNA 和蛋白质合成。
对T 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 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 和 B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 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 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 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 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 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抱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 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FSGS治疗
原发性FSGS的治疗原则是:(1)积极对症治疗包括抗凝、抗血栓形成、降血压、降血脂、降蛋白尿、营养支持疗法;(2)保护肾功能: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损害.减慢病情进展;(3)防治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异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4)病情反复发作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以考虑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1)糖皮质激素:首次治疗很重要.其疗效对估计病情、确定长期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目前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疗程有所改变,多数文献报道韧治患者的完全缰解率>40%。
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时间的基本方案为:泼尼松1--2mg/(kg.d),最大量60mg/d,持续2--4个月,治疗有效者(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逐渐减量至0.5mg/kg·d或60mg/隔日,持续6--8周后逐步减撤。
完全缓解者应逐渐撤减糖皮质激素,且在撤减过程中应加服雷公藤多苷片或其他细胞毒药物,避免复发。
(2)免疫抑制剂:可以选用的细胞毒药物有环磷酰胺2mg/(kg·d),苯丁酸氨芥任选一种药使用2--3个月,与短程泼尼松联合使用,维持1个月,之后在1个月内减量至完全停药)可以使75%以上的患者再度缓解.环孢素A降低肾小球GFR,引起高血压和肾毒性以及治疗后的高复发率,使它不适合治疗FSGS。
FKS06在激素抵抗患者中的疗效仅见个别报道,患者缓解后亦可复发,目前其治疗FSGS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剂量和疗程仍无定论。
雷公藤多苷片在FSGS患者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不仅可用于尿检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对激素抵抗患者,或因激素不良反应不能接受大剂量治疗者.雷公藤多苷片也能使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治疗FSGS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机别是:①减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速度;②降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②降低蛋白尿;④降低血压;(4)降脂治疗:脂质代谢异常参与本病的发病过程,降脂治疗可干预FSGS病程,达到延缓肾小球硬化和疾病进展之目的。
肺间质纤维化常用治疗药物
常用肺间质纤维化治疗药物肺纤维化的传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药物(如秋水仙碱或D-青霉胺)单用或其他药物合用。
1. 糖皮质激素通常作为首选药物。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能阻止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向肺部聚集,还能通过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抑制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干扰嗜中性粒细胞在内皮上的粘附,从而抑制炎症反应,阻止纤维化的进展。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建议进展期肺纤维化病人泼尼松用量为1~1.5mg/(kg·d),维持剂量可减至0.25mg/(kg·d),如病人反应欠佳或禁忌应用时,需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剂。
个别急剧进展、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也可试用甲基泼尼松龙的冲击治疗。
使用泼尼松治疗后约50%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减轻,20%~25%患者胸片或肺功能有所好转。
京泽风湿免疫网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 650 83002. 环磷酰胺可抑制B和T淋巴细胞功能,对B淋巴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直接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目前尚缺乏严格的对照前瞻性观察资料证明此药对肺纤维化的疗效,但有资料称,在部分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加用环磷酰胺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后,能抑制粒细胞肺泡炎或改善肺功能。
常用剂量是1~2mg/(kg·d)(不超过200mg/d),口服或200mg,每周2次或400mg,每周1次静脉滴注。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和出血性膀胱炎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低于4×109/L时可继续使用。
但也应注意本药也可诱发肺纤维化,故加用后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时应及时停药。
3. 硫唑嘌呤抑制B、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阻止白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
有少数报告提示加用本药后可收到治疗效果。
常用剂量为3mg/(kg·d)。
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增加合并感染和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等。
4. 氨甲喋呤氨甲喋呤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和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而对抗炎症反应。
推荐精选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尿液 排出 2%
原形 1%
胆汁 排泄 97%
18
主要内容
结构特点、性质 药物发展史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研究 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概述
生物利用度:儿童7-55%; 成人7-32%;平均口服生 物利用度20-25%
服用方法:宜空腹或至少进食前1小时 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达到最大吸收。
15
HDL 血浆蛋白
白细胞
药代动力学—分布
LDL VLDL 及 游离他克莫司
各占0.14%
红细胞 85~95%
16
分布对他克莫司不良反应的影响
他克莫司常见不良反应
9
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方法:检索 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 刊 全文数据库 (2000-2013年) 的他克莫司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 患者性别年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 表现处 置及转归进行汇总最后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进 行分析和 讨论
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37篇涉及病例59例主要包括:药物性肝 损伤、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高钾血症、高血糖、贫血等23 种不良反应类型,涉及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血药浓度偏高、药物相 互作用、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不同治疗阶段个体化差异等,其 中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Konishi H, Drug Test Anal.2014, 6
24
他克莫司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个体化治疗指南
疾病
原发性FSGS
经验治疗起始剂 量
0.15mg/kg/d
CYP3A5*3/*3 (GG)
细胞毒药物分类
细胞毒药物分类细胞毒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烷化剂:这类药物包括氮芥、环磷酰胺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DNA发生烷化反应,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2.抗代谢药:这类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3.抗肿瘤抗生素:这类药物包括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4.植物碱类:这类药物包括长春碱、紫杉醇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分裂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5.激素类:这类药物包括醋酸亮丙瑞林、醋酸戈舍瑞林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6.其他类:这类药物包括干扰素、白介素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7.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8.分子靶向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9.抗体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10.细胞凋亡诱导剂:这类药物包括依托泊苷、卡巴他赛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它可以通过消除受损或异常细胞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这类药物可以在不引起免疫反应的情况下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以上就是细胞毒药物的分类,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中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和抗代谢药、抗体类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同时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
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抗体类也是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淋巴细胞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等,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范围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L4
,TNF •
,TGF
,
IFN-,
IFN-受 •12
体
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增殖整个或大部分周期时相。如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
周期时相特异药物:药物选择性作用于某一个时相,如阿糖胞苷、羟基脲抑制S期,长
春新碱对M相的抑制作用。量效曲线有封顶• 作用
•13
•
•14
细胞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关系
积累经验,病、药相互认识
•
•24
认识病与药四步骤
观察、观察再观察
思考、思考再思考
阅读、阅读再阅读
对照、对照再对照
•
•25
免疫抑制常用药物
分类 作用靶点 选择性 药代 副作用
•
•26
烷化剂 环磷酰胺、氮芥、白消安等
• 具有活泼的亲电性烷化基团,进而与细胞中的生 物大分子(DNA,RNA,酶)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 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 生共价结合(烷化),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 发生断裂
①生物碱类:紫杉醇、长春瑞宾、多西他塞、羟基喜树碱。
②代谢类:吉西他宾、阿糖胞苷、替加氟、甲氨蝶呤。
③抗生素类: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丝裂霉素、 米托蒽醌。
④烷化剂类: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⑤铂剂类:顺铂、奥沙利铂。
•
•8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
•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用于防治器官 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主要作用于免疫反应的感应期,抑制淋巴 细胞增殖,也有一些作用于免疫反应的效 应期。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 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
•9
根据合成方法分类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 司(FK506)、雷帕霉素(RPM)等;
2)完全合成化合物:主要有烷化剂、抗代谢药和激 素类。硫唑嘌呤(Aza)、氨甲蝶呤(MTX)、来氟米 特(LEF)等;
细胞毒 药物
免疫抑 制剂
大部分药物并没有定向选择性,一般 越是增生代谢活跃•,越易于受到影响 •15
浓度依赖性
•
时间依赖性
•16
免疫抑制治疗发展的四个阶段(四代)
第一阶段 采用放射线或化学物质不加选择的破坏所有分 化的细胞
第二阶段 主要着重对T细胞的抑制:多克隆抗体(抗淋巴 细胞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
b)鼠源单抗:Anti-CD3(OKT3),Anti-CD4(OKT4) Anti-LFA, Anti-ICAM
c)人源单抗 Anti-IL2R
2.融合蛋白质(Fusion proteins )
球蛋白类:CTLA4 lg; 毒素类: IL2 toxin 3.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IL6,
IL17,
IL23,IL10
•4
•
•5
评价问题,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精准化的治疗 • 目前的状态 • 未来的趋势 • 潜在的风险
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
•
•6
从医是个人的修炼 积极的心态使你充满正的能量
•
•7
细胞毒药物cytotoxic drugs
• 可有效杀伤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多 具有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肝肾系统的毒 性和致畸作用
•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破坏DNA结构和功能
• 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药物
•
•27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 芳香氮芥 • 体外无药理活性,进入体内氧化为醛磷酰胺,
进一步分解为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 • 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B细胞比T细胞更为敏
感;还可明显降低NK细胞的活性 • 但在免疫抑制剂量下不影响已活化巨噬细胞
免疫抑制剂 和细胞毒药物
•
•1
何时考虑病人得了风湿病
•骨内科 肌肉关节疼痛 •炎症性疾病 炎症反应 •系统性表现 单系统疾病无法解释 •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体产生
•
•2
风湿性疾病治疗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控制炎症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抑制免疫
•
•3
治病的三个层次
1.艺术层次 2.哲学层次 3.循证层次
•
第三阶段 研究用药物抑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环孢素
第四阶段 期待更理想的免疫抑制剂的,即只抑制特异抗 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
•
•17
发展史
/663/viewspace-54248.html
•
•18
பைடு நூலகம் •
•19
免疫应答过程
•
•20
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
2. 免疫亲和素(Immunophilin )结合类 a) 钙调素(Calcineurin) 抑制剂: CsA, FK506 b)雷帕霉素靶(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类似药物
3.天然物质 a)皮质激素类 b)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
•11
药理学分类--生物性制剂
1.抗体类
a)多克隆抗体:ALG、ATG
3、从药物毒性考虑:采用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 的重叠和降低毒性程度。
4、从药物的抗癌谱考虑
•
22
指导思想
没无作用的药
没看不见的作用
没无副作用的药
没看不见的副作用
用药后
职责:观察作用与副作用
从中认识病与药
•
•23
用药三步曲
指征:诊断明确 指标:何时达何标?
未达,WHY ?
结论:有效或无效,HOW?
3)半合成化合物:霉酚酸酯(MMF)、 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 瓜素)等;
4)生物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 细胞球蛋白(ALG)等。
•
•10
药理学分类---非生物性
1.抑制细胞分裂/核酸代谢
a) 非选择细胞毒药物: Aza, CTX b) 淋巴细胞选择性:MMF, Mizoribine, brequinar sodium, leflunomide
•
21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1、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考虑 :采用细胞周期非特 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序贯治疗,通 过药物产生的招募作用和同步化作用,促使更 多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或使肿瘤细胞同步进 入下一期,使更多的肿瘤细胞被杀灭
2、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将作用机制不同抗肿 瘤药物合用,从多个环节杀灭肿瘤细胞,提高 疗效
•
28
CTX代谢途径
•
•29
CTX的临床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狼疮性肾炎:IV型 – 其他危及生命情况:脑病、严重血管炎、心脏损害、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AA、肌炎、间质性肺炎、肺动脉
• 血管炎
– ANCA相关性血管炎 – TA, PNA, 坏死性血管炎,白塞病 – 血管炎合并的重要脏器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