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式25种
秦腔基本板式简表
用作唱腔的起导或二六板转慢板的过渡
分欢音
苦音
紧二导
有板无眼
1/4
时速快,常下转紧慢板或紧二六板
带
板
双锤
带板
有板无眼
1/4
用于亢进有力的叙事或辨理
分欢音
苦音
紧垛板
1/8
情绪紧张,可形成戏剧高潮
大带板
散打慢唱
带板散唱,具有激情性
分欢音
苦音
紧带板
紧打慢唱
速度紧快,戏剧性强
唱场
带板散唱
用于人物极度悲伤的哭嚎
苦音
垫
板
垫板
无板无眼
具有宣叙性,可独用,可做唱腔起句
分欢音
苦音
紧垫板
速度快,善于叙事论理
起板
速度慢,用于一出戏的开头
苦音
滚板
滚白
无板无眼
唱白结合,如泣如诉,情绪悲泣哀伤
苦音
秦腔基本板式简表
板式
板眼
记谱
表演性能
附注
慢
板
慢板
一
板
三
眼
4/4
速度慢有抒情性
分欢音
苦音
拦头
速度快又激情
苦
音
阴司板
情绪低沉,死而复苏演唱中的一种低调行腔
伤寒调
老弱病残等没有气力支撑时的低腔
二
六
板
慢二六
一板一眼
2/4
速度慢,可抒情,可叙事
分欢音
苦音
紧二六
有板无眼
1/4
速度快,情绪激动时所用
二
导
板
二导板
一板一眼
秦腔板式
秦腔板式板式这一概念的含义在唱剧在现代戏曲中,通常是指节拍形式。
特别是在板式变化体结构的各剧种中,常以各种不同板式的曲调多样变化,作为构成大型的戏剧性音乐结构的手段。
这些剧种所用的板式,虽大体上可分为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四类,但实际上却复杂得多。
例如同为一眼板,就有原板与二六之分,因为它们虽同属二拍子,但因其曲调特性与功能不同,所以又形成为名称不同、用途各异的两种板式。
••••••••••板式简介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
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①指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
因此,在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
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
这是昆曲中通用的音乐术语。
例如,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亦称“板”)或“腰眼”;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称为“截板”或“底板”。
板眼: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手和次强拍,有板无眼(1/4):每一小节只有一拍,并以四分音符为一强拍(1/4),一板。
一板一眼(2/4),每小节有两拍,一强拍,一弱拍,一板、一眼。
一板二眼(3/4)板、头眼、二眼。
一板三眼(4/4)板、头眼、中眼、未眼。
中国传统音乐中节拍形式的通称。
其种类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
一板或一眼都是1拍。
在一般情况下,板位相当于现代国际通行记谱法的强拍位置,眼位则相当于弱拍位置(只是位置相当,并不都意味着强弱规律的相当)。
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一眼板”(相当于2拍子)。
其板位在第1拍,眼位在第2拍。
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三眼板”(相当于4拍子)。
秦腔的特点有
秦腔的特点之一就是所谓的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入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
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气硬朗结实等风格。
秦腔的唱词语言节奏也是非常丰富的,唱词结构是永言体。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
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
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
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
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
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梆子等。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唱时,须生、青衣、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唱乱弹”。
秦腔的表演技艺非常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
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一、慢板慢板是秦腔唱腔的一个很重要的板式。
它的曲调迂回、婉转,抒情性很强,句中常有较长的拖腔。
在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时,采用这个板式。
慢板分“苦音腔”和“欢音腔”两种。
这两种唱腔结构、时值、起句、落腔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调式色彩和旋律进行上。
慢板是4/4 节拍,即一板三眼。
板即强拍,眼即弱拍。
三眼分作头眼、中眼、末眼。
其格式如下:4 / 4 强、弱、次强、弱一板三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慢板因速度不同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
快三眼即拦头板,它的速度较快,旋律简练,所表现的情绪较为强烈。
一般在人物感情冲动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板式。
快三眼板有一种变节奏型的板式叫“撂板”,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式。
必须由慢板的下句引入,可连唱数句而转入“二六板”。
慢板的苦间腔又有“伤寒调”与“阴司板”两种特殊的唱腔,它们的结构、节拍、起句、落腔规律与慢板相同,曲调各异。
是在人物情感极度哀伤、懊悔、昏迷状态时所唱的一种曲调。
唱腔的音区很低,多是下行音的进行。
伤寒调的下句落音,更为特殊,落在调式的下属音“1”音上,类似京剧中的反调。
慢板唱句结构慢板唱腔的词句是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基础,并由对重迭的上下句构成唱腔段落的。
每句唱词又分为若干不同格式小的腔节。
这些小腔节是唱腔的最小单位,它和语法中的逗句相似。
如“遭兵荒,遇水灾,老天大旱”这句唱词本身便含有轻重停顿之分,朗诵进便分为三逗来念。
这便是是腔节产生的根源,即语言的节奏是音乐节奏的基础。
慢板的唱腔每句分为三个腔节。
其格式如下:这些腔节起唱的节拍位置基本规律如下:上句下句第一腔,起中眼;第一腔,起中眼;第二腔,起中眼;第二腔,起板;第三腔,起板;第三腔,起中眼。
慢板上句第一腔和第三腔唱腔的变化极为多样,腔尾的落音也各不相同,常落于调式不稳定音上。
苦音上句末可落于“2 4 5 71”五个音上。
欢音上句末可落于“5 6 1 2 3”五个音上。
说说秦腔大知识!
说说秦腔大知识!秦腔名家刘红梅《秦腔的六大板式》:慢板、二六板、二导板、代板、垫板和滚板(滚白)。
《秦腔的唱腔》:苦音唱腔和欢音唱腔,这两类声腔中又各有“彩腔”之分。
6和3两音是欢音唱腔的特征音。
7和4两音是苦音唱腔的特征音。
《秦腔的彩腔(+衣)》:(1)慢板彩腔;(2)二六板彩腔;(3)二导板彩腔;(4)代板彩腔[只有一种:“喝场腔”,它主要用于唱段的结束之处,其结构与“喝场子”相同,每句唱完后带接彩腔];(5)垫板彩腔和(6)滚板彩腔[即:大起板彩腔头,它的起板与滚板相同,唱腔与垫板相似,自由节拍,每句唱完用击乐垫衬,分为三腔,大起板彩腔头一般都在大段唱腔的首句使用]。
彩腔就是拖腔、二音子,实际音高是一个八度。
秦腔的板式曲调均用真声演唱。
秦腔的彩腔曲调均用假声演唱。
彩腔的具体运用是在人物感情非常激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高潮之处,它是唱腔曲调强烈的一种对比手法。
《秦腔传统戏》唱段按行当分录,有“生.旦.净(末).丑”四大行当。
《秦腔现代戏》唱段按男腔和女腔分录。
《秦腔的六大板式------简介》(一)慢板4/4节拍(由两个2/4节拍组成),有板有眼,一板三眼,抒情性。
1.起板的方法-----有安板和塌板两大类之分。
2.过门-----有板头过门、句间过门、腔间过门、歇板过门、板尾过门,共五种。
3.结束的方法------有提板、留板、歇板,共三种。
(二)二六板2/4节拍和1/4节拍,有板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叙述、对话性。
1.起板的方法------有摇板、原板和二六大代板、二六小代板、二六大小代板、二六七锤代板、二六拉锤代板、二六蛮代板、二六垛头子代板之分。
2.过门------有板头过门、上句过门、下句过门、转板过门、留板过门、垫句过门、歇板过门、板尾过门,共八种。
二六板唱腔上句和下句的节奏都是六板(俗称二六板)。
二六板的基本过门是2/4节拍节奏,其过门的节奏可都是七板。
3.结束的方法------有二六提板、二六扎板、二六荒板、二六留板、二六歇板,共五种。
2019年秦腔的唱腔与板式.doc
秦腔的唱腔与板式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
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类腔调。
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
特别是苦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
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爽朗的感情。
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
依其发声方法可分为“真嗓”和“假嗓”。
依其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
依其节拍形态可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板板板板”、“无板无眼”、“散板”等类别。
依其同一板式唱腔旋律的变化分有“生腔”、“旦腔”、“净腔”、“丑腔”。
生腔包括幼生、小生、须生、老生、红生各腔。
旦腔包括小旦、正旦、老旦各腔。
净腔包括大净、二净各腔。
唱腔是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或在同一种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作各种板式的转换,或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点。
板式则是不同节拍、节奏型以及和旋律的有机结合。
根据剧情的发展、各种板式皆有不同速度的变化,其中[慢板]、[二六板]、[带板]还可以歇板(游弦),借以说白或表演。
各类板式中的“彩腔”是唱腔中的特殊腔调,其有独特的个性特色,以慢板中居多。
彩腔有慢板腔,二倒板腔,箭板腔,带板腔,大起板腔。
其它各板式的彩腔皆是散板和散唱,唱句少,也不常用。
秦腔板式有[二六板]、[慢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六种。
【二六板】二六板是秦腔唱腔中变化较多,表现力较强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种基本板式。
可单独在一出戏中应用。
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
上下句唱腔各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
[二六板]有紧(快),慢之分;[快二六板]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加快速度而来。
[慢二六]长于叙述、对话和抒情之情绪。
均属“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节拍)。
一、叫板与挂号“叫板”和“挂号”是秦腔演唱时的一种独有的传统程式。
陕西的秦腔.
继续
•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 黑龙江省: 龙江剧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 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唱腔
•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 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 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
表演
•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 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
流行
•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 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 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 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 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 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 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 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 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 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 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 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250页 • 27. 中国戏曲志.陕西卷/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北
京:中国ISBN中心,1995.--19,953页
历史
•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逐步发展,经 历代艺术家的创造而形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 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 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 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 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 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元 年(1912年),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 改革,推出众多新剧,并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 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
(2)浅论秦腔音乐声调与板式
(2)浅论秦腔音乐声调与板式我国戏曲音乐在结构形式上可分为“联曲体”和“板腔体”两大类。
“联曲体”是用若干相对稳定的曲牌相互联结而展开音乐的。
“板腔体”是根据一个基本腔调作为多种板眼变化,旋律演化的基础而形成许多不同板式的声腔体系。
(如“秦腔”剧种)戏曲史上先有“联曲体”,后有“板腔体”。
“板腔体”是在吸收民间音乐和“联曲体”的长处之后出现的,它利用板眼变化的音乐结构方法来为剧种、剧本文学显现功用。
秦腔在所有梆子戏系统中可以说是一个先驱。
它的唱词句式基本上是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分上下句,两句可成一个乐段,可以结束,也可以自由续写,延伸,更可以转接其他板式,这与“联曲体”的长短句格式相比就自由得多。
在板式的布局上灵活多变,这样就极有利于尽情地发挥戏曲音乐的效能。
一、秦腔的声腔所谓声腔,概括地说,就是具有构成某种特定音乐语言因素的基本腔调。
它包括特定的调式,一定的旋律进行特点和一定的句法结构格式。
我们按秦腔各类板式唱调以及器乐曲牌在调式上的归类,把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腔”(也叫“花音腔”或“硬音腔”)和“苦音腔”(也叫“哭音腔”或“软音腔”)两大腔系。
这两类声腔都有“慢板”、“二六板”、“带板”、“二导板”、“垫板”,“苦音腔”多了一种“滚板”。
“欢音腔”和“苦音腔”在各个板式所属的两类腔调中,其板眼节拍、结构程式甚至在旋律旋法诸方面本无差别,但由于其中个别音的高低、以及在旋律上的地位之不同,进而却导致了唱腔音乐的调式色彩变化,并促成同一板式唱腔唱调具有两种截然迥异的感情表现专长。
因之在曲调的表现性能上显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欢音腔”多表现欢乐喜悦、激昂豪放等方面的情绪。
“苦音腔”则长于表现悲壮凄楚、哀怨愤懑等方面的情绪。
秦腔的调式分:(1)徵调式和宫调式是欢音腔系的重要调式。
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是旋律构成中确立主音与非主音,稳定音与不稳定音之间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逻辑手段。
在旋律进行中,如果把具有稳定性的主音作为旋律轴心音的话,那么,其他不稳定的各级骨干音,必然对主音形成向心力并产生支持作用。
《秦腔》课件(整理).ppt
3、语言拙朴而富有韵味。
• 贾平凹是文章高手,他能把传统的古文、农民方 言口语、现代白话文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于拙 朴平淡中有传神生动的精妙刻画和不动声色的幽 默夸张。在这些看似技巧的东西背后,其实有作 者对人生、社会和艺术通达洞明的理解。(P91)
• 平和宁静的思想心境、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顺 势守拙的人生智慧——达到这样的境界,文章自 然就是好的了。这就是贾平凹散文所以高明的奥 秘所在。
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
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
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
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
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
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
演示课件
• 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表 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 乡恋,它甚至可以伴人终生。 柳宗元的“海上尖峰若剑芒, 秋来处处割入肠。若为化作 身千亿,遍上峰头望故乡”, 传达的就是这种意绪。
• 这种故乡情绪,或日乡土情 结,是构成作家地域文化心 理素质的核心与基础。
• 阅读作品,感受陕西西部地 域文化。
《山地笔记》《野火集》等。长篇小说《商州》
《州河》 《浮躁》《废都》《白夜》等。贾平
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
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
永。
演示课件
•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 《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 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 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 态。 《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 《坐佛》等;
正文秦腔唱腔板式
正文秦腔唱腔板式西安秦腔属梆子腔,明代兴起,因地处关中中部,故亦称陕西中路秦腔。
又因演唱时以梆子击节,又俗称“桄桄”。
清末以来,随着东路秦腔(同州梆子)、西路秦腔(西府秦腔)、南路秦腔《汉调桄桄)的逐渐衰落,而成为秦腔主流。
现在说“秦腔”,就是指西安秦腔。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讲究四声,演唱注意喉、腭、舌、齿、唇等部位发声位置;“调之中有节、高、下、平、侧、缓、急、艳、曼和停腔过板”,板之中有起、有腰、有底;眼之中有正、有侧。
声平缓则三眼一板,声急侧则一眼一板。
演唱伴奏原有笙、笛类竹管,后去弃改用弦、弹为主奏乐器,并以梆子击节。
据有关史料记载,演唱者“人人出口,皆音中黄钟,调入正宫”,并“擅长在直起直落,又复婉转关生;犯入别调,仍蹈宫音”体现出秦腔唱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的艺术特点。
后在本地民间音乐的不断影响下,逐渐衍变为板式变化体。
五声、七声音阶并用,徵调式为主,间以宫调式。
唱腔分为慢板、二六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六类板式。
除滚板之外,各类唱腔板式均有结构相同而色彩各异的“欢音”和“苦音”之分。
唱词为上下齐言对偶句,词格有“二、二、三”格的七字句和“三、三、四”格的十字句,并间有五言和长短句式。
唱词讲究押韵,上仄下平、合十三辙。
演唱均用关中语言,属中州韵系统。
关中语亦分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与普通话语音四声有所不同,关中语言与普通话声调调值对照表如下:秦腔曲牌共约三百余首(套),但民初以来,常用不过数十首(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除传统戏之外,现代戏和大多数新编历史剧已极少使用曲牌,而用前奏曲、幕间曲、对话音乐、尾声音乐等新创作乐曲取代。
秦腔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二弦、月琴、笛子、唢呐等,三十午代后逐渐由板胡、笛琴(即京胡)、秦高胡、三弦、笛子等替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琵琶、扬琴、大提琴等乐器先后被吸收进秦腔乐队。
唱腔与板式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
[说明]秦腔1
00秦腔000秦腔(Qinqiang 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简介000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
秦腔
特点
秦腔唱腔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 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 情感。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 尖板、滚板及花腔,其中拖腔尤富特色。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秦 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 性,“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 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 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 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 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唱腔
•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 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 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 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
表演
•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 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
流行
•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 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 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 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 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 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 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 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 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 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 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 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 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 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
历史
•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逐步发展,经 历代艺术家的创造而形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 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 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 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 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 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元 年(1912年),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 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剧,并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 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
秦腔简介——精选推荐
秦腔简介秦腔简介陕西省地⽅戏剧种。
因陕西简称为秦⽽得名。
⼜名"秦声"、"乱弹"、"梆⼦腔"。
民间俗称"⼤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陕梆⼦"。
秦腔在陕西境内,因各地⽅⾔、语⾳的不同⽽演变形成了四路:流⾏于关中东府同州(今⼤荔)地区的,称"同州梆⼦"(即东路秦腔);流⾏于中府西安地区的,称"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流⾏于西府凤翔地区的,称"西府秦腔" (即西路秦腔);流⾏于汉中地区的,称"汉调桄桄"(即南路秦腔)。
秦腔流传⼗分⼴泛,盛⾏于陕西的关中、商洛、汉中等地。
流⾏区域西抵陇州,东⾄潼关,北达榆林,南不过宁强。
向外曾流⾏⾄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
l949年后还传⾄台湾。
域外远达吉尔吉斯共和国。
历史沿⾰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
它的起源,众说不⼀,⼤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
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四出留⽤"西秦腔⼆犯"唱调,是关于案腔声腔的最早记载。
该剧是江南⽆名⽒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
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
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陕⼀带。
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
东路即同州梆⼦,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
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
康熙四⼗四年(1705)前后出现的张⿍望《秦腔论》,乾隆年间(1736⼀1795)严长明《秦云撷英⼩谱》、吴长元《燕兰⼩谱》、周元⿍《影戏论》,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著作。
《秦云撷英⼩谱》载:"西安乐部著名者凡三⼗六。
秦腔板式列表
具有宣叙性,可独用,可做唱腔起句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分欢音苦音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紧垫板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速度快,善于叙事论理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无板无眼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唱白结合,如泣如诉,情绪悲泣哀伤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苦音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起板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速度慢,用于一出戏的开头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苦音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滚板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滚白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1/8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情绪紧张,可形成戏剧高潮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散打慢唱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紧二六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有板无眼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秦腔打板入门知识
秦腔打板入门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秦腔打板这有趣的玩意儿。
你说这秦腔打板啊,就像是一场精彩演出的总指挥!它那节奏,就如同咱中国人过日子一样,有快有慢,有张有弛。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了打板,那秦腔不就像没了主心骨,乱了套啦!
打板的家伙什儿可简单啦,就那么几块板子,但能玩出的花样可多了去了。
就好像咱平时用的筷子,普普通通,可到了大厨手里,就能变出满桌美味佳肴。
这打板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刚开始学打板的时候,那手忙脚乱的,不是快了就是慢了,就跟刚学走路的娃娃似的,跌跌撞撞。
可别小瞧了这看似简单的动作,真要把节奏打准了,那可得下一番功夫呢!
你听听那清脆的板子声,“哒哒哒”“咚咚咚”,多带劲啊!这声音能把你的心都给勾住,让你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其中。
而且这打板还得和演员配合得恰到好处,就像两个人跳舞,得步伐一致,不然不就踩脚啦?
打板也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呢。
有时候要打得疾风骤雨般,让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有时候又要打得慢悠悠的,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这可全看打板人的本事啦!就像咱说话,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打板也是如此呀。
你再想想,要是在一个大戏院里,那打板的声音一响起来,全场观众都得跟着精神一振。
这就是秦腔打板的魅力所在啊!它能让整个舞台活起来,能让演员们更有激情,也能让观众们更投入。
所以说啊,这秦腔打板可真是个宝贝!咱可得好好学,好好琢磨。
别以为它简单,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去练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等你真的学会了,嘿,那感觉,就像自己成了舞台上的大明星一样,别提多带劲啦!怎么样,还不赶紧去试试?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马凌元
【期刊名称】《当代戏剧》
【年(卷),期】2009()6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唱腔音乐;二六板;秦腔;梆子戏;散唱;一板三眼;落板
【作者】马凌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汉调二黄唱腔音乐传承研究之唱腔的板式链接 [J], 张慧
2.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J], 马凌元
3.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J], 马凌元
4.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J], 马凌元
5.秦腔唱腔音乐六大板式图表解析 [J], 马凌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板式25种
无论是什么歌唱,都有所谓板眼。
音乐叫它做拍子.盖以定其歌之快、慢、急、徐与出字之部位也。
戏剧乃歌唱.当亦有板眼。
皮黄遍国内,研究者甚多;秦腔地限陕西,鲜有人知,今为介绍于后。
(一)慢板乃一板三眼。
每句均由中眼起,但其落不一。
有落在板者.有落在中眼者,有时字落在头眼。
收腔或板或眼亦不一定,而上下旬更不同。
大致与西皮慢板相似。
如《断桥亭·行路》所唱之“白云仙在中逮……”一段,即为慢板。
以符号记之
(二)摇板亦名“二六子”,系一板一眼。
唱法与字之部位.均与慢板同;惟尺寸较快耳。
即皮黄剧之原板。
如《柜中缘》小旦唱“徐翠莲来好羞惭…”一段。
(三)快板亦系一板一眼,惟尺寸过快,无下眼之时间,故似有板无眼。
即皮黄剧之快板。
如《徐杨订本》之“徐皇兄殿角休撒野”。
(四)带板系无板无眼,尺寸长短,尽可随意,绝无拘束。
然易唱难工,即皮黄剧之摇板。
(五)滚板亦系无板无眼,尺寸不论长短,内行有称之为“滚白”者。
其实与“滚白”不同,“滚白”系白口,此系唱板。
有上下句.且每句字数相同,并须叶韵。
如《断桥亭》之“薄命女姣蛾,点点血泪落。
官人不见面,恩爱如刀割…。
此为
秦腔特有之一种唱法,表沉痛激昂之情绪极合。
以上几种.均系长板乱弹。
句数多少不定,可四句、六句,亦可三十句、四十句。
(六)箭板无板眼,有只一句者,亦有一段数句者。
如系一句,则多在帘内唱之,与皮黄剧之小倒板相似。
如《八义图》驸马唱“听一言把人的魂吓掉”。
仍接箭顿者,如《南天门》之老生唱“受着惊来担着慌”。
(七)起板无板无眼,只在首句,均于帘内唱之,且须拉腔(用二音)托长。
(按“二音”为秦腔之术语,即逼紧喉咙发出最高最窄之一种尖细鬼音,与皮黄之“戛调”相似。
生旦均用,惟不似戛调之仅用于一句之一字耳。
)必以大锣随之。
旧派尚须用大喇叭,三歇、三唱、三拉,亦殊好听,惜不多见。
仅《玉堂春》与《斩秦英》(即金水桥)帘内唱“在禁监受罪的苏三女”与“秦王府绑劣子泪如雨撒”时用之。
(八)塌板一板一眼亦只一句,即快二六板之首句,用低一调唱也。
后半句多转“箭板”归本调,通常均在“气椅”后。
锣鼓必用“拦头”,如《断桥》之“昏沉沉正与那天兵争斗”。
皮黄剧《辕门斩子》六郎唱“听说是八贤王御驾来到”前半句用调低,“到”字翻高,唱法与此相似。
(九)二倒板似无板无眼,实系一板一眼,但每张口须碰梆子.在梆子腔似乎很特剐。
煞尾有拉腔与不拉腔之分。
如不拉腔,后半必转“箭板”。
《蝴蝶杯·洞房》旦角帐内所唱之“谯
楼上打罢了二更鼓响”,皮黄剧“南梆子”之倒板即此。
以上几种,多系一句,且必在每段之首句。
(十)提板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但均在每段之末。
唱完“提板”,一切锣鼓、琴、笛均须停奏。
接大段白口。
唱时无论慢板、二六,到此句均须特别加慢。
如《慈云庵》小生唱“我母子进庙去避雨歇乏”。
(十一)留板三眼一眼均有,亦只一句,亦在一段之末。
盖唱完此句,本人或他人有做工,(如看书、听琴、走路、发愁、痴想、反来覆去等。
)下再接唱.或他人接唱。
如《柜中缘》小旦唱“你莫打儿自己去见阎王”。
(十二)黄板无板无眼,只一句,亦在一段之末,且必在一戏或一场之末段末句。
盖经此旬后,本场再不能有唱句,唱此句时须在上句之束蓄势.将上句末尾催快,然后黄板才能出口。
否则不能唱,故亦可谓之一句半。
如《苏秦激友》小生唱“又疏财、又仗义古今大道,管夷吾、鲍叔牙不差分毫”。
(十三)斜板一板一眼.由系“二六”转入最后一句。
有两种唱法:(一)直唱者,唱完两句,胡琴拉一小过门,下再接唱。
如《三回头》生旦对唱“你总然芸窗苦钻研,还有些嗜好把你牵”,“从今后嗜好都戒遍,不嫖不赌不吸烟”。
(二)重唱者,唱完末句,将最后四字重唱一遍,如《玉堂春》旦唱“哎哟哟哎哟哟搂抱怀中,搂抱怀中”。
以上几种,均在束段或末句,与箭板、起板、二倒板正相反。
秦腔之板.不外以上十三种。
惟每种均有“哭音”、“花音”之分(除滚板只有哭音外),故共有二十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