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婚姻

合集下载

【宝庆文苑】花瑶,一支像黎明般美丽的瑶族部落

【宝庆文苑】花瑶,一支像黎明般美丽的瑶族部落

【宝庆文苑】花瑶,一支像黎明般美丽的瑶族部落花瑶,一支像黎明般美丽的瑶族部落老后摄影撰文在湖南茫茫雪峰山台地的隆回县境北部高寒山区一个叫虎形山的地方,群山巍巍、绝壁重重、古木参天、沟壑纵横。

每当飘渺的雾霭悄然散去,总总似有团团火样艳美的山花在绿野流动,伴和着啾啾鸟语,洒一路朗朗笑声,弥漫出多情的山歌……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奉黄瓜、白瓜为生灵的古老部落。

因为他们的先祖在悲惨壮烈的历史演绎过后,幸存的青年男女机敏地钻进密藏的黄瓜、白瓜棚,终而躲过灭绝种族的追杀,逃进莽莽山林。

砍山筑巢,刀耕火种,顽强地繁衍生息,至今七千余众,世世代代都自封自闭在他们赖以生存的特殊山寨里,忠实地承袭着他们先祖最最古朴、纯真、鲜活、地道的民俗、民习与民风。

如今,这一座座与现代文明相距甚远,却神迷兮兮的寨子,犹如颗颗璀璨的珠翠,依然稳稳当当地镶嵌在虎形山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

当属何宗何族?几被世人和史料所遗忘。

有说属苗,却无苗民的点滴印痕。

说其是瑶,可他们从来就不曾知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曾有过什么“盘王节”,甚或和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瑶族大家庭,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的特点。

只是,在早年的民族认定中,还是将这支独特的古老部落,圈在了“瑶族”的范围里。

且以其惊人的族群意识和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认知,建构起了他们独特的生命密码与原生的艺术品格。

这是一支特别爱美的民族。

男人们着装潇洒随意,头缠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帕,倍显英俊;女人们则个个着装艳丽绝伦火辣抢眼,从头到脚都是花的世界、色彩的海洋。

她们身穿镶着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岱蓝色对襟长衫;下着艳素相融的挑花裹裙,腰缠层层叠叠五颜六色的腰带,头上配一个由红黄相间的花带精心编织而成、状似倒扣斗蓬的火红头巾,后面再吊上一支支长长的彩须,煞是好看,倍显妖娆。

随着他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那绿意葱笼的山野,远远望去,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

于是,人们便誉其为“花瑶”了。

不意,“花瑶”这个三十多年前不经意叫出的美丽族称,却被这里的瑶族同胞及当地政府乐呵呵地接受了。

怪诞的花瑶婚俗一一打泥巴

怪诞的花瑶婚俗一一打泥巴

怪诞的花瑶婚俗一一打泥巴花瑶姑娘黄训国 - 花瑶姑娘作词:何国喜作曲:陆城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民族,人口不足一万,主要分布在湖南溆浦县与隆回县交界的雪峰山深处。

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花瑶民族古老而怪诞、圣洁而疯狂的婚嫁习俗。

“媒人公”说亲、“拦门酒”、“打泥巴”、“打滔”等一系列繁缛而粗犷的婚庆仪式,蕴藏着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密码,被喻为“撩人心扉的原始生活画卷”。

花瑶婚俗,是人们解读花瑶文化的金钥匙2016年3月18日,笔者在隆回县虎形山拍摄到一场精彩的花瑶婚庆。

现把躈屁股、炒茅栗壳、打泥巴、对山歌等几个场面的照片整理出来给朋友们分享。

打泥巴“打泥巴”是花瑶婚俗上最古老、最狂欢的仪式。

花瑶姑娘们在媒人们赴酒宴之前,叫媒人公中的小伙子挑来几担湿田泥巴搁置在堂屋大门口两边。

当媒人们在筵席上喝到第四轮酒时,就双手抓着泥巴,开始在媒人们背上做记号。

姑娘们打泥巴也是有规矩的,媒人过了来时制作的棋盘阵界限就不能再打泥巴了。

媒人们裹着满身泥巴回家,身上泥巴涂得越多,证明女方家里对这门婚事越满意。

这沾满泥巴的衣服,穿回男方家后,脱下来要保存三天才能洗掉。

姑娘们相邀,找几个帅媒公去挑泥巴。

姑娘们将媒公“强行押解”到附近田里担泥巴。

小伙子们很无奈。

你要我挑泥巴,我要你也沾身泥。

大姐太重了,我挑不动。

你不走我推,你走我拖。

没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地挑吧。

媒公们挑来的泥巴是用来打自已的,我晕!把守门口。

怎么搞的,还在吃饭就开始抹泥巴了?大姐,你好开心啊?媒公们背着泥巴吃饭喝酒,味道应该很特别。

鞭炮响了,媒公们喝足吃饱被炸出来了,大姐们也怕炮仗?媒公们趁机往外跑。

投降也得抹。

这小子机灵这小子跑得象兔子反正脏了,让你们抹个够帅小伙变灰小鸭了这个媒公坏,多抹点。

哈哈,整惨了吧?媒公出来了,怎么没人追?原来新娘新郎出来了……。

“媒人公”提亲

“媒人公”提亲

“媒人公”提亲位于湖南隆回县偏远的高寒山区的花瑶,至今沿袭着古老而独特的婚俗。

说是瑶族,可他们从来就不曾知道瑶家鼻祖“盘王”。

也许,就因为这寨子里的女人们个个着装艳丽,闪动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人们便誉其为“花瑶”了。

花瑶的婚俗最撩人心扉,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独特、韵味万千。

从恋爱、订婚到成亲,经历一连串情节,如对山歌、情歌、请媒人过“八字”、下定、打泥巴、喝拦门酒和迎宾酒、送亲抬花轿、闹新婚、顿屁股等等。

花瑶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但绝非随便,仍需经过恋爱、订婚、结婚、回门四个环节。

恋爱是婚姻的基础,花瑶青年男女恋爱用唱歌表达感情。

以彼问此答进行对唱,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

每逢节日,他们走山串寨相邀到歌堂对歌。

后生子看上哪家姑娘,就朝着姑娘家的吊脚楼唱“敲门歌”:一年啊,只有一个春天。

一个月啊,只有一个月圆。

一天啊,只有一个晚上。

开门吧,让我们同说天地。

门开了,进到歌堂后,后生便唱起“探望歌”:我来探望你哟,好比鱼儿见到水。

鱼水不可分离,哥妹不能分开。

这时,如果姑娘仍未用歌声回答,后生子便要调转歌头唱起“请妹歌”。

通过对歌,后生子和姑娘若产生了感情,就深一层地同唱“相爱歌”,表示双方都有意了,就可以相邀幽会。

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愿,如双方情投意合,便会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订婚信物。

订婚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独特而风趣。

仪式中,媒人将一把伞做为最重要的信物交给女方,以示求婚;女方则将一串毛线球放人伞内,答复应允。

得知毛线球已放入伞内,媒人立既抓起伞夺门而逃。

而早已守候在屋外的姑娘们立即蜂拥而上,将泥巴向媒人及随行人员猛烈甩去,并且穷追不合,一直要追到媒人来时插纸柱的地方才罢手。

花瑶的婚俗最撩人心扉、揪撼肺腑的是“打套”(瑶语记音)、“炒毛壳栗”、“打泥巴”这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

“打套”又称“顿屁股”,是来参加婚礼的众男女闹婚的一种集体“游戏”。

花瑶婚俗文化下的服饰

花瑶婚俗文化下的服饰

花瑶婚俗文化下的服饰作者:谢文成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摘要:自人类有了文明和情感,便产生了婚姻关系。

由于缔结婚姻是人生的重大事件,因而不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地区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所以,各地方的婚俗也就变得十分有趣了。

因此,婚俗服饰也就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在服饰上反映民族的文化、经济、地域特点。

瑶族支系花瑶,保留和传承了古老、纯朴、奇趣并且充满文明的婚姻习俗和绚丽婚礼服饰。

关键词:婚俗;花瑶;婚俗;服饰我国瑶族聚居在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闭塞。

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使得民族区域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影响微乎其微。

这虽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这样的隔绝生活使得民族的服饰文化、风俗礼仪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稀世璀璨的珍宝。

1 花瑶服饰文化瑶族服饰有很独特的民族特点,据《隋书·地理志》所载:“承盘瓢之后,故服章多用斑布为饰。

”在汉代,瑶族先民也有好五色衣裳、衣斑布、色斑斓,对襟齐领的习俗。

瑶族一直采用“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耕作方式,很长一段时间都过着游动的农耕生活。

生产力的低下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迫使瑶族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服装形态,并且分布广泛,极为分散。

瑶族服饰多有艳丽多彩的特点。

花瑶尤为凸显这一特点,颜色艳丽绝伦,火辣抢眼,从头到脚都是缤纷的色彩。

随着她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远远望去,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

于是,便誉其为“花瑶”了。

对于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讲,花瑶的服饰无意就是这个民族最强有力的文字。

它记录着花瑶人民一路走来的历史也记录了花瑶民族最真的精神文化。

花瑶服饰以一种美丽的服饰艺术物化地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和风云的变迁。

民族传统服饰的宝贵之处正在于它是民族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它身上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态。

花瑶相对来讲民族服饰变化不大,一直以来服装都与早期的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秘花瑶婚俗

神秘花瑶婚俗

神秘花瑶婚俗花瑶山寨,少与外界往来,至今仍然承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婚俗。

花瑶的婚俗十分特别。

特别处之一是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

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不打开的油纸伞。

特别处之二是宾客不太在意和理会新郎与新娘。

新郎只管帮着做家务事,或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中。

特别处之三是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

从提亲到订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

其中最撩人的,当数婚俗活动中的“打泥巴”、“炒茅壳里”和“蹾屁股”等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气氛热烈而粗犷。

花瑶的婚俗,当属世界上最最古老、新奇、怪诞、繁缛而热烈的婚礼。

除了“抢婚”,大多还是媒婚,山寨没有媒婆,却有“媒人公”来引线搭桥。

自古花瑶青年男女以对歌、游戏等方式联姻,并采用媒人介绍,媒人大多为男人。

花瑶婚俗之“对歌定情”花瑶以一姓为一寨或一峒,而在寨与寨或峒之间,群山阻隔,因而异姓青年男女相见或相识非常困难。

在花瑶中曾流传“要相见,走一天”的说法。

意思就是两个人站在相对的山头,能看得见对方,但由于山高谷深,要走到一起,需一整天的时间。

这话其实毫不夸张。

在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下,青年男女们为了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常常在日常生活中以山歌为媒,传递感情。

他们无处不歌,无时不歌。

既使在从事非常艰苦的劳动,仍然歌声不断。

他们一边唱,一边寻觅。

一旦发现了意中人,立即以歌相答。

这样,两颗心被歌声越拉越近,终于融在了一起。

花瑶这种以歌定情的恋爱方式,既浪漫,又实在;既自由,又严肃。

这是一种完全自由状态下的婚恋观,不受门第、金钱的羁绊,与封建时代汉民族的包办婚姻相比,更具现代爱情意识。

花瑶情歌,情真意切,风韵天成,质朴中见神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而以歌定情,至今仍是花瑶青年男女求偶的最主要方式。

订亲伞:订婚那天,男方媒公要携带一把油纸伞去女方家,进屋时将油纸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女方取下伞,并在伞内的撑骨上悬挂12个彩色丝线布球,这些球就是订婚证明。

瑶族女人为什么不能娶

瑶族女人为什么不能娶

瑶族女人为什么不能娶
因为在瑶族婚姻习俗方面,大山区的瑶族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招郎”。

所谓“招郎”,就是男嫁女家,瑶族女子向来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

她们主要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

没有女孩子的人家,往往要接养一个女孩,长大后好“招郎上门”。

延续家族。

在瑶胞招郎婚姻中,又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

两不辟宗就是常说的“两边走”,婚后男女双方家庭和生产生活都要照顾,夫妻双方先在女家生活一个月或半个月,再到男家生活一个月或半个月,如此循环,常年照顾两个家庭,这虽然做到了男女平等,互相照顾,但实质上还是以女方为主的,夫妻双方生下的第一孩子随母姓,第二个孩子才随父亲姓。

所谓“男从女姓”,就是“换姓”。

在男子嫁到女方家中时,由长者主持简单的婚礼,拜堂成婚的夫妻互拜时,劝告新婚夫妇和睦相处,白头到老,并宣布新郎改女家姓,生下的孩子也就全部随女家姓了。

当然家庭的财产继承自然是传女孩不传男孩,所以在瑶族同胞中宣传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是比较顺利的。

梅山文化区的一幅生动画卷——隆回花瑶婚俗

梅山文化区的一幅生动画卷——隆回花瑶婚俗

作者: 铁鹰
出版物刊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2-64页
主题词: 文化区;梅山文化;民俗活动;五子棋;回花;劳动力;民俗事象;画卷;绒线球;妇女们
摘要: <正> 散居于隆回西北部小沙江地区的花瑶,现约5500人;该区域崇山峻岭,地处偏僻;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至今生产力仍极端低落,人们生活仍极度贫困。

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该地域的民俗活动,仍是梅山文化原始事象保留的处女地。

笔者于90年11月随省里的有关专家在隆回文化部门几位同志的陪同下,历时几天,对该地域民俗活动作了较为详尽。

瑶族传统习俗

瑶族传统习俗

瑶族传统习俗瑶族传统习俗瑶族人民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瑶人好客,喜交朋友,遇有志同道合者,往往认为“同年”,结为“老庚”。

“同年”、“老庚”或其他人到瑶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款客形式多姿别致,人情味浓郁,使人留恋忘返。

瑶族有近30种自得其乐的大小节日,其中最隆重的有自称“勉”支的盘王节,自称“布势”支的祝著节和自称“拉珈”支的功德节。

瑶族男女恋爱自由,谈情求偶,通过歌堂和野外对歌方式进行。

而自称“拉珈”和自称“瑙格劳”(白裤瑶)瑶族的谈情求偶则采取别具一格的“爬楼” 和“谈婚词”的方式。

婚娶方式不同支系的瑶族有所区别。

如“勉”支系的婚娶大都吹吹打打迎来送往,并举行“串亲”和拜堂仪式;“布努”系的白裤瑶婚礼由新郎亲族长者与新娘之舅互诵婚礼词,并通过吃串肉认亲戚,看鸡眼作婚证,观鸡蛋卜吉祥等方式来完成仪式。

最简单的是“拉珈”支系的“半夜出嫁”,新娘半夜由人领到新郎家,与家人共进一餐团圆饭便完成婚事。

不请客,不送礼,新娘随身带的嫁妆一般是锄头、镰刀之类的生产工具。

瑶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抬郎,“两边走”和娶妻3种。

抬郎(亦称上门)在许多地区非常普遍,男“嫁”女家为郎,同样受到尊重。

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

渔猎在瑶族生产和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并创造了简单有效令人赞不绝口的多种多样渔猎方法。

其中捕兽捉鱼方法就分别有20种左右。

瑶族与汉族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就是他在家族谱系上的位置。

这个标志就是姓和名。

瑶族不论男女都有姓。

生前决定的姓,原则上终生不变(甚至包括死后)。

和汉族一样,女子即使在婚后仍保持着娘家的姓。

但是瑶族姓的体系与汉族有着重要的差别。

就是说瑶族的每个姓又有分支,日本学者竹村卓二称之为“亚姓”,瑶语称之为“lub”,汉语记为“老”。

瑶族一分支—花瑶

瑶族一分支—花瑶

瑶族一分支—花瑶
2015年9月,我来到湖南湘西南大山深处探访了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

花瑶是指湖南省境内雪峰山的东北,也就是溆浦与隆回两县交界之地,海拔13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居住着一个古老部族——花瑶,约有1.2万—2万余人。

湘西南腹地的瑶族的一个分支,因花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

花瑤的服饰独特,鲜艳美丽,头戴顶蓬凸显花瑶特色。

花瑶的特色就是女子们的挑花技艺非常精湛独特,身上的服饰无不显示出花瑶族女子的聪慧灵巧。

这是位独居老人,我拍时恰在生火做饭。

脸上刀刻斧凿般的皱纹历经生活的沧桑。

这是寨中的孩子们,就是这么朴实简单。

寨中除了老人孩子和女人们,很少见到瑶族的青壮男人,大概都出山打工去了吧。

2015年时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还很贫穷。

衷心希望今年他们已经能够脱贫走上富裕道路。

神秘的花瑶婚俗

神秘的花瑶婚俗

雨 伞 放 在 神 龛 上 。新 娘 子 眼 明 手快 , 悄 悄 地 把 雨 伞 取 回 闺 房 .将 早 已 准 备 好 的 l 2 个 小 绣 球 依 次 吊在 伞 骨 上 , 收 拢 雨 伞 放 再 回神龛 上, 以托 媒 人 公 向 他 的 心 上 人 捎 去 她 的心 意 和 爱 意 . 把 雨 伞 在 途 中 是绝 对 . 这
不 能打 开的
地, 只好 在 口头 传 述 和 风俗 沿 袭 里 寻 找 历
史 的痕 迹 。在 漫 长 的 历 史长 河 中 , 瑶 用 花 自已 的聪 明 才智 , 造 了花 瑶 民 族 光 辉 而 创
灿 烂 的独 特 文化 , 成 了 独具 民 族 特 色 的 形 民俗 风 情 , 人 流 连忘 返 。 0 6年 7月 , 让 20 神 秘 的古 寨 , 湛 的 挑 花 , 特 的 婚 俗 , 旅 精 奇 被
堂 屋 坐 . 屋 无 凳 坐 妹 身 . 且 听 . 伸 舌 堂 郎 郎 子 妹 r 吞 ” 于 是 男 的就 坐 在 女 的 腿 上 , 】 单 手 挽 着 女 方 的脖 子 .边 蹬 屁 股 边 说 情 话 . 若 两 人情 投 意合 . 一下 . 一 下 。如果 男 蹬 吻 的 “ 屁 股 ” 到女 方 的 拒 绝 . 娘 就 站 起 蹬 遭 姑 身 来 . 男 的 坐 在 板 凳上 . 娘 在 男 的腿 让 姑 蹬一 下屁 股 . 以示 礼 节 便 走 开 了 。 花 瑶 人 善 歌 . 着 山 歌 生 . 着 山 伴 唱 歌 长 大 , 山 歌道 心 曲 , 山歌 传 情 愫 。凶 以 以 此 . 屁 股 的 高潮 时 刻 . 歌 女 和 . 女 歌 蹬 男 或 男 和 , 有 你 方 唱 罢 我 登 场 的 态 势 “ 大 嗬一 嗬 ! 一 ! 女 人 们 越 蹬 越 起 劲 , 人 越 唱 嗬 嗬 ” 男 越 过 瘾 , 身 湿 透 了 . 巾 抖 落 了 … … 就 全 头 这 样 , 闹 j欢 到 天 亮 。 热 千 花 瑶 的 一饮 、 笑 、 歌 、 闹 问 的欢 一 一 一

【瑶族历史】番外篇瑶族四大支系

【瑶族历史】番外篇瑶族四大支系

【瑶族历史】番外篇瑶族四大支系从语言系谱角度分,主要分为瑶语支(以勉语为代表)、苗语支(以布努语为代表)、侗水语支(以拉珈语为代表)和汉语支四大支系。

布努瑶支系(苗语支)宋代,已有部分瑶族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庆远府(今广西河池市一带)。

明时,进入庆远府一带居住的瑶族逐渐增多,这部分瑶族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苗族接触,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尤其是语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史学界将其统称为“布努瑶”。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蒙朝吉先生从布努瑶语言变化的文化现象,分析研究布努瑶先民的迁徙路线大概是从苗族迁徙路线的东南边方向,沿着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向西南移动,然后经黔南的苗岭南麓到达贵州的都匀府南部一带。

后来被当地土司驱赶,蒙、罗、蓝、韦、潘等姓的瑶族才又转往南迁徙到桂西北一带的山区。

(1)红头瑶:主要分布于云南河口、金平;介绍:据说,很早以前,她们的祖先是从外地顺着红河迁到金平来的,经过红河流域时,走在前面的人为了便于辨认,就顺手摘下野芭蕉花顶在头上,后来这红尖尖便成为这一支系的瑶族头饰的象征,也成了她们的族标。

(2)背篓瑶(背陇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都安、巴马;介绍:背陇瑶自称“布努”,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

(3)白裤瑶: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贵州荔波;自然人文环境:禾仓(防鼠防盗防潮,单仓、姊妹仓、哥弟仓、夫妻仓)服饰特点:服饰主要颜色是黑、白、蓝三色,来源于其神话故事“沟娃”射日。

女装衣角下有蜘蛛网状的“米”字图案,交叉处有个小小的蜘蛛,以及蜘蛛网状百褶裙,来源于其蜘蛛图腾的传说。

白裤瑶妇女夏天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随意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又有“两片瑶“之说,这是白裤瑶对母性和生殖上的崇拜。

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打陀螺,猴鼓舞,铜鼓舞,长席宴,架花桥,婚礼上的“压鸡”仪式,粘膏树,捕蜂捕猎技术。

(4)花瑶:主要分布于湖南隆回;语言有瑶苗语特征,与居住在广西龙胜、三江等地的部分红瑶有共同渊源。

撩人心扉的原始生活画卷——花瑶婚俗探源

撩人心扉的原始生活画卷——花瑶婚俗探源
15 0
只有一个春天。

婚 俗盛 行 “ 亲舅 大 ” 。男 方 的父母 则 要为 他们 娘 )
个月啊 ,
天啊 。
找一个媒人 , 去女方议婚下聘。在花瑶族群中, 媒
只 有一个 月 圆。

人是一种固定的职业 , 与其他民族“ 媒婆” 同, 不 必 须 由族群中德高望重、 知识广博且善唱山歌的男人
经过多 次游 说 女方 业 已应 允 之 后举 行 的仪 式 。订
只有 一个 晚上。
开 门吧 ,
让我们 同说 天地 。
门开了或窗开了, 后生便唱起“ 探望歌” :
我 来探 望 你呦 ,
好 比鱼儿 见到水 。
鱼水 不可 分 离啊 ,
哥妹 不可 分开 。
婚下聘那天 , 媒公不须带聘礼 , 只需带一把新红油 纸伞 , 此伞为订婚仪式中最重要的信物。到女方家 时, 媒公恭敬地将伞竖放于堂屋神龛上 , 然后与女 方家长说亲 , 多为讨巧 的美言 以示礼数 , 交谈中女
头多, 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 走路半天多。 于 ”
是, 山歌就成为两个寨子青年男女相识相知相恋的 最好传媒 【 。 多花瑶姑娘 的绣花裙上 , 3 许 】 常会有这 样的绣片: 两个遥遥相对 的木窗间 , 姑娘小伙抻着 脖子在对唱山歌。其情态虽然朴拙 , 但神韵却惟妙 惟 肖。这是一幅用写实手法描摹的“ 以歌传情 ”的 典型风俗画 , 学者何强在《 花瑶挑花》 文中对此 一 做了详细论述。
“ 门歌 ” 敲 :

花瑶的婚恋比较 自由, 但绝非随便 , 一般要经过对 歌定情、 送伞订婚 、 涂泥娶亲、 打蹈成婚 四个环节。
收稿 日期 :00— 1 2 2 1 0 —1

中国瑶族分类

中国瑶族分类

中国瑶族分类从语言系谱角度分,主要分为瑶语支(以勉语为代表)、苗语支(以布努语为代表)、侗水语支(以拉珈语为代表)和汉语支四大支系。

包括:1 布努瑶支系(苗语支)宋代,已有部分瑶族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庆远府(今广西河池市一带)。

明时,进入庆远府一带居住的瑶族逐渐增多,这部分瑶族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苗族接触,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尤其是语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史学界将其统称为“布努瑶”。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蒙朝吉先生从布努瑶语言变化的文化现象,分析研究布努瑶先民的迁徙路线大概是从苗族迁徙路线的东南边方向,沿着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向西南移动,然后经黔南的苗岭南麓到达贵州的都匀府南部一带。

后来被当地土司驱赶,蒙、罗、蓝、韦、潘等姓的瑶族才又转往南迁徙到桂西北一带的山区。

包括:(1)红头瑶:主要分布于云南河口、金平;介绍:据说,很早以前,她们的祖先是从外地顺着红河迁到金平来的,经过红河流域时,走在前面的人为了便于辨认,就顺手摘下野芭蕉花顶在头上,后来这红尖尖便成为这一支系的瑶族头饰的象征,也成了她们的族标。

(2)背篓瑶(背陇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都安、巴马;介绍:背陇瑶自称“布努”,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

(3)白裤瑶: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贵州荔波;自然人文环境:禾仓(防鼠防盗防潮,单仓、姊妹仓、哥弟仓、夫妻仓)服饰特点:服饰主要颜色是黑、白、蓝三色,来源于其神话故事“沟娃”射日。

女装衣角下有蜘蛛网状的“米”字图案,交叉处有个小小的蜘蛛,以及蜘蛛网状百褶裙,来源于其蜘蛛图腾的传说。

白裤瑶妇女夏天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随意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又有“两片瑶“之说,这是白裤瑶对母性和生殖上的崇拜。

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打陀螺,猴鼓舞,铜鼓舞,长席宴,架花桥,婚礼上的“压鸡”仪式,粘膏树,捕蜂捕猎技术。

(4)花瑶:主要分布于湖南隆回;语言有瑶苗语特征,与居住在广西龙胜、三江等地的部分红瑶有共同渊源。

湘西崇木凼古村落

湘西崇木凼古村落

湘西崇木凼古村落作者:夏天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第10期在“古木岗”,一对如情侣般紧紧相拥的白桦和水青冈同兜而生,人们称其为“夫妻树”。

而此树的故事,要从一位汉族青年与花瑶姑娘的爱情说起……花瑶人的婚俗十分特别,他们没有媒婆,只有媒公。

更为奇特的是,新婚之夜,新娘和新郎不会入洞房。

为了铭记部族被追杀的血腥历史,花瑶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讨僚皈”庆典。

节日之上,青年男女还会唱起高亢的《呜哇山歌》,以此传达爱慕之情。

在湘西南连绵的群山深处,有一支曾被中国民俗史料遗忘的古老瑶族分支,他们独立于其他瑶族支系,世代居住在密林之中,少与外界往来,过着传统而古朴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有人意外地闯入这里,这个神秘的群落才被世人知晓,之后,在中国瑶族史上,才多了“花瑶”这个美丽的名字。

同“白裤瑶”“红瑶”等以服饰来区分命名的瑶族支系一样,花瑶的得名,是因该部族女子的筒裙上饰有艳丽的挑花图案。

花瑶主要聚居在湖南省隆回县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其中,崇木凼村的花瑶人数最多,有近800人,因此,崇木凼村被誉为“中国花瑶第一村”。

至今,这里的花瑶还固守着部族古老的习俗和文化,以特别的形式纪念着曾经的历史,虔诚地表达着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信仰……上百座古木楼视古树为神灵的族群崇木凼村坐落于群山环绕之间,幽静如画。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古木楼——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上百座极具瑶族特色的木楼,它们历经200多年的风雨,依旧完好无损。

这些木楼通常设为两层,一层为民居,是生活起居之所;二层不置墙壁,用以堆放杂物;屋顶则是南方传统的尖拱形,盖满瓦片。

除了古木楼群,在崇木凼村还生长着上千棵古树,其中最古老的“树王老爷”,已有1800多岁。

据说,这些古树都是花瑶的先祖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花瑶是一个受排挤和驱逐的民族支系,在民族迁徙中,他们深入密林,借参天的古树躲过刀光剑影的追杀,时间久了,便视古树为保护神,顶礼膜拜。

婚礼习俗之湖南花瑶“打三斗”

婚礼习俗之湖南花瑶“打三斗”

婚礼习俗之湖南花瑶“打三斗”说到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可谓是形形色色,数不胜数。

比方说湖南省隆回县花瑶人的婚俗就真的让人觉得相当的有意思。

他们的婚俗既古老又富有情趣“打三斗”“打媒公”至今仍有年轻的花瑶人在大婚之日都在沿袭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让人大开眼界。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居住着6000余名花瑶同胞。

花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因女人所着服装,如筒裙、腿绑、腰带、衣袖、围裙上都刺着桃花,故称“花瑶”。

结婚生子、族群繁衍在花瑶同胞心中是最值得庆贺的事,花瑶人的习俗是女儿出嫁到夫家,要待生了小孩之后,娘家才把嫁妆及贺礼一同送去,瑶族人称之为“打三斗”,是他们最隆重的婚俗。

“打三斗”的礼仪繁缛而有趣,历时两天两夜。

一般是在新人婚后、头胎婴儿来到世上的第3天举行。

夫妻生了孩子,丈夫会立刻到妻子娘家燃放鞭炮报喜,娘家3天后组织亲戚去祝贺。

家庭条件富裕的娘家常准备牛羊、土鸡数十只,稻谷数担,家具数组,棉被数床,外孙服饰数担,等等。

这些东西都用“红皮箩”(盖着红纸的箩筐)装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人一担挑着,浩浩荡荡往夫家而去。

“贺礼一担,爆竹一头。

”来到夫家门前,娘家人会争相燃放鞭炮,夫家人则会摆出拦门酒,拦门酒是花瑶人迎接贵客的最高礼仪。

等这浩荡的队伍进入夫家后,当地乡邻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大红被子里找喜糖了,大伙边吃喜糖边将嫁妆贺礼抬进屋。

凡来送礼的亲戚和朋友都要到房里去看才出世的小宝宝,顺便送上几句吉祥话。

娘家客人要在夫家逗留两天两夜,不能提前回家。

花瑶人在谈婚论嫁时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

在瑶乡,青年男女要到生下孩子才算结婚,双方家长才会正式认可。

婚礼上,媒公会手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席上酒过几巡后,媒公会突然夺门开溜。

这时,守在酒席门外的姑娘们会一拥而上,将湿泥巴拼命地朝媒公身上乱涂乱扔,媒公被“打得”满身稀泥,心里却会乐开花。

湖南花瑶婚姻礼俗文化意蕴初探

湖南花瑶婚姻礼俗文化意蕴初探

湖南花瑶婚姻礼俗文化意蕴初探
延瑞芳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2
【摘要】通过对花瑶婚礼习俗与先秦婚姻礼制礼俗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其所具有的文化意蕴及内涵.从议婚、订婚到结婚,花瑶婚礼整体流程受到以《仪礼· 士昏礼》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六礼的影响.媒公带雨伞、涂泥巴、打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仪式行为,可以和《周易》《诗经》《楚辞》等先秦经典中的礼俗相互印证,是原始社会婚姻形态和信仰崇拜的遗存与反映.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延瑞芳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
【相关文献】
1.从《孽海花》看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以礼俗文化为分析视野 [J], 王栋亮;康丽滢
2.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礼俗初探 [J], 沈茜
3.湖南省文联、湖南省音协“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花瑶印象山庄笔会”剪影 [J],
4.湖南花瑶挑花的传承现状及问题探究 [J], 唐云
5.湖南花瑶挑花创新产品市场调查研究 [J], 唐云;靳小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奇特婚俗,新婚之夜,新郎不吃不喝还不能同房

奇特婚俗,新婚之夜,新郎不吃不喝还不能同房

奇特婚俗,新婚之夜,新郎不吃不喝还不能同房在湖南隆回县虎形山居住着几千名花瑶同胞。

花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因花瑶的女人穿着比较花俏,如筒裙、腿绑、腰带、衣袖、围裙上都刺着桃花,所以称之为“花瑶”。

他们虽为瑶族,却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是谁,这点很奇怪。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相对封闭的小山寨里,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他们古朴纯真的民俗与民风,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隆回县花瑶的人们,至今仍然承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婚俗。

花瑶的婚俗很有意思,按照大多数地方,年轻人说媒都是媒婆的,但这里没有“媒婆”,只有“媒公”。

上门提亲说媒的不是摇扇的媒婆,而是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抠脚大汉,人称“媒人公”。

媒人公不拿扇子,但会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

这里的婚俗还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在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

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一个人静静地听寨子宾客欢闹、直到喧闹的夜晚结束到天亮。

这点我想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换了谁也做不到啊,那可是新婚之夜!这里的婚俗还有很多,像什么“打泥巴”、“炒茅壳里”和“蹾屁股”等等。

打泥巴的风俗是新娘的闺蜜们逮住“媒人公”,强拉硬拖地把他推到水田里,责令他挑回几担稀泥巴,以备"打泥巴"之用。

再等“媒人公”酒过四轮,刚一出门,等候已久的妹子们蜂拥而上,将稀泥巴朝他身上、身上的泥巴涂得越多,象征着新郎新娘愈加幸福美满,寨子就更加兴旺发达。

所以,这一身满是财喜泥巴与寄托的衣服,要在家里挂三天三夜才可以洗。

“炒茅壳里”是用来惩罚在婚礼对歌中败阵而又小气的男子的一种方法,在婚礼中若对歌的小伙子敌不过姑娘,姑娘们就会冲上前,按住手脚将他抬起,岔开双腿把他往篝火上送,用熊熊的火焰烤着屁股。

“蹾屁股”在瑶语中又叫“打滔”,就是男子们坐在长条凳上,姑娘、大嫂们轮流转过来,用屁股在男子们的大腿上使劲地蹾。

一个个女性弹而跳起,又狠狠蹾落下来,落坐到男人们的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原生态的花瑶婚礼”
时间: 2009年2月23日(农历正月29日)
地点: 中国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富寨村(男方) 铜钱坪村(女方)
结婚对象: 唐德武(24岁瑶族) 步赛花(26岁瑶族)
流程: 2月22日晚,男女方各自在家准备,接待自家客人——2月23日天亮前男方媒人抵达女方家迎亲(在离女方家500米左右扎个五子飞棋盘并放爆竹)——拦门酒(3轮)——进屋喝茶——8点左右早餐——女方家亲戚与媒人对歌\打滔(女方家女子滔男媒公)——中午12点左右吃中餐——打泥巴—新娘坐上花轿与女方送亲队伍随媒公赶往男方(嫁妆\锣鼓将随行)——抵达男方家(男方锣鼓迎接)——喝拦门酒(3轮)——进屋喝茶——晚餐——晚上所有来宾在客厅对歌\打滔——24号上午早餐后送客——回门(新婚过后,第二天就由新郎挑着厚重的彩礼陪新娘回娘家)
花瑶婚俗
生活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民族虽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但却有着它特有的文化民俗,他们的服饰、宗教文化、语言等都与其他地区瑶族不同。

花瑶有着它独具特色的古朴与纯真,它最具代表的是服饰和山歌,而这两样特色也同样贯穿于他们的婚姻之中。

当汉族还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花瑶族人就已经有着他们自由奔放地追求爱情的历史了。

青年男女们在山间劳作或是闲暇时会以对歌的方式进行交流。

于是,若哪家的姑娘美丽善良手巧能干,小伙子们就会争相与她对歌以博取她的欢心。

他们热情大胆,毫不吝啬的表达着自己的感情,追求自己的真爱与幸福。

你听那山歌就可见:
三寸脚来两寸鞋,
妹妹生得实在乖,
行起好似龙摆尾,
坐起好比祝英台,
十八妹,少年乖,
好似仙女下凡来。

这首显然是出自一位小伙子之口,表达着对哪家妹妹的爱慕之情。

把妹妹比作祝英台比作仙女,称赞着妹妹的美貌与贤淑、聪明与伶俐。

虽然十分爱慕,但却不吐“爱”字,歌词委婉但是真切实意,不轻浮,不唐突。

在妹妹心中哥哥好似活龙水里来,妹妹一直在等你表明心迹呢。

这么一唱,这对情侣就定下来了。

假若这哥哥怕夜长梦多,还会立马唱道:
郎有心来妹有心
就讲就行就结婚
左手拿起结婚证
右手拉起结婚人
十八妹望郎听
我俩结了婚来落了心
嘿嘿,这种求婚的方式又通俗又直接。

妹妹答应了求婚后,双方就是可以谈论婚事了。

当然这只是举了个例子,在花瑶每对夫妻无不是通过对山歌的方式成婚的。

而他们对的情歌则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曲折轮回。

花瑶的情歌是唱不尽的,歌词可以即兴发挥,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只要能够把自己那份炙热的爱表达出来就行。

当然,歌有着它固定的曲调。

填词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词共有十三个半韵调:好生慈、好呷溶、少年乖、少年佳、望郎听、后生甘、后生优、我老哥、我个贤、后生七、水上漂、好生孤、咩嘿嘿、嫩浩浩(半个)。

选定韵调后,这首歌的每一句就都要押这个韵,相似于古时作诗填词,难度十分大。

花瑶山歌除了情歌外,还有劳作歌(劳动号子)和礼仪歌(瑶语叫“夜噻”),都是十分讲究,唱词精美,旋律婉转的歌曲,花瑶山歌不愧为之花瑶的一大特色。

提亲
通过山歌对上的情侣们下面一步就是要去请示父母了。

男方要请来村里一些能说会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作为媒人公,要他们去向女方家提亲说媒。

媒人公前两次去提亲的时候女方家是不会答应的,如果第三次去提亲女方父母还是不答应的,在姑娘意志坚决的情况下,那么男方可以采取抢亲的方式将姑娘娶进门。

抢亲当日小伙子聚集一群汉子冲进姑娘家将姑娘抢回家里,然后再向女方父母送聘礼,这样女方父母会“无奈地”答应的。

不过,这么大费周折的事还是很少有的,一般女方父母会在第三次提亲的时候答应婚事。

花瑶的婚俗虽说是比较自由的,但绝非随便,仍需经过订婚、结婚、回门三个步骤。

一、订婚
男方要选一个大吉的日子去女方家过礼,这叫订婚礼。

订婚礼很简单,只要一只鸡,四升米,四斤肉,四斤酒就行了。

送订婚礼时先由媒人公通报女方,女方家长又通报族人和娘舅等亲戚朋友来喝酒。

送礼这天,由媒人带队,并请乡里男青年担起礼物放起炮竹,进门表示祝贺。

媒人公则一手提只身挂红、绿、黄、青、兰五色布花的红冠大公鸡,以示吉祥如意;一手拿把红油纸伞,伞骨上吊着12个用丝线扎成的各色三角形布坨,当作订婚的证据。

走到距女方家500米左右地方时,将一个纸柱插在路边,送礼的人才进女方家的门。

二、结婚
“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花瑶古寨,哪家要娶媳妇结婚了则是全寨的喜事,全寨人都会来祝贺,来帮忙。

这一天新娘家会上下全面清扫一番,并且贴上喜联。

花瑶贴喜联有一特色,他们门的两旁不仅要贴,而且窗户两旁、房梁柱上都要贴,从远处看来,房屋像挂满了红炮,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此时,新娘就要准备自己的女儿箱,这个箱子里装的都是姑娘自己从小到大亲手缝制的衣服,首饰,色彩缤纷、样式繁多、手工精制。

那一条条布群上面绣的图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针一线都是姑娘用闲暇之时辛勤挑绣出来的,绣一条裙子要用上25万多针,近花费半年的时间。

花瑶族人若要看看哪家的姑娘手巧能干,只要翻开这女儿箱便知道了。

新郎家这边也要好好清扫、贴喜联准备迎娶新娘。

在花瑶,这天新郎照样和大家一起在家里干活忙碌,他不去接新娘,而是把接新娘的任务是交给媒人公们。

媒人公则带着一把打不开的红色的油纸伞去接新娘并将新娘的生辰八字放进伞里然后带回新郎家。

媒人公有主媒和副媒数十人,在主媒的统领下,一大队伍的媒人提着一箩箩沉甸甸的彩礼唱着花瑶山歌上路去接新娘了。

去接新娘的路可不是容易走的,媒人公们要三过拦门酒:山道门口一道,山道路上一道,进新娘家门前一道。

这拦门酒不单单是喝酒,还要吃大块大块的豆腐和肥肉。

(在花瑶古寨里,花瑶人民欢迎客人的方式也是敬酒敬豆腐敬肥肉,客人们吃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而在新娘家,送亲的亲戚、朋友们会早早地等在家门口,等着接过媒人公沉甸甸的礼担,并且唱着甜美的山歌迎接媒人公们。

将拦门酒解决掉后,媒人公们就能进屋了。

他将带来的红伞放在堂屋的神龛上,新娘就悄悄将其拿如闺房将早已准备好的生辰八字放到伞里,而新娘的家人此时就准备陪嫁的东西让媒人公们提到新郎家里去。

新娘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绿色衣裙(这身衣服就出嫁这天穿一次),同时在胸前挂一面镜子(镜子起到驱妖避邪的作用),在两位伴娘的左右搀扶下祭拜祖宗神龛。

新娘礼数过后,媒人公将陪嫁的礼担接过,接下来媒人公就要面临花瑶婚礼疯狂三步曲的第一步:“打泥巴”。

姑娘们会事先准备好几担湿泥巴,等到这时候,将媒人公们团团围住,然后将湿泥巴使劲涂在他们身上。

姑娘们眼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得姐姐就要出嫁,妹妹们怎可以放过前来说亲的媒人公们呢。

她们涂啊、摸啊、甩啊,弄得媒人公们脸上手上身上都沾满了泥巴。

吓得他们到处乱逃,气氛热烈、火辣刺激,打过堂屋100米姑娘们就得收手了。

媒人公们穿着这满是喜泥的衣服回去后还不能够洗,要在家里挂上三天,因为这个代表着吉祥、寓意这对新人会夫妻恩爱天长地久,身上的泥巴越多还说明了这个做媒的就更加厉害。

经过这么一折腾,新娘终于娶回家了。

新郎和新娘行过礼后,大家就可以喝喜酒了。

夜幕降临的时候,院子里会燃起熊熊篝火,大家聚集一团,举行热闹欢腾的篝火晚会。

而此时的新郎新娘却不得入洞房,则要陪着客人一起玩,度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

大家在篝火晚会上,又唱又跳,同时会进行花瑶婚礼疯狂三步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炒茅壳里”、“蹾屁股”。

“炒茅壳里”是指用来惩罚在对歌中败阵而又小气的男子的一种方法。

篝火对歌时,若对歌小伙子敌不过姑娘,姑娘们就会冲上前,按住手脚将他抬起,岔开双腿把他往篝火上送。

用熊熊的火焰烤着屁股,那个难受啊……欢……
“蹾屁股” 又叫打蹈,就是男子们坐在长条凳上,姑娘、大嫂们轮流转来,用屁股在男子们的大腿上使劲得顿。

在这种淳朴的民俗里,充溢着一种单纯的快乐,所有的劳累、心事与郁闷都会在此刻抛至九霄云外了。

三、回门
新婚过后,第二天就由新郎挑着厚重的彩礼陪新娘回娘家,在女方家住一个晚上,这晚还是不能同房。

要直到了第三天回来后,晚上才正式夫妇同居。

至此,花瑶的整套婚俗礼节仪式就差不多完成了。

花瑶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丛山峻岭之中,不问世时,与世隔绝,保留下了他最古老的民俗民风。

他们的婚俗原始古老、奇特讲究、复杂繁缛,体现了花瑶族人古朴的民风民情,表达了青年男女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