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杨绛
作文素材杨绛
• 有人称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 心。” •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 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 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 肆出售,或论斤卖。” •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 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 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 的话。
杨 绛
•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生日。 • 百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 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 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 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 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 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 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 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 101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 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杨绛百牙 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 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 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 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 •杨绛,1911年7月17 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 《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 日生于北京,本名杨 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季康,江苏无锡人, 中国著名的作家,戏 剧家、翻译家。
•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 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 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 杨绛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 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岁月。她用严谨 的工作态度和平淡的心境启迪和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青年人。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妻,最才女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妻,最才女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语录1.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3.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也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这便是人生哲学。
5.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
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
只是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
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其他,并不重要。
6.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7.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8.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昨日凌晨,105岁的杨绛,长辞人间。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可以舒一口气:“我们仨团聚了。
”说到杨绛,她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更为人所知,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之间有一句广为人知的情话。
在遇见她之间我从未想过结婚,娶她几十年也从未后悔过。
这句从未后悔,真是让人再动心不过了。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
1932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她去到了清华。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
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
这一见不要紧,两人竟一见钟情了。
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
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
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
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钱钟书虽然是才子,但是对于生活上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
还常常自叹“拙手笨脚”。
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1935年,杨绛为了照顾钱钟书,放弃自己的学业,跟钱钟书到了英国。
也是在英国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
钱钟书这样跟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
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
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只是可惜,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他们一生坎坷,直到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渐渐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女儿钱瑗去世。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杨绛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杨绛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杨绛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但她却留下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于世间缅怀。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杨绛,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人物档案】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80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
在92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人物透视】《围城》的诞生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
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
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杨绛的⼈物事迹材料杨绛的⼈物事迹材料 在⽣活、⼯作和学习中,⼤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推动⼯作,对⼯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材料。
事迹材料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编整理的杨绛的⼈物事迹材料,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杨绛的⼈物事迹材料1 杨绛,1911年7⽉17⽇⽣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锡⼈,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70多万册。
杨绛93岁出版散⽂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集《⾛到⼈⽣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集》⼋卷。
⾃在的⼤家,最才的⼥⼦ 杨家世居⽆锡,是当地⼀个有名的知识分⼦家庭。
杨绛的⽗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律师,做过浙江省⾼等审判厅厅长。
⾟亥⾰命前⼣,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17⽇,杨绛在北京出⽣,⽗亲为她取名季康,⼩名阿季。
杨绛是苏州振华⼥学校的毕业⽣,振华⼥学校是江苏省苏州⼗中的前⾝,1939年苏州沦陷期间,振华搬迁到上海,杨绛担任了振华校长。
1928年,杨绛⼗七岁,她⼀⼼⼀意要报考清华⼤学外⽂系,奈何清华在南⽅没有招收⼥⽣的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学。
求学时⽼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学,她很快就奠定了⾃⼰才⼥的地位:中英⽂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东吴⼤学1928年英⽂级史、1929年中⽂级史,都由她“操⼑”。
她还喜欢⾳乐,能弹⽉琴,善吹箫,⼯昆曲。
⼤学期间,⾃修法⽂,拜⼀位⽐利时的夫⼈为师,学了⼀⼝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贯爱好⽂学的杨绛开始⾃⼰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清的欣赏,她的第⼀篇散⽂《收脚印》跟第⼀篇⼩说《璐璐,不⽤愁!》都是被他推荐⾄《⼤公报·⽂艺副刊》上发表。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杨绛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杨绛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也是知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之妻。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9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9年还在公演。
2019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1911年7月17日,闻名江浙的大律师杨荫杭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女儿,给她取名季康。
在父母的关爱,姐妹的嬉闹中,季康渐渐长大,成了聪颖好学,个性活泼顽皮的孩子,她尤其喜爱读书,父亲因此对她特别钟爱。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这个爱看书的女娃娃,就是后来的杨绛。
对于文学的挚爱,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也许人多以为,杨先生是在丈夫的感染下,才爱上文学的。
实则不然,杨绛的成名,竟比钱锺书更早。
她早年所著的剧本,被搬上舞台后,引来好评如潮。
二人每每参加聚会,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然而杨先生从未觉得,丈夫是比不上自己的。
对于钱锺书的才学,她有着一种真切的钦佩与爱慕。
她深知丈夫平日所读的书,早已化为肚里的真学问,自然不必为了眼前的功名而烦恼。
她认为所谓“围城”二字,并不仅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大体上便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钱钟书对她精到的解析极为赞叹,深感“失火我心”。
这种无以复加的感情契合,加之对于精神世界的共同追求,便成就了这一对璧人。
日积月累的夫妻生活,历经艰辛的磨难,二人总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沉淀的是荣辱与共的患难真情。
(杨绛与钱钟书)她以48岁“高龄“(学语言48岁学起已经是非常难了)毅然决定学西班牙语。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_描写作文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20xx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杨绛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杨绛人物简介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20xx 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
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1978年《堂吉1/ 5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
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90年代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
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
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杨绛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杨绛
杨绛,原名杨宗祺,191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任历史学家、文学家鲁迅的助手,也是著名文学家王国维的好友。
杨绛生前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历,有诗歌、小说、散文、翻译、评论等。
她的作品深受文坛好评,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
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
杨绛的作品涉及广泛,从古典文学到当代文学,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从历史学到社会学,都有她的足迹。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复杂性,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杨绛的文学创作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
她也曾被授予“中国文学家奖”,以表彰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杨绛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她的文学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的思想仍然在当今社会激发着人们的智慧与思考,她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杨绛先生:坚韧与睿智的传奇》杨绛先生,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一提起她,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甜啊!两人一起读书、一起搞学问,互相支持,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
这可不是那些腻歪歪的偶像剧能比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是个大学问家呢!她的作品,那真是字字珠玑啊。
读她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她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她可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故作高深,她的文字接地气,我们都能看得懂。
她经历过好多困难呢,可是却从不抱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杨绛先生还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她都能找到好的一面。
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身边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她的一个小故事,说她在困难时期,还能苦中作乐,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找乐子。
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杨绛先生学习,学习她的坚韧不拔,学习她的乐观向上,学习她的知识渊博。
虽然我们可能达不到她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呀!杨绛先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当我觉得生活好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杨绛先生,然后告诉自己:“嘿,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你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呀!”总之,杨绛先生的事迹就是一个超级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她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怎么折腾我们,我们都要坚强、乐观、充满智慧地面对。
让我们一起向杨绛先生致敬,也向她好好学习吧!。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2016年5月25日杨绛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静、圆满、豁达、乐观除了是钱钟书的夫人她还是难得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际我们摘选了和她有关的50件事或细微,或重大;或欢欣,或沉痛无论何种,都是一个世纪的沉淀希望她文字和经历中那种安静从容的力量仍可温暖你的灵魂01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
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一岁时的杨绛02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几个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03杨绛极喜读书,中英文的都拿来啃。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04杨绛和母亲接触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05家里的女佣们也说“四小姐最难伺候”,但是杨绛觉得“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
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1927年的杨绛061928年,杨绛十七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07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她中英俱佳,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08杨绛念念不忘清华。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北上京华,去了清华当借读生。
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09同年,杨绛与钱钟书相识相爱,成就一段“我们仨”的世间传奇。
两人初见,只匆匆一瞥,甚至没有说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10两人相识时,钱钟书说:“我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书卷气作文素材
书卷气作文素材《书卷气作文素材》素材一《杨绛:在书卷中静度一生》杨绛先生那可真是浑身透着书卷气。
她一辈子就和书打交道。
我就记得我有一次读她写的书,那感觉就像是和一位特别有涵养的长辈聊天。
杨绛先生小时候就爱看书,家庭环境的熏陶那也是相当重要的。
她的家就像是个小小的图书馆,到处都摆满了书。
她在那种环境下成长,书卷气就像花香一样一点点沁入她的骨髓。
我想到一件事儿,杨绛住的地方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
就说她晚年的时候吧,居住在老房子里,那房子里一定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每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脊上,她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慢慢地翻开一本书。
她看书的时候很安静,嘴唇有时候会轻轻蠕动,仿佛是在和书本里的人物轻声对话。
她每翻一页书,动作都是那种慢悠悠的,就好像这本书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得小心翼翼去对待。
她的生活就是读书、写作,在书卷气的环绕下,她把自己的一生过得平静又充实,不管外界如何喧嚣,她就像躲在书香堡垒里的智者。
有这么一种书卷气不容易啊,那是对知识深深地敬重和对文字纯粹的热爱才能做到的。
和现在很多人风风火火地过日子可大不一样,杨绛先生就这么静静地在书卷中度过了漫长岁月。
素材二《李健:音乐才子的书卷气》说李健是音乐才子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可能没发现他身上那浓厚的书卷气。
他创作音乐的时候就像诗人在写诗一样。
从他的歌曲里都能嗅出书卷的味道呢。
我记得有一次看他的一个访谈节目。
节目组给他安排的休息空间里居然放了几本书,他一进去眼睛就亮了。
等坐下来访谈开始之前,他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那个专注劲儿就像是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时间停止了走动似的。
他看书的姿势看起来特别文雅,手指轻轻捏着书页的边缘,一页一页地慢慢翻着。
旁边的主持人本来在和工作人员对流程之类的,一看到李健这么安静地看书,不由自主地就把声音放低了。
在李健的生活里,书就像音符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他会从书中汲取灵感加到音乐创作里。
比如写那首《贝加尔湖畔》,说不定就有哪本描写俄罗斯风情的书上的词句或者氛围影响了他呢。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杨绛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杨绛人物简介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中将书稿保护下来。
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
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90年代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
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
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杨绛高考作文素材.docx
杨绛高考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杨绛【人物档案】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 年,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 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 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 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80 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
在92 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一、杨绛事例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 7 月 17 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前面三个姐姐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回说:“不通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闹得同学一片哄笑。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杨绛素材
儿时进的是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是清华、牛津,从小到大上名校,“好的教育”几乎伴随一生;作为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却嫁入需对公婆行叩拜礼的“传统”家庭,但依然和丈夫相亲相爱了一生;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思想者,却要做别家媳妇诸事含忍,国难中的百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最终诠释何谓“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可以说,?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
家庭: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绛谈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
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我进振华,已渐长大。
振华女校创始人状元夫人王谢长达太老师毁家办学,王季玉校长继承母志,为办好学校“嫁给振华”贡献一生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他在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任上,因为坚持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宁可被官官相护的北洋政府罢官。
杨绛议论文素材
杨绛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7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点睛:淡定而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尾声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
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
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
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 80 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1997 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 " 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
”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近 90 岁时,她翻译了《斐多》,借以惕厉修养自己;在人生边上,她淡定而郑重地写下她自己的尾声.一一 92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3 岁,出版《洗澡之后》。
以上著作皆风靡海内外。
此外她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手稿和中外文笔记,出版《钱钟书手稿集》;向清华大学捐出钱钟书和自己的著作版税千万元,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如此巨量工作,完成于女儿和丈夫离去后、一个人生活的18年里!105岁的杨绛先生,将丈夫和女儿留下的“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稳稳当当地走个人的收场结束得如此漂亮,世间少见,也让人钦佩。
关于杨绛的作文素材
关于杨绛的作文素材杨绛,原名杨季康,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研究家。
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见解,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杨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早年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和哲学。
在留学期间,她广泛阅读了欧美文学名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佼佼者。
杨绛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
她的代表作品《我们仨》是一部家庭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部作品讲述了她和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画卷。
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她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还从事了大量的文学翻译工作。
她曾翻译了许多欧美文学名著,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她的翻译作品以其忠实于原著和优美的语言而备受好评,为中国文学界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她还是一位文学研究家。
她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曾撰写了许多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文学研究成果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而备受推崇。
杨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
杨绛的人物趣事
杨绛的人物趣事杨绛的人物趣事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不打扰父亲午休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
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
”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勇敢说穿高底鞋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
她们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样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状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
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
父亲有一次问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认真思索了一会,答:“要!” 。
懂事捡饭粒杨绛六岁,进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读书。
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包饭。
一天,小学生们正在用午餐,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不是别个,正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当时担任女高师的“学监”。
贵客驾临,饭厅一片肃然,小学生们埋头吃饭,鸦雀无声。
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
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
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
作品风格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
历久弥新人物事例素材
历久弥新人物事例素材《历久弥新人物事例素材》素材一《杨绛:岁月中的坚韧与智慧》杨绛先生那可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
就说她在经历战乱和生活困境的时候吧,那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挺过来的。
我记得在抗战时期,她和钱钟书先生带着女儿辗转奔波。
他们居住的环境那叫一个糟糕,房子狭小昏暗,还常常面临生活物资的匮乏。
有一次,杨绛先生为了能让家人吃上一口热乎饭,得去排很长时间的队买粗粮。
那队伍像是一条蜿蜒的长蛇,人们都在焦急又无奈地等待着。
杨绛先生就站在队伍里,和周围的百姓一样,经受着风吹日晒。
她的鞋子都磨破了底,可她脸上还是挂着那种淡定从容的笑容。
回家后,她还要在简陋的炉灶前生火做饭,烟熏火燎的,她就这么耐心地做着一切。
而且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还能坚持创作和翻译。
她的文字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等作品,那都是经过无数日夜的精心打磨。
她就坐在小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灯光,逐字逐句地推敲着用词。
周围是简陋的家具,可能时不时还有老鼠在墙角跑来跑去,可她眼里只有那一行行的文字。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读她的作品,都能感受到她在岁月长河里沉淀下的坚韧和智慧,这股韵味不但没有随着时间消逝,反而更加深刻和迷人。
素材二《齐白石:到老年仍追求创新的画家》齐白石老人也是个非常有趣又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事例呢。
咱都知道齐白石晚年画作那可是闻名于世。
但他可没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停止创新。
就说有这么一回事儿,当时他已经很出名了,很多人来求他的画,都觉得他那些传统的虾画画得绝了。
可是齐白石不甘心就这么一直重复自己。
他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要把水族画得更有灵动性。
齐老就跑到平时看鱼的池塘边,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里的虾呀、鱼呀游动的姿态,那个专注劲儿,连路过的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没听到。
他就像个小孩似的,拿着小树枝在地上比划着,模拟着鱼虾的动作。
他回到家,开始在画纸上涂抹起来。
他不再满足于原来那种几笔就勾勒出虾的画法,而是想着怎么能把虾在水中嬉戏、争夺食物、突然受惊跳跃的瞬间都表现出来。
杨绛作文素材自己整理的
见面后,钱锺书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方知一场误会: 叶小姐自有男朋友,只不过钱、叶两家父母有牵 红线的意思;费孝通自认最有资格做杨绛的“男 朋友”,也是一厢情愿。两人从此用英文写信交 流。钱锺书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从此两人便开始
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 “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 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多年后,杨绛回忆道:“我已不记得哪位英国传记作 家写他的美满婚姻,很实际,很低调。他写道:1.我见 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2.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 悔娶她;3.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我把这段话读给锺 书听,他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我们仨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 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 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 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 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 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 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 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 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 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 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锺书的审美感
•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 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 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 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1932 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 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 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 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 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 华。”
高考作文素材——杨绛
作文素材——杨绛书房里,一张写字桌靠东竖搁,另一张朝南横放。
满窗阳光静静地泻进来。
时间是实践最严酷的史官,这十二年,杨绛那纤弱的身体承担了人们无法想象的沉重痛苦,做了多少九十多岁的人超负荷的工作。
直到接近百岁的前夕,她的脑子还在坚韧地思索着,她的笔还在顽强地耕耘着……豪华落尽见真淳——真实真诚在各种文体中, 散文是“文品即人品”得到最好体现的文体。
散文的特质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从自己胸臆流出”的东西,不外是表现作家主体的个性与情怀。
杨绛散文令人感受最深的是真切可信,真诚是她人格美的重要体现,也是她散文的重要品格。
她的散文不论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追忆亲人故旧,“我”都置身其中,如实“记录”,平心论事,除了偶而来点小幽默外,从不矫情臧否,故作惊人之语,或自我粉饰 ,而是向读者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让人们去鉴别,去品味。
乐善好施杨绛在家里是个贤妻良母 ,对外则是个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的慈善者 ,即所谓人道主义者。
在他所交往的朋友中 ,既有像温德先生、高崇熙先生、石华父、柯灵、傅雷这样的名家学者 , 也有像老王、林奶奶、顺姐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而最能体现作者善良品质的则是后者。
老王是个体三轮车夫,作者坐过他的车,请他送过冰,便熟识起来,常有来往。
其间作者送给老王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平时也关心他的生活。
老王便感恩在心,临死之前,特地把一瓶香油、一包鸡蛋送给杨绛,可算是对她德性的回报与奖赏。
淡泊功名,谦逊踏实杨绛是国学大师的夫人,她自己也是学界名人,却怀有一颗“平常人”之心。
他们夫妇俩曾戏言要有仙人的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
进而又想到“凡间也有隐身衣”,“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有了这种“平常人”的谦逊卑微之心,就能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杨绛认为:“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素材——杨绛杨绛的一生是传奇的。
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 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下 面是小编收集的 2017 高考人物素材:杨绛,希望对你们有用 !一百年过去了, 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 多年前,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 舍小区, 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 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 —“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自 1977 年一家人搬进来,她 就再没离开过。
一晃三十多年了,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这位即将在 7 月 17 日迎来百岁 诞辰的老人,她有时也会喃喃自语,“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但从那时起, 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 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 都成了过客, 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
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 书的学术遗物—— 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
在她身上,人们往 往忘掉时间的残酷:一百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女性 充满力量,也给予温暖 ??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家世居无锡, 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辛亥革命前 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 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特别钟爱, 她排行老四, 在前面三个姐姐中个头最矮, 爱猫的父亲笑 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 入苏州振华女中, 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回说:“不通 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 ?得”同闹学一片哄笑。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 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 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拒绝费孝通,与钱钟书1928 年,杨绛十七岁, 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费21 岁的她与朋友四人一起北上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 3 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 戴一副老式眼 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 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 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 “他放假就回家了。
(我 )难受 了好多时。
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 f2017 高考人物素材: 杨绛 ll in love ( 坠入爱河 )了。
”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
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 了多年的朋友。
杨绛回应:“朋友,可以。
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换 句话说,你不是我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 早年留 夕,杨荫杭于美 7月 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样 ?”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缘起一面” 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费 孝通与杨绛在中 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 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
1932 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 京华, 当时大家都考上北平的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 读生。
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
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孝通很失望,但 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1979 年 4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 仅一路同行, 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 费老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钱钟书想想好笑, 借《围城》 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 跟杨绛开玩笑: 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 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
梯不好走,你以后也“最贤的妻”《,围城》名句出自杨绛之手1935 年 7月 13 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多年后, 杨绛在 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 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 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
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
我们的结 婚照上, 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 提纱的男 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 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 陪丈夫远赴英法 游学。
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 下生活里的 一切杂事,做饭制 衣,翻墙爬窗, 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
台灯弄坏了,“不要紧” ; 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 ; 颧骨生疔了,“不要紧” ——事后确都一一妙 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 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 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 福。
”1937 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
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 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留在上海,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推脱不过任了 一年母校振华女 中的校长,这也是她生平惟一一次做“行政干部”,其实一贯自谦“我不懂政治”的杨绛,正是 毕业于东吴大学的政治系。
1945 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
解放 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 系,因为钱钟书 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
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 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 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 点”,打猫得看主人面。
杨绛的沉稳周 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家有贤妻, 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 最有力支持。
1946年初版的短 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 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 朋友。
”钱钟书的小说 《围城》 被搬上荧幕前, 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
杨绛边读剧本, 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
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 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着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被无数人时常引用, 实际上就出 自杨绛之手, 她可谓是最懂 《围城》 的人。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 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 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外柔内刚,“文革”时的磨难与风骨1966 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 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 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 务是清洗厕所, 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 毫无秽气, 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 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形势越来越严峻, 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 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 小字报澄清辩诬。
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 报申辩 !她立刻被 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当时文学所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 只有杨绛在被逼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让他写家信回家。
我们是‘同情人'”。
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 恋女友,杨绛直言: “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
” 钱钟书去世后, 费孝通去拜访杨绛, 送他下楼时, 杨绛一语双关:“楼 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 ”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始知她不是一个娇弱的女人。
1969 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
钱钟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相会”。
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 而沉重的伤悲未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着作《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着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
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
这本书自1981 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不过,书出来后,却只能在柜台底下卖,丁玲甚至说,《班主任》是小学级的反共;《人到中年》是中学级;《干校六记》是大学级。
“最才的女”,创作翻译双高峰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 年英文级史、1929 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
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
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
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