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合集下载

微视频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上的有效运用策略

微视频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上的有效运用策略

科学探究近年来,“互联网+”、“慕课”“微视频”等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更为便捷高效。

其中微视频更是以其知识的强化性、画面的直观性以及学习的灵活性等优势而成为当下最主要的课堂教辅手段之一。

一、微视频资源的优点与不足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其资源常以单独文件的形式出现在各类存储介质上。

近年来微视频风生水起,主要因其立体动态的信息输出方式拓展了思维空间,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微视频的利用成了一把双刃剑。

如:微视频授课方式代替了学生常规实验活动,学生从“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使学生无法“自拔”,没有及时从微视频中收心到课堂上,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效应;同时其使用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

二、微视频资源的使用策略本文将在如何对微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上做出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包括课前的制作策略、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课后预留问题的提问策略,改进不足,发挥作用。

1.制作策略将微视频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在科学课堂上,少不了前期的精心制作。

制作策略中涵盖了素材的搜集与选取,对原始视频材料的排序与整合,微视频资源的剪切与拼接,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课堂流程将微视频资源片段化,进行分段展示,择优组合,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情。

例如《多种多样的动物》一课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区分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那么在制作微视频时,就要注意微视频取材的涵盖面,不仅要动物繁多,而且要具有概括性、区分性、代表性,着重突出“多种”的特点,让学生在总结规律的时候,有迹可循,有点可抓。

2.应用策略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微视频资源展示信息较为快捷,然而其应用需要一定的策略,才能扬长避短。

应用策略涵盖导入新课的情境设置、课堂中知识点或概念性问题的总结与过渡、如何在学生的认知空白点与思维迷茫点进行微视频的有效补充等,使微视频资源物尽其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形成课堂的大容量与高密度。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摘要:在推动当前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了对小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科学教育效果及质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发课程教学课程资源具有必要性,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自然资源;互联网前言: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为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补充作用。

有助于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以往传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上来看该种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加强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的必要性,并重视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进而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课程体验。

一、充分开发户外自然资源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应摒弃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到户外去接触大自然资源,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态资源及其文化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课程知识应用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1]。

例如,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予以摒弃,教师会组织学生进入到学校中的花园中进行实地考察,以便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生长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的生长需求及生长种类,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到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中来,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度,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另外,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采风活动中来,带领学生到乡村,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土壤及水文资源,上述资源有比较浓厚的自然特色,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中丰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了解,资源包括土壤及水文等[2]。

学生通过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完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完成了对户外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及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紧跟时代个性学习——“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

紧跟时代个性学习——“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

紧跟时代个性学习——“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个性化学习。

本文旨在从互联网+教育视域出发,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个性学习的道路。

一、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支持信息技术教育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需要借助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持。

个性化学习理论主张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发挥自身潜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具体而言,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教学目标方面,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需要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必是唯一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教学。

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作品展示、自我评价等。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已经起步。

但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落后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更新,但是教学设备和工具依然比较单一、落后。

如何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和工具,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 教师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但是现实中,教师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创新精神和实际教学经验。

3.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显得陈旧和不实用,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也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任务之一。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为了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走向个性学习,需要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升效率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升效率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升效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手段已逐渐融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变革。

对于小学科学学习而言,多媒体手段更是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一、多媒体手段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基础学科。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到教材、教具和教学环境的限制,难以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

1、增强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视听体验。

例如,在讲解太阳系的组成时,通过播放生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行星的运转轨迹和各自的特点,比起单纯的文字描述,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突破教学难点对于一些难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的科学实验和现象,如细胞分裂、火山喷发等,多媒体可以通过模拟演示、慢动作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其过程和原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拓展学习资源互联网上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如科普视频、在线课程、科学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前沿和深入的科学知识。

二、常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其应用1、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有机结合,生动地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通过课件展示不同阶段植物的形态变化,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让学生一目了然。

2、教学视频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质教学视频,如科普纪录片、实验演示视频等,在课堂上播放,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动物的习性时,播放动物世界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3、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既能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科学课知识丰富,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科学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吸引孩子,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

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接受知识的最佳氛围。

课件在科学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人类整个知识系统的储存、组织、检索和应用中。

不掌握信息技术,不习惯于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就好比面对知识的宝库而没有打开宝库的钥匙一样。

下面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谈一谈自己初浅的体会。

一、搜集资源。

1、互联网无疑是巨大的宝库,掌握一定的搜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所需素材。

2、配套的教学用书附带有大量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可以作为科学老师的主要参考资料。

3、共享交流。

其他老师用过的比较好的资源,互相共享,方便他人。

二、用好教学小工具。

各种各样的平台、软件、app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类的工具亦是如此。

目前荆州区正在推广的学乐云教学平台就是教学类平台中的佼佼者。

它是集备、教、辅、改、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平台,有各种教学资源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上传老师们自己搜集、制作的教学资源。

在没有这种大型教学平台的时候用一些小的教学工具同样能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比如,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这两款教学类软件。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两款app 促进课堂教学与管理。

1、希沃授课助手。

它的两大功能“课件演示”、“移动展台”非常方便实用。

(1)课件演示。

默认情况下它是播放希沃的白板软件制作的课件,通过点击页面下端的“切换到PPT/WPS演示”可以控制普通ppt课件的播放。

现代化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化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化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教育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教师们可以使用多种教育资源来使学生体验科学教育的乐趣。

但是,如何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问题驱动学习法问题驱动学习法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转化为知识的驱动力,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出答案。

在学习中,教师将问题提出并鼓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提供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实验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解决问题并更容易地理解科学原理。

二、实证学习法实证学习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育活动,它通过实际测试和实验来确定事实的正确性和错误性,并将结果应用于生活中。

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的方法不同,实证学习法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项目制学习法项目制学习法是一种追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方式。

在项目制学习法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要求他们完成一个项目,这可以涉及到整个学科或某个特定的主题。

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是指使用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来教授和学习科学知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兴趣。

带有视觉效果和声音的多媒体内容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五、探究性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是一种建立在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基础之上的知识获取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中心,他们只是引导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源和资料。

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际操作来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

小学教育科学学习是学生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背景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研指导JIAOYAN ZHIDAO科学这门学科讲究逻辑思维,也推崇探究精神,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也能够让教育教学变得更灵活,更适应小学生的心理成长。

当下,在教育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式教学,促使学生既明确科学实验的知识运用技巧,也明确互联网时代下海量资源的教育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科学这门学科真正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互联网+”与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相融合,能够有效地将海量资源融入科学教材,形成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有所提升,也容易让教育教学更趋近于学生的喜好。

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效率“互联网+”与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相融合,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提升实验效率的重要方式。

实验讲究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而互联网资源的海量性和知识的前沿性有利于学生增加思考角度和思考范围,便于学生对实验产生更多的自主性分析,提高实验效率,促进学生在最优化的手段下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深入钻研。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互联网+”与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融合,是培养探究能力的温床。

探究能力代表着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知识的真谛,也能够将科学的真理进行提炼。

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便于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运用方面有更多的技巧和方式。

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让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资源少,内容不够丰富小学科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学资源少,内容不够丰富。

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会把教材奉为经典和唯一,积极地进行任务布置和课程安排。

这虽然没有偏离教育主题,但是对外部资源的限制导致了学生的视野始终不能突破教材的桎梏。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学习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互联网已经在各个校园普及,并成为中小学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

有这么好的现代化工具不好好加以利用,却用来进行娱乐消遣,的确非常可惜。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学习,是当前老师、家长应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有效学习网络信息技术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树立自控意识未成年人上网容易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容易痴迷,容易学坏,从而影响学习,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受到学生家长的强烈声讨。

其实,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

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这就告诉我们,对待小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我们应该看到小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小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

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小学生的学习。

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

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

可见,网络对小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像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不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物一样,就因为它的信息量太大,使得它包含了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网上充斥着许多无效信息,信息垃圾成堆,内容各方面都有。

特别是我们小学生还处在一个缺少道德判断力又极易模仿的阶段,网络信息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电视等其他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小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小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辅助学习呢?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在使用互联网之前,小学生应该先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比如,如果是为了完成数学作业,那么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准备语文的朗诵比赛,那就可以查找优秀的朗诵视频作为参考。

明确目标能够让互联网的使用更有针对性,避免陷入盲目浏览的误区。

其次,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和工具至关重要。

现在有很多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学习网站,例如“_____”,里面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讲解、练习题以及趣味游戏,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有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如“_____”,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在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时,小学生要学会输入准确的关键词。

比如,要查找关于“恐龙”的资料,就不能仅仅输入“恐龙”两个字,而可以输入“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更具体的关键词,这样搜索出来的结果会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同时,要学会筛选信息。

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些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不适合小学生的。

在浏览网页时,要注意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通过查看网站的权威性、作者的资质等方式来筛选。

除了查找文字资料,小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源。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观看英语动画片、听英语歌曲,这样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语感。

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太阳系的运行”,通过观看相关的科普视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

另外,在线学习社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社区里,小学生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方法,还能互相解答疑问。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梁彦成来源:《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01期【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才逐渐起步,但是凭借本身特性,已经展现了不小的教育潜力,能够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特别是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正处于教育体系的转型阶段,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多媒体教学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从而拥抱更为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实践引言:小学科学教育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却是教育的起始阶段,会为学生筑造扎实的学习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持续提供助力。

正是由于小学教育具有如此深远的重要意义,才更应当注重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尽一切办法推陈出新,寻找并探究更加高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近年来,教学活动信息化改革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并由于出色的教学成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群体的一致喜爱,但是由于信息化改革时间过短,不仅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经验,也没有恰当的教学案例可供参考,只能够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瑕疵和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深入挖掘互联网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与实质性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对待学习的主观态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在课下也缺乏探索欲望,不会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不够深刻,学习动力主要由学习兴趣支撑,而非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强大学习自制力[1]。

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由于缺乏外在信息,只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优秀教师固然能够旁征博引,将教学内容和社会阅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习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由于能力阅历上的限制,不能够将每一项教学内容与现实案例高度结合起来,并且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片面的讲解科学理论知识,把实验课变成知识讲授课,把动手实践几乎全部忽略,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就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大批学生,何以谈培养创造性人才,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当今教育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学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困境

中小学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困境

中小学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困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教学资源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制约了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利用,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首先,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教学资源,这导致了资源的来源极为广泛和复杂。

一方面,大量未经专业审核和筛选的资源充斥其中,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难以保证。

比如,一些数学教学视频中可能存在计算错误,语文教学资料中可能存在错别字或语法错误,这些错误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产生误导。

另一方面,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常常缺失。

很多资源只是零散的知识点讲解,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梳理,学生在使用时难以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其次,资源的适用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困境。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可能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

但现有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实际需求。

例如,对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基础、更详细的讲解;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要更具拓展性和挑战性的内容。

但目前很多资源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再者,资源更新不及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许多互联网教学资源却未能跟上这一节奏。

特别是在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方面,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

这使得学生获取的知识可能已经过时,无法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版权问题也是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大困扰。

部分资源存在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这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同时,由于版权不清晰,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资源时也会有所顾虑,担心潜在的法律风险,从而影响了资源的广泛传播和使用。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新举措例谈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新举措例谈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新举措例谈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今天,笔者将结合实际案例,谈一下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新举措。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展示实验视频或者使用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实验PPT,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案例:某小学教师在教学《光的折射与反射》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份精美的实验PPT。

在PPT中,教师通过文字和图片详细解释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原理,还配合着视频展示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学生在观看PPT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原理,实验过程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了质的提升。

二、开展线上实验探究活动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我们还可以开展线上实验探究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学习软件提供一些小学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或者远程控制实验。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避免实验器材的限制,也能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

通过线上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科学知识的拓展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科学知识拓展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科普网站、教育APP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主题式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实验视频观看、科普文章阅读、科学游戏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当“互联网+”遇上“研学”——小学科学(线上)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策略

当“互联网+”遇上“研学”——小学科学(线上)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策略

T each m g Research 教"探研/课程与教学87如\ 亨当"互联网+ &遇上"研学& :<2=^—食——小学科学(线上)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策略% IU <◎方婧徐晨来护“互联网+”教育特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 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 强调的是虚拟空间的教育方式,冲破现实空间的束缚,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手段在线上进行教与学的互动。

而“研学”实践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进入不同的场 馆或户外亲身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参观、游戏、探究$ 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独立学习的能力。

这两种教育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融合中鲜有交集。

笔者尝试运用互联网上场馆资源,将两个看似不相关 的教育模式相融合,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一、研学融合“互联网+”的可行性(—)线上场景提供研学内容研学实践模式和“互联网+”教育都是学生走出课 堂教学,在不同空间下获取新知的学习方式。

研学实践模式倡导亲身体验,"互联网+”提出以大数据为基 础在虚拟空间中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本质理念上具有冲突性。

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大场馆相继在网络上推出了自己的线上场馆$运用VR 、AR 技 术,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将真实场景投射其中,让 学生运用移动设备也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探究。

(二) 专业素材提升研学品质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能感知的物质、生 命、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方面的内容$涉及维度宽泛。

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课外自主探究获得。

运用“互联网+ ”中的大数据资 源,能获得比课本上、教材上更丰富更有趣的素材。

各大场馆的线上资源是由相关领域专业的场馆研 究员收集、编写的,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

以研学实践模式为学习支架$运用线上场馆资源提供的学习素材,结合科学课程目标设计学科课程,能让 学生体验一场具有趣味性、学术性的“云研学”课程。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作者:游向群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08期近年来,国务院提出“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促进全民运用互联网崭新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开始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一开始的老师“满堂灌”“一言堂”,到现在的运用互联网的便捷和高效,师生互动;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名学生。

由此,在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否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个小学科学老师要面对的挑战。

下面,笔者将就小学科学教学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做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前资源开发是前提课前资源开发环节是课堂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倘若老师没有开发课前资源,那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毫无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随意而为,其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提高。

(一)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科学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如此,教学活动的开展才有依据,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那么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

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是老师组织教学的依据。

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老师除了要弄清楚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具备相对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设计整理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设计环节,老师要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然后搜集或拍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视频,加以整理。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仅靠文字表述,小学生年龄小,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都不足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用文字和更加生动直观的图像影音材料进行教学。

而互联网技术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材料,还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等一切能够为科学教学服务的资源。

在当前信息时代,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相关的思路和方法。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1. 整合课程资源: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现有的资源。

这包括整合教科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实验室等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资源库。

只有资源得到整合,才能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支持。

2. 制定资源开发计划:整合资源之后,需要制定资源开发计划,明确资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教学特色,确定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方向,确保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多元化资源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材料,还需要开发实验设备、实验室、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等多种形式的资源。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 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开发:教师是资源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于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最为了解。

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资源开发的实效性。

1. 课堂教学: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首要利用方式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资源,展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资源。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探究能力。

3. 课外拓展: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还可以用于课外拓展活动。

学校可以利用科学馆、图书馆等外部资源,组织科学实践活动、科学讲座等,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有效运用网络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网络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网络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大量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入了课堂。

网络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改变了书本学习的被动、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

因此,在不断发展学生探究、自学能力的今天,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一、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课前激发收集信息的兴趣。

例如《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事实上学生对宇宙天体知识非常感兴趣:他们从小不知做过多少有关月亮的梦,听说过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对于这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充满着希冀和向往。

因而他们对月亮关注、了解得比较多,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在教学初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广泛阅读资料,以庞大的网络信息库为基础的网络查询。

一来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书本涉及到的知识,二来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强烈的认知需要。

2、课堂教学中持续探究的兴趣。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对月球的认识,在交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探索欲望也被激发。

然后,再引导学生访问虚拟的“月球网站”,让学生自主上网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查看、研究,特别是关于“阿波罗11号”、“月球上是否有水”、“月球上的环形山”等图文并茂的素材,学生研讨起来特别感兴趣。

“环形山的形成”、“地月关系”的flash 动画的穿插,更活跃了学生的情感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探索欲。

课后培养学生后续活动的兴趣。

在课堂的后续部分,我把虚拟网站作为一个资源,明确资源库资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引导学生在课后的广大空间去做各种研究,将获取的新知输送到电脑网络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课本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而学生的潜力更是无穷的,教师的高明之处是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发掘获取知识的途径。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小学生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许多小学教师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和运用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发展,合理规划课堂资源,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师资培训,成为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有效整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展开讨论,旨在为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更好应用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而有效整合课堂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有效整合课堂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堂资源等措施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高效课堂,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繁化简,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时代要求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科学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或仅仅通过观看教参提供的视频完成任务,使部分的课程变成“观赏课”,使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甚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一)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大自然中的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比如火山、地震、微生物等。

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更多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图像资料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时,要学生了解行星绕恒星运转,卫星绕行星运转,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动画,使学生在头脑中有太阳和八大行星的位置,有具有正确的影像和活动轨迹,按照真实的情境进行想象,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把抽象的天文知识形象的记忆在脑海中具体地活动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力。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已查重)

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已查重)

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实践重庆市北碚区**小学校*** 400700摘要:随着手机(文中的手机均指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设备了,很多学生“机不离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玩手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

其实智能手机不但具有电脑的功能,它还有很多传感器,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的个人学习终端。

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手机的这些新功能,并在课堂中使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科学课互联网手机传感器碎片化学习现在手机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须品,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媒体播放、智能控制、网络访问、计算服务一体智能设备。

从二三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老人,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的人都在使用手机。

虽然有的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但还是有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手机带到学校。

“堵”不如“疏”,由于手机功能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特别适合科学课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手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改进我们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方式,让手机为科学课堂服务。

一、利用网络技术,改变科学教学方式现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班班通”已经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

1、“互联网+课堂”让互联网走进课堂,让我们课堂与世界相连。

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手机到科学课堂上来,容许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助手。

手机可看微课与微视频。

科学课的资源中,有很多微课和微视频,老师在课前可以把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空间里,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学的内容,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课堂上,老师的知识面和老师的教学准备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生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老师也无法完全预设,老师的预设的内容更无法应对生成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验观察为重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

如何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合理可行的教学方式、安全高效的教学平台,是每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慎重考虑的事情。

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现代,合理利用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摆脱空间对资讯资源的制约,打破教科书单调乏味的束缚,更好地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课程,最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规划;互联网技术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是一门与传统课堂书本教学不同,更加注重实践与实验的科目,学生往往通过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该门学科。

新课程改革也加强了对这一点的重视,在课堂过程中及课后活动中增加了大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但是,伴随着各方面对实践性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能否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扬长避短,使其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个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挑战。

下面,笔者将就不同教学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做一些研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上:网络技术资源与多媒体交互配合
无论多么注重实验的课程也离不开书本知识的讲授。

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仅靠文字表述,小学生受限于年龄小,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社会经验、洞察力都不足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很难按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不用说进行拓展性、研讨性学习研究。

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用文字和更加生动直观的图像影音材料进行教学。

而互联网技术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加深理解的效果。

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一系列涉及科学历史发展变迁的课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等涉及复杂结构性问题的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视频、图像、3D动画模型等,将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摆脱枯燥的纸面文字,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调动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塑造更加积极主动的班风、学风。

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多元化、多维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大限度上打破时空限制,直观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更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课下: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沟通机会
旧式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几乎在课堂上才得以进行,学生一周往往只有两到三次课的机会才能得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课下除了完成作业与看书便无法获取新知识,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亦打击了学生的求学好问精神。

而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软件,完成作业布置、拓展知识阅读、临时通知、共同研讨等环节,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网络上有海量的科学知识文献可供阅读,教师在经过筛选后,可将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条件成熟后,甚至可以邀请科学界的名家进行网络直播讲座,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对科学的热情。

上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应用于科学教学,也可推广到各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中。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是“一人对一班”的单向状态。

无论是在课堂授业、作业考试、家校互动、社会实践中,真正面对面交流的往往只有学生与其任课教师,这种单向的交流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素质成长。

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家校交流平台、教学研讨平台,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多样性,解决旧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课外:网络信息共享确保合理规划
小学科学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科目,许多知识单靠课上学习、课下习作,也是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的。

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性质的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团体活动中全方面发展综合素质。

但是,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成本与实践,也存在安全性、时效性、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利用网络技术,查询所需的信息,积极与外校老师交流,与天文馆、博物馆等相关人员沟通,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慎重规划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这样做既节约了时间,又集思广益,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可行性。

再一点,可以通过近年兴起的网络支付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比如,用团购的形式购买天文馆的门票、车票等,在得到网络信用保障的同时,又可以节约出行成
本。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一些小型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宣传海报,开展社区活动,或是写论文、倡议书,向有关部门投稿。

亲手将知识变为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

综上所述,网络不仅仅是获取、加工信息、交换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了解社会与世界的窗口。

互联网技术使得小学科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接触吸收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在信息共享中,使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有利于构建良性循环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

互联网技术进科学课堂,并进一步地发展为组织化、有序化、模块化的互联网教学通用体系,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学梅.互联网时代小学教育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北极光,2015(11).
[2]胡青云.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J].才智,2016(7):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