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6(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6专题八综合检测(三)
(时间:45分钟总分: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大夏年二十举乡试第一。

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汪直好边功,以安南黎灏败于老挝,欲乘间取之。

言于帝,索永乐间讨安南故牍。

大夏匿弗予,密告尚书余子俊曰:“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子俊悟,事得寝.。

中官阿九者,其兄任京卫经历,以罪为大夏所笞。

宪宗入其谮,捕系诏狱,令东厂侦之无所得。

乃杖二十而释之。

十九年,迁福建右参政,以政绩闻。

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

后山贼起,承檄讨之。

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十年命兼左佥都御史,往理宣府兵饷。

尚书周经谓曰:“塞上势家子以市籴为私利,公毋以刚贾祸。

”大夏曰:“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

”初,塞上籴买必粟千石、刍万束乃得告纳,以故,中官、武臣家得操利权。

大夏令有刍粟者,自百束十石以上皆许,势家欲牟利无所得。

明年秋,三疏移疾归,筑草堂东山下,读书其中。

越二年,廷臣交荐,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敕使及门,携二僮行。

广人故思大夏,鼓舞称庆。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

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帝默然。

南京、凤阳大风拔木,河南、湖广大水,京师苦雨沈阴。

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

其年六月再陈兵政十害,且乞归。

帝不许,令弊端宜革者更详具以闻。

帝乃召见大夏于便殿,问曰:“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

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对曰:“正谓不尽有常耳。

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

”又问军,对曰:“穷与民等。

”帝曰:“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对曰:“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帝太息曰:“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遂下诏严禁。

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

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

刘宇亦憾大夏,遂与焦芳谮于瑾曰:“籍大夏家,可当边费十二。

”正德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

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李东阳为婉解,且瑾诇①大夏家实贫,乃坐戍极边。

初拟广西,芳曰“是送若归也”,遂改肃州。

大夏年已七十三,布衣徒步过大明门下,叩首而去。

观者叹息泣下,父老携筐送食,所至为罢市、焚香祝刘尚书生还。

五年夏,赦归。

瑾诛,复官。

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

赠太保,谥忠宣。

(选自《明史·刘大夏传》,有删改) 【注】①诇:侦察,探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俊悟,事得寝.寝:停止
B.田州不靖.靖:安定
C.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脱:倘若
D.假.田州岑猛事假:代理
答案 D
解析D项,应为“借助,凭借”。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大夏“忠诚”的一项是(3分)()
①言于帝,索永乐间讨安南故牍
②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③广人故思大夏,鼓舞称庆
④其年六月再陈兵政十害
⑤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⑥尝请严核勇士
A.④⑤⑥B.①②④
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 A
解析①说的是汪直,②说的是刘大夏宽容,③说的是两广的老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大夏担任广东右布政使的时候,田州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平息,于是田州的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

B.刘大夏兼任左佥都御史,往宣府筹办边塞粮草。

他打破一向由太监、武臣们垄断的粮草市场,扫除其中间剥削,鼓励百姓踊跃交售。

C.皇帝在便殿向刘大夏询问政事,刘大夏坦然回答,没有丝毫隐瞒,最终皇帝被感动,授命他严厉禁止所陈不法之事的再次发生。

D.因被人诬陷,刘大夏被捕入狱,判处充军肃州。

起程时送行者塞路,父老携饭筐进食,商贾罢市焚香,祝刘大夏生还。

答案 C
解析C项,“最终皇帝被感动,授命他严厉禁止所陈不法之事的再次发生”表述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官阿九者,其兄任京卫经历,以罪为大夏所笞。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监阿九的兄长担任京卫经历,因为犯罪被刘大夏鞭笞。

(2)朕执政已久,却不知道天下军民贫困,凭什么做人主呢!
【参考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

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

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监汪直喜好战功,因为安南(今越南)王黎灏侵略老挝失败,(汪直)想乘机掠取安南。

汪直向宪宗进言,索取永乐年间讨伐安南王的军事册籍和航海地图。

刘大夏(将军事册籍和航海地图)藏了起来不给他,(并)秘密地告诉尚书余子俊说:“战争一旦打起来,西南地区立刻会遭受摧残。

”余子俊醒悟了过来,这件事情才得以停止。

太监阿九的兄长担任京卫经历,因为犯罪被刘大夏鞭笞。

宪宗偏信谗言,将刘大夏逮捕入狱,并令东厂侦查这件事,一无所获。

于是判处杖责二十就释放了他。

十九年,(刘大夏)调任为福建右参政,因政绩而闻名。

弘治二年服孝期满,(刘大夏)调任为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平息,于是田州的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

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

(刘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超过一半。

弘治十年(刘大夏)被任命兼任左佥都御史,前去管理宣府的粮草。

尚书周经说:“塞上有势力的人家凭倒卖粮食牟取私利,您不要因此而惹上祸患。

”刘大夏说:“处理天下的事情,要讲求合理而不能硬来,等我到那里以后自然会想出办法。

”最初,塞上运送粮食需高达一千石、草高达一万束才得以批准,因为这个原因,太监、武臣们得以操控这些利益和权利。

刘大夏下令,有粮草的人只要愿意运粮十石以上、草一百束以上的都批准,有势力的人想从中牟取利益却得不到什么。

第二年秋天,(刘大夏)三次因病上疏请求回华荣,在东山下修筑草堂,在那里教子孙读书。

过了两年,朝廷中的大臣共同举荐,(刘大夏)被举用为右都御史,总管两广军务。

使臣到家以后,(刘大夏)带着两个僮仆上路。

两广的老百姓本来就思念刘大夏,欢欣鼓舞,相互庆祝。

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

召见以后,皇帝说:“朕多次重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的老百姓贫穷,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

”皇帝默然不应。

南京、凤阳一带刮大风拔起了树木,河南、湖广一带发大水,京师(也是)阴雨连绵。

刘大夏请求大凡规矩不符合祖宗旧制度且祸害老百姓的,全部分条禀告皇上加以改革。

这年六月(刘大夏)两次陈述用兵政策的十条弊端,而且请求回家。

皇帝不答应,下令(让他)将那些适合改革的弊端更加详细地上报。

皇帝于是在便殿召见刘大夏,询问他说:“你以前说天下的老百姓非常贫穷,财物用尽。

祖宗以来收取赋税都有常法,为什么今天到
这样的地步呢?”(刘大夏)回答说:“这是真正的不正常呀。

比如广西每年进贡铎木,广东进贡香药,费用本来就以万来计算,其他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

”(皇帝)又询问他军政,(刘大夏)回答说:“贫穷的情况和老百姓是一样的。

”皇帝说:“平时有月粮,在外有行粮,为什么贫穷呢?”(刘大夏)回答说:“那些将帅侵吞过半,怎么能不贫穷。

”皇帝叹息说:“朕执政已久,却不知道天下军民贫困,凭什么做人主呢!”于是下诏严厉禁止。

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孝宗很欣赏他,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刘大夏)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

刘宇也怨恨刘大夏,于是和焦芳在刘瑾面前诬陷刘大夏说:“查抄刘大夏家里的财产,可以充当十分之二的边疆经费。

”正德三年九月,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

刘瑾想以过分改变法律之名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滽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李东阳替刘大夏委婉地解释,而且刘瑾探听到刘大夏家里实际很贫穷,就判处他到很远的地方戍边。

初次拟在广西,焦芳说“这如同送他回家”,于是改在肃州。

刘大夏已经七十三岁,穿着粗布衣衫徒步从大明门下走过,叩头而去。

围观的人叹息着流下了眼泪,父老乡亲携带着筐子送来食物,(他)所到的地方人们都停止了市场交易、焚香祝告刘尚书能活着回来。

正德五年夏天,(刘大夏)被赦免回来。

刘瑾被诛杀,(刘大夏)官复原职。

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

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

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

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

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

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

中宗大怒,命斩之。

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

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

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

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

思贞曰:“公,辅臣也。

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

”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

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

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

”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

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

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尹思贞传》,有删改) 【注】①发生之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绥.抚境内绥:安抚
B.奏课.连最课:考核
C.不能赞.宣王化赞:赞颂
D.受人谮.以廷辱士谮:诬陷
答案 C
解析赞:辅助。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3分)()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④⑥
答案 A
解析②是韦月将所为,④是李承嘉所为,⑥是尹思贞为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

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

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

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

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答案 B
解析韦月将被判杖刑,发配岭南,不是尹思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大意2分,“慢”“附”“恣”各1分)
(2)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

(大意2分,“调”“损”“诘”各1分)
【参考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

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

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

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

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

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

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

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

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

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

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

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

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

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

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

”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

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

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

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

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

”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

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

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来源:]
三、(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1分)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
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
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
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来源:]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亮知荆州次.
当受敌 次:驻军 B .乃投.
毦而答曰 投:扔掉 C .将军自度.
何如也 度:估计 D .则非亮先诣.
备 诣:谒见 答案 A
解析 A 项,次:下一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
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
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 A
解析 A 项,连词,表转折。

B 项,介词,用,凭借;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

C 项,连词,于是,便;副词,却,反而。

D 项,代词,这样;代词,他。

11.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3分)( )
A .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 .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 .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答案 B
解析 选文记载诸葛亮初见刘备时不被重视、后因献策被礼遇的一件事,明显与《三国志》“三顾茅庐”的记载不同,属于“出事本异”的“异闻”,故选B 项。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答案 C
解析 画波浪线部分,四字句居多,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值得注意。

正确的标点: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解析(1)关键词:“旧”“诸生”“意”。

(2)关键词:“不及”“众”“待敌”。

注意“得无……乎”的翻译。

(3)关键词:“乖背”“是”“良”。

【参考译文】
《魏略》说:刘备驻军樊城。

当时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下一个被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情温和,不懂军事。

诸葛亮于是北上求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军中升帐议事完毕,其他的宾客都散去,而诸葛亮独自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

刘备喜好用鸟羽兽毛编织饰物,当时正好有人给他送来髦牛尾,刘备于是亲手编织起来。

诸葛亮于是进言说:“睿智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难道只会编织饰物吗!”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饰物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只是姑且以此打发时间罢了。

”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更有实力呢?”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

”诸葛亮又说:“将军估计自己如何呢?”刘备说:“(我)也比不上(曹操)。

”(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担忧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人口不少,只是登记在册的人少,平日里征调(物资或人员),人们就已心中不悦;可以告诉刘表,让国内未登记户籍的人家都如实自报,根据登记来增加部众就可以了。

”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部众实力增强了。

刘备因此知道诸葛亮有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对待他。

《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三次亲自到我的草屋来拜访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就是说并非诸葛亮先拜见了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

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我先前接到诏令,让(我)采集三国不同的记载来注解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的书斟酌史实、排列次第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所述事件大多详尽而符合史实。

确实可称游览历史景观的花园,近代史书的佳作。

不过,《三国志》的不足在于过于简略,经常有脱漏的地方。

我奉旨寻访、斟酌、审定史实,务必要做到周到详尽。

我向上搜寻旧时的传说,收集遗失脱漏的旁证。

三国虽离现在年头不远,却事关汉、晋两个朝代,前后涉及一百多年。

(前人所作的)注解纷纭错乱,每每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各书中陈寿没有记载而应该收录的史实,
全部收录来弥补他的缺漏。

各书或者记述同一件事,而说法不一致的,或者本就说法不同,疑惑不能判断的,就全部抄录在内,来完备各种版本的说法。

至于纰漏、错误明显之处,表述不合情理之处,就随时修改,来改正其错误、不合理的地方。

陈寿对于时事的评论以及他的小失误,(我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简单的评论。

自从开始撰写注解,已经有一月时间。

撰写校勘才刚刚完成,(我就)恭敬地(将注书)封固献上。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

(21分)
陈生弼教,字明允,燕人也。

家贫,从副将军贾绾作记室。

泊舟洞庭,适.猪婆龙浮水面,贾射之中背,获之。

锁置桅间,奄存气息;而龙吻张翕,似求援拯。

生恻然心动,请于贾而释之。

携有金疮药,戏敷患处,纵之水中,浮沉逾刻而没。

后年余,生北归,复经洞庭,大风覆舟。

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木而止。

援岸方升,有浮尸继至,则其僮仆。

力引出之,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

无何,呕水数斗,豁然顿苏。

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有二女郎乘骏马来,生不敢前。

有男子步驰,似是驭卒,因就问之。

答曰:“此西湖主猎首山也。

”生述所来,且告之馁.。

驭卒解裹粮授之,嘱云:“宜即远避,犯驾当死!”生惧,疾趋下山。

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

穿过小亭,杳无人迹。

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

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

生与僮潜伏花丛中。

忽闻人语纷挐,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

”生伏地稽首,妃急起曳之曰:“我非君子,无以有今日。

婢辈无知,致忤.佳客,罪何可赎!”即设华筵,酌以镂杯。

生茫然不解其故。

妃曰:“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今夕即遣息女奉侍。


日方暮,妃命引.生就帐。

数十妖姬扶公主交拜。

生曰:“羁旅之臣,反赐姻好,实非所望。

”公主曰:“妾母,湖君妃子,乃扬江王女。

旧岁归宁,偶游湖上,为流矢所中。

蒙君脱免,又赐刀圭之药,一门戴佩,常不去心。

郎勿以非类见疑。

妾从龙君得长生诀,愿与郎共之。

”生乃悟为神人。

生叹曰:“馈食者谁?”曰:“阿念,亦妾腹心。

”生曰:“何以报德?”笑曰:“侍君有日,徐图塞责未晚耳。


居数日,生虑家中无耗,悬念綦切,乃先以平安书遣仆归。

家中闻洞庭舟覆,妻子缞绖已年余矣。

仆归,始知不死,而音问梗塞,终恐漂泊难返。

又半载,生忽至,裘马甚都,囊中金宝充盈。

由此富有巨万,声色豪奢,世家所不能及。

(选自《聊斋志异·西湖主》,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猪婆龙浮水面适:恰好,正巧
B.生述所来,且告之馁.馁:害怕
C.妃命引.生就帐引:领,带
D.婢辈无知,致忤.佳客忤:违逆,冒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