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三步五环节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教学设计信丰县大塘中学王斯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以及我国存在的弱势群体的状况。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框题给出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并列举了我国存在的主要弱势群体及其形成的原因和生存状况,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感受他们的艰苦生活以及对他们将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对弱势群体真实生活处境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培育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其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生存状况。
【学情分析】:1、从知识性来讲,本课内容很简单,有些知识学生看了就能够明白。
但是,想使教学获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查找大量的资料,让学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体会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学习本课的重点在于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或者深化人道主义的情怀。
2、班级中有的学生生活优越,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学生的自尊心,既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又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给予的支持以及对自己的期望,使之树立信心,发展自己。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学会尊重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其中包括自己的同学。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的状况,特别是要感受他们的生活境况,了解不利条件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学会正解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在自觉践行亲社会行为。
【教法与学法】:由于国家近年来很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因而相关的报道很多。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一样的境遇》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遇,这些境遇会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影响。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不同的境遇,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境遇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可能缺乏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遇,这些境遇会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不同的境遇,做出正确的选择。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遇,这些境遇会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不同的境遇,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境遇及其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讨论题:准备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这些境遇会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不一样的境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在面对不同境遇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面对不同的境遇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不一样的境遇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2课时〕【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类型,平等的内涵。
2.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平等权利的道德责任感。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教师: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下面几幅照片,并简要概括照片中人物的处境,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生活比拟艰难、比拟贫穷……教师点拨: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确实处在困境之中,他们最需要别人的尊重、帮助与关心。
其实,他们一直受到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的关注和关心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想方设法帮助的对象,国际上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弱势群体〞,可见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情况。
〔展示本课的标题以及本课主要把握的内容〕二、教学过程1.不同的人生境遇展示网上广泛传播的“男孩头顶冰花〞的照片。
教师:20xx年初时,一张特殊的照片在网上疯狂转发,远在云南的一名生莫名成了网红。
20xx年的1月,云南的三年级学生王福满头迎风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关注。
照片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原来“冰花男孩〞的家中,所有的生活都靠父亲务工来维持,小小的王福满只有和患有疾病的奶奶相依为命。
生活和上学条件比拟艰辛。
据当地领导人介绍的是,这个男孩子的家庭情况在他们村已经算是中等水平,可想而知,比他们更贫困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也可以看得出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及局部农村、城贫困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老师:因“冰花男孩〞事件,云南的社会各界发起了“暖冬行动〞,对这个地方进行捐助。
最后将整个村都迁到条件好的城里,学生也转入城上学。
在我们国家、社会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人和群体。
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根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与支持和帮助,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困难人群〕展示PPT。
老师: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下弱势群体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帮助的原因〕课堂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在现阶段社会中还有弱势群体的存在〔原因〕,结合书本思考一分钟。
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课件(教科版九年级)
弱势群体的三大特征:
1、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 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2、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 弱势地位;
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 持。
交流:
观察下面的照片,简要概括照片中 人物的处境,并谈谈你的感受。
真香……
上课了……
16岁的少年
城市失业人员在等待雇主
回忆历史,列举我党为争取平等而做的努力。
土 地 革 命
抗日战争
攻 占 南 京 总 统 府
我国公民享有的平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 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 权。”
贫富差距
【收获园地】平等不等于平均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与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 和地区,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富裕。 ②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 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
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我思我悟】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权力的大小、金钱的多少、相貌的美丑等, 能否影响生命的平等性,为什么?。
●
(1)不能。 (2)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人虽然有男女老少、高低 美丑之分,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 (3)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 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每年有2亿多 人次不同程度的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研究 表明,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不少人抵御灾害 的能力很低,成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以经济 和精神支持的弱势群体。 我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 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 有4000~5000万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八课 不一样的境遇 第2框 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教案 教科
8.2 人类对平等的追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平等的真谛,知道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了解平等的含义,培养维护平等权利的社会责任意识。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采取的措施。
正确认识我国在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状况,从而造成的不平等、不公平问题在一段时期内依然存在。
2.能力目标培养自身的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信念,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知识目标懂得社会公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掌握我国实行允许和鼓励一份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
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教师准备:1.收集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太平天国、百日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等内容。
2. 准备杭州图书馆的“图片故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进行的探索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运动。
2.查阅资料,分组制作PPT,课上展示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实现此目标后中国的面貌。
活动一:我来讲故事【学生活动】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追求平等的历程,并谈一谈你的感悟和体会。
(分组提前准备,每组派代表讲述一个)【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和所谈感悟,我们认识到在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道路上,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只有具备了先进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知识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第2框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教案教科版
九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 知识层面:经过前两年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常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等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深层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2. 能力层面:在分析问题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分析,难以深入挖掘问题本质。此外,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方面有待提高,对平等问题的多元视角分析能力尚需培养。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平等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强调平等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平等原则。
3. 阅读材料:《教育平权的历程》,了解我国教育平权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4. 阅读材料:《消除贫困:平等之路》,探讨消除贫困与实现平等之间的关系。
5. 阅读材料:《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平等追求》,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平等的理解和追求。
拓展要求:
1. 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了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平等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历史上追求平等的重要事件,如美国民权运动、印度独立运动等,了解这些事件对平等观念的传播和普及所产生的影响。
- 深入了解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平等问题,如性别平等、种族平等、教育平等等,分析其原因、现状及解决途径。
- 探究我国在平等问题上的立法和实践,如《反歧视法》、《义务教育法》等,以及我国政府为促进平等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是……( ) A.帮助他们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B.因为他们与自己无关,可以任其发展 C.我们自己就是弱势群体,根本无法帮助别人 D.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
2. 弱势群体的含义: 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
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 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 弱势群体的特征:
(1) 个人或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 有困难的群体 (2) 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3) 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和支持来改变生存 状况
立石中学 陈小刚
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人们沐浴着相同的 阳光。然而,由于贫困、疾病等原因,不同的 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坚守平等的理念, 我们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 爱,帮助和扶持那些处于弱势的人,让太阳的 光辉温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弱势群体的存在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交流:
读一读教材P48第二则材料,与同学们一起 交流感受。
1.有人说“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事,与 我们中学们无关”;
2.也有人说“我们中学生也是弱势群体, 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人”。
我们同龄人中、我们身边有弱势群体 吗,我能为他(她)做点什么?
自己的存在能为别人带来 快乐是最有价值和快乐的事情!
赠 人 玫 瑰 手 留 余 香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
第八课 第一框 不同的人生境遇
第八课不同的人生境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人、关爱人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感恩生活的同时践行平等的真谛。
2.能力目标能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养成亲社会行为。
3.知识目标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把握其范围及主体,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艰难处境。
教学重点: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范围。
教学难点: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及主体。
教师准备:收集与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有关的图片、视频及最新数据,制作PPT。
学生准备:课前初步了解周边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处境。
【教师引导】2018年初,一张特殊的照片在朋友圈中疯狂转发,远在云南的一名小学生莫名成了“网红”。
【呈现课件】2018年1月9日,云南省鲁甸县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福满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配“冰花男孩”照片)【教师引导】照片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冰花男孩”王福满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每月收入2000—3000元,每年过年才能回家一次。
家中只有患有眼疾的奶奶和姐姐与其相依为命,于是小小的王福满便承担了不少家务。
【呈现课件】转山包村村支书耿涛表示,“冰花男孩”的家庭状况,在当地已属中等水平。
其所在的转山包村一直是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按照计划将于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
【教师引导】在我国广大内陆的深山区、荒漠地区、边疆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和城镇,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环节一:初识弱势群体【教师引导】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国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师引导】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害的人群等。
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
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弱势群体。
什么是弱势群体?
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 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 和帮助。
我国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哪些人员?其主体是哪些人? (1)主要包括:①农村贫困人口; ②进城务工人员; ③城市下岗失业和低收入人员; ④病人和残疾人; ⑤缺乏照顾的老人; ⑥遭遇灾害的人群。 (2)主体:生活在我国广大内陆的深山区、荒漠地区、边 疆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和城镇的贫困人口。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八课 不一样的境遇
1.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和生存状况。 2.了解同龄弱势群体的境遇。
板块一:不同的人生境遇
农 村 的 贫 困 人 家
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农民工
遭遇自然灾害的人们
残 疾 人
上述图片中的这些人我们怎样称呼他们? 社会上还有很多人生活很困苦,需要大家的帮助,
不同的人生境遇
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弱势群体范围和主体 走近同龄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 了解了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学会同情、尊重、帮助 弱势人群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关注弱势群体, 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中有一些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 正经历着怎样的艰苦生活?
(1)有的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2)有的要过早地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3)有的因父母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 (4)有的因家庭变故,面临许多困难; (5)有的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离开了家乡,居无定所,生 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还有弱势群体的存 在?
(1)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 平衡。
(2)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个人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 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不一样的境遇
第一课时不同的人生境遇
【学习目标】
1.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把握其范围及主体,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艰难处境。
2.能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养成亲社会行为。
3.增进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人、关爱人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感恩生活的同时践行平等的真谛。
【教学重点】
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范围。
【教学难点】
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及主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弱势群体?
2.弱势群体有什么特征?
3.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
4.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
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初识弱势群体:
【呈现课件】因“冰花男孩”事件,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发起“青春暖冬行动”。
截至2018年1月15日,当地收到全国各地的捐款达30余万元。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该村将整体迁入鲁甸县城,涉及学生也会转入县城学校就读。
【教师引导】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国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师引导】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害的人群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身边的弱势群体: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第60页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呈现课件】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摘自《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
—新华网【学生探究】农村及城镇的贫困人口是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主体。
【教师引导】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吗?……城市生活离不开他们……
【呈现课件】农民工、清洁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
【教师引导】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进城务工人员。
【呈现课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结果调查,2015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达到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
【教师提问】由于我国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你了解吗?
【交流分享】他们面临着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诸多问题和困难。
【教师引导】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或改善。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我们的同龄人:
【教师引导】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孩子,他们有的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有的要过早地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有的因父母外出打工,不得不单独居住或跟自己的祖辈、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成为“留守儿童”;有的因家庭变故,面临许多困难;还有的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离开了家乡,居无定所,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分享交流】谈谈自己对现在拥有的生活条件的感想。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身边的榜样:
【交流分享】观察、寻找本校、本班关心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人或事,与大家一起
分享。
【学生活动】分享身边的榜样。
板书设计:
1.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
不同的人生境遇
2.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范围及主体【教学反思】
8.不一样的境遇
第二课时人生对平等的追求
【学习目标】
1.懂得社会公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掌握我国实行允许和鼓励一份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
2.培养自身的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信念,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了解平等的真谛,知道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
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教学难点】
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处境不利的儿童的生活境况的资料,可以是个案,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等。
2不利的境遇会对儿童青少年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活动一:我来讲故事
【学生活动】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追求平等的历程,并谈一谈你的感悟和体会。
(分组提前准备,每组派代表讲述一个)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和所谈感悟,我们认识到在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道路上,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只有具备了先进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平等的追求”。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活动二:老师讲故事
【呈现课件】杭州图书馆图片
【教师讲述】“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的这句话曾走红网络。
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至今已经15年。
图中的老人姓章,他是一位都市拾荒者,他衣衫褴褛,脚上的布鞋十分破旧,他几乎每天都会去杭州市图书馆阅读书籍。
曾经,拾荒者的出现,一度引来其他读者的嫌弃和非议,但杭州市图图书馆“乞丐和拾荒者也是读者,我们无权拒绝他们看书。
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
【教师提问】杭州市图书馆倡导了一种什么理念?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与之间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总会存在各种差异,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活动三:感受平等
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五四宪法”。
这部宪法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的,贯穿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它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通过哪些政策来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法律等手段等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人人平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四:畅想未来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课件,期中要包括对实现目标后的社会面貌的畅想。
【教师提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促进社会公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师引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在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超过100次,“两个一百年”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党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