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复习提纲(晋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复习提纲(晋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
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地势的影响:使河流自西向东流,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使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带来充沛降水,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优势: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
原。
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东侧
西侧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高原
横断山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2复杂多样的气候
.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不然则相反。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0.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3众多的河流
.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源头河谷宽浅,水流较缓。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湖泊星罗棋布下游地势低平,江阔水深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注入渤海。上游河水清澈,
多峡谷中游泥沙含量多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黄河的贡献:①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②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③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0.地上河的形成: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1.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