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1

合集下载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人的方式和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一些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内选择“宅”,即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刷微博等,而不愿意出去走动或与他人社交。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宅”现象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一、大学生“宅”的原因:1、课业压力大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课业是最大的压力。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因此,一些学生认为在家里“宅”着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以达到更好的成绩。

2、社交不畅一些大学生有社交障碍,不善于与人交流。

他们不愿意去参加活动和聚会,也不善于与同学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宅”成了他们逃避社交的一个方式。

3、缺乏娱乐资源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缺乏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另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匮乏,缺乏娱乐活动和场所。

1、身体健康大量的宅在家,长时间的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缺乏运动会减缓新陈代谢,影响身体机能,还可能导致肥胖、脂肪肝和心脏病等疾病。

2、心理健康大量宅在家里,很难去体验真实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

3、职业发展大量宅在家里,缺乏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可能会影响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如何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1、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扩大社交圈,建立新的社交关系,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宅现象。

定期进行运动,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外部世界提供充足的精力。

3、发展兴趣爱好。

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宅现象。

综上所述,大学生“宅”现象虽然有一些原因和影响,但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帮助去缓解和解决。

大学生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健康、自信。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宅”现象在近年来逐渐突显。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学校或者宿舍里宅着,通过手机、电脑或者电视等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人们担心大学生的“宅”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原因和影响,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宅”的频次和时间、“宅”时使用的设备和内容、“宅”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等内容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大学生发放。

我们还选择一些“宅”较为严重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宅”的原因和影响。

二、调查结果1. 大学生“宅”的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交压力:许多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压力,例如学术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

他们选择宅在学校或宿舍里,避免与人交际,从而缓解压力。

(2)虚拟世界吸引力: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各种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例如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美剧等。

这些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成为他们宅的动力。

(3)便利性: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而不用离开自己的房间。

(4)缺乏意义感和动力:有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选择宅在家里。

(1)身体健康:长期宅在室内,大学生缺乏运动、阳光和新鲜空气,容易导致肥胖、近视、颈椎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宅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减弱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情绪。

(3)学业成绩:宅的大学生常常缺乏学习动力和效率,影响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的提高。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摘要】广东高校大学生的宅现象逐渐增多,成为普遍现象。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交压力增加、网络消费习惯等。

宅现象的原因在于学业压力、社交焦虑等因素的影响。

宅现象对大学生造成身心健康问题,需引起重视。

解决之道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多样化兴趣爱好等。

结论指出宅现象对大学生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亟需改善生活方式。

论文呼吁社会关注大学生宅现象问题,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关键词】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原因探究、影响、解决、普遍现象、重视、改善生活方式。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宅现象”日益严重。

所谓“宅”,即宅在家里不愿外出的现象。

广东地区是中国南方的经济重镇,拥有众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

越来越多的广东高校大学生选择宅在家中,不愿意外出交际和参与社会活动,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宅现象”不仅限于某一特定人群,而是波及广大大学生群体。

有的大学生宅在宿舍不愿外出,有的宅在家中不愿上课,有的宅在网络世界中沉迷游戏不愿融入现实社会。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广东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对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宅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帮助广东高校大学生走出宅的困境,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社会参与度。

1.2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通过对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究造成宅现象的原因,分析宅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东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还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东高校大学生改善生活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在当今社会中,“宅”这个词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它的出现已经成为了
一种社会现象。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宅”这种现象日益凸显。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呢?
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宅”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让年轻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网络的普及,社交软件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线上社交进行交流和娱乐,而不必远赴路途。

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为宅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大学生“宅”现象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宅文化容易
让年轻人过着不健康的生活,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等等。

其次,宅文化可能会让年轻人对现实生活逐渐失去兴趣,对人际关系也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应该如何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呢?我觉得,首先需要强调“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科学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等等。

其次,则是需要大力宣扬
“线下社交”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大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多结交朋友,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朋友圈,也能增加自己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最后,则是应该在学校
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参与到
集体活动中来。

总的来说,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虽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的
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抑制并缓解这种现象的发生,为现代年轻人的健康
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基础。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新型电子产品的推出,宅在家里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然而,宅在家里的结果往往是耽误学业和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途径,并提出个人建议。

1、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是大学生“宅”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覆盖了整个社会,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所以,当大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或压力过大时,他们往往会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以此来缓解压力。

2、学习压力和竞争激烈局面的影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如高考、考研、求职等方面的竞争。

而这些竞争不仅是外部环境给予的,更多来自于内部环境。

考试、考研不断,重重压力下,大学生想要获得成功感、安全感,而宅在家里不需要面对困难、挫折,这被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3、经济负担现代大学生经济压力大,许多人选择了省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宅在家里就可以减少外出消费,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4、社交与人际交往的困难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一天应接不暇、努力学习,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而且在社交网络那里已经可以很好的进行自主性交流与得到反馈。

此外,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人际关系困扰中,也是大学生不愿意出门的原因之一。

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学会相互协作,发展个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

1、身体健康久坐不动的宅在家里,大学生们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缺少户外运动导致的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颈椎疾病等。

2、心理健康长时间孤独,宅在家里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心理医生表示,一个人过度地关注自己的问题而忽视了周围人关注的事情,以及缺乏美好的目标和意义,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通过与朋友、同学的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灵。

3、学习问题宅在家里不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积累知识。

探析当下大学生“宅”现象

探析当下大学生“宅”现象
理论纵横 _
之 一 ;② 大学 生活的相对 闲暇 。大学相对 宽松 的生活环 境为大 学生
的 “ ”提 供 了前 提条件 ;③社会 文化建 设与教 育的缺 失。学校 、 宅 家庭 、社会 普遍低 估 了社会 教育 的重要意 义 ,狭 窄的途径 以及 受制
约 的 观 念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阻 碍 了大 学 生 从 深 度 和 广 度 上 进 一 步 延 展
“御 宅 族 ” 有 的 是 逃 避 现 实 , 有 的 是 消 磨 时 间 , 而 就 消 磨 时
“ ”只是一种 生活方 式或生存 的状态 ,对 任何人而 言 ,这 都 宅 绝对不 是最终 的生活 目标 。尤 其对于成 长时期 的大学生来 说更是 如 此 。正确 引导 ,重新定位 ,相信 “ 御宅族 ”会在 现实 中重 新找到 自 我,改变过 “ 宅”的状态。
( )加强心理疏导 ,改变精神面貌 三
高校 学 生管 理 工作 者 ,尤为 与 学生 接触 的一 线 辅导 员应 主 动
了解 “ 御宅族 ”的心灵世 界 ,逐 步缓解他 们对外 界的排斥 情绪 。其 中 ,可 巧妙借助 “ 御宅族 ”常接 触的平 台—— 网络 ,如建立Q 群 、 Q 创 建论坛 、甚至在 网络游 戏中建立 辅导 员 自己的角 色等形 式与他们 进 行沟通 ,给大学 生提供 系统的心 理咨询 ,并积极 引导 “ 御宅 族 ”
殚。
( )营造温馨氛 围,增进情感 交流 五 “ ”现象产 生 的另 一个重要 原因是 ,因为家庭 的紧张关 系 , 宅 大学 生得不到 合理地 诉说和感情 寄托 ,因此 ,他们只好 借助虚 拟的
三、规避 “ 宅”现象弊端的对策 尽 管对于 “ ”现象 我们不 能将其 “ 宅 一棒 子打死 ”,但是对 于 心 智还未 完全成 熟的大学 生来说 ,难免会对 其学业 、人 际甚至对 整 个 社会稳 定产生一 定的影 响,因此 应该把握 好 “ ”这个 度 。对 于 宅 如何规避 “ ”现象 的弊端 ,笔者认 为应从 以下几 点入手: 宅 ( )改变生活 习惯 ,树立积极人生观 一 如 上文 所述 , “ 宅族 ”产生 的一 个 重要 原 因就 是逃 避现 实 御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宅”现象指的是大学生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动漫、小说等虚拟世界中,减少与外界社交活动和真实生活的互动。

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宅”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大量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忽视了与班级、社团、社会的互动,导致遇到一些社交问题,甚至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发展。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更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不健康趋势和价值观的扭曲。

大学生“宅”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推动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宅”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情况及其影响,探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大学生“宅”现象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大学生“宅”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特点,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和解决“宅”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在家里进行宅在家中消遣,这种现象被称为“宅文化”。

宅文化允许人们不用出门就能满足各种需求,例如在网上购物、玩游戏、看电影等等。

“宅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宅文化”导致了大学生缺乏社交交往。

因为大学生宅在家中,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与朋友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耍或聚会。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和虚拟的世界来满足社交需求。

这种社交方式往往是虚幻的,无法代替真实的人际交往,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导致孤独感和社交能力下降。

“宅文化”还会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宅在家中的人往往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和各种慢性疾病。

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也对视力产生负面影响。

身体的不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最重要的是,“宅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大学生宅在家中,他们经常面对的是虚拟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社会环境。

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社会的不适应。

宅文化也容易促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大学生需要意识到“宅文化”的危害,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机会,吸引年轻人走出家门,参与实际的社交活动。

“宅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但通过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宅在家中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大学生“宅”现象在我国逐渐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在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下,越来越倾向于宅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娱乐、学习和社交。

而且,这种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探讨。

大学生“宅”现状的特点大学生“宅”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交的回避。

大学生在面对社交压力时,往往会选择躲避社交场合,或者选择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他们倾向于选择在宿舍或者家里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朋友交流,而避免到人多的场所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二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在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看电影、玩游戏等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而不愿意主动面对生活和解决问题。

三是对家庭关系的依赖。

受家长的溺爱和照顾,一些大学生在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后,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不愿意离开家人,习惯性地依赖家庭,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

四是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一些大学生由于感情经历不顺,或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沮丧,因此会通过宅在家里来寻求安慰和慰藉,放纵自己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

以上几点就是大学生“宅”现状的主要特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的一种应对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宅”现象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增加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宅在家里的状态下,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因为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得到一种逃避现实的满足感,而一旦面对现实就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二是加大身心疲惫感。

长时间地宅在家里,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到疲惫,因为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忽视了身体的休息和锻炼,使得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种疲惫状态。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宅”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是让这种现象加剧。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及给出一些应对方法。

一、调查问卷设计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缘由,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

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以下四点:1.问题需要具体每个问题都要限制具体的条件,而不是泛泛而谈。

例如,对于问题“你平均每周宅在宿舍/家里多长时间?”,我们要知道大学生指什么时候算是在“宅”呢?它不只是指在宿舍或家里休息的时间,还应该包括上课之余在椅子上坐的时间,精神上的宅。

2.区分不同的影响因素我们要区分大学生宅的不同原因,有人宅是被游戏吸引,有人宅是因为手机和社交媒体,有人宅是因为厌倦社交生活等等。

我们要结合现象调查,探究不同原因间的差别和联系。

3.让学生自己反思我们需要指导大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宅的影响。

例如,在“你认为自己宅的时间合适吗?”这道问题后,我们可以多加几个选择,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4.询问相关建议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需要向他们征求相关的建议。

这不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还能给予他们建议。

二、数据分析经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总结得到以下结论:1.“疫情”是主要因素其中,50.7% 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是导致自己宅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大学生曾经外出旅行或自由地闲逛,但疫情将这些行为限制了起来。

失去自由和舒适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更愿意待在家中。

2.手机/游戏占主导在导致宅的因素中,手机与游戏吸引力最大,其次是社交媒体和其他娱乐活动。

在受访者中,有 52.2%,曾因为电子产品而宅在宿舍/家中。

3.有意识的宅这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大多数时候宅是因为自己有意识地选择的,而不是他们必须宅。

出于学习或工作的因素,有 42.9% 的受访学生选择在宿舍/家中宅。

4.社交压力和疲劳受访者中有很多人认为其宅并非是因为自己喜欢待在家中,而是因为他们对社交生活感到疲惫。

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调查研究

l 、 “ 宅”现象比较普遍 大学生通常是如何度过寒假 的呢,我们发现 ,宅在家里 的选项 占到 8 0 %,与亲戚朋友聚会的 占到 8 7 . 5 %,可 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 生活以这两项内容 为主 。此外 ,我们还发现 ,白 天平均待在家里的时 间,3 5 %的人超 过 9小时 ,另外 7 0 %的 人认为 自己是 “ 宅”一族 。以下是相关调查数据 :


导言
( 一 )研究背景 自2 0 0 8年 3月 1 3日 《 南方都市报 》第一次在 国内提 出 “ 御宅族”这一概念至今 ,其规模成 几何级增长 ,并且这种现 象正逐步年轻 化,在校大学生形成了 “ 御宅族 ”的主力军。 值得 注意的一个现象是 ,近年来 ,在寒假这个原本走亲 串门的时期 ,大学生也逐渐 “ 宅”在家中 ,不愿外 出。2 0 1 1 年 ,在新华网的一次调研 中我们发现 ,有高达 8 5 . 1 %的受访 大学生表示寒假期 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宅着。有 的同学对开 学后 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 ,还有 的担忧学校人 际关 系,各种 矛盾交织在一起 ,学生易得开学恐惧症 。 除此之外 ,寒假里有我们 中国最重要的节 日——春节 ,
通过我校图书馆 以及互联 网的优势 ,收集 与课题有关的 文献 、报刊等资料
2 . 问 卷 调 查法
采用 自行设计 的较具针对性 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3 . 分析总结法 对 问卷 、访谈资料进行 书面 总结 ,形成调查报告
3 2 2 0 1 3 . V OL. 5 1 3 . NO. 3
1 . 文 献法 :
2 . 大学生寒假 “ 宅”现象的差异 为 了验证不同性别 、城乡差异 、是否独生之间的学生是 否在 “ 宅”行为上存在差异 ,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交互分析 , 结果显示 , “ 宅”的行为在就读年级 ,城乡 、是否独生上 的 差异不 明显 ,但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还是值得深究的。 ( 1 )性别差异 :通过对男女生 的交叉分析 ,我们发现 , 女生相对于男生更 “ 宅” 。男生花时间最多的两项 分别是与 亲戚朋友聚会和旅游 ,而女生花费时间最多的两项 分别是 “ 宅”在家里 和与亲朋聚会。 此外 ,只有 3 0 %的男生认为 自己是 “ 宅”一族 , 而8 3 . 3 %

大学生“宅文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宅文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宅文化”现状调查及分析“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黑框的眼镜有几千度……”周杰伦的一首《阳光宅男》形象描绘了当下的“宅男宅女”们。

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漠视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有的因各种原因逃离现实社会,一头扎进自己的天地;有的主动选择“宅”的生活方式或“宅”的新型职业。

那么,什么是“宅”,为什么“宅文化”如今在大学中越来越兴起,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宅文化呢这些就是我这篇文化想要讨论的问题。

一、“宅文化”的含义理解“宅文化”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宅”。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

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

“宅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等给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导权。

这些孩子长大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真正能由自己的意志主导的世界。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王建新教授表示,所谓“宅文化”是一种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亚文化现象。

它是在现代政治经济形势下,以消费文化的一定发展水平为前提而出现的新文化现象。

“宅文化”在美国、日本发展比较早,传入中国大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的事了。

但在中国大陆发展速度之快,影响的人数之多,是其他东亚地区无法相比的。

这个亚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大学生,因此,这篇文章我主要研究分析大学生的“宅文化”现状。

二、大学生“宅文化”现状为了对大学生“宅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我在网上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宅文化现象”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如下:1.性别选项小计比例男108%女9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8100%2.以下哪些行为你认为属于宅的表现3.你是宅男(宅女)吗4.你觉得你所在大学大学生宅现象的比例5.你的课余时间安排6你闲暇时上网,会选择做什么.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在大学生眼中宅的表现包括依赖电脑(如上网,聊q,玩游戏,看电影等)、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人面对面沟通时间以及较少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或陌生的环境;除了%的人认为自己不宅,其他人都认为自己有点宅或者很宅;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本校中40%~60%的学生有着宅现象;在宿舍玩电脑在课余安排时间中占大多数;闲暇上网时,大多数人选择看电影等娱乐、网络聊天以及游戏等。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宅”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所谓“宅”指的是宅在家中,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愿外出参与社交活动,甚至忽视学业和工作。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大学生“宅”现象存在已久,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一现象呈现出加剧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享受各种娱乐活动,满足各种需求,而不需要走出家门。

许多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宅在家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这种情况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年龄段的学生。

2.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原因和习惯,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对“宅”现象的看法和体验。

3.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学生的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2)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3)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4)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心理体验和社交需求;(5)大学生认为对于“宅”现象应该怎样加以改善。

三、调查结果1.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周宅在家中的次数超过3次,而且宅在家中的时长多集中在2至4小时之间。

2.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互联网娱乐活动,比如玩游戏、看视频等,占比超过60%;二是学业压力和社交焦虑,占比超过30%;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比不足10%。

3.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包括玩游戏(60%)、看视频(20%)、学习(10%)、购物(5%)以及其他娱乐活动(5%)。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课题: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班级:2012级市场营销班本组员:佘仁红、师蓉、文雯、李晶薇、濮文亮、王粒休、林明魁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也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之一。

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受教育群体,同时作为信息时代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一些信息时代带来的问题和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其中“宅”现象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我们经过前期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在大学生“宅"群体之中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这明显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为了深入了解“宅”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宅"群体提供一些影响和改进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在海南医学院进行,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随机在我校主校区9栋宿舍楼中,从中抽取40个寝室(由于各公寓寝室人数有所不同,故女生公寓及四期公寓抽取 30个寝室,从三期公寓抽取10个寝室),并将200份问卷发放到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

以下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御宅”一词源于日本,本指一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这个词进入中国后,多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

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宅女”。

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在许多大学校园,“宅人”一族已发展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

大学生住房观察报告总结

大学生住房观察报告总结

大学生住房观察报告总结引言大学生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之一,住房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住房的现状与问题,本次观察报告对大学生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观察与调查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与调查数据,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住房问题,为改善大学生宿舍生活提供科学的依据。

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大学生住房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在校园内发放和线上发布的方式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

其次,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住房情况,我们还选择了几所高校的宿舍楼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调查结果分析1. 宿舍条件差异显著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调查,我们发现不同院校、不同宿舍楼之间的住房条件存在显著差异。

有些宿舍楼设施齐备,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有些宿舍楼则设施简陋,条件拥挤,学生生活质量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学生的住房经历完全不同,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大学生住房需求多样化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住房需求非常多样化。

有些学生更注重宿舍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希望宿舍环境好、生活设施齐全;而有些学生则更注重宿舍的地理位置,希望宿舍离教学楼、食堂和图书馆近。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更关注宿舍的社交性,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同居住。

因此,提供多种类型的宿舍供学生选择,满足他们不同的住房需求,成为了必要的任务。

3. 学生对住房服务的期望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住房服务的期望较高。

他们期望宿舍楼内有工作人员负责卫生和维修问题,提供安全的住宿环境。

此外,学生还期望宿舍楼内有公共学习区域和娱乐设施,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然而,实地考察中发现,有些宿舍楼的服务并未能达到学生的期望,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质量下降。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大学生住房观察报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应加大对住房设施的投入,提升宿舍楼的居住条件,改善学生的住房质量。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宅”现象逐渐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所谓“宅”即指喜欢待在家里,不愿意走出家门,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给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宅”现象,本文将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为大学生群体,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上网时间和原因、是否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对“宅”现象的认识和看法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宅”现象。

调查对象中有80%的大学生称自己有“宅”的倾向,他们更喜欢待在宿舍或家中,有限的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世界中。

他们认为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和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求。

他们宁愿通过网络购物、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来消遣自己,而不愿意外出和他人进行社交活动。

本文的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对外界的陌生与不安感使他们更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学业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宅”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认为,宅在家里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有社交恐惧症,不擅长与他人交流,因此更愿意待在家里,远离人群。

大学生“宅”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大学生缺乏社交活动,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长时间呆在室内,缺乏运动和阳光,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健康问题。

过度的网络依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无法应对现实中的挫折和压力。

为了解决和改变大学生“宅”现象,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帮助。

学校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交和体育活动,拓宽他们的交际圈子和兴趣爱好。

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大学生“宅”现象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也有其原因和复杂性。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宅”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喜欢整天待在宿舍或家里,几乎不出门,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漫等虚拟世界,缺乏与人的社交交往。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承认他们有宅的倾向。

男生中有7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女生中有6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

这说明大学生宅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于大学生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交能力和交际圈。

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陌生人敬而远之。

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网络和游戏的诱惑太大,过度依赖虚拟世界。

还有1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学业压力太大,他们选择逃避现实。

这些原因构成了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

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宅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的主要影响是身体健康问题,包括近视、肥胖、缺乏锻炼等。

大学生宅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因为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业上的落后。

大学生宅还会导致缺乏社交经验和交际能力,对未来的就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对于解决大学生宅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关注和引导,组织一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家长也应该对孩子宅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督,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参与社交,多与他人交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要意识到宅的危害,努力改变宅的行为,争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宅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通过学校、家长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面对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网络的发展及普及迅速催生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宅文化在全球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我国的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宅人大军”中的主力。

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更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

他们的电脑几乎二十四小时开机,被用来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网上购物等等。

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

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

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

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

这种宅的状态甚至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很少与父母交流。

“放假了我成了宅男”、“天冷,我在家宅了一个星期了”,“宅男OUT(过时)了,被窝男出现了”之类的帖子在网上比比皆是。

从学校到家,从宿舍到起居室,变换的是空间距离,不变的是这些大学男女难以自拔的“宅”生活。

像这种校园“宅”现象,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和讨论,不少家长也为此与孩子争执过。

于是,我们小组以此为调查主题,提出了“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这个实践课题。

二、人员组成和分工组长: XXX 负责做网上调查问卷,走访当地大学组员: XXX 负责上网搜集有关资料,打印材料,组织资料XXX 负责编写报告,修改报告,编制表格XXX 负责采访同学,统计数据,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三、调查方法1随机抽样法:采取问卷的方式,在网上通过同学们的配合,得出数据。

2观察法:我们在宿舍观察留在宿舍的人数,还有中午在饭堂的人数从而得出数据。

3访谈法:我们通过随机的方式,采访同学,得出数据四、调查过程我们调查小组召开“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报告”讨论。

制定了调查的初步方案和分工,然后讨论决定展开本次调查。

我们采用调查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还有随机抽样法。

最后把获取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五、调查结果1、本校学生一天“宅”情况调查表整天基本上不外出宿舍 56%您认为总呆在宿舍里是( )的事情很享受很舒服 15% 无所谓好坏 85%2、“宅现象”在性别、专业等方面的差异男女生比例44%:56%您的专业属于理科社会科学类工科人际交往类其他34% 14% 24% 2% 26%3、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或实习属于:开放式,能跟很多人打交道封闭式,几乎与人隔绝有个固定的小交际圈 60% 4% 36%4、您大学时代的专业课任务繁重吗很繁重繁重差不多清闲很清闲8% 26% 50% 10% 6%5、您大学时代是否内向很内向有点内向中等有点外向很外向12% 20% 30% 20% 18%6、“宅现象”对学生平时生活的影响您大学时代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吗从不偶尔经常非常热爱并积极组织4% 50% 30% 16%7、您大学时代对参加社交活动的态度带头组织自愿跟着去虽然不想去但不好意思拒绝经常拒接参加18% 62% 18% 2%8、您大学时代每周的运动时间为2小时以下2-4小时 4-6小时76% 21% 3%9、您大学时代的交际圈子如何很广泛跟大家也很要好很广泛但大部分泛泛之交不广但很知心很窄没什么好朋友26% 48% 24% 2% 10、您大学时代和其他人交流时主动乐观被动但喜欢交流喜欢交流但不擅长有点不耐烦,浪费时间30% 20% 16% 6%看是什么类型的人28%11、“宅现象”的原因、好坏分析您认为导致大学生“宅人”群体出现的学校因素有活动不够丰富,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活动场地不足57% 39% 52%学校的课程或老师讲课很无趣,所以宁愿“宅”不愿去上课35%12、您大学时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已经明确有明确的规划大概知道职业方向很迷茫10% 52% 38%13、您认为您学校大学生宅的原因有哪些学校地理位置不好,缺少娱乐和人文建设认识的人少,没有集体活动,不懂玩52% 54% 52%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生活费限制功课太多没得玩40% 14%大学不需太多社交而应多读书,充实自己 20%便捷服务(如外卖、网购等)太方便,滋生惰性 28%14、您认为宅对大学生有什么好处放松身心自主学习时间多避免被人骗熟悉电脑等操作运行30% 44% 10% 38%虽足不出户但可以掌握世界信息节省生活费没有好处40% 64% 24%15、您认为宅对大学生的坏处交际能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生活懒散与身边的人关系疏远88% 80% 80%5、分析讨论(1)大学生对宅的定义模糊,存在矛盾“宅男宅女”又被称为“御宅族”,是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逾六成的学生对“宅”是一般了解,只有27.6%的学生对宅是十分了解,55.9%的学生认为不外出活动,一有空就窝在宿舍就算宅。

近一半的学生对宅持否定态度,认为宅不健康,会让人失去活力和动力,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但同时也有46.5%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是一个宅男或宅女,14.1%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宅男或宅女,只有3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宅男或宅女,通过交互分析(见附录),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宅”存在着矛盾的认识。

这也就表明,大学中宅现象还是普遍的,值得我们去探讨。

(2)大学生“宅’现象在性别、专业、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显著为了验证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城乡差异、是否独生之间的学生是否在“宅”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样本进行了交互分析(见附录),结果显示,“宅”的行为在性别、专业、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明显。

“宅”是一种普遍的行为,不局限于经济的发展状态,也不是特定的人群的特定行为,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高校具有普遍的影响力。

(3)大学生“宅”现象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客观原因: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

近年来,电脑不断普及,各高校的校园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宅”生活提供了载体。

通过调查发现,除正常的休息时间外,41.8%的大学生白天呆在宿舍的时间大约是3小时以上。

而在宿舍的时候,92.4%的大学生会选择上网。

网络的发展是大学生“宅”现象繁衍的重要基础。

现实的压力,逃避现实是大学生选择“宅”的另一原因。

调查显示,,41.2%的大学生觉得“宅”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太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学业,就业,情感方面都容易遇到挫折,重重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宁愿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宿舍里尽情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暂时逃避外面世界的压力。

大学宽松的课程设置和充裕的时间为大学生“宅”提供了便利。

在中国的大学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较宽松,课程不多,且没有父母的管教,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支配自己的时间,行动自由,不受约束。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在在宿舍,宅在自己的世界。

主观原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调查发现,68.8%的大学生认为“宅”的原因是性格内向,不自信,自卑心理作怪。

46.5%的大学生认为“宅”的原因人际关系差,没有朋友可以陪伴。

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际,感觉到与人交流是一件困难的事,长此以往,他们便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宅”在宿舍,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

懒是大学生“宅”的另一重要原因,调查也发现。

70%的大学生认为“宅”的原因是懒惰,觉得在宿舍比外出更舒服。

用一些宅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呆在宿舍就可以解决的事,干嘛还要出去呢?72.4%的大学生在宿舍会使用QQ等聊天工具聊天,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朋友交流,网上购物,满足自己的需求。

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是大学生“宅”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74.7%的大学生在宿舍时候会选择睡觉。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迷失了自己,觉得生活很无聊,没有什么奋斗的目标,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正好为他们“宅”在宿舍提供了理由。

( 4 )大学生“宅”现象是当今大学生群体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新方式,应正确看待“宅”现象。

调查发现,对于外出活动,38.2%的大学生觉得新奇且有趣,30.6%的大学生觉得是锻炼的好机会,只有10%的大学生觉得无聊、很累。

而在外出活动的原因时,56.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外出活动的原因是自己需要,74.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拒绝外出活动是因为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

认为“宅”有很大好处的只占2.4%,37.1的大学生认为“宅”没有好处。

对学校里的“宅男宅女”,大家评价褒贬不一,我们认为。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在正确的看待“宅”的基础上“宅”,既能“宅”出水平,“宅”出精彩。

又能随时做好“出宅”的准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追求也不尽相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出现“宅”现象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当今大学生群体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本身无可厚非。

大学生通过“宅”这种特有的方式,在网络世界中舒缓压力,寻求快乐。

更大限度的获取各种资讯、资源,在自己热衷的事物上,专心致志,努力探求。

我们不能把“宅”完全等同于是一种消极的避世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了解“宅”一族,让“宅”向着良性发展。

六、整改措施(倡议)1.目前“宅”现象大多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应适当的引导。

大多数大学生“宅”在宿舍,不出外锻炼,不规律的饮食、作息,会让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引发诸如肥胖、近视、腰椎病等,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再者,长久“宅”在宿舍,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会使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对此,学校应加强引导。

首先,学校应多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帮助“宅”一族走出宿舍。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交流会,或请一些专家来开展关于大学生生活规划、大学生就业与人生规划等的座谈会,鼓励学生多与外界接触,必要时,也可采取强制的形式;再者,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鼓励大学生要走出宿舍,走进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应成立一些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正视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

2.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明确的目标现在很多大学生,整天无所事事,被动的生活,学习。

大部分“宅”一族在宿舍只是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对生活没有热情,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内心都装有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细细地聆听内心的呼唤,做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

这样,即使是面对网络,大学生也能更加合理地利用,给自己安排适当的上网时间,调整自身的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