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后感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 读罢《左传》,关于“礼”和“德”的论述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想,“礼”与“德”应是表与里的关系。
礼为形式,德为内涵。
《周郑交质》记叙了周、郑通过交换人质以求和解的史实。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交换人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最后结局仍为周、郑交恶。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周、郑本为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关系,现在竟开始交换人质,这是不合礼法的,从中便可看出两国之间的不信任。
礼尚往来,是国家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也是以“德”相交的基本要求。
两国之间的关系没有“德”作为支撑,和平是不会长久的。
而“德”的载体便是礼尚往来了。
然而做到守“礼”就足够了吗?《宫之奇谏假道》一篇,面对晋侯提出借道伐虢国的要求,宫之奇看穿其中的阴谋,进谏虞侯并指出其阴谋。
然而虞侯却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他认为他遵守礼法上供,就能高枕无忧。
然而宫之奇明确指出:“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
”虞侯不听,终于导致国家灭亡的惨剧。
虞国国君仅仅注重形式,而不修明政务,国家衰败还不审时度势,实在令人可笑可叹。
国家的覆灭虽为外因所致,但深究下去,仍是由于虞侯没有处理好礼与德的辩证关系。
那么真正的经纬之道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郑庄公戒饬守臣》中的郑庄公做得就很好。
征服许国是否合礼我们暂且不论,征服许国后,他并没有贪图许国的土地与财物,而是命人暂时治理许国,安抚民众,最后再将国家归还许国人统治,“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也”。
郑庄公“礼”“德”并重,以礼作为行为规范,并不忘记其内核为德,为今世后世发展都带来了好处。
鉴古观今,古人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礼”与“德”的关系,推及今日,我们都应该懂“礼”有“德左传读书心得体会2 漫游在《左传》的世界里,难免会遇到神与鬼,与鬼神世界相连的人是“卜”与“巫”。
即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问。
左转记读后感
左转记读后感《左传》读后感《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读它的过程可谓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旅行。
在读到那些精彩的战争描写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战场。
比如城濮之战,晋文公在战时的谋略,他如何一步步联合齐、秦,又如何巧妙地利用楚军主将子玉的弱点。
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双方的军阵布置,读到这里我仿佛能看到军旗飘扬,战士们严阵以待的场景。
这让我想起历史上许多的著名战役,战争绝不仅仅是武力的对抗,背后还涉及到外交、人心的向背等多方面的因素。
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生动。
特别触动我的是郑庄公这个人物,他和母亲武姜以及弟弟共叔段之间的纠葛。
郑庄公面对母亲对弟弟明显不公的偏爱,一直在隐忍,最后一举消灭共叔段势力。
从他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他是孝顺的吗?感觉他对母亲也有怨恨;他是阴险的吗?可他又似乎有被逼迫的无奈。
这让我思考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里,我们该何去何从。
还有关于齐鲁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这一章节。
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观点,真的很有见地。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或者竞争时,抓住时机是多么的重要。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鲁国在那种情况下不先出击,后来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一种战略上的考量,先让对方消耗锐气,再寻找破绽。
我觉得作者想传达出一种思想,那就是智慧在战争、在很多事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左传》这本书中,还能看到古代的礼仪制度。
像诸侯之间的会盟,各种祭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等。
这在今天看来十分复杂隆重,这些描写让我意识到古代社会秩序其实和礼仪是紧密相连的。
对了还想说,《左传》中的一些思想放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比如它对贤良之人的敬重,对国家治理中的谏言制度等。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挖掘一座宝藏,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还对书中有些预言部分很感兴趣。
比如一些占卜之类的结果,最后真的和历史走向吻合,这是巧合还是古代人们对事物发展趋势有独特的洞察力呢?这也是让我疑惑的一个地方。
从书中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我也得到了未来的启发,它提醒我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多动脑筋,多看事物背后隐藏的本质,像古人一样智慧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一部古代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和政治变革。
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季桓子、季康子等。
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同时,他们的命运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局势。
除了人物形象外,书中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争斗不断,而《左传》中记录的这些事件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不安。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也
对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古代史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深远,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为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春秋是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周王室衰退,诸侯国势力膨胀。
因为动乱,国家间时时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这就促使各诸侯国在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民众特点等基础上励精图治,强壮自己,因此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华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次文化革命。
站在周礼的角度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君主的忠诚似乎高于对家人的关爱,这在《石碏谏宠州吁》中可以看见,石碏杀了骄奢淫逸害死桓公而自立的州吁,还杀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因为他与州吁同党作乱。
如果石碏自己从小倾心教导儿子要追随明君,石厚或许不会与州吁一同作乱,既然有自己的过失,又为何全部加在儿子身上?为忠于卫桓公稳定国内秩序而大义灭亲,这从人道主义上讲真太不可思议。
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大义灭亲又好像随处可见。
曾听人讲发生在家乡时期的真实故事,一个女教师的儿子被人打成右派,很多人在街上游行反对他,他母亲也就是这个女教师也在游行队伍中,因为她是政府的职员,如果不跟着打她的儿子,她的工作也会没的,所以她不得不在队伍中高喊“打到某某某”,亲情在某个时候竟如此淡薄。
但也有不同于石碏的“忠”“贞”的代表——荀息,他是另一个诸葛亮,为晋献公倾尽心力,最后自杀而死。
春秋时虽然礼崩乐坏,但各国仍强调等级,不仅要向周天子交贡赋,还要将国内发生之事上报。
在《王以诸侯伐郑》中郑庄公与周桓王打战,周桓王肩膀受伤,当臣子请求追逐周桓王时,郑伯说“君子不欲多上人,何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损,多矣”。
这说明他仍有分封等级的观念,即使自己强大了,也不敢明着推翻周天子的统治,而是首求自保。
历朝历代中都有女人通过获得君主宠爱改变自己不是嫡子的儿子的命运,使之登上宝座。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和
政治变革。
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
云变幻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在《左传》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和生动。
通过阅读,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是如何为权力争斗,为国家的命运奋斗的。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
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反思。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到底。
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
令人悲哀的情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丑恶。
这些都让我深
刻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残酷,以及历史的无常和变幻。
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也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深刻
体会到了历史对于现实的启示和警示,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珍惜和
平与稳定的生活。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人性的思考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篇章,记录了春秋时期
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通过阅读《左传》,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激烈斗争。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有忠臣、奸佞、贤良、愚昧等等。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使
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书中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民的疾苦和苦难。
这让我深
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通过阅读《左传》,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政治智慧和处世之道
的知识。
书中的一些智慧格言和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比
如书中提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等等,这些
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言论,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
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的态度和处世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
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这样的经典之作,我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和睿智。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体会到
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左传》中,鲁国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各种权力争斗、勾心斗角层出不穷。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
德观念,以及他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
这些都让我对古代社会的
政治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左传》,我也了解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一个充满变革
和挑战的时代,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部也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势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鲁国的君臣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荣誉进行了不懈
的奋斗,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们的私心和野心。
这种复杂的社会现
象让我对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左传》,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
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史书让我对古代社会的
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现代社会的政治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一部分,记录了春秋时期
鲁国国史和鲁国君主的言行。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为人处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左传》,我了解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
在这个时期,各国相互争斗,内部也存在着权力斗争,人们的生活
充满了挑战和变数。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许多人能够
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智慧,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谋福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楷模。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忠诚、正直、诚信
等品质的重要性。
《左传》中的人物,无论是国君还是臣子,都展
现出了这些品质。
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维护正义。
他们的行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一切。
通过阅读《左传》,我还学到了很多处世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因为他们深知言行举止的重
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做法,注重自己的修养
和品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深刻认识到了忠诚、正直、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也学到了
很多处世的智慧。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学习《左传》
中的精神,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左传选观后感
左传选观后感篇一左传选观后感《左传》,这可是一部大名鼎鼎的古籍啊!读完之后,我这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可真是晦涩难懂,那些之乎者也的句子,差点没把我绕晕。
我就寻思着,这古人说话咋就这么麻烦呢?也许是他们觉得这样显得有文化?不过,读着读着,我好像慢慢品出点滋味来了。
里面的那些故事,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古装大片。
比如说那个“郑伯克段于鄢”,好家伙,兄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斗得那叫一个死去活来。
这让我不禁感叹,权力这东西,真能让人六亲不认吗?还有“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老爷子那口才,简直绝了!我觉得他要是活在现在,去参加个辩论比赛啥的,肯定能拿冠军。
我就在想,要是我有他那本事,在学校跟人吵架估计都能横着走,哈哈!但是,读《左传》也让我有点纠结。
里面的那些礼仪制度,有些我觉得挺有道理,可有些又觉得太繁琐了。
比如见个面都要讲究一大堆规矩,这不是累死人嘛!可能在当时这很重要,但放在现在,谁有那闲工夫啊?不过话说回来,通过读《左传》,我确实对古代的社会、政治啥的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许这就是读经典的好处吧,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收获也不小。
你们说,要是古人知道我们现在读他们的书这么费劲,会作何感想呢?篇二左传选观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左传选》,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得七上八下的!一开始,我是硬着头皮翻开这本书的,心里想着:“这能有多厉害?不就是一堆老掉牙的故事嘛!”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打脸了。
就拿“曹刿论战”来说吧,那个曹刿,一个平民百姓,居然敢对打仗的事儿指手画脚,还真就把仗打赢了!这让我忍不住想,难道有时候专家还不如老百姓有眼光?也许在某些关键时刻,常识和勇气比所谓的专业知识更管用呢?还有“重耳出亡”的故事,重耳这哥们儿一路上那是吃尽了苦头,可他愣是没放弃,最后还成了霸主。
我就琢磨着,这人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要是我遇到那么多挫折,可能早就躺平摆烂了。
不过呢,《左传》里也有些让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左传》的读后感
《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也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书。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吸引。
《左传》是一部以春秋时期为背景的历史记载,它以鲁国为中心,详细地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身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我看到了诸侯们的权谋诡计,看到了士兵们的英勇奋战,看到了百姓们的苦难生活。
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左传》的叙事手法独特,它以人物为主线,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这种叙事方式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深度,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左传》还采用了一种“以史为鉴”的叙事策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观点,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启发思考。
《左传》的思想内涵丰富,它倡导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反对贪婪、残忍、愚昧等恶行。
这些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左传》还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人类的镜子,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才能够了解人性,才能够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观点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
《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左传》读书心得(精选篇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读《左传》是特别增加我们学识的,是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读的书籍,正好有这次机会,将自己读《左传》的想法做如下总结。
《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
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
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的大致状况。
《春秋左氏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左传》写战争不单纯地写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政治、注重战争的性质,争取与国的援助、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想准备,表明作者把战争首先看作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军事行动问题。
《左传》在历史表达上以写战争、写辞令尤其突出。
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
春秋左传读后感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秋左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秋左传读后感篇1春秋佳作,道破诸侯争霸,写尽沧桑历史,推究天地之本。
入德之门,透桥风云战事,彰显圣人之礼,探求民生之基。
此书妙也,凝聚诸子风流,体悟世事变幻,有言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力,斯为大备”。
果真如此。
《春秋左传》这本书记叙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重要历史事件,从东周迁移到三家分晋,春秋时期虽然互相争战,但不失礼信德行,这是我对春秋时期感兴趣的原因。
各诸侯互相争战,才成为霸主,但他们时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这是难能可贵的。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受到楚国的优待,当上君主也不忘诺言,避三舍,晋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
在为人处事时这些道理就会发挥用处,像“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这篇文章,通过齐国疋相晏子与大夫叔向的交谈来反应春秋末期的社会现象。
晏子说:“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钱不比山上高;鱼盐蜃蛤运至市场,价钱不比海边高,百姓的人才财一分为三,两分归于公室,只用一分维持生计。
”而叔向也叹息“我们公室也是末代了。
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统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手和车右,步兵没有得力的长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困倦疲病,昔日能随便发出万余的百金,王室却还用着千金、万金之类的额票。
”作者通过几句话便写出了不用贤者的后果,实为妙笔,也让世人知道一心贪图享受,即使再多的财力也早晚会枯竭的。
《春秋左传》,实为绝笔,不得不看。
春秋左传读后感篇2《春秋左传》刚开始看的时候,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文言文,我想当然地理解着,可是看着看着就看不通了。
好在有注释与翻译,理解倒是没问题的,就是阅书进度缓慢,还特别消耗精力。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国史和政治变
革的重要文献。
读完《左传》,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
历史的厚重感。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
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书中所记载的君臣相处、政治斗争、国家兴衰等情节,都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同时,书中所呈现的忠臣义士、贤明君子等形象也给予了我
很多启发和感悟。
除此之外,《左传》还给我留下了许多关于人生道理和处世哲
学的思考。
书中所揭示的忠诚、诚信、谦逊、自律等品质,都是我
们今天仍然需要去学习和追求的。
同时,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件和
人物的命运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使我更加珍惜
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和人生的启迪之旅。
通过书中的文字,我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道理和处世哲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
阅读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见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
智慧和品德的人。
《左传》读书心得10篇
《左传》读书心得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xperience, summary report, work plan, speech, contract agreement, letter of agreement, party group inform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左传》读书心得10篇《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宋朝时就已列入“十三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左传》读后感(4篇)
《左传》读后感(4篇)《左传》读后感1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
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
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
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
”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
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
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
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
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
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
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
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
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
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
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左传》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汇总.doc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的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左传》的读书心得1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穆公。
隐公三年,左传的记载很多,一条条读下来。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
赴以庚戌,故书之。
隐公三年春天,周历三月壬戌,周平王驾崩了。
周平王实际是壬戌日驾崩的,但《春秋》写庚戌日驾崩,是在告诉诸侯的时候故意提前日期,以催促诸侯赶紧去奔丧。
算了一下,庚戌日比壬戌日早了十二天。
周平王死前的二月己巳日,还发生了天象奇观日食。
算了一下,日食这一天,离周平王死还有五十三天。
夏,君氏卒。
声子也。
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
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周平王死后的二十九天,君氏也死了。
君氏是谁?隐公的生母声子。
声子死了,不通知诸侯,不反哭(君主在墓前哭了一次,回到办事的正殿里再哭一次,叫反哭于寝),不附祭(把死者的灵位放到其丈夫的祖母的灵位那里一起祭祀叫做祔于姑),所以《春秋》不说薨(薨的三个必要条件赴于诸侯,反哭于寝,祔于姑)。
又因为声子不是(惠公的)正室,所以不写她什么时候葬,也不写她的姓。
但至少她的儿子姬息现在是代理国君,所以跟别的妾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叫“君氏”吧,意思是君主家的人。
隐公二年和三年,姬允和姬息的生母先后去世,对比一下两人身后的待遇,隐公时刻不敢相忘自己的代理身份呢,真是个谦逊忠厚的人。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先后都成为周平王的卿士(卿士是在周天子朝中执政的卿,相当于天子的管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读后感(一)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
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
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
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
”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
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
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
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
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
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
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
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
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
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
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
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左传读后感(二)
《左传》作为史,在那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所记录的多是礼乐征伐;作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义”。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孟子·滕文公·下》)
撇开《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不谈,这里只是希望证明在《春秋》《左传》文字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思想理念。
诚然,“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也”。
但史官记录时所秉的原则必然体现了其时代的价值观。
比如《左传》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写不是可录入《烈女传》的“好女”便是乱伦败德的劣女。
再比如《左传》中对管仲知礼的不断描写。
当然最着名的例子便是“郑伯克段于鄢”。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正因这样的时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无情,“赵盾弑其君”的描述曾让我感到战栗,史笔无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作《春
秋》其背后的用心;战栗过后,不禁为其热情所感动。
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信念,很难让人无动于衷。
在风云变革的社会,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这种信念,微弱但固执的守望着他们心中的大义。
他们在写下“君子曰:……”,内心平静否?写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时,是否感到苦涩和自我感动?
“南史氏”一段让人热血翻滚。
突然觉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种殉道者的形象。
他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也不能许诺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们的悲哀是时代给予的。
孔子也为赵盾可惜,叹其“亡不过境”,可见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当时渐力不从心。
宋襄公留给我们的便是那个已逝时代的背影。
如今他看起来是如此的可笑,不知历史的车轮要踏碎多少执着的心。
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能引起读者的感触。
文革十年将传统的根断了,亦将五四以来西学的根断了。
块块伤痕挥之不去,中国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
终极追问的冲动没有了,公正道义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识淡漠了。
(Inspirational quotes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危机。
这要修复,绝非一两本《左传》就能解决问题的。
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贬善恶,欲以其仁义礼智信来匡正社会伦理纲常秩序,此中大义是值得借鉴的。
有人或许会问,泱泱大国风范,这传承了五千年的难道不是文化么?,若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解释,文化一直存在,甚至,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将我们新吸收的外来知识摧毁,只余下当时的激动或新奇。
若从狭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在今天“拿来主义”的大潮下,已沦为一种工具。
文化同科学技术一样需要进化。
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寻根,需要溯本,但这绝非简单的回归传统。
今天的人们所面对的困境与过去不同。
古人“感慨所寄,不过盛衰”,而今人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来面对世界,他的孤独感、空虚感,他的压抑并不是传统的那一套所能够缓解的。
重塑价值体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价值体系应当是一种关心个体生存状况的思想,它应当是一种给与人应对苦难的力量和信仰。
当人们心怀一种信仰时,尽管无法改变世界,但世界终究是不一样了。
怀揣春秋大义,《左传》中这些可敬可爱的史官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时代添上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或者单纯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