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案例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个案研究】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 ( CBT) 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
4 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 BDI) 、贝克焦虑量表( BAI) 和主观困扰程度( SUDs) 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AD) 是一种对应激源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如生病、家庭/婚姻问题、工作、经济问题等生活事件或其他重大的生活改变。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 ,情绪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需在应激源出现的3 个月内发生,且即使考虑到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和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也是不成比例的; 或( 并) 导致了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以往的研究表明,对适应障碍而言,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是最主要的方法,CBT 的干预策略( 如认知重建) 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改变关于压力源影响的非理性信念,从而缓解抑郁、焦虑和睡眠等问题。
此外,在沟通和情感需要方面给予支持也是非常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核心期刊上几乎检索不到针对适应障碍进行 CBT 个案概念化指导下的咨询或治疗的研究报告,缺少细致深入的个案分析,仅有的几篇是关于CBT 对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个案的咨询或治疗。
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分析与应对
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分析与应对经过高考洗礼,许多学生迅速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但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一些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
本文从真实辅导员工作案例着手,探究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形成原因,并从案例中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的学生工作提供更多经验参考。
标签:新生适应性障碍分析一、案例概述分析学生B,2017年入学新生,自开学伊始,该生情绪起伏不定,爱哭,敏感,不善与人交流,在班级第一次班会自我介绍时无故失声痛哭,辅导员高度关注,了解情况同时帮其舒缓情绪,但沟通效果不理想。
该生情绪时好时坏,某日课前,该生冲进教室,坐在座位上先是放声大哭,随后开始乱摔东西,他将自己的书包、文具、水杯等全部摔在地上,引起同学骚动,辅导员立刻找该生了解情况。
该生情绪平稳后反映,出现上述行为是因为自己午休睡过了,担心上课迟到,对自己很生气严重自责所致。
安抚好该生情绪,辅导员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后得知由于父母离异,该生从高中起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每当更换新环境,该生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家长也曾带他就医,但医生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异常,只能对其保持密切关注。
此后不久的某日夜里12点,该生出现胸闷气短四肢发麻的情况,室友拨打120送往医院,辅导员通知家长后立即赶到医院全程陪同,诊断结果为轻微呼吸性碱中毒无其他异常。
与该生父亲深入交流后得知,该生刚入高中时情绪经常波动,后来情况有所缓解,该生慢慢变得乐观向上并加入学校合唱团;他现在刚进入大学,可能存在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做好环境改变的准备,希望学校和老师多协助他适应新生活新环境,安全度过适应期。
该生在家休养一周后回校继续上课,辅导员持续观察,该生情况很大程度好转,情绪平稳,平时上課积极,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开始适应大学生活。
二、案例解决方案(一)问题产生主要原因一般同学的适应性障碍程度相对较轻,可能表现在:班级活动不积极、沉默、抗拒;不愿意上课、出门,经常宅在宿舍打游戏;在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平台上发表大量怀念高中生活的言论以及对新生活焦虑、迷茫等不安情绪;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积极活泼的学生,有时也会表达出对人际交往的不安、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困惑等想法。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心理辅导案例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心理辅导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一年级新生在刚刚步入学校时,往往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心理现象。
为帮助这部分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心理辅导案例。
二、案例对象本案例针对的对象为一年级新生中存在适应不良心理的学生。
三、适应不良心理表现1. 分离焦虑: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后,表现出过度担忧、害怕、哭闹等情绪。
2. 学习压力: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学生可能出现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状况。
3. 人际交往困难:一年级新生在与人交往时,可能表现出害羞、紧张、沟通能力差等现象。
4. 依赖心理: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关爱、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课程、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4. 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5. 个体辅导:针对存在特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心理辅导实施步骤1. 了解学生: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 制定辅导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计划。
3. 实施辅导:按照计划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辅导策略。
4. 评估效果:在辅导过程中,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变化,检验辅导效果。
5. 总结经验:在心理辅导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六、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共育。
4. 坚持长期关注,注重心理辅导的持续性。
入学适应不良孩子的教育案例
折翅的天使
——入学适应不良生辅导专题学后感
听完入学不良学生专题之后,我感触颇多。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入学不良的孩子们,就像 折了翅膀的天使,丧失了遨游于天地的能力。而我们班主任,就像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如何治愈他们的伤口,让他们重新遨游于天地,这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案例中的宁宁,一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小天使。当她面临着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陌生的 人和物,不安与彷徨油然而生,只能靠哭泣来掩饰自己的不安。说她在爸妈羽翼的过于保护 下,而丧失了独立的能力;还是说她年龄太小,不足以离开父母,独自走进学堂……无论是 那种原因,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既然问题已经产生,那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来弥补,尽 可能的降低带给孩子的危害。
案例中王老师的做法我很赞同。她始终用爱来感动宁宁,用爱来教育孩子们。她发现一 直不停哭泣的宁宁,就微笑地走上去,温柔地询问,哭泣的原因,了解到孩子对学校的不适 应及过于依赖家长的心理,就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不停地安慰宁宁,抚平她的不 安,直到家长到来。家长面对孩子的排斥学校,采取了消极的应对,顺从孩子的意愿,给孩 子请假。这引起了王老师的高度重视,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之后,彼此达成协议,双方 都要对宁宁负责。在学校方面,王老师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为宁宁建立友好的伙 伴关系;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宁宁渐渐接受了伙伴们,也慢慢地适应了学校。其次,王老 师微笑着牵着宁宁的手,带她熟悉环境,发现宁宁对弹琴有极大的爱好,并适时鼓励宁宁。 为此,开展了“微笑行动”,给那些给予别人微笑的孩子们颁发奖章,这一行动,效果显著。 在家庭方面,王老师也时刻与宁宁家长保持联系,明确让孩子学会独立的重要性。过于溺爱 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爱心, 从关爱出发,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
适应性问题研究: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适应性问题研究: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适应性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适应新环境、适应变化和适应压力等。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面对着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学习和发展的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轻松地适应这些变化,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适应性问题。
幼儿园心理辅导是帮助幼儿克服适应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和专业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应对变化,增强他们的适应性能力。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来深入探讨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案例1:小明的适应性问题小明是一个5岁的男孩,最近刚刚进入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前几天,小明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问题。
他经常哭闹,不愿离开父母,和其他孩子相处困难。
这给小明带来了许多困扰,也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挑战。
为了帮助小明适应新环境,幼儿园决定进行心理辅导。
在初步评估中,我们发现小明在家庭中被过分保护,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这导致了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为了帮助小明,我们选择了适应性问题的常见干预措施。
1. 确立安全感和信任在幼儿园中,我们与小明建立了亲密关系,提供安全感和信任。
通过耐心的陪伴和倾听,我们让小明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安全和支持他的地方。
2. 渐进式适应环境我们采取了渐进适应的方法,让小明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一开始,我们允许他只呆在教室的角落,与其他孩子慢慢接触。
我们逐渐增加他在教室中的活动时间,让他逐渐融入集体。
3. 学习和培养社交技能我们注意到小明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存在困难。
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社交技能培训,教他如何与其他孩子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这些技能的学习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团队环境。
4. 家庭支持我们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到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中来。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们提供了家庭中适应性的支持,并建议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明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通过心理辅导和综合干预措施,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新环境。
一例因适应不良引发焦虑情绪的大学生的案例报告
一例因适应不良引发焦虑情绪的大学生的案例报告摘要:胡某,女,18岁,大一学生,因适应不良导致焦虑情绪和饮食睡眠问题,内心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咨询师根据初诊接待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心理测验的结果,诊断其为一般心理问题。
针对胡某的情况,咨询师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关键词:大一女生;焦虑情绪;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胡某,女,18岁,汉族,身高163cm,体型苗条,甘肃天水人,我校大一新生。
(二)个人成长史来访者胡某足月顺产,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姐姐和一弟弟。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住在家里,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事务均有父母和姐姐代劳,自理能力较差,学习刻苦,成绩比较优秀。
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及严重的心理障碍,家中无精神病遗传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自入学以来,因不会照顾自己,看到宿舍同学很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动有压力,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容易烦躁,持续两个星期。
个人陈述:近两个多星期来一直很想家,失眠,食欲减退,上课出勤正常,一想到自己的起居饮食就容易走神。
曾到医院检查过身体,确认无躯体疾病。
看着同宿舍的同学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学习,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都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
像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很难读完大学了。
连照顾自己生活这样的小事都不会做,我还能做什么呢?真是越想越糟糕。
也不愿意与她们交流。
我现在真想回家复读,明年考一所离家近一点的学校,也许情况会好一些。
内心很痛苦,前来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的情况咨询师观察:初次见面,胡某体态正常,衣着整齐,比较有礼貌,略有紧张,说话声音较小,言语表达流畅且有条理,无幻觉、妄想及智力障碍,自知力完整,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摆脱情绪困扰。
室友反映:胡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喜欢学习,上课都靠前坐,做事比较要强,最近容易烦躁。
四、初步印象、评估与诊断针对胡某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采用1-5分的五级记分制,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一例新生适应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新生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对一例宿舍人际关系差为主要特征的新生适应障碍的求助者进行咨询。
通过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分析求助者的不正确观念,促进求助者自我审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帮助求助者分析其目前宿舍人际关系差及对大学生活不适心理行为上的原因。
通过六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心理困扰得到显著缓解。
关键词:宿舍人际关系新生适应障碍认知疗法核心错误观念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50-021 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凌某某,女性,19周岁,身高1.50 cm,为广东某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大一学生。
(2)个人成长史:出生于广东省某市,姐妹4人,排行第三,足月顺产。
父亲是医生,母亲为家庭主妇。
家庭经济条件偏差,因家中姐妹较多,与父母关系较为疏远。
读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好,曾是班干部,人缘较好。
(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自知力完整,能充分表明自己的想法且内容具体,愿意听取客观意见,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主动前来咨询。
(4)身体状态:无重大疾病史,胃部偶或不适,肩痛,脖子痛,自觉气色差,近期到医院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参加学校体能测试各项均达标。
近一月余出现失眠、心烦、头晕脑胀、容易疲倦。
(5)社会功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白天易疲劳,学习效率降低;社会交往减少,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6)心理测验结果:征得求助者同意后,进行心理测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是:sds粗分为55分,转化成标准分后为68分,根据中国常模“63~72分为中度抑郁”,推断其具有中度抑郁;sas粗分45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为56分,根据中国常模“50~59分为轻度焦虑”,推断其具有轻度焦虑。
2 主诉与个人陈述(1)主诉:失眠、易疲劳一个多月,易烦、情绪低落3个多月。
(2)个人陈述:我上大学以来晚上失眠,白天感觉精神透支,情绪很低落。
一例关于高中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2)
一例关于高中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案例呈现:小林满身疲惫地坐在辅导室的沙发上,秀丽的脸上挂着一串泪痕,她犹豫了半天,终于向我倾诉了心中的烦恼......小林从小父母离异,六岁跟着妈妈来到深圳生活,她性格文静乖巧、也很懂事,知道妈妈一个人照顾自己很辛苦,就希望把各方面都做好,不让妈妈操心。
升入高中后,小林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住宿生活,但不知为什么,向来和同学们都相处不错的小林,近来在和室友们相处时却总是莫名地觉得紧张、压抑,生怕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惹室友们讨厌,担心自己被孤立。
这种担忧就像一座“大山”,天天压在小林的心头,让她吃不香、睡不安,上课也常常陷入走神的状态......第1次辅导:聚焦感受,探寻消极认知老师:听了你的倾述,老师能感受到你内心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也感受到了你特别想以更加放松的状态与室友们和谐相处。
小林:是的,但是这太难了,即便室友们实际上对我都很好,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会出现,不停地告诉我:“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老师:(拍了拍小林的背)老师看得出,其实你特别想和室友们成为好朋友,但内心的不安却让你在面对她们时充满了焦虑,你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的”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吗?当时发生了什么?小林:(回想了一会儿)是在大概一个月前的某个周日,我们都从家里回到宿舍的那天。
老师: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小林:那天小美带了很多零食来和我们分享,她一边分零食一边说,那些零食是她爸爸从香港特意给她买的,大家就都围着她说她爸爸真好,小美也一直在说爸爸最疼她了......我在旁边听着听着,突然头脑里轰的一下冒出了一个声音:“你看小美多大方、多开朗、多受欢迎,你再看看你,室友们一定不会喜欢你的,等哪天他们发现了你的自私、孤僻、发现你的真面目,一定会远离你的!”从那天以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围绕着我、折磨着我,我每天都会回想自己和室友们说没说错话,有没有做让她们觉得我讨厌的行为,现在我只要听到小美开朗的笑声,我就会莫名地感到压抑。
抑郁和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绍
自测血压110/50mmHg,未服降压药品,下午时自
觉头部胀痛,测血压150/90mmHg,自服奥美沙坦
酯片20mg后症状缓解,现为求深入诊治来我院
抑郁和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29
第29页
月经婚育史:52岁绝经 家族史:母亲患有高血压
抑郁和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第30页
入院查体
T:36.4℃,P:64次/分,R:20次/分,BP:110/60 mmHg 普通情况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罗音。 心界不大,心率6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担心,肠鸣音4次/分。 双下肢无水肿。
疗
罗拉 0.5片 qn 1片BID
3周后血压正常症状缓解
抑郁和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9
第9页
双心医疗模式提出背景
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22
20
恶性肿瘤
18
呼吸疾病 心血管病
16
14
12 ……
10 (%)
第五位
第四位
抑郁摘和自适世应界障卫碍的生诊组断织与1治9疗96病年例版《全球疾病负担》
第三位
第二位
第38页
•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含妄想和幻觉)、神 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各种症状,但 不符合上述障碍诊疗标准;
2.病程标准:发生后1个月内,症状连续普通不超出6 个月。
抑郁和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病例
第39页
(四)治疗
• 适应障碍病程限定为1至6个月, • 心理治疗为主,处理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路径。
主要采取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 药品治疗+心理治疗、可依据详细情况采取抗焦虑药品和 抗抑郁药品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
幼儿园适应之道:解决孩子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
标题:幼儿园适应之道:解决孩子适应问题的案例分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社交和学习的平台。
然而,许多孩子在刚开始上幼儿园时会遇到适应问题,这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一些解决孩子适应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
案例一:小明的适应问题小明是一个三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刚开始时非常害羞,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
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他们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小明适应幼儿园生活:1. 温暖的环境:幼儿园为小明创造了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对他友好和热情。
2. 缓慢过渡:老师和家长采取了逐渐增加课堂时间的方式,让小明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合作游戏:老师组织了一些合作游戏,让小明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从而帮助他建立起社交关系。
经过几周的努力,小明逐渐融入了幼儿园的大家庭,不再害羞,甚至成为了班上的活跃分子。
案例二:小花的适应问题小花是一个四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适应期间经常哭闹,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他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来帮助小花适应:1. 情感疏导:老师和家长经常安慰小花,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理解和尊重。
2. 兴趣培养:幼儿园为小花提供了多样的游戏和活动,让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主动参与。
3. 家庭配合: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和照顾小花的情感需求,让她在家和幼儿园之间得到平衡和安全感。
通过这些努力,小花逐渐摆脱了适应期的困扰,融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展现出了自己的活泼和阳光。
结语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孩子适应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温馨的环境、缓慢过渡、合作游戏、情感疏导、兴趣培养和家庭配合等方面。
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和照顾孩子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感到安全和快乐。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更多的孩子可以顺利度过适应期,享受幼儿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成长。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咨询案例分析大学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新生们从高中毕业进入到大学阶段,要面对新的环境、学业和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位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案例,并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案例描述:小李,女性,18岁,是一名大学新生。
小李在高中时是班级的优秀生,成绩优秀且社交能力不错。
然而,进入到大学后,小李不断感到压力和不适应。
她在新生军训期间就有焦虑和紧张情绪,后来在课程开始后也出现了情绪波动。
她感到自己没有了高中时的自信,也很难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她逐渐变得孤独,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分析与解决:1. 环境适应问题小李从高中到大学,面临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转变对于许多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为了帮助她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可以对她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例如:1)鼓励她更多地参与校园生活,如加入学生组织、参见社交活动、参加体育课等。
2)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她了解更多有关大学校园的事情,例如:课程设置、教师信息、活动信息等等。
3)带领她了解大学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如开放日、迎新会等,让她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中。
2. 压力管理问题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大学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来自高中的优秀学生,必须适应更高层次和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李的帮助包含以下方面:1)建议小李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质量。
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以便在与学习、兴趣爱好和休闲之间找到平衡点。
2)建议小李多做练习,多与同学交流,尤其是学习更难的学科,如英语。
这可以帮助她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3)帮助小李寻求心理咨询服务,以了解她的负面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她缓解压力,保持良好情绪。
大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
大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一、案例描述某校大一新生小明(化名)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
小明在高中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经常取得好成绩,但进入大学后却遇到了困难。
他发现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与高中有很大不同,课程繁重、学习任务压力大,导致他在学习上感到无力应对,产生了焦虑和挫败感。
他还发现自己需要自主学习和管理时间,但他无法适应这种新模式,无法有效地规划时间,经常拖延学习或失去学习的动力。
导致他在课堂上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他也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社交环境,感到孤独和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二、问题分析1.学习压力大,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2.管理时间能力差,无法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因孤独和压力感到迷茫和不安,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三、咨询方案1. 处理情绪与其开展情感宣泄说明的和现象,指导其接受现实、培养乐群情绪的长处的,帮助其泄愤纾解负面的情感体验,通过向别人倾述,表达压力,渐次克服个人的不良情绪体验,逐渐重回工作学习和生活轨道。
2. 建立学习方法让其了解高等学校的学习方式以及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向其传授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分块学习、帮助其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3. 时间管理帮助其建立起自己的时间管理机制,规划好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让其明确时间分配,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拖延学习和追赶学习的情况,同时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
4. 社交支持建议其参加一些校园社团和活动,通过社交来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用来缓解孤独和压力,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增加对学生生涯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四、具体实施方案1. 工作目标通过咨询服务,帮助小明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克服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增强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咨询方法采取个人咨询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在面对面的情境下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小明客观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一、案例背景小明,15岁,初三学生。
自从父亲因工作调动全家搬到新的城市后,小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适应性障碍症状。
在之前的城市,小明有着稳定的朋友圈和生活环境,但是新的环境里,他经常感到孤独和不安。
家长观察到小明的情绪变化,并带他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了咨询。
二、咨询过程1. 第一次咨询在初次咨询中,小明表达了自己对新环境的不适感,他缺乏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他表示在学校里也经常感到孤独和焦虑,对未来也感到迷茫。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亲切沟通,逐渐建立了信任感,也帮助他排解了一些情绪。
2. 深入咨询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小明逐渐敞开心扉,表达了对新环境和朋友圈的焦虑和落差感。
他表示自己对于学业上的压力也感到困扰,感觉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无法找到归属感。
咨询师通过引导,帮助小明逐渐寻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技巧,也鼓励他主动和同学们交流沟通,慢慢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3. 家庭介入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了解了小明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与家人的关系。
家庭中的父母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和小明沟通交流,小明在家庭中也感到疏远和孤独。
咨询师通过家庭介入,引导家长和小明进行更多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三、咨询成果通过几次咨询的过程,小明逐渐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他开始积极融入学校的活动中,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朋友。
他表示自己对新环境和学校的适应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些更加明确的规划。
家庭中的氛围也有了一些改善,小明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四、结语本案例是一例典型的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案例。
小明因家庭变动引发了适应性障碍,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家庭的支持,逐渐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成长。
适应性障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了解并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适应障碍工作案例
新生适应障碍工作案例一、案例主题:关爱新生心理健康实现顺利转变成长二、案例背景: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点,对大多数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可能是第一次独自踏上火车离开家门,独自去料理自己的生活,独自去面对、去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
由于高中和大学在管理方式、时间分配、授课方式、社交活动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别,有些大一新生在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适应障碍。
因此如何关注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实现顺利转变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案例问题事件:小峰(化名)系机电学院的一名2010级新生,存在典型的适应大学的行为和心理障碍。
在军训期间,节奏比较紧张,每天的日程安排的比较满,适应大学的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不明显。
在新生军训结束后,班长、宿舍舍长和其他同学反映小峰存在一些异常的行为。
例如:经常自己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存在偏执、自言自语等一系列问题。
在班长汇报之后,辅导员老师及时做了安排部署,对小峰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初步认为是在适应大学的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踏入大学之后,小峰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缺乏应对能力,导致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
作为新生的辅导员,我及时与班长和宿舍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对小峰的一些心理和异常行为做了了解。
经过调查,我还发现小峰存在一定的妄想症状,经常幻想一些虚无的事情,处于钟情妄想和关系妄想阶段。
10月初接到小峰家长电话,家长十一假期见到自己的孩子后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些异常,在交谈中家长就孩子成长的一些具体情况作了介绍。
通过交流,我对小峰的总体状况和成长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小峰出现心理行为障碍的原因有了基本掌握。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解决问题的思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处理这个问题,及时与家长和班级导师进行沟通,就小峰的问题和精神状况进进行了交流,并告知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同时,将小峰的问题表现汇报学院分管领导和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商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迅速落实。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适应心理辅导案例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适应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孙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新生,身高1.2米左右,家庭情况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弱。
二、主诉不愿意进校门,一听上学就哭闹不止,抓着父母亲手不放。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母亲陈述:在家里比较疼爱,随着他的性子,开学第一周不愿意来上学,原以为过几天适应了就会好转,但是一直都不肯来,每次都是爸爸打他或骂他才进学校,不进班级。
有时父母走后还会跟着跑回去,被门卫抓住,被班主任带回教室。
班主任老师反映:开学以来,老师反映不爱说话,总是自己一个人在自己座位上玩。
通过观察了解和老师反映:该生很聪明,观察力敏锐,在同学中,他都是自己玩,不和别人玩。
在我领他去电脑室后,能够安静的听讲,看来对电脑类感兴趣。
四、初步评估该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进入陌生环境,有一定压力,不能很好适应,而产生分离性焦虑。
该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1、生物原因:未见明显的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因环境改变而引起;在新环境中没有找到支持系统;3、心理原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五、辅导目标的制定具体目标:来访者愿意上学,能够适应学校学习。
近期目标:与同学交往的技能,缓解焦虑。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培养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辅导方案的制定辅导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原理:1、根据该生的症状,重点考虑其年龄阶段特点,属于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龄儿童,决定从兴趣爱好入手,并使用行为奖励的方法帮助其适应环境。
2、针对学生对人际关系不适应,教会认知并训练人际交往的技能。
七、辅导过程:辅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辅导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交谈,收集资料,探寻学生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在初步接待该生后,运用积极关注、理解技术等,消除心理戒备,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尊重、信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该阶段有两次咨询。
目的在于通过行为奖励与调节认知,引起来访者对学校以及学校生活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认知交往技能,帮助其适应学校生活。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患者情况患者小明(化名),15岁,就读于当地一所初级中学。
小明的父母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婚,之后他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在家里,小明和母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他经常感到被忽视和孤独。
在学校里,小明是一个内向而孤立的孩子,他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亲近的朋友。
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是在社交方面存在明显的困扰。
最近,小明的母亲发现他的状态有些异常,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社交恐惧。
咨询过程小明母亲了解到适应性障碍的症状,并决定带着他进行心理咨询。
在第一次咨询中,小明表现得非常封闭,他不愿意谈论自己的问题,只是默默地听着。
经过几次咨询后,小明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向心理咨询师倾诉。
他向咨询师诉说了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挣扎,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困难。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关心,逐渐和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
咨询师发现,小明的沉默和孤立并非是天生的性格特点,而是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离异的影响,导致他内向、敏感,在社交中缺乏信心。
通过咨询,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学会了如何面对和表达情感。
咨询师还教导小明一些社交技巧和沟通技巧,帮助他更好地与人交流和相处。
治疗方案在咨询师的监督下,小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这种治疗方式,小明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
针对家庭环境和父母离异对小明的影响,咨询师还进行了家庭治疗,帮助小明与母亲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他在学校中也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表现出更加开朗的一面。
他也逐渐学会了面对自己的情感,不再逃避社交,而是积极地迎接挑战。
在家庭方面,小明和母亲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母子之间的亲密度也得到了提升。
结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并非是绝对的疾病,而是受到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刺激适应案例
刺激适应案例案例:小梁(化名)是个自尊心极强又多愁善感的男孩,虽不非常聪明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经过高考的拼杀,他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
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升入大学后不久的一次新生摸底考试竟然还不及格,自信心突然坍塌。
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越来越吃力,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退学。
家长实在没办法,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看心理医生。
原因分析:其实,小梁患的是一种称为适应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存在长期的不良刺激或对环境的难以适应。
此类病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烦恼、抑郁,也有生理功能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
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
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
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成绩比自己更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
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一些新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
除此,同学们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
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
老年人社会适应障碍案例
老年人社会适应障碍案例李大爷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每天的生活那叫一个规律。
早上起来去地里看看菜,和老伙计们在村口大树下唠唠嗑,中午回家吃老伴儿做的饭,下午再打个盹儿,接着和邻居下下棋。
可这日子啊,随着儿子把他接到城里,就彻底变了样儿。
一到城里,李大爷就懵了。
这高楼大厦的,看着就晕乎。
儿子住的小区,那门禁卡李大爷就捣鼓了半天,每次进门都像过一道难关似的。
他总是嘟囔着:“这玩意儿咋比咱村里的锁还难弄呢。
”还有那电梯,可把李大爷吓着了。
第一次坐电梯,电梯门一关,李大爷就感觉心里发慌。
身体突然一升一降的,他紧紧抓着扶手,脸色都有点白了。
下了电梯就对儿子说:“这铁盒子可真吓人,像个会动的小屋子,还不如咱村里的土路走着踏实呢。
”小区里的人也都不认识,不像在村里,大家都知根知底的。
李大爷想找个人聊天都难,他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可人家都急匆匆的,只是简单应一声就走了。
李大爷心里可失落了,他觉得在这儿可孤单了,经常坐在阳台上望着外面发呆,嘴里念叨着:“这城里咋就这么没人情味儿呢。
”去超市买菜对李大爷来说也是个挑战。
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放得满满当当的。
李大爷在里面转了好几圈,愣是没找到他想买的那种带着泥的新鲜萝卜。
而且那些标价牌,字小得他得凑到跟前才能看清,看了半天还得换算一下和村里价格的差别,这一算就把自己算迷糊了。
他对着一堆蔬菜叹气:“这买菜咋还这么复杂呢,在咱村里,直接从地里拔出来就下锅了。
”更让李大爷头疼的是小区里那些个现代化的设施。
小区里有个智能健身区,那些健身器材都带电子屏幕,能显示运动数据啥的。
李大爷好奇啊,上去摆弄了一下,结果不知道按了哪个键,屏幕上就乱码了,还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
李大爷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赶紧从器材上下来,还嘟囔着:“这玩意儿可真怪,咱村里的老石碾子可没这么多花样。
”不过后来啊,儿子想了不少办法。
他带着李大爷多在小区里走动,见人就介绍这是自己的爸爸,慢慢地,小区里也有几个热心肠的邻居开始和李大爷聊天了。
适应障碍退兵失败的案例
适应障碍退兵失败的案例
某公司在新的市场中推出了一款新产品,但是由于该公司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在产品推广方面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尽管该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但在市场中却无法打开局面,导致销售业绩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决定引进一位外部专家来协助他们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这位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长期的市场推广经历,被认为是解决该公司问题的最佳选择。
但是,与该公司所期望的不同,该专家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
与销售团队进行的第一次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推广计划,仅仅是在交换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之后就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开始意识到他们之前的期望过高。
该专家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没有做出任何显著的贡献。
为了不让业务受到太大的影响,该公司决定撤换该专家。
但是,退伍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光滑。
该专家在策划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与销售团队建立了一定的工作关系。
当他们告诉专家他们的决定时,他们遭受到了专家的激烈反弹和批评。
最终,该公司的高管屈服了,决定让该专家继续支持他们的销售团队,并且给予他们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吸引该专家留下。
尽管这项决策意味着该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但在该专家的支持下,该公司终于开始在新市场中取得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报告范文--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个初中女生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以致不敢去学校。
咨询师判断王××的问题是由于对自身要求过高引起的,因此运用认知疗法帮助王××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并联合运用系统脱敏法改善王××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最终王××重新返校上学。
关键词:适应障碍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一、一般资料王××,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母为国家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王××是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老师喜欢。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
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
父母关系好,对她要求高。
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4,强迫症状1.7,人际敏感2.5,抑郁2.6,焦虑3.8,敌对1.3,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1.7,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7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害怕上学两个月。
个人陈述:诉在两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
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
老师发现她没有上学,也没有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她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出院后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
两个月来请家教在家学习,一个人在家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
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妈妈反映:王××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自从被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接受家教的辅导,跟亲友交往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1、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学校适应障碍诊断依据: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
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求助者病程两个月,排除神经症。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1)由明确的应激事件引起(2)起病在应激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症状持续在两个月内,离开应激场景则症状明显好转。
(3)痛苦程度明显的与刺激不相称(4)不得不中断去学校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2、鉴别诊断:(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抑郁症相鉴别:王××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惊恐障碍鉴别: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
本例求助者仅对固定的与学校有关的场景反应,有惊恐发作的表现。
(4)与恐怖障碍鉴别:本例起病在应激事件后,持续在两个月以内。
排除恐怖障碍。
五、咨询目标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王××对上学、对老师和同学的回避。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咨询方法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焦虑情绪以及其导致的回避行为。
因此适合运用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的原理是交互抑制。
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它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
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
不过这种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
所以沃尔普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每次只增加一点焦虑,逐步增加,最终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
于是沃尔普以全身松弛代替食物作用,以想象自己暴露于可怕的刺激物面前(imaginary exposure)代替实际暴露,创建了系统脱敏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还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的认为人们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
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些被称作“自动化思维”。
这样,思维过程中心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以致于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因此,咨询师可以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收费:SCL-90:50元七、咨询过程: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2、咨询阶段第二次咨询: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学习放松技术。
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
教求助者放松技术,并练习。
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
练习放松技术。
第三次咨询目的: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
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求助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咨询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求助者:20。
……焦虑等级:被老师提问:100老师提问其他人:90同学请教问题:80同学和自己说话:70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60迈进校门走到教室门口:50从公车站到学校门口:40收拾书包出门到车站:30想到明天要上学:20谈到上学的事:10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只练习前三个等级。
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四至六次次咨询:目的:系统脱敏方法:系统脱敏法过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能被放松训练拮抗,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3至4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