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人格障碍法律纠纷案例(3篇)

人格障碍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男,35岁,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长期对邻居乙产生敌意。

乙,男,40岁,居住在甲的隔壁。

近年来,甲与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多次发生争吵。

某日,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情绪激动,手持菜刀追砍乙。

乙无奈之下,拿起身边的铁棍进行自卫。

在争执过程中,乙将甲击伤,甲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经鉴定,甲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乙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三、案件审理过程1. 审理阶段(1)一审阶段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长期对乙产生敌意,在争执过程中,甲持刀追砍乙,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乙在争执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甲击伤,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2)二审阶段甲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 执行阶段甲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在缓刑期间,甲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表现良好。

四、案例分析1.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在争执过程中,持刀追砍乙,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性质。

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乙在争执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甲击伤,其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五、案件启示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人格障碍的认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社区调解机制,及时化解邻里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维权。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B 某,男,30 岁,11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生活由母亲支撑,家境清贫;B 懂事较早,常替母分忧,颇具独立性,任何生活琐事均能自己料理,不愿给母亲添麻烦;性情较固执,虽有错误,却不易接受批评,不愿透露心事,与人交往,总怕受人藐视,对有财有势者退避三舍,不与往来;18 岁考上大学,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尚过得去,无一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审查,组织上向 B 了解情况,B 对此心情紧张,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国防工厂任技术员,因工厂均有士兵守卫,会客制度严格,B 渐渐显得心情紧张,联系到大学时曾被调查的历史,自认受牵连,觉得分到此厂工作,也是有意将他置于监视之下:平时谨小慎微,很少与同事接触,下班回家后从不外出:一次工作赶任务,休息不足,偏执观念严重,觉得上下班时有人跟踪,经常将帽沿拉得低低的,以躲开',跟踪;遇到穿军服的人便认为是跟踪者;对亲友来信或寄出的信总要查看一下邮戳,问一下对方是何时收信的,如收信迟,则认为来往信件被拆检过:工作中总认为别人会搞鬼或故意贬低他的成绩,常加以防范,对别人请教他的问题亦认为是有意考察他而不愿讲:在家中显得很固执,要按自己的意见办,曾把跟踪,'事告诉家人,对家人的安慰和开导极不高兴,甚至骂人,家人认为其精神异常,欲带B去精神科就诊,遭其拒绝;B 虽有上述症状,但工作完成得较好,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了工作,在新单位觉得工作顺心,得到重用,偏执观念明显减少,与他人关系尚好,但仍是处处小心谨慎,防范别人摘鬼;经20 年追踪观察,未见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幻觉和妄想等根据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doc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doc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

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

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

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

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

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

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

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

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

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

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 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

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

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

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分析诊断:从刘某的自述,以及心理医生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引言概述: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为长期持久的不合理的怀疑、猜疑和偏见,导致个体与周围人和环境产生冲突和隔阂。

本文通过对一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症状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增进对该障碍的理解和有效干预。

正文内容:一、症状表现:1.偏执性思维模式:疑心重、多疑:患者对他人的意图和动机产生不合理的猜测和负面解读;坚持己见、固执:患者对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懈,不愿接受他人的异议;敏感易怒:患者对于他人的批评或指责极度敏感,并过度反应。

2.社交障碍:疏离感:患者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亲密关系和互信;冷漠行为:患者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同情心,表现出冷漠和冷淡的态度;避免争吵:患者为避免争执和冲突,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

3.关注细节和perfectionism:强调完美:患者追求完美主义,对细节要求极高,容易陷入琐碎的事务中;过度关注细节:患者对细节过度关注,经常批评别人的不完美。

二、病因分析:1.遗传因素:偏执型人格障碍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家族病史是发展该疾病的重要因素。

2.环境因素:不良的童年经历如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暴力或女童性侵等,也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发生有关。

3.心理因素:个体内心深处的焦虑、不安、自卑等情绪可能促进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三、诊断和评估:1.临床观察:医生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其言行举止,了解其症状以及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

2.量表评估:使用偏执人格障碍相关的评估工具如PDQ4+、SCIDII等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程度。

3.家庭史和个人史的了解: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了解其个人和家庭背景,以增进对疾病起因的理解。

四、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认识到其扭曲的思维模式,并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可以减轻患者症状的严重性,改善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
王先生是一个中年男性,他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严重的情绪波动和人际交往困难。

他常常感到自己被周围的人所忽视和排斥,对别人的言行过度敏感,经常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或对他不怀好意。

他经常与人争吵,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他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常常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失去了自信心。

通过进一步评估和诊断,医生认为王先生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种障碍表现为持续的猜疑、敏感、敌对、易怒等症状,并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王先生的行为给他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医生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医生帮助王先生认识并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技术来改变他的负性思维模式。

在药物治疗中,医生为王先生开了一些抗抑郁药物来改善他的情绪症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完整版)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完整版)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主人公:安嘉和(冯远征饰)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定义: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是一种具有病理性的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诊断要点: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然而他却具有家庭暴力倾向。

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由于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引起丈夫的疑心。

家庭暴力的阴影开始在二人之间滋长。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故事中我们知道主人公是成年人,有较好的工作,在每次打妻子之后都能坦诚认错,有自知力,可以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部分情节分析及对应:情节1、被绑架的妻子梅湘南被救出来后,安嘉和对妻子的匪徒独处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深表怀疑,回到家后的他控制不住自己而动手打了妻子。

从中,我们可知主人公非常多疑、敏感,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因为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所以认为自己收到了极大的伤害。

但是他又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只能诉诸暴力。

妻子的过去,使他一直无法忘怀和加以宽容,这次的事件激发了他的情绪,这种异于常人的情感流露让妻子无法忍受。

情节2、同事来看望安嘉和,但是他却对妻子和同事说话深表不满,认为他们既然不认识何以会说话,在他心目中,妻子不应该和不认识的异性讲话,她只能跟自己说。

从中,我们可知安嘉和只是把妻子视为他个人的物品,别人不许碰,过分强调对妻子的占有权,有病理性嫉妒和强烈的支配欲。

偏执狂精神病案例

偏执狂精神病案例

偏执狂精神病案例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过度怀疑和不信任,以及对自己的过分自负和自大。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个偏执狂患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精神疾病。

患者李先生,45岁,已婚,有两个孩子。

李先生在工作中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有着严重的偏执狂症状。

他经常怀疑妻子和孩子背后有人在暗中操纵,认为自己是被人陷害的受害者。

他经常检查家中的门窗是否关闭,怀疑家人会对他进行暗中的监视和跟踪。

在工作中,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也非常苛刻,经常怀疑员工有意要损害他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他经常洗手,认为自己会被细菌感染,因此要反复清洗身体和家居用品。

他还有着强烈的洁癖,对家中的卫生环境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要求家人进行反复清洁。

在饮食方面,他也有着严格的控制,只吃自己亲自洗净的食材,经常怀疑外面的食物会被人故意污染。

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家庭和社交生活。

他的妻子和孩子经常因为他的怀疑和控制而感到疲惫和压力。

他的朋友和同事也渐渐疏远了他,因为他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不安和压抑。

针对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他的家人和朋友已经多次劝说他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但他始终拒绝接受。

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都是他周围环境对他的陷害和误解。

他对任何形式的帮助都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心理医生和医院都是为了陷害他而存在的。

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因此很难接受治疗。

但对于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来说,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减轻偏执狂症状,恢复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关爱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走出偏执狂的阴影。

总之,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过度怀疑和不信任。

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减轻偏执狂症状,恢复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患者简介:患者张某,男,30岁,因家人发现其行为异常,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人产生怀疑和敌意,于某年某月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近期情绪波动大,对周围人产生疑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病史回顾:患者既往体健,无长期慢性疾病史,无过敏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外伤史。

患者自述曾在某年某月某地遭受过一次人际关系冲突,导致其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和敌意情绪,之后情绪波动明显,对周围人产生了疑虑和怀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

临床表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对周围人产生疑虑和敌意,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甚至对家人和医护人员产生攻击性行为。

患者自述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行为举止异常,言语紧张,思维内容固执,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

诊断与治疗:经过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被诊断为偏执性精神病。

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敌意和疑虑,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变其固执的思维方式,增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感。

预后与护理: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情绪逐渐稳定,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敌意和疑虑逐渐减轻,开始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

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

结语: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极度不信任和敌意,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细心护理,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性精神病的了解,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爱和护理水平。

小学偏执型儿童教育案例(3篇)

小学偏执型儿童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化名),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王自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但在与人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的父母反映,小王在家里的表现较为偏执,对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满就会大发雷霆。

在学校,小王与同学关系紧张,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学习和生活。

教师在与小王交流时,发现他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二、案例分析1. 偏执型儿童的定义偏执型儿童是指那些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发展不协调,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难,行为偏激的儿童。

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问题。

2. 小王偏执型行为的表现(1)情绪不稳定:小王在遇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哭闹或对家人、同学进行攻击。

(2)人际交往困难:小王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容易产生矛盾,对他人产生敌意,难以融入集体。

(3)行为偏激:小王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对他人要求严格,稍有不满就采取极端行为。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小王的生活和情绪,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家长应与小王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想法,引导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引导小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

2. 学校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小王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整情绪。

(2)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小王在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他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社会教育(1)加强社区关爱:社区可以开展关爱偏执型儿童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一个长期处于病休离职状态的46岁公务员,经测验和会谈后确诊为因偏执性人格障碍导致的轻度抑郁。

经过四次咨询,并通过家人和本人的配合,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疗法。

逐步建立起求助者的自信心,增强了其社会适应能力,能感到生活的快乐,并开始积极面对困难,充满希望地开始生活。

标签:心理咨询;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报告一、资料整理一般资料:求助者:曲某,男46岁,公务员身份长期病休,妻子做家政服务。

女儿即将研究生毕业。

求助者主诉:心情不好,内心烦躁、苦闷,爱发脾气,睡不好觉,老有做什么事都后悔的感觉。

最近2个月来,经常睡到半夜就醒来,唉声叹气觉得生活太累,怎么也不能开心。

回想做过的事都是一无所获。

妻子为了家用现在做家政服务,感到自己很没用。

白天我到处走,晚上睡不着觉。

有时有轻生的念头,觉得别人都不帮自己,内心很痛苦,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妻子主诉: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结婚后生有一女,女儿刚出生丈夫决定上大学,并考上某大学。

但一年半后接到学校紧急电报,说丈夫本人用刀自杀,但后经抢救并无大碍。

从此,家里没人敢提这件事刺激他的神经。

毕业后回到某局工作,开始因他是大学生很受重视,很快被提拔为科长,但是由于丈夫上班时间打麻将被人告,领导抓个现行,被处分后分到农村一个小所工作。

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决定办理病休,在家经商。

先后在家乡开书店、古玩店,但都以失败告终。

后为了陪女儿上大学,偕妻子来到女儿的大学附近,租房。

承包过一段学生食堂,因太辛苦又不赚钱就不干了。

找一个地方打更,又因晚上睡不好觉,糖尿病的身体又受不了不干了,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大连贷款买了个房子,看房价上涨有利可图决定卖掉。

房价继续上涨,无能力再购房,现在又后悔了。

折腾这么多年,身心疲惫,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他都觉得是讽刺,是看不起他的表现。

丈夫最近连苦中作乐的幽默都没有了,每天都像有心事似的,白天不知到哪去了,晚上不睡或半夜就醒了。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意和偏执的特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30岁,是一名企业职员。

他的同事描述他为一个十分固执的人,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总是持怀疑态度。

他经常认为同事们在背后议论他,企图陷害他。

在工作中,他总是过分强调细节,对同事提出的建议总是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是出于不良动机。

他对自己的观点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看法。

在生活中,他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不友善,经常因此产生冲突和矛盾。

这个案例中的小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

他的行为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怀疑和敌意,对待事情过分强调细节,且固执己见。

这些特征影响了他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不适。

偏执型人格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他们常常因为对同事的怀疑和敌意而导致与同事产生矛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在生活中,他们的过分怀疑和敌意也会导致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使他们的社交圈子变得狭窄。

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思维,学会放下对他人的过度怀疑和敌意,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除了专业治疗外,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渐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困扰。

总的来说,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并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逐渐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困扰,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交和工作中。

高职院校大学生偏执型人格心理特征及对策探究——高校辅导员个案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偏执型人格心理特征及对策探究——高校辅导员个案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偏执型人格心理特征及对策探究——高校辅导员个案分析邵洵偏执型人格的产生主要受成长经历、生理特质、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

应对偏执型人格学生,学校应建立多循环管理机制,加强对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监管,在师爱的关怀下让学生尽情发泄,得到鼓励,找到自我。

1 个案介绍:夏某,男,该生性格怯弱,狭隘、多疑、嫉妒,报复心理强,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大一入校进校采用《症状诊断量表( 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 UPI)》测试,显示该生为阳性症状学生,属特别关注对象,因与原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相处不来,大一下学期转入市场营销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因琐事多次与同宿舍或周边宿舍同学起冲突,该生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生活习惯严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引起个别同学的不满,夏某怀恨在心,在大二即将进入顶岗实习期前,为报复该同学,夏某将该生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私藏起来,后在校保卫处和辅导员共同介入下,该生承认为报复同学而私藏笔记本事实,经批评教育后,该生表态以后改邪归正,好好学习,但是过几天又恢复常态。

几经劝导,该生屡教不该,辅导员联系夏某父亲,夏某父亲承诺好好教育夏某,送夏某应征入伍,提前办理相关离校手续,之后在办理毕业手续过程中,辅导员得知夏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应征入伍当兵,随即通知该生办理毕业生毕业手续,由于夏某提前离校,毕业材料不完整,毕业证在管理部门不能按时发放,在辅导员多次沟通让其返校补填相关毕业材料方可领取毕业证的情况下,夏某一再威胁辅导员,多次电话骚扰,扬言缴清学费就应该发放毕业证,否则就状告辅导员,该生常对自己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执意偏袒与辩护,对自己的缺点及干扰别人的行为无所察觉,也不改正,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常抱有猜疑、仇视和偏颇的看法,对社会上的一些正常现象都觉得很不公平或表示不理解。

2 个案处理:2.1 辅导员收集相关材料,上报学工管理部门该生一系列反常行为情况引起了学工管理领导和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将该生在校期间表现资料留存记录,包括在校心理咨询中心备案,与该生以及其家长沟通电话、短信记录、学校保卫处以及班长与其沟通的短信、纸质证明材料等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领导。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一、案例介绍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18岁。

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

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

于是,该生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要伺机报复。

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

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

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案例分析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其原因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总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患病,医生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合作,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

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调节。

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家可以齐声有力批评,使其收敛。

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

使自己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

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

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与诊治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与诊治
孤独疏离
精力充沛 VS
颓废迟滞
完美无憾 VS
悲观绝望
自我观念明确, 生活缺乏目标, 追求方向肯 时感彷徨迷失 定
成功的感情生 孤独寂寞,无法 活,奠定事 与人亲密相处 业基础
热爱家庭,栽 自我放纵,不顾
培后进
未来
随心所欲,安 悔恨旧事,徒呼
享天年
负负 22
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校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五)自我调控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来询者背景] 在交谈中了解到,来询者是个内向性格,从小就是在挫折中长大的。
父亲是个很老实的知识分子,母亲是工人。平时母亲对父亲总是吵闹不 休,一家之主的父亲没有家庭地位。来询者的童年正值“文革”期间, 作为知识分子的父亲更没有社会地位,直至今日家庭经济收入仍偏低, 这些都是母亲数落父亲的内容。母亲对来询者也动辄打骂、训斥责备, 说他和爸爸一样是个呆子。他在学龄前就胆小、害怕,常常被别人欺侮。 上学后认识到这是社会和周围的人对自己家庭较低的评价的结果。别人 说父亲窝囊,母亲是个母老虎。在这种社会与家庭环境中,来询者形成 自卑、压抑的性格。
常见人格缺陷的特征及矫正方法
(一)自卑 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一些有价
值的建议: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
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 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困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 你就不会放弃争取微小胜利的努力。你越乐观, 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特点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气质
1、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P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持续的、广泛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人的意图,但并不表现为明显的妄想或幻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问题。

小明,30岁,是一名公司职员。

他的同事都觉得他很难相处,因为他总是对别人持怀疑态度,经常怀疑别人对他的意图。

比如,他总是认为同事故意不告诉他工作安排,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他对同事的言行举止总是过分解读,认为别人在暗中阴谋对付他。

他对同事的态度也很冷漠,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

而且,一旦有人触犯了他的底线,他就会变得极其敌对和报复心理。

在生活中,小明总是保持警惕,认为周围的人都在阴谋中。

他不相信别人,也不愿意与别人合作。

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工作中,他很难与同事合作,因为他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不愿意相信别人。

这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很低,同事们也很少与他交往,觉得和他相处很吃力。

在家庭中,小明对家人也是持怀疑态度。

他总是认为家人有意隐瞒他的信息,或者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

他对家人的态度也很冷淡,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也不愿意接受家人的帮助。

这导致他与家人的关系很紧张,家人也很难与他沟通。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很多痛苦。

因此,他急需接受心理治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和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及早发现并接受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班级:11级应用心理姓名:学号: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案例: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

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

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

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

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

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

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

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

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

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其症状标准: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基本情况:来访者为某师范院校外语系三年级学生。

因与同寝室五名同学关系紧张,要求休学,家长和老师都不同意,致使近两个月以来,夜不能寐、经常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认为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作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好。

来访者生活背景分析:来访者因自己身材矮小,相貌平常,内心具有自卑感,希望自己成为英俊的大个子。

但他不允许他人因身材看不起自己,要为矮个子正名。

因此,他收集过世界上矮小身材的伟人事迹,说明矮子聪明。

例如,拿破仑身高只有168cm,鲁迅只有158cm,并声称大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恃聪明,固执已见,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原来很崇拜父亲,热爱母亲,相信母亲。

一次老师来家访,反映他在学校打坏玻璃,要求赔偿之事,其母将此事告诉其父,他为此受到父亲惩罚。

于是对母亲产生报复心理。

一次他告诉父亲,自己亲眼看见母亲与一位乡政府干部的不轨行为,由此导致父母离婚,家庭父母离婚给家庭带来悲哀,他由不信任母亲、父亲,到不信任老师和同学,认为世界上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相信自己。

例如,他悔恨自己听了老师的话,入了师范院校而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

他嫉妒同寝室其他五人经常在一起说笑及相互帮助,又怀疑他们专门孤立自己。

一天,天气很冷,他回寝室吃药、喝水。

药已入口,却发现自己暖壶中没有水,一看其他五个壶,都装着满满的开水。

他认为他们组成了小集团,为了报复他们,他将五个暖壶的斑疙瘩都打掉了。

对于写了求爱信后被拒,他扬言长得漂亮的人是绣花枕头,外表好看,内是草包,犹如说大个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样。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他人持怀疑态度、对自己
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30岁,是一名企业职员。

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出色,但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和睦。

小明总是怀疑同事们对他的评价,认为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经常检查同事们的行为举止,试图找出他们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即使同事们对他表示友好,他也会觉得他们是在虚伪地对待自己。

由于这种偏执的态度,小明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持怀疑态度,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自负;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进行过度解读,容易将中立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难以宽容和原谅他人,对待他人往往过于苛刻。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甚至会导致社交和情绪问题。

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
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态度,并学会如何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减少对他人的怀疑和敌意。

药物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稳定性。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
利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改善自己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了解,促进相关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意和偏执的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小明,一名32岁的男性,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员工。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偏执情绪,经常怀疑同事们对他的意图和行为。

他认为同事们故意排挤他,阻挠他的工作,甚至在背后捣鬼。

他经常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待遇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有人比他得到更多的认可或奖励,他就会陷入沮丧和愤怒之中。

他对领导和同事的言行举止都进行过度的解读和猜测,导致他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除了工作上的偏执情绪,小明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他对家人和朋友的言行举止也持怀疑态度,经常认为他们对自己有意图,或者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对他人的信任度极低,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害怕被他人利用或伤害。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他的同事对他的猜疑和敌意感到厌烦,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他的猜疑和不信任感到无奈,逐渐疏远了与他的交往。

对于这样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治疗环境,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表达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其次,需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情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他人的阴谋和陷害。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变其对他人的过度解读和猜测,建立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重建信任和安全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习案例解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习案例解析

精选文档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主人公:安嘉和(冯远征饰)人品阻碍:偏执型人品阻碍定义:以猜忌和偏执为特色,始于成年初期是一种拥有病理性的执拗信念,易走极端的人品阻碍。

临床表现:过敏多疑、执拗己见、极易记恨诊疗重点:1、切合人品阻碍的诊疗标准2、以猜忌和偏执为特色,并最罕有以下3项:①对挫折和遭受过分敏感②对欺侮和损害不可以宽容,长久念念不忘③多疑,简单将他人的中性或友善行为误会为敌意或小看④显然超出实质状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益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妒忌,过分思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图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偏向,总感觉受压制、被伤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愿罢手⑦拥有将其四周或外界事件解说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点,所以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是大家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却拥有家庭暴力偏向。

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老婆,因为她有一段不堪回顾的旧事,惹起丈夫的怀疑。

家庭暴力的暗影开始在二人之间滋生。

清除标准:人品特色的异样偏离并不是躯体疾病或精神阻碍的表现或结果。

故事中我们知道主人公是成年人,有较好的工作,在每次打老婆以后都能坦诚认错,有自知力,能够清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阻碍。

部分情节剖析及对应:情节1、被绑架的老婆梅湘南被救出来后,安嘉和对老婆的匪徒独处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深表思疑,回到家后的他控制不住自己而着手打了老婆。

从中,我们可知主人公特别多疑、敏感,缺少最少的安全感。

因为思疑老婆与他人有染,所以以为自己收到了极大的损害。

可是他又缺少正确办理事情的能力,只好诉诸暴力。

老婆的过去,使他向来没法忘却和加以宽容,此次的事件激发了他的情绪,这类异于常人的感情表露让老婆没法忍耐。

情节2、同事来探望安嘉和,可是他却对老婆和同事说话深表不满,以为他们既然不认识何以会说话,在他心目中,老婆不该当和不认识的异性发言,她只好跟自己说。

从中,我们可知安嘉和不过把老婆视为他个人的物件,他人不准碰,过分重申对老婆的据有权,有病理性妒忌和激烈的支配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执型人格障碍
来访者基本情况:来访者为某师范院校外语系三年级学生。

因与同寝室五名同学关系紧张,要求休学,家长和老师都不同意,致使近两个月以来,夜不能寐、经常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认为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作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好。

来访者生活背景分析:来访者因自己身材矮小,相貌平常,内心具有自卑感,希望自己成为英俊的大个子。

但他不允许他人因身材看不起自己,要为矮个子正名。

因此,他收集过世界上矮小身材的伟人事迹,说明矮子聪明。

例如,拿破仑身高只有168cm,鲁迅只有158cm,并声称大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恃聪明,固执已见,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原来很崇拜父亲,热爱母亲,相信母亲。

一次老师来家访,反映他在学校打坏玻璃,要求赔偿之事,其母将此事告诉其父,他为此受到父亲惩罚。

于是对母亲产生报复心理。

一次他告诉父亲,自己亲眼看见母亲与一位乡政府干部的不轨行为,由此导致父母离婚,家庭父母离婚给家庭带来悲哀,他由不信任母亲、父亲,到不信任老师和同学,认为世界上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相信自己。

例如,他悔恨自己听了老师的话,入了师范院校而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

他嫉妒同寝室其他五人经常在一起说笑及相互帮助,又怀疑他们专门孤立自己。

一天,天气很冷,他回寝室吃药、喝水。

药已入口,却发现自己暖壶中没有水,一看其他五个壶,都装着满满的开水。

他认为他们组成了小集团,为了报复他们,他将五个暖壶的斑疙瘩都打掉了。

对于写了求爱信后被拒,他扬言长得漂亮的人是绣花枕头,外表好看,内是草包,犹如说大个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样。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根据上述案例及其背景分析,可以判断该求助者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治疗手段:认识领悟法;行为训练法。

(一)认知领悟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我们应该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与舍友的关系,回想自己对待舍友及其他同学的态度。

认识到交往和友谊是双向的。

要想得到同学的关怀和帮助,自己也必须有一定的情感投入。

来询者想休学是由于与同寝室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而想逃避现
实。

我们帮助求助者分析休学对自己的影响。

例如,休学一年,晚毕业一年,对将来分配工作和经济收入都带来损失,而对其他同学没有影响。

通过这类利弊分析,使他逐渐察觉自己认识的片面性,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二)行为训练法
主要是使用强化疗法(操作条件疗法):用强化手段去增强某些适应性行为。

其理论基础是操作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的结果会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那么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种行为在以后就会发生。

反之则会消退,不会出现。

要求他主动地和同学搞好关系、多做一些有利于集体的事情、并把每周做的好事记下来,并了解同学们的反映如何?谈谈自己有什么体会?这样,当他在日常行为中体会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效果,就会让他逐渐树立正确的交往原则,改善与同学的关系,逐步纠正自己的偏见,克服狂妄自大、多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