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合集下载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病症,发生时间短暂,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急诊服务。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的紧急救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流程和规范。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

一、急诊服务流程:1.病情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急诊医生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AMI,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2.紧急召集医疗团队:一旦确认为AMI,急诊医生应立即召集相应的医疗团队,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急诊技师等。

3.快速诊断:急诊医生应尽快进行急诊心电图(ECG)检查,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的测定。

4.同步治疗:一旦急诊心电图确诊为AMI,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氧气、解痉、镇痛等。

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5.快速转运:AMI患者需要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

转运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6.院前指导:急诊医生要给予家属和患者合理、科学的院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急诊服务规范:1.10分钟内进行初步判断:急诊医生应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的10分钟内,尽快进行初步判断,识别可能的AMI病例。

2.15分钟内采集ECG:在病人病情初步判断为AMI后的15分钟内,最好能进行急诊心电图检查(ECG),以尽快确定AMI类型和位置。

3.30分钟内采样:为尽早进行AMI诊断,要求在急诊心电图确定为AMI后的30分钟内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的检测。

4.60分钟内转运:将AMI患者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最好在发病后60分钟内完成转运。

5.门到球计时:根据国际标准,要求门到球(即急诊室到冠脉介入手术室)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迅速进行治疗。

为了提高AMI患者的抢救率和生存率,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以及相关要求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是AMI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入院前准备(1)医院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AMI症状的认知和急救意识,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发现AMI症状时立即就诊。

(2)医院应设置专门的AMI绿色通道,并进行明显标识和宣传,便于患者及家属快速识别。

(3)医院应建立科学的预约挂号系统,确保AMI病人可以尽快获得救治。

2.患者到达医院后的就诊流程(1)院内急诊科在AMI病人抵达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分类,重症病人应优先处理。

(2)医生要快速获取患者ANA、DNI等信息,判断是否为AMI病人,并及时安排心电图、心肌酶谱及相关检查。

(3)根据AMI病人的病情,医生应协调心内科、心外科、血管介入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进行诊治。

(4)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答其疑虑,并告知医疗队伍的工作进展。

3.快速治疗流程(1)医生要迅速评估AMI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确定治疗策略。

(2)对于适应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尽快安排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

(3)对于无法立即获得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迅速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心肌血流。

(4)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加强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病人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患者出院后的管理(1)患者在出院后,医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药物使用、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以避免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医院要建立患者随访系统,定期进行AMI患者的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二、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要求规范1.医院设施方面(1)医院应拥有先进的急诊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肌酶谱检测设备、冠状动脉造影室等,以满足AMI病人的诊疗需求。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一、重点病种范围: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二、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地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

四、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输血科、检验科和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重点病种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五、服务流程。

1.急诊科医生接到120电话,小于3分钟出车。

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确定病情危重需抢救者,按院前抢救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理、监护,尽快转运回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将病情、要求会诊医师、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电话告知医院急诊医师,并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2.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的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抢救病历。

3.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及会诊医嘱(急诊护士负责通知专科医生到急诊室会诊),并确定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护士负责在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书右上角加盖红色“抢救专用章”印章。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4.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

平片、CT、超声检查等医学影像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

检验常规30分钟内出具报告,生化、凝血等60分钟内出具报告。

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药房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华西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与流程

华西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与流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合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

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 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度及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度及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度及流程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抢救急危重症伤员时,为挽救其生命而实施的简捷通畅的诊疗过程,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一、绿色通道救治范围一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ニ“三无”人员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三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急性脑卒中、高压性气胸、眼外伤、高血压脑病、气道异物、急性中毒、溺水、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体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3.高危妊娠、宫外孕大出血、产料大出血等;急诊绿色通道的程序一由急诊科首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实施绿色通道的服务并直接上报医务科非上班时间直接报医院总值班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教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受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又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体征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会诊医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确认后执行;=进入绿色通道的病入,急诊科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予以护送;有关料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清求后应于5分种内到达会诊地点;三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尽可能取病人的有效证件作抵押;四检查科室、住院收费、药房等部门必须优先安排处置,并做好各相关信息的登记,保证在最短时问内完成检查治疗项目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血库负责及时联系急救用血,麻醉科负责提供手术平台;五急诊护士送病人到病房时,认真和病房值班的护士做好交接班,病房护士除按急诊危重病人记录抢救治疗指施外,还应评细记录各种检查项目、使用的药品和村料等,医生所开的检查单,处方和所用材料的收费单原单都应保管好,作为催交费用的依据;六“绿色通道”收治的病人如病情严重,仍按照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给子治:确认“三无”的病人,所有我用由急诊科接医生未住院的病人或主管医生住院病人填写申请表,经科主任审核后后报分管院长和院长审批,由医院负责支出;も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工非、不得推诿病人,凡遇涉及多科的伤病员,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主管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协商解决;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九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务科及总值班进行全面线一指挥,协调安排,各科室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对于不按照“绿色通道”要求执行的个人和科重,造成延误病人诊疗,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时,医院将严素追究责任;三、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一进入急性危重抢救绿色通道的病人必须符台本规范所规定的疾病情况;二在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凡需要急会诊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生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生5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前往,在院外的二线医生10分钟内要到达现场;三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1.病人到达放射科后,平片,CT15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先书写急诊报告,事后补发正式报告;2.超声医生在接到病人后,15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血型等,60分钟内报告生化,凝血结果等;4.药剂科在接到值班医生或护士电话后优先准各配药发药;四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件内准备好手水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在手术门口接病人;病人到达后,接入手术区,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急诊抢救手术要求在病人到达急诊科后1小时内开始;五所有费用均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完成医疗处置后由急诊料接诊医生未住院的病人或主管医生住院病人负责催交;六病人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病人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两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批准、签名;七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四、报告制度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接诊医生及时电话报告科室负责人,同时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急诊首诊医生完成“绿色通道”救治工作后、写“色通道”批单和报告单签字后、报分管院长签字,医务科盖章存档;属于“三无”人员的、由科室负责调查后、填写费用审批表、科主任审核后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申批五、组织管理急诊绿色通道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和念诊科主任任副组长、各医技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成员、职责为:全面负责急诊绿色通道的各项工作、负责协调、处理急诊绿色通道运行中出现的问是,做出奖罚决定等;急诊科收入院制度与流程1.急诊医师根据专业收治范围,在评估医院设施能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收治患者住院;2.所有收入院通知单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断或收住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a住院的理由;b治疗计划;C治疗的预期结果;d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e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3.急诊科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改和听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于一定帮助;4所有患者入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需抢救的患者,必领先实施抢救措施,再请示总值班同意后可先予入院,后补办缴费手续;5.对“三无无家属、无姓名、え线”的病人,先诊治人,再由急诊当班医护人员通知院总值班和保卫料人员,协助处理找病人家属等事项;6.传染病员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把患者转入传染病院;7,为保证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时入院,各病区预留1-2张抢救病床;急诊科病人入院制度一、急诊料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了绿色通道: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二、对急、危重病人来急诊科就诊,医务人员必须在急诊科门口接诊,态度和蔼,用语文明;三、凡急、危重病人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陪同并护送病人做必需的检查,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病人电告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四、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五、传染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送入病房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六,送入病房后,应向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接待病人、家属的咨询、问讯,指导医院路线、方向;急危重病人优先处置措施及流程一、由120出诊接回的急危重症人需急诊抢者直接送入抢救室,出诊医生与院内急诊人员交接病情处置的同时,积极配合抢救,护士电话通知相关辅查科室行床旁检查或医护人员陪同到辅检科室;需要立即手术的危重病人,在途中通知手术室及相关临床科室做好准备,到院后直接送入手术室:如果涉及多科室合作或分科不明的情况送重症监护室,并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首诊医生继续抢救直到临床科室医生到位;三、对回院后不能搬动或自行送入院的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需专科抢救者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参与抢敦,急诊科医生配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及时护送入病房;四对急危重病人直接进入绿色通道,抢救治疗工作告一段落后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再行挂号、交费;五、对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六、抢救中应由在场本科室最高职务医师、护士担任组织领导工作;遇疑难、危重病员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遇重大抢救立即报请科主任和分管院长亲临参加指挥:涉及法律、刻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医务科、保卫科报告;对危重“无主”病人,院前急救人员应按分诊原则送到急诊科或相关科室,院内急诊值班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并根据病情优先安排相关检查、治疗;急诊科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制度1、凡暂不具备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必须输液或观察的病人,可留急诊科观察、治疗,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2、门诊各诊室的病人在急诊科留观或输液治疗时,由急诊科在班医师全面负责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可同时邀请门诊医师共同协商处理,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最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的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急诊科接,并按我院下发病历书写规范完成记录;3、急诊科医师应积极处理各科在急诊留观输病人,在病人病情变化时的情况,可联系首诊医或请相关科室会诊,确保医疗安全;4、凡在急诊科就诊留观输液的病人,由急科医师进行床头交接,并好记录;5,病人留观的次日,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其去留,对需留院观察治疗超过48小时者,则转给当日病区值班医师负责;6、急诊科注射室护士在治疗前首先查看门诊病历及输液单详细了解病情,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当班医生汇报,当班医师应立即进行处理;7、如遇有专科性较强的疾病治疗时,在留观中请专科会诊,急诊医师应根据情况收住专科;8、急诊科医生、护士应对留观室所有病人进行床头交接,,并做好详细记录;9、严格执行病历记录有关规定1凡收住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填定门诊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2要求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蓝黑色中性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流程1、先由值班医师接诊患者,书写急诊留观病历,开好留观医嘱;2、留观患者在家属或危重想者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到留观室护士站,由当班护士安排留观病人的床位;3,留观期间患者应遵照留观医嘱,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4,患者留观过程中,值班医师应对所有留现病人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留观病人如有情况可随时和留观值班医护人员联系5,患者留观过程中,值班护土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并及时记录;6、留观患者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7,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若遇病情变化需住院的,联系入院治疗;急诊留观制度一.急诊伤病员,病情危重、诊断不明或有生命危险,必医护监护者,可由值班医师酌情决定留院观察,留观的伤病员,应留一名陪人照顾;二、留观对象包括1.诊断一时难以明确,离院后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趋于严重者2.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者3.高热、腹痛、高血压、哮喘等经治疗后需暂时观察疗效者: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观者;三、决定留观的伤病员,值班医师通知观察室护士,对于危重疑难病人接诊医师应当面向观察室医师交代病情四、可疑传染病、肺结核无大出血、精神病病人,不予留观;五、病人到观察室后,护士应该立即报告观察室值班医师,及时查看病人;观察室医师开出医嘱,护士应按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和观察六、观察室医师和护土应经常巡视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七、留观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24h,最多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例外;急诊护土有权督促各科急诊医师及住院总医师及时处理留观伤病员八、各科医师应每早、晚到急观察室,处理留观病人疑难危重病人应由上级医师协助解决处理九、对于危重伤病员,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猜人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需家属签字、加强基础护理、急诊病人多系危重,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护士必须认真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随时往意检查各种导管,如氧气管、导尿管,判肠减压管等有无堵塞,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严格床旁交接十ー、观察室医师和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对危重病人要做好床边交班,并写好交班记录十二、留观病人离室时,由值班医师下达医嘱,护土向病人交待出室手续,办好出室手续和交还借用的物品后,方可离室;急诊抢救制度一、急诊抢救在急诊主任、护上长的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教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教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亲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一三不转-“三先三后”:先教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教后收费二“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院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入、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祥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忄青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刁、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己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十二、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十三、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十四、抢救工作经验,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l.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2,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各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病人服务中心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上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制度急诊科实行7/24工作时,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直接进人急诊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分诊护士主动迎接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按患者疾病轻重缓急分级、分区救治,危重症患者直接进入急诊绿通道,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四、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遵医嘱给予处置,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五、需行检查和转住专科的患者,于患者胸前佩戴红色心形标识,由医护人员陪同前往与他科对接,并做好记录;需行检查,专科会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值班医护应电话告知相应科室,执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管理制度;七、需转科的急危重症患者,值班医生提前电话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收工作,由值班医护陪送到达相应科室,并做好交接记录登记;八、无家属陪送、经济困难或特殊的急危重症患者,值班医务人员报告医务处或行政值班备案,并认真做好记录,所有治疗、检查执行先抢救、后付费管理制度;九、急诊值班的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先抢救,后付费的管,确保患者安全;十、抢救结束后,将抢救情况记录于先抢救、后付费记录本上;急诊病人入院制度及流程急诊室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了绿色通道;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工作制度,严格行各项规章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二、凡需紧急施救的急危患者不受地域、地段、经济状况、身份地位和医疗保险条款的限制,均应给予紧急抢救,实行“先后一”的原则,即先抢救、先检查、先住院,后补交费用的原则;四、凡急、危重病人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陪同并护送病人做必要的检查,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病人电话告知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五、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六、危重病人入院,在抢救治疗结束后1小时内,患者及其家属必须办理住院手续,完结相关费用;七、我院根本无条件救治的病人,立即转院治疗,通知县120及时转到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急诊-门诊-住院医疗服务体系标准与流程制定本标准的目的:系统的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急诊-门诊-住院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在短时间内6小日危及病人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矽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件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二急性心肌梗塞、急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度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一院外急救按“急诊院前抢救制度"进行必以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珍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二院内抢救1、病人到达急料,分诊护士将病送入抢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仅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的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人应收入ICUe所有急性危重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三、门诊抢救绿色通道一门诊发现需要抢救病人,由接诊医生和门诊护士责任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生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生送急诊科,二接诊医生在没有其他医生接受时,要对病人负责,在交接病人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受医生进行交接;进入急性危重抢救绿色通道的病人必须符合本规范所规定的疾病情况;在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生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生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相应资质的医生前往;在院外的二线医生3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医学检资结果报眚时限1、病人到达放射科后,平片、CT30分钟内出具检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出2、超声医生在接到病人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3、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负责和专科医生就病人的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急诊科医生负责将病人转送到专科医生制定的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经急诊科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病人,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等,在快速做好术前准各的同时,急诊科医生通知专科医生直接到手术室,并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救手术准备;急诊科医生将病人送到手术室,在专科医生到达手术室之前由急诊科医生、麻醉师共同抢救病人,专科医生。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在院前急救或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都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救护车会立即接来患者。

接诊挂号的护士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患者的神志。

接着,护士会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会立即接诊病人,进行查体和完善检查。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如果病情好转,则可以离院。

如果留观期间病情加重,则需要住院或手术。

对于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治疗。

医师会全程陪同患者,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手术或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在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声检查从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在急诊室初步判断病情后,危重患者需要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初步抢救治疗,包括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行细则(2023年版)》,重点病种涉及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也许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毕:(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解决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足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重要也许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毕:(1)二次评估:涉及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毕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毕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批准。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到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毕:(1)心电监护,吸氧。

完毕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朴询问病史、完毕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解决(6)电话告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到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毕:(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批准。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Ⅰ 目的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

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医师、护士。

Ⅰ 制度一、急诊绿色通道的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一)院前急救急诊科调度室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2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给予现场急救。

转运开始后(2分钟内)接诊医师应先与急诊科调度室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病房的衔接院前急救患者或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急诊科应坚持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转入相应专科治疗。

凡遇涉及多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专科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首诊医师有权裁决,任何临床科室不得推诿或拒收。

收住困难时报医疗总值班或医务科协调解决。

三、急诊绿色通道协调机制及要求(一)各相关临床科室1.接到会诊通知后,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2.会诊医师提出本专业内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做好专科处置,提出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建议并实施。

3.患者收住本科室时,如有其他专业疾病,接诊医师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处置或转科治疗。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急诊手术等情况,值班医师及时向医疗总值班汇报,由当天医疗总值班负责总协调。

(二)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1.患者到达放射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医学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课件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课件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 道流程课件
目录
•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概述 •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详细步
骤 •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关键要

目录
•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中可能 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优化建 议与展望
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概
01

背景介绍
中国医疗体系中,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是为了提高心 梗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而设立的。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智能化诊疗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实现智能问诊 、辅助诊断等,提高诊 断准确率。
精细化救治
通过对病人进行精细化 分类与救治,实现资源 优化配置,提高救治效 果。
社会化联动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动 ,实现院前急救、院内 救治、术后康复等一体 化服务。
个性化治疗
根据病人病情与需求,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与病人满 意度。
病情评估不准确
01
总结词
准确及时评估病情是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的首要环节,对于后续
治疗和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02 03
详细描述
在病情评估阶段,可能出现评估不准确的风险,例如误诊、漏诊等。这 主要是由于医生经验不足、诊断指标不明确、病人症状不典型等原因造 成的。
应对措施
为降低病情评估不准确的风险,医生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对心梗症状 的识别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享诊断经验 和资源。
人员配合失误
总结词
人员配合在心梗病人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救治效果。
详细描述
人员配合失误的风险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沟通不畅、操作不规范、应急反应不及时等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如下:
立即停止活动、躺下。

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会出现胸痛剧烈、冒汗等。

患者一定要立即停下活动,躺下休息,可将患者平趟在床上或硬地板上,同时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口服药物。

患者躺好后,如果携带有急救药的,可以让患者及时服药,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如果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或心跳骤停,家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拳击心前区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

如果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服务流程和规范包括急诊就诊、120急救和他院转来的可疑缺血性胸痛。

急诊科在1分钟内进行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和分级,然后进行紧急评估,包括检查是否有气道阻塞、呼吸异常、有无脉搏和神志是否清楚等。

对于气道阻塞或呼吸异常,需要清除呼吸道异物并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

如果情况稳定,需要进行快速评估,包括高吸氧、完成12导联心电图、阿司匹林300mg嚼服、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无效5-20ug/min等。

在10分钟内,需要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根据情况进行辅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等。

如果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需要进行溶栓治疗。

如果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需要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

如果情况进展为高中危,需要进行心绞痛或肌钙蛋白的检测。

如果没有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可以出院。

对于LBBB,需要进行辅助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10-30毫克,每日3-4次或缓慢静脉注射1-3毫克;美托洛尔每日6.25-25毫克,分3次服用。

普通肝素每次60微克/千克静脉注射,后续每小时静脉滴注12微克/(千克·小时);低分子肝素每次皮下注射3000-5000单位,每日两次。

___拮抗剂:阿昔单抗每次0.25毫克/千克静脉推注,继以每小时10微克/(千克·小时)静脉滴注12小时;替___每次10微克/千克静脉推注,继以每小时0.15微克/(千克·小时)持续48小时。

ACEI/ARB:卡托普利每日6.25毫克,分3次服用;氯沙坦每日50-100毫克,每日一次;___每日150-300毫克,每日一次。

他汀类:洛伐他汀每日20-40毫克,每晚一次;普伐他汀每日10-20毫克,每晚一次;辛伐他汀每日20-40毫克,每晚一次。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急诊绿色通道是指为了满足急诊患者快速就医需求而设置的一种便捷通道。

在医院急诊科,通常会设置急诊绿色通道,以便及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救治和诊断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

首先,当急诊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时,应当立即向护士或接待人员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表示需要使用急诊绿色通道。

接待人员会立即进行登记,并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初步的评估。

接着,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状况,将其安排至急诊绿色通道的诊疗区域。

在这里,医生会进行更加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以便尽快确定患者的病情和诊断,为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随后,急诊绿色通道的医生会立即进行治疗或安排必要的检查和检验。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确保其能够尽快得到救治和诊断。

同时,急诊绿色通道还会协调其他科室和医护人员,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疗和照顾。

如果需要转诊至其他科室或住院治疗,医护人员也会尽快安排相关手续和流程,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转入相应的治疗环节。

最后,在患者得到必要的治疗和诊断后,急诊绿色通道的医护人员会进行详细的告知和指导,包括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旨在为急诊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就医服务,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通过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医院能够更好地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医院急诊科需要不断优化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设计和严格的执行,才能更好地满足急诊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总之,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服务功能,其流程的规范和高效执行,对于提高急诊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科处理规范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科处理规范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科处理规范1.目的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处理流程,特此制订本流程。

2.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后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压榨性剧痛。

3.职责3.1急诊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对于胸痛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必须规范治疗,若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3.2急诊科负责致电心内科病房,请心内科医师急会诊,心内科负责与家属沟通及后继专科治疗3.3如患者同意进行急诊介入,则由心内科医师与急诊科护士负责转运至导管室或心血管监护病房,急诊科帮助患者家属办好住院手续。

3.4急诊科负责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将病情变化及化验结果报告心内科医师并提供安全转运所需监护仪及除颤仪。

3.5急诊科负责及时将抗血小板药物喂服患者并备好静脉溶栓药物。

4.标准4.1 120急救医生在接诊现场初步认定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应提前通知有冠心病介入资质医院的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

(120接诊医生现场初步认定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下级医院或诊所已做心电图和/或心肌损伤标志物确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已在下级医院进行了溶栓治疗。

第二种情况是120接诊医生现场通过简单询问病史,做心电图和/或床旁心肌损伤标志物初步认定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部分有条件的120急救中心可以执行)4.2胸痛病人来诊,则由分诊台护士一级分诊入急诊科抢救室并安排医师接诊。

4.3病人卧床后首诊医师5分钟内完成18导联的心电图检查,上氧、建立静脉通道并同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4.4如心电图显示相邻两导联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则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马上请心内科医师急会诊,心内科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报告本科二值医师(各医院视情况而定)。

同时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抽血化验(BR、凝血功能、cTNT、BNP、D-D、肝肾功能、E5A)并按绿色通道管理送入检验科,有条件医院可在急诊科15分钟内选择性完成BNP、cTnI、D-Dimer、MYO、CK-MB的检测并出具报告给心内科医师。

(完整版)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完整版)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

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标准[详]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标准[详]

1.目的1.1规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明确各科室职责,特此制订本流程。

2.范围2.1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介入科均适用。

3.定义3.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上血栓形成所致的冠脉闭塞,使得血流中断,心肌严重缺血。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压榨性剧痛。

18导联心电图提示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3.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或渠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是指医疗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过程安全快捷的心肌梗死的急救途径。

4.职责4.1急诊:4.1.1急诊负责接诊病人,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积极抢救。

4.1.2急诊负责致电心内科病房,请心内科专科医师急会诊。

4.1.3首诊医师负责转运病人。

4.1.4如患者同意进行急诊介入,则由急诊帮助患者办好住院手续。

4.2心内科:4.2.1心内科医师接到急会诊后必须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积极参与抢救,杜绝专科或医师之间推诿病人。

4.2.2心内科医师负责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和手术的具体指征及风险。

4.2.3心内科负责报告本科二值医师,二值医师接到报告后15分钟内到达抢救地点进行抢救。

4.2.4如需进行急诊PCI,二值医师负责通知介入科。

4.2.5如需进行急诊PCI,二值医师负责通知ICU开好手术医嘱4.3介入科: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需优先为急诊病人做好手术准备。

4.4ICU:如患者同意进行PCI,则由ICU负责开好手术医嘱,并接收术后病人。

5.标准5.1病人来诊,则由分诊台护士一级分诊,并安排医师接诊。

5.2病人卧床后首诊医师10分钟内完成18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同时询问病史。

5.2.1如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则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马上邀请心内科病房专科医师急会诊,心内科病房必须安排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报告本科二值医师。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在医院急诊科设置的专门为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救治的通道。

它的建立旨在最大程度地缩短重症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急诊绿色通道的具体流程。

1. 到达急诊科。

当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首先要找到急诊绿色通道的入口。

在入口处通常会
有专门的标识,患者可以根据标识指引快速找到绿色通道的位置。

2. 专业评估。

进入绿色通道后,患者将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快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迅速确定治疗优先级,确保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3. 快速治疗。

在评估完成后,患者将被迅速转移到急诊绿色通道的治疗区域。

医护人员会立
即展开急救措施,包括快速输液、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 专家会诊。

在急诊绿色通道,患者有可能会接受专家会诊。

医院会安排相关专家对患者进
行会诊,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治疗。

5. 入院安排。

如果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医护人员会在急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安排好相关的入院
手续,确保患者能够尽快转入病房得到持续治疗。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为重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救治通道。

通过专
业的评估和快速的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在遇到急诊情况时,能够及时寻找急诊绿色通道,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

分类如下:(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伤.(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种昏迷.(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一)院前急救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询问病员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立刻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抢救预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3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要时转总医院院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1.急诊科与“120”患者转接流程: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置情况、目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2。

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3。

接诊科室遇成批患者时,应立即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抢救,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医院指挥和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通道目标时间:接诊至开始溶栓时间<30分钟,接诊至手术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
附件二: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通道流程
管理目标
起点:病人来到急诊科
终点:扩张球囊
目标时间:90分钟
授权医师:
急诊科:符秋红(668955)邓素贞(669940)
江泽源(662188)温钟慧(662756)
5.4.2.1在急诊现场对患者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原则是先溶栓,病情稳定后一边溶栓一边转移患者回病房(ICU或心内科病房)。
5.4.2.2首诊医师主导治疗,会诊医师进行指导工作,不得擅自提前离开。
5.4.2.3溶栓治疗方案:尿激酶(急诊基药)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万U。
5.4.2.4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目标:从接诊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needle time)<30分钟。
4.2.2心内科医师负责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和手术的具体指征及风险。
4.2.3心内科负责报告本科二值医师,二值医师接到报告后15分钟内到达抢救地点进行抢救。
4.2.4如需进行急诊PCI,二值医师负责通知介入科。
4.2.5如需进行急诊PCI,二值医师负责通知ICU开好手术医嘱
4.3介入科: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需优先为急诊病人做好手术准备。
5.2.2如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或ST段和T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则建议住院进一步观察与治疗,不进入绿色通道。
5.3首诊医师对患者紧急处理:
5.3.1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5.3.2吸氧,心电监护,并在患者床边备除颤仪;
5.3.3在患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5.3.4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无效则5分钟后再含一片,如仍然无效,则在患者血压正常的情况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 作者:
———————————————————————————————— 日期:

1.目的
1.1规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明确各科室职责,特此制订本流程。
2.范围
2.1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介入科均适用。
4.4ICU:如患者同意进行PCI,则由ICU负责开好手术医嘱,并接收术后病人。
5.标准
5.1病人来诊,则由分诊台护士一级分诊,并安排医师接诊。
5.2病人卧床后首诊医师10分钟内完成18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同时询问病史。
5.2.1如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则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马上邀请心内科病房专科医师急会诊,心内科病房必须安排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报告本科二值医师。
5.4.1.6二值医师及其助手主导后续手术工作。
5.4.1.7术后二值医师及(或)其助手或介入室护士将患者送入ICU病房。
5.4.1.8若期间患者病情变化,就地抢救,维持生命体征。
5.4.1.9急诊PCI绿色通道目标:从接诊至球囊开通分钟。
5.4.2如患者不同意介入治疗,或有PCI禁忌症且无溶栓禁忌症,则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7.表单及用物设备
7.1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务流程培训记录表(见表一,表单编号:FK-B2-004-01)
7.2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个案登记表(见表二,表单编号:FK-B2-004-02)
7.3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季度汇总及持续改进表(见表三,表单编号:
5.3.5口服波立维300~600mg(急诊基药);
5.3.6口服立普妥40~60mg(急诊基药);
5.3.7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急诊基药);
5.3.8若期间患者病情变化,就地抢救,维持生命体征。
5.4心内科医师会诊并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告病危。
5.4.1如患者有PCI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则会诊医师和患者及(或)其家属谈话,建议进行急诊PCI。如同意,会诊医师安排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5.4.1.1通知二值医师准备手术(二值医师在场则略过此步)
5.4.1.2二值医师通知介入科技师,护师到位准备手术。
5.4.1.3首诊医师,急诊科护士主导转运病人到导管室,会诊医生协助。
5.4.1.4急诊科负责办好病人入院手续,优先选择办入ICU。
5.4.1.5二值医师通知ICU,ICU医师负责开好手术医嘱。
5.4.2.5急诊科负责办好病人入院手续,优先选择办入ICU。
5.4.2.6首诊医师,急诊科护士主导转运病人回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6.流程图
6.1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务流程(见附件一)
6.2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通道流程(见附件二)
6.2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通道流程(见附件三)
3.定义
3.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上血栓形成所致的冠脉闭塞,使得血流中断,心肌严重缺血。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压榨性剧痛。18导联心电图提示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3.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或渠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是指医疗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过程安全快捷的心肌梗死的急救途径。
4.职责
4.1急诊:
4.1.1急诊负责接诊病人,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积极抢救。
4.1.2急诊负责致电心内科病房,请心内科专科医师急会诊。
4.1.3首诊医师负责转运病人。
4.1.4如患者同意进行急诊介入,则由急诊帮助患者办好住院手续。
4.2心内科:
4.2.1心内科医师接到急会诊后必须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积极参与抢救,杜绝专科或医师之间推诿病人。
FK-B2-004-03)
7.4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监管表(见表四,表单编号:FK-B2-004-04)
8.相关文件
8.1《内科学》第七章
8.2《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第六章
8.3首诊负责制
8.4会诊制度
8.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8.6清远市人民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附件一:清远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