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公开课教案第【1】篇〗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能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操作、分析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书写、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熟练的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过程,读一读方法。
教学媒体小棒、计数器、动物等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创境激疑1、用小棒摆并计算。
(小黑板出示)10+3= 6+10= 7+10= 17-7=5+10= 10+6= 10+7= 17-10=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正方体,和同桌一起摆增减游戏,边摆边说怎样摆。
生反馈怎样摆。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先摆几块,又加上几块,一共是几块。
先摆几块,拿去几块,还剩下几块。
同学们说得真棒,能把自己怎样摆说出来。
这节我们学习: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算一算边摆边说:从中发现了什么进入新课二、互动解疑1、教材第88页的例5。
(1)出示1捆和3根小棒(多媒体)。
①看图说图意。
②列式:10+3=13 3+10=13(随学生列式,电脑演示)③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13,根据它们的关系你能试着列减法算式吗?学生答,老师板书,配以电脑显示:13-10=3,13-3=10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从13里去掉10这部分就得3那部分,去掉3那部分就得10这部分。
)2、教材第88页的例6.(1)学生操作计数器:先拨出11,再添上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
(11+2=13)(老师板书时与例5的加法对齐。
)(2)操作计数器:从1中拨去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
(13-2=11)看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说一说、列算式想一想、说一说按要求拨计数器说说过程拨一拨、说一说三、启思导疑1、明确:加号两边的数分别叫做“加数”,结果叫做“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名师教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页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基础。
分析学生: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课的后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9+1 8+2 10-7 5+49+0 6-6 4-4 3+67+3 6+4 8+2 0+5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数的组成。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新授1.教学例4。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学难点:1.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学生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10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计算方法。
2.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3. 教师总结计算方法:先将10和个位数相加,再减去10,最后将结果与个位数相加。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学生订正。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巩固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学生订正。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学生订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掌握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拓展环节,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改进措施:1. 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教学内容1. 理解10加几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加几的算式。
2. 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相应的减法算式。
3. 能够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加几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加几的算式;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相应的减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10加几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加几的算式;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相应的减法算式。
难点:能够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10个苹果,然后又加入了几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有几个苹果。
2. 讲解10加几的概念:教师通过示例,讲解10加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正确计算10加几的算式。
3. 讲解减法的概念: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正确计算相应的减法算式。
4.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学习卡片,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练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式,让学生上台板书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 + 几\10/+ 几/ \10 几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2. 思考如何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正确计算相关算式。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0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运算,在已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 11~20 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既可以巩固 11~20 各数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10加几的加法运算和相应的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理解 1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计算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加几的加法运算以及掌握与10加几【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操作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生经历 1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与10加几相对应的减法运算。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2.理解 1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算理。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强。
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 11~20 各数,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计数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1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过程。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第一章:10加1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加1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10加1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或图片观察,理解10加1的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10加1的练习,可以使用练习纸或口头计算的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如10个苹果,再加上1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10加1的结果。
2. 教师可以出示10加1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或使用练习纸进行书写计算。
第二章:10加2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加2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10加2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或图片观察,理解10加2的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10加2的练习,可以使用练习纸或口头计算的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如10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10加2的结果。
2. 教师可以出示10加2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或使用练习纸进行书写计算。
第三章:10加3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加3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10加3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或图片观察,理解10加3的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10加3的练习,可以使用练习纸或口头计算的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如10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10加3的结果。
2. 教师可以出示10加3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或使用练习纸进行书写计算。
第四章:10加4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加4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10加4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或图片观察,理解10加4的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10加4的练习,可以使用练习纸或口头计算的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如10个苹果,再加上4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10加4的结果。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基础上,抽象“10加几就是十几”以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在知识间建立联系的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点:
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请你借助图或学具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10+3=13的。
预设:
(1)在图中数一数的方法:从10开始数,11、12、13;
(2)摆小棒,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先数出了10根小棒,再数出3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3根小棒是3个一。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所以10+3=13。
3.尝试用数的组成口算下面各题:(配合小棒图理解)
预设:
(1)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鸡蛋,10+7=17、17-7=10、17-10=7;
(2)生活中的学具铅笔,10+4=14、14-4=10、14-10=4;
(3)生活中的飞镖游戏,10+9=19、19-9=10、19-10=9;
教学难点:
抽象“10加几就是十几”以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樱桃图,提出问题。
2.列式解答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10加几的计算方法
1. 汇报算式,并结合图解释算式意思: 10表示左边樱桃的个数,3表示右边樱桃的个数。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樱桃,是求整体是多少,要把两部分合起来,10+3=13,一共有13个樱桃。
②不同的加法算式及其他算法:6+10=16,也可以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备课教案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10加几的口算能力的经验。
教学重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形列出加减法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学具准备:学具袋里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教师出示卡片13,问:这是多少?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吗?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0+3=13 13-3=103+10=13 13-10=3【设计意图: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引导。
】二、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设计意图: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请听清要求: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字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完以后进行比赛,教师加以评价,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要及时鼓励。
最后,师生共同看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请你找出规律。
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这些算式都是10加几及相应的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让学生民主地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印象。
】三、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当学生说:一类是加法算式,另一类是减法算式时,教师建议学生给算式的各部分起个名字,教师引导,总结出: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加减法(一)》相关的内容。
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十加几和十几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十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并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十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时,需要进位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准备了PPT和计算器。
学生需要准备练习本和笔,以便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有10个苹果,又拿了几颗苹果,让学生帮忙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讲解十加几: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10个苹果再加上几颗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进行讲解。
3. 讲解十几加几:同样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13个苹果再加上几颗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进行讲解。
4. 讲解相应减法: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果拿走几颗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10 + 3 = 1313 + 2 = 15减法:15 3 = 1213 2 = 11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题目。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实际操作,例如拿出一些糖果或者玩具,让孩子进行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加深对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理解。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让学生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加几的计算方法。
2. 相应的减法计算。
3.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 10加几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 10加几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相应的减法计算的熟练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10加几的数量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理解10加几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10加几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解析。
4. 练习环节:给出一些10加几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10加几的计算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是否理解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掌握程度。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延伸: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问题驱动法,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实物演示: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10加几的数量。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10加几:10+1,10+2,10+3,10+4,10+5。
2. 相应的减法:10-1,10-2,10-3,10-4,10-5。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讲解与演示:用直观的方式讲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拓展训练。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掌握程度。
3. 游戏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运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发现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如10+1=11,10-1=9。
2. 让学生尝试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人数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其他类似的数学规律,如20加几、30加几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并初步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使用计数器等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书写和计算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进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2.难点: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小棒和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A.复习旧知: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说出一些数(如11、13、17等)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B.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如小朋友买糖果、分苹果等),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新知探究2.1 10加几A.操作演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1捆(10根)和3根小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然后列出算式10+3=13,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1个10和3个1合起来是13)。
B.学生活动: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尝试列出其他10加几的算式,如6+10=16、5+10=15等。
C.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发现10加几的规律,即10加几就是十几。
2.2 大于10小于20的数加几A.操作演示: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先拨出11,再添上2个1,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过程,然后列出算式11+2=13。
B.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尝试列出其他十几加几的算式,如14+3=17、15+2=17等。
C.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加几的规律,即十几加几:就用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去加几。
2.3相应的减法A.引导发现:教师根据前面学习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如13-3=10、13-10=3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十、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2.十、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2.十、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引出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如13+5、178等,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如:13+5=18178=9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单元的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计算家庭日常消费,如购物、餐饮等,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了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购物金额、家庭开支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解决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计算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实例的方式,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根据实际问题来解决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今天的主题: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我有4个糖果,再买6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3.2 学习(30分钟)1.讲解“10加几”的加法原理。
比如:10+4=14,10+7=17等。
2.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结合音、形、色等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小鸟飞出了6个蛋,天鹅妈妈飞来救援,带走了10个蛋,现在还剩下几个蛋?(答案:剩下4个蛋)。
3.讲解相应的减法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加法的原理来快速计算简单减法。
3.4 游戏(20分钟)1.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强化记忆。
比如:闯关游戏、“小行家”等。
2.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掘数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计算,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总结归纳(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让学生总结理解的要点,并将其整理成笔记。
或者在白板上梳理所学内容,让学生口头回答。
3.对于今天未掌握的地方,做一些针对性辅导和讲解。
四、教学效果评估及反思1.建立起学生学习简单加减法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对难度进行适度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1.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点的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计算,需要进行帮助。
4.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2024秋)

第四单元 20以内数的认识和进位加法第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引入师: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练习。
二、新知探究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左边有10个同学,右边有6个同学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观测星空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理解题意求观测星空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左边的10人与右边的6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列式:10+6或6+10师:应该怎样计算10+6呢?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10+6=16 6+10=16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10+6=16(人)或6+10=16(人)答:观测星空的同学一共16人。
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观测星空的同学一共有16人。
(1).女同学有6人,求男同学有多少人?师: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呢?求男同学有几人,就要从16人里面去掉女同学的人数,剩下的就是男同学的人数,用减法计算。
列式:16-6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16-6=10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个十和6个一减去6个一,还剩下1个十,也就是10。
观测星空的同学一共有16人。
(2).左边有10人,求右边有多少人?求右边有多少人,就要从16人里面去掉左边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右边的人数,用减法计算。
列式:16-10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16-10=6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个十和6个一减去1个十,还剩下6个一,也就是6。
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三、课堂检测四、总结评价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小组交流,同学发言,老师汇总记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
数学思维启蒙: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设计

数学思维启蒙: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设计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性质;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培养口算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口头问答巩固小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数字是什么?它们的顺序是什么?数字有什么作用?2.教学核心1)加法的运算:在百位和十位上加数之和再加上个位上的数,是我们的答案。
2)减法的运算:找到被减数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将被减数分割成减数和其他部分(可能是一个或两个数字),然后减去它们。
剩下的数字就是差。
3.练习1)口算练习:教师与学生进行口算联系,出示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并答案。
例如:7+3=?4+6=?5+5=?2)加减运算游戏: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两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分别在现场拍完全的10张数字卡片。
每个成员必须拍5张数字卡片。
然后看每张纸牌的数字,并尝试用数字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计算出最终得分。
每个算式的答案必须存在一个数字卡片中。
比赛将公布每个团队的总分并进行比较,最高得分者获胜。
4.延伸1)口算竞赛:对口算能力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定和奖励。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注意点1.教学顺序:首先进行口算联系,然后进行运算游戏,最后进行其他延伸。
2.讲解思路:通过例子和图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
3.教学方法:结合游戏和教学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思维的热情。
四、教育意义1.本教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加减法教育轻松地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思维的道路,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开放和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数学的乐趣。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让学生在已有的数数和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2 适用年级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
1.3 教学时长预计教学时长为2课时。
二、知识点讲解2.1 加法的概念加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讲解10加几的运算。
2.2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讲解相应的减法运算,即从10开始减去几。
2.3 进位和退位当10加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我们需要进行进位操作。
例如,10加7的结果是17,我们需要将7进位成1,并将1加到下一个数上。
相应的减法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我们需要进行退位操作。
例如,10减3的结果是7,我们需要从10中减去1,并将7作为结果。
三、教学内容3.1 10加几的运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0加1、10加2、10加3等,以此类推,直到10加9。
3.2 相应的减法运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从10开始减去1、减去2、减去3等,以此类推,直到减去9。
3.3 练习和应用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和运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数数、识数和实际操作,完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5.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果您对内容有任何修改或补充的要求,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10加几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加几的算式。
2. 掌握相应的减法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相应的减法算式。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10加几的概念介绍10加几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引出10加几的例子,如10加3、10加5等。
2.2 相应的减法概念解释相应的减法是指从10加几的结果中减去一个数,得到原始的数。
例如,10加3的结果是13,相应的减法是13减去3,得到10。
2.3 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引入10加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新课讲解讲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展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
3.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习题的测试,评估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掌握程度。
4.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进行计算。
4.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的清晰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5.2 实物或图片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10加几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
(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
(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
加深印象。
]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
老师提一个小建议。
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
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
]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
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
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
]
师:请看。
(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
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