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教案
散文线索初中教案
散文线索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通过线索来理解和分析散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 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和表现。
教学难点:1. 散文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2. 学生通过线索来分析散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林清玄的《心灵的旅行》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散文的思考:“你们认为散文是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散文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自由、真实、细腻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散文作品,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三、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线索,如时间、空间、情感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散文作品,理解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和表现。
四、实践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的散文作品,找出作品中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线索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散文,运用线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并通过线索来理解和分析散文的内容。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线索,避免过于依赖线索而忽视了散文的其他方面的表达。
散文复习一-整体阅读之思路线索学案
散文(一)整体阅读之思路线索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散文的整体阅读的步骤3、掌握散文思路、线索及线索作用题一、文体知识:1、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散文的特点:1. 2.意境深远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3、散文分类: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方法1、关注标题-----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信息,能帮助我们,甚至集中反映2、观察首尾-----首尾,会有意无意流露出作者的。
把开头和结尾联起来思考,如首尾一致。
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圈画全文和。
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进而把握文意、主旨。
三、突破两种题型:1、梳理文章思路;2、线索作用题梳理散文思路结构的方法:首先,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明确每段的陈述对象——主语,同时关注文体和线索更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结构思路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半局张晓风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
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
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
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
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妩媚”,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杜公太好了。
——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
初中散文阅读线索 教案
初中散文阅读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 散文中的线索分析4. 散文欣赏三、教学过程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1)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具体的描绘、真实的情感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2)介绍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或情感基调。
(2)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细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句子、词语,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让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脉络,有助于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散文中的线索分析(1)让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
(2)分析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线索将文章的各个部分紧密连接起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
(3)引导学生感悟线索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线索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和思想变迁。
4. 散文欣赏(1)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欣赏:感受散文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2)分析散文中的线索:通过线索分析,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是否能运用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对散文中线索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散文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散文。
2. 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散文中的线索。
3. 鼓励学生多进行散文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4. 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
散文阅读之把握线索(微课)邵阳县十一中向珊【教学目标】1、回顾散文相关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用“提炼法”把握散文线索【教学过程】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1、描写性的散文(抒情散文)2、记叙性的散文(叙事散文)3、议论性的散文【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二、考点透视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
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
原本散漫的材料就是靠线索才可以连缀成文的,“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对线索的考查一直是热点。
这些试题,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
三、学习流程:学—试—练—思1.学:提炼法(发现—推断—整合)寻找线索“三入手”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如《背影》中,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依次是“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共四次写到“背影”,所以说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2.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入手(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如《济南的冬天》中,全文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如开头的议论“……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抒情句如在写济南的山时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样直诉肺腑,是作者的深情与赞美。
结尾部分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教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散文阅读考点分析(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
散文阅读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事件线索
事件是叙事类散文的核心,通过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线索 ,将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连贯的叙事结构。
抒情类散文中情感变化或象征物等线索运用
情感变化线索
抒情类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情感变化往往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述情感 的起伏变化,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象征物线索
在抒情类散文中,作者常常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象征物作为重要的线索,通过对 其形象、特征和意义的描述,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深化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议论类散文中观点或论据等线索运用
观点线索
议论类散文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为 主,观点往往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 过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事实和 论据加以支撑,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 染力。
事件的重要性
选择重要的事件作为线索,突 出其在散文中的作用。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塑造 人物形象。
人物心理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变化。
人物关系
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人物的社交圈子和 影响力。
05
经典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散文中线索运用技巧
VS
论据线索
在议论类散文中,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 点,会运用各种论据进行论证。论据作为 重要的线索,通过列举事实、引用名言、 分析案例等方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 信度。
06
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分析指定篇目中散文线索 及其作用
选择合适篇目进行阅读实践
选择具有明显线索的散文篇目
选择线索清晰、结构完整的散文篇目,如《背影》、《荷塘月色》等Hale Waihona Puke 以便更好地分析 和理解散文线索的作用。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教案
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教案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知识点归纳一.散文的类型形散神不散.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记叙散文.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二.修辞手法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三.散文常用表现手法1、使用修辞——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2、象征——如白杨礼赞,或者一些童话作品,可以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3、托物言志——如爱莲说,也是含蓄曲折地传达思想情感.4、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5、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以呼应,能够使后面情节在前面有照应,不出现虚假现象.6、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7、虚实结合——眼前的描写是实,以前的回忆是虚;实际的存在是实,想像的情景是虚;现实的景象是实,引申的层面是虚.好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人和事,充分显示文章的主旨.8、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9、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10、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开门11、开门见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直入主题,或者直接摆出论点.12、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13、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大主题,或者揭示生活哲理四.行文段落分析方法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例题分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考点一:理解类说说下列词好在哪里.梅花潭的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招引说出了梅花潭的美,美的让人忍不住去.总结方法:明本义,溯根源,联系语境,抓中心.考点二:分析综合类1、作者在描写梅潭的绿时先用了什么词概括了对绿的总感受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2、梳理本文结构线索,把握文章思路.文章以“绿”为文眼,贯穿始终.以游踪为线索展开描写.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呼应结构紧凑.3、作者描写了梅雨潭周围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你以为哪些词用得准确生动写了山、岩、亭、天、草,都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写梅雨瀑的美又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绿的美.因为“我”一见到梅雨潭的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例:写亭:一个“踞”字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写云:一个“流”写出轻盈之态.写瀑布: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动态美.4、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体现作者那种对绿的向往、陶醉、倾倒的热烈感情.从融情于景和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得出.总结方法: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再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的重要线索.考点三:鉴赏评价1、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2、作者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有怎样的效果比喻、对比. 作者连用六个比喻:像极大的荷叶,像少妇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像鸡蛋清的软,鸡蛋清的嫩,像温润的碧玉,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作者拿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来与梅雨潭水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的特点.3、文章将收尾时,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有何作用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总结方法:抓中心树形象,运用规律作鉴赏.课堂练习乡村的风许俊文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4分2.文章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风拂炊烟图②风吹莲荡图③风摇树木图1点1分2.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②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1点2分3.答案:答对3点得满分.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4.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答出修辞,各1分,分析有理各1分课后作业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飞红滴翠记黄山阅读练习题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郭沫若曾赞美西山是仰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青丝散垂在万顷碧浪之中.山上终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古华寺、三清阁等名古刹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登上悬崖峭壁上的龙门,远眺浩渺空阔的滇池,水天一色风光绝佳.但最使我关注的还是西山深处安息着人民音乐家——聂耳.盛夏,山区的气候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在昆明上车时天气晴朗,车到西山脚下却下起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顶风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显得更加幽静.爬了1小时,便来到聂耳墓地了.前来瞻仰聂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国林阴小道一走进聂耳纪念馆,耳旁就仿佛响起雄壮的国歌旋律.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1980年5月15日迁葬于此.步出纪念馆,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葱翠欲滴.我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阴小道来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苍松翠柏环绕中,一座洁白的大理石聂耳塑像矗立在鲜花芳草从中.中午的阳光泻进寂静的山林中,塑像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身披大衣的聂耳正低着头沉思,像在构思创作新的乐曲,也许是在担忧祖国的命运.我环视一周,选择了右前方位置,凝视了许久,脑海里涌现出电影聂耳中赵丹扮演的聂耳在油灯下激情奋笔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银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现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中华儿女抗日救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至今思来,电影聂耳的艺术魅力仍使我热血沸腾,我稳稳地举起照相机,全景构图摄下这难忘的一刻.摄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岁的年轻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郭沫若手书的“人民音乐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庄严的国歌的旋律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1、作者为什么说:“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2、细细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美景的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关注”一词与开篇哪一个词相呼应请在文中划出.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当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对其旋律感受如何试作评说.可从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的角度去谈.答案1、风景秀美,多名刹古寺,有聂耳墓、塑像和纪念馆.2、从引用、直接描写和登高远瞻等角度描绘.23、神往已久4、想象、联想5、略。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教案
散文阅读理解一、散文知识:(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主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一、阅读《藤野先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初中散文线索教案
初中散文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线索,提高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典型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散文线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散文化的语言、情感、思想、艺术手法等。
2. 散文线索的类型: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思想线索等。
3. 散文线索的作用:串联文章内容,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引导读者阅读。
三、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及其表现。
2. 散文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四、教学难点:1. 散文线索的发现和分析。
2. 散文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教学散文特点: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了解散文的语言、情感、思想和艺术手法等特点。
3. 教学散文线索:讲解散文线索的类型,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思想线索等,并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阅读一篇散文,尝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5. 总结:通过对散文特点和线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和鉴赏散文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线索的发现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选集。
2. 相关散文鉴赏资料。
3. 教学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特点和线索。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2025散文阅读——分析线索及其作用
教考衔接
(三)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展开行文,在记叙散文 和抒情散文中,常用此法。如《我与地坛》明线———“我”与地坛的缘 分;暗线———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秦腔》中以“秦腔”为线索。文章 首先介绍了秦腔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接着,详细地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 殊文化风俗(描绘秦腔戏班的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及秦 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结尾部分,作者总结“三秦”的特点, 写出了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
⑬“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⑭“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⑮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 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⑰“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 ,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分析 文章题目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结构、情感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结构上, 文章以小岫提醒“我”带她去橘子林开启行文,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 途中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最后又以“我”对小岫要去橘子林的心思的猜 测结尾,可见“到橘子林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文章始终围绕“ 到橘子林去”展开叙写,而“我”和“小岫”放弃去橘子林,结果出人意 料。情感主题上,人物情感的变化流动发生在“到橘子林去”的过程中, 在偶遇车夫之前,小岫一心只想去橘子林,“我”对周围环境则有着细腻 的观察与感受;父女二人在途中被车夫修马蹄的场景吸引住,女儿忘记“ 到橘子林去”的想法,想“回家剪指甲”,而“我”的思考上升到另一高 度,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切目光,以及对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民力量 的赞美。
散文阅读之思路——教案
省沭中2015届高三语文主备:司开朴审定:散文阅读之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结构的有关知识,掌握一般散文的结构模式2、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常见题型3、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能力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一、知识补充:1、基本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形”。
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分析文章结构用语:(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2、解题思路与方法(1)在现代文阅读中.正确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①抓文中标志性语句。
②扣文体结构特征。
③分析思路情感脉络。
④把握语句衔接特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掌握以下方法:①从核心语句突破。
②循主要线索突破。
③层层概括突破。
④挖掘隐含信息突破。
3、考试题型类型一:考查“怎么写”。
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专题——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教学案(2021-2022学年)
散文阅读(一)——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归纳内容要点.2.概括中心思想.3.找出行文线索。
二、方法总结(一)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
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三)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01
知识图谱
线索
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内容叫线索。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 紧密联系的。
必备知识
线索的类型
类型
阐释
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常见的线 索形式如下: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全文围绕它来展开; 明线 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④以某一具体 的物品为线索;⑤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⑥以时间的推移 为线索;⑦以心理(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暗线
暗线是由没有直接描绘的人物或事件等间接呈现出来的线 索。
通过“六看”定线索
六看 看标题
看时空词语
阐释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 “ 空间线索”。
看“物” 看议论抒情句 看体裁 看反复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 章的线索。 如写景散文多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 感情为线索。 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议论抒情的 语句分析、把握。
必备知识
线索的作用
类型 明线
作用
①贯穿全文,使故事情节更集中,使文章浑然一体;② 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谨;③能更好地突出人物 形象和主旨。
①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②明 明暗线交织( 暗线呼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刻
双线并行)
地揭示;④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内容更丰富,可读 性更强;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发联想。
从“两方面”析作用
结构 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通过阅读散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散文阅读的技巧: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基本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阅读的感悟,互相学习。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评估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第二章:散文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叙述、描写和抒情。
2. 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多样、寓意深刻。
3. 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探讨其特点和阅读方法。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对散文特点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章: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语言的优美:通过具体的词汇、修辞手法等体现。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案
省沭中2015届高三语文主备:司开朴审定:散文阅读之线索教学目标:1、散文线索的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一、知识补充:⑴、散文的线索: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⑵、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⑴、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⑵、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⑶、反复出“线”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学目标】1、回顾散文相关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1、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记叙性的散文 (叙事散文)写人的散文:要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类)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记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同上。
3、议论性的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二、考点透视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
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
原本散漫的材料就是靠线索才可以连缀成文的,“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
江苏卷只在2009年考查了散文文本,但没有考查该考点。
近几年其他省市的试卷中,对线索的考查则一直是热点。
这些试题,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
三、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1.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2.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3.反复出“线”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
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4.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如:《荔枝蜜》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生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由此可以理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
5.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
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老师。
四、真题回放(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试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解题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后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考虑到“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需要我们注意到文章前后的联系。
在本文中“雪”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第2段就写到“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第3段中又写到“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第6段中,当和祁连雪岭相对时,作者说“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而到文章最后,作者忍不住“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
找出文中这些写到祁连雪的语句,适当的加以概括,就可以回答该题了。
【参考答案】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解题方略归纳。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
抓线索的方法:①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
(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②从标题入手。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
④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
六、课后作业阅读《味蕾上绽放的爱》回答下列问题。
味蕾上绽放的爱黎明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
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
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
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