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有:
1. 中国古代的九州:越、齐、楚、燕、韩、赵、魏、秦和汉。

2. 古代七大郡县:冀州、幽州、兖州、豫章郡县(今河南);雍州(今甘肃);徐州(今安徽);扬州(今江苏)。

3. 六合之内的八个城市: 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 京兆 ( 今北京 ) 洛阳 ( 今河南
省 ) 洪都 ( 今浙江省绍兴市 ) 郢都 ( 今湖北省荆门市 ) 杨村 ( 今天津市天台县 ) 白狮 ( 上海市徐家汇地区 ) 锦城(上海市卢湾区)。

4. 古代五大道: 大道——连通黄泥行到朝歌;太行——连通黄泥行到凤翔;契丹——连通
黄泥行到大同;胡人——连通黄泥行到新野;番人——连通黄泥行到开封。

中国历史地理综合知识精选

中国历史地理综合知识精选

中国历史地理综合知识
1、背井离乡里的“井”指的是:故乡。

2、留得青山在里的“青山”指的是:人民。

3、河南河北的“河”指的是:黄河。

4、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5、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广信县。

6、一代天骄指的是:成吉思汗。

7、千古一帝指的是:秦始皇。

8、“三原色”指的是:红色、蓝色、绿色。

9、“三国”指的是:吴国、蜀国、魏国。

10、“三史”指的是:史书、汉书、后汉书。

11、“三秦”指的是:陕南、陕北、关中。

12、一日三秋的“三秋”指的是:三个季度。

13、红军长征的最后一座指的是:六盘山。

14、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1945年。

15、我国“四大别称”指的是:中原、华夏、九州、神州。

小学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古代地理知识点很广泛,涉及地貌、气候、土地利用、交通等多个方面。

在古代,地理知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围绕古代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在古代,地球的形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古希腊的地理学家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古代中国也有关于地球形状的探讨。

不过直到公元16世纪,哥白尼通过自己的观测和推算,证明了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才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古代人们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有一些认识。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提出天球和地球的自转,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而中国古代人们也对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三、地球的地貌古代的地理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记载,对地球的地貌做了不少研究。

他们描述了水、陆、山、川、湖、海等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山海经》就是古代地理著作之一,里面详细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地理情况。

四、地球的气候古代人们也对地球的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陆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就通过对热带气候的观察和总结,提出了热带气候与地球的热带带有关系。

而古代中国人也根据江南和北方气候的不同,提出了“南方多水,北方多风”的概念。

五、地球的交通古代的地理知识中,还涉及到地球的交通。

古代人们通过陆路和水路进行物品和信息的交流。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一条重要的陆上交通线,将中国、中亚、印度和欧洲连接起来。

而古代中国的大运河也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线,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六、地球的土地利用古代地理知识中,对土地的利用也有一些了解。

古代人们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地形,进行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和管理。

例如,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水利工程和农田整治的记载,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综上所述,古代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地球形状、自转和公转、地貌、气候、交通、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不仅对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的地理研究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的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的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的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古代历史以及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的地理环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特征的变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

中国的地理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1. 山脉中国的山脉主要有长江、黄河等著名山脉。

山脉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罗布泊的天山山脉保护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 河流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长的两条河流,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期以来为中国农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土壤。

3.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湖泊不仅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也为中国的交通运输和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海洋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被大海包围,风景秀丽。

中国古代历史中,东海、南海等海洋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1. 农业发展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地理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例如,黄河决口造成的洪水不仅给古代农业带来了灾难,同时也在长期的灌溉中形成了灌区农耕,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文化和交通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交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山脉和河流形成了固定的交通线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就是中国地理优势所促成的。

3. 政治和战争地理环境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然屏障和地势的利用使得中国古代在外敌入侵面前有了更好的防御能力,保护了中国的疆土和安全。

4. 区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地区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差异。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为您整理“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紧扣考点的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 地理常识

紧扣考点的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 地理常识

紧扣考点的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城市村镇名等。

(一)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例: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例: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群英会蒋干中计》)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5.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

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

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

例: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例: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7.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8.中国指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9.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10.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

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八州、八荒:泛指中国。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2.六合上、下、东、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

例: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3.四海古以中国四周有海环绕。

四海,等于说“天下”,泛指全国各地。

例: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中州古地区名。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地理历史: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5、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为圣母之水峰意,海拔8848.13米。

7、我国第一大河流(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400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

8、湖泊: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9、我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冬季气温-40℃左右,我国最北的地方,又称北极村。

10、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平均气温32℃以上。

11、海拔最低地区: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面为-154米。

12、世界河流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13、世界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14、南北分界线:秦岭为我国南北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和农业分界线。

15、年月日:地球绕太阳一圈称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称一月,地球自转一圈称一天。

16、我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开封、西安、杭州17、九大行星: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18、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20、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并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2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2、三大石窟:洛阳龙门、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

23、三大宫殿建筑群:曲阜孔庙、泰山岱庙、北京故宫。

24、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 .地区名【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

2.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科普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

科普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

科普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在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人通过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区划和地形地貌。

一、地理概念古代中国人对地理的认识主要包括天、地、人三个基本要素。

在天的方面,古人认为天是宇宙的最高层次,包括天空中的星辰、日月和气候等。

在地方面,古人将地分为陆地和水域,陆地包括山川和平原,而水域则包括江河湖海等。

在人的方面,古代中国人注重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的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同时也能因地利而兴。

二、地理区划古代中国人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将中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最早的地理区划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九州划分,后来逐渐发展为以郡县为单位的行政区划。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对海洋的区划,将海洋划分为东海、南海、北海等。

三、地形地貌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对地形地貌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他们发现中国地势分布大致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同时,古人对地理环境中的山和水也有深入的认识。

他们将山分为丘陵、山地和高山,将水分为江河、湖泊和海洋。

古代中国人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四、地理信息的应用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古代中国人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他们将农田建在平坦肥沃的平原上,而将城市建在地势险要的山地上,以实现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最佳效果。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是丰富而系统的。

古代中国人通过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对天、地、人的认识,建立了以九州划分为基础的地理区划体系,研究了地形地貌的特点,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这些地理知识的积累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的地理知识主要由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组成。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

地形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从北到南,中国的地形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和从东向西逐渐升高的特点。

中国的地形特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沿海地带,山地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地势的高低导致。

二是内陆地带,平原和盆地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地势的低洼而形成的。

中国地形的特点为:一是起伏变化,在全球地形图上很容易看出中国地狭长而形状复杂。

二是地势分布不均,山地和高原地区占全国面积的42%,而平原地区仅占7%,地形分布总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

三是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丹霞地貌等。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中国的气候、水文和土地利用等都呈现出多样性。

气候中国古代的气候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大和东西差异大两个特点。

北方气候主要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南方气候主要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温暖湿润。

中国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江河众多,湖泊众多。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中国的主要湖泊有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滇池等。

这些江河湖泊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土地利用中国古代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草地、森林等。

中国古代的耕地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中国古代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主要用于畜牧业。

中国古代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主要用于木材和竹子的生产。

最新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资料

最新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大纲绪论开设历史地理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位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正史中的地理文献类书中的地理文献地方志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文献介绍(先秦——清朝)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历史时期河流的变迁——以黄河为典型• 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概况• 黄河景观•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的变迁与治理东部平原区地貌的演变• 海河水系的形成•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长江中下游湖沼、水系的演变中国历史政区地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概况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传说中的行政区划:“九州”与“五服”•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 魏晋南北朝:以州、郡、县三级制为主• 隋:州(郡)县两级制•唐:从唐初的虚三级制到唐末的实三级制——道、州(府)、县• 宋: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行省——路(府、州)——隶属于路的散府(散州)——县• 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府(直隶州)——隶属于府的散州——县• 清:内地十八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府所辖的散州、散厅)中国历史交通地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分布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干线隋唐交通• 南北运河的开凿• 大庾岭道的修建• 长江航运的发达• 城市的发展两宋交通• 以首都为中心的水运系统•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元明清交通• 元代的驿站•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域外交通• 丝绸之路• 海上交通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金元明清时期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下游平原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一)——运河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概述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地理环境• 政治• 交通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长城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明长城•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九边重镇• 长城景观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北京•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西安• 周丰、镐•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洛阳• 东汉雒阳城• 北魏洛阳城• 隋唐东都开封• 魏大梁• 宋汴京南京杭州安阳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人口与移民人口•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移民•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实关中• 移民的构成• 移民的典型案例阅读文献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史念海:《河山集》(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史念海:《中国的运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香港:三联书店,1981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葛剑雄等:《移民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葛剑雄:《普天之下》,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任美锷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Preston E. James: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ls, 李旭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 地图出版社, 1982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

地理古代知识点总结

地理古代知识点总结

地理古代知识点总结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古希腊人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并通过实地测量和逻辑推理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初步的推测。

同时,古印度人也对地球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研究,提出了地球的四大洲和四大洋的说法。

这些都是古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古代地理学的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古代地理学家对地球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东西方,对地球是平面、球体还是其他形状的讨论从未停止。

古希腊人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并通过实地测量和逻辑推理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初步的推测。

而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平面的,并且认为地球是由四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

2. 地理环境和气候古代地理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

古中国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中国的河流和水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对后世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的地理学家也对气候和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例如他们用理性的思维来解释世界上各地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3. 地理资源和人类活动古代地理学家还对地球上的资源和人类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实地考察和记录,对地球上的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描述。

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对地球上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

4. 地理发现和航海技术古代地理学家对地理发现和航海技术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古希腊的地理学家提出了大西洋的存在,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航海实践,开创了地理发现和航海技术方面的先河。

同时,在中国古代,人们也发展了航海技术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理发现,例如郑和下西洋。

古代地理学的影响古代地理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后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同时,古代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对人类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地理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地理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地理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与中国古代地理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广大的平原和丘陵,适宜农业和人口聚居。

西部则有高山和沙漠,对于交通和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二、黄河与长江黄河和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黄土高原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的水质浑浊,被称为“中国的悲歌”,因为它经常发生洪水,并且河道容易变化。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汇入东海。

长江沿岸地区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文化遗产。

三、农业与北方平原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北方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孕育了悠久的农业文明。

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宜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古代中国人民通过灌溉系统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北方平原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地区。

四、西南地区与丝绸之路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幅员辽阔的青藏高原和祖国西南边境的雪山之间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就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连接了欧亚大陆和中国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五、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湿润多雨,适宜种植稻米和水果。

古代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拥有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广州、福建等地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迎来了大批外国商人和文化交流。

六、山川秀美的中国中国古代拥有众多的山脉和河流,这些自然地理景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

山川秀美的中国被广泛地描绘在古代文学和绘画作品中。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地理条件对于中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这些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发展轨迹与特点。

一、夏、商、周三大古代王朝夏、商和周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古代王朝,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地理特点。

1. 夏王朝: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在黄河中游地区,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夏王朝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灌溉条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

2. 商王朝: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位于黄河流域的中游,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商王朝的发展得益于黄河流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与周边山区的资源勾连起来,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关系。

3. 周王朝: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版图较前两个王朝更加扩大,涵盖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周王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在各个地方设立了诸侯国,均治理着不同的地理区域,逐渐形成了封建时代的政治格局。

二、战国时期的地理分裂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面临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也带来了地理板块的重新划分。

1.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了七个主要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各国位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地区。

七雄各自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特点,也通过互相竞争、战争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互相影响。

2. 各国的地理利益: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理资源和地缘优势进行了各种军事行动。

秦国以其位于陕西的地理位置,逐渐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三、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与治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概述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和地理描述。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山川河流、国土范围、地域划分以及对古代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地理特征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和气候等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长城、黄河、长江、西南山脉和东南沿海。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隔里海与中亚相望。

中国周边邻国有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一员。

三、中国的山川河流中国的山川河流众多且壮观。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华山、黄山等。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

这些山川河流连接了整个中国,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地理景观和资源分布。

四、中国的国土范围中国的国土范围是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土范围不断扩张和变化,从古代的中原地区逐渐扩展到今天的大陆地域。

古代中国的国土范围包括中原、华北、西南、东北、西北、东南和台湾等地。

五、中国的地域划分中国的地域划分是根据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地域划分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台湾等七大地域。

每个地域都具有自身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六、古代地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的建设保卫了中国的边疆,使中国在古代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国土范围。

黄河和长江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为古代农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结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山川河流、国土范围、地域划分以及对古代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梳理与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梳理与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梳理与复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一、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远古时期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商代的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中华河谷。

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遗址有河南的大汶口遗址和山东的定陶遗址等。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南的仰韶文化、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四川的金沙文化等。

3.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成为社会中的重要事务。

青铜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夏、商和周等。

二、古代中国(公元前21世纪-公元907年)古代中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和唐等朝代。

1.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夏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政治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世袭制。

2.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为中心的,有完善的礼制和官僚制度。

3.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西、东两周共约900多年。

西周的首都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西周时期,分封制成为政治的核心制度。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七雄争霸的局面。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地理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知识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以增进对古代中国地理的了解。

1. 考古地理考古地理是研究古代遗址、古代人类活动区域和古代地貌变化的学科。

中国有着丰富的考古遗址和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可以为我们重构古代的地理环境提供重要的线索。

例如,考古学家在中国发现了许多古代城市和水利工程的遗址,这些遗址证明了古代中国在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方面的杰出成就。

2. 天文地理天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的学科。

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观念受到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象和制作天文仪器,建立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

例如,古代中国人使用北斗七星进行导航,利用日晷和水钟观测时间,这些观测方法和仪器为古代中国的航海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流域地理流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河流和水系的学科。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古代中国人对这些河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流域地理知识。

例如,中国古代的治水工程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利用遏制洪水和灌溉农田的技术手段,有效地调节了河流的水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学科。

中国古代的区域地理知识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划分和描述上。

古代中国根据地理特征和政治行政区域,将中国划分为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等不同地域。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这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提供了基础。

5. 地图制作地图制作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以图形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活动。

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古代中国人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地图,记录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例如,北宋时期的《重修水经注》是一部详细记录中国水系的地图,它为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国的历史和地理。

一、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国有四大古代文明,分别是华夏文明、中原文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

这些文明形成于中国的主要河流流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夏文明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中原文明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文明的主要发展阶段。

长江文明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文明中心。

黄河文明则是指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文明。

二、中国的四大发祥地中国有四大发祥地,即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

它们分别是中原、江南、西南和黄土高原。

中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

江南地区是中国的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水之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是西南文明的发祥地。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中心,黄河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初步发展。

三、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丰富的山脉和河流资源,这些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农业、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长山、连山、祁连山、昆仑山、秦岭、太行山、华山、黄山等。

其中,长山和连山位于华南地区,祁连山位于西北地区,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秦岭位于华北地区,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华山和黄山位于华中地区。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辽河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河流,流经广东省,注入南海。

淮河流经华北地区和东部地区,最终注入淮河湾。

辽河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河流,流经辽宁省,最终注入渤海。

四、中国的重要历史古迹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古迹,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地区名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2.政区名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
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