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效《宁古塔的塔》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宁古塔的塔

方效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明末王家祯说,“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清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写道:“过黄龙府七百里,乃金阿骨打起兵之处。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

原来宁古塔并没有塔,“宁古塔”是“六个”的意思。这块昔日满金人的龙兴之地,就在海林市。

夏天到海林看什么?当然是大林海,还得是原始的、人烟罕至的。人造荒山秃岭的时代并不遥远,在太平沟里还存在着300公顷的红松原始林,原因只能有一个——人进不去。6月末,过宁安、东京城、镜泊湖,沿海浪河南岸蜿蜒溯行。水渐急、坡渐高、人户渐稀少,车的发动机声音像牛吼,我们扎到沟口林场已是下午时分。

下车,便感觉湿乎乎的水汽当头低漫下来,没几分钟就把周身上下滤了个通透。海拔630米,天成一块小盆地,山脊连带,远低近高。人在山掌心,山握一团云,雾珠随风荡漾,散射掉了杂色,满目青黛便有了浓淡虚实的层次。远处,一角如帆孤峰,头顶万松,黑灰变幻,缥缈隐现似不可及,正是一幅泼墨山水画。耳畔,松涛低吟似海潮,却不知是“訇”还是“空”。

号称林场最大的酒店,其实不过十几间客房,里面却满是北京人眼中的“奢侈品”:实木廊柱、满疤瘤木墙围、白茬木条棂花窗,整树剖的条案坐在比腰还粗的原木墩上,房后小园田里瓜菜翠绿、葱香盈盈。门前,四根粗壮惊人、好似宫灯一般的白茬松木柱,突兀在黑土地上,上面斧刨钉锤叮当,横梁、眉额、戗木已大致有了模样,这是酒店老板华三正搭的挑檐门楼。很久没闻到不带半点油腻、纯净的松脂香了——清凉、辛雅,混合着青草的湿甜,凝神深吸,似有似无,可不经意间,却沁达心脾。

可这儿不是秦淮河,是宁古塔!在电子地图上拉一根直线,太平沟与同在海浪河南岸的宁古塔老城间,相距不过百里。按《大清律例》:“凡盗窃临时拘捕、为首杀人者,照强盗律,拟斩立决;为从者,应发往吉林、乌拉、白都诺、宁古塔等处披甲人为奴。”不仅如此,流放宁古塔,也往往是不少震惊全国政治大案的终点,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所谓皇恩浩荡。

清代近300年,不知有多少当朝大夫、累世官员、南方士子,他们的楼不知因为哪个人,一夜间就崩了;他们的天不知因为哪句话,恍惚间就塌了。满腔惜其不成的屈辱,尚存一丝苟且,抛却生离死别,披枷戴锁,踏上步步诛心的远途。

来的路上,我站上一处高岗,久久凝视宁古塔上空的漫天云:深邃乌青、笼盖四野、沉重而凝滞,只于极地交天处横现一丝弧光。这是盘桓至今不肯散去的离人恨、流人泪,也曾是孵化勇士的元始混沌。

那些真山真水原生的披甲人,出门不带盘缠,随处吃用,主人也分文不取;城中店铺任由其赊买绸缎,讲好来年用貂皮偿还,尽管素不相识,相距百里,从不爽约。对于他们,最可怕的便是进京做官,几人升迁,数百人聚于郊外送别,哭声震天,形同流放。他们用与生俱来的质朴良善,救助了那些从小桥流水而来,万念俱灰的灵魂。“南蛮”常常是重武尚义长官们的座上客,逃跑也并不被举报。而流人们,则教会了他们破木为屋,开荒稼穑。

被称为人参水,冰冷清澈、一望透底的海浪河,至今仍是一条原始的河,源头就藏在太平沟尽头的巍巍高山中。河里出一种土称“柳根”的小野鱼,肉质紧而细,长两年不过一拃长。河岸高坡上的原始密林中,千龄红松树冠,一般也高不过10米。时间在这里似乎变慢了,一切生物都小心翼翼缩紧了形骸,了如尘沙。

没有奇峰巧石,少有悬崖陡壁,原始林是独一无二的境界。敦实厚重如胸膛的漫山坡上,抬头,望不见天;平视,古木琅林,深幽无尽。平均树龄400年的一株株老松,掌控着这里

的地老天荒。丫杈散乱的椴树、柳树、楸树、稠李等阔叶木,趴伏在老松的阴影下,更低的阴密中,人参、党参、刺五加与蕨类、菌类、稗草杂乱相交,同为芸芸众生,挤挤丛丛。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在一棵千岁老松下叹服思量,北宋年间一粒种子,今天仍自在云天,这自然的气质,不以时为迁。百年前,单人可搏虎的披甲人,踏冰封海浪河而上,在密林中搜寻貂与熊的足印。千年前,鲜卑人、契丹人、靺鞨人、金人、满人循石岸而下,来到莽苍苍的黑土地,向温暖迁移,一程程点燃起入主中原的壮志雄心,天地间由此风云际会。

大山、大水、大印迹,我一定会再来,看宁古塔的塔。

(有删改)

7.(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一开始即从满金人龙兴之地海林市的沟口林场写起。抵达宁古塔前,乘车经过宁海、东京城、镜泊湖等地,一路沿海浪河南岸溯流而行。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人迹罕至、孤峰如帆、群松变幻、山脊连带、崖握团云、林涛低吟、风荡雾珠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初履海林的真切感受。

C.因为宁古塔上空的漫天云雾,深邃、乌青、沉重、凝滞,作者运用联想,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中看见了离人恨与流人泪,以及孵化勇士的元始混沌。

D.披甲人倘有机会进京为官,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哭声一片;正是他们的祖先,从山林转向黑土地,再逐渐向温暖迁移,慢慢生出了入主中原的雄心。

8.(6分)宁古塔本没有塔,文章标题中心语“塔”有什么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9.(6分)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C(表述不清。虽是联想,但景和事并不构成因果关系:酿成离人恨、流人泪的原因,是《大清律例》与皇帝的个人喜恶。)

8. 满金语“塔”的意思为“个”,量词,因此含义有二:生长于自然,存在于自然的“塔”,更加辉煌,更加永恒。例如,那一座座黛山,一棵棵红松树,一尾尾“柳根”小野鱼,一条条汇入海浪河的清溪,便是大自然塑造的“塔”。以血肉为“塔”,不仅有形体的坚韧,更有精神的不可磨灭。例如,那一个个流放者,一个个“南蛮”,一个个披甲人,一个个鲜卑人、契丹人、靺鞨人、满金人等,则是血肉之躯铸成的“塔”。

9.以悲悯的抒情,讲述宁古塔凝重而沧桑的历史:不管你是披枷带锁,步步诛心的流放者,或是进京为官,升迁有望的人,宁古塔的山峰上,始终盘旋着流人泪,离人恨;写出了历史与现实的悲壮与雄浑。以画面的呈现,描写宁古塔原生态的自然风貌:白云翻滚的星空下是莽莽苍苍的黑土地,北宋年间一粒种子演化为千岁老松,流淌着人参水的清澈冰冷的原始海浪河;写出了古今人类与大自然的相融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