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设施,并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贯彻“防范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应当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六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应当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
第七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八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应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二章生产设施安全责任管理第九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第十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扣分制度和重大安全事故通报制度。
第十二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
第十三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第十四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安全运维机制,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生产设施安全控制管理第十五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对关键设备进行专项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巡检制度。
第十八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储存和使用。
第十九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火灾防控工作,规范用电用火行为。
第四章生产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第二十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对外承包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生产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二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保证安全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及时查找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生产设施安全应急管理第二十三条生产设施安全管理要制定健全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标题: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保障生产运营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应坚持科学、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的职责第五条本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和更新等工作。
第六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部门或岗位的职责包括:1.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和规定;2.负责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和更新;3.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升级;4.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5.组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6.记录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更新和故障情况,建立台账和档案。
第三章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第七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应按照制度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的发挥。
第八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进行设备的润滑、清洁和紧固等维护工作;3.及时更换设备的磨损部件,并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校正;4.定期进行全面的设备检修,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要建立相应的记录,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检修时间、维修人员和维修内容等,并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
第四章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第十条根据生产运营需要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本单位应及时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应遵循科学规划、先进技术、合理布局、优质设备的原则。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规范和管理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设立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2. 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的申购、验收、入库、出库等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供应和入库符合要求,避免设备的质量问题。
3.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规定。
明确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和更换的要求,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5.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规定设备的定期检修计划和流程,明确检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6. 设备报废管理制度:明确设备报废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设备报废前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安全警示标志、设备安全警告图示等,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二)是一项组织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 设备登记管理:为每台设备建立详细的登记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购置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方便管理和查询。
2. 设备使用管理:制定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使用的权限和责任,禁止未经批准私自使用设备。
3.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定设备定期检修、保养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 设备故障维修管理: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故障情况和维修措施,以及维修人员的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
5. 设备安全管理: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操作人员有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一、概述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是企业保障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环境的重要保障措施,合理的管理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防范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线、机械设备等。
2. 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池、消防泵等。
3. 安全设备:包括安全防护设备、安全警示标志等。
4. 环境设备:包括除尘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
5. 物料搬运设备:包括叉车、起重机等。
三、管理责任1.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维修和检验等。
3. 设施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具体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巡检、清洁、维修和安全检查等。
四、管理要求1. 设备选购: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和生产工艺特点,选购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设备,确保设备质量过硬、安全可靠。
2.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验收,确保安装及时、准确。
3. 设备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保养:设备的保养工作要经常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检查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5. 设备检验: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和鉴定,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6. 设备报废: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包括设备的清理、拆解、销毁等,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和环境友好。
五、管理流程1. 设备购置流程:(1)制定购置计划,明确购置的设备种类、数量、质量要求等。
(2)开展设备供应商的询价和比较,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4篇)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是指企业为保障设备安全生产,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范围:-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安全和企业财产。
-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购置、使用、维护、检修等各个环节。
2. 责任和职责:- 企业管理层应确保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并为设备安全质量负责。
- 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向管理人员报告。
- 设备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并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修工作。
3. 设备购置和验收:- 设备购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验收检测。
- 验收合格的设备应按照规定程序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立即退换或维修。
4. 设备操作和维护:- 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工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
- 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零件。
5. 设备检查和安全评估:- 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评估,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 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停用,并上报管理层。
- 进行设备安全评估,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存在超过使用年限、安全性能不达标等问题。
6. 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 设立应急预案,针对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 发生设备事故时,及时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只是一个示范性的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际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一、管理标准1. 设备设施安全维护责任1.1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由全体员工共同负责,各岗位人员应按岗位职责合理使用、维护和保养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1.2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依照设备设施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1.3 设备设施显现故障时,应立刻上报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扩大事故范围,维护设备设施安全。
2. 设备设施安全保护措施2.1 生产车间应依据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的特点,合理布局和划分作业区域,确保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
2.2 生产车间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警示标识和标线,清楚标明禁止入内区域、注意事项、紧急出口等,提示员工注意安全。
2.3 生产车间应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4 生产车间应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2.5 设备设施维护和修理和升级时,应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控。
3. 设备设施安全培训和教育3.1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设施安全培训和教育,包含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设备设施维护等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设备设施安全培训,并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其了解和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3.3 设备设施安全教育应定期进行,包含安全技能培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员工对设备设施安全的重视和发现潜在不安全的本领。
4. 设备设施安全记录和报告4.1 公司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记录,包含设备设施巡检记录、设备设施维护记录、设备设施故障记录等,用于备查和分析。
4.2 设备设施安全记录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归档和保管,保管期限为不少于三年。
4.3 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和故障应及时上报,并依照公司相关流程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二、考核标准1. 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1.1 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是否按规定进行,是否定期巡检并记录。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生产车间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公司制定了本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相关生产车间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2. 设备安全管理要求2.1 设备维护设备在运行期间需要定时进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具体要求如下:•定期检查:设备日常检查由当班人员负责,每班应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非当班人员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定期维护:按照生产车间设备使用手册要求,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所有维修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无权操作设备的人员不得进行操作。
•设备保养:当设备停机维护时,设备一定要断电,并在维护人员完成工作并关闭设备后方可重新通电运行。
2.2 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期间需要遵守以下管理要求:•禁止无资质人员操作: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的人员才有操作设备的权限。
•正确使用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口罩等,以确保人身安全。
•合理排布设备:生产车间设备的布置应按照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排布,并保持通风。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暂存应标识明确,定期清理,坚决防止引起火灾或爆炸。
•交接班:班次交接时必须认真交接设备情况,如有任何问题应立即上报。
2.3 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循以下要求:•生产车间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设施,电缆线路应整齐牢固,不得乱接、乱盘。
•安全警示标志:设备周围需张贴标识明确的警示标志和操作流程,以引起人员的注意。
•废弃物存放:废弃物应分类和密闭储存,避免产生对环境和设备的损害。
•安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应重视培训,这些培训内容应包括使用和保养设备、紧急事故处理等。
3. 应急措施针对生产车间设备突发情况制定以下应急措施:•班组长应当知道此锅炉的设备运行、关停过程和紧急处理方案。
如果突发事件发生,应立即带领其班的人员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生产设备设施运行安全,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提高生产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设备设施管理的责任人和相关职责,建立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2.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定期、不定期的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计划,对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3. 设备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制定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计划和流程,包括定期检修、保养、维修和更换等,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4. 设备设施运行规程:制定设备设施运行规程,明确设备设施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关机、操作规范等,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操作安全。
5. 设备设施安全培训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设施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6. 设备设施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制定设备设施事故应急处理制度,明确设备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能力。
7. 设备设施安全记录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记录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制定和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障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工作的稳定进行和高效运行。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二)【标题】: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的程序与管理,确保报废设备设施的安全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设施的报废管理。
【三、定义】1.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经评估确认,因老旧、磨损、故障、不再符合生产需求等原因,不适用于生产使用而需要报废处理的设备设施。
2.报废评估:对待报废设备设施进行评估和鉴定,确认其报废原因和价值,确定处理方案的过程。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篇)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规范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个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1. 设备使用管理:- 使用合格的设备,杜绝使用过时、破损或未经检修的设备。
- 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禁止擅自改变设备的结构或参数,禁止私自进行设备的维修和维护。
2. 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 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和保养部门,负责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
- 制定设备检修和维护计划,按时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备有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情况,包括维修内容、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
3. 设备安全操作管理:- 培训操作人员,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设立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引,明确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确保其人身安全。
4. 设备事故管理:- 建立设备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制度,对设备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 设计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设备事故的应急能力。
5. 设备更新与淘汰管理:- 定期评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和淘汰。
- 对于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设备,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新或淘汰。
通过建立和执行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风险。
同时,还可以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
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1、各种机械设备都应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规程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
2、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取得操作证后,方可单独操作。
3、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保证本机的安全,且要保证协同作业人员的安全。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生产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工具设备等。
第三条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应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安全设施设备管理、事故处理等。
第五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六条生产设施设备安全责任属于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厂长、安全管理部门、生产经理、员工等。
第七条厂长是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是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第九条生产经理是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的责任人,应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监督员工的安全工作,并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
第十条员工是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的责任人,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并及时上报设备异常情况。
第三章安全培训第十一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并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安全培训。
第十二条安全培训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等。
第十三条安全培训应及时、全面,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安全培训应定期进行,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对老员工进行定期复训。
第十五条安全培训应进行考核,并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考核成绩。
第四章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第十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检制度,安排专人定期巡检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
第十八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十九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正确使用设施设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有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
1.2 定义1.2.1 生产设备:指用于生产或加工产品的各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机器设备、工具等。
1.2.2 设备管理人员:指负责生产设备管理工作的员工,包括设备管理员、操作员等。
1.3 原则1.3.1 安全第一: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1.3.2 效率优先: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维护,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1.3.3 质量控制: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
1.3.4 节约用能:合理利用生产设备的电能、水能等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第二章:生产设备管理机构2.1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负责生产设备日常管理的部门。
2.1.1 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生产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和保养计划的编制,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组织和监督,设备故障处理和事故预防等。
2.2 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是负责管理和维护生产设备的专业人员。
2.2.1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操作手册和管理制度,进行设备的操作、调试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2.3 设备使用人员设备使用人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设备的员工。
2.3.1 设备使用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
第三章:生产设备的购置、验收与备案3.1 购置前的准备工作3.1.1 需求确定: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等。
3.1.2 投资评估:对设备的采购预算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投资额度。
3.1.3 厂家选择: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设备生产厂家。
3.2 设备验收3.2.1 设备验收前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员在设备到货前,准备验收所需的检测仪器和工具。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
第三条设备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预防措施、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的方式确保设备安全。
第四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参加设备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五条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意识,做到诚信守法、勤勉尽责。
第二章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第六条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购置、登记、验收、维护、保养、报废等。
第七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设备使用规程和操作规范,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使用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设备巡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第九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报废管理制度,及时对老化、损坏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设备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事故报告制度,对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保养记录,对维修和保养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四章管理制度执行和监督第十五条设备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履行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第十六条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设备安全管理会议,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十七条监督部门和监察机构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国家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设备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行业。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二章设备管理原则第四条设备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分级管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风险程度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三)预防为主: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四)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
第三章设备管理职责第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一)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职责。
(二)组织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三)建立设备台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组织开展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一)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三)参加设备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第四章设备管理要求第八条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采购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产品。
(二)验收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三)安装、调试设备应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四)维护、检修设备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五)运行设备应加强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五章安全生产设备检查第九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设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设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第二条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
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三条引进国外设备时,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安全附件,必需同时引进,引进的安全附件应符合我国的安全要求。
第四条凡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生产场地以及技术改造工程,都必需安排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三同时)。
第五条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组织工程设计和竣工验收时,应提出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报告,经同级劳资、卫生、保卫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验收,并签名盖章后,方可施工、投产。
未经以上部门同意而强行施工、投产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条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
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设施。
第七条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通道平坦、畅顺,要有足够的光线;为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有危险的`处所,必需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第八条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九条雇请外单位人员在公司的场地进行施工作业时,主管单位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实行工作票制度。
对违反作业规定并造成公司财产损失者,须索赔并严加处理。
第十条被雇请的施工人员需进入机楼、机房施工作业时,须到保卫部办理出入许可证;需明火作业者还须填写公司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
为维护车间生产正常秩序,确保人力、物力的合理运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1、生产车间的员工必须按时上班、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和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三、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和落实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政策,确保资源的提供和合理调配,推动安全文化的建设。
2. 生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以及设备故障的处理,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培训员工的设备操作技能。
3. 生产运营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确保设备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运行,并进行日常巡检。
4. 员工:负责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及时报告设备异常情况,并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检查与维护:- 按照设备使用手册及时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处理措施。
2. 设备操作规范:- 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明确设备的安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培训员工遵守设备操作规范,提高员工对设备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设备故障处理:- 设备故障时,及时中断操作,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 维修部门及时响应,制定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案,保证设备故障得到及时修复。
4. 安全培训和演练:- 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五、监督与改进1. 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员工应积极报告设备异常情况,及时反馈问题,促进管理的改进和完善。
3. 定期进行设备安全评估和管理制度的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整改或淘汰。
六、附则本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违反者依法追究责任。
如对管理制度有任何疑问或改进建议,请及时向生产设备管理部门反馈。
七、生效日期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内容为公司制定的《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完善措施和监督改进,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生产设备设施及其使用人员。
第三条本单位生产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归本单位所有,由本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四条生产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责任。
第五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防范为主”。
第二章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六条本单位设立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部门,并指派专职人员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1. 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 负责对生产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设备设施的故障;3. 开展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4. 负责生产设备设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 其他与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八条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生产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是本单位生产设备设施的直接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
第十条生产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三章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要求第十一条生产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1. 严禁将设备设施用于非法用途,保证其正常的生产和运行;2. 按照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修改操作程序;3. 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4. 不得擅自进行维修和改装设备设施,必要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5.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保持设备设施的良好状态;6. 在使用设备设施过程中,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7.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8. 不得使用过期、损坏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产车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篇11. 车间员工提前5分钟到岗并做好开工前所有准备。
迟到早退1~10分钟扣5元;11~60分钟扣10元; 61分钟以上按旷工半天处理。
2. 上班中途员工外出必须向车间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并打卡正确登记出入时间,否则按旷工处理。
3. 因事因病请假必须亲自提前提出,病假无假条按事假处理,不得事后请假或他人代假,否则事假按旷工处理,病假按事假处理。
4.事假一天扣款40元(每小时5元),病假需凭正规医院诊断书,不计工资。
每月事假不得超过2天,超过时间按旷工处理。
每月病假超过三天以上者,超过时间按事假处理。
5. 凡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岗,不上班者,一律按旷工处理。
6. 无故旷工一天扣80元(每小时10元)。
当月旷工累计3日,全年旷工累计10日的,提请商务部予以辞退。
7. 因生产需要安排加班或临时通知上班,不得无故推托,无特殊原因不加班者按旷工处理。
8. 上下班亲自刷卡,不得托他人或代他人刷卡,否则每人次扣10元。
9. 下班前妥善处理当日生产的部件、产品,并清扫责任区。
没有擦机台、清扫责任区者扣10元。
10. 离开工作岗位或下班后没关闭责任范围内的设备、照明电源,下班后没关车间窗户者扣10元。
11. 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违者扣10元。
12. 员工不得在公司工作场所或工作时间内买卖私人物品,违者扣10元。
13. 工作时间,不得听音乐、玩手机,接打私人电话不得超过5分钟,通话时不得大声影响他人工作。
违者扣10元。
14. 员工于工作时间内,未经核准不得接见亲友或与来宾参观者谈话,如确因重要事故须会客时,应经车间核准在指定的地点,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5篇)

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对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有关的设备、设施,应有完备的安全装置和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有关的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的要求,特种设备必须由指定专业生产厂家生产并取得安全许可证才能投入使用;应按有关规定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与检测管理,淘汰不安全的设备、设施,以确保生产经营场所及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
1.设备、设施设计与制造的安全保障(1)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应有配套的安全设备或安全警示装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部位,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对于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2)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应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有关安全设备设计、制造的安全要求,国家或行业部门已颁发了有关的安全标准,设计、制造单位必须执行。
2.安全设备、设施使用、维护、检测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根据这条规定,安全设备使用安全保障应包括安装使用方面的空保障和维护、保养、检测、管理方面的安全保障。
(1)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设备安装好后,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1、检修前各单位要成立检修指挥部,对检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导,各种机具的调配,其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2、停工检修项目应做到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3、详细检查检修所用施工机具、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安全保险装置是否齐全完好,灵敏可靠,并做好种类机具、材料、设备的摆放布局。
4、装置停工检修必须制订停工、检修、开工方案,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重大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检修项目需有主管安全经理签发的安全检修方案。
5、凡进入现场检修的人员,检修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做到组织、思想、措施三落实,特别对外来工、新工人、临时工、民工要进行重点教育,进入项目作业时,单位要进行第二次安全教育,并做记录,造册登记。
6、生产装置停工前拟定有关停工检修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停工检修安全措施。
7、聘请外单位检修项目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书,规定施工单位对承包检修项目安全工作负全责。
严格执行所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接受所在单位安全技术部门的统一监督检查。
8、聘请外单位检修的项目,发包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向外来施工单位各类人员做好检修项目安全措施技术交底。
9、动火票审批人必须亲临现场,逐项落实防火措施,方可签发动火票,一张动火票只限一点,每张动火票不准超过24小时。
10、动火前防火监护人,动火人要逐条落实动火票上的措施,确信无误方可动火,动火时监护人不得离开动火点。
11、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必须做到:吹扫管线,并做记录;专人负责加设盲板,并做记录;将检修现场划分成区域,专人负责防火;专人负责排污检查;区域防火负责人负责各种下水井、明沟堵盖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作好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安全管理工作,对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生产设备、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及其它机械设备。
三、定义1.生产设备:指生产工艺使用到的所有设备。
2.压力容器:指空压机、储气灌。
3.消防设施:指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其他设备:指以上三种设备施之外的所有设备。
四、原则1.所有设备设施必须严格安以下要求进行维修保养。
2.所有设备设施必须维修保养方可使用。
3.所有设备设施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必须停机挂牌。
4.所有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格安以下要求进行,凡违反要求将进行相应惩罚。
五、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及职责1.生产设备1)设备维修保养点由部门主管与机修共同确定,并列入设备维修护养表内。
2)由各部门机修工对生产设备进行故障维修,记录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上,不能维修的设备及时报行政部,进行外发处理。
3)在使用过程中,每天由操作人员在使用前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上作好记录。
4)机修员不能修理好的设备,外发或聘请外面师傅进行维修处理。
2.压力容器1)空压机与储气灌在推荐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超过年限必须报市场监督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压力表与安全阀的定期检测由安全主任负责,压力表每半年一次,安全阀每年一次,确保设备在安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
3)由电工负责日常维护保养,保养项目见设备维护保养表格。
4)每天开关前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与维护,使用完后对设备的相关部位进行保养,并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上作好记录。
5)如设备发生故障,应报相关资质单位维修处理。
3.消防设施(主要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等) 1)每天上班前,由各部门负责人指定具有一定安全技能人员,对本部门所有消防设施进行班前检查,不作记录,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安全主任。
2)消防设施每月的定期检查由各部门负责,并作好相关记录,发现在不合格,及时更新维护;六、设备设施维修及职责1.生产设备部门使用人员在使用、维护保养过程中,当发生异常时,立即停立关电源,并及时通知本部门负责人或管理人员。
由部门负责人或管理人员通知电工进行检查维修,当电工检查后无法维修后,由行政部外发进行维修。
如果外发维修无法维修或成本过高,将考虑是否报废处理。
2.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当发出故障时,必须由外面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处理。
2)压力表安阀当发生故障损坏时,必须重新购买新表阀,同时,必须经过市场监督管量局检测过后方可安装使用。
3.消防设施1)新购置的4kg干粉灭火器必须在5年以内进行一次检测,充装过后的灭火器,必须两年进行一次检测。
灭火器使用超过10年或瓶身锈透及其它损坏必须强制报废,2)消防设施日常与每月的定期检查过程中,发现损坏情况,由安全主任统一更换部件或外发维修,如仍无法正常使用的必须进报废处理。
七、附则本制度由安全主任编制与解释,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审批。
八.附件《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2)为加强企业内部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及相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本制度。
1、建立机械设备设施台账和档案(1)、建立设备、设施台账(2)、设备部建立机械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机械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4)、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5)、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6)、机械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7)、机械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2、机械设备作业人员管理(1)、企业对机械设备作业人员进行设备结构、性能教育和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维护、保养等知识。
(2)、操作人员对自己的使用的设备班前进行点检、润滑。
(3)、重要设备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班前点检和润滑并做好记录。
(4)、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严格遵守相关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5)、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发现机械设备存在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并上报设备部或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检修。
3、机械设备设施管理(1)、售后部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2)、售后部和车间安全员每天对操作人员点检情况进行检查。
(3)、进行机械设备检修时,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断电,确认其运转彻底停止,方可进行检修作业,并悬挂“禁止合闸”等安全警示标志,设专人进行监护。
(4)、机械设备设施检修结束后,检修人员全部撤离相关机械设备,方可取牌合闸,进行试运转。
(5)、机械设备传动部位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危险部位应设置挡(盖)板、护栏及安全警示标志,不得随意拆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较大的机械设备作业场所,如需进入,经售后部或安全管理人员批准,确保安全后方可进入。
(7)、对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或专用的机械设备,专人操作,不具备作业条件的人员严禁动用。
4、设备设施购置(1)企业购置新设备设施由设备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先进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后报总经理批准。
(2)新设备设施试运行后,由售后部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方可投产使用。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3)1、交接班制度是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2、接班人员应提前十五分钟进入施工现场,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并对设备进行检查,认真查阅运行日志,询问当班人员设备的运行情况。
3、交班者应主动向接班者介绍设备运行情况,必须实事求是,不得隐瞒,否则发生事故由交班者承担。
4、接班者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由交班者处理,如接班者愿意接受处理,可由接班者接班后继续处理,一时处理不好的应在交接班记录本上作详细说明并报告上级相关领导。
5、接班者不得扳弄不属于检查范围内的设备。
6、在开、停机和处理事故以及倒闸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接班者应主动离开现场,如交班者邀请接班人员帮助处理事故和操作,在接班者愿意下可以协助交班者处理。
7、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运行日志、工具等物品摆放整齐以便接班人员的查验。
8、交班者应在双方签字后离开作业现场。
9、机械动力设备履历书、机械设备司机手册、司机交接班记录必须及时如实填写。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4)一、设备的大、中、小修都必须按规定,事先提出计划,然后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各班组每月15日以前,要将每月的检修计划报到车间,车间及时制定,落实好检修任务。
三、对于老化、报废的设备,班组上报车间,由车间统一报到公司,由主管经理批准方能更换。
四、班组应建立设备台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对车间内的设备要逐台登记建卡,做到数量准确,技术资料完备,编号、型号、原值、制造厂、购进时间等添写齐全、清楚。
五、每个检修项目都应落实到专人负责,每个参加检修人员都要明确检修任务、内容。
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在安全基础上完成检修任务。
六、每次检修完毕后,要召开设备检修总结会。
总结经验和教训。
七、各班按规定对润滑点及润滑部位进行加油检查。
易松动部件及部位,检查各安全防护及操作系统。
八、随时观察和掌握设备转运状况,保持设备清洁良好的工作状况,保证设备在工作中不发生故障。
九、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外部及工作场地,清点整理。
如工器具和备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十、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清扫检查调正各润滑系统及润滑部位,按要求填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十一、检修设备的电气系,整修线路,清扫和检查其它电器装置要有工作票。
十二、设备检修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洁、安全设施恢复原状。
十三、检修地点,要有良好的照明,不允许在黑暗、光线不足的地方作业。
十四、停车检修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并在配电箱或柜处挂上“有人作业不许合闸”的警示牌。
十五、学徒工在师傅的监护下进行工作,徒工出事故,师傅要负责。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5)(一)检修人员在检修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二)凡是机电传动设备检查检修,必须切断电源并锁闭,并要悬挂“禁止合闸”警告牌。
(三)检修受压设备、管道、阀门、安全附件等,必须切断阀门,加隔离盲板,压力降到零或停止设备运转,方可进行。
不准带压检修。
(四)检修中需要用临时行灯照明,必须采用低压36伏,铁制容器内和潮湿地带场所为12伏,引线中间不准有接头,绝缘要良好。
(五)检修中需要电动工具,必须配有1比1隔离变压器或橡皮手套,有可靠的接地,保证安全可靠。
(六)禁止带电检修作业,如须带电检修,应经动力科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同意批准,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检修人员和监护人,必须持证操作,无证者不准检修和监护。
(七)严禁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容器、管道未清理、置换情况下,进行检修。
(八)严禁使用检修机具、葫芦、吊具、绳子、梯子、头、板手等有缺陷的工具。
(九)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本岗位所领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赤膊、赤脚、穿拖鞋。
(十)检修中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吊装作业等,必须办理有关申请手续,经有关部门同意批准,才能进行。
(十一)检修中未明确负责安全工作和监护人不准施工。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6)1、检修前各单位要成立检修指挥部,对检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导,各种机具的调配,其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2、停工检修项目应做到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3、详细检查检修所用施工机具、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安全保险装置是否齐全完好,灵敏可靠,并做好种类机具、材料、设备的摆放布局。
4、装置停工检修必须制订停工、检修、开工方案,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重大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检修项目需有主管安全经理签发的安全检修方案。
5、凡进入现场检修的人员,检修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做到组织、思想、措施三落实,特别对外来工、新工人、临时工、民工要进行重点教育,进入项目作业时,单位要进行第二次安全教育,并做记录,造册登记。
6、生产装置停工前拟定有关停工检修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停工检修安全措施。
7、聘请外单位检修项目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书,规定施工单位对承包检修项目安全工作负全责。
严格执行所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接受所在单位安全技术部门的统一监督检查。
8、聘请外单位检修的项目,发包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向外来施工单位各类人员做好检修项目安全措施技术交底。
9、动火票审批人必须亲临现场,逐项落实防火措施,方可签发动火票,一张动火票只限一点,每张动火票不准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