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的_护理

合集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在护理方面首先要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

因为手术后有可能出现再出血,以及出现术后的水肿加重,是可以出现病情加重的,一旦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的复查。

检查有再出血,出血量大的需要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检查水肿严重的需要加强脱水。

另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要按时的翻身拍背,帮助把肺中的痰液排出来。

而如果存在肢体活动不灵、肢体瘫痪的话,要多进行肢体的热敷按摩以及多帮助肢体活动,预防出现静脉血栓。

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发生在术后 24 h一48 h内 ,术后应严密观察 避免颅内压增高的 迷患 者给予鼻饲温 开水 ,保证每 日尿 量在 1 000 mL以上 ,并且
因素 ,一旦发现颅 内出血征象 ,及 时报告 医生立 即做好再次手 尿 的 pH值在 6.5~7.0。发现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或带有血性尿
术的准备 。具体预防措施为 :① 绝对 卧床休息避免搬动 ,翻身动 液及时 留取标本送检 ,如有尿路感染及时治疗 。一旦发生尿路
3 术 后 并 发 症 护 理 3.1 术后 颅 内压 升高 术后 严密监 测血压 和颅 内压 ,以 维持脑灌 注压 >70 mm Hg。具体预防措施为 :① 抬高 床头 。抬高 床头 30。 ,可 以增加颈静脉 回流从 而降低颅 内压。②止痛和镇 静 。躁动患者 如需 行气 管插 管或其他 侵入 性操 作时 ,应给予静
正确操作方法 ,在采集标本前 ,患者应先用清水漱 口 ,这样可 以 患者得到合理正规的治疗 ,从 而控 制肺结核病的流行。
清除掉 口腔内大部分 杂菌,然后告诉 患者深吸气尽力将肺部深
参 考文献
处 的痰液 咳出 ,并将 咳出的痰液放 于清 洁密封 的容器 内,及 时 送到实验室 ,直接涂片检查 。其次 ,在挑取痰标本 时 ,一定要选 取那些干酪样和脓 性部分 ,这些部分含菌量 多。再次 ,涂片的大
续受压 。 3.11 关节 痉挛 、肌 肉萎缩 、足下垂 每 日进行 四肢关 节
3.5.1 颅 内感染 颅 内感 染多 因手术 操作者无 菌技术 操 被动活动及肌 肉按摩 ,置肢体于功能位 ,防止 足下垂 。
作 不严或手术后伤 口护理 、更 换引流袋 过程 中受到 污染 ,留置
4 心 理 护 理
量 ,减轻脑水肿 ;32~36℃温水或 20%~50%的酒精擦 浴 ;用冰袋 部 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水肿 、变性及坏死 ,从而形成压疮 。可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事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剧增等,致创伤人数的日趋增加,颅脑损伤占全身外伤的第二位。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因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外科病人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内分泌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导致对病人的打击远远超过一般外科,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颅内血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72岁。

发生血肿7例,占4.5%。

其中发生于扩大的翼点开颅术后2例(硬膜外);高血压脑内出血清除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再次出血3例;凝血机能差者1例(硬膜下);外伤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后1例(硬膜下)。

2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3例行血肿清除术痊愈出院,1例突发脑疝,在行开颅探查过程中死亡;1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因脑血管硬化加之体质太差,家属不同意手术清除血肿而死亡。

2.临床表现血肿常发生于术后24h~48h内,半数以上在12h内,2/3在3h内,临床特征为急性颅内压增高。

2.1 幕上血肿可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头痛出现或加重,但老年、小儿不明显;出现术前和术后即刻均没有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瞳孔散大,表明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2.2 幕下血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明显且多伴有呕吐,常很快呈现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等脑干受累症状。

3.病情观察3.1 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疝或脑干受损。

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疾病定义: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为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和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分类:1、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1)硬脑膜外血肿(EDH):出血积聚于颅脑和硬脑膜之间。

(2)硬脑膜下血肿(SDH):岀血集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

(3)脑内血肿(ICH):出血聚集在脑实质内。

2、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1)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

(2)亚急性型3天-3周出现症状。

(3)慢性型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硬脑膜外血肿一、病因: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颞区。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一)意识障碍可以是原发性脑损伤直接所致也可以是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引起,后者长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1-2天。

典型的意识障碍是在原发性意识障碍之后。

经过中间清醒期,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次加重。

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期清醒期。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行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

(二)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剧烈。

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幕上血肿者大多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场常发生在意识和瞳孔改变之后。

幕下血肿者可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发生呼吸骤停。

三、辅助检查:一般外科检查外CT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于确诊。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原则: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确诊明确,原则上立即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避免形成脑疝术后。

颅内血肿护理

颅内血肿护理

颅内血肿护理(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钻孔血肿引流术)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1)评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全身营养状况,头痛、呕吐情况。

(2)了解各项检查结果。

2、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降低现有的焦虑水平:创造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

3、胃肠道准备常规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8小时。

4、术前准备(1)遵医嘱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做好记录和标识。

(2)配合医生做好手术部位标记。

(3)发现有与疾病无关的体温升高、妇女月经来潮、血压升高、血糖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备皮,遵医嘱术前用药。

(5)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5、病室及物品准备备好术后用物,如麻醉床、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等。

术后护理1、按术后接待患者流程要求接待患者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语言功能等情况。

3、体液管理(1)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必要时遵医嘱监测中心静脉压。

(2)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顺序。

4、呼吸道管理(1)保持病室通风良好。

(2)需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A、必要时吸痰。

5、切口/皮肤黏膜护理(1)评估切口部位及敷料情况。

(2)评估患者皮肤及口腔粘膜情况,根据病情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6、疼痛护理(1)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焦虑、烦躁、紧张等。

(2)遵医嘱及时使用止痛药。

7、导管护理(见引流管护理)8、卧位管理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常采取平卧位至引流管拔除。

9、活动与安全根据病情遵医嘱指导下床活动。

加强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

10、饮食管理遵医嘱逐渐恢复饮食。

11、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表达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原因,并帮助解决。

(2)讲解疾病相关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术前指导1、嘱禁食、禁饮,戒烟酒。

2、告知手术名称、麻醉方式。

3、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有效咳嗽、深呼吸。

4、更换舒适衣裤,取下假牙、手表、眼镜、饰品等,贵重物品交予家属保管。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培训ppt课件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培训ppt课件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
9
气管插管: 应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和减轻拔管后喉咙水肿,可行雾化吸入。
麻醉清醒、呼吸平稳者可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每天碘伏消毒伤口换药两次,纱块被污染要及时更换,内套管每天消毒,
管口覆盖单层无菌盐水纱块,可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及湿化作用。
胃管: 鼻饲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以防误注,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尿管: 保持尿管的通畅,定时夹闭尿管,尿量保证每天1000ml以上。 复合伤的还有胸腔、腹腔、盆腔等引流管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
10
6、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按时翻身拍背,做好晨晚间护 理,保持大便通畅。
7、症状护理
高热 患者发生中枢性高热时,遵医嘱物理降温治疗。 应激性溃疡 如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应遵医嘱胃肠减压,并以冰盐水洗胃后注入 止血药物,同时监测呕吐物的量及生命体征。
清醒、嗜 睡、昏睡、昏迷 b、观察两侧瞳孔形状、大小及对光反射。 c、生命体征的观察。 d、观察肢体肌力、肌张力 ,了解有无大脑皮质运动区损伤、脑干 损伤的表现。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
7
2、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体位护理 全麻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免伤口受压,
颅高压症状明显
典型中间清醒期:昏 中间清醒期不明显,意
意识障碍 迷--清醒--再昏迷
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慢性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或伤后持续昏迷
头颅CT检查 梭形双凸镜形
新月形高密度
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圆形或不规则形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
6
颅内血肿清除术 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医疗护理PPT课件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医疗护理PPT课件
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瞳孔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 和对光反射情况,有助于判断颅 内血肿是否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
症。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
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 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心理辅导
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颅内血肿
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THANKS
感谢观看
测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颅内血肿的预防与健康教 育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颅内血肿 的潜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颅内血肿的重 要因素,保持血压在正常范
围内有助于降低风险。
避免头部外伤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头部外 伤的活动或环境,如参与
高风险运动或工作。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医 疗护理ppt课件
目录
• 颅内血肿概述 • 颅内血肿手术治疗 • 颅内血肿术后医疗护理 • 康复与预后 • 颅内血肿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颅内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血肿是颅内出血后形成的肿 块,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组织 受压。
分类
根据血肿位置可分为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按发 生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血肿。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预后评估
功能评估
01
定期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了解其恢复情况,为后续的康复计

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_姚俊兰

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_姚俊兰
手法和技巧,同时应用止
痛利尿药物减轻患者痛苦,帮助结石排出,治疗结束后还应给
予患者相应的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 高德彰.外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259.
[2]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19-821.
3 护理要点 3.1 患者的体位 一般意识清醒的患者采取 15°的斜坡 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的回流。休克患者或术后麻醉未清醒的 患者应取平卧位,深昏迷的患者取侧卧位或者俯卧位有利于口 腔内分泌物的排出,防止窒息。 3.2 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加强患者的营 养,患者昏迷时间长应予鼻饲。同时早期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可 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力措施之一。 3.3 降低体温 高热患者机体代谢增高加重了组织缺 氧,应及时处理颅脑损伤患者的高热,给予必要的物理降温措 施,同时降低室温,给予患者头部戴冰帽。当体温降到 38℃时, 可取下头部冰帽。 3.4 烦躁不安的护理 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的原因有很 多,如呼吸不畅,头痛,尿潴留,床单位不干燥、不平整,肢体受 压等,都可引起患者的烦躁。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医生排 除,不能轻易给予镇静药物,以免影响对病情的观察。对烦躁的 患者不能强力约束,避免过度挣扎使颅内压急剧升高,使病情 进一步加重。 4 术后护理观察 4.1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要低于患者头部 20 cm ̄30 cm, 在搬动患者时,应夹闭脑室引流管,以免引流液反流回脑部,引 起颅内感染。引流袋应每天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注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如果颜色鲜红,提示有持续出血。观察引流 液的量及有无血凝块堵塞,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引流管一般 行 CT 检查确定血肿吸收后 3 d 左右即可拔除。 4.2 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 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舌后坠,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 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应每次更换,定时翻身、叩背有利于痰 液的排出。翻身前应该先吸痰,以防窒息,每次吸痰前后必须给 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研究证明,吸痰前后若不给患者高于原 来使用的氧气浓度,气管内吸痰将导致低氧血症。 拔管前应 先试堵管 24 h ̄48 h,如果没有异常呼吸,呼吸稳定即可以拔 管。 4.3 减轻脑水肿,减低颅内压 应用高渗性脱水药物,一 般是 20%的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观察患者用药后 的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这是医师调整使用脱水药间隔 时间的依据,避免颅内压急剧升高。 4.4 预防并发症 患者的生理反应减弱或消失,机体的 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压疮、关节僵硬、肌肉萎 缩、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所以一定要加强基础护理。 4.5 健康教育 告诉患者家属要保持病室的安静,适当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年 1 月第 17 卷第 3 期

外伤性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外伤性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外伤性颅内血肿护理常规一、概述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若血肿不断增大,又未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必将导致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疝表现。

【特殊检查】 CT。

【治疗要点】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清除血肿。

二、术前护理护理措施1、病人入院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征,根据医嘱30min~2h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准备抢救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必要时输液,脱水治疗。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喉部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4、病人躁动,可给镇静剂或加床档,防止坠床。

5、有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或耳漏者严禁阻塞外耳道和鼻腔,应用无菌纱布或干棉球擦净漏出的脑脊液,并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量和颜色。

6、皮肤准备剃净头发,然后用安尔碘和75%酒精消毒头部后用消毒帽子保护。

头部有伤口、出血者,应先止血,并用无菌纱布遮盖。

7、遵医嘱给予备血,留置导尿。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同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不合作与额叶、颞叶损伤产生精神症状有关。

3、体温过高,与视丘下部有损伤或存在感染有关。

(二)护理措施1、同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高热护理体温超过38.5℃时,均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常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必要时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冬眠低温疗法。

3、健康教育(1)同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心理指导:树立信心,劳逸结合,对脑损伤较轻者,鼓励其尽早生活自理。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4)告诉病人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5)按医嘱服药,出院后1个月门诊随访。

颅内血肿健康宣教

颅内血肿健康宣教

颅脑血肿护理1.体位护理:采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回流。

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

2.高热护理:高热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做积极处理,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

保持室温于28-30℃,室内应空气流通,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沟等处,或用冰帽降温。

注意用冰袋降温时要外加包布,避免发生局部冻伤。

药物降温时应注意出汗量,大量出汗可引起虚脱。

高热时还需注意补液,并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3.营养补充: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因此应注意补充高能量。

重型脑外伤患者会因肠蠕动减慢、排便反射被抑制或卧床等原因发生便秘,而便秘会引起腹痛,腹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诱发脑疝。

所以保持大便通畅也非常重要。

4.治疗原则: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可于急诊室留观,进行头皮损伤的清创、缝合等,必要时对症处理和行颅脑CT检查。

中型颅脑损伤应住院治疗,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随时行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尽早手术或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抢救脑疝。

颅脑损伤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伤后1周)、过渡期(伤后1-2周)、康复期(3周以后)。

急性期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抢救病人的生命,并通过急诊手术及早期适当药物治疗,减轻和避免继发性颅脑损伤,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于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但现有的医疗措施并不能改变原发性损伤。

过渡期主要应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情变化出现,及时处理,并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期主要是针对脑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一般颅脑外伤的治疗包括:手术清除血肿、减压、清创等,脱水治疗,亚低温治疗,神经保护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康复锻炼,抗癫痫,颅骨修补等。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概念】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病人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3、术后血肿复发的可能性。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颅内压增高者,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注意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并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复发迹象。

4、术后放置引流管应采取头低足高位。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

2、指导患者勿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颅内血肿护理试题及答案

颅内血肿护理试题及答案

颅内血肿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颅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A. 脑肿瘤B. 脑出血C. 脑梗塞D. 脑外伤答案:D2.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头痛B. 呕吐C. 意识障碍D. 低热答案:D3. 对于颅内血肿患者,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A. 保持头部抬高B. 避免剧烈活动C. 鼓励患者多说话D. 观察生命体征答案:C4. 颅内血肿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的指标是:A. 血压B. 心率C. 呼吸频率D. 所有选项答案:D5.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护理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规护理:A. 伤口护理B. 预防感染C. 鼓励患者立即下床活动D. 观察神经功能答案:C二、多选题6. 颅内血肿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的体征包括:A. 意识状态B. 瞳孔变化C. 肢体活动D. 语言能力答案:A, B, C, D7. 对于颅内血肿患者,以下哪些护理措施是必要的:A. 保持安静B. 限制液体摄入C. 定期翻身D. 预防压疮答案:A, C, D8.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可能需要的护理措施包括:A. 监测颅内压B. 监测电解质平衡C. 预防肺部感染D. 心理支持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颅内血肿患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答案:正确10.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可以立即恢复正常饮食。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1. 简述颅内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

答案:颅内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立即呼叫急救服务,保持患者平静,避免头部移动,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2.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答案: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应包括: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

五、案例分析题13. 患者,男,45岁,因车祸导致颅内血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但术后第三天出现发热,体温38.5℃,请问作为护理人员,你应该如何进行处理?答案: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发热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多发性颅内血肿护理查房PPT课件

多发性颅内血肿护理查房PPT课件
复查结果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护理计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 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变化,需 要及时反馈给医生。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恢复过程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照护 。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患者与家属
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需要积极参与护理决策。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病情和护理要求,提高 他们的依从性。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多学科合作
与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专业密切合作,优 化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案。
跨专业合作能够更全面地解决患者问题。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护理团队之间共享患者信息 和护理经验。
及时反馈能够促进团队之间的协作与提高护理质 量。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持续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培训,提 升护理水平。
专业知识的更新能够提高患者护理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谢谢观看
多发性颅内血肿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2.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5.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定义
多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在颅内出现多个血肿,可能 由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
血肿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等。

创伤性颅内血肿个案护理

创伤性颅内血肿个案护理

临床表现及诊断
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等。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根据血肿部位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体 征,如偏瘫、失语等。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颅内血肿的存在 及其位置、大小等信息。
02
护理评估
03
既往病史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有 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 状况和颅内血肿的风险因 素。
受伤原因及时间
车祸伤
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因车祸导致 头部受伤,形成创伤性颅内血肿。
跌落伤
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在家中不慎 跌倒,头部着地,导致颅内血肿 形成。
暴力打击
患者于XX年XX月XX日遭受暴力打 击,头部受到重创,引发创伤性 颅内血肿。
生命体征观察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以判断颅内血肿对大脑的影响。
瞳孔变化
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以判断颅内血肿是 否压迫视神经或脑干。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及时发 现异常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神经系统评估
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 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物理疗法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04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感染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 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减少感染的风险。
伤口护理
定期清洁和消毒伤口,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 染的发生。
抗生素使用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和控制感染。

婴儿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

婴儿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

婴儿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婴儿指出生后 1周岁以内的孩子。

颅内血肿常是造成婴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治疗措施。

婴儿脑尚未发育完全,生理机能调节功能未健全,具有症状、体征不明显,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加强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婴儿颅内血肿1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女性7例,男性8例,年龄15天~11个月。

CT影像提示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内血肿3例。

1.2发病原因因坠落、车祸、撞击等原因致头部外伤9例,不明原因6例。

1.3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哭闹、拒乳或昏迷无觅食吸吮,呕吐、前囱门膨隆、抽搐、瞳孔改变、肢体偏瘫为主要症状,出现脑疝昏迷8例。

1.4手术方式钻孔颅内血肿引流术10例,开颅血肿清除术5例。

1.5结果 15例患儿术后均经CT复查证实无血肿残留,并发癫痫发作2例,平均住院天数11天,无死亡病例。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患儿父母的情感支持我们在精心护理患儿、指导父母如何照顾患儿的同时,应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感受,提供机会让患儿父母表达悲伤、内疚等情感,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1.2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保持婴儿安静,避免躁动,注意保暖,抬高床头15~30度,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位为宜。

2.1.3病情观察2.1.3.1意识状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疾病的特点相结合认真识别意识状态,以Hahn (1988年)4岁以下小儿外伤后昏迷判断标准[1]为指导,通过光、声、物体、语言、痛觉刺激了解婴儿微笑、哭声、眼球活动、睁闭眼、肢体活动情况或是否有吸吮奶头判断意识状态。

注意区分婴儿正常的睡眠状态与意识障碍。

出现躁动哭泣时,要排除是否是因二便刺激、饥饿等物理因素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血肿的护理一、外伤性颅内血肿外伤性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及脑内血肿(intracranial homatoma)等。

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将其分为三型:72小时以内者为急性型,3日以后到3周以内为亚急性型,超过3周为慢性型。

以下分类说明其临床特点。

硬脑膜外血肿(一)、病因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lOml时,即有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属急性型。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血肿最常发生于颞区(图19-4)。

(二)、临床表现1.外伤史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或后枕部受伤,有软组织肿胀、皮下瘀血,颅骨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横窦硬脑膜外血肿可能。

2.意识障碍血肿本身引起的意识障碍为脑疝所致,通常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

由于还受到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因此,意识障碍的类型可有三种:①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伤),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1ucid interval)”;②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③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现意识障碍。

大多数伤员在进入脑疝昏迷之前,已先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遗尿等表现,此时已足以提示脑疝发生。

3.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因牵扯受到刺激,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该侧瞳孔旋即表现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

应区别于单纯前颅窝骨折所致的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primary injury of oculomotor nerve),其瞳孔散大在受伤当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表现。

视神经受损的瞳孔散大,有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4.锥体束征早期出现的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进行性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稍晚出现或早期出现而有进行性加重,则应考虑为血肿引起脑疝或血肿压迫运动区所致。

去大脑强直为脑疝晚期表现。

5.生命体征常为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

由于颞区的血肿大都先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后才发生;额区或枕区的血肿则可不经历小脑幕切迹疝而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可表现为一旦有了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和呼吸骤停几乎是同时发生。

(三)、实验室检查CT检查: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于确诊。

CT检查还可明确定位、计算出血量、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挫裂伤、脑水肿、多个或多种血肿并存等情况。

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

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常呈多发性或与别种血肿合并发生。

(一)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一)、病因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而分为复合性血肿和单纯性血肿。

复合性血肿的出血来源可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也可由脑内血肿穿破皮层流到硬脑膜下腔。

此类血肿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图19-5左)。

单纯性血肿较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此类血肿可不伴有脑挫裂伤,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二)、临床表现由于多数有脑挫裂伤及继发的脑水肿同时存在,故病情一般多较重。

如脑挫裂伤较重或血肿形成速度较快,则脑挫裂伤的昏迷和血肿所致脑疝的昏迷相重叠,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其他征象也多在1—3天内进行性加重,单凭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急性颅内血肿相区别。

如脑挫裂伤相对较轻,血肿形成速度较慢,则可有意识好转期存在,其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征象可在受伤72小时以后出现,属于亚急性型,此类血肿与脑挫裂伤的继发性脑水肿很难从临床表现上作出区别。

少数不伴有脑挫裂伤的单纯性硬脑膜下血肿,其意识障碍过程可与硬脑膜外血肿相似,有中间清醒期,唯因其为桥静脉出血,中间清醒期可较长。

(三)、实验室检查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可有助于确诊。

其他参阅硬脑膜外血肿的CT检查。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一)、病因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其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仅有轻微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史,有的病人本身尚患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图19-5右)。

血肿增大缓慢,一般在2—3周后,由于脑的直接受压和颅内压增高两种原刚,起临床病象。

关于出血原因,可能与老年性脑萎缩的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有关,遇到轻微惯性力作用时,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使进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

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后者的抗血凝作用,使血肿腔内失去凝血机能,导致包膜新生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再扩大。

早期包膜较薄,如及时作血肿引流,受压脑叶易于复位而痊愈;久后,包膜可增厚、钙化或骨化。

(二)、临床表现1.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轻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痫等。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如智力障碍、精神失常和记忆力减退等。

本病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痴呆、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或颅内肿瘤等。

中老年人,不论有无头部外伤史,如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想到本病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CT检查:如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有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与血肿腔内的凝血机制和病程有关,还可见到脑萎缩以及包膜的增厚与钙化等。

其他参阅硬脑膜外血肿的CT检查。

脑内血肿(一)、病因有两种类型:1、浅部血肿的出血均来自脑挫裂伤灶,血肿位于伤灶附近或伤灶裂口中,部位多数与脑挫裂伤的好发部位一致,少数与凹陷骨折的部位相应;2、深部血肿多见于老年人,血肿位于白质深部,脑的表面可无明显挫伤。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甚相似。

其意识障碍过程受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和血肿形成的速度影响,由凹陷骨折所致者,可能有中间清醒期。

(三)、实验室检查CT检查:在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有助于确诊,同时可见血肿周围的低密度水肿区。

其他参阅硬脑膜外血肿的CT检查。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一)、病因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raumatic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多见于脑室邻近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或外伤时脑室瞬间扩张所形成的负压,使室管膜下静脉破裂出血。

出血量小者,因有脑脊液的稀释作用,血液常不凝固,出血量大者可形成血肿。

(二)、临床表现病情常较复杂严重,除了有原发性脑损伤、脑水肿及颅内其他血肿的临床表现外,脑室内血肿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发生脑积水,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使章识障碍更加严重;脑室受血液刺激可引起高热等反应,一般缺乏局灶症状或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CT检查如发现脑室扩大,脑室内有高密度凝血块影或血液与脑脊液混合的中等密度影,有助于确诊。

其他参阅硬脑膜外血肿的CT检查。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一)、病因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指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此种现象可见于各种外伤性颅内血肿。

形成机制可能是外伤当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因而CT检查未见出血;伤后由于损伤所致的局部二氧化碳蓄积、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得原已不健全的血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迟发性血肿。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为伤后经历了一段病情稳定期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确诊须依靠多次CT检查的对比。

迟发性血肿常见于伤后24小时内,而6小时内的发生率较高,24小时后较少。

二、护理措施(一)、观察要点:1、颅内压的观察:颅内容物体积之间的平衡失调,超过生理调节功能的限度时出现颅内压增高,当颅压>1.76kPa(180 mmH2O)时,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这些先兆症状时要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措施。

2、意识观察:意识改变是颅脑损伤病员最常见的体征之一。

它往往能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

根据意识动态观察可判断伤情的转归。

意识障碍的类型在临床上可分为清醒、躁动混乱、嗜睡、浅昏迷、昏迷。

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姓名、定时及定向力测定来判断,对昏迷病人通过疼痛刺激(如针刺、压眶上神经、压胸骨柄等)后观察其有无呻吟、皱眉、肢体运动及各种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睫毛反射等)的出现。

清醒后病员意识又出现嗜睡——浅昏迷——昏迷提示颅内有血肿形成,需立即手术治疗。

脑干损伤病员处于昏迷状态,渐渐出现咳嗽、吞咽等生理反射,肢体出现运动,病理征消失这些征象说明病情在好转。

相反原来清醒的转为嗜睡,对周围反应迟钝,躁动的转为安静、昏睡,并出现病理征,则提示病情在恶化。

意识的动态变化能反映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及损伤的程度。

3、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的灵敏度与对脑神经(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有关,缩瞳肌和扩瞳肌的中枢在中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