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意义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共有两次合作,而两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于中国的革命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始于1924年1月直至1927年7月,总共历时了三年半的时间。
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标志是于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这次会议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值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也称“国民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始着手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期间,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罢工运动达到180多次,其中最为轰动的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但是,随着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而失败,使得工人运动跌入低潮。
然而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中国共产党此时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需要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而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幸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党”,因此,在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各种条件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
大会中决定相信孙中山和其领导的国民党,并且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
本次会议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
最后,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至此,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展正式开始。
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开创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例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次东征和南征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大力发展了北方的革命运动。
二、国共合作势力的迅猛发展,使得北洋军阀势力迅速崩溃,以此对帝国主义列强起到
了强烈的威慑作用。
三、在经历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失败后,党的革命思想走向成熟,意识到了革命斗争需要
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可以说是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已经统一战线的分裂;但是从主观上,还是要归结于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主义错误,对于武装力量的放弃对于大革命的失败起主要作用。
总的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但随着其失败,教导了我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革命斗争的正确方法,而在革命的斗争,必须重视武装力量,无论如何,在革命中,都不能再次放弃对自己的革命军队的领导。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国共两党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于1937年9月开始,而到了1946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而结束。
期间,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革命的胜利有着深远的影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使得中华民族与外来侵
略势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于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希望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创立的义勇军”的条件下可以与其他军队达成联盟,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到了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在宣言中提出“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八一宣言》的发表,呼吁了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可以能够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行动,停止内战,希望国共可以不要浪费无谓的兵力斗争而让日本军队有机可趁,在国共内战期间而占领更多的土地。
同时也呼吁全国同胞,无论是任何阶级任何党派的人民都共同参加抗日斗争,以便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在经历了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后,一二九学生运动将中国的抗日运动推向了高潮。
但是由于蒋介石一直不能放下成见,在是否与共产党合作上犹豫不决,而抗日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了,所以在1936年5月5日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抗日反蒋”的政策改为“逼蒋抗日”的政策。
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软禁蒋介石,因此,迫使了蒋介石停止内战,参与了国共合作。
随后,虽然蒋介石并不是特别真心的合作,但是国共两党仍然合作抗日得到了许多胜利。
至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发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言语,即八一三事变。
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因此,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开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同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是形成,同时,中华民族也终于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经过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敌前敌后两个战场分别与日本军队抗争,最重,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儿女经过团结斗争终于赢得了漂亮的一仗。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其意义深远影响至今:
首先,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各阶层各党派的人民空前的团结,也正是有了国民党的加入,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强大了许多。
正是有了坚强、团结的力量使得我国的抗日战争能顺利取得胜利,同时也让全国民心趋向一致、表现出了强大凝聚力、爱国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日斗争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因此,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革命军队空前壮大。
故此,也为共产党在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最后,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一直处于杯外国列强欺压掠夺的状态,从而使得日本这样的“弹丸之地”发出了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言语。
但是,经过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团结后的坚强力量让外国列强不得不刮目相看。
从而,也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汗向那些觊觎中国的外国势力发出了震摄的怒吼。
由此可见,两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的解放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共产党在两次合作中的成长和成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而革命前辈用他们的鲜血的泪水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的今天也更加值得我们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