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中的资产处置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融资租赁的风险防范与重点条款解读
融资租赁的风险防范与重点条款解读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可帮助企业获取资金并获得所需的设备、机器或其他资产。
然而,在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时,需要注意其中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条款以加强风险防范。
本文将对融资租赁的风险防范措施及重点条款进行解析。
风险防范融资租赁涉及多个方面的风险,包括租赁物质量、租赁人信用风险、租赁物维修与保养、违约及争议解决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防范措施:1. 资信审查: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租赁公司需要对潜在租赁人的信用进行评估。
这包括审查其财务状况、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等。
通过资信审查,租赁公司可以辨别出哪些企业是可靠且有能力按时履约的。
2. 担保措施:为了进一步减少信用风险,租赁公司可以要求租赁人提供担保,例如保证金、抵押物或第三方保证人。
这些担保物可以用于弥补租赁人未能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损失。
3. 保险覆盖:为了应对租赁物发生损坏、丢失或其他风险的情况,租赁公司常常要求租赁人购买相应的保险。
这样,当风险事件发生时,保险可以给租赁公司提供一定的赔偿。
4. 维修与保养责任:租赁合同需要明确租赁人和租赁公司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租赁人应当承担租赁物的维修与保养责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而租赁公司则需要保证租赁物在租赁期内不受质量问题影响。
重点条款解读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有几个重点条款需要特别注意。
这些条款对于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双方行为具有关键性作用。
1. 租赁物描述:租赁合同需要详细描述租赁物,包括型号、规格、数量等。
这有助于确保租赁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规定双方对租赁物的享有权利与使用范围。
2. 租金及支付方式:租金是融资租赁交易的核心内容,合同需要明确租金的金额、支付时间和方式。
这有助于避免支付纠纷和争议,并确保租赁人按时足额支付租金。
3. 违约责任:合同应明确各方的违约责任与违约处罚机制。
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合法手段进行追偿或寻求其他救济。
这有助于增加合同的约束力,保障交易的稳定性。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融资担保机构的帮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
而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承担着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融资担保机构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企业在向融资担保机构借款时,可能存在无法按时按量偿还贷款的风险,从而导致担保机构的资金亏损。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周期波动时,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在资金投资、资产配置和交易中面临的价格波动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风险。
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融资担保机构的资产价值可能发生波动,甚至出现损失。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由于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不善或者员工不端等原因所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包括人为错误、系统故障、管理缺陷等,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操作风险是一个极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行业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加强对重点客户的监控。
2.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针对不同的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
在信用风险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担保和联合担保的方式,增加企业的信用担保,降低单一企业的违约风险;在市场风险方面,可以采取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措施,降低资产价格波动对机构造成的影响;在操作风险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3.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通过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精准定位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损失。
融资方案、风险及其防范
融资方案、风险及其防范(一)规范投资行为,理性分析投资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投资环境的日趋复杂,投资决策的难度和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中小企业在创业前,应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例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明确收益及投资的额度,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大胆作出政策允许的投资决策,并善于从优惠政策中降低成本,获取收益,学会用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权益,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对利率、汇率的波动,产品的价格趋向,竞争格局的变化进行有效预期,从而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二)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应付风险的前提。
因此,创业者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对项目运营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出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保证投资项目的实现。
例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合理确定企业融资规模,选择最佳融资机会,制定最佳融资期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及融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来合理确定企业融资规模。
中小企业若能抓住企业内外部的变化提供的有利时机进行融资,会使企业较容易地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
企业应在合理区分融资目的和用途的基础上,采用稳建型的融资方式。
(四)制定最佳的融资组合策略,分散融资风险1.合理利用民间金融。
(1)给予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界的合法身份,将其由“地下”转为“公开” ,便于监督。
(2)正确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或设立基金、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形式转化为正规金融。
(3)从客观的角度肯定民间金融中有效的操作流程和处理手段,禁止其中违法的、有害社会和侵犯公民权利的手段和做法。
证券融资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证券融资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证券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防范措施:
1、市场风险:证券市场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投资者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证券品种,并进行风险分散和资产配置。
同时,定期跟踪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2、信用风险:在证券融资中,借款方可能出现违约风险,投资者可通过评估借款方的信用状况来降低风险。
此外,借款方可提供担保物或抵押物作为保证,增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交易错误、信息泄露等。
为减少操作风险,投资者应高度关注交易细节,采取交易前确认、交易录音等操作措施。
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操作风险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4、法律风险:证券融资涉及诸多法律规定,投资者应合法合规经营。
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将合规经营纳入企业风控体系。
5、市场信息风险:市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投资者要加强信息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外泄。
同时,加强信息收集和研究,提高自身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
具体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在不同的证券融资操作中可能有所不同,投资者在进行证券融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投资者也应谨慎选择融资机构,选择具备稳定经营和良好信誉的融资平台进行操作。
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在企业管理和个人财务规划中,资产处置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资产处置可以包括出售、转让、抵押或报废资产等各种方式。
然而,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和提出一些建议。
问题:1. 评估资产价值,在进行资产处置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以确定其实际价值。
然而,由于市场波动和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评估资产价值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 法律法规的限制,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环保法规、税务法规等。
不合规的资产处置可能会导致法律风险和额外的成本。
3. 时间和成本,资产处置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额外的成本,包括评估费用、交易费用等。
在处置资产时,需要考虑这些时间和成本因素。
建议:1. 定期评估资产价值,定期对资产进行评估,及时更新资产价值,以便更好地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市场变化。
2. 合规处置,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处置过程合规,避免法律风险。
3. 多元化处置方式,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包括出售、转让、租赁等,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的价值。
4.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和专业的评估机构,以确保处置过程的顺利进行。
5.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处置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的价值。
总之,资产处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通过合规处置、定期评估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可以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价值,实现财务规划的目标。
企业的融资风险及管控对策
企业的融资风险及管控对策一、背景与意义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融资行为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融资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融资风险,成为了保障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系统分析企业融资风险的种类、成因及管控对策,以期为企业提供应对融资风险的策略与指导。
二、企业融资风险的种类与特点1.债务结构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债务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在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或需承受高额的利率负担。
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汇率的波动,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随之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3.操作风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因操作失误或内部控制缺陷而导致的风险。
4.信用风险:当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或违反约定时,可能会面临债权人的追偿甚至起诉。
三、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经济周期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融资环境产生影响。
2.信息不对称: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掌握市场或交易对手的信息,导致决策失误。
3.内部管理缺陷: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体系等不完善,容易诱发融资风险。
4.融资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风险特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四、融资风险的管控对策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和评估融资风险。
2.强化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与投资者、债权人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
3.合理安排债务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债务的期限、利率结构。
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为应对突发的融资风险,企业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减少潜在损失。
5.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降低融资风险的发生概率。
6.多元化融资策略:通过采用多种融资渠道和工具,降低对单一融资方式的依赖,从而分散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防控措施(4篇)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防控措施(4篇)第一篇:信贷风险防控措施1.1 信贷风险概述信贷风险是指融资担保公司在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过程中,可能因借款人违约、欺诈等行为导致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
信贷风险是融资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其经营成果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1.2 信贷风险防控措施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信贷审查:对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借款人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
2. 设立风险准备金:根据信贷业务的规模和风险程度,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信贷损失。
3. 实行差异化利率: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利率水平,以合理反映信贷风险。
4. 加强信贷监控:对信贷业务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第二篇:市场风险防控措施2.1 市场风险概述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等。
2.2 市场风险防控措施为了降低市场风险,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多元化投资: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分散市场风险。
3. 利率衍生品交易:通过衍生品交易,如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对冲利率风险。
4.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员工风险意识,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第三篇:操作风险防控措施3.1 操作风险概述操作风险是指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内部控制不足、操作失误、信息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员工失误、外部依赖等。
3.2 操作风险防控措施为了降低操作风险,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控,确保公司业务合规开展。
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资产处置通常涉及到公司、组织或个人对不再需要或不再产生价值的资产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出售、报废、交换、捐赠或其他形式的转移。
以下是关于资产处置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建议:常见问题:1. 价值评估:如何准确评估资产的价值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涉及到确定资产的当前市场价值、剩余价值或潜在价值。
2. 合规性:资产处置可能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如税务法规、环保法规等。
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
3. 流程管理:缺乏有效的资产处置流程可能导致时间延误、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
4. 风险管理:资产处置可能涉及与第三方交易的风险,如欺诈、盗窃或违约等。
5. 环保问题:某些资产(如电子设备、化学品等)的处置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建议:1.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一个全面的资产价值评估机制,考虑市场条件、资产状况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2.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3. 优化流程:制定明确、高效的资产处置流程,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清楚了解并遵循这一流程。
4. 风险管理: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这可能包括与可信赖的第三方合作、进行尽职调查等。
5. 环保考虑:确保资产处置符合环保要求,如回收、再利用等。
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资产,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6. 记录和报告: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以便追踪资产处置的整个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文档支持。
7. 培训和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资产处置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一任务。
企业投融资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企业投融资中的法律风险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投融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企业必须认识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管理这些风险。
本文将分析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规避这些风险。
二、合同风险在投融资活动中,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企业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往往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首先,合同条款可能存在模糊不清或者与适用法律相冲突的问题,导致双方对合同解释产生分歧。
其次,一方可能不履行合同义务,例如未按时支付款项或交付货物,给其他一方造成经济损失。
此外,一方可能还存在故意违约或欺诈行为,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为规避这些合同风险,企业应当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并在签订合同前充分了解对方的信誉和资质。
同时,应当委托专业律师起草和审查合同,确保合同条款精确明确,并符合适用法律的规定。
企业还应当定期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来应对违约行为。
三、知识产权风险在投融资活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企业投资项目可能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而未经合法许可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导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为避免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应在进行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确保所投资的项目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此外,企业还应当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确保对方有合法的知识产权使用权或授权。
在投资项目的运营过程中,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定期审核和更新知识产权的使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四、合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融资活动时,还需要考虑合规风险。
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定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具有约束力,企业如果违反相应的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为降低合规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
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审核程序,确保投融资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项目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项目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
项目融资意义大、风险大,因此如何优化项目融资管理、防范融资风险就尤为重要。
一、项目融资风险的种类1、金融环境的风险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
利率变化风险指在项目融资过程中,由于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
外汇汇率风险指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 以及将丧失所期待的利益的风险。
2、法律方面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东道国的法律变动或不健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尽相同,经济体制也各有特色,如各个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国家缺乏公平贸易和竞争的法律等以及对东道国法律的不熟悉都会带来风险。
3、政治方面的风险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战争、国际形势变幻、政权更替或借款人所在国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
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
4、项目本身的风险主要包括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完工风险;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因素所导致的生产风险;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
5、管理方面的风险(1)项目融资具体操作困难,加大了融资风险。
项目融资的筹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通过贷款外,一些项目公司也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筹资。
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
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过于严格,使得项目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
(2)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投融资管理方面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在公司的生命周期中,投融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风险的增加,企业必须在投融资管理方面进行谨慎的决策,以规避风险并实现收益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导致投资价值减少或亏损的风险。
市场环境有时会出现剧烈的变化,企业在此情况下的投资资产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
由于市场风险是无法控制的因素,企业必须谨慎地考虑市场风险,并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短期债务无法按时支付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因支付困难而可能面临信誉降级的风险。
企业应该谨慎考虑借款金额与利率的影响,并且保持财务健康状况,制定稳健的经营策略。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或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企业必须合理制定经营策略、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有效识别管理风险和加强业务合规性管理,以减少经营风险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中的损失。
1.谨慎选择投资项目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定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如果有必要,企业还应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估。
企业应该在给定市场中了解项目的销售情况、市场环境和竞争潜力。
2.制定合理的资金流量计划企业应该根据投融资的情况,合理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
在满足企业流动性需求的同时,掌握现金流量、保持财务稳定,确保良好的财务状况。
3.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企业必须改进风险管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
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等。
4.加大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力度企业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态、业务开展情况等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维持企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融资风险是指本公司在融资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表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本公司在充分估计融资业务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或引发融资风险的基础上,从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健全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及风险控制制度。
本措施根据本公司《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和《融资业务基本操作规程》的要求和基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由公司融资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通过,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
一.依法经营,合法融资1.本公司必须按公司营业执照批准的经营范围开展业务,超出经营范围的须通过合法批准。
2.被融资人及反融资人必须合法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题资格;融资贷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各项开发经营法律手续完备。
要建立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人拒之与公司融资大门之外。
3.必须依据《合同法》、《融资法》的有关规定,本着“认真、谨慎、合法”和“互惠、互利、平等”的原则,与被融资人、反融资人和贷款人签订有关合同。
所有合同文本必须经公司法律顾问审核。
4.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目规章制度。
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杜绝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在实施反融资措施上禁止“感情用事”和“心慈手软”等现象的出现。
二.民主审议,分级管理1.融资项目的洽谈、受理、考案、签约、保后管理和债权清偿及有重大问题的决定与处理,必须坚持公开,民主的原则,坚持程序化管理和规范操作,严禁“暗箱操作”或“地下运作”。
2.严格项目审核和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公司融资风险控制委员会,融资业务评审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的作用,提高融资质量和专业操作水平。
3.公司日常行政和经营管理实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总经理办公室由各部门负责任以上人员组成,负责议决公司日常行政和经营管理工作。
融资融券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融资融券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交易方式,涉及到投资者、证券公司和标的证券等多方风险。
以下是对融资融券中风险的详细说明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经济环境变化等不可预见和控制的因素导致市场波动,交易异常,造成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无法正常进行,危及市场安全,或造成证券公司客户担保品贬值,维持担保比例不足,且证券公司无法实施强制平仓收回融出资金(证券)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1.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和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2.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市场风险。
3.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客户违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证券公司损失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控制措施:1.投资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避免因证券公司自身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还款。
2.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和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客户禁止开展融资融券交易。
3.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法按照正常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证券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控制措施:1.投资者应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证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避免因市场交易不活跃导致无法正常平仓。
2.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流动性风险。
3.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系统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者或证券公司的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
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首先,风险评估是评估和判定融资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这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潜在风险,为项目的融资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合理定价是指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和价值确定合理的融资金额和利率。
通过合理定价可以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并提高项目的融资成功率。
在定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项目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保融资金额和利率的合理性。
第三,严格审查和管理是指对融资项目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查和管理。
这包括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项目方的信用进行核查、对项目方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等。
通过严格审查和管理可以减少融资项目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第四,多元化融资渠道是指同时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和渠道进行融资。
这样可以降低单一融资方式和渠道的风险,分散融资风险。
常见的多元化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常见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
除了以上措施,还可以采用其他措施来进一步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比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方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项目的监测能力,及时调整融资策略等。
同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融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融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比如,在房地产行业可以加强对项目的土地和房产权益的审查和核实;在能源行业可以关注项目的环保和安全措施等。
总之,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通过风险评估、合理定价、严格审查和管理、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融资风险,提高项目的融资成功率。
同时,企业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细化和切实可行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融资的安全可靠。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济环境变化和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存在着许多风险。
本文将就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一、企业融资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客观环境等因素而导致融资市场结构和利率等发生变化的风险。
比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融资难度大,放贷方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也随之加强,导致对借款企业的要求变得更高。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方无法按时足额还款而导致的损失。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信情况,银行和投资人就会撤回资金。
另外,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营危机,有可能导致其无法按时还款,影响企业的信用评价。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市场、人员等各种因素造成的企业经营状况变化而影响融资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实力、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按时还款。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利率上升对借贷双方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融资过程中,企业和融资方之间的利率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借款成本而面临困境。
二、防范措施1. 制定稳健的融资计划,减少融资负担企业在融资前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确立合理的融资计划,根据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及借款性质制定还款计划,确保自身压力可承受。
2. 提高借款方自身的信用水平企业在融资前应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包括增加现有财务和经营的透明度,提高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
3. 设立保证金和抵押品企业在融资前应考虑到自身未来的经营风险,是时时刻刻都需要保持警惕。
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定的保证金和抵押品,以规避风险。
4. 合理选择融资工具企业在融资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融资工具,确保风险可控。
5. 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体系,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支持长期的融资需求。
分析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分析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高净值个人等进行专业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
此类业务不仅涉及资金的流转和交易,还包括资产的评估和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具体分析如下:一、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是合同,包括委托合同、投资合同等。
如果合同条款不清晰或者不合理,就有可能导致委托人或者投资人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合同纠纷。
2.经营风险资产管理业务涉及到多种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
若投资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不善,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导致业务经营困难。
3.知识产权风险资产管理业务中经常涉及到交易信息和投资决策,涉及到知识产权等重要机密,若泄露就会给业务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4.法规风险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法规尤为复杂,从保险、证券、投资基金到信托、资产证券化等,都涉及到严格的监管法规。
如果未能遵守规定,就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各种法律后果。
二、防范措施1.加强合同管理为避免合同纠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对涉及到的合同纠纷及时调解解决。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根据现有的投资组合和市场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何衡量风险、如何规避风险等,从而降低业务经营风险。
资产管理业务涉及到大量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要建立相关保密机制,加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交易信息的安全维护,从而保护知识产权。
4.遵守法律法规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强对法规政策的研究和了解,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合法、合规,避免受到各种行政、刑事或民事法律纠纷的制裁。
总之,资产管理业务涉及到的法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挖掘市场的投资潜力,稳健地开展业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产处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财产处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财产处置是一个常见的行为。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其中潜在的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个人或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财产处置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首先,合同风险是财产处置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在财产处置过程中,往往需要签订各种合同,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抵押合同等。
如果合同条款不清晰、不完整或者存在歧义,就可能引发纠纷。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对于标的物的质量、数量、价格、交付时间和地点等关键条款约定不明,一旦出现问题,买卖双方就容易各执一词,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引发诉讼。
其次,权属不清是另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在处置财产之前,必须确保对该财产拥有清晰、合法的所有权或处分权。
如果处置的财产存在权属争议,比如是共有财产但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就擅自处置,或者是处于抵押、查封等限制状态的财产,那么这种处置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一旦被认定无效,不仅交易无法达成,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者,税收问题也不容忽视。
财产处置可能会涉及到各种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契税等。
如果在处置过程中没有依法纳税或者纳税申报不准确,就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
此外,不同类型的财产处置在税收政策上可能存在差异,如果对税收政策理解有误,也会导致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还有,在财产处置中,如果涉及到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需要办理相关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如果未及时办理或者办理不当,可能导致产权无法顺利转移,给购买方带来损失,同时也会给处置方带来法律纠纷。
另外,价格评估不准确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在财产处置时,尤其是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资产,如房产、股权等,需要进行合理的价格评估。
如果评估价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平性,甚至可能被认为是恶意处置财产,从而引发法律问题。
在继承和赠与的财产处置中,也存在法律风险。
企业融资风险及应对方法
企业融资风险及应对方法【摘要】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也伴随着各种风险。
本文通过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揭示了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正文部分提出了应对企业融资风险的方法,如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良好信用记录和提高资金流动性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企业融资风险及其应对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了持续改进和监控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和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企业融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应对方法、重要性、持续改进、监控、综合风险管理。
1. 引言1.1 企业融资风险及应对方法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融资可以获取资金支持,实现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等目标。
企业融资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危机。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认清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市场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风险之一,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融资造成影响。
信用风险是指融资方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或支付利息的风险,如果企业长期处于信用不良状态,将难以获得更多融资支持。
流动性风险则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满足支付需求的风险。
对于这些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等方法进行应对。
企业还需定期评估风险状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企业融资风险及应对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改进和监控的重要性以及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凸显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稳健发展。
2. 正文2.1 了解企业融资的风险企业融资是企业为了满足经营、发展需要而从市场上融资以及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
与此企业融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资产处置方案风险分析
资产处置方案风险分析一、背景和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资产处置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必经的问题。
无论是资产处置的形式,还是处置方案的制定,都需要企业在具体实施前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因为资产处置方案作为企业的关键决策方案之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若不进行风险评估,则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导致企业不良后果。
因此,本文将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资产处置方案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二、资产处置方案风险分析2.1 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资产处置涉及到的风险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产价值风险:由于资产处置的价值作为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资产处置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资产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涉诉风险: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容易引发涉诉风险,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成本和声誉风险。
•员工风险:资产处置方案中,常常涉及到员工岗位调整、裁员等问题,这可能引发员工的离职、工作不积极等风险。
•企业文化风险:因为资产处置可能引发企业文化的改变,一旦失去“核心竞争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可能面临困难。
•经营风险:资产处置如果实施不当,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影响,或拖累企业业绩。
•资产转让时限风险:若资产处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会面临逾期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处罚、罚款等问题。
2.2 风险分析根据以上风险因素,可以对资产处置方案进行风险分析。
•首先,对于资产价值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对资产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以确保资产能够实现实际的商业价值。
•其次,对于涉诉风险,企业应当在资产处置方案中充分考虑法律风险,委托专业的律师或法律机构进行合法的程序操作,降低涉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对于员工风险,企业应当充分评估员工对处置方案的支持度,并充分沟通员工的利益诉求,尽量减少员工的不满和抵触。
•第四,对于企业文化风险,资产处置方案应当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企业文化改变方案,尽量保持企业的稳定。
资产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资产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资产管理风险防控措施---1. 引言在现代金融领域,资产管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
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投资回报,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资产管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措施,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保护客户的资产利益,并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2. 市场风险防控措施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导致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多元化投资:通过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行业和地理区域,降低特定投资的风险。
多元化投资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提高整体资产组合的稳定性。
- 定期风险评估:定期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市场研究、经济分析和风险模型等手段进行,以提供决策参考。
- 资产负债匹配:通过匹配投资资产的到期日期和投资产品的到期日期,降低由于市场波动导致的现金流风险。
资产负债匹配可以帮助资产管理公司更好地管理市场风险,并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3. 信用风险防控措施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方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导致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严格的信用评估: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记录和担保情况等。
通过严格的信用评估,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减少与高风险债务人的交易,降低信用风险。
- 分散债权:将债权分散到不同债务人,以降低由于某个债务人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分散债权可以通过投资于不同行业、地区和信用评级的债券实现,以实现风险分散。
-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债券的信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可能的违约情况。
定期监测可以通过与信用评级机构、行业研究机构和债券发行人进行沟通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中的资产处置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协力律师事务所并购金融法律事务中心马晨光一、资产处置概述无论是哪种融资方式,也无论你是作为投资者还是融资方的律师,你都应该在融资一开始就注意到资产的处置问题。
我们经常把金融资本比喻成“养猪”,猪养肥就是要杀掉或者卖掉。
在融资期间开始时候就你应该做好杀猪、卖猪的准备。
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
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
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资抵债、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再投资完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
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
二、房产处置资产处置中,最坏的打算就是进入司法程序申请强制执行,根据2005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以在实践中经常看到的资产处置的方式就是司法拍卖了。
下面我将一下司法拍卖中的房产拍卖。
1.首先,对于债权人来说,在房地产价值评估中必须预估拍卖可能带来的价值减损。
我们知道根据2005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拍卖规定》),对于房产的拍卖,首先必须按市场价对被拍卖房产进行评估,然后按评估价对外公开拍卖。
实践中有很多房产在拍卖时因房价等种种原因导致流拍。
也就是说已抵押的房最终卖不出去,这样债权人的债权就无法最终实现。
根据《拍卖规定》第28条规定,不动产拍卖须进行三次。
执行过程中如果在《拍卖规定》限定的次数内无法变现时,债权人如果申请抵债,则需要补齐不动产高出其债权的差额,债权人不但不能及时收回借款,更须大量的现金投入如果不愿意抵债,须进行变卖,法院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
法院只有按照《拍卖规定》“应当”解除查封,将该财产返还给被执行人。
虽然解除查封后,债权人仍然享有抵押权,对债权的受偿仍可期待,但是受偿的期限更加遥遥无期。
大家都知道,限定司法拍卖次数是出于对执行成本和效率的考虑。
因为司法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某个案件上或者某个程序中花费的资源过多,就可能造成其他案件或其他财产执行中可资利用的执行资源相应的减少。
正是由于受拍卖次数的限制,流拍后法院一般会降低下一次拍卖的保留价,最高20%的降价幅度对竞买人有相当的吸引力。
一些司法拍卖即使评估准确、起拍价格合理,竞买人在交纳了保证金后也持观望的态度,甚至串通导致流拍,以期降价后低价购买。
所以这不仅造成资产处置的时间的延迟,而成执行人为此而承担不小的费用。
(《拍卖规定》第9条“依照前款规定流拍的,拍卖费用由申请执行人负担”)2.其次,法院在司法拍卖中作为委托人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资产处置中竞买人过户难。
根据《拍卖房法》第25条规定“委托人是指委托拍卖人拍卖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拍卖是发生在强制执行中,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查封、扣押了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财产权利,据此取得了对查封、扣押财产和财产权利的处分权,因而处于委托人的地位。
法院是拍卖委托人,拍卖是强制性的,勿须得到被执行人同意,关于法院执行拍卖的法律定性学界尚有分歧,但是不管是执行的职务行为还是民事行为,法院作为委托人的法律属性是确定无疑的。
在司法拍卖中,法院执行的随意性、委托责任不清往往使得竞拍人无法取得完整的财产权利。
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履行委托人的完税义务。
我们知道根据《拍卖规定》第23条“拍卖成交或者以流拍的财产抵债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并于价款或者需要补交的差价全额交付后十日内,送达买受人或者承受人。
”实践中法院一般只出裁定,对于完成过户手续,法院一般不予置理的。
虽然,我们知道根据《物权法》第28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取得房产的所有权,但是根据《物权法》第32条规定,该权利是不完整的,没有办法处分。
最近,我们正在处理一起拍卖执行案件。
案情是这样的:一处位于上海宝山区的房产,被几个法院查封,申请执行人既有抵押权又要无担保不的一般债权人。
我们的一个当事人通过参与竞拍,竞得了一处房产,并交清了全部拍卖款,(包括由买受人承担的税费)但是由于债务人没有其他财产缴税,法院将拍卖款项全部用于分配给债权人,所以没有办法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我们查了一下拍卖公告,公告约定“买受人需要对拍卖标的过户的,须等法院通知后自行办理过户手续,过户手续费及相关税费按国家规定由委托方于买受人各自承担。
”“买受人付清全部拍卖价款后,委托方按展示的现状向买受人移交拍卖标的及相关法律文书”,其中“相关的法律文书”应该理解为与顺利办理拍卖标的房产过户手续有关的所有法律文书,包括但不限于按税务局要求缴清卖房税款后所取得完税凭证。
但是法院只肯出裁定,不配合完税。
这个案子中,法院对于自身职责认识不清,或者认识清楚,但是执行不到位。
我们知道法院是根据债权人的申请采取拍卖执行措施的,所以应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法院作为对查封、扣押财产和财产权利的处分权,因而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应当履行作为委托人应向买受人承担的义务。
所以法院在拍卖程序中应当预估出卖方承担的税收,在执行款中扣除依法缴纳的税费后再向申请执行人分配。
这种处理方式也是税收优先权的要求。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所以,拍卖价款所得税收债权应优先于一般债权和次后的担保物权。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被执行人的阻挠无法纳税,法院一般不会协助处理。
我们刚刚处理的一起案子,案子是这么的一个情况:曹某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贸易公司由于经营不错,但办公场所简陋,所以想购进一幢大楼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刚好长期关注的一幢楼被法院强制拍卖。
这幢楼位置非常好,位于淮海西路繁华地段,并且这次拍卖时第三次拍卖,前两次拍卖都流拍了。
所以第三次拍卖价格已相当便宜了。
但是这个客户却不敢买,为什么呢?因为怕交了钱过不了户。
为什么过不了户呢?因为对方不配合完税。
被拍卖的房产原权利人是一家位于金山区的一家濒临破产的老牌国企,由于原权利人是企业,根据税务征管的相关规定,必须通过原权利在税务局的专管账户缴税。
而且原权利人由于濒临倒闭,被税务机关被认定为“非正常账户”被冻结了,需要解冻。
但是原权利为阻止拍卖成功,根本不会配合缴税的,加上作为当地的国有企业背景,所以很难通过当地税务局完成缴税。
所以在实践出现类似情况下,一个过户手续要办个三四年。
曹某申请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税务机关配合完税。
但是法院不愿意。
第二,法院的委托人的如实披露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拍卖人有权要求委托人说明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
拍卖人应当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
”因此法院有义务对房产是否存在行政限制比如违章建筑等瑕疵作出说明。
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
”通过查阅大量法院拍卖公告,我们发现,法院在公告中披露的信息一般仅涉及房产的位置、面积。
对于房产上是否存在行政限制及他项权利,公告中并不披露。
而且,我们发现,法院在拍卖公告中设置一些免责条款如:不承担标的物瑕疵担保义务的特点声明。
我们的很多当事人只是在成交确定后被执行法院告知房产存在违章建筑,必须在过后前依规划局意见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理。
结论:从这两起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院作为中立一方,应该注意依法保护拍卖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平衡各方利益,“既不越权,更不失职”。
这方面制度建设应该跟进,《拍卖规定》很多不完善,比如关于执行财产分配的异议,2008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债权人和被执行人可以对分配方案可以提起异议,但是案外利害关系没有规定。
而且,尤其是对于法院委托人法律责任没有规定。
《拍卖规定》规定了拍卖的撤回,但是对于拍卖成交后竞拍人是否有权申请法院撤销拍卖,司法解释没有规定。
北京高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评估、拍卖、变卖财产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0条“当事人、其他执行债权人、买受人、竞买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在法院确认拍卖成交的裁定送达之前,提出证据证明拍卖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行法院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裁定撤销拍卖结果,(2)不如实披露拍卖标的瑕疵,可能严重影响拍卖结果公正性的”上海高院没有类似的规定,而且这个规定也有一个缺陷,撤销拍卖结果只能是在法院裁定之前,裁定出来之后就不能撤销了。
这个规定也是不合理的。
3.租赁关系的处理。
我们都知道投资者如信托、基金他们投资房地产开发、收购某一房地产项目,更多的考虑的是准备长期持有该成熟的物业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和房屋价值增殖收益。
所以,他们与一般的投资者投资策略不大一样,一般的投资者靠房屋出售获取收益,所以他们通常把房屋销售款作为还款来源。
长期物业持有者更多关注的是融资方能不能达到预期的出租率,有没有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大型的商家或者银行这样的优质的长期的优质租户。
为了保障投资安全,也往往要求设立抵押权,这个抵押权一般只可能是第二顺位的抵押权甚至是第三顺位的抵押权,即使你全程参与融资取得了第一顺位的抵押权,你的资金安全也不一定能的得到保障。
为什么,因为上面有租赁关系。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买卖不破租赁”。
是不是这样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担保法》第48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65条对此做了更为具体的说明,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物权法》第190条也承继了这些立法的精神,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