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合集下载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1. 原文。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字词解释。

-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不能简单理解为秦朝的月亮和汉朝的关塞。

它是一种互文的手法,就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塞。

这种写法很有趣,就像把两个朝代的东西混在一起说,其实是想说从秦汉那个时候起,边关就一直存在,战争就一直没停过。

- “万里长征人未还”:“长征”就是长途征战的意思,那些士兵们离家万里去打仗,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呢。

多可怜啊,离家乡那么远,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

- “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就是只要的意思。

“龙城飞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卫青,他打到了龙城;另一种是指李广,他被称为飞将军。

不管是指谁,都是那种特别厉害的将领。

-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在这里读jiāo,是让的意思。

“胡马”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马,这里代指敌人。

“阴山”是北方的山脉,只要有像龙城飞将那样厉害的将领在,就不会让敌人的马越过阴山来侵犯我们。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很宏大又很苍凉的感觉。

明月还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关塞也还是秦汉时候的关塞,时间一下子就拉得很长很长,让人感觉战争已经持续了好久好久。

然后说到那些出征的士兵还没有回来,这就很让人同情。

最后呢,诗人希望有像龙城飞将那样的英雄出现,这样就能保卫国家,不让敌人入侵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希望有超级英雄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一样,王昌龄是希望有厉害的将领来保护唐朝的边境。

1. 原文。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 字词解释。

- “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美酒”就是用葡萄酿制的美酒,在当时,葡萄美酒可是很珍贵的东西呢。

“夜光杯”是一种很精美的酒杯,传说这种杯子在夜里能发光。

哇,用这么好的酒杯盛着美酒,感觉就很高级。

- “欲饮琵琶马上催”:“欲饮”就是刚要喝酒的意思。

这时候呢,“琵琶马上催”,琵琶声响起,这可不是在演奏音乐助兴哦,而是在催促战士们上马出征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摘要:一、前言- 介绍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古诗三首的背景二、古诗三首简介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情2.《春望》- 作者:杜甫-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3.《江雪》-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三、三首古诗的内容与赏析1.《登鹳雀楼》-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2.《春望》-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3.《江雪》-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四、学习建议- 针对每首古诗提出学习建议,包括理解诗意、背诵诗句、赏析艺术特点等正文:【前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22 课为我们选取了古诗三首,它们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和柳宗元的《江雪》。

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审美情趣,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极好教材。

【古诗三首简介】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情2.《春望》- 作者:杜甫-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3.《江雪》-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三首古诗的内容与赏析】1.《登鹳雀楼》- 诗句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的景象,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抒发了自己胸怀壮志,豪情万丈的情感。

- 艺术特点与价值:这首诗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深远而著称,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典范之作。

2.《春望》- 诗句解读: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艺术特点与价值:《春望》以其真挚的情感、形象生动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诗风。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22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字词解析。

1.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2. 长云:层层浓云。

3.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4. 孤城:指玉门关孤独地矗立在荒漠中,这里也可理解为戍边战士所在的城池。

5.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6. 穿:磨破。

7.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8.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三、诗句赏析。

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边塞景象。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那层层的浓云,就像一块大黑布一样,把雪山都给遮暗了。

这里的雪山就是祁连山,本来雪山是很壮观很明亮的,结果被这云一遮,就显得特别压抑。

再看那座孤城,远远地和玉门关相望。

这孤城就像大海里的一个小岛,孤孤单单地在边塞的荒漠里。

战士们在这个孤城里,望着远处的玉门关,感觉离家乡好远好远呢,有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可就特别有气势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那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破了。

你想啊,得打多少仗才能把铠甲磨破呀,可见战斗之频繁、之激烈。

然后“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战士们可真是有决心,他们就想着,要是不把敌人打败,就绝不回家。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不完成任务就不罢休,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一、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字词解析。

1. 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2. 东入海:向东流入大海。

3. 五千仞岳:指华山。

“五千仞”形容山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4.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5.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

6.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7.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2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22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22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1. 字词解释。

-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指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

- “中断”:从中间断开。

可以想象一下,就好像一把巨大的斧头把山从中间劈开了一样,很有画面感哦。

- “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碧绿的江水。

江水为什么是碧绿色的呢?可能是因为周围的青山倒映在江水里,把江水都染绿啦。

- “回”:回旋,回转。

江水到这里打了个弯儿,就像调皮的孩子突然改变了方向。

- “两岸青山相对出”- “相对出”:相互对峙,相继出现。

船在江面上行驶的时候,感觉两岸的青山就像在主动地迎出来,好像在欢迎诗人的到来呢。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孤孤单单的一片帆,这里指小船。

诗人为什么说孤帆呢?也许当时江上就只有他坐的这一艘船,显得很孤寂又很有诗意。

- “日边来”: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想象一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艘小船从太阳的光辉里缓缓驶来,是不是特别壮观?2. 诗句赏析。

- 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一开篇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天门山就像被长江的力量给硬生生地劈开了,江水奔腾而下,到了这里又回旋起来。

这就像两个大力士在较量,一个是高耸的天门山,一个是汹涌的长江水,长江水还略胜一筹,冲破了天门山的阻挡。

-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描写山水的静态变成了动态。

本来是诗人的船在动,但是他却说是青山在迎出来,这种写法很巧妙,就像我们坐车的时候,感觉路边的树在往后跑一样。

而那片孤帆从日边驶来,又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感觉,仿佛是从仙境驶来的一艘仙船呢。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22课 古诗三首 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 古诗三首 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的笔记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学习目标、重点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二、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芙:fú(芙蓉、芙蓉楼、出水芙蓉)蓉:róng(豆蓉、莲蓉、椰蓉)洛:luò(洛阳、洛河、洛神)壶:hú(水壶、茶壶、酒壶)雁:yàn(大雁、雁群、沉鱼落雁)砚:yàn(砚台、洗砚池、笔墨纸砚)乾:qián(乾坤、乾隆、朗朗乾坤)坤:kūn(乾坤、坤角、扭转乾坤)四、多音字单:chán(单于)dān(单独)shàn(单姓)五、理解诗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古诗三首四下22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下22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下22课堂笔记1.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字词解释。

-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 “寒雨连江”:寒冷的雨笼罩着江面。

这个“连”字啊,就好像是雨丝把江和天都连接起来了,那场面,就像老天爷拿了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把整个江的世界都给罩住了。

- “夜入吴”:夜晚来到吴地。

吴,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 “平明”:天亮的时候。

- “楚山孤”:楚山孤零零地挺立着。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你看啊,朋友走了,诗人眼里的山都显得孤零零的,就像他自己的心情一样,很孤单落寞呢。

-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这可不是说诗人的心像冰块那么冷哦,而是说他的内心很纯净,没有杂质。

- “玉壶”:玉做的壶。

在这里是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人在一个寒冷的雨夜,陪着朋友来到芙蓉楼。

那雨啊,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和江水连成一片,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冷冰冰的。

到了天亮的时候,朋友要走啦,诗人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周围的楚山就像他自己一样,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这两句诗就把送别的环境和那种孤独的感觉描写得特别到位。

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导演先给我们一个冷冷清清、雨雾蒙蒙的画面,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那种离别的悲伤氛围。

-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两句可就厉害了。

诗人对朋友说,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来,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放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无瑕。

这其实是诗人在向亲友表明自己的心境呢。

他虽然被贬官了,但是自己的品质依然像冰一样纯净,不会因为外界的挫折而改变。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别人可能会误解我们,但是我们可以挺直腰杆说:“我还是那个正直善良的我,没被困难打倒!”1. 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第22课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第22课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第22课笔记一、《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诗句解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晚悄然来临。

描绘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江景图,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看见楚山孤独的影子。

“孤”字既写出了楚山的孤寂,也映衬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之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达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

2.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以及诗人坚守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污的志向。

3.写作特色:-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寒雨、楚山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比喻象征:以“冰心在玉壶”比喻自己的纯洁心灵和高尚品质。

二、《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句解析:-“月黑雁飞高”: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大雁高飞。

营造出一种紧张、神秘的氛围。

- “单于夜遁逃”:匈奴的首领在夜里逃走了。

表明敌军的惊慌失措。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描绘出将士们英勇无畏、奋勇追击的场景。

2.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将军雪夜追击敌军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

3.写作特色:-烘托渲染:以“月黑”“雁飞高”等景象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气氛。

-细节描写:“大雪满弓刀”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将士们的艰苦环境和英勇形象。

三、《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句解析:- “我家洗砚池头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点明梅花的生长地点。

- “朵朵花开淡墨痕”:朵朵梅花盛开,都带着淡淡的墨痕。

描写梅花的形态,突出其淡雅的特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它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美丽,只愿留下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第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古诗三首概述在第22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和《静夜思》。

这三首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本篇笔记将从作者背景、意境、艺术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这三首古诗。

二、《登鹳雀楼》1. 作者背景•作者:王之涣•时间:唐朝2. 内容简介《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歌,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耸和眺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渴望飞跃的心境。

3. 意境描绘•鹳雀楼高耸:描绘了楼的高大,给人一种振奋和豪情的感觉。

•远眺远方:通过描绘远方的美景,表达了作者远大抱负和追求卓越的愿望。

4. 艺术特点•雄浑豪放的诗风:通过雄浑的语言和辞藻,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情感抒发。

•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描绘楼和远方的景象,达到抒发情感和烘托氛围的目的。

三、《春晓》1. 作者背景•作者:孟浩然•时间:唐朝2. 内容简介《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早晨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3. 意境描绘•春天清晨: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好,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自然景物:通过描绘麦田、村庄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4. 艺术特点•平淡自然的语言:通过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描绘细腻的春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四、《静夜思》1. 作者背景•作者:李白•时间:唐朝2. 内容简介《静夜思》是一首描写夜晚思乡的诗歌,通过描绘寂静夜晚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3. 意境描绘•夜晚寂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宁静,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思念故乡:通过描绘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4. 艺术特点•气势磅礴的语言:通过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远方的向往。

四下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下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下22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字词解释。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 寒雨连江:寒冷的雨笼罩着江面。

“连”字让我们感觉到雨下得很大,整个江面都被雨幕连接起来了,就像给江面上了一层灰色的帘子。

4.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5. 平明:天亮的时候。

想象一下,天刚刚亮,诗人就得和朋友分别了,是不是有点淡淡的忧伤?6. 楚山孤:楚山,这里的楚也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因为镇江一带古代属于吴地,往西北方向就到楚地了。

“孤”字特别妙,朋友走了,只剩下孤独的楚山,其实也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就好像他的朋友一走,他的世界就变得空荡荡的,只有那座山陪着他。

7.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这可不是说诗人的心像冰块一样冷哦,而是说他的内心清正廉洁,没有杂质。

8. 玉壶:玉做的壶,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三)诗句赏析。

1. 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人先描绘了一幅很有画面感的场景。

夜里,寒雨下个不停,连江面都被笼罩了,这雨就像带着寒意的使者,陪着辛渐进入了吴地。

到了天亮的时候,诗人要送朋友走了,看着远处的楚山,孤零零的。

这两句诗里既有景,又有情。

景呢,就是寒雨、连江、楚山这些,情就是诗人送别朋友时的那种不舍和孤独感。

就好像你在一个下雨天送好朋友去远方,看着周围的景色,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

2.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字词解释。

1.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 月黑:没有月光的夜晚。

这种夜晚黑咕隆咚的,很适合搞点神秘的行动,就像故事里的坏蛋总是喜欢在黑夜里偷偷摸摸地干坏事一样。

3. 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敌军的最高统帅。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是一节让学生接触古诗的课程。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作品,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将进酒》。

这些古诗在我国文化传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首古诗《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这首古诗的意境和韵律,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孟浩然笔下的春天之美。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而《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季节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是第二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静夜思》以夜晚的寂静为背景,诗人在夜间的思索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解读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与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寂的夜晚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乡愁的深沉思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首古诗是《将进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宴饮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李白的豪放与豁达。

《将进酒》通过宴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古诗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髓,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与哲理,也可以开拓自己的情操与人生境界。

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古诗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与陶冶。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古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古诗之美是独特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我认为学习古诗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开拓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目标1. 认识3个字,会写4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的意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检查预习1. 读诗正音。

2. 指名读,互相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韵律和意境。

4. 学生自由朗读。

四、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内讨论:三首诗有什么异同?3. 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五、品读感悟1. 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好品味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 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

3. 指名汇报自己的体会,重点引导以下诗句:(1)绝句默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从“迟日江山丽”中的“迟日”体会到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从“燕子”“鸳鸯”的描写中体会到初春的特点,暗含着春暖之因。

从整体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空旷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江水澄澈碧绿。

而明媚的阳光和煦地照射在江水上,照得万物生灵熠熠生辉,散发出醉人的春光。

这就是“迟日江山丽”。

而“丽”字又让人联想起江南春色。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美丽。

诗人面对赏心悦目的春景,禁不住唱出“迟日江山丽”的赞歌。

由景生情,诗人笔锋处泛起联想,“春风花草香”让人陶醉于春之气息。

那花、那草是那么细、那么香,简直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

“江山丽”、“花草香”,色彩鲜艳,布局匀称,“诗眼”如画。

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忘其词藻之堆砌、用意之隐晦。

人于是情不自禁地随诗人一起去感受春天、欣赏春景、体验春的温馨,并陶醉于春风之中。

②“泥融飞燕子”中的“泥融”指的是泥土已经融化了。

“飞燕子”意味着随着天气的变暖燕子归来。

“泥融飞燕子”让我们看到了燕子衔来泥土筑巢,这不仅仅是对燕子的简单描写,还借此寄予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向往之心。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2、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雪梅翻译:《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题:《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鉴赏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

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

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1.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挣逃是对小壁虎的动作描写。

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

这是小壁虎的尾巴的自我保护功能。

2.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句话表现了小壁虎的无奈和伤感,多难看哪写出了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

3.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爬呀爬说明了小壁虎从墙角到小河边爬的路远,断了尾巴爬的速度慢。

摇写出了小鱼游泳的样子。

4.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姐姐您行吗写出了小壁虎的礼貌,它用商量的语气向小鱼借尾巴。

小鱼的话让我们知道了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这个科学小常识,所以小鱼只能很为难地对小壁虎说不行啊。

5.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的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字词积累1、生字注音组词芙fú(芙蓉、芙蕖、出水芙蓉)蓉 róng(芙蓉、豆蓉、并蒂芙蓉)洛luò(洛阳、洛川、洛阳纸贵)壶hú(水壶、茶壶、悬壶济世)雁yàn(大雁、鸿雁、沉鱼落雁)砚yàn(砚台、笔砚、笔耕砚田)乾qián(乾坤)坤 kūn(乾坤)单chán(单于)2、多音字相xiāng(相识)xiàng(相貌)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qiāng(将进酒)要yào(要点)yāo(要求)只zhī(只身)zhǐ(只有)单dān(单独)chán(单于)shàn(姓单)3、词语解释【遁】逃走。

【将】率领。

【孤】独自,孤单一人。

【骑】骑兵。

【逐】追赶。

【客】指诗人的好友辛渐。

【痕】痕迹。

【平明】天刚亮。

【乾坤】天地间。

【月黑】没有月光。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二、文史知识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著有《卢户部诗集》。

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三、古诗内容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课堂备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课堂备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课堂备课笔记一、【理解诗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诗意】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二、【课文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22课堂笔记,生字组词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22课堂笔记,生字组词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22课堂笔记,生字组词《题临安邸》翻译:青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题临安邸》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外青山楼外楼”,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

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
产生的忧伤之感。

四下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下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下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引言在四年级下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古诗,其中包括了三首引人入胜的古诗。

本文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作者简介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他是唐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崔颢曾经担任过广陵刺史,这首诗是他在送孟浩然离开广陵时写的。

2.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崔颢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场景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厚友谊和对他前程的祝福。

诗中描绘了楼台高耸入云的黄鹤楼,以及长江湍急的江水,营造出壮丽的氛围。

3. 主题和意义这首诗的主题是友谊和别离。

诗人通过黄鹤楼的景象和离别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常常感到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珍惜友谊,因为在离别时,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珍贵和重要。

三、《悯农》1. 作者简介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他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绅曾经担任过宰相,他的诗作以真实直观的描写而著称。

2. 诗歌内容《悯农》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付出的敬意和同情之情。

诗中描写了农民春耕、夏种、秋收的辛苦过程,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3. 主题和意义这首诗的主题是劳动和生活。

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状态,呼吁社会关注和尊重劳动者,同时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体谅之情。

这首诗也提醒人们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关心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状况。

四、《登鹳雀楼》1. 作者简介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他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王之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普遍受到了后世文人的赞赏。

2. 诗歌内容《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了楼高百尺的鹳雀楼,以及远眺的山水风光,营造出壮丽的景象。

3. 主题和意义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人文。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人文的建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文明的推崇之情。

22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22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22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课堂笔记收藏,以便于辅导孩子学习。

祝:孩子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一、阅读思考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

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过诗歌的大门,与诗人共享《清平乐·村居》中的田园之乐,也从《繁星》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诗歌的殿堂,领略王昌龄的“一片冰心”;感受边疆将士的英勇气概;欣赏高洁的《墨梅图》,感受诗人崇高的志向与情怀。

二、核心素养人文素养:清纯正直,奋勇作战,不谄媚世人。

感受诗歌表达的精神品格。

三、简介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唐代诗人,世称王江宁。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等。

名言:黄山百战穿金甲,破楼兰不还。

2、《塞下曲》: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唐代诗人,为“大历石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塞下曲》等。

名言名篇:岸草惊风,将军却试夜射。

天明去找箭,已经深入到石头边缘。

3、《墨梅》:王冕,字张,元代诗人画家,老村人,煮石农夫,梅花主人。

主要作品:《墨梅》等。

名言名篇:此身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里,桃李不一。

四、词语芙蓉洛阳水壶大雁砚台乾坤五、主题感悟《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游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豪的志向和品格。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满着英雄气概。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芥借墨梅自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章投诉邮箱:studyofnetfoxmail.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古诗三首》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的主题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并选取了三首著名的古诗进行学习和欣赏。

以下是对这三首古诗的简要笔记:
1.《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描绘了人们登上高楼向远方眺望的场景。

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思乡情感的抒发,诗歌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2.《静夜思》
李白的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诗之一。

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面对繁星点点的天空,思念远方的亲人。

诗歌以简洁、朴实而又深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望庐山瀑布》
该诗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景。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

在学习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们除了欣赏诗歌之美,还可以学习到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故乡和亲情的感悟与思考。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