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称:黄梅戏经典

版本:(不断更新中)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申明:该资源已经杀毒

杀毒软件:诺顿

版本:2005-9-8 rev.25 1、天仙配

改编:桑弧

导演:石挥

舞蹈导演:乔志良

编曲:时白林等

演员:

七仙女:严凤英;董永:王少舫;傅员外:张云峰;赵贵:胡霞琳;土地:丁紫臣;大姐:王少梅;二姐:潘璟琍;三姐:潘霞云;四姐:丁俊美;五姐:江明安;六姐:张萍

剧情介绍: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

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

做工期满,夫妻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赶忙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天仙配》的神话故事来源于董永遇仙的传说。这部戏曲艺术片把戏集中到七仙女与董永的聚散离合上,1956年一经放映便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严凤英、王少舫也从此红遍了全中国。七仙女的扮演者严凤英是黄梅戏的杰出代表,演出过《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等剧目。她的嗓音沙甜圆润,优美动听,享誉海内外。董永的扮演者王少舫长期与严凤英合作,他嗓音宽厚洪亮,略带沙哑,在京剧里叫“云遮月”。两位表演艺术家在《天仙配》中的表演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爱。比如“路遇”,“路遇”是《天仙配》中的一个重头戏,表现了七仙女冲破天规下凡与董永结合。在这个精彩段落中,充分表现出了七仙女勤劳、顽皮的独特性格,以及董永忠厚老实的优秀品格。两位主演无论在演唱还是在表演上都惟妙惟肖,精彩异常。“织锦”是《天仙配》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华彩乐章,表现了七仙女齐心合力一夜织锦十匹,帮助董永赎身的情节。这一段中的“五更调”“织绢舞”都是非常精彩的。“满工对唱”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家喻户晓、久唱不衰的一个经典唱段。这段双声部重唱充分表现了七仙女与董永共赴家园的欢快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本剧在1954年华东区戏曲汇演中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优秀演出奖,

演员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获演员一等奖。

简评:

就是这部戏,让黄梅戏传遍了全国,也让严凤英的名字传遍了全国。黄梅戏本来不过是安徽的一个小剧种,到1954年华东汇演《对花》崭露头角,至《天仙配》而达到了颠峰。个人认为,至少从影响力上来讲,《天仙配》是个至今无法逾越的颠峰。而严凤英,无疑是这个颠峰的创造者。曾记得有位网友说过,京剧的历史,是“角”创造的。其实,每个剧种都是这样。严凤英成就了黄梅戏,黄梅戏也成就了严凤英。

人物:

本剧的演员,我会在以后陆续介绍,因为机会还很多。其实如果一路看下来你会发现主要就是那么几个人在演....黄梅戏人才缺乏可见一斑啊!现在关注一下本剧的编剧和导演。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编剧桑弧,在我以前发布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链接见签名)兼编剧和导演,此人不简单啊。而导演石挥,更是一位罕见的编、导、演全才,有着“话剧皇帝”之称。

桑弧:

桑弧,1916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导演、编剧。

1941年起,他开始从事电影剧本创作,作有《灵与肉》、《人约黄昏后》等。1946年入文华影业公司正式成为专业电影编导,先后编导《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不了情》等七部影片。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编导影片十余部。

桑弧的艺术风格具有含蓄、细腻、恬淡、质朴的特点。在艺术处理上善于从平易中见深沉,从含蓄、淡雅中见浓烈。桑弧导演在喜剧方面亦作出了相当的探索和贡献。

1985年,他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担任上影厂艺委会副主任。1988年担任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当选第三届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有:《太太万岁》、《哀乐中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

《魔术师的奇遇》、《子夜》等。

作品《他俩和她俩》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曾获中央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奖、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影片《祝福》曾获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他1990年执导的根据京剧《曹操与杨修》改编的4集电视艺术片,荣获戏曲电视“黄河奖”一等奖。

石挥: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导演。原名石毓涛,河北天津杨柳青人。在北京长大。读初中时,因家境困难辍学谋生。曾当过列车服务员、车站行李员、牙医学徒和影院小卖售货员。后由同学蓝马介绍,参加话剧团当演员。1940年,石挥到上海参加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了《大雷雨》、《梅萝香》等剧。1941年加入上海剧艺社,演出《愁城记》、《正气歌》等剧。1941年秋,随导演黄佐临、吴仞之等组成上海职业剧团。所饰著名角色是《蜕变》中的梁专员。1942年黄佐林带领剧团的部分演员成立苦干剧团,石挥为该团主力。初因没有演出场地,与费穆导演的上海艺术剧团合演了《荒岛英雄》、《大马戏团》、《秋海棠》。1943 年苦干剧团独立演出,石挥主演《梁上君子》、《金小玉》、《夜店》等剧。抗战胜利后,石挥进入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当演员。由于他在《雷雨》、《家》、《正气歌》、《大马戏团》、《秋海棠》、《夜店》等电影中演得得心应手、潇洒自如,一时被称为中国的“话剧皇帝”。之后,石挥又闯入电影界,先后主演了《世界儿女》、《乱世风光》、《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艳阳天》等,他又几乎成了中国的“电影皇帝”。

1949年上海解放,石挥演出了讽刺美国投机商的独幕话剧《最后的希望》。1952年,上海的八家私营电影制片厂合并成为国营联合制片厂,即“上影”。石挥在“上影”相继执导了儿童片《鸡毛信》、戏曲片《天仙配》。1957年,石挥导演了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讲述民主三号轮船由上海开往宁波时触礁遇险而被解放军抢救成功的故事。但“反右派斗争”开始了,当《雾海夜航》剪辑完成后第二天,石挥被通知向上影领导交代问题,一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把他砸入了深渊。1957年,石挥蹈海自尽。

石挥在人物创造上的性格化能力很强,他在40年代扮演的近20个舞台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独具魅力。他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各种人物的性格、神态、行为和思想感情的表露方式,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对剧中人物的化妆、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步态、手势、身段、语调都有独到的设计。在台词处理上也非常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