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国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国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培养学生准确传达感情的诵读能力。

2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学情分析:

1爱国主题在高中语文教育课本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这样又容易带来流弊,就是学生容易对此类作品体会不深入,唤起学生真正的爱国体验,深入到诗歌内部,消除与屈原的遥远感是我设计思路的出发点。

2《国殇》为楚辞体,相对于唐诗宋词学生接触较少,只学过《离骚》节选,所以要激起兴趣。理科班学生平时学生阅读活动和阅读技巧较少,而诗歌尤其需要重读,所以朗读指导和范读必不可少,并给足时间以让学生揣摩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重难点:

从诵读品味入手,体会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掌握诵读要领,提高诵读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以诵读带动体悟2启发与讨论结合

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

1诵读诗歌体悟感情2知人论世探究意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课文:

一、导入由奥运会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引进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进入课文。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奥运首个难民代表队。如果你可以参加今年的奥运会,你会选择参加那支队伍呢?对,与其他代表队相比,他们一样有着体育的梦想,但是却失

去了最为宝贵的一样东西——国家。所以我们被称为中国公民,而他们只能被称为“某国难民”。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都说过很远,保护在身边。所以当战争来临,祖国的天空被烽火照亮,战士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残酷的战场。文学天空,群星璀璨,保家卫国,久唱不衰。今天我们就学习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作品——《国殇》解题

二、解题国殇

为国事而牺牲。这是屈原为阵亡的楚国的战士而创作的一首祭歌。

教学过程:

三、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文义)

(教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就是读的学科”。诗歌更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求得真意,所以这节课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读诗的声音,在朗读中走进诗歌深处。

1请同学们放生朗读这首诗,不理解的地方参看注释。

2整体感知诗歌,概括上下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并提醒本诗作为楚辞应注意“兮”的处理。

四、精读涵咏(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教师)诗言志,仅仅读准音,理解大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诗中的形象,诗中的情感,让我们置身诗境,还原战场,复活战士,激活情感。

1教师投影问题进行引导,体会当时的战争情形和展示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问题1透过这些文字,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战马嘶鸣声,武器碰撞声,战鼓声, 呐喊声,受伤的惨叫声等

感受到战争的激烈

问题2楚国的将士是怎样表现的?

操吴戈兮披犀甲矢交坠兮士争先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出不入兮往不反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奋勇无畏坚强视死如归死而不悔

问题3作者对战士的评价?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教师)作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赞颂战士们勇武刚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英名长存,气贯长虹!

2学生试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感情。

3教师进行朗诵指导和范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第一段描写的是战争场面,所以动词重读。

前四句“操吴戈兮披犀甲----矢交坠兮士争先”战争开始,应用坚定而急速的语调读出战争的紧张和将士们杀敌时的愤怒,“争先”二字应用高昂上扬的语调读出战士们的奋勇无畏。

中间四句语调感情要有所变化“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我军伤亡惨重,语速要慢,语调肃穆、痛心。“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语调要高昂、坚决,“击鸣鼓”重读,读出战士们坚毅不屈的精神。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最后两句描写天神发怒,天昏地暗,而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要用缓慢的语速而悲壮的语调读出气势与作者内心的敬颂。

五、创读体味(读出气势,读出个性)

1请同学们揣摩诗歌的形象与感情,结合适当的语调语速和停顿重音的技巧,先个人试读文章第二段。

2小组交流探讨,并互相欣赏。

3自荐或推荐优秀代表进行朗读并解释处理的原因。

如:注意第二段前两句“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写战士们生前厮杀战场,死后魂灵在原野上飘荡,不得回家,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读出凄凉孤独的感情,读出回环往复之感。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六、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

投影当时的背景和屈原的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总结诗歌的主旨

楚国资料

1公元前312年,楚秦战,秦斩杀楚甲士8万,取汉中郡。

2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取楚重丘。

3次年再战,杀楚人达2万。

4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

5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斩首5万,取15座城池。

古代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

1杀其父兄,系累兄弟

2对于妻女赐给王公大臣做妾,也有做奴隶的

屈原资料

1屈原提倡“美政”以强大楚国,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

2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3楚襄王即位,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直至自投汨罗。

4屈原被疏远流放期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爱国和政治理想,创作《离骚》等。

楚国的战士们不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为国君而战,也不是为功名而战。他们是为了家国而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七、掩卷遐思,在音乐声中配以图片收束课堂,提出少年更强则国家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