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器质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教学

器质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教学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指导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器质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问题,提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关注与支持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器质精神障碍的护理知识,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宣传教育
推动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完善,为器质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政策与制度支持
社会支持与宣传
自我管理技巧
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授患者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其缓解情绪波动。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和管理精神类药物,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药物副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护理计划的制定
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的实施
01
02
03
04
确保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饮食、休息、清洁等。
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向病人及家属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支持
协助患者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如饮食、洗漱、穿衣等,确保其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生活照顾
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防止患者自伤、自杀等行为。
安全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观察病情变化
家庭护理要点

第五章_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第五章_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CCMD-III 器质性精神障碍 · (0)器质性精神障碍 ·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 ·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治疗
首先要控制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 目前无特效药治疗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 颅内感染的部位可分别位于蛛网膜下腔、脑 实质或局限于某个部位的感染。病原体可分 为病毒、细菌、寄生虫或螺旋体。一般起病 急,主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
▪ 急性病毒性脑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
▪ 梅毒……
保神 , 动 碍 弱 变 斑 全变 退 障 渐 , 系 失
持经 阶 脉 明 , , 片 面明 , 碍 发 呈 统 自
较症 段 硬 显 哭 相 状 衰显 关 突 展 进 定 知
久状 性 化
笑 对 衰 退, 心 出 史 展 位 力
恶史
交缓退
进兴
性体

替慢
展趣

快缩

注:表中各项凡不存在者计0分,存在者计1分,症状明显者计2分;计总 分后天平倾向右侧者为AD,倾向左侧者为VD,接近水平者为混合型。
重度
病程呈进行性,一般经历8-10年左右,罕 见自发缓解或自愈,最后发展为严重痴呆 ,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 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诊断与鉴别诊断
起病缓慢,以逐渐加重的痴呆为主要症 状,不可逆转 与其他老年期的其他精神障碍及其他表现 为痴呆的疾病相区分
AD与老年抑郁的鉴别
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症状。

护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关怀和爱心。

在工作中,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护理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性特点。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杂,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性特点,根据其不同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有些患者可能对疼痛和不适更为敏感,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交流需要细心和耐心,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情感。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语速和语音的清晰度,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语言。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波动大,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幻觉等情绪和行为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4.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护理人员需要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

可以在病房内加入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自然声音,让患者感到放松和安心。

5.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作息。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息和起居规律较容易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作息,提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可以定时进行心理护理活动,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6.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治疗任务。

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工作。

7.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陪伴他们进行康复锻炼,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针对原发性疾病治疗为主 结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配合心理治疗
意识障碍:是核心症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由轻到重一般
依次出现时间、地点、人物、自我定向障碍。
错觉和幻觉:以恐怖性的错视和幻视多见。 思维障碍:常有继发于错觉和幻觉的妄想,系统性差,呈片
断性。
情绪异常:表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愤怒、欣快等。 其它:记忆障碍、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躯体疾病 所致精神
障碍
谵妄是器质性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可见于5%~15%的普通内
、外科病房患者,20%~30%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而在急诊 入院的老年患者中则大约有24%~65%在住院过程中会出现谵 妄。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来临,痴呆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其中以
阿尔茨海默现最常见,约占全部痴呆病人的55%,女多于男 。
• 作用或破坏脑组织 脑器质 • 脑组织供血供氧障碍
• 作用于神经递质或受体 脑器质 • 神经元的兴奋性发生变化
• 直接有关 躯体疾病 • 体内各系统改变
• 重金属、农药、医用药物
中毒 • 食物中毒、致幻剂、嗜好物质
• 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易发生谵妄
年龄 • 壮年以后易发生痴呆
• 遗传倾向
其它 • 心理社会因素及文化背景
呼吸道是否通畅? 有无受伤? 病人及家属是否掌握防护措施?
谢谢
概念: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主
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通常起病在老年前期或老年期发病以女性多见,患病率随
年龄增加而上升。
其发病率还与社会人口学因素有关,如教育程度以文盲组
的患病率最高;丧偶者患病率明显高于有配偶者;经济水 平低者患病率高。
该病预后不良,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02
患者的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史
评估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起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变化 等。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人 际关系等,以评估其对疾病的影响。
了解家族史
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或精 神疾病史。
精神状况评估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注意患者的意识、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言语表达等方面。
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家属掌握一些基本 的护理技能,如观察病 情、协助患者日常生活 、应对突发情况等,以 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心理调适培训
帮助家属学会如何调整 自己的心态,面对患者 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 中的挫折,保持积极乐 观的态度。
家属在患者康复中的角色
情感支持
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者之一,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 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个性化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个性化护理将成为未来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重要趋 势。
跨学科合作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 、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 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
智能化护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护理,提 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是未来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应对挑战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面临 诸多挑战,如症状复杂、病情多 变等,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 能来应对。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 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认 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器质性精神障 碍可分为以下几类:脑器质性精神障 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中毒 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
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 治疗方案。
用药原则
按照医嘱准确使用药物,并注意 剂量和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支 持
通过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适应和应对 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计划和预后 评估
1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
2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康复计划的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3
预后评估
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评估其预后情况。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评估方史、症状、行为等信息。
2
体格检查
包括生理指标、神经系统、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检查。
3
辅助检查
如血液化验、脑电图、神经影像学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原 则
• 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 保持规律的日常护理活动和生活方式。 • 保持适宜的社交互动和心理支持。 • 积极引导和支持其参与康复活动。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定义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器质性病理、病变或药物所致的一类精神症状和行为 障碍,包括认知功能损害和情绪行为异常。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认知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语、迷茫等。
情绪异常
如抑郁、焦虑、易激动、冲动行为等。
行为改变
如言语和运动减少、失控、逃避、疑神疑鬼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成因
01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 脑外伤、脑炎等
03
感染性疾病:如艾滋 病、梅毒等
05
遗传因素:如家族史、 基因突变等
02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04
药物滥用:如酒精、 毒品等
06
环境因素:如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等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刺激患者
02
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增强自信心
03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04 监督患者按时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05
定期带患者进行复诊,了解病情变化
06
学习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医院护理
住院环境:保 持安静、整洁、 舒适,避免刺 激
心理护理:关 心患者,倾听 患者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
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02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
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思维
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
压力和问题的能力。
03 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
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自
信心和自尊心。
04 心理治疗可以与药物治
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康复治疗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1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等受损 2 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等 3 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自杀等行为 4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谵妄等 5 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 6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 的治疗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件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 件

CONTENCT

• 器质性精神障碍概述 •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原则 • 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与家庭
支持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器质性精神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中脑部疾病包括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躯体疾病包括躯体 感染、内分泌疾病等。
家庭支持与护理
家属培训
向家属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 高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和心理支
持水平。
家庭环境调整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 适当调整,如改善居住条件、调整 家居布置等,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 生活。
定期随访
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家庭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
04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与家庭支持
康复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疏导
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善其行 为和情绪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 患者排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积 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技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日常生活 技能、社交技能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 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
鼓励表达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倾听和理解 ,促进情感宣泄。
生活护理
80%
保持生活规律
协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07、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07、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智能障碍:日益加重,初期仅有反应迟钝,掌握新知识能力 差。以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全部遗忘。最后呈痴呆状态。
人格改变:初期为原有性格缺陷的日益显露,以后不修边幅 、举止轻浮,本能活动亢进。心境紊乱:焦虑、抑郁、易激 惹、欣快
其他精神行为症状:
心境紊乱: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
妄想:片断的
行为紊乱:缺乏目的性,刻板或作态,收敛行为,懒散
第四章 器质性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与功能性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掌握
1.常见综合症:谵妄、痴呆的概念、主要 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识别。
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护理原则。 3.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熟悉
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发 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后。
人格改变 脑外伤后精神性症状 脑震荡后综合征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
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 主要脑实质的病理改变 临床特点: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机能的衰退, 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
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选择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剂量达到脑脊液有
效浓度。
七、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I)健康史及生理功能方面
1.健康史 2.生理功能
MMSE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P86 精神症状的评估
(II)心理功能方面
1.个性特征 2.压力反应
(III)社会功能方面
1.人际关系 2.支持系统
3.压力应对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慢性 /急性意识障碍 ---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所致脑组织损害有关。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概述;有明确的生物学病因或发病与某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的精神障碍。

1.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变性或退化性疾病,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等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脑部存在肯定的病理性或损伤结核变化。

这种变化与精神异常之间因果关系,一般比较明显与肯定。

临床多见脑血管病变脑外引起的精神障碍,疗效欠佳。

2.躯体疾病所致的障碍:如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颅外感染性疾病等过程中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颅内只有一些程度较轻的非特异性病变如水肿、充血等。

这种精神异常是原发躯体疾病的症状之一。

通过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好转。

3.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外源性物质中毒,成瘾或成瘾后戒断有关。

临床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吸毒),药物依赖。

二、器质性精神停滞的特点、临床特点。

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精神症状可能相同,也可以相同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引发不同的症状。

从精神症状学的角度来说其临场表现基本为:意识障碍,痴呆,遗忘,精神病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症状,人格改变,依赖综合症与戒断综合症等,精神科临床,意识障碍以谵妄多见。

谵妄以意识障碍,显著的兴奋躁动。

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一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群,是急性脑器性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

症状特点:起病大多急性突然发生,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谵妄患者特点是一天之内症状呈波动性表现为昼轻夜重式;落日效应以黄昏时病情为剧。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还表现为对外界的感觉和注意减退。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定向障碍。

错觉中以错视最常见,其次为错听;幻觉以幻视最多见;定向障碍根据谵妄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时间→地点→人物→自我定向障碍。

精神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具有明确的生物学病因,患者发病与某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精神异常。

急性、广泛损害导致谵妄,慢性、广泛损害导致痴呆、记忆障碍、人格改变。

前额叶、顶叶病变引起人格改变,边缘系统损害引起情绪障碍,海马沟、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损伤引起记忆障碍,常见脑器质性综合征包括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幻觉、妄想等。

本病大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部分患者可有1~2d的前驱期,表现为倦怠、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意识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情绪障碍、精神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节律紊乱、1d 之内病情波动为昼轻夜重;意识障碍、定向障碍、记忆障碍、睡眠一觉醒周期不规律,可有错觉、幻觉。

常伴有带恐怖性的、生动的错视或幻视、被害妄想,以致患者有情绪恐惧、抑郁、易怒或欣快自知力和判断力不良,生活不能自理。

谐妾的常见特征是症状的波动性,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

1.一般护理(1)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2)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料理个人卫生,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干燥,防止压疮;预防患者继发感染。

(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合适的饮食。

保证患者的营养、水分的补充及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4)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要干扰患者睡眠。

协助睡眠障碍者了解失眠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人眠。

(5)大小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应增加粗纤维饮食,3d以上无大便者遵照医嘱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2.病情观察(1)根据病情,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缺氧程度、出入液量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避免和消除诱发因素。

(2)将患者安置在易观察的房间,并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活动,定时巡视,必要时专人陪护;严格病室内危险物品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其他病因相对少见, 包括脑外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内分泌障碍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库欣综合征等)、营养障 碍(如维生素B1缺乏、叶酸缺乏等)、药物中毒 (如慢性酒精中毒)等。

认知障碍是痴呆的核心症状,常见的认知障碍包 括
验室检查发现存在躯体疾病的证据。
已有文献报道该器质性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 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症状群。 有证据表明器质性疾病与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因果
关系。
①精神障碍发生在器质性疾病之后; ②精神障碍随器质性疾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 ③精神障碍与器质性疾病之间存在某种病理生理
患者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常
常与失命名伴随出现。AD患者可出现有特征性的 自我面容失认,认不出镜中的自己,因此感到恐 惧,有的还会与镜中的自己“对话”。如果患者 出现对亲人的面容失认,则有可能导致Capgras综 合征(替身综合征)。
患者理解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运动。失用分为两类,
或情感淡漠,也可表现为激越、惊慌、恐惧,还 可表现为易激惹、敌对等。
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 知觉障碍:片断的错觉、幻觉,其中以视幻觉尤
为常见。
思维障碍 记忆障碍:一般以瞬时记忆及近事记忆障碍为主,
而远事记忆大多不受影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不连贯;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多为片断性,不系统、
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了作为社会人的属性,丧失
了对人情世故的感知、理解以及正确的应对能力。
疾病初期:常表现为社会性情感的逐渐丧失,表现为
莫名感到焦虑、恐惧,对亲人逐渐疏远、冷淡,变得 自私,既不体谅别人,也不会感激别人,领悟不到他 人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说出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概念2、简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的症状特征3、简述如何对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评估、护理和健康教育器质性精神障碍一组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由于除脑以外的躯体疾病直接导致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类精神障碍分类脑器质性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躯体疾病性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肾性脑病心源性脑病甲亢糖尿病SLE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1. 有引起精神障碍的脑部疾病、脑损伤或脑功能不全的证据2. 脑病变和精神经症状发作有时间上的关系3. 精神障碍可因原发性脑部疾病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4. 精神经症状不是由其他病因引起(如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或应激等诱发因素)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意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特征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清晰度降低等。

感知障碍情绪波动——谵妄状态(delirium)治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痴呆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痴呆慢性脑综合征临床表现痴呆发生多缓慢隐匿。

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

患者可出现人格改变。

治疗首先应及早治疗可治疗的病因治疗的原则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带来的负担。

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记忆障碍,特别是近记忆障碍,注意力和即刻回忆正常。

人格改变不讲礼貌不讲卫生不负责任不关心事同情心减退、、、、、、阿尔茨海默病AD(alzheimer)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起病老年、隐匿缓慢、持续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主要表现:老年痴呆综合症——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病理: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病程:5-10年表现轻度近记忆障碍常为首发症状,患者对新近发生的事容易遗忘,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

中度记忆障碍日益严重,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比较突出。

重度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认识亲人。

分型老年前期型老年型非典型或合并脑血管病的混合型其他型治疗评估诊断AD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较多,但临床疗效均不确切。

措施阿尔采末病病例摘要:高某,男,63岁,已婚,汉族,农民,高小文化,1964年5月因渐进性痴呆4年入院。

家族中父母两系三带无精神神经病史,排行第二,幼年生长发育良好,10岁读私塾一年,后随父做小买卖,否认冶游史。

患者2-3岁时常有哭泣迸气发作,但无抽搐昏迷表现。

49岁时常诉头晕眼花,坐下或卧下即好转。

近4-5年夏季常有3-5天恶心呕吐腹泻便稀,重时有“不省人事”表现,喝点水即好栓。

平素少语寡言,爱生闷气,易伤感哭泣,很少与人交往,生活俭朴,劳动积极,49岁时被评为劳动模范,无特殊爱好。

4年前(59岁)家人发现患者经常丢三拉四,东西放下即忘,夜间不眠,有时说耳旁似偶人唱歌,但听不清内容。

3年来忘事更严重,下田种地常将锄头忘在田里,外出赶集常将所购物品忘在别人摊手上。

以后去自留地干活,竟找不到地方,出门常迷路,回不了家近2年来开始忘记原很熟练的编筐扎扫帚手艺,育地瓜苗技术也遗忘了,一次见其家厕所强倾斜欲倒,患者不在倾斜下面加撑反而到上面去撑,患者嫌家人说他笨,常擦拭其奖状镜框,向人讲述如何当上劳动模范。

一年来病情日益加重,女儿来看他也不认识,指着他自己时外出老沿墙根向右拐弯,见到地上的废物如半截筷子、铁条、废纸等等均装入衣袋中。

经常上完厕所找不到回房之路。

在家反复地无目的地如一个袖子子中,或将衣服穿反,或将内衣钮扣与外衣钮扣扣在一起。

家人给他纠正,他反而生气。

东摸摸西摸摸。

不会穿衣,常将双手插不知主动进食,或光吃饭,或光吃菜,有时饭吃完了不知去盛,在空碗中用筷子继续扒拉着。

有时碗从手中掉落与地也不知道;常呆坐呆立呆立呆望,不言不语。

从不主动与人交谈,待人冷淡,不过问家务事,不关心家里人。

入院前三天无目的外出走失,被家人找回送入医院。

发病以来,无易怒或欣快表现,亦无大小便失禁,无持续、刻板、重复语言,无伤人毁物行为。

体查:白发苍苍,拄杖缓慢而行,皮肤松弛,未见阿一罗氏瞳孔,牙齿有脱落及龋齿,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血压124/70mmHg,心率68次/分,律齐、心前区可闻Ⅱ—Ⅲ级收缩期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未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以下段为甚。

12对颅神经检查视力双侧均差,1米远处物品看不清,眼底为近视豹纹状眼底,双耳听力减退,余无异常。

痛温触觉正常,无手套样感觉减退或缺失。

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以来意识清晰,对地点人物时间向常错误,将工作人员说成是公社社员,将病友说成是护士,将其所在的病房说成是他的老家,分不清上下午与白天晚上。

上完厕所后就找不到他的房间,并将别的病人床铺认为是他的,硬要别人搬走。

这种情况晚上尤甚。

常将别人的鞋子误认为是他的鞋子,吃了饭就忘记,追在护士身后要吃饭,或坐在饭厅桌子旁边等开饭,有时对遥远往事却有惊人的记忆:能确切回忆起何时结婚,家有几口人,爱人孩子干什么工作。

一般个位数的加减乘法计算正确,但两位数加法常错。

一般常识保持,知1年有12个月,有春夏秋冬四季,知何时该种小麦地瓜何时收获,知一亩地能收多少小麦。

能区别几种动物,说狗大能看家,猫小能撵老鼠,骡子力气大能拉车驴小只会拉套子,猪矮无角可供人吃肉,牛高有角能耕地。

夜间常不眠,到处摸索,常自语要出门说要上场去看管庄稼。

无失用或失认症,能认识各种物品,叫出名称,说出用途,能熟练划火柴用筷子进食,用钥匙开门,用笔写字,会洗脸穿鞋。

患者情感体验存在,能体验到工作人员及家人对他的关心,时常流露出抑郁悲观情绪,说脑子糊涂不如上吊死了好,但未见自杀行为生活被动缺乏主动性,需工作人员照料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精神障碍急性突然性、短暂性、反复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状、人格改变、智能受损护理:p.94脑梗塞病例摘要:段某,男,56岁,已婚,高小文化,退休工人1983年10月因头晕、忘事、错认、发愁半年入院。

家族中父母两系三带无精神病史,母有高血压病,死于心肌梗塞。

患者排行第二,学习成绩一般,工作积极、认真、健谈、开朗,与人相处融洽。

夫妻感情佳,有子女六人均健康。

12年来患有高血压病,常有头晕心悸,无脑卒中及期他疾病史。

患者于半年前为二儿子婚事思虑操劳过度,出现失眠、恶梦多,常惊醒,头晕加重,且好忘事,放下东西即遗忘,说话噜唆重复。

4个月前开始少语少动,时而哭泣,愁眉苦脸,总是说对不起子女,三个女儿的出嫁喜事操办得过于简单,至今还未能给儿子娶亲,房子陈旧也无力修缮等。

时常烦躁不安,曾服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治疗,烦躁加重,改用阿密替林合并奋乃静、脑益嗪及安坦治疗,病情加重,坐卧不宁,全身颤抖,夜间彻夜不眠,翻箱倒柜,问之不答,且认错人,称儿子为兄弟,生活不能自理,饮食及大小便需人照料,不知冷热,三伏天身穿数套衣服,常无目的在外漫游。

入院前一个月,忧愁加重,终日双眉紧锁,唉声叹气,说他的病好不了,没法活下去,不如死了好,曾拿刀要砍自己并碰头体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血压160/110mmHG,体温37.4℃,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无病理反射,双手细颤,眼底动脉反光增强,稍细,动静脉交叉处未见压迹。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血康华氏反映阴性,尿蛋白(++);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单位,锌浊度10单位,血胆固醇226mg%。

入院时,意识清晰,少语声细,语流缓慢,回答切题,愁容满面,深感内疚,自觉无能以至小女儿至今仍自称家境贫寒,房子破旧不堪无钱修整,大小儿子至今娶不起媳妇;拒绝吃饭、穿衣,说太穷无钱住院交不起饭钱衣钱,愿意吃家里送来的饭菜。

食量不均,有时食少,有时暴食。

称日子不好过,不如死了好,夜间常在深夜1、2点钟醒来,不能再入睡,而在走廊上来回蟮步,劝说无效,百天则呆立呆坐少动。

近记忆力明显减退,告知的事转眼即忘,远记忆未见明显障碍,但能正确回忆生活中的重大经历。

入院后给予抗高血压药合并多虑平25-50mg.tid,非那根25mg.tid及高渗葡萄糖80ml.iv.q.d.等处理,2周后肢体震颤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

但情绪未改善,仍有暴食现象。

入院20天时,一度豁然开朗,言语流畅,面有笑容,对其身在医院感到摸名其妙,询问家人谁送自己到医院来的?经常阵发性意识不清,对地点人物定向不清,对地点人物定向不清,表情淡漠呆滞,双眼直视,缄默违拗。

生活不能自理,需喂食或鼻饲,拒不服药,常大小便失禁,夜间不眠,白天反卧床。

停阿密替体,多虑平,改ATP20mg imqd.辅酶A50μim qd,脑复新0.1tid。

r-氨酪酸0.5tid.脑益嗪25mg tid乙酰谷酰胺250mg im qd等治疗,10天后病情未见好转,出现摸索反射。

强握反射及大小便失禁,进一步体检,眼底有动脉硬化征,视乳头边缘清晰,视网膜无渗出,双Gordon及Oppenheim征阳性,疑为脑器质病变急查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CT),发现左侧大脑半球额叶出血性梗塞。

给予底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静滴,10%葡萄糖500ml加入乙酰谷酰胺500mg,地塞米松5mg每日静滴,并用促脑细胞代谢、扩脑血管等药物治疗1周未见好转而自动出院。

二、血管性疾呆VD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与AD比较,VD的起病相对较急,病程可呈阶梯式恶化且波动较大。

VD较多出现夜间精神紊乱,人格改变较少见,早期自知力存在。

首先要控制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和肥胖等。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VD。

三、路易体痴呆四、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五、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六、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七、梅毒所致精神障碍八、癫痫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依据以下几点:1. 有躯体疾病的依据。

2. 有证据显示躯体疾病导致精神障碍。

3. 有不典型的功能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在治疗原则方面,首先必须治疗引起躯体感染刘某,女,35岁,已婚,农民。

于1987年元月16日吃生藕等食物后,次日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头昏、面部潮红。

当即在本地医院检查,测体温39℃,作为“感冒”治疗,服感冒药注射青霉素,体温仍持续升高,维持在38℃-39.5℃热(体温39.5℃左右)。

元月28日起神经异常,不识亲友,说胡话、乱喊叫,言语内容不连贯,夜间不睡,行为紊乱,伤人、毁物,撕毁蚊帐,把衣服被子往外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