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与建筑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
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
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
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也许现在很多的潮汕民居已经因为搬迁、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了,但是这些曾今古朴大方,浑厚坚实的民居却是我们潮汕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潮汕发展的历史中的一部分。
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保护这些珍贵
的文化,不要让它们在建设中被掩埋。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北京有四合院,陕西有窑洞,云南有吊脚楼,…………,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各地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么,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呢?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原汁原味的潮汕民居建筑!一、潮汕建筑的发展史我国的建筑自古以来渊源深厚。
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一般的树枝、柴草架撑而成的茅屋到汉朝初步形成的木结构屋形。
人们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后来又出现了砖木结构建筑。
唐朝时,这种砖木相融合的建筑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我国的建筑已趋向传统化、格局化。
潮汕建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时兵荒马乱,无乡不寨,这对潮汕建筑特色的形成起了巨大的影响。
古时寨是一个整体,它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院式”被采用得最广泛。
大同小异的寨子一般呈现以下特点:①以某个范围的区域规划而成的村落,通常以祠堂为中心,其它房屋围着它而展开。
②为安全着想而只设一个寨门。
古时官兵的掳掠,强盗的洗劫等情况较为严重,这个唯一的入径可防外敌轻易入内。
③受风水学的影响。
一般房子都是靠山环水,坐北朝南。
古时“水”象征“财”,“环水”而“守财”,浓厚地反映出《易经》中天人合一之说。
以现代的角度则可以诠释为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观。
④外简内繁又是其特征之一。
这点深深印上潮汕人思想情怀的烙痕,表露着潮汕人的谦逊、内涵。
既追求现世生活又不失纯朴的本性!二、民居建筑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
在众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一枝独秀。
让我们在滚动的历史里,细数着点滴往事,展望着未来的发展。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四点金”。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如下图)等。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中停驻在潮汕的“丁氏光禄公祠”即“丁府”(丁日昌纪念馆)便是一个经典。
它的整个格局可视为两座四点金的合并与扩充。
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方式
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方式1潮汕民居,择地兴筑都考虑到这里的地理环境,四季变化,从实际需要作安排,所采用材料也因地制宜,内陆择地,希望向阳通风,一般朝向东南,以贝灰沙土板筑而成。
而滨海村庄,则考虑防风防水,台风对居屋威胁最大,故不愿当门抵东北风,也防横南掀屋顶,故一般靠山拗以避风,居高阜以防潮水,建造时加重檐口以减少掀屋瓦,朝向由山势决定。
南澳、蜈田、上人家等地居屋可看到,它多在两山之间,取村则以贝灰泥沙为粘合,用山上碎石砌筑。
南澳和沿海一些渔村,过去多以石角垒砌为墙体。
格局屋式,农家一般居竹竿巷,生活较优裕者建“四点金”、“下山虎”。
“四点金”布局,整座外面为方形,对称分建,进大门前厅,左右各一座室,还有子孙门通道连着厢房,二进后座三开间,中间间房厅,左右房室,前后座与厢房中间有可采光通风的天井。
利于季风吹进庭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户外虽酷热,但户内热量散发可使房室降温。
其它潮汕的“三落二巷一后包”、“四马拉平”、“大抛狮”、“小抛狮”等平面布局民居,也有这样的作用。
潮地的民居建筑结构,墙身多是贝灰砂墙,板筑而成。
砖墙极少,毛石块石墙,多在海边产石山丘,厝斗筑成后,再在墙上架设楞木或木房架,最后铺设桷板与青瓦屋面。
2潮州厝,皇宫起”,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
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
在边远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经济条件也较差,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村子又小,那里的村寨民居格局与平原有别。
砌石为基,土砖作墙,上压金字架,再上瓦或草篷。
砖石屋、土砖屋、石卵巷道,是山区民宅的特色。
潮汕土楼的兴建年代,大多数在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
这同樟林寨早期民居建筑形式一样,与当时多山贼海寇侵扰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汕土楼的外观有圆形、八卦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式样,圆形土楼数量最多。
潮汕土楼的建筑规模一般不大,占地三四亩,24~28套二层房间环拱建成一围。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潮汕地区是华南地区的一个独特文化区域,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建筑精品而闻名。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
本文旨在探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的英译,以加深对该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 散居式房屋散居式房屋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村落中“散落”着互不相连的独立房屋。
这种房屋的布局随着地形的变化而不同,造型也各有特色。
这种房屋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是潮汕地区农民自防治天灾、盗贼侵袭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
散居式房屋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田间空闲地资源,而且也能够满足农民的社交需求。
英译:Scattered houses2. 四合院四合院是潮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之一。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特点是由四个建筑面积相等的范围围合而成,形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
四合院的外墙多采用传统青砖,墙角砌满了套花,墙面和屋顶的装饰都采用了传统的装饰手法。
通常来说,四合院分为大门、前厅、中厅、后厅,通常将前厅作为客厅,中厅作为主人起居之所,并设置厨房和浴室等附属建筑。
英译:Courtyard residences/ Quadrangle courtyards3. 石牌楼石牌楼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由石材、青砖等材料制成。
石牌楼通常被视为家庭、建筑群落的门户,常常被用于标志村庄的门口。
石牌楼结构独特,一般是由牌楼、柱子、底基、檐口等部分组成。
石牌楼常常被精心雕刻,包括建筑上花纹、图案等,描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是潮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
其屋顶分为前部和后部,前部呈斜倾状态,后部则倾斜度较低呈现平坦状态。
歇山式屋顶现在已成为潮汕地区古老建筑文化的重要象征,无论在宗教建筑、民居建筑中都有广泛应用。
英译:Hipped-roof/ Gable-and-hipped-roof5. 门楼门楼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潮汕地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粤商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研究岭南文化,提出许多看法,其中有一点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就是岭南文化有一种精致、追求品位的特点。
这一点是潮汕地区表现得最为充分。
潮汕文化中很多方面都出现非常精细的一面,如潮汕的建筑、潮绣、木雕、工艺品等。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其最大限度地对潮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进行了整合,有些建筑为了达到装饰效果甚至不惜重金,这使得潮汕民居的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内更是金碧辉煌,所以自古就有“潮州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就是建筑的一种具体的装饰,往往也非常精致,如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其特点是采用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画屏。
嵌瓷常见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
在潮州的古街古巷寻访,随便走入哪一家老宅子,几乎都能看到屋顶形形色色的嵌瓷。
像在屋檐下的石榴,在屋脊上的兰花、狮子等,都寓意对生活美好愿望。
特别是潮菜、工夫茶更是以精细著称。
潮州白粥所配的小菜,品种实在太多,没有谁数得清潮汕的小菜到底有多少种,但是,陈非举了一个标志性的例子,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经带着宾馆的厨师到菜市场亲自点“杂咸”,为他带到潮汕来的美食团友们挑选了100样“杂咸”配第二天早上的砂锅粥,并给这桌“豪华”早餐起了个骄傲的名字叫——“百凤朝阳”。
还有就是能将最普通的材料做得高档,比如有一道名菜“护国菜”,其主料就是最普通的地瓜叶,但大凡高档宴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工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是因为这种泡茶方法的讲究、别具特色,才被后人约定俗成地称作工夫茶。
“工夫”在潮州语言中的意思是指做事用心、细致、考究,在潮州,常将从事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工作的人叫做“工夫人”。
可见,以潮州中重要的城市———潮汕,命名的“潮汕工艺茶”主要是指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很讲究的茶事活动。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潮汕地区位于广东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区。
在这里,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潮汕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建筑技艺。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构造方式、材料选择等方面,以下是介绍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些关键词的英译。
1. 四合院Four-sided courtyard house四合院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的是以四面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围绕着庭院建造的房屋。
庭院是房屋中心,是家庭成员休息和活动的场所。
2. 拱门Archway拱门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多用于门楼或庭院入口处。
拱门造型古朴典雅,经过精心雕琢和装饰,富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 檐角Eaves corner檐角是指檐口下垂的部分,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最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檐角造型多种多样,有牛头、狮子、鱼龙等吉祥动物形象,显示出潮汕人民的风俗文化和民间信仰。
4. 假山Rockery假山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种景观元素,是用石头铺设成山形。
假山通常设置在庭院中央,其形态多样,有凸有凹,给人一种天然的美感。
5. 茶室Tea house茶室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供人们品茶休闲的场所。
茶室通常建在庭院中央,形式多样,可以是独立的房屋,也可以是庭院的一部分。
6. 炬石Hanging stone炬石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元素,是在檐角下方悬挂的石头。
炬石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球形、方形、望山等。
7. 瓦当Tile瓦当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瓦片,通常由黄泥或粘土制成,形状多为半圆形。
瓦当是潮汕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材料,用于覆盖屋顶,保护房屋不受风吹雨淋。
8. 扇面Fan扇面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特有的门窗装饰,通常用于装饰门窗上方,具有美观和遮阳的作用。
扇面通常以木材或竹子制成,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菱形等。
以上就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汇的英译,这些词汇揭示了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潮汕的民居建筑
潮汕的民居建筑作为广东三个文化族群当中的一个文化族群,潮汕文化独具特色,而潮汕地区的“厝”,更是其它地方所无法媲美的。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所以,潮汕大部分村落都以姓氏命名。
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
”“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整个村落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这是潮汕村落的大格局更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式古民居源于中原古风,吸引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
下山虎,又名爬狮、双跑狮,它得名于民间认为因其状如虎似狮,而建筑界称这种格局为三合院。
“下山虎”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平面格局为“一厅二房二厝手”,是由三面房屋跟一面墙壁组成,正屋是三开间,其中中央开间的是“客厅”,两侧各为一间“大房”。
客厅前面为天井,天井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俗称“厝手”,有小门与“大房”连接。
前为墙壁,中间开门,内门额一般人家都会题写堂号。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如果在“下山虎”的前面左右各加上一个前房,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四合院“四点金”。
“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天井——后厅。
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潮汕文化」潮汕古建筑
「潮汕文化」潮汕古建筑潮汕民居的建筑特点1.类于皇宫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
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2.规模庞大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3.轻巧通透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
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
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4.注重装饰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
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5.工艺精致潮汕建筑可谓建不厌精,旧时建筑师傅总是建了一会儿后就停下来几个人端详讨论,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再修改,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来回修改好几次。
而“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6.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大户人家的庐室中多设有花园,种上芳草嘉木,营造叠石理水,普通家庭的庭院中和屋前屋后常常中有各种花草树木,使民居处在一个幽美的近乎自然的环境之中,以获得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朋友们!今天咱可得好好唠唠潮汕民居,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股独特清流啊。
你要是到潮汕地区走一遭,就会发现那些潮汕民居就像一个个有故事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潮汕人的历史和文化。
先说说潮汕民居的外观吧。
最典型的就是那驷马拖车式建筑,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小型的宫殿建筑群呢!中间的主座就像是王者,威严大气,两边的从厝就像是忠诚的护卫,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那屋顶的线条啊,优美得像少女的裙摆,弯弯翘起的燕尾脊,像是在向着天空诉说着美好的祈愿。
这些屋脊上有时候还会有各种精美的嵌瓷装饰,五颜六色的瓷片拼贴出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就像在屋顶上开了个露天的艺术展。
你想啊,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瓷片闪闪发光,简直是要闪瞎你的眼,但是又美得让你移不开视线。
走进潮汕民居的院子,那又是另一番天地。
潮汕人可讲究了,院子里的地面往往是用石板铺就的,平整得很。
要是夏天的时候,光着脚丫在上面走,还能感受到石板传来的丝丝凉意呢。
院子里少不了种上一些花草树木,什么石榴树啊,寓意着多子多福;还有兰花,那是高雅的象征。
这些植物把院子装点得生机勃勃,就像一个小小的绿色天堂。
再看看房子的结构,潮汕民居那可真是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木梁和石柱撑起了整个房子,这些木梁和石柱可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坚固得很。
房子里面的布局那叫一个合理,客厅宽敞明亮,是家族聚会、招待客人的地方。
那八仙桌一摆,太师椅一放,瞬间就有了那种传统的韵味。
卧室嘛,虽然没有现代房子那么大,但是温馨得很,床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据说都和风水有关呢。
潮汕民居的装饰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木雕、石雕、彩绘那是无处不在。
你瞧那门上的木雕,工匠们用他们那巧手,把木头雕刻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朵、一只只灵动的鸟儿,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那些木雕都有了生命。
石雕呢,大多是在门框、石柱的底座这些地方,狮子、麒麟等瑞兽雕刻得威风凛凛,就像在守护着这所房子。
彩绘就更有趣了,墙壁上那些鲜艳的图案,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就像是一本本打开的画册,让你一边走一边看故事。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与造型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及造型潮汕地处东南沿海一带,受到闽越文化及岭南文化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建筑文化独具一格。
在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居多呈现严谨方正的群体组合,保留了中国古建筑强调的对称均衡的传统特色。
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材料,与建筑装饰上喜用彩色鲜明形成强烈对比,使用木雕、嵌瓷,石雕等,体现了闽南文化等的深入影响。
图1-1潮汕木雕图1-2潮汕木雕图1-3潮汕石雕图1-4潮汕嵌瓷在建筑布局上,古人云,营建宫室,必先立宗祠,在长期的宗法宗族制度影响下,形成了以大宗祠为中心,其他建筑按照次序围绕大宗祠而建的布局,因此,形成了中间为祠堂,两侧为火巷或者包厝围成的平面布局,典型的有“下山虎”和“三点金”两种布局。
图1-5平面布局图1-6平面布局下山虎或者爬狮,其称谓源于其形状,像一只下山的虎或者爬着的狮子,建筑为中轴线对称,前天井侧廊的两条廊类似于狮子或者老虎的爪子,此位置一般称谓“伸手房”,厅堂两旁大房为后爪,使得整体建筑看起来像一只张开大口、蓄势待发的狮虎。
潮汕地区属于炎热多雨的气候,建筑在营造时候,一般为前低后高,既通风,有利于排水。
在下山虎的前面加上前座,形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情况,就形成了“四点金”。
“四点金”因其四角各有一间形如“金”字房屋而得名。
建筑采用“井”字型格局,中心对称。
四点金进门的“门厅”也叫“前厅”,前厅两侧各有一间房,为“下房”又称“格仔”,作为晚辈或者仆人的住所;天井两旁各有一间房,为厨房和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后厅主要作为祭祖使用,后厅两侧房为“大房”,作为长辈居住卧室;“格仔”与“大房”之间通往外面的门为侧门,又叫“子孙门”,多子多孙出入之意。
这种以宗族,家庙为中心,左右火巷和后厝围护的中心对称“从厝式”民居组群,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将居住和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宗族制度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礼制观念的“府第式”群落。
在建筑外观造型上,潮汕民居外形规则严谨,外墙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开大窗,只有在山墙上开排气孔或者小窗,大窗一般开向内天井,有聚财之意;外观造型的变化,主要依靠外观的组合、比例协调、线条和材料等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正面完全对称、正面对称中的局部不对称和正面不对称。
漫谈潮汕传统民居建筑
漫谈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潮汕有句俗话:“京师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质朴的潮汕人竟然敢将百姓家与帝王府相提并论,难道潮汕建筑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从所读书中及网上照片中,北京四合院与潮汕“四点金”建筑,确实有相似之处。
潮汕“四点金”与北京四合院同为四面闭合的建筑群,但二者文化底蕴不同。
北京四合院由一系列房屋和联廊围合,院落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
潮汕“四点金”则房屋相接,左右对称,紧凑简洁,狭小方正的天井位于中庭,保持了唐宋四合院的形制与格局。
潮汕的宗祠和家庙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与京城建筑格局相似,应为此话出处之一。
1.潮汕建筑概述:潮汕建筑是岭南四大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由于其地域、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其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所以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人们对建筑的破坏性少了很多,更多地保留了其传统特色。
原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美术理论界泰斗王朝闻先生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汕时,对潮汕民居给予高度的赞美:“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
”依据中原人的迁移规模及迁移对象对潮汕建筑的影响的不同,潮汕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唐代以前的潮汕建筑,唐宋时期的潮汕建筑,明清时期至近代的潮汕建筑。
但现在我的家乡,保留的多数是第三阶段的建筑,所以,我所说的也是第三阶段的。
(潮汕人大多在福建迁居而来,剧族谱记载,我的先祖是南宋是在福建莆田迁徙过来的,至于祖祠,是否还保持原来宋朝的风格,就有待研究了。
)中原文化在潮汕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明清时期,这时候大量的潮汕建筑得以出现,这时的建筑主要受两大建筑的影响:一是中原建筑,一是东南亚建筑。
明朝中期以后,天下太平,潮汕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畜兴旺,有钱人建屋,是潮汕建筑的飞跃时期,形成潮汕民居“四点金”为基本单元的建筑,这种建筑保留较多的是今天的潮阳。
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是“下山虎”,这种建筑包括一厅、二房、一天井、二过水,是一种小规模的整座建筑,在今天的农村仍大量保存下来。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朋友们!今天咱得唠唠潮汕民居,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朵奇葩,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一走进潮汕地区,你就像闯进了一个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潮汕民居最显眼的,那得是它的布局。
传统的潮汕民居大多是那种四合院式的,不过人家可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四点金”。
你瞧这名字,多霸气,感觉就像四个金元宝摆在那儿似的。
“四点金”的结构呢,中间是个大天井,就像一个露天的大客厅。
这个天井可太有用处了,它是整个房子的采光和通风的小能手。
阳光透过天井洒进来,能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空气也在这儿自由地穿梭,住在里面那叫一个舒坦。
再说说潮汕民居的外墙,那可真是牢固得很。
一般都是用厚厚的灰沙夯筑而成,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守护着屋里的人们。
而且外墙的颜色大多是那种古朴的灰白色,看着就特别有历史感。
有时候墙上还会有些简单的装饰,像是线条啊或者小图案之类的,虽然不花哨,但却透着一种低调的精致。
潮汕民居的屋顶也特别讲究。
那屋顶是弯弯的,就像一轮新月趴在房子上。
这种屋顶不仅好看,而且在下雨天可有大用处了。
雨水顺着弯弯的屋顶流下来,就像一道道小瀑布,最后都汇聚到地面上的排水系统里,一点都不会积水。
瓦片也是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就像鱼鳞一样,整整齐齐的。
而且这些瓦片的质量那是相当好,经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都不在话下。
还有啊,潮汕民居里面的木雕、石雕、嵌瓷这些装饰,那简直是绝了。
木雕大多在门窗啊、梁架这些地方。
那些工匠们就像魔法师一样,在木头上雕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花鸟鱼虫,那鸟儿就像要从木头上飞出来似的,花儿也开得正艳;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个个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石雕呢,在门口的石鼓、石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石头被雕刻成各种形状,狮子啊、麒麟啊,都威风凛凛的,仿佛在守护着家门。
嵌瓷就更有趣了,用各种彩色的瓷片拼贴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真是闪闪发光,就像房子戴了一身的珠宝首饰。
走进潮汕民居的屋子里,你会发现房间的分配也很有门道。
建筑潮汕传统建筑
【建筑】潮汕传统建筑56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领域的广阔以及拥有个民族,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格。
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也许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也被现代建筑逐渐取代,但是它们的存在都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种生活和一代文化。
其中,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家,他们独有的建筑风格,仿佛也在静静地诉说着潮汕悠久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进这些岭南古村民宅,细细品味这些会说话的历史吧。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是岭南古村民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宅有一个突生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埋,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借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借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由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人4/13房”。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潮语“讲古”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
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
2、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
“潮汕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之强、影响面之广。
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潮汕建筑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潮汕人文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
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5、潮汕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潮汕人还保留着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陇尾抢石榴和盐灶拖神等习俗。
6、潮汕饮食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朝。
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道:“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
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
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木结构,并且借鉴了汉族建筑、客家建筑和闽南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建筑风格。
本文将探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进行相关词汇的英译探究,以便更好地传播和理解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一、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1. 木结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
木材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因为潮汕地区的山区资源丰富,木材品种繁多。
木结构建筑在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不仅结构稳固耐久,而且富有地方特色。
2. 大型宗祠与富户人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大型宗祠和富户人家的建筑规模较大,常常有多层楼房和宽敞的庭院。
这些建筑体现了潮汕地区的社会文化、宗族观念和家族地位。
3. 台门结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特色建筑是“台门结构”,即以一条长廊为界,左边是起居室,右边是“门楼”,门楼通常是家族祠堂。
台门结构的房屋常常有天井、庭院等空间,使得整个院落更加宽敞明亮。
4. 屋脊飞檐: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屋脊飞檐是其独特的标志之一。
屋脊飞檐的形式丰富多样,常常以木雕、砖雕等装饰物来体现。
屋脊飞檐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遮阳、防雨、保护房屋结构的功能。
1. 木结构:Wooden Structure2. 大型宗祠:Large Clan Hall3. 台门结构:Pavilion-Style Gatehouse Structure4. 屋脊飞檐:Eaves and Ridge Decorations5. 装饰物:Decorative Elements6. 庭院:Courtyard7. 宗族观念:Clan Ideology8. 天井:Atrium通过对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及相关词汇的探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传播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希望这些词汇的英译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交流提供便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
”“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主要样式有以下几种:(1)“四点金”建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
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
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
天井阔狭得中,聚财”。
“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
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潮汕民居
类于皇宫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
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规模庞大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轻巧通透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
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
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注重装饰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
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工艺精致潮汕建筑可谓建不厌精,旧时建筑师傅总是建了一会儿后就停下来几个人端详讨论,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再修改,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来回修改好几次。
而“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精品】潮汕建筑特色
【精品】潮汕建筑特色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海滨地带,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潮汕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潮汕建筑的特色。
第一,潮汕建筑讲究布局与起居。
潮汕建筑在设计时,多考虑到庭院、门厅、天井、廊房等院落空间的布局与组合。
同时,建筑也分为正房和配房,正房多开设座厅、书房、客房等功能房间,而配房则主要用来居住仆人和存放杂物。
此外,潮汕建筑里房间的朝向和大小也十分讲究,房间的大小一般按照家庭成员的数量来设计,而房间的朝向则要兼顾采光、通风等因素。
第二,潮汕建筑注重装饰艺术。
潮汕建筑在装饰上非常考究,往往采用雕花、砖雕、石雕、木雕等多种材料来进行装饰。
在潮汕建筑的装饰艺术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木雕了。
潮州木雕以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而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雕”。
第三,潮汕建筑讲究结构安全。
在潮汕地区,地震和台风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潮汕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非常牢固。
潮汕建筑中常见的结构构件包括柱子、梁、榫卯等,这些构件都采用了精湛的木工技术,以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第四,潮汕建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潮汕建筑通过建筑风格和形式的表达,展现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当地人民十分重视教育、礼仪和家庭观念,这些观念都通过潮汕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得以体现。
总之,潮汕建筑在布局相宜、装饰精美、结构稳固以及地域特色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成就了这种风格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作为建筑爱好者,可以到潮汕地区去亲身感受这种建筑风格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文化
——端午节
伟 大 爱 国 诗 人 屈 原
穿 越 时 空 的 隧 道
端午节来源于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 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 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 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 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 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 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 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 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以晶莹洁白的糯米 饭拌入香肠、瘦肉、 虾米、香菇、蛋黄 丝等为馅料。有拌 入“绿豆沙”、“芋泥” 为甜馅裹包的,称“ 潮式双烹粽球”。
枕头粽——因形似枕头而得名,虽也以糯米为
原料,但其制作方法和渗入的液汁,却绝无仅有。 枕头粽的制作非常精细考究。首先要从当地山上采 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的小灌木,烧成灰末,掺 水搅匀、滤出,使之成为碱液后,再把精选的糯米 洗净浸于其中,隔24小时以后,糯米变成金黄色, 再用加工漂制的竹叶包扎。这种竹叶是从高山采下 来的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让活水冲浸,去 掉杂质,直至竹叶变得柔软,洁白透明。经包成枕 头形后用芦苇丝缠绕捆缚再放进锅鼎熬煮10小时 以上。枕头棕色泽金黄,光滑柔润,既可见米粒状, 切开则似粉粿.吃时蘸粉糖,软而不沾,甘甜可口。
关帝庙 场是 与 以 所潮 石 其 人雕精 祭 美 祀壁绝 ,画伦 祈所的 福闻嵌 的名瓷 ,
·
天后庙
雕房 、屋 栩顶 栩部 如的 生二 龙 戏 珠 石
简单路线图
石牌村
一西史本其石石 平南称乡完牌牌 原濒“属整始村 。临金半建创, 榕龟平制于全 江宝原难元称 ,地地以朝揭 西”带考末东 北。。证年县 中东居。,炮 离部地 系台 溪为呈 多镇 ,桑龟 姓石 中浦状 多牌 部山形 混村 系脉, 居。 , ,
龙舟有多种,一种是双头 尖的“公鸡船”,一种是 具有龙首、龙尾样子像龙 的龙舟。
新船下水要祭龙头。比赛之前,要举 行开赛仪式: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 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 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保 佑旗开得胜。 龙舟下水之前,先派人沿岸给商家送 请贴、送“明糖”,请他们届时莅江 观赏。商家接到请贴,就要备妥彩标, 插在江边,龙舟经过时即点燃鞭炮表 示迎接,并赠与彩标。龙舟上的人把 彩标带回之后,又把它转赠给村里尊 敬的人,以示吉祥。
五、石木结构
潮汕地区的民居、祠堂、宫、庙多采 用石木结构。因潮汕地区多雨地湿。 所以极少采用木柱,一般都用石柱, 向墙外挑出部分又多用石梁,上部梁 架采用杉木。而且构架的装修和彩绘 都非常美观。
六、木雕 金漆木雕的应用、 精细的雕刻技术, 令人叹为观止。 它和黄杨木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潮汕民居的木雕, 集中在通廊、拜亭和厅堂檐下, 梁架斗拱、门窗户扇, 最是木雕艺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
四、嵌瓷
潮汕嵌瓷工艺始创于明末清初。初期的嵌瓷, 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 龙凤图案作为装饰。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 坊专门生产各色盘碗,供嵌瓷之用;废旧瓷 器陶器,也兼用。
古代潮州 的陶瓷产 品“白如 玉,薄如 纸,明如 镜,声如 磬”,远 销海外, 令世人瞩 目
嵌瓷艺人将 瓷碗进行剪 裁之后,把 陶瓷片镶嵌、 粘接、堆砌 而成人物、 花鸟、虫鱼、 博古等各种 造型。
探 寻 端 午 的 由 来
端午品牌活动介绍
•祭祖 •吃粽子、栀粽 •赛龙舟 •喝、洗“龙须水” •挂五瑞 •佩香囊 •浴药汤 •上山采青
祭祖
粽子史的背后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 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 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 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 叶包米代替竹筒。
潮式双烹粽球——— 潮人包裹粽子 多
七、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画装饰,使用于 木构件,包括门、窗、柱、梁等的油饰 和粉彩绘画。 油漆中的楹梁彩绘,俗称作锦。 除了美化屋居之外,还着眼于防蠹 防腐的实用功能。潮汕民居继承了这一 传统,又有所发扬。
条中我 大看们 梁到可 的,以 彩屋从 绘顶这 ,中张 间图 那片
八、壁画
在潮汕地区小至民居,大至庙堂到处都能 见到壁画,它们用当地的海产资源贝壳烧煅成 贝灰,然后搅拌成灰泥,做墙面批挡,效果很 好。它固结性强,耐水浸,耐高温。可保存时 间长。
梧冈书屋
俊德公词
梧冈书屋平面图
梧冈书屋立面图
屋檐
斗
斗是方形木块,形状象量米装酒的 斗,上大下小。在整个斗栱构造中,斗起上 下承替联接作用,放在栱、昂、枋、柱的交点或者端点,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称 呼。在柱子(檐柱、金柱)上面的叫坐斗或大斗,是一攒斗栱重量集中的地方, 所以尺寸较大。在翘或昂的两端托着上一层栱与翘、相交点的叫十八斗。
“龙须水”
龙是我国最为广泛的图腾崇拜之一。民间传 说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 的水能使人身体健壮,能治好疾病。故这一 天人们喜欢挑“龙须水”也就是龙舟划过的 溪水回家贮存、食用。说是“龙舟水”经久 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能消灾祛病保平安, 妇女用它洗头还能治头风。
挂五瑞
悬插“五瑞”端午佳节,潮汕人家,相 沿都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 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 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等“五瑞”。 旧俗传乃“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 此乃古代潮人先贤针对“恶月”瘟疫猖 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 辟邪。《潮州府志》载:唐宋年代, 潮州环境湿热,夏暑湿气交蒸,蚊虫 群舞,瘴毒为灾,故此古俗忌为“恶 月”,更是蛇、蝎、蜈蚣、壁虎、蟾 蜍“五毒”蛰动的节令。悬挂“五瑞”是 利用草药散发出来的阵阵芬香,以驱 瘟辟邪而保安康。现今挂“五瑞”的习 俗在有些地方已经淡去。
细节· 美
1.厝头 2.窗户 3.大门 4. 嵌瓷 5.石木结构 6.木雕 7.彩绘 8.壁画
一、厝头
厝头 ——潮 汕厝头 称屋 角 历来都讲 究五行,有金、 木、水、火、 土。金式厝头 为三角;水式 为波浪或三个 金式组合。后 来还有金生水 式、土生金式 等改进型。
居厝头多 数为土、 金、木式, 少数为水 式,极少 数为火式, 这和北方 的屋角有 较大的差 别。
二、窗户
相比北方民居, 潮汕民居窗户 一般都很小。 原因大致有二: 一,潮汕地区 多台风,窗户 做小,提高建 筑的挡风性; 二,窗户开得 太大,在风水 上讲容易“漏 掉财气”。
窗户一般都 取其吉祥的 意思,大多 是八仙法器, 或是福寿之 类的。 特点 就是木结构 或者石结构 的。
枕 头 粽
栀粽———— 它是用栀子(俗称黄枝或
枝子)捣碎后浸泡去渣, 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 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搅匀 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 色,能助消化,增食欲, 祛疫病。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 臣屈原死去,于是有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 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 舟以纪念之。借划龙 舟驱散江中之鱼,以 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上山采青
端午序属初夏,蚊虫繁生、人易被感染生病。 据传,端午这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 青草的时间,所以在昔时,人们要上山采一 些草药,如金银花、麦冬、天冬、山葡萄之 类回家备用,以除疾病。据说这时采的草药 比起平时得来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另外, 上山采青也可以多吸取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这对身体健康本身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 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 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 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浴药汤
“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插艾 挂蒲还早。《大戴礼记· 夏小正》中写到:五月,“ 蓄兰为沐浴也。”可知这种习俗在周代已经普及, 所以端午节也别称为“沐兰节”。在潮汕,这种浴药 汤的习俗也长期存在。清顺治《潮州府志》和清乾 隆《揭阳县志》都有“(端阳)采百草为汤以浴”的 记载。这比起古时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 避邪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中脊和嵌瓷。民居中的中脊可分为高、中、低 脊。一般后大厅顶为高脊,前厅为中脊,次房 或花巷厝为低脊,厝头的顺延方向为垂带。
常见的有中脊通花嵌瓷、浮肚嵌瓷。神庙脊上 龙凤及百花百鸟,瑞兽、吉祥图案嵌瓷作品。 是潮式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嵌瓷作品形象生动,历久而不变形不褪色,它是潮汕地区 一种独特的民族建筑装饰工艺。
潮汕民居特性
潮汕民居重装饰,乾隆《潮州府志》已经提到。所谓“鸟革 翚飞”,所谓“雕梁画栋”,赞叹的都是民居装饰的华美。 潮汕民居的装饰,有两个特点。一是装饰的类型多,主要有 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一是装饰的部位广, 大凡石木部件、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无不施 以装饰。 潮汕民居的装饰特别注重门面:花岗岩石门框,厚厚的漆 门扇;门肚或石雕,或泥塑,或彩绘,山水花卉,真行篆隶, 各具姿态;门楼顶部和屋脊饰以潮汕嵌瓷,花鸟虫鱼,人物 故事,琳琅满目。华美艳丽的门面,暗示着潮汕人的文化取 向。
关帝庙
国王庙
行程
石牌村
天后宫
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是广东潮州及台湾潮 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护神。指 潮州独山、巾山、明山三位山 神。据称,宋太宗封此三山神 为国王,故有此称。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 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 其中,揭阳60座,汕头65座, 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9 座。 揭阳石牌村的三山国王庙,正 中的主庙供奉三山国王;主庙 的左边是“天后宫”,供奉妈 祖;右边是关帝庙。关帝庙求 财,妈祖庙求子。
三、大门
由于大门是宅院 的出入口,是宅 院内外空间的分 隔标志,故潮人 对大门赋予重点 装饰和艺术处理。
宅门的大小、 门槛的高低, 装饰的繁简 直接反映出 家族身份地 位的高低, 故均不惜资 财,从选料、 工艺、式样 都尽力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