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建筑布局与造型

合集下载

潮汕文化建筑

潮汕文化建筑


围绕小公园,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 的百货大楼(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 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这里曾有过最纯 粹的独特商业文化。
图片欣赏
骑楼
几十年风雨剥蚀, 木框已朽,彩色 玻璃依然艳丽。
位于外马 路的现工 商银行支 行,弧形 的建筑立 面彰显出 七十多年 前汕头老 建筑的气 派。
潮汕民居大门上的 门神是:尉迟恭 (尉迟敬德)执鞭 者,秦琼 (秦叔宝) 执锏。偏门为文官 门神:加冠,进禄 。 祠堂或大家族多用 这样两米高的彩画。 一般人家也就写上 门神的名字,写的 一般不会写尉迟恭 (尉迟敬德)和秦 琼(秦叔宝),一 般写神荼,郁垒。
传统木门,可以在两边 的门洞开里面的门栓。
故居门口有一大片荷花池,面积有如足球 场那么大,虽没荷花,但也翠绿养眼。
走近这座巨宅,发 觉窗门特别多,传 说:陈府鼎盛时期, 有一个佣人,专门 管开关宅院里所有 窗户的。从早上打 开,到晚上又关好 每一扇窗户,他正 好要忙一个整天。
广场
进入院落只见内部大院 套小院,大居配小屋, 既有点缀亭台楼阁、西 式阳台,又有更楼哨台, 通廊天桥。故居内雕梁 画栋,也有名师名匠塑 造的精美金木石雕。所 用建筑材料,有东南亚 各国风情图案的花纹的 墙砖、地板砖;建筑形 制古朴典雅、又富丽堂 皇。
Made by XXX
潮汕建筑
主要样式
四点金 下山虎 四马拖车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
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 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 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
有点像。
水围外 井墙围 ; 内一 打般 阳有 埕围 ,墙 凿,
下山虎

屋檐下面的彩绘就是很经典的潮汕装饰,很 考功夫的。

潮州古城十大巷民居的建筑特色(收藏)

潮州古城十大巷民居的建筑特色(收藏)

潮州古城十大巷民居的建筑特色(收藏)潮州古城十大巷民居的建筑特色(收藏)潮州古城的格局严整有序,经纬分明。

堪舆学和传统礼制,是中国传统建筑凭籍的依据,从日照、风向等这些直接关系人居环境的因素考虑,历来要求做到:冬背风向阳,夏迎风纳凉。

潮州古城北依金山,东临韩水,北高南低,日照排水便利,与堪舆学原则吻合。

城内功能分区按传统的职业划分,具体为“北贵、南富、东财、西丁”,北贵:中国的传统营造思想基本建立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天国秩序、宇宙模式的认同与模仿的基础上,古城的北面为历代府衙县署、学宫城隍所在,且位置又居全城之上方,统领全城;南富:南面多为豪富宅院,今从猷、灶、义井、兴宁、甲第,家伙、石牌、辜厝、郑厝、庵等十大巷的民居建筑规模尚可看出当年之繁盛;东财:东面临江,水陆交通便利,且东方主生,故行栈栉比,商贾云集,是闽、赣经水路贸易之地,这里多为仓储、客栈、酒楼,妓馆;西丁:因西面是作坊集聚之地,而工匠多为男性,故属丁,如今尚从铁巷、打银街、裱画街、胶柏巷、竹篾街等巷名,可想象当年古城西片手工业生产基地,工匠云集的情景。

这样,形成了动静分明、功能齐全的城市划分。

古城的猷、灶、义井、兴宁、甲第,家伙、石牌、辜厝、郑厝、庵、十大巷。

名为大巷,实际长不超300米,宽不超5米。

巷头在太平路,巷尾在西平路,是贯串二长街之间的横巷,是民居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方,就这十大巷的民居建筑来说,它们的年代是明末至民国期间,其中大量是清代建筑,距今应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古城的知名人物蔡太泉、邱轩昂(甲第巷)、辜朝荐、陈学宽(辜厝巷),郑崇(郑厝巷)、夏懋学(郑厝巷)郑心经、翁陶丰,近代知名人士佃介眉、庄静庵、郑心言、陈本初等的宅第都在这十大巷。

这十大巷名人云集、豪宅林立,其宅第可以说是潮州民居布局特点、建筑特色、装饰工艺等的一个缩影,是研究潮州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科技的重要依据。

一、民居的平面类型十大巷的民居类型很多,最多的平面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还有大量的“百凤朝阳”平面形式。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chéng),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cuò)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

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

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

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

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

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

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在潮汕建筑中,建筑结构简洁、线条流畅,雕刻精美,装饰繁多,色彩饱满,非常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本文将就潮汕建筑特色的搭建方案进行设计,从建筑立面、结构、雕刻、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建筑立面设计潮汕建筑的立面设计非常讲究,常常采用“边三进”的形式,即由一个主体建筑和两个侧边楼组成,整体形成一个庭院式的结构布局。

建筑的线条流畅,墙面采用砖瓦、木材等材料,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典雅、精致。

在立面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砖雕、木雕等传统技艺,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立面。

可以在门窗、檐口、柱头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装饰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潮汕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整体的稳定性和美感,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石砌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建筑的梁柱结构清晰明了,没有过多的繁琐装饰,注重结构的简洁和几何美。

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结合潮汕建筑的传统结构特点,设计出更加稳固、坚固的建筑结构。

可以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增加建筑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同时也可以保留传统的木结构和石砌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传承性。

三、建筑雕刻设计潮汕建筑的雕刻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常常运用花、鸟、草、虫等自然元素,结合几何图案进行精美的雕刻,给建筑增加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雕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宗教题材,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是抽象的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雕刻设计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雕刻。

可以在建筑的柱子、梁头、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四、建筑装饰设计潮汕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常常运用木雕、石雕、彩绘、壁画等技艺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华丽繁复。

装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风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给建筑增加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北京有四合院,陕西有窑洞,云南有吊脚楼,…………,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各地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么,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呢?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原汁原味的潮汕民居建筑!一、潮汕建筑的发展史我国的建筑自古以来渊源深厚。

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一般的树枝、柴草架撑而成的茅屋到汉朝初步形成的木结构屋形。

人们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后来又出现了砖木结构建筑。

唐朝时,这种砖木相融合的建筑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我国的建筑已趋向传统化、格局化。

潮汕建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时兵荒马乱,无乡不寨,这对潮汕建筑特色的形成起了巨大的影响。

古时寨是一个整体,它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院式”被采用得最广泛。

大同小异的寨子一般呈现以下特点:①以某个范围的区域规划而成的村落,通常以祠堂为中心,其它房屋围着它而展开。

②为安全着想而只设一个寨门。

古时官兵的掳掠,强盗的洗劫等情况较为严重,这个唯一的入径可防外敌轻易入内。

③受风水学的影响。

一般房子都是靠山环水,坐北朝南。

古时“水”象征“财”,“环水”而“守财”,浓厚地反映出《易经》中天人合一之说。

以现代的角度则可以诠释为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观。

④外简内繁又是其特征之一。

这点深深印上潮汕人思想情怀的烙痕,表露着潮汕人的谦逊、内涵。

既追求现世生活又不失纯朴的本性!二、民居建筑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

在众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一枝独秀。

让我们在滚动的历史里,细数着点滴往事,展望着未来的发展。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四点金”。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如下图)等。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中停驻在潮汕的“丁氏光禄公祠”即“丁府”(丁日昌纪念馆)便是一个经典。

它的整个格局可视为两座四点金的合并与扩充。

如何做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如何做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一、潮汕建筑的特色1. 建筑结构简单而厚重潮汕建筑的主体结构通常由砖木混合建造,墙体厚实,具有很强的地震抗击能力。

建筑多采用木构架和竹编结构,结构简单而坚固。

2. 建筑风格飘逸而自然潮汕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外观自然而灵动,让人感觉轻盈而自由。

3. 色彩丰富多样潮汕建筑以红色、蓝色、白色等明快的色彩为主,搭配金黄色的琉璃瓦,色彩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 园林风景布局精美潮汕建筑通常围绕着一个庭院展开,庭院里种有花草树木,搭配水池和假山,园林风景布局精美,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二、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基于以上对潮汕建筑特色的了解,我提出了一种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1. 建筑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砖木混合建造,墙体厚实,结构坚固。

辅以木构架和竹编结构,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2. 建筑风格建筑外观采用自然而灵动的风格,结合潮汕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一种兼具传统和现代风格的建筑风貌。

3. 色彩搭配建筑外墙涂以红色或蓝色等明快的色彩,搭配金黄色的琉璃瓦,打造生机勃勃的氛围。

内部装饰采用木质家具和红木地板,营造温馨舒适的空间。

4. 园林景观建筑周围布置庭院,种植花草树木,搭配水池和假山,打造园林风景精美的院落。

在院落中设置凉亭或花廊,供人们休息或观赏,增添生活情趣。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打造一座具有潮汕建筑特色的建筑,既能展示地方文化传统,又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希望这种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潮汕建筑文化,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安沙溪大夫第潮汕乡村聚落民居建筑,继承了我国中原汉式合院式建筑传统,结合了潮汕当地气候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建筑总平面布局,多采用南北朝向而坐北朝南,通常由接近方形的矩形或长方形院落式(也称天井式)建筑构成。

整个建筑由二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外埕”也称“前埕”,后半部分为主座建筑,也称“后厝”;以前埕后厝为基本构成的平面形式,先入前埕,经过后厝的入口大门再入后厝,形成了“前埕后厝”的总体布局。

▲ 普宁洪阳“德安里”中寨▲ 澄海莲下潜溪“思成大厝”▲ 潮安彩塘“佑杰公祠”“前埕”俗称外埕,在潮汕有一定规模的建筑条件允许的都有设置,它通常取主座建筑的宽度为长度,深度较浅,埕面一般用贝灰砂土打夯而成,也有用石材铺砌而成。

前埕一般设有三面围墙,主座建筑大门对面围墙一般采用加高作为“照壁”,左右设有二座门楼,俗称“龙虎门”,主座之左称为“龙门”,主座之右称为“虎门”,也有在正面设一座门楼的,这便围合成一个“前埕”;有的前埕没有设围墙,单独做成一个阳埕,这样形成建筑的前奏部分。

▲ 潮安凤塘“淇园新乡”▲ 澄海樟林“南盛里”▲ 普宁郭厝寮“许氏五座祠”“后厝”也就是主座建筑,在前埕之后,一般与前埕长度同宽,由中轴线的主座建筑与左右对称的从厝或其他配套建筑组成。

这种建筑布局在潮汕乡村聚落随处可见。

规模较大的如澄海隆都前美“永宁寨”,上北村“七落”,樟林“南盛里”,普宁洪阳“德安里”,潮安凤塘“淇园新乡”等。

规模较小的如潮安砂溪“大夫第”,彩塘“仰德里”,“佑杰公祠”,澄海莲下程洋岗“蔡氏宗祠”,潜溪“思成大厝”等建筑都是釆用这种建筑布局。

▲ 澄海隆都上北村“七落”▲ 普宁洪阳“德安里”▲ 澄海隆都前美村永宁寨—本篇终—创刊号——潮汕人的乡土情结。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潮汕民居啊,那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建筑呢!一说起它,我就感觉有好多东西可以分享。

潮汕民居在布局上就很有讲究。

它往往以家族为单位,那种几进几落的形式,真的很规整。

像“四点金”啊,中间是个宽敞的天井,四周的房子围合起来,就像是把家族的人都紧紧地聚在一起。

从我的感受来说,这样的布局不仅体现了潮汕人对家族观念的重视,而且住起来感觉特别温馨。

你想啊,一家人都在这么一个布局合理的空间里,进进出出的,多有生活气息!再看看建筑的装饰,那可真是精美绝伦。

木雕、石雕、嵌瓷,各种工艺都在潮汕民居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木雕的门窗啊,雕着各种各样的图案,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应有尽有。

那些线条,细腻得很呢!我觉得吧,这些装饰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让原本就很有特色的建筑更加迷人了。

不过呢,要写好关于这些装饰的部分,可不能光描述它有多美,还得说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那些神话故事的雕刻,其实反映了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呀。

潮汕民居的色彩搭配也值得一提。

它不会是那种特别鲜艳到刺眼的颜色,而是一种低调又不失韵味的组合。

淡色的墙,配上深色的瓦,再加上那些色彩斑斓的装饰点缀,整体看起来特别和谐。

你有没有觉得这样的色彩搭配很巧妙呢?就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又显得那么自然。

在写潮汕民居建筑的时候呢,我觉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你可以先整体描述一下它给你的印象,然后再分别从布局、装饰、色彩等方面展开。

或者你也可以先讲一个你走进潮汕民居的小故事,然后再引出对建筑各个方面的描写。

这是不是一种很有趣的写法呢?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代入进去,就像他们自己也走进了潮汕民居一样。

另外啊,别忘了加入自己的感受。

不要只是干巴巴地介绍建筑的特点。

你可以说,“当我站在那古老的潮汕民居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家族传承的力量。

”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灵魂,而不是简单的建筑介绍。

你也可以尝试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像“潮汕民居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汕尾市居民主要来源于闽南,因此居住民俗与闽南特别是福建漳州基本相同,但汕尾市又是福佬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区,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公厅),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

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汕尾地区多台风的特点,绝大多数为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但以圆形的金星和曲形的水星居多,以“金生水,水克火”防火之故。

祠堂喜用飞扬起翘的燕尾脊。

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和砖为主要墙体材料,也有以蠔壳作为墙体材料的,大门以花岗岩(麻石)为框居多,外墙一般为贝壳烧制的白灰粉刷,地板讲究铺红斗砖,但一般人家过去还是以泥地板为多,受广府民居影响,喜用清水清砖。

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一明两暗”型俗称“三间过”、“五间过”,这是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厅,左右房(间),一般以正厅待客、吃饭、祭祀等。

左房置灶烧水做饭兼睡房,右房放农具杂物兼睡房。

一般人家厅摆木制八仙桌,四张长条凳,几把靠背椅或竹、木制的小凳。

卧室的陈设,以前是古式的八柱眠床,黑色的粗麻纺织蚊帐,一床棉被,粗织草席,一橱一柜等家私。

简陋者两块床板架在两张条凳上当床。

其平面为正厅一间,边房两间或四间,组成三开间或五开间。

“三合天井”型(三间两廊)俗称“三间过两伸手”、“下山虎”、“双背剑”,这是本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布局形式,在“一明两暗”的三间(五间)正房前面两侧,各配一厢房(护厝),中为天井(阳井),把炉灶、杂物等安置到厢房。

作为一种复合型,还有一种“五间过倒返照”,即在此基础上加一列倒座正房,大门从厢房侧出。

“四合中庭”型也叫“四点金”,这是本区最具代表性、型制较大的一种建筑模式,最大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俗称“四水归池”,上下左右四厅相向,整座屋外观为方形,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

美术课-潮汕的建筑艺术

美术课-潮汕的建筑艺术
各种各样的装饰,都是刻意为了和粗糙质朴 的外墙形成对比和反差,从而达到古艳沧桑、深 沉含蓄的目的。
1、木雕、石雕
潮汕民居的木雕,集中在通廊、拜亭和厅堂 檐下,梁架斗拱、门窗户扇,最是木雕艺人大显 身手的好地方。
清代中期以后,潮州商业日见发达,民间多 拥有巨资的富商大贾。为夸耀乡里,富商们在建 宅时,不惜资费,惟求豪华。屋宅的木雕装饰, 亦愈趋细腻繁复。梁头檐下,层层叠叠,堆满金 漆木雕。
这种三进的大厅堂也就是方志上面所说一般来说驷马拖车的正门前面会留一块地做为广场广场的两边有大门叫做龙虎车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不过这一般就已经算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聚落了
走进潮汕民居
一、总论
民居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景观。
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有“下山虎”、
“四点金”和“驷马拖车”几种形式。
四点金也是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之 一。它采用“井”字形格局,中心对称,由相向 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的。
一进门就是一个厅, 俗称“门厅”,门厅的 两侧各有一间房,叫做 “下房”。建筑的后半 部分就和下山虎基本相 同,只是天井两旁的小 房改成廊屋,把上下厅 和房联结起来。整个平 面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 让人感到稳定、安静。
旧时,潮汕对建造住宅十分讲究。从 选择风水、动土建筑、上梁落成到汕人心目中,风水的好坏,关系 到一家人的前途、命运、祸福、成败。因 此,选择风水是建宅前的一件大事。
2、追求精细华美的美学风格
我们所讲的“雕梁画栋”赞叹的就是 民居装饰的两个特点:精细、华美。
3、驷马拖车
是一种大型的民居宅院。它的整个格局可以 看做是两座四点金的合并和扩充。中轴是一座三 进的大厅堂。这种三进的大厅堂也就是方志上面 所说的“家庙。”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朋友们!今天咱得唠唠潮汕民居,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朵奇葩,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一走进潮汕地区,你就像闯进了一个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潮汕民居最显眼的,那得是它的布局。

传统的潮汕民居大多是那种四合院式的,不过人家可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四点金”。

你瞧这名字,多霸气,感觉就像四个金元宝摆在那儿似的。

“四点金”的结构呢,中间是个大天井,就像一个露天的大客厅。

这个天井可太有用处了,它是整个房子的采光和通风的小能手。

阳光透过天井洒进来,能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空气也在这儿自由地穿梭,住在里面那叫一个舒坦。

再说说潮汕民居的外墙,那可真是牢固得很。

一般都是用厚厚的灰沙夯筑而成,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守护着屋里的人们。

而且外墙的颜色大多是那种古朴的灰白色,看着就特别有历史感。

有时候墙上还会有些简单的装饰,像是线条啊或者小图案之类的,虽然不花哨,但却透着一种低调的精致。

潮汕民居的屋顶也特别讲究。

那屋顶是弯弯的,就像一轮新月趴在房子上。

这种屋顶不仅好看,而且在下雨天可有大用处了。

雨水顺着弯弯的屋顶流下来,就像一道道小瀑布,最后都汇聚到地面上的排水系统里,一点都不会积水。

瓦片也是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就像鱼鳞一样,整整齐齐的。

而且这些瓦片的质量那是相当好,经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都不在话下。

还有啊,潮汕民居里面的木雕、石雕、嵌瓷这些装饰,那简直是绝了。

木雕大多在门窗啊、梁架这些地方。

那些工匠们就像魔法师一样,在木头上雕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花鸟鱼虫,那鸟儿就像要从木头上飞出来似的,花儿也开得正艳;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个个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石雕呢,在门口的石鼓、石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石头被雕刻成各种形状,狮子啊、麒麟啊,都威风凛凛的,仿佛在守护着家门。

嵌瓷就更有趣了,用各种彩色的瓷片拼贴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真是闪闪发光,就像房子戴了一身的珠宝首饰。

走进潮汕民居的屋子里,你会发现房间的分配也很有门道。

第一节-别具一格的潮州民居

第一节-别具一格的潮州民居
❖ 防潮防震 设“石地伏”,保护木柱不受虫蛀,不 腐烂。竹编灰壁,起到隔热防震作用。
文化价值
❖ 保存古制 布局对称,屋顶同高,地基层层升高,
使用功能区别明显,体现封建体制与伦理秩序。
❖ 装饰工艺 通廊、拜亭、厅堂,梁架斗拱、门窗户
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檐、屋顶、门肚广泛使用木雕、漆画、石雕、 嵌瓷、灰塑
❖ 以民居为载体旳生活魅力 在独特旳潮州文化背
石雕
老式民居现状
❖ 潮州老式民居历尽了岁月旳洗礼,历史旳沧桑,凝固了潮州 历史和潮州文化。目前,仅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旳建筑物, 保护情况比很好。还有大量旳老式民居得不到有效旳保护而 破损严重。
❖ 伴随当代化发展,多种高楼大厦旳落成,老式民居成了矮小 旳“城中村”,此前宽阔旳道路成了羊肠小道,通车能力差。 旧居老化严重,数年没有修葺,危房多。如今家家通水电, 屋顶墙上充满电线、水管。存在很大旳安全隐患。
❖ 重修改造中变得新不新、旧不旧,其实是另一种形式旳消灭 。 近年来大量木雕、石雕精品部件被盗,破坏民居特色风貌。
潮州民居旳保护与开发
❖ 潮州乡土老式建筑是潮州文化旳精髓,目前 我们必要和迫切要做旳,就是保持,维护仅 存旳那些老式民居旳风貌格局,历史信息及 蕴含旳优异文化。
❖ 1. 保护民居,提升人们保护老式民居旳意识,
己略黄公祠 巧夺天工旳极品漆金木雕
整体民居建筑群落旳龙湖古寨
潮州民居旳风格特色
潮州地处亚热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 河海交汇,雨水多、台风多,洪患多,建筑 物须立足于实用、牢固上。潮州人将木雕, 石雕、灰塑、嵌瓷等艺术工艺融入建筑中, 形成了实用与艺术相友好旳民居建筑风格特 色。
实用价值
❖ 排水 潮州老式民居都是三角形屋顶,屋坡形成“四 水归一”之势。雨水向天井汇聚,经过天井下旳地 下排水道排除屋外,形成良好排水系统。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1、“四点金”: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

上厅上房与下厅下房中间隔着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上下厅、房联结。

整个建筑平面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

所谓“四点金”,即是前后四个正房齐向着天井,称为“四厅会”,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2、“下山虎”:又名“跑狮”,只有一厅两房,天井两侧又有厢房,俗称“伸手”,与大房相接,整个平面近似于三合院。

它还有一种较为简略的形式,大门侧开,占去一侧厢房的位置,剩下一侧厢房,俗称“单跑狮”。

“下山虎”多为一厅二房二厝手(即前房,扣八尺),以大厅为嘴,2个前房为两只前爪,俗称“伸手房”,后厅为肚,厅两旁的大房为后爪。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有开正门和开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边门的。

3、驷马拖车“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因它的外形看起来像四匹马拉着一架马车二得名。

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相比拟的。

驷马拖车是一种复合单元。

它的中轴是一座三进的大厅堂,也就是方志上所说的家庙。

家庙的平面结构与百凤朝阳式大院的主体相似,只是门厅两边房较小,称做库房。

中厅和后厅都是三开间,没有再隔出房间,宏敞光亮。

家庙的两边各有两座四点金。

外侧再建火巷排屋围起,使之成为独立的单元。

庙、屋前面也有大埕。

大埕前面一般挖有池塘。

更大型的驷马拖车,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聚落了。

4、百鸟朝凰“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三厅亘”,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

简单地说,“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可以达到100间的规模,在潮汕古民居中,百鸟朝凤较为少见。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

”“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主要样式有以下几种:(1)“四点金”建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

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

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

天井阔狭得中,聚财”。

“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

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潮汕民居掠影——秀陇乡村

潮汕民居掠影——秀陇乡村

潮汕民居掠影——秀陇乡村
潮汕乡村民居掠影
——普宁秀陇乡村的民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支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建筑格局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

这样冬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可接受凉爽的南风。

农村民居大同小异,以下推介普宁流沙镇秀陇乡村的民居,由此也可见潮汕乡村民居的大貌概况。

【精品】潮汕建筑特色

【精品】潮汕建筑特色

【精品】潮汕建筑特色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海滨地带,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潮汕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潮汕建筑的特色。

第一,潮汕建筑讲究布局与起居。

潮汕建筑在设计时,多考虑到庭院、门厅、天井、廊房等院落空间的布局与组合。

同时,建筑也分为正房和配房,正房多开设座厅、书房、客房等功能房间,而配房则主要用来居住仆人和存放杂物。

此外,潮汕建筑里房间的朝向和大小也十分讲究,房间的大小一般按照家庭成员的数量来设计,而房间的朝向则要兼顾采光、通风等因素。

第二,潮汕建筑注重装饰艺术。

潮汕建筑在装饰上非常考究,往往采用雕花、砖雕、石雕、木雕等多种材料来进行装饰。

在潮汕建筑的装饰艺术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木雕了。

潮州木雕以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而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雕”。

第三,潮汕建筑讲究结构安全。

在潮汕地区,地震和台风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潮汕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非常牢固。

潮汕建筑中常见的结构构件包括柱子、梁、榫卯等,这些构件都采用了精湛的木工技术,以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第四,潮汕建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潮汕建筑通过建筑风格和形式的表达,展现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当地人民十分重视教育、礼仪和家庭观念,这些观念都通过潮汕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得以体现。

总之,潮汕建筑在布局相宜、装饰精美、结构稳固以及地域特色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成就了这种风格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作为建筑爱好者,可以到潮汕地区去亲身感受这种建筑风格的魅力。

谈潮汕民居在布局建造及工艺上的特点

谈潮汕民居在布局建造及工艺上的特点

第43卷第10期• 18 • 2 0 1 7 年4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3 No. 10 Apr.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0-0018-03谈潮汕民居在布局建造及工艺上的特点邓伟江周科(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对潮汕民居中"下山虎”和"四点金”两种常见的形式作了介绍,并分析了潮汕民居的布局、建造和工艺特色,指出其在选址、布置、结构、建造、装饰、种植等方面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而且还蕴藏了儒家、道家等思想于其中。

关键词: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雕刻艺术中图分类号:TU241对于古建筑的喜爱,让我开始试着考察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从北京四合院到湘西吊脚楼,从苏州园林到客家围屋,中国古建 筑的博大精深让我痴迷。

本文所介绍的潮汕民居属于岭南建筑 派系中的一种,散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州市和汕头市周边。

潮汕 民居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大致分为:下山虎、四点金、三座落、五 间过、二落二从厝、四马拖车和百鸟朝凰。

其中“下山虎”和“四点 金”是潮汕民居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形式,直到现在仍是如此,而 “百鸟朝凰”则是其中最高的建筑形式。

本文便以“下山虎”和 “四点金”为例介绍潮汕民居的布局、建造和工艺特色,其在选址、布置、结构、建造、装饰、种植等方面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而且还蕴藏了儒家、道家等思想于其中。

1天人和谐的布局之美传统潮汕民居建筑的布置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体现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 SO-S 9-CH 理智、远大以及理想等感受。

蓝色是非常冷静的颜色,不过换个角 度来看,蓝色也可能让人感觉冷淡和忧郁,所以必须合理利用,避 免引起副作用[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及造型
潮汕地处东南沿海一带,受到闽越文化及岭南文化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建筑文化独具一格。

在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居多呈现严谨方正的群体组合,保留了中国古建筑强调的对称均衡的传统特色。

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材料,与建筑装饰上喜用彩色鲜明形成强烈对比,使用木雕、嵌瓷,石雕等,体现了闽南文化等的深入影响。

图1-1潮汕木雕图1-2潮汕木雕
图1-3潮汕石雕图1-4潮汕嵌瓷
在建筑布局上,古人云,营建宫室,必先立宗祠,在长期的宗法宗族制度影响下,形成了以大宗祠为中心,其他建筑按照次序围绕大宗祠而建的布局,因此,形成了中间为祠堂,两侧为火巷或者包厝围成的平面布局,典型的有“下山虎”
和“三点金”两种布局。

图1-5平面布局
图1-6平面布局
下山虎或者爬狮,其称谓源于其形状,像一只下山的虎或者爬着的狮子,建筑为中轴线对称,前天井侧廊的两条廊类似于狮子或者老虎的爪子,此位置一般称谓“伸手房”,厅堂两旁大房为后爪,使得整体建筑看起来像一只张开大口、蓄势待发的狮虎。

潮汕地区属于炎热多雨的气候,建筑在营造时候,一般为前低后高,既通风,有利于排水。

在下山虎的前面加上前座,形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情况,就形成了“四点金”。

“四点金”因其四角各有一间形如“金”字房屋而得名。

建筑采用“井”字型格局,中心对称。

四点金进门的“门厅”也叫“前厅”,前厅两侧各有一间房,为“下房”又称“格仔”,作为晚辈或者仆人的住所;天井两旁各有一间房,
为厨房和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后厅主要作为祭祖使用,后厅两侧房为“大房”,作为长辈居住卧室;“格仔”与“大房”之间通往外面的门为侧门,又叫“子孙门”,多子多孙出入之意。

这种以宗族,家庙为中心,左右火巷和后厝围护的中心对称“从厝式”民居组群,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将居住和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宗族制度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礼制观念的“府第式”群落。

在建筑外观造型上,潮汕民居外形规则严谨,外墙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开大窗,只有在山墙上开排气孔或者小窗,大窗一般开向内天井,有聚财之意;外观造型的变化,主要依靠外观的组合、比例协调、线条和材料等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正面完全对称、正面对称中的局部不对称和正面不对称。

在建筑装饰上,屋面的装饰和山墙墙头的装饰为民居重点装饰部位之一。

潮汕屋脊一般比较多采用嵌瓷各类神仙瑞兽和戏曲人物、花草等。

而山墙墙头成“厝角头”,受到阴阳五行之说影响比较严重,有五种形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

“厝角头”的使用一般与家庭环境相关而定,如火形山头太多,就会采用“大幅水”,即以水克火或者水火即济,为五行相生相克之意。

在民居中,一般不用“火式”山头,有厌火之意,“火式”山头一般用于祠堂或者家庙,有家族或者宗族兴旺之意。

山墙的装饰分三线和三肚,下带为浮楚,即楚花;线与线之间为肚,也称板肚,根据题材,可分为“花鸟肚”、“人物肚”、“山水肚”,即三肚;墙头线条正中下方为“腰肚”,“腰肚”下方花纹为“楚花”。

图1-7厝角头五式样式
图1-8金式山头图1-9木式山头
图1-10大幅水式山头图1-11土式山头
图1-12火式山头图1-13火星式山头
图1-14山墙山头三线三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