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文化
《中华揭秘》之潮汕民居探秘
《中华揭秘》之潮汕民居探秘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这句流传数百年的民间俗语是对潮汕民居的直白赞美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由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组成。
长久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潮汕民居作为潮汕文化的物质载体,特色鲜明。
四点金、下山虎,百凤朝阳,福、禄、寿、喜......潮汕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不少专家名流的赞誉。
例如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美术理论界泰斗王朝闻先生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汕时,对潮汕民居给予高度的赞美:“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
”潮汕民居是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建筑文化精髓的艺术精品,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潮汕人对故土的依恋,对建造工艺的执着追求,更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基因。
清乾隆《潮州府志》就已提到过,书中所谓的“鸟革翟飞”、“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就是对潮汕民居华美装饰的赞赏。
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
屋内的檀木都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称为“红楹蓝桷”。
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富丽堂皇,美仑美奂。
飞檐画栋上则绘制花鸟虫鱼和飞禽飞兽、历史人物故事等,外型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氛围,好像进入艺术殿堂。
潮汕居民大多为中原历代移民后裔,他们多聚族而居,十分重视加强宗族关系,宗祠家庙成为了各宗族展示家族实力和地位的象征。
自清代以来,潮汕各地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美学观念来竞建祠堂,重风水,多格局,重装饰,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嵌瓷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主要用于装饰祠堂、庙宇以及民居等建筑的屋顶、飞檐厝角、照壁等处。
潮汕嵌瓷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彰显着潮汕人对于工艺的极致追求,他们在建筑装饰上费尽心思,不惜代价。
潮汕门神画作为木板彩绘的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潮汕地区的祠堂、庙宇的门板之上一般都绘有门神画。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
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
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
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也许现在很多的潮汕民居已经因为搬迁、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了,但是这些曾今古朴大方,浑厚坚实的民居却是我们潮汕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潮汕发展的历史中的一部分。
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保护这些珍贵
的文化,不要让它们在建设中被掩埋。
潮汕民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 、上砌护墙。其封火山墙脊端有金 、木 、水 、 、 火五 种不 同造 ,装饰 __l==艺 手法主 要 包括 金漆 术 雕 、 雕 、砖雕 、灰塑 、嵌 瓷 、彩绘 等 等 ,1人j邴 装饰 多红 漆檩 木配 蓝漆 椽子 ,称 为 “红竹 篮 桷 ”。
[ 旧 0营 “洲州借 ,皇宫越”以及 “京都 帝工府 ,潮州百姓家”这样的谚晤 ,形象生动地 描 绘 出潮 汕民胼 富 丽精致 的 建筑 风格 。
(李仲 昕 、陈椰 供 稿 )
《\.’。t_ 、岭南人文图说之 六四 ‘ 一 tL I /
潮 /汕 民// 屠
揭 阳市普 宁悠 专里老 泰 . 为潮汕 民居 百鸟 朝风 ”格 局 (扬如 波摄影 )
潮 州 居 是 粤 尔地Ⅸ 潮人族 群 居他 的传统 家 建筑 ,上 有 “卜l』JJ是”(又称 “爬狮 ”)、“四 点 ”等样 式 大 居聚 落 以 “四点金 ” 为基 础横 向或纵 向扩 大 规 模 ,形 成 了 “四马 拖 车 ” 、 “㈠0 JJI;lJj ”等恪 J『Jjjf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chéng),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cuò)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
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
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
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
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
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
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北京有四合院,陕西有窑洞,云南有吊脚楼,…………,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各地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么,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呢?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原汁原味的潮汕民居建筑!一、潮汕建筑的发展史我国的建筑自古以来渊源深厚。
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一般的树枝、柴草架撑而成的茅屋到汉朝初步形成的木结构屋形。
人们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后来又出现了砖木结构建筑。
唐朝时,这种砖木相融合的建筑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我国的建筑已趋向传统化、格局化。
潮汕建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时兵荒马乱,无乡不寨,这对潮汕建筑特色的形成起了巨大的影响。
古时寨是一个整体,它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院式”被采用得最广泛。
大同小异的寨子一般呈现以下特点:①以某个范围的区域规划而成的村落,通常以祠堂为中心,其它房屋围着它而展开。
②为安全着想而只设一个寨门。
古时官兵的掳掠,强盗的洗劫等情况较为严重,这个唯一的入径可防外敌轻易入内。
③受风水学的影响。
一般房子都是靠山环水,坐北朝南。
古时“水”象征“财”,“环水”而“守财”,浓厚地反映出《易经》中天人合一之说。
以现代的角度则可以诠释为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观。
④外简内繁又是其特征之一。
这点深深印上潮汕人思想情怀的烙痕,表露着潮汕人的谦逊、内涵。
既追求现世生活又不失纯朴的本性!二、民居建筑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
在众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一枝独秀。
让我们在滚动的历史里,细数着点滴往事,展望着未来的发展。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四点金”。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如下图)等。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中停驻在潮汕的“丁氏光禄公祠”即“丁府”(丁日昌纪念馆)便是一个经典。
它的整个格局可视为两座四点金的合并与扩充。
广东潮汕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岭南明珠!
广东潮汕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岭南明珠!向来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可见潮汕民居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潮汕建筑是岭南四大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由于其地域、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其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所以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人们对建筑的破坏性少了很多,更多地保留了其传统特色。
海外的潮汕籍华侨在谈及故乡往事时,最怀念的往往是家乡的老屋。
在如今的潮汕民间,还依然保留着诸多传统民居。
潮汕建筑主要受两大建筑的影响:一是中原建筑,一是东南亚建筑。
依据中原人的迁移规模及迁移对象对潮汕建筑的影响的不同,潮汕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唐代以前的潮汕建筑,唐宋时期的潮汕建筑,明清时期至近代的潮汕建筑。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
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
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潮汕民居从最开始选址就十分注重风水,它们都有共同的规律:以近水、近田、近交通为首选,最理想的是几者兼备。
民居还有植树的习俗,称作种'镇宅树'。
多以榕树、龙眼、番石榴为多。
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老屋大多集中布局,相互毗邻,排列整齐,四周街巷围绕,表现出严整、封闭的特点。
清府县志载,必极工巧。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粤商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研究岭南文化,提出许多看法,其中有一点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就是岭南文化有一种精致、追求品位的特点。
这一点是潮汕地区表现得最为充分。
潮汕文化中很多方面都出现非常精细的一面,如潮汕的建筑、潮绣、木雕、工艺品等。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其最大限度地对潮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进行了整合,有些建筑为了达到装饰效果甚至不惜重金,这使得潮汕民居的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内更是金碧辉煌,所以自古就有“潮州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就是建筑的一种具体的装饰,往往也非常精致,如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其特点是采用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画屏。
嵌瓷常见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
在潮州的古街古巷寻访,随便走入哪一家老宅子,几乎都能看到屋顶形形色色的嵌瓷。
像在屋檐下的石榴,在屋脊上的兰花、狮子等,都寓意对生活美好愿望。
特别是潮菜、工夫茶更是以精细著称。
潮州白粥所配的小菜,品种实在太多,没有谁数得清潮汕的小菜到底有多少种,但是,陈非举了一个标志性的例子,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经带着宾馆的厨师到菜市场亲自点“杂咸”,为他带到潮汕来的美食团友们挑选了100样“杂咸”配第二天早上的砂锅粥,并给这桌“豪华”早餐起了个骄傲的名字叫——“百凤朝阳”。
还有就是能将最普通的材料做得高档,比如有一道名菜“护国菜”,其主料就是最普通的地瓜叶,但大凡高档宴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工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是因为这种泡茶方法的讲究、别具特色,才被后人约定俗成地称作工夫茶。
“工夫”在潮州语言中的意思是指做事用心、细致、考究,在潮州,常将从事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工作的人叫做“工夫人”。
可见,以潮州中重要的城市———潮汕,命名的“潮汕工艺茶”主要是指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很讲究的茶事活动。
潮汕文化建筑
围绕小公园,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 的百货大楼(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 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这里曾有过最纯 粹的独特商业文化。
图片欣赏
骑楼
几十年风雨剥蚀, 木框已朽,彩色 玻璃依然艳丽。
位于外马 路的现工 商银行支 行,弧形 的建筑立 面彰显出 七十多年 前汕头老 建筑的气 派。
Made by XXX
潮汕建筑
主要样式
四点金 下山虎 四马拖车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
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 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 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
有点像。
水围外 井墙围 ; 内一 打般 阳有 埕围 ,墙 凿,
下山虎
结构图
陈慈黉故居(四马拖车)
陈慈黉(1847——1921)是清末民初旅泰华侨巨商、 著名航海家和实业家,其故居于清末民初置建, 总占地2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包 括郎中第、善居室、寿康里和三庐等4个各具特 色的单元,共有房413间,厅93间,形成规模宏 大、中西结合的建筑群体,是潮汕目前保存最 完好、具有宫廷风格的建筑物,景名为“黉院 惠风”,被人们誉为“南国大观园”、“岭南 第一侨宅”。
位于大
华路的 边防检 疫站, 是保存 较完整 的旧建 筑。
三十年代汕头最 高档的酒楼和旅 馆:鮀江旅社。 从那铁花栏杆的 阳台望进去,能 否窥见当年的万 般风情?
南生百货
老邮电局正门,洋文和繁体字,标明着它的 历史。
谢谢!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 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 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 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 其余的基本一样。
潮汕民居与建筑文化
潮汕文化
——端午节
伟 大 爱 国 诗 人 屈 原
穿 越 时 空 的 隧 道
端午节来源于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 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 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 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 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 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 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 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 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以晶莹洁白的糯米 饭拌入香肠、瘦肉、 虾米、香菇、蛋黄 丝等为馅料。有拌 入“绿豆沙”、“芋泥” 为甜馅裹包的,称“ 潮式双烹粽球”。
枕头粽——因形似枕头而得名,虽也以糯米为
原料,但其制作方法和渗入的液汁,却绝无仅有。 枕头粽的制作非常精细考究。首先要从当地山上采 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的小灌木,烧成灰末,掺 水搅匀、滤出,使之成为碱液后,再把精选的糯米 洗净浸于其中,隔24小时以后,糯米变成金黄色, 再用加工漂制的竹叶包扎。这种竹叶是从高山采下 来的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让活水冲浸,去 掉杂质,直至竹叶变得柔软,洁白透明。经包成枕 头形后用芦苇丝缠绕捆缚再放进锅鼎熬煮10小时 以上。枕头棕色泽金黄,光滑柔润,既可见米粒状, 切开则似粉粿.吃时蘸粉糖,软而不沾,甘甜可口。
关帝庙 场是 与 以 所潮 石 其 人雕精 祭 美 祀壁绝 ,画伦 祈所的 福闻嵌 的名瓷 ,
·
天后庙
雕房 、屋 栩顶 栩部 如的 生二 龙 戏 珠 石
简单路线图
石牌村
一西史本其石石 平南称乡完牌牌 原濒“属整始村 。临金半建创, 榕龟平制于全 江宝原难元称 ,地地以朝揭 西”带考末东 北。。证年县 中东居。,炮 离部地 系台 溪为呈 多镇 ,桑龟 姓石 中浦状 多牌 部山形 混村 系脉, 居。 , ,
走马潮汕看民居
走马潮汕看民居□ 藏风聚气“下山虎”潮汕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自中唐开始。
在人文发达的潮汕,民居往往由群体组成,互相穿构,彼此依存。
居住与自然相和谐,景观与自然共生,家居因和谐而美好。
这是潮汕建筑文化的核心。
潮汕民居建筑的精华集中在府第宅园上,用生动形象的名字命名,如“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模式主要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格局,各种组合从简单到复杂,最基本的形成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四点金”为四合院布局,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布局手法和建筑风格。
“下山虎”建筑在潮汕农村较为普遍,是潮汕府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状如下山之虎,故名;又似爬行之狮,故又称为“爬狮”或“双跑狮”。
“下山虎”多为一厅二房二厝手(即前房,扣八尺),以大厅为嘴,2个前房为两只前爪,俗称“伸手房”,后厅为肚,厅两旁的大房为后爪。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有开正门和开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边门的。
“下山虎”还有一种形式:大门一侧升高,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狮”;也有因用地的限制,“二伸手”的厢房为单泻水屋顶的廊房形式。
整个结构的平面近似于北方民居中的三合院。
“下山虎”减去前部两个厝手,只剩一厅二房的,称为“平房厝”。
“下山虎”整座建筑前高后低,恰似浑身是劲、张开大口的下山猛虎,又如蓄势待发的雄狮,藏风聚气。
为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大门往往建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内门框)窄、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风水目的。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农家小屋多建此格局,正厅墙壁和房门上常绘有壁画,内容一般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十仙贺寿”、“仙姬送子”、“穆桂英挂帅”、“郭子仪得宝”等,犹如画苑。
还有巧夺天工的雕刻、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仑美奂,简直就是潮汕民间工艺的小型博物馆。
潮汕古建筑文化
潮汕古建筑文化潮汕古建筑文化除了中华民族的共性文化特色之外,潮汕也有自己的个性、方言、戏剧、音乐、菜谱、功夫茶、工艺品、民俗风情和人文心态等等。
但潮汕的古建筑文化,更是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潮汕古建筑由于它的鲜明的个性化,别具一格地耸立于中华建筑之林。
潮汕古建筑的布局潮汕古建筑形式多样,有牌坊、古墓、佛寺、神庙、民居、亭榭楼阁等,但最具特色的是古民居。
潮式古民居,它源于中原古风,吸引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
它抗台风,防地震,形式美观而又坚固耐用。
下山虎式是一种独家小院式,它适应中小型家庭。
它是由大厅、两大房、两小房、天井、门楼仔等组成,一般有一口井,它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小院落。
四点金式是由下山虎进化而来,规格比下山虎高,如下山虎中厅一般不超过十五瓦槽,房间不超过十瓦槽,四点金则都不小于此。
除中轴线大厅、天井、门楼,大厅两侧有大房,大房前有过水(一般为灶间),天井两边有对称两小厅,俗称东西厅仔或南北厅仔。
门楼两侧有两厢房,有侧门两个或四个通两花巷,如单花巷都俗称单片剑,两花巷为双片剑,主人多为人口较多或较殷实人家。
驷马拖车式是潮汕民居的极品,它规模最大,功能较全。
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相比拟的。
普宁洪阳德安里是多座驷马拖车、四点金组合的代表村落;澄海的陈慈黉府是在驷马拖车基础上,吸收和应用西洋建筑材料和技术,更进一步完善,是驷马拖车极品级典型作品,使普通的驷马拖车都望尘莫及。
潮汕历史上先民对宗教的信仰,对神的崇拜,便建造了众多佛寺和神庙。
佛寺的规格较为统一,敬奉西方三圣、十八罗汉、也有观音寺或文殊普贤院等。
神庙的名称极多,有天后宫、九天玄女庙、武帝庙、文庙、城隍庙、三山国王庙、双忠公庙、福德庙、土地庙等等。
潮汕民居
四点金”建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 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 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 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 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 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 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 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 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 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 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 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 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 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 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 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 话说“细仔弟 住厝耳”。
建筑风格
类于皇宫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 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 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 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 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 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木,营造叠石理水
讲究风水 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
原料一般采用红土和砂砾搅拌后筑成墙 体,屋面与屋脊,有通花陶瓷压顶
• 潮汕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比如屋外侧顶部山墙塑脊 饰甚为讲究,常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五行属性 • 潮汕民居局部:厝角头(12张)等作成金、木、水、 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仅限于寺观祠庵采用, 这有传统的哲理思想,又受阴阳五行学说与约定俗 成的影响。而建筑选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 更多的讲究了,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 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并因 此还留下了虱母仙、余半仙等选风水和营造建筑的 许多传说。 • 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 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 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 ,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木结构,并且借鉴了汉族建筑、客家建筑和闽南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建筑风格。
本文将探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进行相关词汇的英译探究,以便更好地传播和理解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一、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1. 木结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
木材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因为潮汕地区的山区资源丰富,木材品种繁多。
木结构建筑在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不仅结构稳固耐久,而且富有地方特色。
2. 大型宗祠与富户人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大型宗祠和富户人家的建筑规模较大,常常有多层楼房和宽敞的庭院。
这些建筑体现了潮汕地区的社会文化、宗族观念和家族地位。
3. 台门结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特色建筑是“台门结构”,即以一条长廊为界,左边是起居室,右边是“门楼”,门楼通常是家族祠堂。
台门结构的房屋常常有天井、庭院等空间,使得整个院落更加宽敞明亮。
4. 屋脊飞檐: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屋脊飞檐是其独特的标志之一。
屋脊飞檐的形式丰富多样,常常以木雕、砖雕等装饰物来体现。
屋脊飞檐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遮阳、防雨、保护房屋结构的功能。
1. 木结构:Wooden Structure2. 大型宗祠:Large Clan Hall3. 台门结构:Pavilion-Style Gatehouse Structure4. 屋脊飞檐:Eaves and Ridge Decorations5. 装饰物:Decorative Elements6. 庭院:Courtyard7. 宗族观念:Clan Ideology8. 天井:Atrium通过对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及相关词汇的探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传播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希望这些词汇的英译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交流提供便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潮汕民居简析-21页文档资料
• “四点金”外围一般有围墙,进门就是前厅,两边 的房间叫前房,前房是晚辈和仆人居住的居室。
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为厨房和
柴草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这是长辈居住的卧室。
•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 这是因为潮汕居民认为“财气”从大门或
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
• 同时,潮汕传统民居直接将大自然的因素即所谓 “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 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以及潮汕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 现在的潮汕地区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但是仍然 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这些民居都用形象 生动的名字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 “下山虎”等等。
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 气,就会造成财气外泄。
四马拖车
•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 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 俗称“门楼肚”。一 进与二进间,有天井 及左右两道通廊。过 了天井便是二进,二 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 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 为“大房”。二进和 三进中间也有天井, 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 同,只是三进的大厅 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 暗间,称作“后库”。 “后包”指三进后面 的一列房子。
三落二火巷一后包
•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 子,故名“四马拖车”。
• 陈慈黉(hóng)故居总格局以潮汕传统“四马 拖车”的建筑架构糅合了西式洋楼,再以亭 台楼阁、通廊天桥作为点缀。
谢谢!
20
21
下山虎
•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 基本构成单位 。
• 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形状就如下山之虎, 又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 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 的二间后房为后爪。总之,下山虎的结构有 如浑身是劲,张开大口,蓄势待发的狮虎。
潮汕民居
类于皇宫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
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规模庞大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轻巧通透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
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
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注重装饰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
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工艺精致潮汕建筑可谓建不厌精,旧时建筑师傅总是建了一会儿后就停下来几个人端详讨论,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再修改,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来回修改好几次。
而“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潮汕民居
潮汕,广东省东部,南海之滨,潮汕平原之上,韩江、榕江、练江之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
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
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
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
而这种文化的最鲜明表现,莫过于他的民居建筑。
与其他的民居相比,轻巧通透是潮州民居的工艺特色。
清乾隆《潮州府志》云:“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
”民国三十三年《广东年鉴》曰:“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
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 我国美学学会会长、美术理论界泰斗王朝闻先生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汕时,对潮汕民居给予高度的赞美:“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
”潮汕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支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等等。
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单体独立或多单元组合。
细分其规制,类型繁多,最基本的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较为大型的民居形式如:“百鸟朝凤”、“三壁连”、“四马拖车”等,它们的规制多以“四点金”、“下山虎”为基本单元组合衍生。
在一些山区、乡镇尚有不少竹竿厝,堡寨和带有客家特色的民居。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
这样冬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可接受凉爽的南风。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
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
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几乎囊括传统的民间题材,晚期还出现了一些西方花纹图案。
岭南(潮汕)七大民居(共5篇)
岭南(潮汕)七大民居(共5篇)第一篇:岭南(潮汕)七大民居岭南七大潮汕古民居潮州许驸马府潮州已略黄公祠潮安从熙公祠澄海陈慈黉故居潮阳明安里潮安龙湖古寨潮阳波美村另外较出名的潮汕民居有:澄海莲下镇“蔡氏岳祖祠”、潮州下东平路“莼园”、饶平三饶镇“道韵楼”(不过这个一般算做客家土楼)、普宁洪阳镇“德安里”、揭阳“丁府”(丁日昌)、潮阳沙陇镇“东里方寨”、揭西棉湖镇“郭氏大楼”、潮阳贵屿镇“黄门第”、潮阳谷饶镇“梅祖家祠”、揭阳梅云镇“彭园”、潮阳峡山镇“缵绪堂”等。
“下山虎”又叫“跑狮”,是潮汕民居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单元。
因屋顶是硬山顶式,后高前低,状如下山的老虎而得名。
它大都中轴线布局,一厅两房,天井两侧有厢房与大房相接,并有小门将其与中厅两侧的大房相连。
“四点金”是在“下山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天井两边还各有一间被称为八尺房的厨房和一间厝手房,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昔日只有殷富显达的富贾或才建得起。
传说明嘉靖年间,有“国舅”之称的潮阳人陈恍进京拜见世宗皇帝,因忽闻雷雨而钻入桌下。
皇上惊问何故,陈答曰家乡民居皆用草、泥所建,下雨时只有躲在桌下才免淋湿衣衫。
皇上大笑,于是御赐潮州可按京城四合院式修建民宅,自此潮汕民居才有了这种与北京四合院相似的“四点金”。
后来,从“四点金”又衍生出“四厅会”、“四喷水”、“四点金加厝包”,以及由两座四点金合并与扩充的“百凤朝阳”,由八座“四点金”簇拥一座大祠堂的“九龙吐珠”,乃至“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更大规模的“驷马拖车”建筑模式。
有的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宅院前则辟有广场,挖有风水池塘,广场两边还开有“龙虎门”,犹如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庄园,自然这种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
潮汕古民居另一特点就是极其注重建筑装饰,不仅装饰的工艺手法、类型多,有金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嵌瓷、彩画等等;而且装饰的范围广——屋脊山墙、门窗户扇,到廊柱檐下、石木部件,只要能修饰的地方几乎都装点起来。
潮州高中历史复习素材:7 潮州古民居的文化特色
潮州古民居的文化特色一、文化,在土木结构中闪光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华夏文化的一支,是千百年来潮州人民一方面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一方面以其惊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宝藏。
潮人谈及潮州文化,无不为家乡拥有如此一笔精神财富而倍感骄傲。
古代潮州号称人杰地灵,当代潮人仍是人才辈出,如李嘉诚先生、饶宗颐先生这些人中豪杰的涌现,与潮州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由此,这次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我组成员马上异口同声,把对潮州文化的研究作为我们的主题。
家,是忙碌的世人在奔波闯荡之后的最终归宿。
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在古代,不论那些历尽寒窗之苦的书生,还是那些久经商海浮沉的商贾,在他们飞黄腾达,事业有成之后,都不约而同地倾其所有,将自己的家居修葺一新,因为在当时,家居的安定优劣竟也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因此,我们决定以潮州的居室和庙宇建筑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中蕴涵的足以反映本地文化的细节进行分析,感受、理解家乡的这一笔精神财富。
本文介绍的建筑主体格局和室内外装饰,皆从宏观角度对家乡民居的各部分(如屏风、屋檐、雕饰等)进行描述,由其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进而对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联想。
1、潮汕民居的格局、特点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的形式是爬狮和四点金。
爬狮在本地也称抛狮、或下山虎、下双虎,是一种三合院的形式。
四点金是一种四合院形式。
其他民居大多是以四点金作为基本单位加以组合发展而成的。
四点金向横发展的形式有五间过、七间过,向纵发展时为三座塔,也称八厅相向、三壁连、四马拖车等这些民居都是比较规整的。
从潮汕民居的平面类型中,可以看出有下列几个特点:(1)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
潮汕民居的平面,结合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采取密集布局的方式。
它把建筑集中起来加以组合,建筑之间用天井相隔,而天井之间则用厅堂、或通道、或檐廊相连。
平面组合很紧凑,它不象北方民居那样作成大院子和分散式布局,而是较好地结合地区特点,并解决了通风、防热、防晒、防雨、防风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山墙
人们在谈论潮汕建筑风格特点时,大 都离不开"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 车"、"百鸟朝凤"等布局,顶多是旁及 嵌瓷、石雕,殊不知最具潮汕特色的 建筑装饰却是--五行山墙(屋耳)。
.不同的五行山墙
.五行山墙分有五种:金、木、水、火、土
金式屋耳
.金者头圆而足阔
木式屋耳
木者头圆而身直
水式
水者头平而生泥
火式屋耳
火者头尖而足阔
土式屋耳
土者头平而体秀。
说好的头平…
知识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潮汕民居形式的名称都与大自然有关系的名 称如“四点金”“金”是风水中自然界的五 行之一、“下山虎”、“爬狮”等有关人 与自然关系的“结合点”在潮汕建筑中俯拾皆 是。 潮汕民居的装饰各有各风格,有五行之分! 潮汕的文化丰富,戏剧,书画,舞蹈等。
.
.
小巧的四点金
驷马拖车
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 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 拖车’“。一般是有钱人住的宅院
.
.
规模庞大的四马拖车
.我只想说一句
.
下山虎
.
“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 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 “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
What the fuck?
著 梁狗泽 编著 TAT
寄语
• 各位骚年, 梁文泽
• 你们想了解一下潮汕文化吗? •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潮汕文化吧!
•
小编· TAT
潮汕文化
• 潮汕文化是潮州文化的 别称。中国有许多民系, 其中如潮州民系、客家 民系、广肇民系、闽南 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 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 是操潮汕方言。因此, 潮汕文化是操潮州方言 的潮汕民系的文化,是 包括海内潮人和海外潮 汕人共同创造、传承和 发展的群体文化。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 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 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 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 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 华各民族、各民系、各 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 潮州文化是其中的组成 部分。研究潮州文化的 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 潮州文化的优良传统, 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 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6)潮汕地区民间艺术。
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 鹅舞、纸影(即潮州木偶戏)等。
(7)潮汕地区民居。 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
“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 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 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四点金
(4)潮剧。 即潮州戏,源于温州南戏,并吸收其他戏 剧艺术及潮州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 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 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 《苏六娘》、《辞郎洲》等。
(5)潮州工艺美术。
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 乡从熙公祠的石雕,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精雕细刻的潮汕文化
WHAT THE FUCK?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你学到多少呢?
•谢谢 •Bye!
• 小编· TAT
观众
.
.
• .
鼓掌..
我选择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