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讲解
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标题: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理解比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解简单比例的方法。
2.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如同样大小的两个苹果,一个被切成了4份,另一个被切成了6份,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2. 新授:
(1)定义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讲解比的读法、写法和比值的求法。
(3)举例说明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升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设计:
设计一些有关比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阅读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能够分辨比的大小的关系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使用比例教学重点1.比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2.实际生活中的比的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比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准确使用比例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2.学习生活中的比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1.总结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比的基本概念、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2.通过举例,巩固同学们对比概念的理解学习生活中的比1.导入: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的存在(可以是家里的用电量、食品购物等)2.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比较对象,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家用电量比小红家多/少;这个苹果比那个大/小;这瓶水比那瓶便宜/贵等。
3.针对以上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分析比的大小,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教学方法1.导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发问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活中比的存在有所感受,同时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2.在举例子时,教师要注意举例的对象要和学生的身边生活密切相关,方便同学们理解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一些实际的例子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比和比例,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和比例的存在,同时也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比和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生活中的比有些困惑,这就需要我们对下一节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在理解上作更细致和明确的解释,使同学们对比的认知进一步加深。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2.教学材料:小学数学教材、生活中的图片和实物。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同学们平时会遇到用到比的问题吗?比如我们每天早上上学要走多长时间,或者我们花多少钱买零食等。
这些都是用到比的概念的问题,比起来,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对于比的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例如用水果来介绍比的概念:“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苹果,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两倍,你觉得它们的比是多少呢?对,是2:1、”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的大小关系。
然后,教师可以用黑板或者白板上画出比的形式和符号,例如“2:1”,解释比的意义和含义:“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由两个数之间的比率来表示。
比的第一个数叫做前项,表示被比较的数,第二个数叫做后项,表示比较的数。
前项比后项大,就用冒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小,就用大于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等,就用等号“=”表示,比如2=2、”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超市里面的商品一般都会有标价,我们通过比较价格,可以知道哪个商品比较便宜,哪个比较贵。
你们有没有用过比较价格来购买商品的经历呢?”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场景。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
课堂教学说课稿3篇《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力。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们,看看谁快?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谁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经过计算,学生惊讶的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学生体会到: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个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情境三:比价格。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体会到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单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1)PPT课件
12
3
4
8
8∶6
16
4∶3
12∶16
(答案不唯一)
9
8
6
3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小明有3支铅笔,小亮有4支铅笔,
小明和小亮的铅笔数量的比是3∶4。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
20∶30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这个比
20比30
B
A
C
D
E
上面这些图片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附页中的
图2一起来研究一下。
3 B
6
A
B
2
12
D
12 E
D
8
2
E
A
4
3
C
C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长方形
A
B
C
D
E
长(小格) 6
数出每个长方形的
长和宽占几小格。
宽(小格) 4
3
3
12 12
2
8
8
2
3 B
6
A
2
12
D
12 E
8
2
4
3
C
8
12÷6=2
8÷4=2
我发现D的长和宽分别
读作_________,比的前项是___,比的后项是___,
20
30
比值是_____。
20+30=50
20∶50
(2)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这个比读
作_________,比的前项是____,比的后项是_____,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名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大家好!我是33号选手俞水英,我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一、教材研究:掌握比是学生后续学习正、反比例的基础。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如“体育比赛中表示比赛分数的比”;“我比你大,你比我小”;广告词“金龙鱼,1:1:1”等等。
这里有表示差比的,也有表示倍比的,这些是学生学习比的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理解比的意义。
三、目标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和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根据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这一点,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比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比的意义(二)归纳特征,总结思辨比的意义(三)进一步认识比,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四)尝试运用,体会比的必要性(五)巩固练习,质疑知新(六)课堂总结:五、实践与反思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大家讨论最多的两个问题是理解比的意义和学习比的必要性,下面我结合整个研讨过程,谈谈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的历程。
1、教学比的意义的历程书上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展开。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等内容。
2. 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的读写和比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七、作业设计实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答案: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2。
实例:小华有20元钱,他买了3个糖果,每个糖果的价格是4元。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华还剩下8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比的读写和计算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应用,并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孔城镇中心小学刘定春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数学情境和“比速度”、“比单价”等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三)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准确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说教法。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的教学设计利辛县实验小学:张庆杰教材分析:教材利用“图形的放大、缩小”的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在这样的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在“试一试”环节中通过“甘蔗汁和水”、“树高和影长”、“速度”与“水果价格”几个情景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比,让学生深刻体会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有的已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借助“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速度”、“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都听说过柯南吧?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与他有关的问题。
出示: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
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
3三名嫌疑人的身高分别是:A:155厘米、B:175厘米、C:190厘米。
名侦探柯南一到,他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为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从而锁定了真正的罪犯。
你们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他是如何判断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二、情境导入:出示课本69页情境图。
我们学校的读书月又开始了,今年学校要发展一批小记者,这不淘气报名参加了。
可是在发送照片的过程中出现了照片的变形。
请认真观察这几幅图片,你认为那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B和D与A比较像,C太胖了,E太瘦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橘子的大小关系可能更加准确。
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比: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比所得的商数,用冒号“:”表示。
例如,两只狗的体重比为5:3,表示第一只狗重5千克,第二只狗重3千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比,例如某天气温为15℃,而昨天气温为10℃,那么今天气温比昨天高多少?可以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3.给学生发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比较各组内水果的重量比,然后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3. 学生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不要求完成全部,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抽查。
2.在生活中找一些例子,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4. 教学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练习。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基本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上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下一步需要加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比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来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知识。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比的概念和应用。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比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案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比的认识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4.求比值。
12 : 5
= 12 5
=2.4
9 : 14
=9 14
20 : 7
= 20 7
15 : 5
= 15 5
=3
四、课堂小结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 这两个数的比。
生活中的比
比各部分 的名称
把长方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想使长 方形的形状不变,必须保持长方形的长 和宽的比值不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选自教材P71练一练第7题】
我的腿长和身 高的比是……
我的头围与腰 围的比是……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的比 (2)
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两个相关联的非同类量进行比较时,它们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a∶b= a÷b = a (b≠0)
b
前 比 后 可以调换吗? 项 号项
自学提示 ①比的读写法;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③怎样求比值。
不可以,调换之后,比的意义就不同了。
认一认。
比和比值一样吗?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写作 6 ∶ 4 读作6比4
前 比后 项 号项
6∶4=6÷4=
6 4=1.5比值 Nhomakorabea不一样,比表示两 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有前项、比号、后项组 成。而比值表示比的前 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 分数、小数或整数。
两个相关联的非同类量进行比较时,它们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
闯关页
第三关 友谊对对碰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3.能够在真实或物化问题中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能够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三、教学内容1.绪论本节课将学习“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大小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个更大、哪个更小、哪个重一些等。
请宝贝们举例子说明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比较大小,如何比较。
3.概念讲解比:是同一类物品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的记法(1)用冒号表示“:”;比的左右两项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后项”。
(2)用分数表示比,前面的分子表示第一个数,后面的分母表示第二个数,即前项∶后项=分子∶分母。
4.讲解范例请指名同学用黑板上的画图解下面的比:五年级有A、B、C三个班,A班学生有50人,B班学生有60人,C班学生有70人,比一下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多少。
解题思路:本题要比较的是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而A班的学生数量是多少并不重要,所以需要将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相除,得到B班和C班学生数的比值。
解法: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60÷70=6÷7,用分数可以简化为6∶7。
5.练习与训练(1)小组竞赛:计算题,在黑板上出5道比的计算题,分别由5个小组作答,第一组答对将得分1分,错的将被扣半分。
出题的方式:•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甲班与乙班学生数的比值是3∶4,乙班有32个学生,那么甲班有几个学生?•若一趟旅行12天,上午花掉6天,那么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比是多少?•如果一张图片左边的边长是12cm,右边的是18cm,求这种矩形的长宽比。
•体重60.5kg的小A和55kg的小B的体重比是多少?(2)完成作业:完成生活中的比 worksheet。
四、教学方法1.讲解2.练习和训练五、教学用具1.教科书2.计算器3.黑板画笔4.板书笔六、教学评估本课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比的概念认识以及比的大小关系,计算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标题:生活中的数学比——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生活中比例的应用。
3. 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比例的基本概念
2. 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实例
3. 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件物品的大小或重量来引入比例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然后引出"比例"这个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比例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比例。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比例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比例。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教室的比例。
4.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比例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家餐馆的菜单上写着一份披萨的价格是10元,那么两份披萨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需要利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比例的概念。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比例的作业,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了解比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求比值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正确求出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求比值。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求出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5.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求比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求比值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求比的方法也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尺寸、食品的配料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比。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比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2.探究比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学习求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
4.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比较两种食品的配料比例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你会算吗?(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
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
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
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
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
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
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
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
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
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
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
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的,理解比的意义。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
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早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