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再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

合集下载

早期再障血常规的标准

早期再障血常规的标准

早期再障血常规的标准
早期再障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并进行治疗。

再障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贫血情况、感染情况、出血情况等,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氧气的载体,它的含量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贫血情况。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在130-175g/L之间,女性在115-150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就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因并进行治疗。

其次,白细胞计数是反映机体炎症和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如果白细胞计数偏高,就说明机体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血小板计数是反映机体出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偏低,就说明机体可能存在出血倾向,需要引起重视。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贫血类型,对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再障血常规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这项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再障血常规检查的了解,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介导,使体内T细胞功能失衡,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并逐渐耗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分类:根据发病和临床进展情况,分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血细胞指标,分为重型再障(SAA)、非重型再障(NSAA)和极重型再障(VSAA)。

(三)诊断标准:AA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0.024×1012/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

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面积减少,脂肪组织面积增加,巨核细胞数量下降;(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骨髓衰竭综合征、MDS、PNH、白血病等;(5)常规抗贫血治疗无效。

AA分型诊断标准:S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感染和出血。

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01×1012/L;(2)中性粒细胞<0.5×109/L;(3)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

NSAA指达不到SAA诊断标准的AA。

VSAA:符合SAA标准,中性粒细胞<0.2×109/L。

(四)临床特点: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胸骨压痛;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骨髓细胞涂片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数量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骨髓活检造血组织面积明显缩小,巨核细胞分布减少;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确诊为慢性再障患者;2.确诊为轻型再障或非重型再障患者;3.病情稳定,无明显感染、出血症状。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原因不明;2.慢性再障或非重型再障治疗无效;3.再障合并PNH者;4.再障出现粒缺、血小板少于20*10^9/L;5.不能排除骨髓衰竭综合征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一、国内诊断标准国内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诊断标准曾有多次讨论,最后的修改意见如下: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等检查,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来说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根据上述标准诊断为再障后,再进一步分析为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的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下列诸项中之两项:(1)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2)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3)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如增生活跃有淋巴细胞增多。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慢性再障的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1)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常有晚幼红(炭核)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则称重型再障Ⅱ型。

二、国外诊断标准国外常用的是1979年Camitta所提出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Camitta将再障分为重型与轻型。

1.重型再障诊断标准(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 正常的25%;如<正常的50%。

内科主治医师-310专业实践能力-贫血

内科主治医师-310专业实践能力-贫血

内科主治医师-310专业实践能力-贫血[单选题]1.β-海洋性贫血病人增加的HbF是A.α2β2B.α2δ2C.α2γ2D.β4E.γ4正确答案:C[单选题(江南博哥)]2.男性,51岁。

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Hb上升达135g/L,为补充体内应有的铁储存量,须继续给予小剂量铁剂,下列何项实验室检查最能反映体内储存铁A.血清铁B.血清总铁结合力C.血清铁蛋白D.骨髓内铁粒幼细胞计数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清铁蛋白最能反映体内储存铁。

[单选题]3.外周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变化常有助于诊断,下列错误的是A.红细胞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B.靶形红细胞常见于海洋性贫血C.泪滴样红细胞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D.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见于多发性骨髓瘤E.出现晚幼红细胞提示有骨髓病性贫血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有核红细胞出现还见于溶血.DS、骨髓纤维等。

[单选题]4.女性,38岁。

1年来面色苍白伴倦怠、耳鸣就诊。

化验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55g/L,MCV75fl(75μm3),MCH22pg,MCHC0.29(29%),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0.02(2%),拟诊缺铁性贫血。

在问诊时哪项与本病发病无关A.确定贫血程度B.确定贫血类型C.确定贫血发生机制D.确定贫血病因E.调查有无贫血的家族史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确定贫血类型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单选题]5.男性,50岁。

头晕、乏力、手脚麻木半年余,伴步态不稳。

体检:中度贫血症,闭目难立征(+)。

化验:红细胞2.1×1012/L,血红蛋白73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81×109/L,胃液分析示胃酸缺乏,血清内因子抗体(+),最可能是A.再障B.白血病C.脾功能亢进D.巨幼细胞贫血E.DS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巨幼细胞贫血诊断:①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摄入量、需要量增加情况,尤其是易发生营养不良的人群。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在体检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异常指标。

其中,血清铁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对于体检结果的分析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血清铁蛋白的意义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铁贮存形式,它能够存储和释放铁离子,维护人体内铁的平衡。

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人体内铁的代谢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首先,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情况。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体内铁的储存量相关,当体内缺铁时,铁蛋白的合成会减少,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

其次,血清铁蛋白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因此可以通过血清铁蛋白的测量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调整和干预措施。

此外,血清铁蛋白还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升高可能与炎症性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有关,因此,血清铁蛋白的测量也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疾病情况的了解和诊断。

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血液学检查,特别是血清铁蛋白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诊断。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男性为50-200μg/L,女性为30-150μg/L。

当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表明机体存在缺铁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在进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指标,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与缺铁性贫血相比,其他类型的贫血在血清铁蛋白水平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

例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溶血性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降低。

因此,在进行鉴别诊断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症状以及其他血液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检中网硬蛋白不增加也看不到异常细胞。再障患者不会出现 异常核分裂相,出现则提示可能为低增生性MDS或是演变为
白血病。
2.3基于全血细胞计数和骨髑检查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万方数据
・358・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9垡32卷第4期
减少。 ●运用血液及骨髓标准对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证实存在PNH和细胞遗传学克隆。 ●排除迟发型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②多中心研究推荐上述评估方法并且为患者制定合适的 诊疗计划。 ③如果对诊断和/或处理存在疑问,鼓励咨询专家的意见 和/或将血片及骨髓片送至专业中心检查。 3支持疗法
依然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出来。然而再障患者检出少量 PNH克隆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这些克隆可以保持不 变、减少,消失或是增加。出现实验室或是临床溶血的PNH克
隆就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尿含铁血黄素检查可以排除PNH的 血管内溶血。PNH相关性溶血程度应该通过网织红细胞计 数、胆红素、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定量的判断。 2.8细胞遗传学检查 虽然在骨髓细胞低下的情况下,难以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 象细胞,但还是应该做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考虑用FISH的方法特别分析5号和7号染色体。过去认
命性大出血,如脑出血、大面积视网膜出血、口腔出血或是迅速 进展的皮肤紫癜也很常见。在侵入性操作和手术过程中,必需 输注血小板使其达到英国血液学会指南的要求。
⑤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1)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障;(2)
年龄大于40岁的重型和极重型再障;(3)没有合适配型供者的 年轻重型和极重型再障。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ATG联合环 孢素。ATG仅用于住院病人。环孢素在达到最大血液学效应 后,应最少维持12个月以降低复发危险。关于应用ATG及环
孢素后是否联合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如昏CSF)等尚缺乏相应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根据2016年修订的国际SAA诊断标准,SAA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 骨髓形态学,骨髓穿刺涂片显示骨髓形态学异常,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减低。

2. 骨髓干细胞数量,骨髓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干细胞占骨髓细胞总数的少于25%。

3. 周围血象,周围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4. 无器质性疾病,排除其他造血系统疾病、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器质性疾病。

5. 无外部因素影响,排除药物、化学品、辐射等外部因素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在进行SAA的诊断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同时结合上述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以上诊断标准外,还需要进行HLA配型、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并确定SAA的诊断。

对于SAA的诊断,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一旦确诊为SAA,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进行SAA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支持性护理。

同时,对于SAA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SAA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SAA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SA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引言: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重要性血清铁三项化验单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铁代谢情况和相关疾病的诊断。

通过对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铁状况以及引发铁代谢紊乱的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解读方法和其临床意义。

一、血清铁测量血清铁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一项。

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体内的氧气运输和能量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血清铁水平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铁水平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血清铁测量结果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参考范围进行综合评估。

二、血清铁蛋白测量血清铁蛋白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二项。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用于储存铁元素的蛋白质,在体内承担着储存、转运和释放铁的重要功能。

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体内的铁代谢状态。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水平应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某种铁代谢紊乱的存在。

相对于仅测量血清铁水平,测量血清铁蛋白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铁代谢信息,有助于对铁相关疾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三、转铁蛋白饱和度测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测量是血清铁三项化验单中的第三项。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铁代谢紊乱相关。

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量结果常常与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测量结果结合解读,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铁代谢信息。

四、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临床意义血清铁三项化验单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铁代谢状态和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的指标异常和组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异常情况及其可能的原因:1.血清铁水平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2.血清铁水平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低:可能是慢性疾病引起的炎症性低铁血症。

3.血清铁水平高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降低:可能是遗传性血色素病等疾病的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
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非重型再障和重型再障Ⅱ型)诊断
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则称重
型再障Ⅱ型。
血临象床表现骨髓象
1) 三系或二系减少, 至少1个部位增生 不良,如增生良好, 则L相对增多,红 网 中 减 再织 性 少 障H红 粒 , 的b贫系 核 明 2细出↓细 细 但 程)血常 ) 显 胞骨发 血较胞胞 达 度、有 ↑减 (髓病 相 轻、慢及 不,感晚 少 如小慢 对白血 到巨染脂幼 。粒较细小 急核、肪红非胞板 性细细(造、胞胞炭血) 增多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诊断
再进一步分为急性或慢性型
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谢谢观看
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外周血有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白细胞 Ret绝对值常大于正常
鉴别诊断
(3)血小板<20×109/L
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韩际梅 你到底患的什么病呀?
外周血三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贫血、感染、出血相对较轻
系减少
Ret绝对值常大于正常 淋巴结肿大
其他疾病
慢性再生障碍性红贫血细(胞包括和非幼重型稚再障和重型再障Ⅱ型)诊断
胸骨压痛
外Re周t绝血对有值幼常稚大红于细正胞常白和幼细稚胞白细胞
AA与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鉴别较困难
外周血有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白细胞
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骨髓象骨与髓急性象再障特相征同,都则称与重再型再障障Ⅱ明型显。 不同
疾病
网织红细胞减少
骨髓小粒非造血细 胞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常见血液病的检验考试试题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常见血液病的检验考试试题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常见血液病的检验考试试题三1、单选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A.肝脏B.脾脏C.骨髓D.血管内E.淋巴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过速、过多,超过造血补(江南博哥)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

根据溶血发生在主要场所的不同,可相对地分为:①血管内溶血;②血管外溶血。

血管外溶血即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

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被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单选某女,30岁,乏力,四肢散在瘀斑,肝脾不大,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06×1012/L,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32%,淋巴细胞68%,血小板25×109/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缺如。

可能诊断为()A.粒细胞减少症B.AAC.巨幼红细胞贫血D.急性白血病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如下: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肝脾大:③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④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3、单选下列会出现大红细胞的疾病是()A.骨髓纤维化B.自身免疫性溶血C.缺铁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维生素B12缺乏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维生素B12缺乏症可使患者患巨幼细胞贫血,血象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明显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可见巨红细胞。

4、单选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的是()A.缺铁性贫血B.感染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肝脏疾病E.恶性肿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或正常见于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显著降低者见于肾病综合征。

5、单选正常细胞性贫血首选的检查指标是()A.网织红细胞B.血红蛋白C.血细胞比容D.红细胞计数E.骨髓细胞形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正常细胞性贫血首选的检查指标是网织红细胞检查。

贫血四项解读

贫血四项解读

贫血四项解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诊贫血类型和病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其中,贫血四项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下面将详细解读贫血四项,包括铁代谢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12、自身抗体检测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

一、铁代谢指标铁代谢指标主要包括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以及转铁蛋白等。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情况。

在缺铁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往往降低。

然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的总能力。

在缺铁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往往升高。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可能降低。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是一种能够与铁结合的蛋白质,主要作用是将铁转运到组织或运回骨髓。

在缺铁性贫血中,转铁蛋白往往降低。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转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或降低。

二、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合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此,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也是贫血四项中的重要内容。

.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红细胞合成过程。

缺乏叶酸会导致红细胞成熟障碍,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叶酸水平往往降低。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参与红细胞合成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维生素B12水平往往降低。

三、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能干扰红细胞的正常合成和功能,导致贫血。

在自身免疫性贫血中,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可能阳性。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主要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生成。

在肾衰竭、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能异常,导致贫血。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1、单选张某,女性,28岁,头晕、心悸、齿龈出血、月经量过多半年余,曾在当地服〃止血药〃治疗未愈。

近1周因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齿龈出血加重来门诊检查,诊断为再生障(江南博哥)碍性贫血。

张某入院后接受进一步的血象、骨髓象检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O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血小板减少C.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D.骨髓增生低下E.粒细胞减少正确答案:A2、单选王某,女性,38岁,半年来月经量过多,未予特殊诊治。

近1周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就诊发现:Hb80g/1.,RBC3.IOX1012∕1.,P1.Tl28×109/1.,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应用硫酸亚铁治疗有效的早期表现是()A.面色红润B.心跳变慢C.网织红细胞增加D.血压升高E.食欲好转正确答案:C3、单选?李女士,20岁,因发热、咽痛1周,经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接受化学治疗。

医师选用V1.DP作诱导缓解治疗及MTX作缓解后治疗。

有关这些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OA.长春新碱一末梢神经炎B.甲氨蝶吟一口腔黏膜溃疡C.柔红霉素一心脏毒性D.泼尼松一类库欣综合征E.阿糖胞甘一出血性膀胱炎正确答案:E4、单选营养室为血液病患者制定的菜谱中,有动物内脏(心、肝、肾)、鸡蛋、麦芽、黄豆、海带、西红柿、菠菜,此菜谱最适合哪种血液病病人食用()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肾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正确答案:D5、单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人的最重要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尿道出血E.感染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哪项为组织缺铁的特殊表现OA.皮肤黏膜苍白B.头晕、乏力C.活动后心慌、气短D.毛发干枯、易脱落E.夜尿增多正确答案:D7、单选关于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有关检查,下列不妥的是()A.血象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骨髓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C.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D.骨髓幼红细胞内缺乏可染铁E.血清铁蛋白升高正确答案:E8、单选关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妥的是OΛ.属大细胞性贫血B.白细胞、血小板增生显著C.骨髓检查见红系增生活跃,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D.血清维生素B12低于正常E.血清叶酸低于正常值正确答案:B9、单选过敏性紫瘢的发生是由于O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B.血小板生成减少C.凝血因子缺乏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过敏性紫瘢是较为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指引与操作规范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指引与操作规范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与分型标准】1.诊断标准:需要符合下列5项条件:(1)全血细胞减少,如只有1〜2系下降,则需有血小板计数降低。

(2)一般无脾肿大。

(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伴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全片<7个)。

如有增生活跃现象,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有条件者尽量行骨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巨核细胞减少。

对于临床表现和外周血象符合再障,但骨髓涂片检查不符合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以利及时确诊。

(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白血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治疗无效2.分型标准:同时符合下列三项血象标准中的两项者,应诊断为重型再障(SAA):(1)网织红细胞<1%,绝对计数<15X109/L。

(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 5X109/L O⑶血血小板<20X109/L。

根据分型标准,再障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急性再障(重型再障一I型,SM—I):病情进展迅速,外周血象下降较快,一般在3个月内达到SAA标准者。

②慢性重型再障(重型再障-II型,SAA-II):病情较缓慢,>3个月进展到上述SAA标准者。

③一般慢性再障9八八):外周血象未达到SAA标准者。

3.其它参考分型:(1)极重型再障(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国外Camitta诊断标准中,将5八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 2X10/L者,定为VSAA。

(2)中型再障(Moderate, AA):近年国外文献又将未达到SAA 标准,但造血功能已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患者视为中等程度再障,标准为:①髓细胞成分<50%;②加以下三条中的两条:a.中性粒细胞计数<1. 0X109/L;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0X109/L;c.血小板计数<60x109/L, 持续6周以上。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象表现全血细胞减少,但三系减少程度不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骨髓象见脂肪滴增多,骨髓颗粒减少。

造血细胞减少。

无病态造血现象。

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细织嗜碱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增多。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骨髓象贫血是指全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正常值以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因理化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损伤,以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根据其病程及表现将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两型。

1 检验1.1 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红系、粒系和血小板三系减少的程度和先后顺序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见不到有核红细胞。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见不到幼稚白细胞[1]。

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和颗粒减少,功能减低。

1.2 骨髓象骨髓片肉眼观察可见油滴增多,急性型更明显。

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急性型患者病变广泛,呈全身性增生极度减低,慢性型患者各例间增生程度差别较大,因慢性型患者骨髓受损害过程呈向心性(即从四肢→髂骨→棘骨→胸骨逐渐受抑制),同时慢性型者可有灶性增生。

若取标本恰为增生灶,则呈现增生活跃,所取若为增生灶外骨髓,则呈现增生减低,因此有时需多部位穿刺。

红细胞系减少,所见幼红细胞多为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见大红细胞[2]。

粒细胞系增生减低,原粒细胞缺如,所见多为成熟粒细胞,慢性型者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

巨核细胞少见或缺如,血小板减少。

非造血细胞增多或相对增多,如浆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骨髓小粒变化,镜下可见由脂肪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组成的骨髓小粒,小粒内造血细胞<50%,有的仅剩一空纤维网架或一团成熟纤维细胞,或仅见少数灰色胞浆的晚幼红细胞。

第八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第八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第八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系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低增生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

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AA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AA居大多数,先天性AA甚罕见。

按临床表现分型,又可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

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造血细胞凋亡和造血功能衰竭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

1 AA 的诊断1.1 AA的临床表现(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重。

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初发展呈进行性进展。

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和主要表现。

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病人有发热,系感染所致,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几乎具有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

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病情日益恶化。

(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感染相对易控制;出血倾向较轻,多限于皮肤粘膜。

1.2 AA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比例<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Hb <100g/L;Plt<50×109/L;中性粒细胞(ANC)<1.5×109/L。

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两处髂骨,必要时做胸骨。

提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小粒空虚,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红系、粒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骨髓活检:至少取2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病理生理: 1.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无效; 2.T细胞介导的破坏或抑制造血细胞导致骨髓 造血功能衰竭; 3.病毒感染与造血功能衰竭; 4.遗传学异常与IAA易感
瑞粒缩短及瑞粒酶基因突变是再障发病机制的另一方面。
二、临床表现:IAA的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三大症状为特征。主 要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粒细胞下降的程 度,与再障的类型也有关系。按我国再障分类有:1)急性再障(重 型再障-I型,SAA-I)2)慢性再障(CAA 指非重型再障(NSAA)) 3)慢性重型再障(重型再障-II型,SAA-II)
2003年英国血液学委员会提出的临床分型标准: (1)重型再障(SAA) 1)骨髓有核细胞分成<25%,或25%-50%,其中残 余造血细胞<30%。 2)血象符合以下任意两条: ① ANC<0.5×10^9/L; ②血小板<20×10^9/L;③网织红细胞<20×10^9/L。
(2)极重型再障(VSAA):同重型再障标准,其中ANC<
诊断标准:
1.拟诊标准:血象三系或两系、一系血细胞减少,但网织红细胞和 (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低;骨髓红细胞系和(或)粒系百分 比不低,或巨核细胞不少,易见红细胞系造血岛或噬血现象;除 外其他原发和继发血细胞减少症。符合以上条件者可拟诊IRP (三系血细胞减少)或IRH(一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 2.确诊条件:符合拟诊条件,或测及骨髓造血细胞膜结合自身抗体 后确诊(治疗前确诊),或未测及该类自身抗体,但经足量肾上 腺皮质激素和(或)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脱离成分 输血且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有不同程度恢复)后确诊(治疗 后确诊)。
范可尼贫血( fanconi anemia) :是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或)X-连锁隐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1987年6月)(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二)一般无脾肿大。

(三)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

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四)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

造血功能急性停滞。

骨髓纤维化。

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五)一般贫血药物治疗无效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 aplastic anemia AAA)亦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 I,SAA-I)(1)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必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①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0.015×1012/L;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③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②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la, CAA)(1)临床: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高。

(3)骨髓象:①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

如增生良好红系中常有晚幼红(碳核)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②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同,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Ⅱ,SAA-Ⅱ)。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精)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精)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
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nbsp;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参考值:新生儿:25~200μg/L(25-200.ng/ml) 6个月—15岁:7~140μg/L(7--140ng/ml) 成年男子:15~200μg/L(15--200ng/ml) 成年女子:12--150μg/L(12--150ng/ml) 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2.病理性升高: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

检查时,取静脉血。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
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
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
血清铁蛋白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再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0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AA组(1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DS组,56例)、白血病组(57例)、免疫性疾病组(36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15例)。

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和对照组SF水平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

结果测得初诊AA患者SF水平为(536.32±345.29)μg/L,高于对照组、免疫性疾病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但低于MDS组和白血病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A组中,60岁以上、男性以及重型AA患者的SF水平较高。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SF水平成负相关(r=-0.171,P<0.05;r=-0.156,P<0.05),初诊AA患者达到铁过载标准为13%,男性和高龄是铁过载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初诊AA患者SF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在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中,其SF水平低于血液肿瘤患者,对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serum ferritin (SF)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newly diagnosed aplastic anemia (AA)and other disorders with pancytopen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6,340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AA group (176 cases),MDS group (56 cases),leukemia group(57 cases),immune disorders group(36 cases)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 (15 cases)based on their diagnoses.Control group including 30 healthy people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Serum ferritin level determi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s well as complete blood count were tested among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SF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 was (536.32±345.29)μg/L,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immune disorders group 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but 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leukemia group and MDS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In AA group,the patients that older than 60,male patients and sever aplastic anemia (SAA)patien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SF.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F level (r=-0.171,P<0.05;r=-0.156,P <0.05).Iron overload was diagnosed in 13%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male and age>60 years old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iron overload(P<0.05).Conclusion SF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healthy people,and it is lower than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nd MDS.SF level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disorders with pancytopenia.[Key words]Pancytopenia;Aplastic anemia;Serum ferritin再生障礙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临床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即贫血同时伴有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减少。

AA和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时有混淆。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可反映机体储存铁的状态,通过检测SF水平来了解贫血的病因,是临床诊断贫血原因的常用手段。

目前SF水平及铁过载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输血依赖患者[1],在初诊AA及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却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SF水平来探讨SF水平与疾病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初诊AA和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340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58例,年龄为6~8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本研究不纳入诊断不明病例。

将患者初步分为AA组(1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组,56例)、白血病组(57例)、免疫性疾病组(36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15例)。

另从我院门诊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无相关疾病。

各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患者入院后第2天早晨,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日,均空腹用干燥试管抽取外周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

EDTA抗凝管抽取外周血3 ml,行血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均由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完成,所有实验操作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关系采用直线回归;铁过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AA和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SF水平的比较测得初诊AA患者的SF水平为(536.32±345.29)μg/L,高于对照组、免疫性疾病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但低于MDS和白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初诊AA的S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年龄1000 μg/L[3],将患者性别,疾病类型和患者年龄列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为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3讨论铁元素参与了Hb的合成,与造血系统的调节,肿瘤的发生、转移,感染等因素有关。

铁在体内主要以储存铁的形式存在,SF主要反映体内储存铁的量。

贫血性疾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铁代谢失衡。

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

大部分AA为获得性,主要由免疫攻击、化学药物、放射线等因素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大量减少,不足以生产足够血细胞供机体需要。

AA的血细胞计数常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初诊AA由于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数量大大减少,减少了铁的需要,造成体内铁过剩,此外,SAA常合并感染,也导致铁蛋白增高,因此初诊AA患者的SF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本研究中,AA患者的WBC、PLT计数和SF水平成负相关,可能相对于红细胞的数量来说,WBC和PLT更能反映骨髓的增生程度,骨髓增生越低,SF水平越高。

除去红细胞输注因素,初诊AA患者铁过载比例并不高,本研究显示约为13%。

本研究结果和既往的研究报告基本一致[4-5]。

但是,除AA外,亦有不少血液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有白血病和MDS等血液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营养性贫血等。

肿瘤和铁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肿瘤细胞能合成SF。

铁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必需因子之一。

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铁过载是肺癌、肝癌、结肠癌、卵巢癌等的危险因素[6]。

已有研究表明,铁过载可诱导基因突变[7],包括抑癌基因p53、CDKN2A/2B突变,可影响DNA修复等,并促进MDS向白血病转化[8]。

铁过载可降低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并且铁也是细菌、真菌、原虫的必需生长因子[9],炎症因子和感染造成SF水平明显增高,因此,血液肿瘤性疾病SF水平较高,反复红细胞输注更增加了铁负荷,并造成铁过载。

本研究显示,白血病和MDS患者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以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高,基本符合预期。

SF水平在血液肿瘤的诊治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重[10-11],祛铁治疗正逐渐成为MDS和AA的标准治疗方法[12-13]。

免疫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虽然Hb合成不受影响,甚至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但由于Hb总量减少,总体铁的利用减少,因此SF也较对照组稍高,另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年龄较大,也使SF水平偏高。

总体而言,这类患者肿瘤、感染的因素较少,所以这类初诊患者SF水平较血液肿瘤患者低[14-15]。

总之,本研究明确了初诊AA患者和常见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SF水平,为此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监测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1]马茉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多次输血致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5,(6):56-57.[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55.[3]中華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铁过载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8):572-574.[4]金朋,施均,李星鑫,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代谢异常及铁过载状况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0):877-882[5]叶蕾,井丽萍,彭广新,等.治疗前铁过载对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血液学反应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4):324-328.[6]Nahon P,Ganne-Carrié N,Trinchet JC,et al.Hepatic iron overload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sis[J].Gastroenterol Clin Biol,2010,34(1):1-7.[7]Kew MC.Hepatic iron overload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Liver Cancer,2014 ,3(1):31-40.[8]Kikuchi S,Kobune M,Iyama S,et al.Improvement of iron-mediated oxidative DNA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dependent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y treatment with deferasirox[J].Free Radic Biol Med,2012,53(4):643-648.[9]Weinberg ED.Iron availability and infection[J].Biochim Biophys Acta,2009,1790(7):600-605.[10]Guariglia R,Martorelli MC,Villani O,et al.Positive effects on hematopoiesi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receiving deferasirox as oral iron chelation therapy:a brief review[J].Leuk Res,2011,35(5):566-570.[11]Lee JW.Iron chelation therapy in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nd aplastic anemia:a review of experience in South Korea[J].Int J Hematol,2008,88(1):16-23.[12]肖志堅.重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8):505-506[13]施均,常红,张莉,等.地拉罗司对伴有铁过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祛铁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1-6.[14]林晓燕,金宏伟,林永志,等.MCM、RDW、LDH和SF联合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698-1699.[15]杨祯玲.血清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2):97-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