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健康评估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评估
一.名解
1. 主诉:为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2.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3.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4. 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之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等。
5. 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分亦发生痛感
6. 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致使全身或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原有的皮肤皱纹变浅或消失,甚至有液体渗出
7.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重者可出现鼻翼扇动、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运动。
8.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重者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伴喘鸣音,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罗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9.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并经口排出者,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10. 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如舌、口唇、鼻尖、颊部和甲床等处较明显。当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脱氧血红蛋白绝对量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
11. 呕血:是指因上消化道疾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和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口腔呕出的现象。
12.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因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色黑而称之。黑便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又称柏油便。
13.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较平时增加,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和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14.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5. 隐性黄疸:正常血清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血清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虽高于正常,但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形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即可出现黄疸。
16.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精神状态
17. 谵妄:为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功能失调状态
18. BMI:由于体重受身高影响较大,目前常用BMI衡量体重是否正常。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我国成人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表情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兴奋不安。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
20.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21.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见于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病人。
22. 共济失调步态: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双目下视,两脚间距很宽,摇晃不稳,闭目时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疾病。
23. 慌张步态: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急速前冲,身体前倾,越走越快,难以止步。见于帕金森病。
24. 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病人被迫停止行进,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走动。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者。
25.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小不等,主要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特点为压迫痣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26. 肝掌:慢性肝病病人大小鱼际肌处发红,加压后褪色。蜘蛛痣与肝掌的发生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27. 落日现象:巨颅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28. 麻疹黏膜斑:若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膜处出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早期的体征。
29. 颈静脉怒张:若病人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腔或腹腔压力增高。
30. 胸骨角: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连接,为前胸壁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31. 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方为肾和上输尿管所在区域。
32.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肺气肿病人,亦可见于老年人或体型矮胖者。
33.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病人,因气流进入肺内不畅,吸气时肺内负压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常见于气管阻塞如气管肿瘤、气管异物等
34.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一般为数秒,有时达5~30秒,如此周而复始。
35. 抬举性心尖搏动:左心室肥大明显者,在心脏收缩时,触诊的手指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为左心室肥厚的重要体征。
36. 钟摆律:当心肌有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低钝特征而与第二心音相似,且多有心率增快,致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间几乎相等,听诊有如钟摆的“滴答”声,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的重要体征。
37. 蛙腹:大量腹腔积液者,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宽而扁,变换体位时,腹形明显改变。
38.舟状腹:全腹凹陷严重者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脊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形状呈舟状,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恶病质,亦可见于糖尿病、严重的甲亢、神经性畏食等。
39.板状腹:急性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其特点是腹壁明显紧张,触之硬如木板。
40.腹膜刺激征:腹膜炎病人腹肌紧张、压痛常与反跳痛并存。
41.反甲:其特点是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带条纹。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等。
42.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
43.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刺激的表现。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常见的有颈部阻力、克氏征、布氏征。
44.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
45.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100mg/L
46.“坏死型”Q波:
47.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心律的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
48.文氏现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但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 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再次QRS波群脱落,如此周而复始。
二.简答
1.水肿发生的机制,各举至少一例说明。P24
①钠水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②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如局部炎症或过敏;
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通常继发于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征;
⑤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静脉栓塞。
2.心源性、肾源型、肝源型水肿的临床特点比较。P24
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伴静脉怒张、肝大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水肿合并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肾源性水肿: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初为晨起时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可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综合者水肿显著,常为重度或中度,可伴有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肝源性水肿: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发展,但头面部和及上肢多无水肿。
3.高渗性、低渗性脱水临床特点比较。P27
①高渗性脱水:
口渴明显,少尿、尿比重升高,脑细胞脱水,血容量下降较轻,较少发生休克,重度脱水时可出现脱水热、嗜睡、抽搐和昏迷。即口渴,尿少,脑细胞脱水
②低渗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