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运输与氧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缺氧机制
病人PaO2 :40mmHg CaO2 :14mmHg
A
V
O2
O2
O2
O2
O2 O2
O2
PaO2↓
(PaO2-PCO2)↓
氧向细胞内弥散速度↓
二、血液性缺氧
(一) 原因
氧容量CO2 max↓
等张性缺氧
1. 贫血:贫血性缺氧
2.CO中毒
氧化剂
3.高铁Hb血症 HbFe2+
肠源性发绀
亚硝酸盐
2023/6/1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对缺氧最敏感
2023/6/1
第五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去除病因 2.吸氧:对各型缺氧都有效,但对乏氧性缺氧
和CO中毒最为有效 3要注意预防氧中毒:其发生取决于氧分压而
不是氧浓度。
2023/6/1
海拔
(km)
0 3 5
8
大气压
(mmHg)
760
大气氧 分压
4.Hb氧亲和力异常增高
2023/6/1
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贫血 CO中毒 高铁Hb血症
Hb亲和力增高
动脉血 氧含量
血氧容量
动脉血 动-静脉血 氧饱和度 氧含量差
(三)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1.贫血:苍白 2.CO中毒:樱桃红 3.高铁血红蛋白:类发绀或者咖啡色
2023/6/1
三 、循环性缺氧— Q↓
hypoxia
2023/6/1
教学要求
❖ 掌握概念:缺氧、发绀 ❖ 掌握常用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
氧饱和度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掌握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特点 ❖ 掌握缺氧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 熟悉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血红蛋白增多的机制 ❖ 熟悉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
能量平衡与慢性疾病预防
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 症等慢性疾病,与能量平衡密切
相关。
风险因素
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 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能量平 衡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预防措施
通过维持能量平衡,结合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等,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能量就越多。
意义
活动代谢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 组成部分,适量的活动可以促进 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
防肥胖。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定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摄食过程中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代谢转化过程而消耗的热量。
影响因素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与摄食量、食物种类和个体差异 有关。一般来说,摄食量越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越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脂肪
脂肪是运动中主要的慢速能源 ,能够提供大量的能量,帮助 运动员在长时间内维持运动。
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 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比碳水 化合物和蛋白质都高。
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 脂肪的供能比例较高,而在高 强度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较 低。
蛋白质
蛋白质在运动中主要起修复和构 建肌肉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在动物体内,呼吸作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 。
能量代谢的生理意义
能量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通过能量代谢,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正常的生理功 能。
能量代谢与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 重要意义。

运动解剖学氧气运输

运动解剖学氧气运输

运动解剖学氧气运输
氧气运输是指氧分子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运动解剖学中的氧气运输是指在运动期间,氧气从呼吸系统到运动肌肉的运输。

首先,氧气通过呼吸系统吸入人体,并在肺泡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这些氧合血红蛋白会通过心脏的右心室和肺动脉进入肺部。

在肺部,氧气会通过肺毛细血管壁进入红细胞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

同时,二氧化碳(CO2)也会从红细胞中被释放出来,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然后,氧合血红蛋白会通过肺静脉和心脏的左心室进入全身循环系统。

在运动期间,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产生能量。

血液中的氧气会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肌肉细胞中,参与有氧代谢过程。

在运动结束后,产生的CO2和乳酸会进入血液中,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同时,未结合氧的血红蛋白会被运回肺部,重新与氧结合。

因此,在运动解剖学中,氧气运输是指从呼吸系统到运动肌肉的氧气分子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它是维持运动燃烧所需要氧气供应的基础。

氧的运输与代谢

氧的运输与代谢

氧的运输与代谢氧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它在运输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氧气的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以及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以更深入地了解氧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一、氧气的运输人体内的氧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行运输。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其中的氧气被进入呼吸道。

首先,它进入鼻腔,然后通过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部,氧气通过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过程涉及到气体的扩散。

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里血液中含有相对较低浓度的氧气,而肺泡里的氧气浓度较高。

因此,氧气会从肺泡向血液中扩散,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扩散至肺泡,通过呼出气体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二、氧气的运输过程氧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红细胞完成。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有两种方式:溶解运输和血红蛋白结合运输。

溶解运输是指氧气以溶解的形式直接在血浆中运输。

这种方式只能运输少量的氧气,占氧气总运输量的约1.5%。

溶解运输主要发挥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起到补充氧气不足的作用。

血红蛋白结合运输是指氧气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来进行运输。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能与氧气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氧气浓度较低时,氧合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氧气供组织细胞使用。

这种血红蛋白结合运输方式是氧气主要的运输方式,占氧气总运输量的约98.5%。

血红蛋白结合运输使得氧气能够有效地被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三、氧气在细胞内的代谢氧气在细胞内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呼吸是指将氧气与葡萄糖等有机物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在糖酵解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生成少量的ATP。

接着,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氧气与丙酮酸反应,生成更多的ATP。

最后,氧化磷酸化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氧气参与产生更多的ATP。

营养物质的运输PPT课件

营养物质的运输PPT课件
细胞内运输具有选择性,只有符合细胞需求的营养物质才能被转运进入细胞内。
05
营养物质运输的调节
激素调节
01
激素调节的特点
激素是一种化学信号,能够远距离地调节靶细胞或靶器官的功能活动。
激素调节具有作用广泛、持久和缓慢的特点,对机体的稳态维持具有重
要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激素对营养物质运输的调节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膜上营养物质转运蛋白的活
对疾病的影响
营养物质运输的异常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例 如,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 险;心血管疾病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糖尿病可能与 糖代谢紊乱有关。
合理的营养物质运输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营养物质运输,从而 降低患病风险或减轻病情。
神经调节的生理意义
神经调节对于协调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应对紧急情况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例如,在进食时,神经调节能够快速协调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功能活动, 以确保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的特点
自我调节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根据自身状态和需求,自主调节功能活动的强度、速率和方向的过程。自我调节具有 局部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是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淋巴运输对于维持体内液体平衡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具 有重要作用。
细胞内运
细胞内运输是指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将营养物质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以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氧运输与氧代谢 PPT

氧运输与氧代谢 PPT
正常情况下,氧供大于氧耗,氧耗大于氧供就 会出现氧债,反之出现氧过剩。病理情代 谢,这种失衡不很快纠正,就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 导致进行性酸中毒。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氧供和氧耗是匹配的,氧耗是氧供的 1/3,氧摄取率平均为0.25。如在运动时,氧耗增加, 氧供也随之增加,此时主要通过增加心排量完成,最 大运动量时,氧供可增加到基础值的4-5倍以上,但此 种升高未必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因此时的氧耗可 升高至基础值的10倍以上,这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氧 摄取率来代偿。
仍成线性关系
病理性氧供 依赖性
一般见于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细胞对氧需求增加而氧摄 取和利用障碍,是产生氧债的结果。
组织氧合监测
分全身性测定 和局部测定
全身性测定 包括氧运输量、氧耗量、氧摄取率、混合静脉血氧
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氧供(DO2)ml/min/m2= CaO2×CI 氧耗(VO2)ml/min/m2= (CaO2- CvO2)×CI 氧摄取率(O2 ER) VO2 / DO2 = CaO2- CvO2 / CaO2
需注意
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不是一个概念,组织和细胞内 缺氧的原因不一定均是低氧血症造成,其本身利用氧的 能力下降也可造成组织缺氧,如CO中毒。
低氧血症原因:
1 吸入氧分压过低,主要见于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 2 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障碍; 3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如先心病。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
正常值:40±3 mmHg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正常值:13ml/dl。最 好取血部位是肺动脉,它来自全身各组织,可反映 全身组织氧供情况,也是反映心输出量、动脉血氧 含量与机体氧耗量情况的综合指标。

2024版呼吸系统ppt课件[1]

2024版呼吸系统ppt课件[1]

呼吸系统ppt课件目录•呼吸系统概述•鼻腔与喉部结构功能•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结构功能•呼吸运动调节机制•氧气在血液中运输和利用•呼吸系统保护与健康促进呼吸系统概述呼吸系统定义与功能定义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人体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由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组成。

气管和支气管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清除吸入的尘埃和细菌。

喉喉是呼吸通道和发音器官,内有声带。

鼻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可过滤、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呼吸器官组成及结构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内。

吸气过程呼气过程气体交换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压升高,废气被排出体外。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030201呼吸生理过程简述0102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咽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哮喘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肺癌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030405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鼻腔与喉部结构功能鼻腔内部结构包括鼻前庭、固有鼻腔,内部有鼻毛、鼻黏膜等结构。

生理功能过滤、加温、加湿吸入空气,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喉部结构包括喉软骨、喉肌、喉黏膜等部分,是重要的发音和呼吸器官。

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

鼻腔与喉部常见疾病及防治常见疾病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等;喉炎、喉癌、声带息肉等。

防治措施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前鼻镜检查法后鼻镜检查法喉镜检查法其他检查方法鼻腔与喉部检查方法01020304通过前鼻镜观察鼻腔内部结构。

8.35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8.35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下中 上
一、氧的运输
(三) 氧离曲线 意义: ①肺泡PO2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不会明显缺 氧;
②VA/Q不匹配,即使呼吸加强, 肺泡通气量↑,
也无助O2的摄取。
一、氧的运输
中段40-60mmHg较陡(释放段) 反映:Hb释放O2 表明:PO2降低能促大量氧离, 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90%~75%) 意义: 维持正常安静时组织的氧供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DpG↑ →氧离曲线右移 DpG↓ →氧离曲线左移
机制: ①能与Hb结合形成盐键→Hb构型变为T型; ②能提高[H+]↑→波尔效应→Hb对O2亲和力↓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e.g.高原缺氧→RBC无氧代谢↑→DpG↑→曲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温度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机制: T↑→H+的活度↑→ 氧离易 e.g. 组织代谢↑→局部 T↑、CO2和H+ ↑ →氧 离易 ;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机制: T↓→H+的活度↓→氧离难 e.g.低温麻醉时,有利于降低组织耗氧量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易冻伤
下中 上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PH和PCO2 PCO2↑/PH↓[H+]↑→氧离曲线右移 PCO2↓/PH↑[H+] ↓→氧离曲线左移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 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 影响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意义: 组织:CO2扩散入血→血液[H+]↑→曲线 右移→促氧离 肺脏:CO2扩散入肺泡→血液[H+] ↓→曲 线左移→促氧合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一、肌纤维类型的区分 现在分得很细,我们只需了解红肌(慢肌)、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反极化形成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再次发生变化。 出现K+外流, Na+内流的趋势,复极化形成 ( 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状态)。
动 Na+

-

位 的 形 成
Na+
Na+
+ Na+
K+
Na+
A-
Cl-
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3、钠钾泵的作用。 (二)、兴奋地传导: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动作电 位称为---神经冲动。其 特征为: 1、生理的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动作电位通过肌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直达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与再聚集。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的基本条件是肌动蛋白与横 桥位点的结合。
安静状态下,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以及钙离子之 间的关系。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 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4.3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4.3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件浙教版
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进行物
质交换
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 物质交换
右心房 房室瓣
右心室
左心房 房室瓣
左心室
练习
1、分布在身体的深层,管壁 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的是( A)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和静脉
练习
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成份
•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 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的组成
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 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分离。
电白镜下细的白胞细胞 有何作用呢?
如果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多,可 能是怎么回事?
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 细胞呢?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 状,红色,数量多,不用染 色;而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 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 色才能观察清楚。
介绍: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1、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 2、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暗红
注意: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含氧量 高,颜色鲜红,是动脉血。反之, 右心房和右心室里是静脉血。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为 75次。 脉搏:心脏收缩时产生很大的压 力,使动脉受到压力从而跳动
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 献血的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和骨髓造血系统在外界因
素的促进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和强劲的免疫
再生任务 能力。因此,经常献血的人的血细胞要比不献血者年
轻。这种质量上的优势,对人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
不 到从但 外上使 伤人出文延血缓也中衰有你老较,强还还的知可耐使受道人 力了增 和自长哪我寿调命些节,信功而能且息。一?旦遇

氧在血液中运输方式

氧在血液中运输方式

在血液中,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运输:
1. 全血中的氧:一部分氧以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浆中,以氧分压的方式直接溶解在血液中。

这部分溶解氧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它能够快速地进行氧的交换。

2.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大部分氧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来进行运输。

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上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能够与氧发生强烈的亲和作用。

当氧分子与血红蛋白结合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这将增加氧在血液中的运载容量。

氧在肺部与血液中的运输:
当我们呼吸时,氧进入肺泡中,并通过薄膜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肺毛细血管)。

在肺毛细血管中,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随后,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被携带到身体各个部位。

氧在组织中的释放:
当氧合血红蛋白到达身体的组织时,由于组织细胞内氧分压较低,氧与血红蛋白分离,释放到周围组织细胞中。

这个过程是通过氧在血红蛋白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浓度梯度驱动的。

整个过程形成一个氧的循环,即氧从肺泡到毛细血管,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最后在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来。

这个过程保证了组织细胞能够获取到充足的氧气,满足其正常的代谢需求。

氧气吸入ppt课件最新版

氧气吸入ppt课件最新版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高流量吸氧的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等。
优点是可以提供较高的氧气流量,同时可以避免对鼻腔造成刺激。
氧气帐或气泡床吸氧法
氧气帐或气泡床吸氧法是一种较 为特殊的吸氧方法,通过将患者 置于氧气帐或气泡床上,患者可
以吸入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 的患者,如慢性呼吸衰竭、肺纤
氧气吸入ppt课件最 新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氧气吸入的种类和设备 • 氧气吸入的方法 • 氧气吸入的疗效及注意事项 • 氧气吸入的临床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氧气吸入的意义
纠正缺氧
促进代谢
通过吸入氧气,提高血氧含量,从而纠正 组织和器官的缺氧状态。
氧气是细胞代谢的必需物质,为细胞进行 新陈代谢提供必要的能量。
氧气可以通过呼吸道的黏 膜表面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白进行交换,从而被人体 吸收利用。
氧气的运输特性
氧气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 结合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 和组织,为身体提供所需 的氧气。
氧气吸入的适应症
低氧血症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血症 ,如窒息、CO中毒、呼吸窘迫 综合征等,需要进行氧气吸入
治疗。
心肺功能不全
改善循环
缓解症状
氧气可以刺激心脏收缩和血管扩张,从而 改善血液循环。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心力衰竭等,氧气吸入可以缓 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氧气吸入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氧气的溶解特性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其 他气体高,因此可以通过 吸入水蒸气来提高氧浓度 。
氧气的扩散特性
维化等。
优点是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氧气 分布,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活动

物质运输的载体(课件)

物质运输的载体(课件)
总结词
物质运输载体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调节和稳定机体内各种生理指 标。
详细描述
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物 质运输载体能够调节和稳定机体内各种生理指标,如血糖、血钙、血钾等,从而维持内 环境的稳态。如果物质运输载体出现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内的交换和转运。
载体与新陈代谢
物质运输的载体与新陈代谢密切 相关,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 的环节。通过了解载体的工作原 理,有助于深入理解人体生理机
制和疾病发生机制。
02
物质运输载体的种类
血液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废物等物 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组成,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 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和血小板则参与免疫和止血等生理过程。
药物剂型改进
通过改变药物载体,改善 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及 生物利用度。
药物靶向性增强
利用物质运输载体将药物 定向输送到病变组织,提 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 果。
治疗疾病
肿瘤治疗
利用物质运输载体将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性核素输 送到肿瘤部位,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心血管疾病治疗
通过物质运输载体将药物或治疗性基因输送到心 血管病变部位,改善心血管功能。
有重要作用。
03
物质运输载体的功能
物质的运
总结词
物质运输载体具有将物质从一个部位转运到另一个部位的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机制 。
详细描述
物质运输载体是一类能够结合、转运和释放物质的分子或细胞结构,它们通过与物质结合并改变其空 间位置来实现物质的运输。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内,物质运输载体可以将物质从细胞膜、细胞器膜或细胞核膜等一 处转运到另一处,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分布和平衡。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 吸衰竭。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病原 学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氧合,纠正缺氧,保 护器官功能。
05
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
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
常用的动物模型
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模型建立方法
基因敲除、药物诱导、机械通气等
评价方法
效应器作用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效应器, 其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 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低氧 血症和酸中毒敏感,通过刺激呼吸 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对脑脊 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变 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存率、病理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
人体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肺活量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一秒率
反映气道阻塞程度
肺泡通气量
反映有效气体交换量
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呼吸生理研究中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系统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 能
细胞生物学技术
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基因芯片技术
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变 化
病理生理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 流受限。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肺功能正 常。
肺部感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临床上不常用。
.
低氧血症鉴别
• 3 吸氧鉴别。
• 低浓度吸氧:1-3L/min(25-33%),氧分压明显上升, 弥散障碍引起;有升高,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无 明显改变,肺内病理性动静脉分流引起。
• 吸纯氧:正常人氧分压可达500mmHg以上,病人吸纯 氧20-30分钟后,氧分压在500mmHg以下,提示动静脉 分流;弥散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失调引起者均可改善 和纠正。
组织通过增加 VO2开始依赖于DO2
O2ER满足需要
并呈线性下降
此时VO2仍 非依赖于DO2
DO2下降至 临界氧输送时
正常人临界氧输送为330ml/m2/min,此时的O2ER为0.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
氧输送(DO2)高于生理的 临界氧输送(DO2c)时
氧消耗(VO2)随氧供增加 仍成线性关系
病理性氧供 依赖性
氧运输与氧代谢
.
一 有关概念
• 1 动脉血氧分压:指溶解在血浆中氧产生的压 力 。 在 吸 入 海 平 面 空 气 的 情 况 下 , 、 PaO2 为 75-100mmHg。
• 2 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占全 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 3 动脉血氧含量:物理溶解的氧加血红蛋白携 带氧的总和。
• 正常人临界氧输送为330ml/m2/min,此时的O2 ER为 0.33。
.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
• 氧输送( DO2 )高于生理的临界氧输送 ( DO2 c)时 → 氧消耗( VO2 )随氧供增 加仍成线性关系 →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
• 一般见于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细胞对氧需求 增加而氧摄取和利用障碍,是产生氧债的结果。
• 临床分度: • 轻度 正常下限~60mmHg • 中度 60~40mmHg • 重度 小于40mmHg • 一般PaO2低于60mmHg,称为呼吸衰竭。
.
需注意
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不是一个概念,组 织和细胞内缺氧的原因不一定均是低氧血症造 成,其本身利用氧的能力下降也可造成组织缺 氧,如CO中毒。
.
• 2 结合方式:为主要方式。每克Hb可携 带1.34mlO2。
.
三 氧解离曲线意义
• 右移:氧释放增加; • 左移:氧释放减少。 • 影响因素: 1 温度: 升高----右移;降低----左移; • 2 PH值: 酸------右移;碱----左移; • 3 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和游离的浓度
• 4 肺 泡 气 —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差 : 年 轻 人 , 1520mmHg,老年人可达37mmHg左右。
.
二 氧运输 两种方式
• 1 物理溶解:尽管在氧运输中不起主要 作用,但可直接影响动脉血氧饱和度, 决定血浆和组织间氧分压差,从而影响 氧在血液和组织间弥散。当PaO2降至3040mmHg以下时,即低于正常人组织水平 氧分压时,动脉血氧饱合度便会下降, 血浆和组织间的氧分压差减少,出现组 织氧供障碍。
.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
• 正常值:40±3 mmHg • 混 合 静 脉 血 氧 含 量 ( CvO2 ) 正 常 值 :
13ml/dl。最好取血部位是肺动脉,它来 自全身各组织,可反映全身组织氧供情 况,也是反映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含量 与机体氧耗量情况的综合指标。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 2 脓毒症时,丙酮酸脱氢酶受抑制,丙酮酸积累导致 乳酸生成增多;
• 3 某些药物如乙醇、水杨酸、苯乙双胍干扰糖元异生 使乳酸水平升高;
• 4 肝功损害影响乳酸的清除。
.
局部测定:
• 目前只有胃粘膜Phi测定在临 床上使用。
.
七 低氧血症
• 指各种原因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同龄人下限,正 常值范围:100-(0.3×年龄)± 5 mmHg
• 正常参考值为75%左右。临床意义:SvO2正常,心 肺功能正常;SvO2 > 65%,为氧储备适当; 50-60%, 为氧储备有限;35-50%为氧储备不足。SvO2降低,表 明氧需 > 氧供,说明氧输送下降或组织氧耗增加;临 床见于两种情况,心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 (SvO2)增加,表明氧供 > 氧耗,说明组织需氧量或 利用氧量降低(可见于基础代谢率低、脓毒血症晚 期)。
.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 正常情况下,氧供大于氧耗,氧耗大于氧供就 会出现氧债,反之出现氧过剩。病理情况下,氧耗 大于氧供,组织氧代谢必然从有氧代谢转向无氧代 谢,这种失衡不很快纠正,就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 导致进行性酸中毒。
.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氧供和氧耗是匹配的,氧耗是氧供的 1/3,氧摄取率平均为0.25。如在运动时,氧耗增加, 氧供也随之增加,此时主要通过增加心排量完成,最 大运动量时,氧供可增加到基础值的4-5倍以上,但此 种升高未必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因此时的氧耗可 升高至基础值的10倍以上,这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氧 摄取率来代偿
• 混 合 静 脉 血 氧 含 量 ( CvO2 ) ml/dl=1.34×Hb×SvO2 + 0.0031×PvO2
• 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 CaO2 CvO2
.
临床意义
• 举例:正常动脉血氧包合度为97%,PaO2 为100mmHg,静脉血氧饱和度75%左右, PvO 为 40mmHg 左 右 , 每 升 动 脉 血 携 氧 200Mml左右,每升静脉血携氧150ml,氧 摄 取 率 50/200=0.25 。 若 氧 摄 取 率 大 于 0.30,表明病人氧需求增大,小于0.22, 表明病人心输出量过多,存在血流灌注 异常或分流,即病人有氧摄取缺陷。
.
•六 血流动力学监测和 组织氧合状态监测
.
血流动力学监测:
• 连续动脉血压监测、肺动脉飘浮 导管监测(可监测混合静脉血、CO、 CI、计算氧耗等)。
.
组织氧合监测
• 分全身性测定 和局部测定
• 全身性测定 • 包括氧运输量、氧耗量、氧摄取率、混
合静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合度、 动脉血乳酸测定。
.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如果运动量继续增加,氧耗超过某一极限,此
时机体无论通过增加氧供或氧摄取率都无法满足需
要,组织细胞只有借助于无氧代谢生成ATP,血内乳
酸增高,这一极点被称为无氧代谢域值,此时的氧
摄取率约为0.6。
.
生理性氧供依赖性
正常情况
异常应情况下 生理性氧供依赖性
(氧需>氧供)
出现
氧耗不依赖于氧供 可满足机体需要
.
计算公式如下:
• 氧供(DO2)ml/min/m2= CaO2×CI • 氧耗(VO2)ml/min/m2= Ca - CvO2×CI • 氧摄取率(O2 ER) VO2 / DO2 = Ca -
CvO2 / CaO2
.
式中:
• 动脉血氧含量(CaO2)ml/dl=1.34×Hb×SaO2 + 0.0031×PaO2
.
判断低氧常用指标
• 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 • 氧合指数小于300。 •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吸 空 气 时 , 10mmHg 左 右 ; 吸 纯 氧 时 , <60mmHg。 • 肺内分流量(QS/QT):正常人<3%
.
THANK YOU
.
.
血乳酸浓度
• 正常值为1mmol/L左右。 • 危重病人可放宽到2mmol/L,增高提示组
织氧合不良,其水平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 良好的相互关系。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的患者, 组织缺氧是动脉血乳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疾 病严重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

须除外四种使血乳酸增加的因素;
• 1 碱中毒、胰岛素过量、儿茶酚胺释放过多,此时糖 元酵解的速度大于三羧酸循环中丙酮算利用能力;
.
氧耗(VO2)
即单位时间内全身组织消耗的氧量 应注意:组织从循环中摄取氧的量不一定是 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氧的实际需要量,故氧耗 是反映组织利用氧的指标,这主要决定于组织 功能代谢状态。
.
正常状态下可自我调节,但在严重病理情 况下,如休克、感染、ADRS、急性肝衰等, 由于血液再分配,病灶血供锐减,出现氧供 依赖性消耗,失代偿时可出现组织缺氧,超 过组织代偿能力就会造成线粒体内氧缺乏。
.
低氧血症原因:
• 1 吸入氧分压过低,主要见于高原海拔 3000米以上;
• 2 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和肺换气功 能障碍;
• 3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如先心病。
.
低氧血症鉴别
• 1 动脉血气是最好的客观指标。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或偏低,氧分压降低,提示换气功能障碍; 若二氧化碳增高同时伴有氧分压降低,提示通 气功能障碍,也可同时合并换气功能障碍。
.
氧耗计算公式
• 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 –静脉血氧含量 CvO2)× CI
• 正常值:110—180ml/min/m2
.
氧摄取率(O2 ER)
• 指全身组织氧的利用率。它和氧耗量一样, 是反应组织氧利用的指标。反映组织微循环 灌注和线粒的呼吸功能。正常为0.22-0.3, 平均0.25。
越高----右移;反之左移。
.
四 氧在组织中的释放和利用
• 氧供(DO2)
单位时间内循环血流供给组织的氧量。
.
氧供计算公式:
• DO2=心指数(CI)×动脉血氧含量(CaO2)
• 正常值520-720ml/min/m2。主要反映循环系 统的运输功能,也受肺换气功能影响,即CI、 PaO2、SaO2、Hb任何一项参数变化均可影响 氧供。
一般见于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细胞对氧需求增加而氧摄 取和利用障碍,是产生氧债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