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人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合集下载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出机制;2.知道肾脏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二、学习内容1. 尿液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了解人体尿液如何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是经过很多步骤完成的。

(1)血液中的过滤首先,血液通过靠近肾脏皮质的肾小球,从而进入肾小球内的狭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非常薄,所以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被过滤出来了,包括水,无机盐和一些有机物质,例如尿素和葡萄糖。

(2)肾小管的吸收接着,过滤过后的液体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是长条状的结构,由管壁上的细胞吸收和分泌物质,从而将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去,并排泄掉有害物质。

新形成的一部分液体在肾小管中已经被吸收了,不符合排出尿液的条件,就返回到毛细血管中。

(3)荷尔蒙的作用肾小管细胞中含有许多微细的血管,可以分泌荷尔蒙。

荷尔蒙可以对肾小管壁的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大小和形状产生影响,从而对排出液体的量进行调节。

2. 尿液的排出当足够的尿液形成满足排泄的要求,就会排出人体。

人体将尿液排泄出体外的机制如下:(1)膀胱的储存肾脏制造出的尿液,全部进入到膀胱中储存,等到适当的时候再排出体外。

(2)括约肌的收缩如果在膀胱中积累的尿液多了,那么括约肌就会收缩,这样就可以将尿液排出体外。

3. 尿液的成分尿液是由以前不需要的水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尿液的主要成分如下:(1)水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差不多占了尿液总量的90%。

(2)氨和尿素氨和尿素是肝脏对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废物。

进入肾脏后,它们就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盐人体对盐有一定的需要,但是多余的盐会在尿液中排出体外。

(4)糖和其他有机物质在特定的情况下,糖和其他有机物质也可以出现在尿液中,例如在人体糖尿病患者中。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会以讲解、绘图等方式呈现,同时也会借助案例和拓展阅读材料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解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成分变化。
难点:理解尿液成分变化的原因,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2.重点: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包括膀胱、尿道等相关器官的作用。
难点:理解尿液排出过程中,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绘制图解时,注意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保持图解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完成练习册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家庭小实验和小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喝水后多久会变成尿液,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巩固环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尿液成分与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例,解释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如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等。
4.强调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的是血。

(3)[⑥]是,它与③组成。

六、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排泄
1.定义
2.途径
二、肾
1.肾的结构肾小球
肾小体
2.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七、总结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本次教学设计以《标准》期望为依据,设计了探究实验、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贯穿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拓宽学生知识面,各个教学环节与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肾模型,结合动画演示,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排尿的意义,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简要解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和尿液成分等。同时,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予以关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最后,我会布置与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排尿的意义,掌握排尿的基本过程,包括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此外,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体变化和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因此,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增强健康意识。
同时,初一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5.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
6.举例说明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课后进行巩固复习。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的内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尿的形成和排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排尿的意义及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举例解释: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核心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这两个过程的作用机制;
-尿的排出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膀胱、输尿管、尿道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如肾小体和肾小管的组成及其在尿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通过肾脏模型、图表等方式,展示肾单位各部分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白排尿异常可能导致的问题,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并了解预防措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激思导问—解决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明确排尿的意义。

4.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能力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方法:
激思导问—解决式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探究材料用具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尿毒症、肾炎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2.了解人体的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明白尿对人体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对个人卫生的重视意识。

教学重点:1.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2.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什么是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2.什么是人体的排泄系统。

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稿;2.多媒体设备;3.教学素材: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如同学们经常在上厕所排尿,问同学们:你们上厕所排尿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渐渐接触到正确的答案。

Step2: 引入主体内容(2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尿液的图片,解释尿液是人体内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和排出的物质。

2.教师通过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单位等的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尿液在泌尿系统中的运输和排出方式,如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Step3: 分组探究(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

2.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和器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了解人体尿液的形成。

实验过程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卫生。

实验设计:(1)将草鱼片放入装有少量盐水的容器中,然后用塑料薄膜封紧容器口。

(2)观察数分钟后,取出草鱼片,发现草鱼片上出现白色的结晶物。

(3)解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草鱼片上的白色结晶物就是排泄出的废物。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Step4: 建立知识框架(15分钟)1.教师总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并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2.通过示意图和模型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Step5: 概念解释与巩固(15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概念解释,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尿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和个人卫生的重视意识,如排尿过少或过多可能是身体有问题的表现。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尿液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讲解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整个尿液排出机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探讨重吸收作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1.请学生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明确标注肾小球、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排出等关键知识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系统化。
2.根据课堂学习,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重吸收作用的意义、尿液排出机制等。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学术术语使用准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关键知识点。
4.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心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巩固提升: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三、课堂知识总结
泌尿系统的组 成和功能
肾脏(

输尿管( )
膀胱(

尿道(

) 尿的形成 和排出

尿的形成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
肾小管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用(
尿形成过程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排出途径:(

尿的排出
排尿的意义(

四、达标练习 1.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 问题: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1、尿的形成过程。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1、尿的形成过程。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具学具
1、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
2、泌尿系统组成及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3、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学习课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型课时 新授课 1 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目标:
1、说出排泄和排遗;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了解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主要排出器官
排出成分

)排汗
排泄 (
)排尿

)呼气
排遗 (
)排便
从你自己的经验分析,哪条排泄途径是主要的? 互动活动 2、观看微视频及模型,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合肥师范学院教学设计大赛
一、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课时:1个课时
三、教材分析以及学三个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的难易程度适中,并且教材中对于本章的描述图文并叙,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
对教材进行理解,通过插图的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将是本章的重点。

学生对于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虽然有着生活上的经验,但是对于人体在肾脏中如何形
成的尿液却还不能清楚,所以,老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㈡能力目标
1、学会对图片的分析,从中锻炼自己的识图能力。

2、图文描述的自我想象,培养学生的自想象能力。

并且能够合理的表达出来。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学习生物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难点:人体内部泌尿器官的组成以及部位。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六、板书设计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的组成肾小球:肾小球的过滤形成原尿。

肾小囊
肾小管:形成尿液。

3、尿的排出的意义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生命科学系
10生物科学师范班
范青阳。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教案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教案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教案
学生对象:初中生物学习者
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明白人体的排泄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1节课(45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提问或实例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尿液形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15分钟)
1. 简要介绍人体的排泄系统及其功能。

2. 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肾小管的排泄和浓缩等步骤。

3. 引导学生理解尿液中的成分,包括水、废物、盐类等。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尿液形成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尿液形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尿液形成的重要性及人体排泄系统的作用。

布置相关作业,
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工具:教材、图片、实验器材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排泄系统的组成、尿液的生成、排出和调节等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排泄的重要性、尿液生成与排出的过程及其调节,进一步认识人体机能复杂、相互依存、互为联系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人的排泄器官的位置和结构,了解排泄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肾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的生成过程。

(3)了解尿液的成分及其意义,了解尿的排出和调节过程。

2.能力目标(1)了解学习生物的方法,具有简单的课文阅读和笔记本写作能力。

(2)观察、比较、分析和解释有关人体排泄的实验结果。

(3)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摸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解释和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1)理解人的排泄系统的重要性,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2)认识人体内部是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秘。

(3)培养观察、分析、实验和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知识内容(1)人的排泄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2)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生成过程。

(3)尿液的成分及其意义,尿的排出和调节过程。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肾的结构、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等知识。

(2)展示法通过展示人体排泄系统的图像、肾脏解剖实物等,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记忆。

(3)讨论法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结合实验或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我们要排泄?排泄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尿液中会含有我们身体需要排出的废物?2.知识传授(1)分别介绍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作用。

(2)介绍肾的结构、功能和尿液的生成过程。

(3)介绍尿液成分及其意义,以及尿的排出和调节过程。

(七年级生物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

(七年级生物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目标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一、学生自学课本p80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尿液从哪里来,是怎样形成的;2.了解人体利尿器官的构造与功能;3.理解人们为什么要排尿,以及不能憋尿的危害;4.掌握正确的小便姿势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掌握正确的小便姿势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3分钟)首先问学生:“你们生活在一个精神快乐、充满活力和能量的状态中吗?”然后告诉学生,如果身体如厕需要,一定要及时解决。

并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上厕所的时间规律,提示学生小便的重要性和危害。

2. 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15分钟)第一步:讲解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告诉学生,尿液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水分、氨基酸、葡萄糖、尿素等多种成分,是人体清除废物的重要方式。

第二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人体利尿器官的简单示意图。

告诉学生,利尿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其中,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排出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第三步:讲解尿液形成和排泄的过程。

告诉学生,尿液形成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肾小球滤出初尿,经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吸收和分泌过程,形成最终的尿液。

3. 掌握正确的小便姿势和注意事项 (12分钟)第一步: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小便姿势和步骤(男女分别讲解)。

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憋尿,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地点解决。

进入厕所后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浪费厕纸,更不能随意乱扔。

男生小便后要注意将小便斗里的污物冲走。

第二步:分组练习,学生互相演示正确的小便姿势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请学生自学相关图片材料和视频,进一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正确的小便姿势。

4. 活动(10分钟)请学生围绕尿液形成和排出以及小便姿势和注意事项,展开小组讨论,呈现出自己精彩的思维。

5. 作业与总结(5分钟)布置“我的小便日记”作业,要求每天记录小便时间、颜色、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管理。

最后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1.针对生理类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和功能,有助于增强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养成;2.能够突破禁忌、适当地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导入新课的设计
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
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

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

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
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
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旧知识的整合。

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
[难点分析]
●一、本节难点为: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可分解为两个难点
难点之一: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难点之二: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二、难点的突破策略
1.制作视频剪辑(见幻灯片3)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