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由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内镜检查已广泛 开展,因此,对于拟诊患者一般先进行内镜检查是可行 的,上胃肠道内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缩短诊断时间 ?
GERD的诊断
? 诊断性治疗
?对拟诊患者或怀疑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患者,尤其 是上胃肠道内镜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
共识意见的意义
? GERD治疗共识意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产物
? 共识意见是循证医学概念普及和推广 的手段
? 共识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恰当地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
? 我国共识意见仅限于治疗方面
循证医学
证据分类
? 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 统性综述,包含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
?已经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议用标准剂量的PPI,2次/d,疗程1~2周
?如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为与酸相关的GERD; 如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或 不支持诊断
?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
?X线及核素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的存在与否。 在糜烂性食管炎其阳性率>80%,NERD患者的阳 性率为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适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是提高 GERD疗效的重要措 施之一
? 诊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三步骤:
1.根据烧心、反流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对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PPI 经验性治疗,为期1-2周
2.在确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患者应接 受规范的8周初始治疗疗程。推荐采用PPI 标准剂量
3.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提醒进行维持治 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减轻体重、戒烟酒、避免睡前饮 食和卧床时抬高床头等有助于减
少反流发生。
饮食调整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 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抑酸剂 、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处理方法和时机把握
药物治疗
针对并发症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免 疫调节剂等。治疗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 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病情较重。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胸痛等典型 症状出现,可作为初步诊 断依据。
问卷调查
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等工具进行患者 自我评估。
诊断流程
根据症状、问卷调查结果 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进行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等。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1 2
食管狭窄
由于长期炎症和瘢痕形成导致,主要症状为吞咽 困难。危险因素包括食管炎严重程度、病程长短 等。
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可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 黑便。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3
Barrett食管
长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即Barrett食管。危险因素包括反流物中胆汁和胃 酸成分、基因遗传等。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要求
知情同意书内容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可能 的风险和效果等。
签署时机
应在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和风险后,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
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意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自主 决策权。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化道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
发生。
精选课件
16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1.临床表现: (2)食管外表现: 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 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11,12]。对病因不明、久治不愈 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 有提示作用。 临床医师对上述发作性咳、喘、胸闷和气短等呼吸道症状通常 作出哮喘的诊断,对症治疗可暂缓症状,但疾病往往持续进展,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 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2)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 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 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压力下降。 (3)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易导致反流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
精选课件
1
作者
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 会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编辑委员会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 635-641
精选课件
2
目录页丨Contents 一、概 述
精选课件
19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2.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内镜下GERD分级[13]: 正常:指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 B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但没有融 合性病变; C级:指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食管周径; D级:指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2023胃食管反流病的基层治疗方案
2023胃食筐辰流病的基层治疗万囊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比较多样,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胸痛、咳瞰等问题,窑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混j番,需要注意ffi别。
本文主要依据《胃食管反流病墓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并参考《2020年中国胃食筐皮流病专家共识》,整理疾病的检查诊断万法及不同症状人群的治疗方案,以供学习。
胃食筐辰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O)是指胃十二指肠内窑吻反流入食营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筐邻近组织的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瞅、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1)。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筐黠膜朦烂、j贵痛,分为朦烂性食管炎(EE )、非朦烂性反流病(NERD),真中NERD为临床最常见。
诊断与转诊GERO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剌激食筐高直接关系,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筐下括约肌(LES )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异常反流。
临床表现[1,2)典型症状:反流和烧心;反流是指胃内窑糊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昧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闯入睡时发生。
不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暖气等。
辅助检查(1,2)辅助t.h 、怜ftil'f,占GERO 的r'•1\1甲’V l伴除Jl;他始川忡Y(f ,i,,蓝的,生锅也i ii.(i'.f ,件的E医院付何'J�的'I)占先行内情怆l't.以i 解足沓商古宵夜!_,Ht 卢’•ll Pllll :确i告GERO 吕刷出现m 篝缸哇,也应»-时埋r ,内性.内1在下正常由m品盹坚均匀粉红鱼.当Jt被化尘的佳状L成m 旦后',\f西江鱼,在发生T-1'1t't管连ll处的t电状钱足侧.uJ为叫.I(;、.sff,,x 岛状.此为Barre t\由结.1工消化JI!内俄战商TI:常z捕食'IU曲’费没有破lli:A锄z指育1个·卫1个以上由m由自国债钱,f巳j量<Sm m :内镜F GERO分组: B f提二捣Ii 1个或1个以上由管药’睡破损.i是径>Smm.但没Ii融合性响变C怨:指甜顺破4品有融合.f日<75%食',1),司径:D 级2揣勤膜碗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t't�周位.GERO例�(GenlQ )r 挂t争所及ll'f,';GERO 最简咿/1\'(的t J;.削住设计�H哥哥就访�l 周内的ll 款。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
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
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
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2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临床表现: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胃灼热,小婴儿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可能。
注意需要与食物过敏引起的反流或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鉴别。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合适推荐的幼儿用药)、抑酸剂(法莫替丁,0.5mg/kg/次,每天2次,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40mg;奥美拉唑:5~10 kg:5 mg qd;10~20 kg:10 mg qd;≥20 kg:20 mg),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电解质;(4)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2)胸部、腹部X线平片;(3)腹部超声;(4)食管钡餐造影;(5)胃镜检查。
(七)选择用药1.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幼儿合适的推荐药物)。
邵金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基层医学论坛2021年5月第25卷第13期邵金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李昶1张勇前1雷威1邵金阶1邵迎新2*(1罗田县万密斋医院,湖北罗田438600)(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冈中医医院,湖北黄冈438000)率。
通常西医用药目的为降低黄体生成素、补充孕酮,疗效单一。
中医药阶段疗法可在孕前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做到未病先防,提高PCOS 合并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率及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医药阶段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孕4周、8周时β-HCG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中医药阶段疗法可预防流产。
究其原因,中医药阶段疗法对患者预先性治疗可改善机体内激素水平,改善机体高雄激素状态,维持妊娠黄体存在,有效预防流产。
临床研究表明,孕前中医药干预联合孕后补肾安胎有利于复发性流产患者胚胎生长发育,并改善妊娠结局[8]。
PCOS 患者常辨为脾虚痰湿证,痰湿阻滞于胞宫,血脉不通,气血难以布散,易致胎元失养而流产。
苍附导痰丸以二陈汤为基础,其中醋香附疏肝解郁,止痛调经,且改善子宫平滑肌收缩运动,减少子宫紧张性;苍术燥湿运脾,祛风解表,增强肠胃运动;法半夏燥湿化痰,化痰散结;陈皮理气健脾,温燥中焦湿浊,化痰降脂,且能降低子宫收缩力;胆南星祛风化痰,助机体内分泌代谢循环正常;茯苓健脾渗湿,调节免疫。
全方具燥湿除痰,调理冲任之效。
本研究发现,经中医药阶段疗法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早期先兆流产症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保胎率更高(P <0.05),表明中医药阶段疗法在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改善流产症状及保胎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更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究其原因,中医中药在安胎方面有显著优势,苍附导痰丸导气祛湿、行气通阳、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从根源上改善痰湿型PCOS 合并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进而提高妊娠率,改善流产状态。
临床研究表明,苍附导痰丸可促进卵泡发育,改善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月经规律,最终提高PCOS 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9],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
04
伴随症状: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05
药物史:是否服用过相关药物,如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
06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习惯等
07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症状:如烧心、反酸、胸痛等
检查患者体征: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
食管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损伤、溃疡等
3
2
1
4
5
6
3
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组胺受体拮抗剂(H2RA)等,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症状。
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DRAs)、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5-HT4RAs)等,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症状。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铋剂等,可保护胃黏膜,减轻症状。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症状。
吞咽困难:食管狭窄、炎症、溃疡等导致吞咽困难
呼吸道症状:反流物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营养不良:长期反流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
2
病史采集
症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
01
病程:病程长短,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02
诱因:饮食、情绪、体位等因素
02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
04
发病原因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01
胃酸分泌过多
02
食管蠕动功能障碍
03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04
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联合用药?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联合用药?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且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使患者出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食管外表现。
部分GERD反流还与弱酸或弱碱等异常非酸反流(如胆汁反流)有关。
GERD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肥胖、生活方式和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刺激食管等有关,多种因素可致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而致异常反流。
其中肥胖、高脂饮食、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选用药物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药物主要有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降胆酸类药、抗抑郁或焦虑药等,见表如下。
胃食管反流病的联合用药①GERD者若单用抑酸药物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用促胃肠动力药。
②在常规剂量PPI基础上,加用H2受体拮抗剂能改善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或夜间酸反流的症状。
注:难治性GERD指是双倍剂量PPI治疗8-12周后烧心或反酸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情况。
夜间酸突破是指PPI每日2次饭前服用,夜间(22:00-06:00)胃内pH值<4.0的连续时间大于1h的情况。
③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进食酸性、油腻食物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大部分GERC患者有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对于这种情况,可在使用抑酸药的基础上联用促胃肠动力药。
④胃食管反流病难以治疗的点在于控制气体或胆汁等非酸的反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使用抑酸治疗的症状缓解率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抑酸治疗效果差;长期抑酸治疗可能致不良反应;症状重叠时无明确的综合治疗手段;抑酸药停用后致病情反复。
对于上述难点,中(成)药可发挥作用,如可通过降气和胃来抑制胃气上逆,通过疏利肝胆来缓解胆汁反流引起的症状,通过健脾和胃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胃排空等。
和胃降逆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9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9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是因胃食管腔因暴露于胃液而导致的疾病,其会对患者的气管及咽喉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引发充血性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1]。
临床主要症状为反酸、声嘶、胃灼热、吞咽疼痛或困难等[2]。
目前,对于胃食管反流症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3]。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胃降逆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0~43岁,平均(31.72±5.87)岁,病程2~15个月,平均(10.21±3.92)个月;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1~44岁,平均(32.84±6.23)岁,病程1~14个月,平均(11.37±4.01)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书。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疾病,符合《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4]。
1.3方法对照组清晨口服兰素拉唑肠溶胶囊(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35,30mg )30mg ,1次/d ;并于饭前30min 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mg )5mg ,3次/d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药方为自拟方,成分如下:黄党9g 、地珠半夏9g 、味连6g 、炒黄芩6g 、甜根子4g 、陈皮4g 、田七4g 、曲药子3g 、蜜香3g 、白姜3g 。
2020年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2020年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分类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其中NERD最常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GERD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刺激食管有直接关系,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C lo 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 E S)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异常反流。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1, 2]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症、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L E S结构受损;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肤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洋等)可引起L E S压力下降。
(二)食管消除反流物功能降低[3]多见千可引起食管蠕动异常或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
2.已达标: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五、疾病管理(一)管理流程GERD管理流程见图1。
注:PPI质子泵抑制剂图1胃食管反流病管理流程(二)长期管理和随访全科医生应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评估。
1.评估内容:全面病史评估,症状复发情况,对抗酸药物治疗反应,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体格检查如血压、心率、心律、身高、体重、腰围等。
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行内镜检查,是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风险及并存的临床情况,是确定抬疗策略的基础。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P-CAB治疗脾虚气滞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P-CAB治疗脾虚气滞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 观察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伏诺拉生治疗脾虚气滞证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两组均采用口服伏诺拉生,20mg,口服,每日1次。
对照组口服伏诺拉生,20mg,口服,每日1次。
观察组口服伏诺拉生,20mg,每日1次,联合枳术宽中胶囊,3 粒,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 8 周。
进行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 ,健康简单( SF-36) 量表和脾虚气滞证评分。
结果: 经Ridit 分析,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炎症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 0. 05) ; 治疗后观察组 SF-36 量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 8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治疗后观察组 GerdQ 评分和脾虚气滞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伏诺拉生治疗能减轻GERD( 脾虚气滞证)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伏诺拉生。
[关键词]枳术宽中胶囊; 伏诺拉生; 脾虚气滞证;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和烧心(胸骨后烧灼感)[1]。
西医认为其病因是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直接损伤因素为胃酸、胃蛋白酶、非结合胆盐、胰酶等反流物。
其发病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三个方面。
目前临床对GERD的治疗分为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其中按需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经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
如食管钡餐造影、CT等影 像学检查方法,可辅助内 镜检查,提高食管癌的早 期发现率。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
组织专业医生定期为患者开展胃食管反流病的健康讲座,通过宣 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疾病知识。
个体化咨询与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服务,解答患者的 疑问,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异常、胃排空延 迟等因素导致围内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年龄与性别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多 于女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
临床表现与分型
1 2
典型症状
抬高床头
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有助于减 少夜间反流。
80%
避免紧身衣物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增加腹压, 减少反流的发生。
药物治疗策略
抑酸药物
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 剂等,用于减少胃酸分泌,缓 解反流症状。
促胃肠动力药物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 增强胃肠动力,加速胃排空, 减少反流。
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保 护食管黏膜免受胃酸侵蚀。
并发症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引发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 度和患者痛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为准确、 特异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如生物标志物检 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加强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之间 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诊疗服务。
常见H2受体拮抗剂的介绍
常见H2受体拮抗剂的介绍摘要:H2受体拮抗剂是通过选择性的抑制H2受体,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有效的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临床上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并且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超剂量、超适应症及超疗程的应用,患者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规范,而H2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中的使用也就逐渐增加。
因此,了解清楚各种H2受体拮抗剂的特点也是我们作为药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H2受体拮抗剂;胃蛋白一、作用机制H2RA作用机理是组胺与H2R结合后,首先激活作为受体一部分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胃壁细胞的ATP生成CAMP,最后在H+-K+-ATP酶和蛋白激酶参与下分泌胃酸,H2RA能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对H2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二、作用决定性因素H2RA的作用强度与在受体处药物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药物的作用越强。
三、抑酸强度H2RA使胃内pH>4时间约为8h,各种H2RA对于胃酸分泌的抑制时间有一定的区别: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我们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对胃内Ph值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药物,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不良反应西咪替丁具有轻度抗雄激素样作用,可能会出现男性乳房发育、阳蒌、性欲缺乏及女性乳房胀痛、溢乳等现象,其次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但是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几乎无抗雄激素样作用。
并且法莫替丁不改变胃排空速率,不干扰胰腺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功能也无影响[1]。
五、药物相互作用H2RA为肝脏微粒体酶的抑制剂,与氨茶碱合用时因氨茶碱主要是由肝药酶代谢,会使氨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受到抑制,清除率降低,从而使得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会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H2RA不宜与氨基碱联用。
H2RA与乳酶生合用时,H2RA抑制胃酸分泌使得胃肠道的酸度降低,而乳酶生在肠道产生大量乳酸提高酸度,两药合用时具有相互拮抗作用,使两药疗效均降低,故不宜同时服用。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GERD定义
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 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反流症状引起患者不适 是GERD诊断的关键
Vakil N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900–20
治疗
目的
控制症状 减少复发 防止并发症
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避免睡前进食,衣着宽松,保持大便通畅 抬高床头 减肥 禁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戒烟酒
避免服用降低LES压力及影响胃排空的药物
抗胆碱能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茶碱、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治疗
由于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从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的角 度来说,GERD需要维持治疗。以PPI标准剂量维持治疗,半 年后随访80%以上患者仍可维持正常。 按需治疗是间歇治疗的一种,即只在症状出现时用药,持 续使用至症状缓解。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
腔内胃底折叠术 内镜下全层折叠术
每天 2 次、连用 7 天),如有明显效果,本病诊断一般 可成立。对症状不典型者,常需结合内镜检查、 24 小时 食管 PH 监测和试验性治疗进行综合分析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心源性胸痛
GERD可以引起胸痛,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疼痛症状相似, 需要与冠心病进行鉴别
食管癌 功能性烧心
有烧心症状,但缺少反流引起该症状的证据 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测酸阴性及症状指数50% PPI试验性治疗无效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化,诊断、治疗方式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及培养更多专业外科医师,掌握GERD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流程,加强并普及对GERD判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是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GERD外科治疗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更多的专业外科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
1、国内外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GERD外科治疗在西方国家开展历史比较悠久。
1951年,Allison 首次报道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控制GERD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抗反流的时代。
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抗反流的目的,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抗反流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量出现指数式增长,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抗反流手术年总量最高>3万例。
我国各地区GERD发病率有所差异,呈现南方地区低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广东地区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2.3%,北京、上海两地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5.8%,青海格尔木地区人群GERD 患病率约为9.4%,而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人群GERD患病率高达23.4%[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通过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流程、病情评估及转诊、疾病管理等方面,旨在让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及应用。
1反复发作的症状
(1)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2)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
(3)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
(4)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注意需先排除心肺疾病因素后才能行胃食管反流评估。
2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
若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出GERD的初步诊断;
上消化道内镜下若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可成立;
若内镜检查阴性,但食管pH监测证实存在食管过度酸反流,则可建立NERD的诊断。
对拟诊GERD的患者,可考虑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经验性治疗,症状多会在1~2周内得到改善,若给予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确立GERD的诊断。
对于症状不典型,特别是合并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常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来作出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是一种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患者自我评估症状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在没有内镜检查条件、没有消化专科医生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见表1。
GERD的治疗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GERD的基础,而且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包括:
1.减轻体重:尽量将BMI控制在<25 kg/m2。
2.改变睡眠习惯:抬高床头15°~20°,睡前3 h不再进食。
3.戒烟、限制饮酒。
4. 避免降低LES 压力的食物: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等。
5.避免降低LES压力和影响胃排空的药物:硝酸甘油、抗胆碱能药物、茶碱、钙通道阻滞剂等。
6.减少引起腹压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紧身衣、长时间弯腰劳作等。
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
为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
奥美拉唑一般为20 mg、2 次/d 常规剂量口服,其他PPI包括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
单剂量PPI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无效可换用另一种PPI。
推荐疗程8~12周。
对于出现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的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
PPI短期应用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头痛、腹泻、食欲减退。
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包括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继发性感染、骨质疏松、髋部骨折、肠道菌群移位等。
不良反应明显者可更换PPI。
2H2受体拮抗剂(H2RA)
适合于轻、中症患者。
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罗沙替丁等,一般采用常规剂量,分次服用。
H2RA安全性好,但如患者年龄大、伴肾功能损害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便秘等,因此H2RA 在老年GERD患者需慎用。
3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为一种作用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在基层医院较为普及,剂量为10mg、3次/d。
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为新型促动力药。
促动力药不推荐单独用于GERD的治疗,多与抑酸药联合使用。
促动力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口干等消化系统以及心悸、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多潘立酮亦可使血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非哺乳期泌乳等不良反应。
4黏膜保护剂
主要包括硫糖铝和三钾二枸橼酸铋,黏膜保护剂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引起便秘、皮疹、消化不良、恶心等不良反应。
5抗抑郁或焦虑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GERD患者的治疗。
手术治疗
1.GERD的内镜治疗:目前用于GERD的内镜下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射频治疗、内镜下胃腔内缝合/折叠治疗、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技术类。
2.抗反流手术:能减少反流次数及控制反流症状。
适应症有:存在病理性酸反流,药物抑酸不足或药物治疗有效但患者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
治疗方案
1.联合用药:GERD患者如单用抑酸药物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使用促动力药。
2. 维持治疗: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
NERD及轻度食管炎患者可采用按需或者间歇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
PPI为首选药物,抗酸剂也可选用。
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维持治疗的剂量应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适宜剂量。
3.难治性GERD:对于双倍剂量PPI治疗8~12周后烧心或反酸症状无明显改善者,首先需检查患者的依从性,优化PPI的使用。
无效者在PPI停药后采用食管阻抗pH监测、内镜检查等进行评估,排除其他食管和胃的疾病。
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但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服药,可考虑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4.夜间酸突破:控制夜间酸突破是GERD治疗的措施之一,夜间酸突破是指在每天早晚餐前服用PPI治疗的情况下,夜间胃内pH<4持续时间>1 h,治疗方法包括调整PPI用量,睡前加用H2RA、应用血浆半衰期更长的PP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