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13页

合集下载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减轻体重、戒烟酒、避免睡前饮 食和卧床时抬高床头等有助于减
少反流发生。
饮食调整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 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抑酸剂 、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处理方法和时机把握
药物治疗
针对并发症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免 疫调节剂等。治疗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 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病情较重。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胸痛等典型 症状出现,可作为初步诊 断依据。
问卷调查
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等工具进行患者 自我评估。
诊断流程
根据症状、问卷调查结果 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进行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等。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1 2
食管狭窄
由于长期炎症和瘢痕形成导致,主要症状为吞咽 困难。危险因素包括食管炎严重程度、病程长短 等。
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可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 黑便。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3
Barrett食管
长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即Barrett食管。危险因素包括反流物中胆汁和胃 酸成分、基因遗传等。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要求
知情同意书内容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可能 的风险和效果等。
签署时机
应在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和风险后,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
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意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自主 决策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文章旨在汇总和解读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GER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GERD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GER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我国GERD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GERD诊疗信息。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内容物如碱、消化酶、食物等反流。

胃酸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部分GERD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但缺乏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和内镜证据。

NERD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等,但内镜检查却未能发现食管黏膜的明显破损。

巴雷特食管(BE):是GERD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E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外症状:GERD也可引起食管外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和牙蚀症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邻近组织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其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对于GER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新鲜出炉,必须收藏!近日,2020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0版共识)在最新一期《中华消化杂志》上重磅发布,本文第一时间总结更新亮点,供大家参考、学习,具体内容还请参照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自《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14)》发布后,近年来GERD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12处更新划重点,你应该知道!2020版共识共计28条共识意见。

本次更新距离上次版本足足有6年之久(2014年),重点在诊断、治疗、并发症、难治性GERD等方面进行了更新[1,2]。

▎更新要点1:根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拟诊GERD,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2020版共识中推荐,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作为拟诊GERD的依据。

这主要归因于,临床中经常将具有烧心或反流症状的患者诊断为GERD。

但实际上烧心症状诊断GERD时的灵敏度仅为38%,特异度为89%。

此外,反流问卷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广泛,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等。

但研究显示,RDQ、GERDQ诊断GERD的灵敏度为60%左右,特异度为60%-72%之间。

因此,建议仅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

▎更新要点2:推荐将P-CAB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2020版共识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治疗GERD 的首选药物,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疗程4~8周。

P-CAB缘何得到指南首选推荐?P-CAB创新价值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一类具有独特抑酸机制的新型抑酸剂,其代表药物为伏诺拉生。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

自2007年我国发布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开展,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

为推动GERD规化诊疗的普与、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假设正在使用PPI治疗那么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病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镜检查。

对于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在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展食管活检。

此外,共识意见认为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可用于术前评估,但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共识意见指出:减肥、戒烟、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减轻GERD病症可能有效。

PPI治疗截至目前,PPI仍然是治疗GERD的最有效药物。

在抚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PPI对缓解GERD病症和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均有很好疗效。

有研究数据显示,实现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要在24小时中患者胃pH>4的时间到达16小时,而PPI标准剂量qd服用,多数难以到达治疗GERD的最优胃酸抑制。

共识意见指出,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支持该推荐意见的临床证据之一是2009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对3887例初始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的患者进展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患者表示获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在治疗疗程方面,共识意见认为,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

该推荐意见的证据之一是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该项荟萃分析比照了PPI治疗4周和8周对GERD的疗效,结果说明,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可将病症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提高10%以上。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具有症状不典型、食管损伤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治疗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本共识总结了老年人GER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并给出了相关推荐意见,为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规范诊治老年人GERD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而上升。

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GERD患者也逐年增多。

相对于非老年人,老年人GERD具有症状不典型、食管损伤较重、并发症较多等特点,需给予格外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用于规范老年人群GERD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

一、老年人GERD的流行病学共识意见1:GERD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推荐级别:A+,86%;A,14%。

证据等级:高质量)。

二、老年人GERD的发病机制共识意见2:老年人食管动力障碍、廓清能力降低是老年人GERD的重要发生机制(推荐级别:A+,57%;A,4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3: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GERD的重要影响因素(推荐级别:A+,48%;A,48%;A-,2%。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4: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可能与老年人GERD患病率升高有关(推荐级别:A+,28%;A,51%;A-,21%。

证据等级:低质量)。

共识意见5:老年人常用的多种药物可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推荐级别:A+,76%;A,21%;A-,2%。

证据等级:高质量)。

三、老年人GERD的诊断共识意见6:烧心、反流仍然是老年者典型且最常见症状,但其发生率低于中G青E年RD患患者(推荐级别:A+,71%;A,24%;A-,5%。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7:老年GERD患者烧心症状严重程度无法预测食管损伤程度,烧心的严重程度与糜烂6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不平行(推荐级别:A+,1%;A,33%;A-,6%。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2018年发表于Gut杂志的meta分析显示GERD全球发病率为2.5%~51.2%,并呈逐年升高趋势[1]。

为提高GERD诊断率及指导治疗,全球胃肠病学专家于2004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波尔图共识》[2](以下简称"波尔图共识"),首次指出阻抗-pH值监测在诊断GERD中的重要价值,并就酸、非酸和气体反流的定义达成共识。

2014年至2017年,基于已发表的大量GERD临床研究,胃肠病学专家更新了"波尔图共识",并于2018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3](以下简称"里昂共识")。

现就"里昂共识"更新点进行解读。

一、病史和问卷"里昂共识"强调询问病史的重要性,PPI对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的疗效较症状典型患者差,故对于症状不典型GERD患者,可酌情增加PPI的剂量或疗程。

但"里昂共识"指出:基于病史作出的诊断准确率不高,即使是胃肠病学专家也仅有70%的灵敏度和67%的特异度;问卷调查如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GERDQ)、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RDQ)也有局限性。

尽管如此,询问病史和问卷调查仍是诊断和评估GERD疗效的首选方式。

二、PPI试验PPI试验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支持,但也导致了GERD 过度诊断及PPI过度使用。

"里昂共识"指出:约69%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49%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35%内镜和食管动态反流监测正常的胃灼热患者在PPI试验中症状缓解。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通讯作者:吴继敏 E-mail :drjiminwu@ ;汪忠镐 E-mail :zhonggaowang@1 背景2006年,笔者之一经反流监测和抗反流药物治疗后初步判断自身的严重哮喘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引起,在抗反流手术治疗后,致命性的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并停用所有抗哮喘药物。

由此相继建立了GERD 专科和多学科学术组织,在研究和实践中推动并见证了GERD 从一个相对局限的消化内科疾病,到逐渐引起多学科(GERD 专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胸外科、普外科、儿科、口腔科、急诊科、心理科、中医科、影像科,乃至更多的相关学科)共同重视、研究和实践的新实体。

随着多学科交流和协作的深入,人们对GERD 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GERD 多学科诊治的互鉴和融合,在学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我国GERD 的诊治水平迅速提高。

然而,目前我国GERD 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2]。

鉴于此,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牵头制订了针对我国GERD 诊治现状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旨在通过共识制订和推广,提升医务人员对GERD 的规范化诊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GERD 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全方位推动GERD 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共识尽可能提出推论性和结论性观点,采用条目化展现方式,尽量减少烦琐的讨论和推理,以增加阅读的简易性,便于读者快速掌握主要内容。

2 方法学本共识参考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3]和《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法[3,4]评估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将专家意见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内容摘要
4、功能检查:包括食管酸度检测、食管压力测定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了解 食管的功能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内容摘要
三、治疗方案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 治疗三种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抑制胃酸分泌 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和促进食管和胃排空的药物(如多潘 立酮、莫沙必利等)。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 识意见
01 引言
03 现状
目录
02 背景 04 问题阐述
05 解决方案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引言来自引言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临床上的常见 病和多发病。中医诊疗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手段,在GERD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 效和优势。本次演示将就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进行阐述和探讨。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专家们一致认为,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深入开展中药药理研究、规范中西 医结合治疗是解决当前中医诊疗GERD面临问题的关键。同时,需要加强中医治疗 的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未来 研究方向应着重于制定严格的科研设计和临床试验方案,为中医诊疗GERD的疗效 和安全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引言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口腔、肺部等多种部位,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 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本次演示旨在提供一份关 于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共识意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定期随访
对于慢性、复发性患者,需定期随访以监测 病情变化。
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 管等,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 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 见解读
诊断方面共识意见
临床症状诊断
包括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以及胸 痛、上腹痛、嗳气、腹胀等不典型症 状。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是 一种新型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的方法,可同时监测食管内酸 碱度和阻抗变化。
通过分析食管内液体反流事件 和气体反流事件,可以更全面 地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
该技术对于诊断功能性烧心、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等具有一 定优势。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食管测压
02
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的 不断完善和推广,如内 镜下缝合技术、磁环括
约肌增强术等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 应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采用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 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 累和精神紧张。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内镜检查
对可疑病例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 黏膜的损伤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用于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并评估酸反 流的程度。
其他辅助检查
如食管测压、食管钡餐造影等,有助 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H2RA)
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
按需治疗或间歇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PPI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等,需定期监测。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01
02
03
04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 食管pH监测,评估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关注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需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进行相关检
查。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 进行长期跟踪管理,确保治疗
持续有效。
06
预防措施与生活质量改善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调整
避免过量饮食,减少高脂、高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 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生活习惯改善
戒烟、限酒,避免餐后立即卧床,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保持健康体 重。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症 状的药物。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可伴有胸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不 典型症状,如咳嗽、哮喘等。
分型
根据内镜下食管黏膜的表现,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 炎和Barrett食管三种类型。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GRED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意见

GRED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意见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9;29:967-978
RCT
Gut 2005;54:710-717
综述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5
RCT
(Suppl 4): D47–D48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3; 18: 767–776
D-
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
不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
D+
完全不同意
证据等级
高质量
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 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 低质量
极低质量
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 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 评估结果
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 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 果很可能改变
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文献数量 • 约120篇参考文献
时间表
2014年1月 • 制定总体框架 2014年2月 • 起草共识意见草案 2014年3月 • 第一轮网络投票及修改 2014年4月 • 第二轮网络投票及修改
• 第三轮现场投票
2014年5月 及定稿
推荐级别
A+
非常同意
A
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
A-
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 术前评估, 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食管测压有 诊断作用
可以表现为GERD
贲门失弛缓症 硬皮病样食管
抗反流手术 前必须排除
Vakil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8):1900-20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 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摘要:GERD是临床常见病,我国曾在2014年颁布相关专家共识意见。

近年来我国GERD患病率逐年上升,对其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因此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最终达成共识。

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

全球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GERD症状的患病率为13%,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1],亚太地区有上升趋势[2]。

我国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烧心症状的患病率为1.9%~7.0%[3-4]。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年龄、饮酒、NSAID、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和遗传因素等[5]。

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食管交界处功能与结构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和上皮防御功能减弱,肥胖和饮食等生活相关因素削弱食管抗反流功能,以及食管敏感性增高等。

免疫因素介导所致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与GERD发病有关[6-7]。

近年来,对GERD的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是在《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8]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首先由工作小组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制订了本共识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A+)非常同意;(A)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化,诊断、治疗方式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及培养更多专业外科医师,掌握GERD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流程,加强并普及对GERD判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是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GERD外科治疗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更多的专业外科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

1、国内外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GERD外科治疗在西方国家开展历史比较悠久。

1951年,Allison 首次报道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控制GERD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抗反流的时代。

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抗反流的目的,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抗反流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量出现指数式增长,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抗反流手术年总量最高>3万例。

我国各地区GERD发病率有所差异,呈现南方地区低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广东地区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2.3%,北京、上海两地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5.8%,青海格尔木地区人群GERD 患病率约为9.4%,而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人群GERD患病率高达23.4%[2-3]。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

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

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

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9-04-06 17:20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陈旻湖字体大小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19 年和2019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 级:A+ 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30 项。

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

症状1. 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93.33%,A 占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

根据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19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特异度为62%-76%。

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

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

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 的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46.67%,A 占40.00%,A- 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部分GERD 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的症状。

Eggleston 等在1392例GERD 患者中发现,除了烧心和反流外,尚可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早饱和胸痛等。

Gerson 等的系统回顾分析了8 项GERD 的流行病学研究,共纳入了30384 例研究对象,其中GERD 的发病率为20%-40%,这些GERD 患者中上腹痛、餐后饱胀感、早饱和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占21%-63%;而且部分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在应用PPI 后症状可获得缓解。

我国南方地区的一项研究提示,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约1/3 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其中在上腹烧灼感患者中的比例最高,且PPI 治疗有效。

我国GERD 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GERD 患者胸痛及上腹痛的比例分别为37.6% 及35.5%。

西班牙一项大型调查纳入了2500 例研究对象,发现GERD 患者中的不典型症状常见,包括胸痛、吞咽困难、消化不良、嗳气和癔球症。

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因素后才能进行胃食管反流评估(推荐级别A+ 占73.33%,A 占13.33%,A- 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胸痛为反流的不典型症状。

2019 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提出,胃食管反流可引起类似于缺血性胸痛的表现,并不伴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

因此,在进行胃食管反流的评估(包括食管反流监测及PPI 试验)前需先排除心脏因素。

澳大利亚的一个人群研究提示胸痛的发病率约为15%。

其他西方国家的研究则提示非心源性胸痛在人群中的比例达25%。

我国香港地区的人群调查发现胸痛的发病率为20.6%,其中约51.0% 为非心源性胸痛。

一项Meta 分析纳入了24849 例受试者,提示非心源性胸痛的发病率约为13%,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非心源性胸痛以胃食管反流为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胡桃夹食管也是可能的病因。

4. GERD 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 占29.41%,A 占64.71%,A- 占5.88%;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2019 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中,GERD 亚型之一为伴随食管外综合征,包括咳嗽、喉炎、哮喘和牙蚀症等。

该共识意见提出,尽管以上症状已被确认与GERD 存在关联,但是这些症状的发生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GERD 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因素。

Havemann 等的系统回顾分析了28 项GERD 与哮喘关系的研究,发现GERD 和食管pH 监测异常在哮喘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59% 和51%;另有一些队列研究也提示哮喘与反流相关。

Irwin 等的队列研究提示反流可能是21%-41% 的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者的病因,部分病因不明的咳嗽与反流相关。

而在一项退伍军人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在合并食管炎或食管狭窄的患者中其喉炎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也有Meta 分析提示PPI 对可疑反流相关性喉炎有一定疗效。

对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如何进行反流相关评估参见食管外症状部分。

诊断1. PPI 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 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 占64.71%,A 占11.76%,A- 占23.53%;证据等级为高质量)。

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就已提出PPI 试验方便、可行,对拟诊患者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Numans 等的Meta 分析纳入了13 项较高质量的关于PPI 试验的研究,发现PPI 试验的敏感度较高,可达78%,但是特异度略低。

国内许国铭等的研究也提示PPI 试验敏感度(88.1%)较高,但特异度偏低。

尽管如此,PPI 试验可操作性强,在临床实践中仍具有较高的意义。

2.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 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 者可选择单纯pH 监测,若正在使用PPI 者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 占58. 82%,A 占41.18%;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食管反流监测为诊断GERD 提供了客观证据,包括食管pH 监测、食管阻抗-pH 监测和无线胶囊监测。

美国胃肠病学会提出食管反流监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00% 和85%-100%;在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略低。

食管阻抗-pH 监测可提高单纯pH 监测的敏感度,使其增至90%;且有利于甄别功能性烧心的患者。

我国Zhou 等研究发现食管阻抗-pH 监测可使GERD 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约20%。

而无线胶囊监测则可使监测延长至48 h 甚至96 h。

由于食管阻抗-pH 监测可以监测包括弱酸及弱碱反流在内的所有非酸反流,所以建议在未使用PPI 的患者中进行单纯pH 监测以明确GERD 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若患者正在使用PPI,则需进行食管阻抗-pH 监测以评估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的原因。

Meta 分析提示服用PPI 后进行反流监测,弱酸反流是最常见的反流形式,为PPI 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3. 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其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进行常规食管活组织检查(推荐级别A+ 占37.50%,A 占56.25%,A- 占6.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首先进行PPI 试验,仅在疗效欠佳时才进行内镜检查。

而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就已提出,基于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且胃镜检查已广泛开展,其成本低,所以建议对拟诊患者先行内镜检查。

我国广州地区的一项研究在469 例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并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4 例无报警症状的肿瘤患者(1 例食管癌,3 例胃癌)。

因此,本次共识意见再次提出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其行内镜检查。

欧美国家医疗机构通常在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常规行食管下段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嗜酸性食管炎。

然而,由于食管黏膜正常的患者进行活组织检查的异常检出率低,且部分嗜酸性细胞增高者可见于GERD 且PPI 治疗有效,同时GERD 的组织学异常如基底细胞增生等的敏感度低,所以并不推荐在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患者中常规行活组织检查。

同时成本- 效益分析也提示,仅当嗜酸性食管炎的发病率>8% 时,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常规行活组织检查筛查嗜酸性食管炎才符合成本- 效益原则。

4. 食管钡剂造影不被推荐为GERD 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 占68.75%,A 占18.75%,A- 占12.50%;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2019 年我国GERD 共识意见提出,传统的食管钡餐检查将胃食管影像学和动力学结合起来,可显示有无黏膜病变、狭窄、食管裂孔疝等,并可显示有无钡剂从胃反流至食管,因而对诊断有互补作用,但敏感度较低。

如果患者不存在吞咽困难等症状,不推荐其进行食管钡剂造影。

5.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能作为GERD 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 占60.00%,A 占33.33%,A- 占6.67%;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及食管蠕动障碍等动力学异常并非GERD 的特异性表现,所以食管测压诊断GERD 价值有限。

但是通过食管测压可以对下食管括约肌定位,有利于置放食管反流监测导管;而且在进行抗反流手术前可以排除其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及硬皮病引起的严重食管动力低下等。

因此,食管测压在临床上有利于评估食管功能。

治疗1. 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肥、抬高床头、戒烟等对GERD 可能有效(推荐级别A+ 占43.75%,A 占56.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 治疗的一部分,目前临床常用的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包括减轻体质量、抬高床头、戒烟/ 戒酒、避免睡前进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反流症状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辛辣或酸性食物、高脂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