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新唐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
学者称之。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
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5届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5届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高三2014-01-17 10:16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5届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陕西)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陕西)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
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
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坦谕县人弟①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帝纳之。
《后汉书卢坦传》 ①弟:只,只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盍察之 盍:通“盖”,大概 B.不若恣其不道? ?恣:放纵 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才 D.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 5.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 ①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②吾固宜先命有司。
③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 ④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 ⑤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⑥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
【诗歌鉴赏】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翻译旧唐书?孔颖达传原文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祖硕,后魏南台丞。
父安,齐青州法曹参军。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颖达固辞归,焯固留不可。
还家,以教授为务。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之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
补太学助教。
属隋乱,避地于武牢。
太宗平王世充,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武德九年,擢授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
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
《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
又与魏徵撰成《隋史》,加位散骑常侍。
十一年,又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谘决之。
书成,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
太宗以颖达在东宫数有匡谏,与左庶子于志宁各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高三】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河北带答案)
【高三】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河北带答案)语文试题第Ⅰ卷(共79分)一、论述类文本(每个3分)(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
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
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
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
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
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
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
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
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
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
高一语文教案17文言文的断句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世充,字行满。
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
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
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
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
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
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
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
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
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
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
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
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
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
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
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
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
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
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
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
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
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
”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
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
”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十》,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
【新】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参考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高三语文大练习(二)试题 (无答案) 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大练习(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着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着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 苏武传练习题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 苏武传练习题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代理的、临时的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D、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B、何以复国C、信义安所见乎吗D、子卿尚复谁为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请毕今日之有误,效死于前。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选项中以、乃、之、虽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岳父B、绝不饮食。
《孔颖达,字仲达》阅读理解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旧唐书—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
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
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
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深善其对。
六年,累除国子司业。
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
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
学者称之。
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
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
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孔颖达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
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
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
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
太宗称赞他讲得好。
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
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2015—2016年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人:马媛、赵贵生、朱泳淇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9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尹鸿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却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
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影和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
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
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
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
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市场,无疑是“饮鸩止渴”。
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yǎn受诏撰《五经》义训 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 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 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 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 布下。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 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 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 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 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之所学也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注:答“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亦可)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 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 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 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 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例。
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考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
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
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
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如此,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依然相互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受持肯定态度。
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受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明白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
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如此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
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关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
看看他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关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特别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
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好像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
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假如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特别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高三语文大练习(二)试题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第一2021届高三大练习〔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开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兴旺、文化教育开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开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根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表达——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泼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群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着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
客观地说,对于广阔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着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开展历程,总结其开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开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孔颖达字冲元文言文翻译
颖达早年曾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并不礼遇。
然而,当颖达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深感敬佩,对他刮目相看。
隋朝大业初年,颖达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将天下儒官召集至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颖达最为突出,且年最少。
然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幸得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不久,颖达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年,动乱频仍,颖达避难至虎牢。
太宗平定洛阳,授颖达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颖达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丰富,外表却似空虚。
”颖达奉唐太宗之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其生平事迹,见诸《旧唐书》与《新唐书》。
颖达一生致力于儒学的发展,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为我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精通经学,还擅长文学、历算,堪称一代儒学大师。
孔颖达,字冲元,冀州衡水之才子也。
自幼聪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擅长文章,为我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一生,是谦虚谨慎、为人师表的一生。
孔颖达,一位伟大的儒学大师,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高一年级文言文练习题例题
高一年级文言文练习题例题文言文高一年级练习题例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答案:1.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2.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3.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4.(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5分)译文:(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5分)参考答案4.A(造的意思是造访、拜访。
)(3分)5.C此题可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
古人为文往往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以据此推断。
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3分)6.C (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
)(3分)7.(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5分)译:名师名儒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译出大意2分。
耻阴匿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5分)译: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译出大意2分。
据
侍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
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
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
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
太宗称赞他讲得好。
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
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
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
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还是常来恳切规劝。
后来退休了。
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
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