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第2课 变形的魅力(教案)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
2.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3.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事物整体外形的变化现象,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到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创作出造型独特的变形形象。
教学流程:一、认识生活中事物整体外形的变化现象。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回到美术课堂。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张与众不同的风景照片,考验考验你们的观察能力。
师:仔细观察第一张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师:大家观察真仔细,看出这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师:倒影中的房子造型变得弯曲了,并且变得模糊了。
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生:……师: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也会发生变化,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师: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二、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到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出现的变形现象吗?生:……师:哈哈镜是大家最喜欢的变形工具,那你认为相同的哈哈镜里会出现不同的变形现象吗?生:……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哈哈镜中的变形现象。
师:镜子中的人物出现了怎样的造型变化?生:……师:中间变宽的桶状变化。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湘美版教学目标:
•了解变形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能够通过变形设计出自己的创意作品
•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形状的变化
教学重点:
•变形的概念和形状变化
•创意设计
教学准备:
•画纸、颜料、画笔、橡皮擦、色彩卡片、剪刀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把一张小熊的形状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讲述这个小熊长什么样子,看起来有哪些特点,以及它有没有什么形状或是几何图形的元素。
2. 引入变形概念
老师带领学生考虑如果我们把这个小熊变形,它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然后,老师讲解变形的概念和它的意义。
3. 变形创意实践
学生用剪刀和色彩卡片设计自己的创意作品,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启发或是提示,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意。
4. 制作最终作品
学生在完成设计后,可以用颜料或其他颜色的卡片来制作他们最终的作品。
5. 展示作品和学习成果
在制作完成后,将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在教室里,带着大家回顾整个创作过程,分享他们在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讨论变形的其他关于知识。
练习
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灵感,通过组合变形和颜色变化来制作自己的作品。
总结
在这节美术课上,我们了解了什么变形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变形来实现创意设计。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变换,以及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创作中。
通过这次的授课,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有创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变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形,以及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变形的类型:介绍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3. 变形的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概念和基本手法,能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提高绘画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变形?2. 讲解变形的概念:介绍变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变形的类型:展示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
4. 演示变形的运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形的魅力。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
6.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具有变形特点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教案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的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对比分析: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形?请大家仔细对比观察,找出图片当中头部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线条有什么变化?
赏析探究
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杯上、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情境激趣猜图:提问:瞧,这里发生了什么?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
观察感受学生将图片倒置后再观察,原来是水中的倒影。
欣赏美
指导思考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迁移应用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创造美
培养技能
教师提供3幅未完成的变形头像图(分别是变胖、变瘦、变扭曲,邀请3个学生根据已知的变形原理,将画添画完整。
引导学生寻找添画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交流修改建议,教师修改演示。
体验创造
学生互评添Leabharlann 。肯定学生的尝试参与。应用美
提出任务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的方法,画一画人物变形的样子。学生自主创作
创造培养技能教师提供幅未完成的变形头像图分别是变胖变瘦变扭曲邀请个学生根据已知的变形原理将画添画完整
第2课变形的魅力
授课教师:张仁任教年级:四
班级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将人物变形,进行艺术再创造。
2、能力目标:对形体的抽象、提炼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体验。
3、情感目标:养成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体会创造的乐趣。
变形的魅力教案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大家看,照片中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有同学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是游乐园。
是的,你答对了,是游乐园。
那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去游乐园吗?老师看很多同学,脸上都不自觉的漏出了笑容,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喜欢去游乐园玩。
那你们还记得,在游乐园里的欢乐时光吗?有同学说,我当然记得。
因为我当时用手机拍了照片。
(播放游乐园视频)是的,在现代社会,不论我们去了哪里,都会用手机或相机拍下快乐,留下记忆。
记得有一次,老师和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无意中竟发现了两面魔镜:一个小朋友往镜前一站,镜子里的他突然就变化了,于是,我第一时间就把这神奇的一幕拍了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镜的厉害之处。
当他照第一面镜子的时候,变得又高又瘦,像被拉长了,而当他照另一面镜子的时候,却变得又矮又胖,像被压扁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对了,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镜子的缘故,那你见过这样的镜子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同学们又答对了,就是哈哈镜。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哈哈镜的世界,去感受变形的魅力。
(出示课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哈哈镜?哈哈镜是一种游乐场及商场常见的玩乐设施,表面是凸凹不平的镜面,因而所成的像有的被放大,有的被缩小,从而反映人像及物件的扭曲面貌,令人发笑,故名哈哈镜。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哈哈镜,那哈哈镜有什么特点?又散发出怎样的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这个镜中的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了,她的身体变胖了,头和脚变小了。
她镜中的样子就像我们以前用过的木桶,所以这种变形现象就称为:桶形变化。
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中间向外扩张,两头变小。
这幅漫画不仅采用了桶形变化的变形方法,在人物独有特点的表现上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身子更胖,头和脚变得更小。
(引导学生利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大家再来看第二幅漫画,这一次镜中的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了,她的形象整体扭曲,像水中的波纹,变得弯弯曲曲,这种变形现象就称为:波形变化。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谈话启发、自主探究、实践创作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1、师生间相互观察,记住你们的特点。
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2、小结:通过观察,要抓住了主要特征,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二、观察发现、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问: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问: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回答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
2、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总结:脸变得鼓起来了;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脸变长了;鼻子、嘴巴变得特别大;鼻子、嘴巴都变长了。
3、教师归纳画出变化的画面。
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四、精讲点拨评价反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五、巩固训练创作表现提出作业要求:课本P7页学习活动一,用彩色纸剪出哈哈镜的形状,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或同学形象。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变形的魅力》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变形表现物体的特点和美感。
教材内容包括变形的方法、变形的应用和变形作品的欣赏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变形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表现物体的特点和美感。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2.变形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来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3.欣赏法: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
2.绘画工具和材料。
3.变形的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变形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变形的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来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缩放、旋转、扭曲等。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形的步骤和要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的绘画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巩固学生对变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高级的变形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变形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变形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的定义、变形的方法、变形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形,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形状、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变形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此外,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形的定义、方法,学会运用变形创作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变形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形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变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变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变形是对原有形状、结构、色彩等进行改变的一种艺术手法。
3.方法讲解:讲解变形的方法,包括:拉伸、压缩、扭曲、折叠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形的过程。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变形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变形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总结点评。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
变形的魅力美术教案
变形的魅力美术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变形艺术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
•学习变形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变形艺术概述1.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典型的变形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讨论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2.讲解变形艺术概念(10分钟)–解释变形艺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或扭曲事物原有形态来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介绍变形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变形艺术发展历史(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变形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人物。
–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艺术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关系。
4.练习活动:变形艺术作品分析(20分钟)–将几幅经典的变形艺术作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这幅作品采用了哪些变形手法?•作者通过这些变形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你对这幅作品有什么看法?第二课时:变形技巧和表现手法1.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学生自由讨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回顾重点。
2.变形技巧介绍(15分钟)–讲解常见的变形技巧,如拉伸、扭曲、重组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变形技巧。
3.表现手法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增强作品的变形效果。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设计的艺术作品,评价彼此的创意和表现。
4.创作活动:设计个人艺术作品(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变形技巧和表现手法,设计一幅个人的变形艺术作品。
–提供必要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课时:观察与评价1.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学生自由讨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回顾重点。
2.观察与分析(15分钟)–展示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相互观察和分析对方的作品。
–引导学生从形式、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并提出建议改进的地方。
3.批判思维培养(20分钟)–分发一些著名变形艺术家的作品给学生,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形的变形方法,学会通过变形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内容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变形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形的变形方法,学会通过变形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变形,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范作、绘画工具。
学具:绘画纸张、水彩笔、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授新课(1)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形的变形方法,如拉长、缩短、变形、扭曲等。
(2)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运用变形表现出来,如动物、人物、建筑等。
(3)分析教材中的范作,引导学生理解变形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学生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讨论如何运用变形表现出来。
(2)学生动手实践,将讨论的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基本几何图形和自然形变形方法:拉长、缩短、变形、扭曲等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七、作业设计课后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场景,尝试运用所学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树木、房屋等。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圆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于车轮、篮球、太阳等;方形可以见于建筑物、桌子、书籍等;三角形可以见于金字塔、三角板等。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美术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形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理解和运用较难掌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示范作品。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
3.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变形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老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3.操练(10分钟)老师示范一幅变形作品的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变形创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老师展示一些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欲望。
学生自由创作,尝试运用所学变形手法创作更加复杂和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的基本方法和创作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
2.能够了解变形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
3.能够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4.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如颜料、画笔、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变形艺术作品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2. 理论学习介绍变形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让学生理解变形艺术的基本原理,并让学生观察与欣赏相关变形艺术作品。
3. 创作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自选材料的前提下,创作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并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度。
2.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作品的积极性和表现。
3.个人评估,包括学生对变形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创作表现等。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变形艺术的授课,学生们懂得了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创作的激情和热爱。
教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教学背景本课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的美术课教学,探究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对真实物体的变形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变形在视觉艺术中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变形在物体造型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通过变形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真实物体,提高审美品位。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变形表达个性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尊重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变形的概念和作用。
•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真实物体变形的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画,讲述画里变形的部分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变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展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和艺术特点。
活动2:学习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看不同的物体照片,并讲解如何通过变形表现不同的效果。
•开展小组讨论,结合实际物体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每个物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活动3:开展创作实践•让学生分组,选定一个真实物体进行变形创作。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表现意境进行变形,通过线条和造型的变化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老师根据学生创作情况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活动4:评价与分享•让学生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对选出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从中吸收优秀的创意和表现方法,提高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质。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相互欣赏的能力,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和评价标准。
•家长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术变形的魅力教案
美术变形的魅力教案
教案标题:美术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美术变形的概念和意义。
2. 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变形的基本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变形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美术变形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艺术家在变形艺术中的代表作品欣赏。
3. 变形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变形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变形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美术变形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所在。
3. 艺术作品欣赏:通过观赏不同艺术家的变形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变形艺术的
独特魅力和表现方式。
4. 技巧讲解: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变形技巧和方法,例如拉伸、扭曲、颠倒等。
5. 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尝试进行自己的变形艺术创作。
6.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表现。
2. 学生对变形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巧的能力。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感受变形艺术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寻找变形艺术的灵感来源。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美术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同时,培养其对变形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形艺术的魅力所在。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变形手法的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变形画,体验变形技巧的实际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疑问和想法,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教学视频。
5.教学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分组讨论法;
-互评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关于“变形的魅力”的预习资料(电子课件、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创意无限的变形绘画》:收集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变形绘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变形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变形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如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创作》:提供一些实用的变形手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在创作中运用变形。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知识点一:变形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知识方面: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为基础,有利于本节课变形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但需注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发挥创意。
2.能力方面:学生在观察、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支持。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3.素质方面:学生的兴趣和审美素养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需关注学生在情感表达和观点阐述方面的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
4.行为习惯方面: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利于课程顺利进行。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湘美版美术四下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下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四下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的基本概念、变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变形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变形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经典艺术作品图片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以便于学生展示和欣赏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变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变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体会变形的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变形创作出更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理解变形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形的概念及分类2. 变形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变形绘画的技巧和方法4. 变形绘画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概念、分类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变形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变形手法,使画面更具艺术魅力。
2. 基本概念与分类2.1 教师讲解变形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变形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并掌握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1 教师讲解变形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
3.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掌握变形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4. 变形绘画作品欣赏4.1 教师出示一些变形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4.2 学生跟随教师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5. 创作实践5.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2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6.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6.2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技巧运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运用所学变形手法,创作一幅主题为“美丽的家园”的绘画作品。
2. 欣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变形绘画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湘美版教学内容《变形的魅力》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形技巧,通过观察、实践和创造,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形,创造出有趣和新颖的图案。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基础的图形变形方法,如拉伸、压缩、扭曲和组合等,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应用基本的图形变形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理解图形变形的原理,并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形作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和创意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变形概念具体化,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
此外,鼓励每个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创意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示例,也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 图形变形的示例图片或图书。
-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形变形的过程和示例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图形,如标志、装饰图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新授:讲解图形变形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每种方法的效果。
鼓励学生尝试理解和模仿。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反馈。
4. 创作:学生独立创作一幅以变形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现。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强调创意和技巧的运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图形变形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图表和示例图形来辅助说明。
每个步骤都将配有相应的关键词和简短描述,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创作一幅新的变形图形作品,并写一段关于他们创作过程的反思。
这将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里继续探索和实践。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图形变形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 变形的魅力(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2课变形的魅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变形的魅力。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变形,掌握变形的方法,体验变形的魅力,并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性的变形。
二、教学目标•了解变形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创造具有变形魅力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变形作品例如扭曲的表现手法、改变尺度、各种分化等,为学生介绍变形这个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平凡事物可以变形变成什么。
2. 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在此部分,老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包括:1.几何变形:改动平面上的形体、色彩等等元素。
2.图案变形:根据某一图案改变作品。
3.抽象变形:摆脱自然形态,加入抽象思维和几何形态。
4.造型变形:将自然对象表现得非常具体形态或特别概括。
3. 观察变形艺术作品展示一些具有变形魅力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体验变形的美。
4. 实践活动教师将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一幅图案,要求学生在这幅图案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地进行变形设计,并用手绘或电脑绘制出来。
5. 分享作品将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作品设计的过程,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呈现他们的作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性的变形;•学生如何展示他们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知识讲解结合艺术作品赏析;•演示教学;•个人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变形的理解和绘画作品的完成情况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活动和完成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
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
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
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凸面镜、不锈钢勺子。
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等。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
(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
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
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一)、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户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三、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1、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
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
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脸变得鼓起来了。
生: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师: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师: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发现。
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
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2、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
(完成板书)
四、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五、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六、教师小结,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