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
交流。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
1课时。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7节《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主要内容是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方法,本节课将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纸带和尺子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和测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尺子和纸带,并且能够简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然而,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步骤,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纸带和一把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纸带和尺子的外观特点。
2.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纸带和尺子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它们?”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纸带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在画图、做手工等时候会用到它们。
"第二环节:引入测量方法1. 老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介绍尺子的刻度和单位(厘米)。
老师拿起一根铅笔,示范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 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轮流拿起尺子,测量桌子、椅子、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第三环节:比较纸带和尺子的长度1. 老师出示一段纸带和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长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基本使用方法、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本次课程中学到了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仍是一大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测量是使用特定工具(如测量纸带和尺子)来确定物体尺寸的过程。它是科学探究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测量纸带和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测量这一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相当活跃。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使用测量纸带和尺子时,对刻度的读取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说明在讲解工具使用方法时,我的演示和解释可能还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尽可能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较测量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应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理解其优缺点。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两者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纸带、尺子、记录表等测量工具和材料。
2. 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 准备教学PPT,以便于教师讲解和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准备一些测量纸带和尺子,请学生分别应用两种工具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工具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教师进行示范,并强调应用规则。
学生观察并尝试应用测量工具,初步了解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这两种工具在测量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探索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待测量的物品(如长度、宽度、高度等),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测量。
要求学生应用测量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应用测量纸带和尺子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工具的测量结果,讨论哪种工具更准确、更方便。
3. 深入探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物品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介绍刻度尺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学生了解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应用刻度尺?”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应用规则。
4. 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活动。
教师介绍一些延伸活动,如制作简易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的物品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延伸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科学概念目标】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尺子。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2.明确任务。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二、探索1.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1.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可能的观点如前所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将认识世界通用的标准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还将在活动中回顾总结有关比较和测量的重要概念。
本课有2个活动,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用尺子和测量纸带去测量物体。
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成的测量工具,它是单位有毫米、厘米、米。
在1889年的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人们规定1米的长度,从此用尺子测量结果就有了可比性和通用性。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在使用,但是尺子的测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制,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的,理解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不需要讲解,不能作为学习要求,更不需要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数学换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体会统一标准的意义。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2.细致观察比较的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能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了解尺子,学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
难点:探究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相同和不同点。
【器材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擦,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任务1.猜谜引入尺子,导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大家来猜个谜语,课件出示: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教科版科学一上《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七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难点: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尺子、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演示引入尺子。
2.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二)聚焦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三)探索活动:测量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2)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1)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3)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四)研讨1•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2.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精品课件

今日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题。 2.完成本课达标练习题作业。
笔者留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 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吸取着各自喜欢的知识,使自己变 得更加强大与自信。但愿我的努力与劳作能带给你一丝帮助。 愿你我携手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进步遨游。您的意见和建议将 使我渴望得到的营养饵料和前进的方向。
天分南北,知识无疆界。 祝愿我们彼此安康幸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回顾:用测量纸带来测量
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
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比较
测量纸带
尺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尺子家族大聚会 (参考42面) 塑料尺
软尺
折叠尺
钢尺 钢卷尺
用测量纸带和尺子测量物体
测量纸带 尺子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的长度
说说怎么测量—— 活动手册第13面
测量纸带
什么好处
本课所用实验器材,由爱牛科教提供
名称 软尺 直尺
规格 1.5m 塑料20cm
单位 数量 把 24 把 12
课后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共29张PPT)

yònɡ chǐ zi cè liáng wù tǐ de chánɡ dù bìnɡ jì lù
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把尺子的0刻度线 和物体的一端对 齐;
YOUR LOGO
yònɡ chǐ zi cè liáng wù tǐ de chánɡ dù bìnɡ jì lù
YOUR LOGO
生活中使用的测量工具
YOUR LOGO
生活中使用的测量工具
YOUR LOGO
生活中使用的测量工具
YOUR LOGO
给狗狗做新衣
• 过新年、穿新衣!时下最流行自己动手制作 (DIY)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亲手给狗狗 (猫猫)们做些可爱的衣服呀。但是,应该怎 样才能做一个适合它们的衣服呢?只有准确地 测量出狗狗身材的尺码才能做出合体、大方、 漂亮的衣服!因此,就需要做这样一些测量。
回家后,程大位将选取的嫩竹做成宽度一致的竹篾,并用铜丝将每节竹篾连在一起,再标上刻度,最后浸在明油中加工了一下。
刻度,最后浸在明油中加工了一下。如此一来,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亲手给狗狗(猫猫)们做些可爱的衣服呀。
意识到新尺子的不足之处,程大位决定再改进一下。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即使在使用中弄脏了也可将污泥洗下来,这样 墨斗是古代木匠用来打直线的工具,它将丝线缠在一个转轮上,可收可放,十分便利;
YOUR LOGO
给狗狗做新衣
• 1.胸围:前肢根部后方附近最宽的地方。 • 2.颈围:颈部的下围。
• 3.背长:从项圈的后侧到尾巴根部。
• 4.腰围:身体最细的地方。
• 5.裆长:从背部腰围的位置穿过裆部到腹部 腰围的位置。
• 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做一做吧!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课件

yòng cè liàng zhǐ dài cè yòng chǐ zǐ cè liàng
liàng 用测量纸带测量 用尺子测量
kē xué kè běn de zhǎng dù
科学课本的长度
wǒ de fā xiàn
我的发现
hé cè liàng zhǐ dài xiàng bǐ ,yòng chǐ zǐ cè liàng wù tǐ
用 拍 照 或 画 图的 方 式 记 录 三 种 吧!
画图huà tú
拍照pāi zhào
测一测
xiàng pí 橡皮
kē xué kè běn 科学课本
活动手册
yòng cè liàng zhǐ dài hé chǐ zǐ lái cè liàng
用测量纸带和尺子来测量
rì qī
日期:
xiàng pí de zhǎng dù
塑料尺 sù liào chǐ
软尺 ruǎn chǐ
聚焦
wǒ men de cè liáng zhǐ dài hé chǐ zi
我们的测量 纸带和 尺子
yǒu nǎ xiē xiānɡ tónɡ hé bù tónɡ
有 哪 些 相 同 和 不 同?
ɡuān chá hé bǐ jiào
1 观察与比较
bǐ jiào
比较
yǔ
与
cè liáng
测量
bǐ jiào cè liáng zhǐ dài hé chǐ zi
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课题引入
测量纸带的优点和不足
纸带的好处:方便携 带,方便测量,方便 计数。 纸带的不足:不够精 确,容易损坏。
同学们生活中见过尺子或使用过尺子吗?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测量工具——尺子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测量工具的使用。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结果,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纸带、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测量纸带、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华的书长,你们能帮小明找出证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测量纸带和尺子,向学生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讲解如何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并用测量纸带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引导学生用尺子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你们还能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