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下 单细胞的生物体课件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下 单细胞的生物体课件
下面我们就以草履虫为例,看看它 们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
收集管 伸缩泡
小核 细胞核
大核 细胞质
胞肛
口沟 表膜(细胞膜)
食物泡 纤毛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 题
1、草履虫可以运动吗?它依靠什么运动? 2、草履虫是怎样吃食物的? 3、草履虫是怎样呼吸的? 4、草履虫是怎样排泄废物的? 5、草履虫对环境有什么作用?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视察酵母菌
视察水中的小生物
眼虫
(单细胞动物)
鞭毛
眼点
伸缩泡
蕴藏食物 细胞核 核仁 叶绿体 食物泡
视察水中的小生物
变形生物 衣藻
(单细胞藻类植物)
草履虫
(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 它们能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进行呼吸、 运功、消化、生殖吗?
•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以食盐、牛肉汁为刺激
物)
• 实施实验 草履虫可以趋向有利刺激,躲 • 得出结论:避有害刺激。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草履虫、变形虫容易培养,繁育速度快,是研 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2、眼虫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导动物。
3、酵母菌可以用来生产面包和馒头。 有氧环境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
酵母菌
酿制各种酒类:无氧环境
发酵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
酵母菌
4、疟原虫寄生在人的血液里,使人患疟疾。
拓展思考
疟疾是什么?疟原虫 是什么样的生物?
疟原虫
被疟原虫破坏的红细胞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绪言(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2、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3)显微镜成像:倒像。

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

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案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案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2. 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显微镜;
3. 教材:《初中生物》第一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积极提问引入细胞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二、呈现(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结合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20分钟)
1. 给学生分发显微镜,让他们观察细胞的样品,并用放大镜观察细胞膜和细胞核等部分;
2. 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体验细胞结构的微观世界。

四、讨论(10分钟)
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发挥功能。

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强化对细胞的理解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显微镜,增强了对细胞结构的直观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探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更深入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细胞学习兴趣和深度。

苏科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以下是苏科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命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生命的意义是指生物体具有自我复制、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细胞、有丝分裂、有性繁殖等。

2. 细胞和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骨架等。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等。

3. 遗传和基因:遗传是指基因在生物体中传递和表现的特征。

基因是构成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包括DNA和蛋白质。

基因的传递主要是通过遗传密码进行。

4.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特定表型,例如智商、身高、肤色等。

表型是指由基因型决定的生物学特征,例如身高、肤色、眼睛颜色等。

5. 突变和基因工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基因工程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特定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中,从而实现所需特征。

6. 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染色体是组成DNA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染色体组是指由数条染色体组成的组合。

7.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变化。

生物进化的原因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基因的变异。

8.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食物链、种群数量、生态位等。

9.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包括物种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等。

10.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污染、气候变化等。

人类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技术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苏科版):
1. 遗传与进化
-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 遗传物质的特性
-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基因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 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产生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2.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特征
- 分类的目的和分类的方法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 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动物的繁殖方式
- 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发育的过程和类型
- 胚胎内外营养的比较
- 发育的调控
4.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的花部结构和功能
- 花粉和胚珠的结构和功能
- 授粉和受精的过程
- 植物的种子和胚胎发育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
5. 生命系统
-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疾病与免疫
-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免疫的概念和免疫机制
- 免疫应答的调控和免疫记忆
这些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生物苏科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苏科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苏科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体的结构、功能。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以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认可。

以下是对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二、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基本方法,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体将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主要通过基因实现。

2.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基因频率在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3.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是其核心原理。

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过程。

2.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 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五、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3.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系统。

六、生态环境与健康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七、生物技术的应用1.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技术。

2.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要领域。

3. 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和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苏科版七下生物 人体的组成 课件(1)

苏科版七下生物  人体的组成 课件(1)


2. 视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 要器官。

3. 认识人体内的四种组织。
4. 系统的含义以及构成人体的

八大系统种类。

5. 探究人体的多层次结构。
初 中 生 物
七 下
初 中 生 物
七 下

膈,又称膈肌,介
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成
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膈是重要的呼吸肌,
通过收缩与舒张帮助呼
吸。此外,膈与腹肌同








七 下


说出有关自己

身体组成的知识, 看谁对人体的组

成了解得最多?

七 下
一、视察人体的外形
初 中 生 物
七 下
要求:同组的两三位同学互相配合,
初 对照课本 P26图9-6 <人体的外形模式图>,

认识并说出对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七 下
你知道
人体可

分为哪

四部分 吗?
由皮肤、肌肉和骨骼
分别围成哪两个腔?

体腔又被什么结构分


成了两个腔?

颅腔里有什么器官?
体 腔

胸腔里有哪些器官? 腹腔里有哪些器官?
腹 腔
二、视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 器官
初 中
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 由皮肤、肌肉和骨骼 分别围成哪两个腔?
颅 腔
生 体腔又被什么结构分

椎 管

七 下
成了两个腔?
呼吸系统

初二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生物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初二生物,我们可以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组成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对初二生物苏科版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生物的组成与结构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内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 组织与器官细胞组合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协同工作形成器官,器官之间相互合作构成了复杂的生物体。

3. 器官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功能相似或者具有协同作用的原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二、生物的特征与功能1. 基因与遗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传递基因,生物可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决定个体的性状。

2.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的过程,包括吸收、消化、呼吸、排泄等。

3. 生长与发育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会经历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的细胞数量和体积都会增加。

4. 感应与调节生物体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与稳态的保持。

三、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等。

2.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的形成与灭绝受到环境的影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3.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与生物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共生、捕食等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对于生物个体和群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生物产生重要影响。

苏科版初中生物与生物教案

苏科版初中生物与生物教案

苏科版初中生物与生物教案教材:《初中生物》第一册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2. 理解植物生长的主要过程及影响因素;3. 能够描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及特点;4. 能够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2. 植物生长的主要过程及影响因素;3. 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及特点。

教学难点:1. 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之间的对比;2. 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第一册;2. 实验器材和植物样本;3. PPT 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图片或视频,引入植物生长与发育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包括生长过程、发育阶段、影响因素等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生长的整体认识。

Step 3:实验观察(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并记录实验结果。

Step 4:讨论交流(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Step 5:概念总结(5分钟)总结植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并写出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对于不同植物生长特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2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毛娟英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建立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开放的课程理念。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应是一个学生切实参与并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求新知识、认知到每个个体生命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分组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

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发展的生命教学过程。

对于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师精心设计好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课前环节,上课时又却充分给予学生交流、反馈、讨论的时间。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讨论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给学校池塘的设计提意见等环节能充分体会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重要作用,能在学习中得到较大乐趣。

3、创设合作学习中资源共享的生命氛围。

在分组调查过程中,各组同学分工细致,各展所长,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学生不只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这个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对周边
生物甚至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反思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入手,以生活中常见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调查设计为人人参与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体验科学调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
分割的观念。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节关键:通过回忆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
关系。

逐步建立环保意识。

对关键问题的处理
1.调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课前让学生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课上分析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环节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后,对某些生物生活的特定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及生物能影响环境等内容后,对本节内容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难理解。

然而如果只是以图片等形式来展示某个生态系统,学生因为没有真正再接触,再体验这个生态系统的过程,课堂容易产生以下问题:整个课堂气氛不易调动起来,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等学生很难深刻理解。

所以按照书上提议,课前指导全部同学进行实地调查,然后课堂上分组展示调查成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比较自然池塘生态系统和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之间的不同等环节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思辩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的生命个体对象的理念。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他们积极主动地汇报调查结果,生态系统的组成也因此很快就归纳出来,体现了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如何具体呈现的过程。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呈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即“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在争论的过程中,对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所以指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分析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才是体现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里,是一个用生态系统基本观念指导思考和分析现实出现的现象的过程。

如为什么学校小池塘的水容易变质,怎样才能使之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该设计放置怎样的动植物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最主要是在活泼轻松的氛围内,在表达交流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发展,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