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的分类

合集下载

什么叫士文化

什么叫士文化

什么叫士文化?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这个阶层非常广袤,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

“士人”尤指封建时代的读书人。

“士大夫”则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和官僚阶层。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按士、农、工、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

新中国的国旗上,大五角星代表共产党,四颗小五星分别象征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后两者就是传统的“士”、“商”阶层。

知识分子由此被划入小资产阶级。

在汉语里,“士林”之茂,多达数十。

如文士、武士、智士、勇士、义士、壮士、志士、说士、名士、寒士、隐士、烈士,职称里也有院士、博士、硕士、学士、医士、技士……从古到今,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企业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它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其风范大致是: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古有不吃嗟来之食及不为五斗米折腰者;他们爱名节,重义轻利,孔子过盗泉渴而不饮,孟子亦喻义而不言利;他们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爱国,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士为知己者死”,他们能以身许国,“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们的信条是“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文人无行”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无官无爵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孙子、韩子等奠定传统文化基石的先秦诸子,及其后历代发微抒义的经学大师,连鲁迅在内,全都是士。

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无一不与经邦治国之道有关。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耒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分类:待时之隐与避世之隐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分类:待时之隐与避世之隐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分类:待时之隐与避世之隐隐士属于士阶层,也是在野的不臣之士。

余英时先生认为,“结合《孟子》及《王纪》所记来看,我们可以确知‘士’是古代贵族阶级中最低的一个集团”。

他们品德高尚,清介自守,这样高洁的品德使他们认为尘世中、朝堂中的尔虞我诈、争名逐利是可耻、可鄙的。

因此宁可遁隐山林,与草木鸟兽为伴,也不愿强求分外的财富与名利,把临财廉、取予义作为自己的行为操守。

但是隐士也应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依托。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频发战争,因此隐士的数量急剧增多。

通常可以分为两类:1、待时之隐2、避世之隐一、待时之隐这类的隐士很多,在隐士集团中占了相当一部分,其中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因此这类型的隐士为了寻求“终南捷径”,丧失了隐士的基本品格。

他们在社会动荡中以退为进,以隐待仕,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得到明主的赏识出仕,以施展自身的政治抱负。

(1)韩暨“隐居避乱鲁阳山中”袁术与刘表相继征召都不就,徙居遁逃。

曹操平定荆州后,“辟为丞相士曹属,在官八年,以疾逊位”。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2)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晋书》卷七十九)(3)吴郡钱塘人褚陶“州郡辟,不就,吴平,召补尚书郎”(《晋书》卷九十二)谢安以上三个人都是为时事所迫而不得不隐逸,在古代,士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对政治有一种依附关系,有了政治,他们才能安身立命、得尝抱负、光耀门楣,才能拥有名誉、地位、财富。

所以当他们可以入仕的时候,还是很乐意建立功业的。

由于隐士一贯的高尚品德,所以他们出仕做官,常常会成为清廉、正直的官员,为百姓谋福利,对社会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二、避世之隐避世型的隐士很多,他们隐逸的原因跟待时之隐一样,或因时局板荡,或因不愿被世事所累,宁肯纵情山水、终老乡里,也始终不愿意出仕。

这样的隐士因其特点可以分为四类:以德正形型、教书育人型、避世立言型、伴山乐水型。

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钟湘鸿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作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对应与补充,隐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

隐士是士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仕”相对峙而存在,是指那些清高孤介、洁身自爱、知命达理、视富贵如粪土的隐居者,也称为高士、处士、逸士、幽人、逸民、隐者、隐君子等。

隐士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钟湘鸿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
【相关文献】
1.解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J], 董朝刚
2.从典故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J], 王琪
3.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窗口 [J], 黎洪国
4.从魏晋隐士看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J], 李红艳
5.从魏晋隐士看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J], 李红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二——隐士与隐士文化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二——隐士与隐士文化

4.忽官忽隐,如元末明初时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几年官,又去隐居, 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出来做官,做了一阵子官又回去隐居。
王蒙的画……………………………………………………….. 董其昌……...……………………………………………………………..…….
5.隐于朝,如东方朔。这种人身为官但思想已隐,做官不问政事,“居 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系列之二
山阳十方书院 南华生 qq群:48818588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 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 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 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 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缘择木,恐伤弓远之 曲木。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作 者 : 卢 藏 用
夜 宴 安 乐 公 主 宅
以 用 语隐 送马高的 之承士终 隐求 ,祯被南 逸高 指亦聘山 》官 着被,隐 记, 终征授居 ,如 南召官, 卢唐 山而左等 藏代 云坚拾待 用的 这: 持 遗 朝 考 卢 就“ 不 。 廷 中 藏 是此 仕 后 征 进 用 “中 , 来 召 士 。 终大 欲 , , , 刘 南有 归 另 后 先 肃 捷嘉 山 一 来 去 《 径处 , 隐 果 长 大 ”。 卢 士 然 安 唐 。” 藏 司 以 南 新 ·
8.
9.不得已而隐,实际上从事最热心的政治,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 羲等,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 烈的反清斗争。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败后,为了逃避迫害,隐于禅, 但他终生都忠于明王朝,终生反清,情绪十分激烈,一直没能静下来。
10.先隐居,基本上是真隐,但等待时机,等到时机就出山,等不到就 隐下去。如殷商时伊尹、汉末诸葛亮、元末的刘基等。

古代对人的分类

古代对人的分类

古代对人的分类
以下是 9 条关于古代对人的分类:
1. 古代有君子这样的人啊!就像孔子,他是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代表,温文尔雅,以礼待人,这不就是君子的典范吗?
2. 还有隐士这类人呢!像陶渊明,远离尘世喧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悠然自得,多惬意啊!他不就是个典型的隐士吗?
3. 难道忘了侠士吗?像展昭那样,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股子豪气,让人好生敬佩啊!
4. 谋士也是很重要的一类呀!就像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君主出谋划策,那智慧,简直绝了,不是吗?
5. 古代的文人也很了不起啊!像李白,潇洒不羁,饮酒作诗,那才情四溢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呢!
6. 武士也是不可忽视的呢!好比关羽,武艺高强,威震天下,这强大的实力,能不让人惊叹吗?
7. 还有那些贤达之人呀!像伯夷叔齐,坚守道义,高尚其志,这坚守的精神,不令人动容吗?
8. 政客算一类吧!就像吕不韦,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手段厉害着呢,这就是政客的特点啊!
9. 古代的贵族们也有独特之处啊!像那些王公贵族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高贵,不就是贵族的样子吗?
我觉得古代对人的分类很有意思,每种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究。

隐士家世、从政考论--以“二十六史”隐士传为例

隐士家世、从政考论--以“二十六史”隐士传为例

隐士家世、从政考论--以“二十六史”隐士传为例霍建波【摘要】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也是隐逸文化主要的承载者和践行者,集中体现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

符号化的隐士,被人们当作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拒绝参与现世社会政治活动,超越世俗名利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对隐士的美化,更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通过考察“二十六史”隐士传记载的三百多名隐士,则会发现这样一些基本事实:家庭背景对隐士相当重要,做隐士需要家族强有力的支持;隐士和政治密切相连,大多数隐士离不开政治;隐士队伍驳杂不纯,主体上应归入统治阶级范畴,小部分属于庶民。

借助“二十六史”隐士传,就能消除笼罩在隐士身上的神秘面纱,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这一另类群体。

%Recluses are the main group of reclusiv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arriers and practitioners, who are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n abundant culture connotation. Symbolic recluses are synonymous with not serving princes and marquises, handling things nobly, refusing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transcending secular fame and wealth. However, in fact, this is a beautification to hermits and even is a big mis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n more than three h undred recluses recorded in “26 Histories”, some basic facts about them are found out that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is very important, becoming recluses needs their family’s strong support, reclu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s, the constitutors are mixed and impure, and most of them belong to the ruling class, few of them ordinary people. With the help of recluses’ biography in “26Histories”, the mysterious veil covered over them will be revealed and this different group of people will be understood better and further.【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隐士;家世;从政;“二十六史”;隐士传【作者】霍建波【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隐逸文化是我国古代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相对于主流仕宦文化而言的一种边缘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当代权贵阶层分析

中国当代权贵阶层分析
(1)超级富豪 (2)大富豪 (3)富豪 (4)富翁 (5)富人
4、中国当代富人生活
(1)住房
独栋别墅
独栋别墅
独栋别墅
独栋别墅
别墅群
联排别墅
联排别墅
豪宅客厅
豪宅楼梯间
富人的交通工具
100~1000万的豪华汽车 奔驰
100~1000万的豪华汽车
凯迪拉克
劳斯莱斯
100~1000万的豪华汽 车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修是 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 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
贵族真正的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 有尊严地活着,就像屈原。
• 就其精神意识的素质来考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流 氓。其分布呈橄榄形,中间大,两头小,贵族处于高端,流氓处于低端, 中间庞大的阶层是平民。从平民到贵族没有明显的界线,从平民到流氓 也没有明显的界线,但流氓与贵族就天差地别了。 •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并不在于财富有多少,也不在于权力有多大,而在 于具有一种高贵的精神,史书上称之为贵族精神。缺失贵族精神的人, 即使富可敌国,也不过是带着流氓本性的暴发户;即使权可倾国,也依 然是带着流氓本性的独夫民贼。 • 流氓之所以是流氓,并不是因为一无所有,而是因为内心里的流氓意识。 无产阶级不等于流氓,无产阶级的大多数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平民。流氓 群体有穷人,也有富豪;有平民,也有权贵;有白痴,也有天才。
弃高尚;你没有权,可你不会向权力屈服,你只诚服于公义与真理。达
到了这种境界,你即使身处平民,你也具备了贵族精神。
5、贵族精神的养成
•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

鲁迅知识分子分类

鲁迅知识分子分类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将知识分子分为以下几类:
1.帮闲、帮忙的知识分子:他们通常是统治者的“帮闲”或“帮忙”。

在统治者刚刚掌权时,他们帮助统治者粉饰太平,成为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


在统治发生危机时,他们可能被请来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参与国家大事,这时他们成了“帮忙”。

这些知识分子有才华,但由于缺乏真正的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往往只是成为“帮凶”。

2.隐士:鲁迅将中国文学划分为两种: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

隐士是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的人。

他们是有政治性的,帮忙、
帮闲不成便去做隐士。

他们“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

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

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

请注意,鲁迅的分类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其分类方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为了揭示知识分子的某些特性和社会功能。

从论语中解读隐士

从论语中解读隐士

从《论语》中解读隐士陈万学号:201728013920018 长春光机所隐士古已有之。

从尧舜时期的许由、巢父开始,中国的隐士作为文人群体的一部分,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论语》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经典,对隐士的描写栩栩如生、对隐士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

孔子对不同隐士也呈现出褒贬不一的看法。

在我看来,虽然孔子本人只能称作潜隐士,但是儒家思想的隐逸观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隐士,即隐居不做官的人。

隐居,在这里指的是淡泊名利,不仅仅是隐藏在世外桃源,也可能隐藏在市井;不做官,指的是有能力做官而不去做,或者是做过一段时期又退隐的人。

隐士多是对官场昏暗厌弃,不愿同流合污;或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选择离开;抑或是忠于前朝不愿为新朝效力,隐居不出。

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社会道德和风尚有着自己的见解,对国家政治、军事和民生有着自己的观点。

一、《论语》中的隐士分类《论语》中的隐士有着相同的“避世”情怀,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

不同的隐士类型使得《论语》中的隐士形象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点。

在《论语·微子》中,隐士被划分为三类: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第一类是不降志不辱身的贤者,第二类是言中伦行中虑的哲者,第三类是隐居放言的智者。

孔子通过对以上三类隐士的论述,最终表明自己的观点:无可无不可。

所以孔子可以称作是潜隐士,他的思想偏向中庸之道。

在《论语》提到的无名无姓的、同时代的隐士有七人,他们分别是: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和楚狂接舆,试按以上三类划分。

1. 不降志不辱身的贤者——长沮、桀溺伯夷、叔齐当属此类。

此外,长沮、桀溺也可以划分到这一类中。

《论语·微子》中提到: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在仕与隐之间——用行舍藏、孔颜之乐与儒家“士人传统”

在仕与隐之间——用行舍藏、孔颜之乐与儒家“士人传统”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〇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春秋战国之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政治秩序与社会结构的激变过程中新兴的文士阶层逐渐形成并奋然崛起,文士阶层的“精神觉醒”及其“思想自由,学无拘禁”①的时代状况最终孕育和催生了诸子异说蜂起与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思想发展趋势。

在此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中,孔子卓然创立私学而“以师儒立教”,②可谓充当了引领时代风气的精神领袖。

孔子及其弟子后学在当时堪称新兴士人阶层的杰出代表,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不仅代表着中国上古三代以来的文化大传统,而且在塑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士人传统”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其中,以孔子和颜回(名回,字子渊)师徒为代表或由他们所引领和塑造的“士人传统”,不仅拥有一种天然的关切和参与政治的乐政情结与家国情怀,而且坚定地秉持这样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特殊态度取向,即他们既怀抱着一种崇高的人文理想和笃定的道德操守,坚守着一种道义担当和经世济民的深沉信念与政治立场,又能够在仕与隐、穷与达之间矢志不渝地追求修齐治平的伟大目标,而且生死无悔地乐在其中。

毫无疑问,这一“士人传统”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兹就此略论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仕与隐:中国传统士人的人生抉择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时代的局限导致了读书人单一而狭窄的人生出路,以至不得不在入仕做在仕与隐之间——用行舍藏、孔颜之乐与儒家“士人传统”林存光 徐凯旋摘 要:在仕与隐两条人生道路之间进行抉择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宿命。

孔颜师徒生活在晚周衰乱之世,立身于仕与隐之间,怀抱着一种崇高的人文理想和笃定的道德操守,坚守着一种道义担当和经世济民的深沉信念与政治立场,用则行道于世,舍则藏道在身,矢志不渝地追求修齐治平的伟大目标,而且生死无悔地乐在其中。

由他们所开启、引领和塑造的儒家“士人传统”,对于个体生命的选择迄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用行舍藏;孔颜之乐;士人传统中国分类号:B222;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06(2020)03-0094-08①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2页。

中国古代等级分类

中国古代等级分类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称为“九流”.“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何谓三教九流"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

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

一说"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

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

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

"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

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

隐逸文化与吴越历史的建构——先秦两汉时期太伯、范蠡形象的演变

隐逸文化与吴越历史的建构——先秦两汉时期太伯、范蠡形象的演变

第41卷第3期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Vol.41No.3Mar.2021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21.03.007刘永学.隐逸文化与吴越历史的建构一先秦两汉时期太伯、范蠡形象的演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41(3):43-48.隐逸文化与吴越历史的建构先秦两汉时期太伯、范蠡形象的演变刘永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春秋霸政体制建立后,士人面临着出仕或者归隐的选择。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隐士群体逐渐形成。

纵观吴越历史的发展,与两位隐士——太伯和范蠡密切相关。

吴国为了争得霸主地位,取得中原各国的拥戴,自称其祖先为周的王子太伯,从中可以看出吴国历史发展的华夏化。

故此,太伯在后代史书中以儒家隐士的身份出现。

越王勾践在范蠡等人辅佐下,兴兵灭吴,但由于吴地不稳,未能北进,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保留了很多吴越本土文化特色。

故而,范蠡是以道家隐士的形象见于史籍。

关键词:霸政;隐士;太伯;范蠡;吴越历史中图分类号:G122;K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3X(2021)03-0043-06收稿日期:2020-08-18作者简介:刘永学(1991—),男,山东济南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及历史地理。

E-mail:1157540473@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隐逸思想的文化渊源,学者的意见相对一致,大都认为出自儒道两家①。

笔者认为虽然儒道两家都有关于“隐逸”思想的理论,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就儒家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原则而言,“出世”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或者说为了更好地“入世”。

儒家更加推崇“隐士”高风亮节、韬光养晦的仁义楷模和道德表率作用,而并不是十分认同单纯的隐姓埋名、无欲无求、仅仅为享受山水田园之乐的行为。

士的角色种类有哪些

士的角色种类有哪些

士的角色种类有哪些士的角色种类有哪些1.逸士:隐居的人。

2.知士:即“智士”,指足智多谋的人。

3.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

4.修士:操行高洁的人。

5.下士: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秦以后仍沿用;2)最差一等的人;3)动词,谦恭地对待贤士。

6.侠士:行侠仗义的人。

7.上士:1)古代官阶之一,周代有上士、中士、下士;2)道德高尚之人;3)佛教用语,菩萨又叫上士。

8.硕士:贤能博学的人。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

”9.寒士:(1)门第低微的读书人;(2)贫苦的读书人。

10.学士:(1)在学之士;学者;(2)官名,南北朝以后,学士为司编纂撰述之官。

唐置学士院,掌起草诏命,清内阁、翰林院皆置学士之官。

11.画士:指从事绘画的人。

12.豪士:豪放任侠之士。

李白《扶风豪士歌》:“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13.甲士:身穿铠甲的兵士。

14.壮士:勇士。

15.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2)未做官的士人。

16.才士:德才兼备的人,有才华的人。

17.材士:(1)勇武之士;(2)智谋之士。

18.秀士:德才优异的人。

清代也称秀才为秀士。

19.居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20.义士:忠义之士,亦指勇于救困扶危的豪侠之士。

21.隐士:(1)隐居不仕的人;(2)善说隐语的人。

22.博士:(1)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2)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3)指称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

如“茶博士”就是茶艺师。

士人: 古时指读书人。

士人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这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社会集团。

古诗鉴赏分类及常见意象

古诗鉴赏分类及常见意象

一、诗歌类别1、咏史怀古诗标志词: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标志词: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戍卒、将帅、胡人、孤城等。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标志词:山、水、柳、泉、竹、云、雨、田园、桑麻、绿树、明月、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等。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羁旅)标志词:月亮、鸿雁、乡书、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客路、行舟等。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牵挂。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3)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惆怅。

(4)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5、赠友送别诗标志词: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等。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标志词:红豆、连理枝、比翼鸟、阑干、楼等。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摘要:《论语》中孔子描述两种隐士:“辟世之人”和“辟人之人”,但孔子可以是第三种隐士:“大隐于朝之人”。

隐士们对孔子的政治理想充满嘲笑和不解,相反,孔子欣赏和尊敬这些隐士。

他们是孔子乱世中的“知音”。

表面上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实质上,他们“殊途同归”。

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论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其中主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政治主张、对忠孝和仁的看法。

《论语》中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带给后世重要的影响,但孔子在《论语》中对逃避社会责任,选择“出世”的隐士们表现出尊敬和欣赏。

表面上看,这些隐士的思想与孔子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实质上,二者“殊途同归”,只是表现自己隐士思想的方法不同而已。

人”,而本文中,笔者认为,孔子可以作为第三类隐士存在,后世讲隐士大致可分为“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而孔子正属于最后一类,“大隐于朝之人”。

士》中,有这样一种人,孔子称之为“辟世之人”。

他们远离喧嚣,生活在田野,完全逃避社会责任,成为真正的“隐士”。

这些人分别是楚狂人接舆、长沮、桀溺、丈人。

《微子篇》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的不可挽回,未来的不可着迷,现在的执政诸公危乎其危!孔子想下车和他谈谈,他却避而不见。

很明显,接舆知道孔子的处境和现实的局面,他选择不见孔子是一种他对现实对政治的态度。

,孔子使子路问渡口。

他们嘲笑孔子:“是知津矣。

”2]试图为百姓为君主指出一条明路,这样一个神贤之人是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即社会的出路在哪儿。

他们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3]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4]不会来进行改革了。

正是因为天下不太平,所以才要进行改革。

这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但正是这份社会责任,使得孔子一生为政治而游说各国。

隐士文化

隐士文化

二、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饮酒》 “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 强逼着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真是深刻入骨,一直到摆脱过后, 才算得着精神上解放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萧统《陶渊明集序》 2、表现农村的劳动生活和在劳动中的真切体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3、表现与农民的交往和亲切关系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 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 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归园田居》其二
馨 。 ” 刘斯 禹是 锡陋 《室 陋, 室唯 铭吾 》德
高 德
——“
——
【五、小知识】
【六、隐士代表——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29岁 以前在家乡农村度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 29—41 仕与隐的选择…………………………………………….. 江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 归”………………………….. 入桓玄军幕…………………………………………. 刘裕参军 出仕即抱着矛盾心 情…………………………. 建威参军…………………………………………………….. 彭泽县令 八十余日 辞官归 隐………………………………… 41—63归隐 死谥靖节……………………………………….. 2、思想……………………………………………………………
8.
9.不得已而隐,实际上从事最热心的政治,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 羲等,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 烈的反清斗争。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败后,为了逃避迫害,隐于禅, 但他终生都忠于明王朝,终生反清,情绪十分激烈,一直没能静下来。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作者:胡国珍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2009-1-1市场价:¥1200.0 优惠价:450元上自远古,下迄近代,从先秦到清代,时逾五千年,选人近一万。

帝王将相,廉贪百官,科技精英,文苑名家,才子佳人,巾帼英贤,绿林豪杰,术士侠客,高僧隐士,庶民百工,各个民族,三教九流,凡有名于当时而又播名于后世者,无不尽力采撷在册。

所椐资料,俱以正史为主,同时吸收多年来考古、考证的新发现、新成果。

是迄今我国第一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空前丰富的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

目录《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一》帝王部先秦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姒启太康少康桀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武乙帝乙商纣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厉王姬胡共伯和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周平王姬宜臼秦襄公秦文公宋殇公子与夷郑庄公姬寤生楚武王熊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代明代汪代《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二》《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三》《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四》内容简介本书上自远古,下迄近代,时逾五千年,选人近一万,帝王将相,廉贪百官,科技精英,文苑名家,才子佳人,巾帼英贤,绿林豪杰,术士侠客,高僧隐士,庶民百工,各个民族,三教九流,凡有名于当时而又播名于后世者,无不尽力囊撷在册。

所据资料,俱以正史为主,同时吸收多年来考古、考证的新发现、新成果,是迄今我国第一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空前丰富的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

目录《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一》帝王部先秦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姒启太康少康桀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武乙帝乙商纣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厉王姬胡共伯和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周平王姬宜臼秦襄公秦文公宋殇公子与夷郑庄公姬寤生楚武王熊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代明代汪代《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二》《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三》《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第三种,为艺术而艺术,只与文化思想有关,真正研究文化,或要使自己身处一种更记的境界.有些人为了反对封建阶级统治,致力于思想文化研究,,以新的学说来批判和反对旧思想,反对封建统治者文以载道的封建文艺思想,揭穿统治都赖以钳制人们思想的真实面目,代之以先进的思想。当然,这种人是为统治当局所不容的,他们只能隐居起来,甚至隐姓埋名,但依然不放弃自己传播思想的理想和实践。如李贽,王夫之等。
此外还有一种所谓隐士,本是无行文人,学术弄虚作假。为人心口不一,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属于人格分裂型。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思想比之出世的思想要浓得多,自来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的先入思想。读书人的初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为了出世,而只能是为了出仕。在出仕之前,只是在文化里寻找未来,等待时机,或者是寻找乐趣。而正有一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对统治当局极尽谄媚之能事,作隐逸状,为统治者帮凶助虐。理学大家朱熹,为统治者代言,极尽媚态,用理学思想钳制人民,自己却成为"扒灰"高手。明代文人陈眉公,也是以隐士自居,但喜欢出入贵人之家,于是有人奚落他:"既是山人,何不到山里去?"后来有一首诗就是讽刺他的,"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终南捷径无心走,处士虚声尽力夸。獭祭诗书充著作,蝇营钟鼎润烟霞.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西晋诗人潘岳(即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安,字安仁),后期写过一篇《闲居赋》,格调高雅,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淡于利禄,忘怀功名的人,而实际上他却趋炎附势,对当权的贾谧,望尘而拜,人格十分卑劣。但矫情总不能持久,伪装也迟早要拆穿,最后落下千古笑柄。元好问对此讥讽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儒家讲的是进取,而佛道讲的是退隐,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中国的文士大夫很多接受了佛道思想,也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没有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要么做官,要么隐退。鲁迅据此说,中国只有两种文学,一种是廊庙文学,一种是山林文学。(我认为这里也可以将文学的范畴扩大一下,代之以“文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所有成就都与文学或哲学相关,但在古代的中国,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可以笼统地称其为中国文化。)鉴于这种情况,儒家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说法,到得“穷”时,就要找老庄的清净无为说或佛教的出世思想作为精神上的自我调剂,即使在“达”时,官场上和角逐也不能时时占上风,于是失落时要从佛道思想中找精神安慰,所以也有“大隐隐于朝”的说法,(也可以说是自欺,是知识分子中较强势的一些人的论调,“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把“隐于野”列在最低的境界,到得山穷水尽时,可以退而求其次。)其次,中国的文人历来自尊心就特别强烈,屈原上下求索至死不渝,柳永奉旨填词落拓终生,文天祥则坚守了最后的防线,做出了一生中唯一的英明决断而流芳千古,方孝孺固执得不知变通而遭灭门之灾,后来的朱自清也为了那一点尊严而丧命于饥寒,这些人的行为,无论后世的褒贬,却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历来的自尊。
我国知识分子的隐士情结如此浓厚,是和我国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中国知识分子称为儒,原以儒家为正宗,但与和尚道士结交者却颇不乏人,特别对于那些深通佛理的禅师,他们表现得更为敬重。李白就十分崇尚道家,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从他的诗文中可见明显倾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此过程中,李白与众多的和尚道士成为朋友,另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出的也是一派道家仙境。此外,王维、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等都有与佛道有不解之缘,李贽甚至落发为僧,真正做起了隐士。就连以源于《道藏经》。理学大家财敦颐的我文《爱莲说》就是根据《华严经探玄记》写成的。
第二种是厌恶了政治斗争,这才归隐田园,但也未能完全忘怀于世情。这一种隐士可以说是最多最常见的。王维,青年时代很有进取之心,而且仕途得意,有了很高的官阶。他对政治斗争并非不关心,这从他讥讽贵戚宦官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对政治斗争的应付都不能得心应手,作为局外人时是分析得相当清楚的,一旦自处其中便有如黄口小童,甚至沦为弱智。所以王维在官场上也并非志得意满。安禄山叛乱时,王维曾受伪职,这是政治上的严重失节行为。平乱后受到降职处分(这还是相当轻的)。他在政治上碰了钉子,之后脱离官场,归隐山林,其实已是功(官)成身退。当然,他原来就有佛家思想,这也是退隐的思想基础。王维,字摩诘,名和字都出自佛家的《维摩诘经》。他曾官至尚书右丞,拥有辋川别墅,但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有许多写景小诗,其中都渗透着禅理。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它通过深山密林境界的空灵,声音色彩给人感受的恍惚微妙,以显示出世界一切事物不过是虚幻。至于陶渊明的归隐,众所周知,他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生活于晋宋之际,,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政治上纷扰很多,陶出于对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挂冠归隐。但他也并没有超脱世间,更没有超脱政治。《述酒》一篇就涉及当时政治,可见他于世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而关心世事的诗就更多了,如,“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遗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等等。陶诗以平淡为特色,但在这平淡的背后,却掩蔽着很激烈的政治态度。历史上就有许多人看出了这一点,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可见陶渊明的超脱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里引用一个外国人的话也是比较贴切的,普列汉诺夫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恰当的分析:“凡是在艺术家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就会产生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有许多原因,各不相同,但也可以大致分了这样几类:
一种是自鸣清高,而实际上是在退隐与出世之间徘徊,他们的退隐,多半是不得已,有些甚至以此为终南捷径。例如,唐代的孟浩然,是有名的隐士,可是他入世的思想却很浓,这从他的诗中可见:“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昼夜常自强,词赋颇亦工”。直到四十岁考进士落第,这才当起隐士来,但仍作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样的诗句来,可见他并不安心做隐士,一生都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处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只可惜皇帝不欣赏他,所以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这种隐士并非真隐。如果是真隐,他们“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又哪有工夫吟诗作赋,如此风雅闲适?
第四种是自以为清高,钻在象牙塔里做文章,但一当与切身利益相关时,他们便会做出强烈的反应,而且为了一定的利益,会在政治上甚至人格上走向堕落。我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原来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提倡“人的文学”,反对封建文化,后来被白色恐怖吓坏了,宣称要在十字街头筑起象牙之塔,不管外面外面多么纷扰,他在躲在里面临《九成宫》字帖。所以他在20世纪30年代鼓吹幽默文章,提倡闲适小品,一幅超然出世的样子,而且还的诗曰:“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荼。”这是何等飘逸!所以当时有人评论当时周作人的思想道路是:从头等叛徒到隐士。鲁迅当时就批评周作人等人“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有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起的是麻醉的作用,而且指出,“此后恐怕还有变化,倘依然一味超然物外,是不会长久存在的”。果然,周作人并没有做隐士。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他就在沦陷的北平出任伪职,又走上了从隐士到汉奸的道路,从超然物外又陷入了政治的泥潭。这样的例子不但中国有,连外国人也有这样的先例。法国的戈帝叶,关在书房里雕章琢句,自称不问世事,但当梯也尔的军队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押着俘虏走过他窗下时,他却打开了窗户,兴高采烈地观看了。
实际上,隐士是一种很高的社会地位,进则可以做“征君”,退则仍旧是名流,所以有人就在“城市山林”里挂出隐士的招牌,借以谋食谋利。
我国历史上有所谓“田园诗人”和“山林诗人”,也就是以隐士自居的文人,他们自称不问世事或看透人间万象,为追求恬静生活,以文艺来陶冶情操,但实际上这些人物都未能超脱世人世事和社会斗争。鲁迅认为,即使是幽居深山的所谓隐者,其诗文和思想完全超脱于人事和政治的“田园诗人”和“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脱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超于人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世,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南唐诗人左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自述其悲惨境遇“谋身谋隐两无成”,这可能正道破了许多以隐士自居的人的内心“隐”秘。道破了身隐,心隐和语隐的不同境界和遭遇。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隐士归隐原因及其分类也会有很多种,我以为,以上几种也足可以代表归隐的大多数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归隐的习气,以做“隐士”为自豪。我个人认为,“隐士”也可能是“隐仕”的别字或别解吧。而“隐士”这两个字只有知识分子才有资格承担。如果粗莽的汉子,是断然做不了隐士的,他们也担当不起这个称号,因为“隐士”需要儒雅和才气,即使他们也是幽居深山,也只能是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或是江湖侠士吧。即使是曾经叱咤战场的将军最后来个“挂甲归田”,也是无法担当“隐士”这个称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