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概论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法又称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地研究和解释科学事实的一种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不使用数理统计技术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国际上一直被人们视为客观的方法。
一、质性研究概述1。
质性研究方法的概念质性研究(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简称QER)是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创造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种科学地探讨行为和事件的方法。
它采用自由的、多变量、非实验性的观察,使用第一手资料而非第二手资料,并且强调理解而非解释。
虽然“科学”并不总是意味着数据和计算,但是质性研究不仅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且要产生出可重复的结果,就像它所追求的那样。
从根本上讲,科学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去了解事物,并运用这种知识和信息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质性研究是对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新知识的研究方法。
即不是依靠精确的实验设计,而是根据对一系列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得到结论。
由于没有对实验做精确的控制,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但是通过多次重复可以减少失误率,从而提高质性研究的可靠性。
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质性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心理学家埃米尔·伯克的《关于特殊儿童和问题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835)这部著作中。
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格奥尔格·威特海默(Wolfgang Kanter, 1819-1894)、瑞士的阿道夫·迈尔(Adolph May,1819-1894)、奥地利的阿诺德·豪斯霍弗(Arnold Vos hetberg,1851-1926)等人开始对与态度相关的外界条件作定量的测量,他们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函数,因此他们将态度看作是能够测量的,并且对态度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方法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建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范式,使得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各种学科能够广泛的应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充分地、更加透彻地、更加深刻地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内在原因。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
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
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
论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论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①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
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
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深度理解和描述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适用于对复杂、多元、多样现象进行研究的场景。
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质性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文字、图片、声音等非数量化数据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相比于定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情境和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
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质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不仅关注表面现象,更注重挖掘背后的深层含义;其次,它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再次,它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情境和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最后,它强调研究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反思。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
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质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学领域,质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教学实践、学习过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质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心理现象、个体经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质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多元、多样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场景。
质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保持研究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要过早下定论,要充分尊重研究对象的主观意见和解释;其次,要注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研究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再次,要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情境和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最后,要注重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
论文写作中的质性研究与观察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质性研究与观察方法质性研究和观察方法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手段,它们通过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细节,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详尽的信息,有助于解答研究问题。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以及观察方法的应用和实施步骤。
一、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探索、描述和解释为目的的研究方法,用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观念和经验背后的意义。
它强调对现象的整体把握,关注个体的经验和意义,以及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
相比于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注重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需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个案研究、现场研究、文化研究、现象研究和理论建构等。
个案研究侧重于对个体或组织深入的研究,现场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取数据,文化研究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意义,现象研究则通过多角度分析描述现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个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能够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三、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质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数据收集方法获得研究材料。
访谈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它可以是结构化、半结构化或开放式的,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对话获取重要信息。
观察是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环境和文化背景,获取现象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文件分析则涉及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书面资料、档案和文献等,以获取对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
四、观察方法在质性研究中的应用观察方法在质性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和记录实际行为、事实和现象,获取直接、真实的信息。
观察方法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
非参与观察指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
参与观察则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中,与其进行互动和交流,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录像、录音等手段进行实施,并通过记录和整理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
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
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
什么是质性研究
什么是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回答他们的研究问题。
其中,质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与定量研究相对应,主要用于探索和理解人类行为、观点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的定义、特点、方法和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质性研究是什么?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文字、图像和声音等非数字化数据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解释,而不是对其数量和频率的测量。
因此,质性研究通常采用开放式的、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捕捉和描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质性研究有哪些特点?质性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旨在发现和理解新的现象和关系。
其次,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以便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再次,它通常采用开放式的、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它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解释,以便更好地捕捉和描述其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
然后,质性研究有哪些方法?质性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首先,它可以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来收集个体经验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其次,它可以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再次,它可以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书面材料和口头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最后,它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比较和对比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共性和差异性。
最后,质性研究有哪些应用?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发现和理解新的现象和关系。
其次,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描述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质性研究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是一种提供由口述或文本形式的数据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
研究者从参与者口中收集的原始数据,常用于政策研究、社会学研究
和行为研究中。
质性研究将参与者的实际经验和感受作为分析核心,
其特点是深度而持久,通过深入探索可以挖掘出有效的信息,所以是
一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基本名词有三个:参与者、访谈者和资料收集者。
参与者
是指受访谈者,他们依靠口述或文本来回答研究者的问题,以便收集
有关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的信息。
访谈者是指研究者,他们通过开
展质性访谈来收集数据,同时也兼顾研究目的和背景,以及受访者的
感受和想法。
资料收集者是指根据研究计划,从受访者处收集数据的人,他们负责数据的录入和管理,以便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计划、资料收集和分析。
在计划阶段,研究
者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实施策略以及参与者等,这可以提高质性研究
的可靠性。
在资料收集阶段,研究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观察、访
谈和问卷调查,来获取有关被调查对象的信息。
最后,研究者会将获
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归纳和概括的方法给出结论,以供分析。
总之,质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与量化研究方法不同,它
以深入探索参与者的经验和感受为重点,以获得有效的信息。
质性研
究的基本名词有参与者、访谈者和资料收集者,它的基本步骤有计划、资料收集和分析,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引言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分析方法,并探讨其优点和局限性。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用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上下文的理解。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和开放,允许研究者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得丰富而详细的数据。
质性研究方法的典型特征包括:1. 研究者的主观性: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研究者的背景和经验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2. 数据收集的灵活性:质性研究方法允许研究者灵活选择适合研究对象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深度访谈、焦点群体讨论和观察等。
3. 理论驱动:质性研究方法强调理论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者需要基于相关理论指导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以下研究领域:1. 社会学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社会学研究中对社会现象和社会互动的深入理解,例如对社会隔离现象、族群关系和社会变迁等的研究。
2. 教育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的观点和经验,揭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3. 心理学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心理学研究中对个体经验和心理过程的深入探究,例如对心理健康问题、压力和幸福感等的研究。
4. 市场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市场研究人员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揭示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原因。
质性研究方法的分析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研究者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例如将访谈录音逐字转录成文本格式。
2. 编码: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将相关主题和概念标记出来,以帮助后续的数据分析。
3. 主题分析:研究者通过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主题分析,寻找研究对象中的重要概念和模式。
毕业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质性研究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旨在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观点等内在特征。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以及在毕业论文中运用这些方法的注意事项。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非统计数据、以描绘和解释研究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与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差异在于其强调对研究对象内在意义的理解,强调研究者对数据背后的深层动因进行解读。
质性研究方法通常使用开放性的、非结构化的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对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解读,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
二、质性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手段1. 访谈法: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主动询问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观点、经历、态度等。
访谈可以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种形式,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形式。
2. 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环境和互动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观察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形式。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与被观察者一同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活动,以获取更加真实的数据。
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仅仅作为观察者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
3.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书面或口头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的方法。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文献资料、公开讲话、社交媒体内容等。
研究者通过系统性的文本分析,挖掘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潜在意义,进而得出有关研究对象的结论。
三、在毕业论文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注意事项1. 确定研究问题:在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之前,研究者应明确研究问题,并与研究方法相匹配。
质性研究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解释的问题,而不适合于那些需要定量数据支持的问题。
2. 筛选样本:在进行访谈或观察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来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群体。
质性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和意义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行为动机、社会交往以及各种背后的含义和现象。
质性研究不侧重于量化数据,而是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的经验、感受和态度。
质性研究的特点1.主观性强: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解释的影响。
2.深度理解: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通过深入交流和观察获得细致详尽的研究数据。
3.灵活性: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焦点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对研究对象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质性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交往规律。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研究数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质性研究的局限性尽管质性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较低,很难对广泛群体进行推广。
其次,质性研究在研究者主观感受和观点的影响下,可能存在研究结果的主观性和偏见。
结语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使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备受重视。
通过深入理解和剖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背后的含义,质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
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
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质性研究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那么你对质性研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质性研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
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3、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4、选择研究方法5、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7、写研究报告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质性研究的方法ground theory(根基理论):现象学:认识论epistemology: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女性主义个案研究 (case study):实地勘察调查法(Fieldwork):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论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学术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与分析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技巧
学术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与分析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技巧学术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与分析在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一些主观性较高、难以量化的问题,质性研究方法便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学术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及选择和分析质性研究方法的技巧。
1.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文字、图片、访谈等非数值化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相较于定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它着重于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2.质性研究方法的分类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其中常见的几种类型:2.1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质性研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一个个体、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关于个体或事件的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结论。
2.2 访谈研究访谈研究是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思想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通过对书籍、文章、报纸、电视节目等文字和媒体材料进行内容分析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和传媒影响等领域。
2.4 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关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被研究者的主观描述、情感体验、意义理解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因素。
3.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在选择质性研究方法时,需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选择质性研究方法的几点建议:3.1 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质性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是为了了解某个现象的内在动机?还是为了探索某个群体的行为模式?明确研究目的有助于筛选适合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可获得性在选择质性研究方法时,还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可获得性。
比如,若研究对象是某群体内部的秘密行为,那么访谈研究可能并不适合。
质性研究开题报告
质性研究开题报告质性研究开题报告引言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特征、意义和内在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洞察力。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和方法,以及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相对于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更注重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和个体经验的把握。
它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的特征、背后的意义和内在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普遍性和数量化的结果。
二、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和方法。
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焦点小组和文本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意义,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现象和关系。
三、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组织行为、教育改革、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机制,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四、质性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质性研究相比于定量研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质性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描述性数据,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研究对象。
其次,质性研究可以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现象和关系,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然而,质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结果的主观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不足。
五、质性研究的前景和挑战质性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地了解社会现象和个体经验。
质性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维度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挑战。
然而,质性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质性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力和分析能力,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质性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者需要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一、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①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
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
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质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意义和背后的原因,通过深入的观察、访谈、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化的数据。
质性研究强调对实际情境的整体理解和深入描述,以发现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不预先设定假设,而是尝试在研究过程中从数据中识别出模式和主题,并从中形成理论或结论。
质性研究通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行为研究等,以及某些医学、管理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质性研究有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对个案或现象的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这意味着研究者不仅关注因果关系,而且关注背后的意义和背景。
其次,质性研究是灵活和开放的,允许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三,质性研究使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解读和理解,在理论构建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的观点和背景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观点,帮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对心理问题进行探索和解释。
在市场研究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态度,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参考。
总之,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视对实际情境和个案的深入理解和揭示,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帮助研究者探索新的观点和关系,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它在社会科学和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深度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概論
田秀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一、質性研究的特徵
1.自然性的探問
2.研究者本身為資料蒐集的重要工具
3.歸納的資料分析方式
4.研究參與者有一定程度的主動與積極
5.完整的觀點
6.質性的資料
7.個人性的接觸與洞察
8.過程導向
9.獨特性的覺察
10.著重研究參與者的觀點及意義
11.對情境的覺察
12.研究設計有彈性
13.研究樣本也有彈性
14.研究者使用多層面且互動式的複雜推理
15.強調反思
16.增能(empowerment)也可以被視為是研究目標
17.以建構取向為知識論基礎
18.研究結果也許是逐漸浮現而非之前的臆測
質性研究的優勢
•詳盡且有足夠的深度,能看到標準化測驗所看不到的現象•開放性,能發展新的理論,找出過去文獻或研究所忽略的現
象
•協助人們從更廣的視野看待研究及世界而不會侷限於過去所
得研究發現
•可以避免主觀先見質性研究的弱勢
•較不容易形成普遍性的解論或通則
•較不容易進行有系統的比較
•有些時候會與研究者個人風格及技巧有關
•對所參與的情境容易形成影響,甚至改變。
二、為何進行質性研究?
1.研究題目性質適合以質性研究方式來進行(回答How或What的問題)
2.研究主題需以探究方式進行(exploration)
3.研究主題需呈現較細膩的觀點(detailed view)
4.必須在自然情境下進行研究(natural setting)
5.研究興趣強調個人的主觀觀點(personal viewpoint, “I….”)
6.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或資源進行文本資料的分析(text information)
7.個人性、實務性、學術性三種不同的目的(Maxwell, 2005)。
個人性目的
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需注意結果的分析與解釋,過程中個人的熱誠是
夠的,但容易形成偏誤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三、質性研究的歷史發展(陳向明,p.34~)
(一) 質性研究歷史淵源
1.民族誌的發展
2.社會學領域的發展
3.自我反省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