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描述着同一个世界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哲学本体论(ontology)几乎与哲学一样古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哲学。
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是“存在”问题,正因为如此,它有时也被称为“存在论”或“形而上学”。
但是它不是研究“存在者”的一门学问,而是探究“存在者”何以“存在”的一种智能,并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终极关怀紧密相关。
本体论作为一门学问起源于对万物本原也就是本体问题的追问,所谓“本原”(英文的对应词是principle,亦译为“始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就是万物都由它构成,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其属性变化不已,而且本性常居不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3b8-9。
)从本原向本体的转换是由柏拉图完成的,柏拉图的重要前提是毕达哥拉斯哲学,特别是巴门尼德哲学。
毕达歌拉斯学派认为“万物都是数”,数不仅被看作万物的本原,而且被看作万物的原型、世界的本体。
巴门尼德则提出了比数更为抽象的“存在”作为世界的本体。
到了柏拉图那里,本体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对万物本质的追问,而是转向了对世界本体(noumena)的探寻和本体世界(即世界本来面目)的逻辑构造。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把“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他的第一哲学的对象。
他所说的“作为存在的存在”(也就是第一存在)实际上就是本体。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根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哲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
如果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本体论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认识论和价值论是这棵大树的两个主干,其它的哲学分支几乎都是这棵大树的枝杈。
没有本体论,就不会有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有其它的哲学分支。
本体论的不发达,认识论和价值论也不会发达,其它的哲学分支也不会繁荣。
只有本体论根深,哲学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
今天人类的哲学看起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它却正日益沦为科技的奴仆,正日益沦为功利的工具,哲学越来越不能发挥它引导人类有智能地生存的应有功能。
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作用?
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作用?宗教和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点来探讨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的统称。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对上帝、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信仰和崇拜。
科学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通过实证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探寻宇宙规律。
两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宗教和科学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
例如,在宗教中,神明被视为决定自然规律和人类命运的源头,而在科学中,宇宙的规律并不需要上帝的干预。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宗教信仰者认为,世界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造成,而科学认为宇宙通过漫长的时间和演化才得以构建。
三、宗教和科学的协调之路虽然宗教和科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但它们并不完全格格不入。
许多宗教思想家认为,宗教和科学可以互相补充。
例如,在探讨宇宙的起源问题上,宗教可以给人类提供一些对超自然事件的解释,而科学则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更多的事实和证据,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四、宗教和科学的共同目标虽然宗教和科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人类理解世界和自己。
宗教帮助人们看到世界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的,而科学则为人类揭示自然规律和宇宙的奥秘。
两者都为人类服务,并在许多方面互相促进。
五、总结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但也互相补充,并为人类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人类理解和掌控自己的世界,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
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
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精神镜像是collingwoood(柯林伍德)的代表作,主要叙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他通过对知识的各个门类(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的诸个分析和批判,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
他的观点并不是一种宏大的自成一体的体系,而只是通过历史的发展来揭示出实在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
这也同他本人是一个历史学家有关系吧,历史学家不喜欢凭空玄想,而是从历史事实说话,找出历史的发展规律。
之前曾经看过他的自传和自然的观念,现在似乎都忘记他的观点是什么。
只记得他说过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而且他认为在他那个年代,历史学发生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历史学不应该只是资料的堆砌,而应该是能思考的。
历史学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主流。
从他的自传中,可以看出这种自信,以及他求学路上的执著和坚毅。
这本精神镜像开始读起来似乎是很顺畅,可是越到后来感觉文字越诘屈聱牙,不容易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是原文就如此,还是作者翻译的问题,总之不太好理解。
柯林伍德认为人类知识的发展依次经过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的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心灵对自我的绝对认识。
这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都是对前一个的超越,并且这也同人的成长相符合。
他认为这些构成了一幅知识地图。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五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是相互冲突的,都是对外界客观世界的反应。
但同一种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迥然相异的人认识。
柯林伍德向我们揭示了知识的内在发展过程。
艺术接近人的儿童时期的想象,也是早期人类生活的主要标志。
艺术是心灵所有可能的框架中最简单、最原始、最单纯的。
艺术只是纯粹的现象,艺术家既不判断也不断言,他只是想象,他只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并乐此不疲。
一件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现象世界的产物,它自己就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自主的世界。
艺术作品的创作指导原则只是美。
正因为艺术家只会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因此他们被困在艺术的殿堂中,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真正的难题。
正因为艺术存在缺憾,才有了艺术向宗教的转变。
2016年春高中历史岳麓版教必修3课件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5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课前梳理
第三单元 第15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1.哥白尼 (1)主张:提出了“太__阳__中__心__说__”。 (2)意义:改变了当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 摇了欧洲中世纪__宗__教__神__学__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 (1)贡献 ①发现了_木___星的四颗卫星,为___日__心__说___找到了确凿的 证据。
第三单元 第15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背景:19世纪以前,_神__创__论_占统治地位,上帝造人说 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2.建立:1859年,发表《__物__种__起__源__》,建立起以 “自__然__选__择____”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阐明了 “__物__竞__天___择___,__适__者__生__存____”的观点。 3.发展:1871年,发表《_人__类__的__起__源_》,进一步论证了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第三单元 第15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整体感知
第三单元 第15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历史 ·必修3
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足迹。教材 第一目“从哥白尼到伽利略”首先介绍了天文学领域中的革命 性成就的产生和发展,指出其在思想领域中引起的巨大变化。 第二目“牛顿的经典力学”接着介绍了牛顿的科学成就,说明 牛顿力学体系形成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指出近代科 学的两大特点:实验性和数学表达方式。第三目“达尔文与进 化论”介绍了达尔文探索生命起源的历程及其对人文领域的影 响。最后两目“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的应用”介绍 了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爱迪生的科学发明成就,说明这些科技成 就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科学文化建设与去宗教极端化探析
科学文化建设与去宗教极端化探析作者:齐培潇郑念曹金来源:《科学文化评论》2024年第01期摘要:首先简述科学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阐述宗教极端化的表现形式,探究科学文化建设在消除宗教极端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学文化與宗教极端化经过长期的动态博弈可以达到演化均衡,且收敛于稳定结点;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消除宗教极端化现象的发生。
根据上述,提出继续加强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科学文化宗教文化去宗教极端化演化博弈分析一引言科学文化(science culture)是人类精神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统一,是先进文化的典型体现。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指出:“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
”[1]科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其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它在促进传统文化不断更新并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科学文化产生并发展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同时又反作用于其他文化,成为影响各类文化变革和演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科学(science)是一种智慧,而宗教(religion)是一种信仰。
爱因斯坦(Einstein)指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2]就科学文化对社会福利的实用价值而言,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认为,在所有能够给予人类的社会福利中,就改善人的生活而言,没有哪一个可以像新技术的发明以及商品那样重大[3]。
培根还把科学文化当作是本质上的一种有远见的、协作的社会活动。
科学文化和宗教文化(religion culture)都试图解释同一个世界。
科学文化则通过一种客观的知识去解释世界,合理的宗教借助生活的意义去解释世界。
汉伯里布·布朗(Hanbury Brown)指出,“科学和宗教各有各的目标、职能和方法,二者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只择其一,而是相互补充与促进。
自然哲学与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对应统一关系
学术论坛144 2015年24期自然哲学与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对应统一关系赵存良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地税局,内蒙古包头 014100摘要:本文分析了把自然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提炼归纳为"自然哲学"的相关探讨。
关键词:自然哲学;物理学;对应关系中图分类号:P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4-0144-01这里所说的“自然哲学”",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哲学不是同一概念,但是有相关性。
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通常所说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指人类认识社会规律和物质世界的方法和观点。
研究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哲学观点理论。
各种宗教和神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而辧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与这里论述的"自然哲学"原理相统一的。
自然哲学,是关干物质世界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的科学。
是从自然界各种带有普遍性的物理现象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
自然哲学与物理学原理在本质上有密切的联系。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它,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最后要把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归结为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又指导各种具体的物理学研究。
(下文z是提炼归纳出的'自然哲学'原理,w后文是对应的物理学自然规律)z1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性)w物质微粒和基本的物理现象都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特性。
(既有对立性又密切关联,有统一性)例如:正电子与负电子;貭子与中子;电与磁;磁极s极与n极;貭量与能量;凝聚态物质与场;引力与斥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动能与势能;动与静;释放与吸收;宏观与微观;阴与阳。
z2三种状态,可以转化(转化性)w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和基元之间,可以有三种状态_正状态;负状态;平衡状态。
这与数学中正数;负数;0三种状态相统一。
例如正电子多于负电子时带正电(如原子核、质子、阳离子)正电子少于负电子时带负电(如各种阴离子)正电子等于负电子时为平衡状态,不显电性。
为什么宗教与哲学都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为什么宗教与哲学都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为什么宗教与哲学都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2010-07-12 14:21:27)转载来自中华网社区,作者:盲哑人一尘一先介绍点无穷大的知识。
集合论的创始人,著名数学家康托尔(Georg Cantor 1845~1918))提议,无穷大数用希伯来字母阿列夫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脚再用一个小号数字表示无穷大数的级别。
这样,数目字的数列为:1,2,3,4,5……阿列夫1,阿列夫2,阿列夫3……可以证明,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个数相等,均为阿列夫0;线面体上点的个数相等,但比阿列夫0大,记作阿列夫1;所有曲线的个数又比阿列夫1大,记作阿列夫2……(这里的相等,是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由于博客发不出阿列夫这个字母,只好用汉字表示)把面“切割”成线,每条线上的点的个数与面相等,这样一就变成了无穷大。
反之,这无穷多条线合起来就是原来那个面,即无穷大变成了一;把体“切割”成面,每个面上的点的个数与体相等,这样一就变成了无穷大。
反之,这无穷多个面合起来就是原来那个体,即无穷大变成了一。
二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普界一代宗师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 1904-1968),在他所箸的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科普著作之一《从一到无穷大》中的第三章写道:“设想有个苹果,被虫子吃出弯曲盘结的隧道来。
要设想有两种虫子,比如一种黑的和一种白的;它们互相憎恶,互相回避,因此,苹果内有两种虫蛀的隧道并不相通,尽管在苹果表皮上它们可以从紧挨着的两点蛀食进去,出现互相紧紧缠结,布满整个苹果内部的双股隧道。
然而,尽管黑虫和白虫的隧道可以很接近,要想从这两座迷宫中的任一座跑到另一座去,却必须先跑到表面才行。
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因果与实证
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因果与实证现代科学与佛学,貌似不相关联。
任何一个领域的人,都对对方嗤之以鼻。
现代大学学术机构的部分人,也对佛寺一套不放在眼里称之为迷信。
佛家的皈依人士,也称学术研究佛学的,为世智辩聪的邪说。
现代科学与佛学事实上为同一个哲学基础,为同一个理念。
先解释两个概念,因果论与实证主义。
1、因果说。
因果说,这是整个佛学的基础,所有的佛教理论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六道,四圣谛,四德四颠倒,12因缘,如何成佛……。
什么是因果说,不解释(我都佩服自己几百字能说清楚这个事),就是有因就有果。
中国人都知道,受影响很深,日常观念都有,被唯物主义灭了100年,还好,还剩下点,不然坏人就无法无天了。
中国把原来个人因果论还扩展了,扩展到家族,即轮回报应隔代,还包括一大堆人,这样对人的恶劣行为更加有所收敛。
其实现代扩展得还不够,现实结果是,我们人类造的环境污染的果,所有人、跟所有动植物都跟着受果,人类真的太坏了。
(有人说因果说讲几个月讲不完,只能他们啰嗦得不可救药)所以,所有宗教只在讲一个道理,止恶行善,大家做不到,再扯戒律,修行,在给大家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等等。
不讲这个道理的,都可以归入邪教了。
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心,是诸佛教。
(不解释,字面百意思清晰,也可百度去)2、实证主义。
现在说一个大秘密,只有佛能知道,并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因果,别人的因果与世界的因果控制不了,所以有个大势至菩萨(保障因果规律执行与公平),该有的因果,还是会发生。
这里说个心理学定义,标准答案是找心理规律,然后预测控制。
所有学科都可以这样定义,找规律,然后预测控制。
其实,佛说了,可预测,控制嘛,也可以行善还恶报,但是佛也控制不了自己因果报应,佛在用一生的事件证明因果律的永恒性。
但是,你我不是佛,谁是他也不会说的,现代老可怜了,连罗汉都很少,菩萨与佛更少了。
(佛家三个学位:xx、菩萨、佛)3、佛学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说回实证主义来,现在科技发展,在推翻很多神话传说的同时,在不断印证神话传说。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600字(7篇)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600字(7篇)刘慈欣《三体》读后感600字篇1“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自从不知在何处看到这句话起,便对《三体》这本小说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想来获得雨果奖的大作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便找来这本书仔细的读了读。
故事还得从太阳系外的一个行星——三体行星说起。
三体环境并不像地球那样安全,舒适,甚至,不知哪一天就会消失在宇宙之中。
三体人为了摆脱这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居住的行星,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用再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只要能活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体人发现了地球的存在,这个发现把他们高兴坏了,对于他们而言,地球简直是天堂,比起他们的生存环境,地球环境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这个蔚蓝的星球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完美的令人陶醉……为了顺利移居地球,三体人设法与一群对人类彻底失望的人取得联系,他们一同建立了一个三体组织,加入这个组织的人坚信,三体人的到来会使人类停止那些愚蠢的破环行为,拯救人类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口号十分耐人寻味:“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故事拉开了序幕……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十分的复杂,总有些患得患失。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么一句话——“你的无畏****于无知!”人这种生物啊,总是苦于没有自知之明,自誉为高等生物,实则尽做些愚蠢短视之事,天真的以为无论如何破坏环境,人类也能一直生存下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生存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了呢?呵,罗曼·罗兰有句话说的很对;“认识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欢狗了。
”“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即便是宇宙也会有灭亡的那一天,凭什么人类觉得自己应该永远存在下去?”“活着本身就很美妙。
”“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刘慈欣《三体》读后感600字篇2作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兴趣,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改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哲学的物理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哲学的物理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双重涵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
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
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论》读书笔记
《人论》读书笔记恩斯特?卡西尔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晚年在美国所完成的《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是他的文化哲学体系的代表作品。
正如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所说的,本书是“一本涉及心理学、本体论、认识论的问题,并且包含着论述神话和宗教、语言与艺术、科学与历史学的篇章的书”,分别就“人是什么”与“人与文化”这两个大问题展开阐释和论述。
本文正是对书中文化世界这一话题进行的阐释。
卡西尔的“符号”概念是其符号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符号系统,“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组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
只有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我们才能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卡西尔进一步把符号与文化联系起来,认为人以符号为媒介,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人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化活动。
他说,“人的突出特征是人的劳作。
正是这种劳作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
其实这里的劳作,指的就是符号化活动,而语言、艺术等各个圆的扇面就是人类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一、神话和宗教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的逻辑分析的。
神话就其本义和本质而言乃是非理论的,但它却是以一种感知的方式来对世界做出判断或解释。
卡西尔认为,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
譬如在原始人看来,有一种“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体生命形式,所有生命形式都有亲族关系似乎是神话思维的一个普遍预设。
而图腾崇拜的信念则是原始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人在这个社会中并没有被赋予突出的地位。
卡西尔认为,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过渡性因素,也是一种永恒性的因素。
随着科学思想的发展,神话感知一步步受到限制,但它们并没有被斩尽杀绝,而只是被限制在它们自己的领域内。
通往“世界哲学”的两条道路——胡塞尔与雅斯贝斯
通往“世界哲学”的两条道路———胡塞尔与雅斯贝斯王嘉新【摘要】雅斯贝斯晚年提出了一种基于哲学交往理论的世界哲学构想。
胡塞尔现象学也内涵着对哲学在世界层次如何运用的设想。
两者从不同侧面辩护了一种超出文化差异的普遍哲学。
胡塞尔的“同一个世界”理论是这一普遍的世界哲学在主体性结构中的本质根据,世界哲学意味着对普遍人性的科学式进入。
而雅斯贝斯从大全论的基本结构出发,认为世界哲学是来临中的真理,是世界哲学史研究的结果。
在这种表面的区别下,两者分享了传统的柏拉图主义的“永恒哲学”观念。
本文分析这两条道路各自的思想路径,并尝试从比较哲学的当代处境出发对它们进行初步的检讨。
【关键词】哲学史;统域;永恒哲学中图分类号:B516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3)06-0073-08作者简介:王嘉新,哲学博士,(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围绕‘质料’问题的现象学研究”(21FZXB050)胡塞尔与雅斯贝斯的思想交往不多。
在1913年的第一次愉快交往过后,他们似乎遗忘了对方。
①雅斯贝斯把胡塞尔安置在传统意识主题研究的框架内,走向对人类此在的“生存”分析。
在这一表面印象的背后,他们之间有许多的对话空间。
胡塞尔没有像雅斯贝斯一样,对二战后各民族之间的哲学与文化交往有那么多的切身体知,因此也没有像雅斯贝斯一样直接提出“世界哲学”的概念。
尽管如此,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自身蕴含着包括跨文化哲学在内的一种世界哲学的基本框架。
在胡塞尔那里,“世界哲学”关乎“绝对的伦理”“普遍世界知识”;而在雅斯贝斯那里,“世界哲学”意指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哲学形态,一种经过了充分的跨文化交流而达到的普遍可理解的哲学形态。
本文试图把二者作为“世界哲学”的理论内容剥离出来,并加以比较研究。
很难说,胡塞尔和雅斯贝斯在世界哲学这一主题上是两个直接竞争的理论模型。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错点巩固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目录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2)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5)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7)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10)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2)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5)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18)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1)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4)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都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阐释】哲学是追求智慧之问,不一定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阐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3.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
(×)【阐释】哲学是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不能说是包罗万象。
4.哲学是哲学家的事。
(×)【阐释】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说只是哲学家的事儿。
5.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阐释】哲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力量。
6.哲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阐释】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7.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阐释】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
8.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
(×)【阐释】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
9.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阐释】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思想,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物理学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
物理学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物理学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对于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着不同的影响。
物理学世界观是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验,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来揭示自然规律和本质。
而哲学世界观则是基于人类思维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来探究人类的本质和价值。
在物理学世界观中,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行为,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
物理学世界观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在物理学世界观中,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没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而在哲学世界观中,人类是世界的中心,人类的思维和文化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哲学家通过思考和探究,揭示了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本质,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世界观强调主观性和思辨性,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究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在哲学世界观中,人类是自然界中的特殊存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物理学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虽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方法,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物理学世界观提供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本质,为哲学世界观提供了基础和支撑;而哲学世界观则提供了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究,为物理学世界观提供了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物理学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世界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哲学世界观则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既重视物理学世界观的客观性和实证性,又重视哲学世界观的主观性和思辨性,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
科学、神学和哲学之间的探索:尽头与交汇(1000字以上)
科学、神学和哲学之间的探索:尽头与交汇“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是哲学。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涉及到科学、宗教神学和哲学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科学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知识获取方式,以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为基础,不断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通过科学方法,人类探索了物质世界的奥秘,揭示了自然法则,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然而,科学并非万能,它有其局限性。
科学方法仅适用于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现象,无法涉足那些超出物质世界范畴的问题,如道德、意义和灵性。
这就引出了神学的存在。
神学是宗教中的哲学分支,探讨信仰、神、道德和宗教经典等问题。
神学通过宗教信仰提供了超自然领域的理解,回答了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如生命的目的、道德价值和灵魂的存在。
因此,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表明当科学无法提供答案时,人们寻求神学的智慧。
尽管神学回答了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但它仍然受限于特定宗教信仰和传统。
不同宗教有不同的神学观点,这可能导致不同的解释和信仰之间的冲突。
这使得人们需要一种更加普遍、中立的方法来探讨生命的根本问题,这就引出了哲学。
哲学是一门探讨基本问题的学科,涉及道德、存在、知识和现实等领域。
它通过逻辑思考、推理和思辨,寻求更广泛的、跨越宗教和文化边界的答案。
哲学关注的问题不仅限于特定信仰,而是以人类思维的方式来探究。
因此,神学的尽头是哲学,表明哲学能够提供更普遍、深入的答案。
这三个领域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相启发和交汇的。
科学可以提供基本的现实观察和数据,为神学和哲学的思考提供材料。
神学可以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道德价值,提供一种伦理基础。
哲学则可以提供思辨的框架,帮助人们探索科学和宗教之外的问题。
综合这三个领域的观点,人们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科学解释了物质世界,神学强调了信仰和超自然领域,哲学提供了思辨和道德的框架。
这三者合而为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综合本质。
在现代社会,科学、宗教信仰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
科学与宗教是否可以相互融合?- 辩论辩题
科学与宗教是否可以相互融合?- 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科学与宗教可以相互融合。
首先,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和理解,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科学以实证和理性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宗教则以信仰和灵性为核心,通过神话、教义和仪式来解释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因此,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丰富。
其次,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都认为科学和宗教可以相互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和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他认为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二者可以共同促进人类的精神和文明进步。
此外,印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斯特里奥内认为,科学和宗教都是探索真理的途径,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再者,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领域可以相互融合。
例如,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等问题,科学可以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演化来解释,而宗教则通过神话和宗教故事来解释。
在这些领域,科学和宗教可以相互启发,共同促进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反方观点,科学与宗教不可以相互融合。
首先,科学和宗教的本质和方法论是完全不同的。
科学以实证和理性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追求客观真理;而宗教则以信仰和灵性为核心,通过神话、教义和仪式来解释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意义,追求主观信仰。
由于二者的本质和方法论不同,因此无法相互融合。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领域存在冲突和对立。
例如,进化论和创世记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矛盾;地球自然演变和宗教神话中的地球起源也存在冲突。
在这些领域,科学和宗教无法相互融合,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
再者,科学和宗教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二者不可以相互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科学的范围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宗教的影响力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弱,很多宗教观点在科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科学和宗教不可以相互融合,科学将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
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
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有事物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在哲学、宗教、科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在哲学中,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被称为“唯心主义”。
它认为物质世界只是人类思维的产物,真正存在的是精神世界。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
在宗教中,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被认为是“万物归一”的思想,即所有事物都是一体的,都是神的体现。
这种思想在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中都有所体现。
在科学中,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被称为“统一理论”,即所有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同一个基本规律来解释。
这种观点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总之,世界统一存在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思想在人类的哲学、宗教、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和体现。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描述着同一个世界-3
分类:散文图片 | 标签:散文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2010-10-07 08:22阅读(505)评论(0)
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在研究同一个世界的方法上是非常不同的,自然科学把缤纷复杂的现象还原于共同规律性的质朴和简单,而宗教哲学忽略于细节和深刻,把纷杂归于一种宏大的整体,把因果归于一种天然的信仰。
理论物理学和宗教哲学
描述着同一个世界 -3
(三)科学的还原论和神学的整体论描述的是同一个世界
物质在我们所熟悉的四维世界里是具体的实在,或者是场是能量,有形象或者有质量,可以去研究它的构成和变化。
而精神和灵魂也在我们的四维世界里确实存在,但是无形体,无质量,无能量,没有构成,不可分割,然而却又无可质疑地是一种存在,而且是更伟大的存在。
因为他可以去逻辑想象物质世界里没有的东西,去逻辑构建过去和未来;精神还可以通过脑去驱动物质,去改变世界。
你的精神和灵魂掌控着你的一切情感,驱动着你去创造,但是灵魂在哪里,但是他存在,她确实存在。
如果你接受这一点,那么为什么却无法理解有一种更伟大的存在,创生和驱动着我们的世界呢。
像细胞组成着人体一样,每一个人的灵魂组成着上帝,组成着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绝对精神。
如果你认为这不可能,那么可以拿出反驳的证据。
正如同前面谈到的无限一样,如果你只是用你所知道的那一点知识去理解你还不知道的世界,那永远是“不可理解”,然后去睡觉。
而如果你接受新的知识,可能目前只是假说、是推测,我们所探索的世界就会变得可以理解,哪怕只是暂时的一种理解,等待检证。
固守你非常可怜的有限的经验,会使你变成反动派;所谓探索世界就是要去讨论、去证明、去接受原来的“不知道”和“不可理解”。
一定可以数得清的那么多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有序组成了人体,于是就有了灵魂,可以去赞美大自然的瑰丽和物质世界的神奇了。
宇宙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一样的,那么在另一个车间里,依照人体的信息图纸,再组装出一个同样的人体来,是不是可能呢。
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行的,而且,真正时空隧道实现的方式应该是这种原理。
那么这种物理克隆出来的人体会不会和真实的你具有一样的精神和思想、情感和意志呢,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从生物克隆的实践来看,这是不行的。
然而我们物质世界里的物品,同样的制造就会生产出同样组构和功能的产品来。
这怎么解释呢,仿佛还有一种违反经验的可能,那就是精神和灵魂是注入的,上帝之手注入的。
在四维世界里你看到克莱因瓶的颈部和体部是相交的,而在五维的世界里你会看到克莱因瓶完全没有相交的
连续性。
会不会在六维的异度空间里可以看到精神和灵魂,而物质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存在;在十一维的宇宙空间中,我们会惊叹于宇宙全景的绚丽和华彩,惊叹于我终于看到了上帝,绝对精神的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如果没有绝对不可能的证据,那就是有可能。
荷兰艺术家埃舍尔作品
莫比乌斯台几
莫比乌斯装饰
双莫比乌斯环
克莱因瓶
谐函数超圆体
超圆体艺术构想
莫比乌斯建筑
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在研究同一个世界的方法上是非常不同的,自然科学把缤纷复杂的现象还原于共同规律性的质朴和简单,而宗教哲学忽略于细节和深刻,把纷杂归于一种宏大的整体,把因果归于一种天然的信仰。
例如人类的心脏,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当然就包括了你跳动的心脏;而医学的组织胚胎学则要说明心脏是如何一个腔、一片膜地生成的。
读过心脏的胚胎发育过程吗,去读一读吧,洋洋大篇却受益匪浅,那程序的复杂和精准让我相信了上帝的存
在,相信了上帝的无所不能。
当人胚发育到 18 – 19 天时,中胚层的生心板开始中央变空,形成一对管状结构,同时于背侧出现系膜,将心管悬吊于心包的后壁,完成任务后系膜渐序消失。
心管开始于胸腔内U 型折叠、 S型折叠,逐渐膨出心房、心球和心室的摸样,同时管壁分化形成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开始铺设心脏本身的供养血管系统,防卫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
尔后,心内腔开始突起成嵴、成膜、成隔,对接融合,分割心脏成房、室系。
心管的两端则在伸延、分支,形成复杂的肺循环和体循环两大管道系统。
当左右心室的室间隔最终对接,室间孔闭合时,恰肺动脉与右心室连通,主动脉与左心室连通。
尚需在房室界面上内膜同期增殖,构建完成二尖瓣和三尖瓣,在动脉与心室的流通界面方向正确地构建形成对接
的半月瓣。
当血流通过时,打开毫无阻力;当血液返流时,严丝合缝地阻断血流。
一生 30 亿次的心脏搏动,不能出任何的差错,这是多么杰出的程序设计和工艺制作水平呀。
难道能认为这是一种随意性的选择吗,难道你就是不相信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掌控着世界吗。
我比较傻,我相信。
在学完了医学院以后,人体所有结构之精确和功能之完美让我折服,心生敬畏。
也是在学完了医学以后,还没有找到一本书讲述脑组
织的分子和原子是如何产生出了精神和灵魂,这更加令我匍匐敬畏。
伟大的人很少,但他们的思想或创举改变了历史和人类。
他们一定和蚂蚁一样众多的群人有着什么不同,说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们更加勤奋努力,更意志坚定,这似乎不是很完满的答案;这是社会励志性的鼓励,不是生命科学的回答。
医学家很努力也很坚定地一直在寻找着什么,他们试图在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功能方面能够发现一些伟大的大脑和只使用傻瓜相机的脑组织之间一定应该存在的不同。
显然,这是很费力气的一件事儿。
神学家则认为,伟大的人是上帝的使者,或者是对于选择灵魂的精神的输注,是上帝对于人类的给予或者是救赎,通过伟人来修正人类,不要误入歧途,要消弭原罪。
他们的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就相对比较简洁。
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脑,应该是爱因斯坦了。
两种可能,一是他父母的特殊制造;另一是上帝的选择,即便是绝对精神的注入,仿佛也会有一些物质结构上的依赖。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哈维教授,清楚地意识到这项科学研究的意义。
1955年4月18日,凌晨1点15分,爱因斯坦因动脉瘤破裂在那里离世,哈维是大学医院的病理科主任,负责尸体的病理检查和处置。
哈维与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协议,允许取出大脑进行研究。
汉斯的条件仅为研究的成果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贡献于社会和人类。
哈维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切成了240 片,按照部位标识,分装在了10 个组织切片盒内。
哈维教授希望
世界上负责任有威望的科学家共同来进行研究。
三个月后,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教授的团队和实验室初步认为,从大脑皮层的厚度、面积,脑组织的结构和重量来看,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并没有甚么显著的不同。
另一位神经医学专家奇默曼也获得相似的结论,爱因斯坦的大脑仅是显得更少一些退化的迹象而已。
例如,爱因斯坦的脑重为1230 克,出乎
科学家们的想象,仅为1230 克,因为这低于正常男
性的平均脑重量。
许多天才的脑组织重量都是远高于均值的。
比如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他的脑重量是2012克。
那么,会不会在结构上有些特殊,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继续。
近期,美国弗洛里达州立大学的迪安·法尔科研究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的顶叶面积较常人要多出15 %,而这个部位的大脑皮层是与空间想象、视觉意识和数学的能力相关的。
法尔科还发现了许多
山嵴状和凹槽状的特殊结构,是为罕见。
然而这似乎依然不是天才的原因。
从遗传基因来看,爱因斯坦可能也不优于常人。
在大学期间,爱因斯坦曾与一位塞尔维亚裔的女生马里奇相爱同居,后来有了一个女儿,叫利泽尔。
医生告诉他们说,孩子很可能是先天性愚型,发育迟缓、眼距为宽、低鼻梁,那真是这对年轻人的不幸。
事实上,我们连普通的脑组织是如何产生精神和
思维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灵魂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理解天才的创造呢。
这一类的研究注定没有成果,大脑的功能是那么地抽象而神秘,难于像物质研究一样地去量化和运用数学的方法,而基本的组织结构却又是非常的相似。
显然,我们还没有发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联系的关键,我们似乎缺少一种超乎传统的理解和有效的研究方式,我们需要祈祷,人类需要另一个爱因斯坦的大脑。
胚胎发育24天后心脏开始跳动
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灵魂
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报告
人体是大自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