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十大行书【图文】

合集下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行书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行书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ﻫ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练习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所以,小编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及相关介绍,并加以深度剖析鉴赏,因为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贴》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

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为冯承素所摹。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的书法笔法是让后世习书者望而生叹,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之巅峰。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或《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书法草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寒食帖》又名是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感悟人生之作。

诗作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书法作品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书。

作品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书法自学
来源:综合网络编辑:自学君
天下第一壹行书:【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貮行书:【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叁行书:【宋】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肆行书:【晋】王珣《伯远帖》
天下第伍行书:【唐】楊凝式《韭花帖》
天下第陸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柒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捌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玖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拾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本文来源:网络。

内容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自学·教程·明师。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大家大多知道“天下三大行书”是哪些作品,可是,一说起“天下十大行书”,估计知道的人就很少。

今天,我来说说“天下十大行书”有哪些作品。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十名:李建中《土母帖》《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

全贴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帖中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九名:黄庭坚《松风阁诗贴》《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堪称行书之精品,并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八名:米芾《蜀素帖》《蜀素帖》凡71行,共556字,抄录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首。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

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七名:欧阳询《张翰帖》《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11行98字。

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六名:柳公权《蒙诏帖》该帖是大字行书,7行27字,书于公元821年。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書(图文释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弃取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汇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冷静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代学书者尊敬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合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构造、变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做作的印迹。

这样的鉴于资质超群,元勋力深沉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确当之无愧。

兰亭书法,切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雅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文质彬彬”。

“内恹” 的笔法着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短;在书写技巧上包括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平作为权衡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 (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后徒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而书法更是让人着迷,才能体现种种精气神。

书法对于读者来说,是美的享受;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的宣泄。

因此,许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往往是连自己也未能临摹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为《兰亭序》,可是后面第十行书,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书法历史上的这些著名书法作品吧!天下第十行书——《宋李建中书谘册》《土母帖》,作者李建中,北宋初年著名书家,《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帖》《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翰帖》内容记叙晋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该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1] ;章法注重行气的贯通,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字距较小,行距较大,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

中国十大行书(附图)

中国十大行书(附图)

中国十大行书(附图)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2014-11-05 ?珠穆朗玛11 ??阅?85004??转?92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带你看看天下八大行书!知道兰亭集序却不一定知道其他行书!

带你看看天下八大行书!知道兰亭集序却不一定知道其他行书!

带你看看天下八大行书!知道兰亭集序却不一定知道其他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
三十四字。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天下第四行书:王洵伯远帖是传世晋人墨迹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迹。

行笔出入顿挫,峰棱俱在!峭劲秀丽,自然流畅又字字顾盼;尽得优游俊朗、舒逸之风神。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此帖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季鹰帖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蜀素帖》是米芾的代有作品。

此帖写在丝织品上,因为丝织品吸水性弱,而米芾用笔又快,所以线条显得枯渴自然,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

天下十大行书的故事(6)

天下十大行书的故事(6)

•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 《土母帖》,行书,纸本,纵三一· 二厘米,横四 四· 四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 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 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 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 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 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 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 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 示及咨。孙号西行少车,今 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 却也。
• 杨李二人书法均已有追 踪晋人、融合晋唐书风 为一体的迹象。其后经 蔡襄以已意融晋、唐人 书为一炉,不拘一法而 法自在,达到“以意驭 法”境界。宋书至苏轼、 黄庭坚始一大变,承唐 继晋,上接五代,有宋 一代尚意书风才真正成 熟。
• 李建中学欧阳询书而不寒瘦, 《土母帖》行书,少数字用草法, 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 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 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 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 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 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 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 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 “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 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 有点睛之妙。书风与唐、五代相 近,上追晋韵而清丽圆润,姿态 横生,甚得二王笔意。但仍稍见 拘谨,右见建中初合晋唐书风而 尚未成熟,但对开启宋代书法亦 自有功,建中传世墨迹甚少,此 帖是其行书佳笔,颇为后世所珍 重。
• 此帖原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 两字之间有“畏”字编号,原为明代项元汴(字子京,号 墨林)所藏。据《大观录》所载,六帖为《土母帖》、、 《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 《同年帖》又称《金部帖》、《披风帖》这是李建中写给 “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托他照顾在东京汴梁的女婿 刘仲谟与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属户部,“同年”是指同 榜科举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职,而此时正在西京洛阳作 官,所以帖中说“略表西京之物”。此帖书法用笔苍老圆厚, 形体紧结取敛势,圆转飘逸。后人评价:“西台(指李建中) 书去唐人未远,犹有唐人余风。”其书风实开宋人尚意之先 声,若与个性鲜明的宋诸家相较,则以典重温润取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十大行書【圖文】天下十大行書兰亭名士风,苍茫祭侄稿。

寒食跋称尊,张翰继蒙诏。

韭花伯远香,蜀素纷纷下。

土母松风阁,天下十行妙。

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天下第二行書:【唐】顏真卿《祭侄文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元鲜于枢跋语谓:“《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元陈深日:“《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天下第三行書:【宋】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

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第四行書:【晉】王珣《伯遠貼》《伯远帖》王珣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墨迹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5行共47字,纵25厘米,横17厘米。

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为清乾隆帝“三希”之一。

然《快雪时晴帖》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唯此帖为王珣的真迹,是晋人墨迹中最可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52岁,谥献穆。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天下第五行書:【唐】楊凝式《韭花貼》《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

《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

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天下第六行書:【唐】柳公权《蒙诏帖》《蒙诏贴》又名《翰林帖》,白麻纸,7行,27字。

今藏故宫博物院。

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

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其文句如下:“公权蒙沼,出守翰林,职在闲冷。

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此墨本书于长庆元年(821),是柳公权四十四岁时作品。

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变化。

风格豪放雄逸,遒劲流丽,枯润秾,掩映相发。

《蒙诏》—帖,具有顿挫郁勃,开阔跌宕的艺术特点。

世存《蒙诏帖》有两种,除故宫所藏墨迹外,另一种见于《兰亭续帖》等刻帖。

二者文字不同。

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天下第七行書:【唐】歐陽詢《張翰思鱸貼》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

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天下第八行書:【北宋】米芾《蜀素貼》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38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吳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結伴遊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詩。

卷中数诗均是当時記遊或送行之作。

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記”。

《蜀素帖》书于烏丝栏內,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1.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2.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3.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4.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5.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6.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7.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8.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9.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10.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11.jpg">740)this.width=740"src_cetemp="/DownloadImg/2010/0 6/1516/3601047_12.jpg">天下第九行書:【北宋】黄庭堅行書《松風閣詩貼》《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