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练习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所以,小编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及相关介绍,并加以深度剖析鉴赏,因为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贴》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
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为冯承素所摹。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的书法笔法是让后世习书者望而生叹,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之巅峰。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或《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书法草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寒食帖》又名是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感悟人生之作。
诗作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书法作品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书。
作品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引言行书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其气势恢宏、书法流畅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的顶峰之作。
在众多行书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名帖,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行书十大名帖。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些名帖,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它以其雄浑大气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健硕有力:王羲之的行书筆势挺拔有力,展現出良好的力度掌握和篆刻般的线条。
–飘逸自然:在力度之外,王羲之的行书又别有一番风韵,自由而灵动,给人一种飘逸自然之感。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对于中国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所书的题辞,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使其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横冲直撞:欧阳询笔下的行书横冲直撞,豪放不羁,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决然的品格。
–笔画丰满:他的字体粗壮而丰满,构图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对行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怀素《战国策》1.简介:怀素的《战国策》是一部以战国时期的著名策略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怀素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奔放流畅:怀素的行书作品奔放流畅,独具风采,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
–风格多变:怀素的行书风格多变,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卓越。
–传世之作:怀素的《战国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四、赵孟頫《赵子昂七言诗》1.简介:赵孟頫的《赵子昂七言诗》是他根据唐代诗人赵子昂的名句所书写的行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
天下十大行書【圖文】天下十大行書兰亭名士风,苍茫祭侄稿。
寒食跋称尊,张翰继蒙诏。
韭花伯远香,蜀素纷纷下。
土母松风阁,天下十行妙。
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天下第二行書:【唐】顏真卿《祭侄文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
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巧,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十大行书书法名帖。
1.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东汉末年书法家张芝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书写流畅,笔势挺拔,字体饱满,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2. 《陈情表》《陈情表》是明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此帖以楷书为主,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墨色浓郁,形象生动,是中国古代楷书的经典之作。
3.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挺拔有力,笔画饱满,线条流畅,展现了行书的独特魅力。
4. 《帝王世纪碑》《帝王世纪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饱满刚劲,笔画有力,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5. 《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遒劲有力,笔画挺拔有力,线条流畅,气势雄浑,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6. 《洪武南京行书万言诏》《洪武南京行书万言诏》是明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工整,笔画饱满,线条流畅,气势雄浑,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7. 《笔法圆成帖》《笔法圆成帖》是明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圆润饱满,笔画丰满有力,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8. 《听筝图轴》《听筝图轴》是明代书法家唐寅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秀丽清晰,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9. 《兰亭序》《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流畅优美,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10. 《乌衣巷帖》《乌衣巷帖》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挺拔有力,笔画饱满,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以上是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的简要介绍,每一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巧,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资源。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書(图文释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弃取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汇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冷静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代学书者尊敬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合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构造、变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做作的印迹。
这样的鉴于资质超群,元勋力深沉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确当之无愧。
兰亭书法,切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雅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文质彬彬”。
“内恹” 的笔法着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短;在书写技巧上包括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平作为权衡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 (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后徒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十大行书字帖
十大行书字帖行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一种书体。
本文将会介绍十幅优秀的行书字帖,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行书。
1. 青花瓷行书《清明上河图》:这幅字帖是南宋年间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的行书版本。
整幅字体铺陈整齐,优美凝练,是行书中的代表作之一。
2. 唐代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王羲之运用极为简便自然的笔法,写出了字帖中每个字的独特风姿。
3. 王献之《祭侄文》: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代表作品之一,通篇用笔疏朗洒脱,浑然天成。
4. 王铎《赤壁赋》:《赤壁赋》字帖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如此自由奔放,草草而成,却又铁意犹存。
5. 董其昌《碑林纪事》:董其昌是明代重要书法家,这幅字帖是根据唐代碑刻所作,并表现出他的洒脱风格。
6. 乐毅《祭姑苏》:这是唐代书法家乐毅的代表作之一,笔力雄浑而不粗糙,行云流水,威严明晰。
7. 李邕《梅花书馆图》:这幅字帖是隋唐书法家李邕的代表作之一,笔力雅致,气韵流畅,书法典雅简练,被誉为“梅花书馆图”。
8. 赵孟頫《题南华山道士房水西堂》:这幅字帖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瘦金体’字体遒劲有力,自我风格鲜明。
9. 曾性伦《致范成大书》:这是清代书法家曾性伦致范成大的书信,行书字体偏向清新,散漫而不失秩序。
10.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这幅字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刻的,他结合了隶、楷、草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作品气势磅礴,深得人心。
以上便是十大行书字帖的简介。
学习这些字帖不仅有助于欣赏中国书法之美,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写字的指导和灵感。
只有通过不懈地学习与实践,方能真正领略行书这门艺术的魅力。
中国十大行书(附图)
中国十大行书(附图)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天下十大行书字帖欣赏
天下⼗⼤⾏书字帖欣赏天下第⼀⾏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雅⼠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进制⼗七个字,逸笔天成,⽽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独运⽽⼜不毫⽆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书” ,确实是当之⽆愧的。
天下第⼆⾏书《祭侄⽂稿》《祭侄⽂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夫季明⽂》。
原作纸本,纵28.8厘⽶。
横75.5厘⽶,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这篇《祭侄⽂草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的⾃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为宝贵。
天下第三⾏书《黄州寒⾷帖》《黄州寒⾷诗帖》,纸本,25 ⾏,共129字,是苏轼⾏书的代表作。
这是⼀⾸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节所发的⼈⽣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情。
《黄州寒⾷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书'。
天下第四⾏书《伯远帖》《伯远帖》⾏书纸本,因⾸⾏有《伯远》⼆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书,笔⼒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馀清斋帖》,⾄清代时归⼊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五⾏书《⾲花帖》《⾲花帖》杨凝式书,⾏书,墨迹⿇纸本,⾼26厘⽶,宽28厘⽶,共7⾏,63字。
《⾲花帖》是⼀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馈赠⾲花,⾮常可⼝,遂执笔以表⽰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花帖,略带⾏体,萧散有致,⽐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 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自序,记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附近的一次饮宴活动。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
3. 特点分析•笔画瘦长,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用笔凝练,墨色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行书结构丰富,展示了王羲之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 艺术价值《兰亭集序》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在书法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成为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颜真卿《多宝塔碑》1. 背景介绍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为纪念母亲而创作的碑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刚劲有力,富有雄浑的气势。
3. 特点分析•笔画饱满有力,平稳劲道,体现了颜真卿的刚毅个性;•字体充满张力,线条圆润流畅;•行书结构分明,字体匀称美观。
4. 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 背景介绍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为赞美酒泉而创作的铭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笔墨上的造诣。
3. 特点分析•笔画有别于之前的行书作品,增加了横撇的比例;•字体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行书结构稳定,字迹飘逸,整体效果和谐。
4. 艺术价值《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其独特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行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叹为观止,王羲之十大传世名帖,看看让你叹服的是哪篇
叹为观止,王羲之十大传世名帖,看看让你叹服的是哪篇每个领域之中都有让初学者绕不过的大山,如同物理领域上的牛顿,哲学领域上的康德,书法领域则是绕不过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王羲之的十大名帖。
《兰亭序》《神龙兰亭》兰亭序为行书法贴,又被世人称为《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这一书帖被众多人推崇为王羲之书法作品之顶,不过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永绝于世。
上图为唐摹最出名的“神龙本”,亦称为《神龙兰亭》。
《丧乱帖》《丧乱帖》《丧乱帖》先行后草,时行时草,足以变现出王羲之书写时的感情剧烈波动。
在用笔结字上,一般认为相比较《兰亭序》,《丧乱帖》更显古意。
书帖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又被世人称为《曹娥碑》。
后世公认《曹娥碑》为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
《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的由来有一段小故事。
相传有一道士听说王羲之爱鹅,为了得到他的书字特意准备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
王羲之果真为了这群鹅给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
所以《黄庭经》也被后人开玩笑称作《换鹅帖》。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对于《快雪时晴帖》,此书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怀所写,很多人都称赞为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一幅传世行书代表作。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此三帖连为一纸,因此一并展示出来。
《长风帖》《长风帖》《长风帖》,草书,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风帖》其实为三贴,分别为《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三帖。
不过因为临摹在一卷上,世人取之为“长风”。
《上虞帖》《上虞帖》最后展示王羲之的一幅《上虞帖》。
关于此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叫法——《夜来腹痛帖》。
看着这些书法帖真是的让人沐浴在美的世界之中,不由叹为观止。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王铎书法博采众长,楷书主学柳公权,行书主学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的行书成就极高,笔开八面,风格奇绝,基本没有败笔。
人们喜欢将董其昌和王铎相提并论,其实王铎在书法上的创新度要远胜董其昌。
董其昌充其量是低配版的赵孟頫,而王铎行书则不逊于赵孟頫,甚至直追王羲之。
王铎书法欣赏,风格主要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来。
王铎行书精品欣赏。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行书临帖十大范本
行书临帖十大范本随着古人文学技艺的传承与变迁,传统书法逐渐演变成精雕细琢的艺术形式,从此激发了许多书法家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而行书临帖,可谓是这一艺术流派的精髓,也是书法艺术中最受欢迎的分支之一。
下面,就隆重介绍一下行书临帖的十大范本。
第一,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炎的《行草经萃》是行书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字体具有流畅的线条,构图简洁大方,灵活多变,遒劲有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宋代书法家范仲淹的《芳草汇稿》也是行书精品,他用笔凝重而又圆润,以其细腻的曲线和鲜明的笔墨,体现了宋代书法在行书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元代书法家李汝珍的《行书格言》,他将行书结构简练,构图灵动,结篆凝重,笔法流畅,凝神聚气,与宋代、明代书法的特点大相径庭,非常独特。
第四,明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综论》,他采用淡雅、典雅的书体,以其圆润流畅的字体脉络,构筑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深远意蕴的行书气氛,笔法流动自如,非常独特。
第五,明代书法家高复之的《拙政园行书》,他把大量字体结构统一起来,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宁静的书法气氛,读者可以通过它的凝重曲线感受到书法的厚重气质和稳健威猛的气势。
第六,宋代书法家陆游的《行书释文》,他把结篆有度的行书与传统的书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行书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宋代书法的活泼结构和柔美线条。
第七,明代书法家王佐之的《抒情叙事行书》,他用轻松愉悦的笔触构筑出一种抒情叙事的行书风格,把繁复多变的行书字体形式精简抽象,可谓是这一行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第八,明代书法家王嘉之的《行书山水》,他以大量灵动的行书字体和结篆有度的曲线,把山水景致描绘得异常生动,让人可以在笔下走进山水世界。
第九,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行书楷书墨迹》,他精雕细琢的楷书字体,采用雅俗共赏的材料,并将行书和楷书融为一体,并加以感情上的色彩,使它更加清新活泼,甚至拥有古典风格的色彩,是一部古典书写的精品。
第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的《行书诗作》,他用行书抒发出绚丽多彩的诗意情趣,其行书字体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精致的线条,让读者可以在文字的行书中,感受到诗的气韵和美感。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我国诞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创作的书法作品都被人所称赞。
其中十大行书书法作品就是经典。
你知道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有哪些吗?下面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十大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中国书法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10大行书字帖
10大行书字帖
以下是十大行书字帖:
1. 《欧体字帖》:由清代行书大家欧阳询所书,是行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行书的楷模。
2. 《颜真卿行书字帖》:由唐代行书名家颜真卿所书,以其雄浑有力的笔法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3. 《王羲之行书字帖》:由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书,他的行书流畅自然,笔画饱满有力,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4. 《米芾行书字帖》:由宋代行书大家米芾所书,他的行书笔法秀丽俊逸,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
5. 《黄庭坚行书字帖》:由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所书,他的行书融汇了欧、颜、王、米等前人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6. 《赵孟頫行书字帖》:由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他的行书独具一格,笔画刚健有力,给人以刚劲有力的感觉。
7. 《董其昌行书字帖》: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他的行书注重笔画的变化和整体的平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8. 《郑板桥行书字帖》:由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所书,他的行书风格秀逸、洒脱,给人以活泼生动的感觉。
9. 《张旭行书字帖》:由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张旭所书,他的行书潇洒奔放,充满了自由的艺术气息。
10. 《熊十力行书字帖》:由当代书法家熊十力所书,他的行
书工整规范,富有力量感,是现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这些行书字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学习行书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2012-05-03 09:38:55| 分类:| 标签:|字号订阅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一、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二、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八行,三百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 厘米,横72.3 厘米,25 行,共230 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三大行书《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 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
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
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
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 《黄州寒食诗跋》)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必以此为甲观”。
-四、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王珣,(350 - 401) 字元琳,小字法护。
临沂( 今山东临沂县)人。
官至尚书令。
他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个精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
其父王恰,其祖父王导均善书,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其草书《伯远帖》,一直被后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是因为它是十分难得的东晋名人书法真迹。
伯远帖东晋王珣真迹。
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被列为“三希”之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五、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 厘米,宽28 厘米,共7 行,63 字。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
《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
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柳公权(公元7 7 8〜8 6 5年),字诚悬,京兆华王羲之,后学颜真卿, 取精用宏, 加以遒劲丰润, 自成一家, 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 笔正,乃可为法。
”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所写的碑版极多,以致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志,如果求不到他的字, 就会被人们骂为不孝子孙, 但行书流传极少, 因此, 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 6・8厘米,长57・4厘米, 大字行书,计7行,2 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 2 1年), 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 年富力强, 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 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 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
笔法劲爽而纵横悉 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 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 明韩世能、 清冯铨、 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 ,现藏 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点尘俗。
”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
”他 就越发显示《蒙诏帖》的弥足珍贵了。
蒙诏帖》,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 痛快酣畅, 浑莽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
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七、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
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 厘米,横33 厘米。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八、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八岁时(1088 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芾(公元1 0 5 1〜110 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
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请求碑榜,户外之履常满。
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为宝晋斋”。
其于书法各体兼善,尤精行书,大刀阔斧,独往独来,沉着痛快,奇纵变幻,振迅天真,出人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