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合集下载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 关键 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 学声明; 中; 险因素 ; 级预防 卒 危 一
卒 中仍 然 是 重 要 的 医疗 问题 , 给 人 类 自 重 卒 中发 病 率 下 降 了4 %。 有健 康 生 活方 式 它 0 具 身和 经 济 带 来 的 损 失 是 惊 人 的 。 美 国 , 年 的 个 体 与不 具 有 的个 体 相 比, 首 发卒 中风 险 在 每 其 有 大 约 7 .万人 罹 患卒 中, 中有 6 万人 是首 可降低8 %。 95 其 l 0 以下将在全文章节 中详细 阐述 , 有
庭 和其照料者 的生活。 尽管出现了静脉组织型 AHA写作监督 委员会批准 。 写作组 采用系统
纤溶酶原激 活物 ( su — y e pamio e 文献 回顾 ( 盖了2 0 年g 2 0 年4 t se t p ls n g n i 涵 0 6 r 0 9 月发表的 J at ao ,P 治疗急性缺血 j卒 中以及其他 文献) 参考 已发表 的指南、 ci tr tA) v 生 , 个人文件和专家意 有前景 的治疗方法 , 但是有效 的预防仍是减轻 见, 概括现有证据, 指明存在的知识差距, 如证
作者单位
1 05 北 京 市 00 0
危 险标 识根 据是否能被干 预 分类 ( 可干 预的、 不 可干 预的和 潜在可干 预 的) 或者根 据 证据 强度 分 ,
类 ( 充分和 证据不 充分) 不可干预 的险因素 包括年 龄、 证据 。 性别 、 出生体重、 低 种族 和遗传 易感性 。
曦妍 周娟 王燕 郑博 文 李楠 闫兆芬 赵媛 王力群 高俊华 秦学 敏 周世梅 乔 , , , , , , , , , , , 晓红 郁军超 刘卓 田地 李理 张蓉 赵霞 , , , , , ,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心脏病分类标准。

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系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是根据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症状表现来分级的。

该分级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I级、II级、III级和IV 级。

每个等级都反映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决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理解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非常重要。

对于医生而言,通过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措施。

同时,心功能分级也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对于患者而言,心功能分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患者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心功能等级,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量,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系统的原理和各个等级的特点,同时探讨该分级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我们将看到,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促进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管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共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首先,我们将对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进行介绍。

接着,我们将探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心脏病的背景,包括心脏病的定义、类型和发病机制。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系统,并对各个级别进行详细解释。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二部分)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二部分)
证 据 ) 。
耐量异常者的卒中危害 比 (a ad rt , h z r ai HR) o
②尽管 尚缺 乏数 据 说 明避 免 被动 吸 烟 能减 增 加 至2 0 。 .5
少卒 中发生风险, 但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 , 被动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卒 中风 险 可 以 降 低 。 在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和 前 瞻 性 流行 病 学 研 究 均 为 致死性 的, 而强化治疗组6 例卒中均为致死 证 实 , 尿病 是 缺 血 性 卒 中 的 独 立 危 险 因素 , 性 。 糖 R 值波 动于 18 倍 。 9 7 2 0 年 C C .-6 19 - 0 3 D 的数 在 针 对 糖 尿 病 和 心 脏 病 进 行 的 的 欧 洲 心
诊断为糖尿病 , 占国民总数 的59 估计 尚有 此外, .%, 强化治疗组 的心血管事 件致死 风险较常
50 7万人 患有未 经确 诊 的糖尿 病 。 故其 糖 尿病 实 规 治 疗组 低 5% ( ?04 ; 5 0 1-09 ; 7 H/ . 9% 3 . 9 . 4 际患病 率 约占美 国总 人 口1.%。 07 P 00 ) 常 规 治疗 组 3 例卒 中患 者 中有 l例 - .4 。 0 8
C I 血管 紧 张素受 体 阻断 剂 (n itni a goe sn ③使 用多种 手段 , 包括 咨询 服务、 古丁 替 A E 类 、 尼 ye rcpo lces AR ) 代 和 口服 戒烟 药 , 作为 整 个 戒 烟 策 略 的一 部 分 t p l ee tr bok r, B 药物 的治 疗; 患 都 是有 效 的 。 诊 每 一 位 患 者 时, 要 询 问 吸 或 酌 情 给 予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 者 平 均 治 疗 期 接 都 烟状 况 ( 类 推荐 ; 级证 据 ) I B 。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3月17日,《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在第68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 2019)上正式发布。

该指南针对成人(≥18岁)心血管疾病,包括ASCVD、心力衰竭和房颤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生活方式的建议、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其他因素、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措施。

本指南是对以往指南涉及一级预防内容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指南要点:1. 终生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方法。

2. 建立团队医疗管理措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

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体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便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

3. 年龄在40至75岁之间且正在接受心血管疾病预防评估的成年人,在开始药物治疗前,如降压治疗、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治疗,应接受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并且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先进行风险讨论。

此外,对特定个体评估其他风险增加因素如测量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指导预防性干预的决策。

4. 所有成年人都应摄入健康的饮食,强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瘦肉或动物蛋白、鱼类的摄入,并尽量减少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建议通过咨询和限制热量的方式来实现和保持减重。

5.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剧烈体力活动。

6. 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和实现推荐的运动量至关重要。

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选择,然后考虑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7. 每次健康检查时都应对所有成年人进行吸烟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吸烟者应给予帮助并强烈建议戒烟。

8. 由于缺乏净获益,阿司匹林不建议常规常用于ASCVD一级预防。

对于年龄在40~70岁有ASCVD 高风险但没有出血风险增加的成年人,可考虑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作为一级预防治疗。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进展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进展

㊃专家论坛㊃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进展诸葛瑞琪㊀刘梅林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通信作者:刘梅林,电子信箱:liumeilin@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3.002㊀㊀ʌ关键词ɔ㊀阿司匹林;㊀心血管疾病;㊀一级预防基金项目:北大百度基金资助项目(2019BD019)Advances in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㊀Zhuge Ruiqi,Liu MeilinDepartment of Geriatrics,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Meilin,Email:liumeilin@ʌKey wordsɔ㊀Aspirin;㊀Cardiovascular diseases;㊀Primary preventionFund program:Peking University Baidu Fund Project(2019BD019)㊀㊀多年来,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㊂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获益[1-5]㊂而近年,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遭受质疑,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共识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推荐也进行了更新㊂现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概述如下㊂1㊀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首次出现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多项大型研究结果[6-9]㊂2018年以来,多项大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争议㊂ARRIVE研究[10]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多中心研究,共纳入12546例中等心血管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20%)的非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9ʃ7.1)岁,随机分成阿司匹林(100mg/d)组或安慰剂组,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㊂结果显示,两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R:0.96, 95%CI:0.81~1.13),阿司匹林组总心肌梗死事件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HR:0.53, 95%CI:0.36~0.79;HR:0.55,95%CI:0.36~0.84),而胃肠道出血事件(主要是轻微出血)增加(HR: 2.11,95%CI:1.36~3.28)㊂ASCEND研究[11]纳入了15480例年龄ȡ40岁的糖尿病患者(5年心血管风险<5%或5%~10%),随机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或安慰剂,平均随访7.4年㊂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㊁非致死性卒中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㊁心血管死亡)显著低于安慰剂组(HR:0.88,95%CI:0.79~ 0.97),总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㊂阿司匹林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HR:1.29, 95%CI:1.09~1.52),其中多数为消化道出血,致死性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未增加㊂ASPREE研究[12]从社区纳入了年龄70岁以上㊁无基础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共19114例,中位年龄74岁,随机分为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中位随访4.7年㊂结果显示,两组心血管事件(HR:0.95, 95%CI:0.83~1.08)及其他主要终点事件(死亡㊁痴呆或持续性身体残疾)(HR:1.01,95%CI:0.92~ 1.11)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未延长5年无残疾生存期㊂阿司匹林组癌症相关死亡(HR:1.31, 95%CI:1.10~1.56)㊁全因死亡(HR:1.14,95%CI: 1.01~1.29)和严重出血事件(HR:1.38,95%CI: 1.18~1.62)的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㊂TIPS-3研究[13]是一项最新的随机㊁双盲㊁对照研究,入选具有中危心血管风险㊁年龄ȡ50岁男性或ȡ55岁女性共计5713人,平均年龄63.9岁,随访时间4.6年㊂入选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安慰剂组㊁复方制剂(辛伐他汀+阿替洛尔+氢氯噻嗪+雷米普利)/安慰剂组㊁阿司匹林联合复方制剂/安慰剂组㊂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单用复方制剂可使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㊁心肌梗死㊁卒中㊁心力衰竭㊁心原性猝死及血运重建)风险下降21%(HR:0.79,95%CI:0.63~1.00),单用阿司匹林可使复合终点事件风险下降14%(HR:0.86,95%CI: 0.67~1.10),复方制剂联合阿司匹林75mg/d可使复合终点事件风险下降31%(HR:0.69,95%CI: 0.50~0.97)㊂此外,TIPS-3研究显示,阿司匹林75mg/d组与安慰剂组出血风险相当,并未显著增加出血风险㊂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发表的荟萃分析[14]纳入了15项随机对照试验㊁共计165502例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显著降低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同时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出血事件㊂此外,在随访时间ȡ5年的人群中,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㊂同年,发表在JAMA上的荟萃分析[15]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㊁共计164225例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同时显著增加大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和大出血事件增加风险相似㊂Mahmoud等[16]的荟萃分析纳入了11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入选157248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不减少全因死亡率,但增加主要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㊂2021年,Lancet杂志发表的荟萃分析[17]纳入TIPS-3㊁HOPE-3和PolyIran研究,共计18162例患者,旨在评价包含或不含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方案的疗效差异㊂结果显示,复方制剂组(至少包含两种降压药物及他汀类药物,同时包含或不含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㊂相比不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组,包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各分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程度更显著㊂包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组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卒中㊁致死性大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㊂同年,一项荟萃分析[18]纳入了32024例有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人群,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糖尿病患者较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总死亡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㊂202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 States Preventa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回顾总结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一级预防中的最新证据并更新了USPSTF荟萃分析[19],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ɤ100mg)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但同时增加消化道大出血及颅内出血的风险(高级别证据)㊂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轻微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中等级别证据),长期服用(超过10年)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低级别证据)㊂2022年,Calderone等[20]发表了迄今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疗效最大样本量的荟萃分析,纳入21项随机对照研究㊁共17381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增加大出血及消化道出血风险,年龄<65岁的年轻人群获益相对更大㊂2022年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杂志上的一项研究[21]评估了服用阿司匹林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关系,纳入6项观察性研究㊁共30827例有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年龄ȡ40岁的患者,平均(66.8ʃ9.2)岁,其中22069例(73.6%)为无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人群,结果显示在平均随访5.3年期间,相比于基线时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26%(HR:1.26,95%CI:1.10~1.44,Pɤ0.001)㊂在无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人群亚组中,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心力衰竭风险增加27%(HR:1.27, 95%CI:1.10~1.46,P=0.001)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㊂2㊀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继ARRIVE㊁ASCEND及ASPREE研究结果发布后,各国指南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相继更新,如表1所示㊂2022年4月USPSTF发布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推荐声明[22],首次取消对于60岁以上人群个体化应用阿司匹林的建议,不推荐在ȡ60岁的成年人中开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㊂USPSTF建议,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ȡ10%的40~59岁成年人可根据个体情况并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开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㊂3㊀思考与展望近年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研究显示,受试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控制,较入选时的心血管病风险降低,有可能弱化了表1㊀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指南及共识推荐[22-27]USPSTF: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结局的获益㊂鉴于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风险增加,不推荐心血管疾病低中危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㊂2021年发布的TIPS-3研究结果显示,在已接受规范降压㊁调脂治疗且排除了高出血风险的人群,阿司匹林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患者带来进一步获益㊂基于当前研究证据,ACC/AHA㊁ADA㊁ESC更新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用于40~70岁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且出血风险较低的人群可能获益,使用与否应由患者和医师共同决策㊂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尚不能否定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高危群体的获益,鉴于我国整体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人群的占比较高,对于心血管病高风险㊁低出血风险的个体仍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㊂此外,临床研究中多使用阿司匹林100mg/d,缺乏更低剂量或个体化剂量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以及中国人群数据,如何评估获益-风险比使患者最大获益㊁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期待未来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回答目前存在的问题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Angiolillo DJ,Capodanno D.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21st Century:A Review of theEvidence[J].Am J Cardiol,2021,144Suppl1:S15-S22.DOI:10.1016/j.amjcard.2020.12.022.[2]ISIS-2(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Collaborative Group.Randomised trial of intravenousstreptokinase,oral aspirin,both,or neither among17,187casesof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SIS-2[J].Lancet,1988,2(8607):349-360.DOI:10.1016/S0140-6736(88)92833-4.[3]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ATT)Collaboration,Baigent C,Blackwell L,et al.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09,373(9678):1849-1860.DOI:10.1016/S0140-6736(09)60503-1.[4]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A Randomised,Blinded,Trial of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IschaemicEvents(CAPRIE).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J].Lancet,1996,348(9038):1329-1339.DOI:10.1016/s0140-6736(96)09457-3.[5]Visseren FLJ,Mach F,Smulders YM,et al;ESC ScientificDocument Group.2021ESC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Eur J Prev Cardiol,2022,29(1):5-115.DOI:10.1093/eurjpc/zwab154.[6]Hansson L,Zanchetti A,Carruthers SG,et al.Effects of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Hypertension OptimalTreatment(HOT)randomised trial.HOT Study Group[J].Lancet,1998,351(9118):1755-1762.DOI:10.1016/s0140-6736(98)04311-6.[7]Ridker PM,Cook NR,Lee IM,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low-dose aspirin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women[J].N Engl JMed,2005,352(13):1293-1304.DOI:10.1056/NEJMoa050613.[8]Ogawa H,Nakayama M,Morimoto T,et al.Low-dose aspirin for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8,300(18):2134-2141.DOI:10.1001/jama.2008.623. [9]Ikeda Y,Shimada K,Teramoto T,et al.Low-dose aspirin for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patients60years or older with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J].JAMA,2014,312(23):2510-2520.DOI:10.1001/jama.2014.15690.[10]Gaziano JM,Brotons C,Coppolecchia R,et al;ARRIVEExecutive e of aspirin to reduce risk of initial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at moderate risk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ARRIVE):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8,392(10152):1036-1046.DOI:10.1016/S0140-6736(18)31924-X.[11]ASCEND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Bowman L,Mafham M,etal.Effects of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n persons with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2018,379(16):1529-1539.DOI:10.1056/NEJMoa1804988.[12]McNeil JJ,Wolfe R,Woods RL,et al.Effect of aspirin on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bleeding in the healthy elderly[J].NEngl J Med,2018,379(16):1509-1518.DOI:10.1056/NEJMoa1805819.[13]Yusuf S,Joseph P,Dans A,et al;International Polycap Study3Investigators.Polypill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in persons withoutcardiovascular disease[J].N Engl J Med,2021,384(3):216-228.DOI:10.1056/NEJMoa2028220.[14]Abdelaziz HK,Saad M,Pothineni NVK,et al.Aspirin for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J Am CollCardiol,2019,73(23):2915-2929.DOI:10.1016/j.jacc.2019.03.501.[15]Zheng SL,Roddick AJ.Association of Aspirin Use for PrimaryPreven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Bleeding Events: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2019,321(3):277-287.DOI:10.1001/jama.2018.20578. [16]Mahmoud AN,Gad MM,Elgendy AY,et al.Efficacy and safetyof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a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J].Eur Heart J,2019,40(7):607-617.DOI:10.1093/eurheartj/ehy813.[17]Joseph P,Roshandel G,Gao P,et al.Fixed-dose combinationtherapies with and without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J].Lancet,2021,398(10306):1133-1146.DOI:10.1016/S0140-6736(21)01827-4.[18]Ma H,Gu Q,Niu H,et al.Benefit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Aspirin U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A Meta-Analysis[J].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21,12:741374.DOI:10.3389/fendo.2021.741374.[19]Guirguis-Blake JM,Evans CV,Perdue LA,et al.Aspirin use to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updated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Services Task Force[J].JAMA,2022,327(16):1585-1597.DOI:10.1001/jama.2022.3337.[20]Calderone D,Greco A,Ingala S,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Aspirin for Primary Cardiovascular Risk Prevention in Youngerand Older Age: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173,810Subjects from21Randomized Studies[J].Thromb Haemost,2022,122(3):445-455.DOI:10.1055/a-1667-7427.[21]Mujaj B,Zhang ZY,Yang WY,et al.Aspirin use is associatedwith increased risk for incident heart failure:a patient-levelpooled analysis[J].ESC Heart Fail,2022,9(1):685-694.DOI:10.1002/ehf2.13688.[22]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Davidson KW,Barry MJ,etal.Aspirin Use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US Preventive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JAMA,2022,327(16):1577-1584.DOI:10.1001/jama.2022.4983.[23]Murphy E,Curneen JMG,McEvoy JW.Aspirin in the ModernEra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J].Methodist DebakeyCardiovasc J,2021,17(4):36-47.DOI:10.14797/mdcvj.293.[24]Arnett DK,Blumenthal RS,Albert MA,et al.2019ACC/AHA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9,140(11):e596-e646.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678.[25]Cosentino F,Grant PJ,Aboyans V,et al;ESC ScientificDocument Group.2019ESC guidelines on diabetes,pre-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SD[J].Eur Heart J,2020,41(2):255-323.DOI:10.1093/eurheartj/ehz486.[26]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management: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J].Diabetes Care,2020,43(Suppl1):S111-S134.DOI:10.2337/dc20-S010.[27]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写作组.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OL].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19,2:e1000020(2019-08-19)./index.php/Column/columncon/article_id/183.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20.㊀Chinese Expert Working Group of Aspirin Application in Primary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2019Chinese expertconsensus statement on aspirin application in primary prevention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OL].Chinese Video Journal ofCardiology,2019,2:e1000020(2019-08-19).http:///index.php/Column/columncon/article_id/183.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20.(收稿日期:2022-04-15)(本文编辑:谭潇)㊃读者㊃作者㊃编者㊃关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㊀㊀为维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权益以及中国心血管杂志的声誉,防止非法网站假冒我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㊁并通过骗取相关费用非法获利,现声明如下:1.投稿-审稿-编辑进度查询:中国心血管杂志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由中国知网(CNKI)提供技术支持,可于中国心血管杂志官方网站()首页点击 投稿 按钮,或直接输入链接(/ EditorB3N/index.aspx),注册登录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进行投稿㊁审稿和编辑进度查询㊂我刊不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投稿,也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㊁征稿活动㊂2.杂志信息获取:登陆中国心血管杂志官方网站(),关注官方微信(zgxxgzz,已获得腾讯认证),可查询编辑部地址㊁联系电话等信息(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联系电话:************-8109);发送邮件至官方邮箱(zgxxgzz@),可获得自动回复以上相关信息㊂3.费用支付:若稿件通过定稿会审稿决定录用,作者将收到以我刊官方邮箱发出的录用通知和版面费缴纳通知,在此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审稿费等;若稿件未通过定稿会审稿决定退稿,作者也将收到退稿邮件,本刊从未有转介其他杂志刊登的业务㊂‘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本刊发表《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近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参照我国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更加精准的适用人群、不适宜人群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给予了明确和实用的推荐,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今为止,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在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大于其引起的出血风险;在缺血风险相对较低和(或)危险因素控制相对良好的人群(如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增加的地区人群),阿司匹林的出血不良反应则抵消了其微弱的获益。

因此,该共识结合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较多、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风险评估方法也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科学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的临床路径,旨在使临床一线医生能够精准地使用阿司匹林。

当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肯定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仍有重要价值。

●引言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1,2,3,4]。

但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5,6,7]。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脂肪: ⑴ 脂肪: 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ⅰ. 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 酸,易于在动脉血管壁上沉淀下来,形成动脉硬 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肪饮食可能与胰腺 癌、前列腺癌有关。还会形成脂肪肝、胆结石、 肥胖病、糖尿病,有害健康。 • 营养学家认为:每人、每天摄入脂肪的量应控 制在:体重(公斤数)×0.45。70公斤体重的人为 31.5克。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 生活方式干预
ⅱ一天一份牛奶: 一天一份牛奶:
6 糖尿病:现已确认糖尿病是冠心病 糖尿病: 的等危病。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 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2倍,女性为对 照组的3倍。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 肥胖:中国成年人的体重指数【BMI=体重 肥胖: (kg)/身高(m2)】为21-24。中美心血管 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每 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 57%,男性增加50%。 近10年来我国人群的 体重指数有增高的趋势。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 生活方式干预
ⅱ. 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心血管病患 者的饮食必须掌握减少动物脂肪的用量,同时 要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如:花生 油、豆油、玉米油等。每日动物脂肪不超过脂 肪总量的百分之九。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 生活方式干预
ⅲ. 研究证明,进食ω-3脂肪酸后,在较短时间
类 别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 轻度”) 级高血压(“轻度 级高血压 轻度” 2级高血压 中度”) 级高血压(“中度 级高血压 中度” 3级高血压 重度”) 级高血压(“重度 级高血压 重度”
<120 <130 130-139 140-159 160-179 ≥180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新近联合发表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治疗临床实用指南[1]。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具体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新指南对心衰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修订,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例如生活质量、参与决策、护理协调、过渡和姑息治疗。

一、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1.心衰的分类与定义分为2类4期。

第1类: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40%)的心衰(HFrEF),也称为收缩期心衰。

第2类:LVEF保留(≥50%)的心衰(HFpEF),也称为舒张期心衰,又分为LVEF临界(41-49%)和LVEF 改善(>40%)两种。

A期:心衰高危但无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衰症状。

B 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无心衰体征或症状。

C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且(曾)有心衰症状。

D期:顽固性心衰且需要特殊干预。

ACC和AHA的这种分期强调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用于描述具体的患者和人群。

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分级则强调运动能力和疾病的症状状态。

2.心衰(包括HFpEF)患者的初次和多次评估病史和物理检查应认真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物理检查,寻找导致心衰发生或加速进展的心性和非心性疾患或行为。

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询问3代家族史,帮助诊断家族性DCM。

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评估其容量状态和生命体征,包括多次评估体重、颈静脉压和有否外周水肿或端坐呼吸。

风险评分多变量风险评分可评估门诊或住院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

应用风险评分预测慢性患者结果的模型包括西雅图心衰模型、心衰存活评分、CHARM风险评分和CORONA风险评分。

I-PRESERVE评分尤其适合于慢性HFpEF。

在急性失代偿性患者,应用ADHERE分类回归树状模型、AHA随指南而行评分、EFFECT风险评分、ESCAPE风险模型和出院评分、以及优化心衰风险预测列线图。

诊断性检查初次化验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血清电解质(包括钙与镁)、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糖、空腹血脂、肝功能和甲状腺刺激素。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 20 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初筛工具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 Framin gham 危险评估模型、欧洲 SCORE 危险评估模型、 WHO/ISH 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

Framin gham 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

武阳丰等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

该量表适用于 35~59 岁人群,可以预测该人群未来 10 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但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 10 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对该人群应更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该量表见图 1~2。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 10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1/ 5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 10 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 2008 年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 10 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

健康个体未来10 年冠心病平均危险和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表 1,图 3。

从新共识重新认识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

从新共识重新认识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
心梗发生率降低28% 首次心梗下降44%,致死性心梗下降66%,DM 者首次心梗下降61% 总死亡率下降10%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 经得到公认,然而,其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却争议不断。
随着2018年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ASCEND研究、ARRIVE研究、ASPREE 研究三大研究结果均不支持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争议声再起。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可以看出,新指南推荐阿司匹林有条件地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但是,阿司 匹林依然列在CVD一级预防的核心策略之中。
下列 ASCVD 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 Ⅱ b, A)
40-70 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 ASCVD 的 10年预期风险≥ 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 3 个 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 血管病风险。高血压; Nhomakorabea糖尿病;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2 mmol/L或LDL-C≥4.1 mmol/L或HDL-C<1.0 mmol/L; 吸烟;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
基线风险评估是正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前提
2019 2019 2019 2019 1992
1989 1988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循证学依据
女性健康研究WHS 一级预防方案PPP 血栓预防试验TPT 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 研究ETDRS 美国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4连发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4连发
t r e a t me nt
囊治疗头痛疗效确切 ,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能作用机 制有 以下几个方面 :( 1 )通过抑制 5一H T释 放 ,调节致痛 因 子 ,达到镇痛作用 ; ( 2 )提高血小 板 内环 磷酸腺 苷水平 ,减
低血栓素合成 ,抑制血小板 聚集 ,降低血 黏度 ,改善脑 循环 , 增加大脑供血 、供氧 ; ( 3 )所含 微量元素 、多种 氨基酸 营养 脑神经等 ,增加大脑血流量 ,改善脑细胞功能 ,防治偏头痛反
6问 卷对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进 行 评 分 ,评 价 治 疗 效 果 ,为 临 床 治 疗 方案 的 选 择提 供 依 据 。
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 放 电 的影 响研究 [ J ] . 中国全科 医学 ,
2 0 1 3,1 6( 1 ):1 6 1 .
4 Da l k a r a T, Z e r v a s N T, Mo s k o wi t z MA. Fr o m s p r e a d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t o
复发作 。
本研究采用头痛宁胶囊 、尼莫地平及两药合用进行疗效对 照观察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较 另外两组 H I T一 6评分减少 幅
度更大 ,表明头痛宁胶囊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可能 优于单药治疗 ,同时发 现头痛宁胶囊的疗效可能略优于尼莫地
3 讨 论
平 。各组治疗期问均未见不 良反应。因此头痛宁胶囊和尼莫地

8 2・
P J CC P VD Ma r c h 2 0 1 4, V o l ,2 2 N o . 3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其中尼莫地平组 H I T一 6评 分高于头痛

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ABCDE方案更新

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ABCDE方案更新

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ABCDE方案更新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寿命的重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

3月17日,《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在第68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 2019)上正式颁布,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总结为“ABCDE”,并简化为一张图表。

图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ABCDE”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预防方法首先强调以下三点:(1)基于团队的管理(I,A);(2)共同决策(I,B-R);(3)经济和社会因素(I,B-NR)。

A –评估风险(Assess Risk)为无症状患者选择最佳风险降低策略首先要准确评估ASCVD风险:(1)对于40~75岁的成年人,应常规评估传统的ASCVD危险因素,并使用种族和年龄特异的汇总队列方程(PCE)来计算10年ASCVD 风险(I,B-NR)。

(2)对于20~39岁的成年人,至少每4~6年评估一次传统ASCVD 危险因素是合理的(IIa,B-NR)。

(3)对于处于临界风险(10年ASCVD风险5%~<7.5%)或中等风险(10年ASCVD风险≥7.5%~<20%)的成年人,使用额外的风险增强因素来指导关于预防性干预措施(如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决策是合理的(IIa,B-NR)。

(4)对于中等风险(10年ASCVD风险≥7.5%~<20%)的成年人或处于临界风险(10年ASCVD风险5%~<7.5%)的部分成年人,如果基于风险的预防性干预决策仍不确定,测量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以指导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风险讨论是合理的(IIa,B-NR)。

(5)对于20~39岁和40~59岁且10年ASCVD风险<7.5%的成年人,可以考虑估算终生或30年ASCVD风险(IIb,B-NR)。

基于人群的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解释评估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预防斑块与血栓,谁更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预防斑块与血栓,谁更重要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 年1月第29 卷第1期Chin J Hypertens,January 2021,Vol. 29 No. 1•学术争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预防斑块与血栓,谁更重要?林海龙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33王树芳(柘城县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河南柘城47620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顾名 思义是 由动脉粥样硬 化为基础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急 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壁 内血肿)、外周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 动脉)疾病。

A S C V D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首 先看一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6个阶段:①首先 是泡沫细胞沉积于内膜下形成脂质点,此阶段是动脉 粥样硬化开始的标志;②第二阶段泡沫细胞不断堆积致脂质点不断扩大.在内膜下形成脂质条纹;③第三阶 段,病变进一步发展,脂核形成,即进人斑块前期;④第 四阶段,脂质池形成,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对脂质池进 行包裹.即形成粥样斑块;⑤第五阶段,弹力纤维、胶原 纤维迁移覆盖于脂质池外层形成纤维帽,发展成典型 的动脉粥样硬化,在此阶段斑块突出于血管腔形成血管狭窄;⑥第六阶段,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旦斑块破 裂.就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而出现各种急性A SC VD。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最早期,即第一、二 阶段.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改 善血管 内皮细 胞功能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逆运转,脂质点和脂质条纹有可能 完全消失。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稿 复件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稿  复件

简而言之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未雨绸缪!
二级预防:已病防变! 亡羊补牢!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提出: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INTERHEART study
高龄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冠心病家族史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房颤
缺乏运动
肥胖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2004 Sep 11-17;364(9438):937-52 .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脂质沉积为主
平滑肌细胞和胶原
血栓出血
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事件共同发病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主要
年龄
次要
体力活动减少
新近提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性别
肥胖和超重
血管内膜损伤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A型性格 遗传
微量元素 缺氧
抗原-抗体作用 维生素
某些酶活性降低 ……
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 胰岛素抵抗 铁贮存增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过度表达 左心室肥厚
纤维蛋白原增多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感染(病毒、衣原体、细菌)
防治方针
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率 干预疾病进程——减少事件率 目标:让个体不发病或晚发病,发病后能
带病维持到预期寿命
目前医学的水平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 压病等慢性病还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故这 些慢性病又称为终身性疾病!但这些疾病 是可防、可控的!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在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3% 情况下,对经过慎重选择无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造影显示狭窄≥60%,有效多普勒超 声显示狭窄≥70%)实施预防性CEA 是有用(Ⅱa 级推荐;A 级证 据)。(指南为I级推荐,A级证据)应该指出是,伴随药品治疗进 展,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手术获益可能低于预期,3%手术并发症发生 率阈值可能订得有些偏高。
对手术风险较高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能够考虑行CAS 替换CEA治疗,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尚不确定(Ⅱb级推 荐, C级证据)。 (指南为Ⅱb级推荐,B级证据)
不推荐在人群中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进行筛查(III级推 荐, B 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16页
镰状细胞病
患镰状细胞病儿童,应该从2 岁起接收经颅多普勒(TCD)筛查 (Ⅰ级推荐;B 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4页
不可干预危险原因
年版指南推荐意见: 对有罕见遗传病因卒中患者能够考虑遗
传咨询(Ⅱb级推荐;C级证据)。 尚无充分资料推荐遗传筛查用于初发卒
中预防。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5页
版指南对不可干预危险原因推荐意见
问询家族史可有利于识别卒中高风险者(Ⅱa级推荐; A级证据)。
美国新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第10页
糖尿病
如 JNC 7 指南所述,在1 型或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把控制血压作 为强化预防心脑血管病风险办法。降低血压目标值是<130/80 mmHg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在患有糖尿病成年人中,用血管担心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 管担心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高血压是有用(Ⅰ级推荐;A 级 证据)。(指南未明确给予推荐和证据等级)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共识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共识
PWV: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采用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和肱—踝动脉PWV(baPWV)
项目
正常值
增大的意义
cfPWV
<900mm/s
主动脉硬度增高
baPWV
<1400mm/s
大动脉和外周动脉硬度增加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现状
除禁忌证,有MA或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ACEI或ARB治疗。
3
2
1
特殊人群—高龄老年人
改变生活方式,但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饮食方案。
控制血压≤150/90 lllnl Hg。
控制血脂:根据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和个体特点确定降脂治疗的目标值,强调胆固醇达标,他汀类药物剂量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酶。
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心血管事件下降15%,心梗下降36%
血栓预防试验TPT IHD发病率降低20%
一级预防方案PPP 心血管死亡下降44%,心血管事件降低23%
女性健康研究WHS 首次脑梗死下降24%
J-PAD 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显著降低
非致死性心梗风险下降23%
ATT:抗栓协作组 6个一级预防试验; N=95000例受试者; 阿司匹林 vs.安慰剂
项目
下降程度
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
胆固醇水平
0.34mmol/L
24
收缩压
5.1mmHg
20
吸烟量
11.7%
12
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减少贡献最大
N Engl J Med 2007;356:2388-98
IMPACT 英格兰和威尔士,1981-2000

你的父母还在乱吃阿司匹林么?

你的父母还在乱吃阿司匹林么?

你的父母还在乱吃阿司匹林么?在过去,医学上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常用来预防心血管类的疾病,但是目前,这种说法得到了质疑。

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那些不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者是高风险的人群来说(年龄超过70岁),应尽量避免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使用应慎重再慎重,千万不可以乱吃。

1.父母服用阿司匹林当作一级预防需谨慎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该药能够避免血液发生凝结。

当然,对于机体来说,血块的凝结十分关键,如果失去了这种能力,当机体出现小的伤口时,有极大的可能会发生大量失血。

但是如果血管内有血块凝结而成,就会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容易引起缺血性的脑中风。

因此,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说,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利于减小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几率,但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存在出血风险。

2. 父母服用阿司匹林当作二级预防仍有必要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医学上将预防的标准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预防指的是为了避免出现疾病的最初表现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对机体各部分功能造成的影响或者是为了避免病情复发施行的措施。

美国心脏病协会在2019年3月份发布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其中介绍了多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比方说服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管理胆固醇以及评估ASCVD的风险等等,主要强调降脂治疗的意义。

新指南表明,对于那些不存在高风险的高龄人群来讲,不再推荐每天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在二级预防中可以使用该药物,这是由于对于那些发作过心脏病或这者是中风的人群来说,每天使用75mg到100mg的阿司匹林能够明显降低中分和心脏病复发的概率。

对于年龄分布在40岁到70岁之间,且存在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是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疾病,但只是推荐二级预防的患者使用。

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因为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所以即使不考虑心脏病的风险,也不会每天坚持使用阿司匹林药物。

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张明园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6)8
【总页数】2页(P550-551)
【关键词】精神障碍;一级预防;卫生工作方针;精神医学
【作者】张明园
【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R544.1
【相关文献】
1.重视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美国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J], 刘春风
2.加强一级预防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J], 雍伟哲
3.加强一级预防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J], 雍伟哲
4.深刻理解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J], 张啸飞; 胡大一
5.民政部:着力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力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切实维护精神障碍者权益 [J], 贾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

(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

(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

(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

(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

(8)对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改善血糖控制。

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药物,其次考虑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9)评估门诊每位成年人的吸烟情况,并且强烈建议和指导吸烟者戒烟。

(10)因为缺乏净获益,阿司匹林在ASCVD一级预防中应慎用。

(11)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4.9 mmol/L或≥190 mg/dl)患者、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经临床风险评估确定有明确ASCVD风险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

(12)建议对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

对于需药物治疗者,其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应<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13)有限医疗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考虑。

二、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一)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纳入一级预防2019一级预防指南旨在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保健。

以患者为中心的预防工作强调以团队为基础、医患共同决策,并强调评估ASCVD一级预防各个健康因素的社会决定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把这些考虑因素贯穿于预防CVD临床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去。

具体归纳为:(1)以团队为基础,对CVD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

要充分利用不同学科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合作来改进和维护CVD预防的质量;同时也要促进患者和家庭成员参与,该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为主体。

(2)医患共同决策,医生应让患者参与讨论个性化CVD风险评估及其对预防策略的潜在性获益,医患共同决策制定降低CVD风险的最佳策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目标和医疗干预方法等。

(3)评估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医生应充分了解影响患者CVD预防措施有效实施(包括依从性)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条件、教育情况、缺乏健康知识、宗教信仰、伴随的精神疾病合并症、社会支持等),如影响心血管风险的压力源,影响饮食、运动、减重、控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干预执行和依从性的社会因素是什么等。

医生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讨论之后,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干预策略。

(二)CVD风险评估CVD风险评估是一级预防的基础。

尽管建议所有人遵循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评估个人10年CVD绝对风险能够使预防干预的强度与患者的绝对风险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干预的预期效益,并将过度治疗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

10年CVD风险评估可用于指导血脂管理和血压管理。

风险评估是与患者讨论降低风险共同决策的第一步("临床-患者讨论"),而不是开始药物治疗的唯一决定因素。

因此,在应用风险评估公式计算风险之后,再使用额外的风险增强因素来指导低至中等风险成年人的预防干预措施决策。

边缘或中期估计的10年风险预防治疗的价值在许多个体可能不确定,其中一些患者可能不愿意采取药物治疗,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人CVD风险增加。

对这些人,可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估,可以将风险向上或向下重新分类,以此作为医患共同决策。

对于年龄在20~59岁的中青年,建议评估终生风险。

对于75岁以上的成年患者,临床医生和患者应在合并症和预期寿命的背景下讨论适合该年龄段的预防性治疗可能带来的益处。

风险增强因素包括:(1)早发ASCVD家族史: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

(2)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LDL-C 4.1~4.8 mmol/L(160~189 mg/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4.9~5.6 mmol/L(190~219 mg/dl)。

(3)代谢综合征:腰围增加(男性≥90 cm,女性≥85 cm),甘油三酯(TG)升高[≥1.7mmol/L(150 mg/dl),空腹],血压升高(血压≥130/85 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血糖升高(空腹血糖≥6.l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治疗者),以及低HDL-C (男性<1.04mmol/L;女性<1.3 mmol/L)等因素。

有3个因素或更多可做出诊断。

(4)慢性肾脏病: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59 ml·min-1·1.73 m-2,伴有或无蛋白尿,未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5)慢性炎症:如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

(6)早期绝经史(40岁前)和妊娠相关疾病史:如先兆子痫,可增加晚期ASCVD风险。

(7)血脂等生物指标:①持续升高的原发性高TG血症[≥1.7mmol/L (150 mg/dl),非空腹]。

②如果同时测量了下列指标,其水平应为:高敏C反应蛋白(CRP)≥2.0 mg/L;脂蛋白(a)升高,≥125 nmol/L(50 mg/dl),早期ASCVD 家族史是其检测的相对适应证;载脂蛋白B(ApoB)升高,≥1.3 mmol/L(130 mg/dl),相当于其检测的指标TG≥2.3 mmol/L(200 mg/dl),LDL-C>4.1 mmol/L(160 mg/dl);踝臂指数(ABI)<0.9。

三、影响心血管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一)营养和饮食健康营养饮食对CVD及其危险因素有重要影响,可能逆转或减少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

由于营养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有关心血管营养方面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有限。

尽管如此,已有众多观察性研究显示CVD死亡率与饮食模式存在密切关系,尤其是与糖、低热量甜味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精制谷物、反式脂肪、饱和脂肪、钠、红肉和加工红肉的关系。

营养和饮食建议:(1)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

(2)以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可降低ASCVD风险。

(3)控制钠摄入(每人盐摄入<6 g/d)有助于降低CVD风险。

(4)减少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加糖饮料的摄入。

(5)应避免反式脂肪的摄入。

研究发现限制食品工业使用反式脂肪的规定与减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

反式脂肪对脂质和脂蛋白有不良影响,并促进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炎症和心律失常。

(二)运动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诸多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体育锻炼是维持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基石。

指南建议需要在个人和人群两个层面增加体育活动。

2019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大量的观察数据支持有氧运动降低CVD风险。

同时,还要鼓励进行阻抗运动,因为有证据表明阻抗运动可带来健康益处,包括改善身体机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能还能降低血压。

阻抗运动是否能降低CVD风险还不清楚。

1.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中等强度和剧烈运动的等效组合),以降低CVD风险。

指南也指出较短的运动时间可能与较长的运动时间(如≥10 min)一样有益,因此,身体运动重点应放在总累积量上。

2.进行更多有氧运动者(每周进行中强度有氧运动300 min或高强度有氧运动150 min),CVD风险进一步降低。

同时指南指出进一步增加身体运动到更高的水平可持续带来获益,但这种获益会逐渐减少;而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不同,其能随着体力运动水平的逐渐增加而持续获益且不逐渐减少。

目前还不确定的是锻炼的上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强度上,这些高强度运动或锻炼是否会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后果还不清楚。

因此,在与患者的讨论中,应该提到这些非常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如最低推荐量的10倍以上)可能的获益及大小。

3.运动比不运动好,从CVD风险获益的运动开始并累积的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量,没有最低运动量下限值要求,但应尽一切努力促进所有成年人达到建议的最低运动量。

4.减少成人久坐行为可能降低CVD风险。

有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报告指出,每天静坐时间越长,患CVD和糖尿病的风险越高,而静坐时间与身体运动无关,并不因为有身体运动而降低由于静坐时间长而带来的ASCVD风险。

四、影响心血管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一)成人超重和肥胖建议成年超重/肥胖者采取为期≥6个月的包括增强身体运动和低热量饮食等方面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帮助参与者坚持低热量饮食(每天800~1 500 kcal)和增加身体运动。

该指南主要关注针对超重和肥胖者的生活方式干预,而减重干预措施应谨慎实施并个体化,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以避免有害影响(如导致身体瘦弱、蛋白质缺乏)而导致肌肉质量的减少及营养不足等。

(二)成人2型糖尿病1.饮食干预: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干预措施。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控制2型糖尿病尤为重要,重点应放在摄入富含纤维的全谷物和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