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doc吴良玉
研修日志:我所遇到的职业倦怠及我想采用的调节策略学生吴良玉今天我听了马红宇老师的讲授之后,感想确实是很多的。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这所农村中学已经教书十多年了。
确实是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情绪,很容易疲劳,也很容易生气。
缺乏工作的激情有时甚至感到厌恶。
对学生也很没有耐心,有时还很无理。
对待同事也是很不信任,总在怀疑他们的用意。
回避跟他人接触,有时很想逃避这份即累又压力过大的工作。
曾经我为此感到很茫然,也为此到处找过资料。
都未找到自己这种心里的根源是什么?直到今天才明白自己的一切都起源于这种职业倦怠。
我听了马老师的上课后,认真的分析了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 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中学,所有学生都在学校住宿。
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要六点起床,陪学生做早操,上早读课和晨读课,然后自己还要教两班的英语课。
到晚上还要上两到三节晚自习。
上完晚自习之后,要送学生就寝,直到他们安静睡去了,自己才能回来备课,和批改作业。
要直到深夜才能睡觉。
要是一天里学生不发生什么矛盾还好。
一旦有什么不听话的学生就有的是你的忙了。
这真让人累的够呛的,我们哪里只要工作八小时呢?这种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我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
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我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2,学生管理困难。
我工作的这所学校,是属于偏僻的农村中学,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生进入中学后一切都是老师的职责,家长常年在外,而小孩就是爷爷奶奶管着,而又有几个小孩能听爷爷奶奶的话呢?所以一切的教育都要老师。
同时在一个班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比较多。
所以管理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他们的孩子王---班主任,就更难了。
面对这些学生,我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有时我感觉我成了保姆、消防队员,思想精神状态高度紧张,时刻处在应激状态。
即使这样,我的付出还往往得不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师生之间时有对立情绪。
我感到心力憔悴,毫无成就感可言。
增强教师职业意识避免教师职业倦怠论文
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且不容回避的事实,它一方面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同时由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它对学校和社会也会产生消极连锁反应。
关键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职业意识职业乐趣2004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新浪网招聘频道、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倦怠指数程度高居第三位,属于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指个人不能成功得应付各种压力,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不能顺利地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
一般来说,患了职业倦怠的教师要经历三种心理反应。
第一是情绪耗竭。
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常常表现为早晨不想去上班,形成对学生的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二是人格丧失。
一般表现为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
第三是降低成就感。
教师一旦经历着三个过程,就会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出现失败感,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便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1)社会因素。
社会、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校、校长便把这种高期望转移到教师身上,使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心理的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趋向多元化,这必然使教师常常陷入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的困境。
从而引起教师的倦怠情绪。
(2)组织因素。
教师长期工作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课堂是教师主要活动场所,学生越来越难管,课越来越难教。
作业、考试、教学评比等等,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
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危害,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及意义等方面,简单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性社会的发展推进了教育的步伐。
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管理也步入了规范化的道路,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然而,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存在焦虑、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职业幸福指数较低。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的保证。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为我们的教育开创一片新的前景。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中产生的一种压力。
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环境中,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长期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是教师不能适应教育这一复杂职业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疲倦懈怠的身心状态,是对所从事工作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的反应。
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缺少情感的投入,表现出态度淡然甚至冷漠。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定位上,丧失了工作的兴趣,忽视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工作无趣、枯燥、机械地重复,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意志上,主要表现是工作疏忽,不能全心投入,缺乏职业追求的信念和奋斗精神,缺乏成就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教学态度上,情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担惊受怕、烦闷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降低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机能效率,以一种忧虑、压抑、猜忌多疑,以及带着刻薄轻视的有色眼镜去面对学生;日常习惯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疲倦,以至于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日益减少,甚至不备课,继而使教学过程呆板乏味,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缺乏创新,使学生渐渐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造成了不适于学习的氛围。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论文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职业倦怠现象在中职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
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成长环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降低了教育教学效果,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学生、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整个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切实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学校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积极利用适当、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适。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伴随着生源减少、学生素质日益下降、学生就业无出路,面临学生和学校生存危机的双重压力,中职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比其他教师更严重。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的情景下,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感到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
其典型症状是常产生疲劳感;情绪上波动大;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工作没意义没价值以及情感的疏离。
职业倦怠使教师对教学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成就感下降,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
职业倦怠影响了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不仅危及教师本人,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也将会产生消极不良的后果。
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四个方面:(一)学生因素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让教师感到棘手,学生难教育成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近年来招生数量下滑、生源综合素质降低,中职学校学生不仅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厌学情绪比较普遍而且缺乏自尊心、在道德品行上突显出一系列的问题。
学生难管理,道理难讲清、活动难开展、水平难提高的“四难”问题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的违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
精品论文之一份根源,一份收获,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两篇
教师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顾十几年的教学历程,跟自己的生活很相似,平平淡淡,没有鲜花荣誉,没有动人事迹,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平凡工作。
“子曾经曰过”,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
我也上网搜索了一些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其中有抒发对教育事业热爱之情的;有讲述师生间感人故事的;有探讨学科教学、提升业务水平的,不胜枚举。
思来想去,我还是愿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跟大家做一个略显琐碎、平淡的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也用以自勉。
一、专业成长,首先要有“专业精神”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去年市局组织“教师我光荣”的征文比赛,我算作完成任务吧,写了一篇《为人师》。
里面写到:为人师,传授知识与技能,教会生存与成长,启迪智慧,给予爱与关怀,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如是,太阳之下,最为光辉。
然而今天,社会上对教师却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评价。
很多人一提及教师,总会说起双休日、寒暑假,认为我们工作轻松,有很多的假期。
而且不得不承认,教师队伍里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现象,让人遗憾,引人反思。
学校领导曾说过,即使不把教师当事业做,也要当作职业做,捧好手中的饭碗。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应该珍惜这一份工作,无论你是做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在我看来这是做人的本分。
工作十几年来,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早上来得早一些,晚上走得迟一些,中午休息的时候,到班级里面走一走、坐一坐。
要说专业成长,我想首先得有“专业精神”。
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特殊性——我们是在和人打交道。
之前提到周而复始,事实上,工厂里的工人,每天面对着冷冰冰的机器,重复着机械的劳动;而我们,每天的课都是新的,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在成长。
我想富士康的工人如果来教书的话,一定会觉得自己特幸福。
我们有着这个职业特有的成就感。
当每年的教师节以及新年前后,收到往届学生的电话、贺卡,我都对自己说:珍惜这一份工作吧。
二、课堂即生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也谈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论文]
也谈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终身学习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消极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被动应对甚至衰退状态。
它是高中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惫与无趣,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1.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大。
高中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时效紧,而社会对高中教师期望又过高,教师不能适应过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的急功近利,得过且过。
教师应对环境时需要变换角色,而角色转变会带来许多的不适应。
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 教师待遇较低。
国家目前解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学校办学经费宽松。
而像我校这样的县级重点高中,迁新校区时欠下大量外债,到目前为止,每年本利相加还要还近200万。
办学经费极为紧张,影响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教学课节费用的补贴。
高中教师收入相对较少,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致使教师教学任务重,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干两个人以上的工作。
过高的工作负担导致休息不足,教师身心自然疲惫不堪,而换回来的待遇又不对等,这样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引发职业倦怠。
3. 社会和学校评价和激励机制单一。
像我们这种经济不发达省份的县级中学,教育自然较为落后,这些年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凭升学率、学生考分,特别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只依据学生的考分,各种评优活动也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升学率评价。
4. 部分教师缺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导致教师职业后劲发展不足。
一些教师在一段时期内工作热强很高,工作效果也很好,但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缺少正确认识,对自己的发展缺少规划,因此不能正确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工作中容易产生灰心丧气的情绪。
5. 教师自身水平不高,不愿意继续学习也是引发职业倦怠一个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篇
教师职业倦怠论⽂范⽂3篇教师职业论⽂:⽼师职业倦怠及联系本⽂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作单位:南京师范⼤学泰州学院⼩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
本研究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进⼀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作投⼊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学教师⼯作投⼊超过平均⽔平。
进⼀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教师⼯作投⼊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作投⼊预测⼒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作投⼊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回归⽅程。
本研究表明,⼩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这与以往的研究⼀致[4,6]。
⼩学教师对学⽣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和性别⾓⾊的原因,职业倦怠⾼于⼥性教师[8-9]。
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学教师中⼤部分是⼥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相应地情绪衰竭⽔平也⽐较⾼。
研究发现,⼩学教师⼯作投⼊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致[10]。
不同年龄的⼩学教师⼯作投⼊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
⼩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作投⼊的相关分析显⽰,职业倦怠与⼯作投⼊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我成就感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论文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调节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呢?组织调节比个人调节更重要。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所在单位部门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工作安排等。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教师自己要让自己身心摆脱职业倦怠,重找工作愉快。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多走出户外参加身体锻炼,多和朋友、同事交流。从社会而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要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舒适的教育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不给教师增加额外负担。
总之,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也需要教师自己的不断努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教师会有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职业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后,就有厌教心理,上课得过且过,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上课。不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不关心学生,对学生态度冷漠,这样破坏了教师的形象。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把兴趣转移到自己的爱好上。如打麻将、打牌、做生意、交朋友。教师本人也会产生空虚、郁闷挫折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给教师队伍也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近年来,从各种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教师有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职业倦怠对教师,对学生,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对教师而言,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学生而言,会被体罚、辱骂等,从而影响学习。对学校而言,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师德丧失。对国家社会来说,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为工作而工作,工作中没有激情,课堂气氛僵硬,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取得应有的课堂效果。一部分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很少与学生沟通,师生之间有很大的代沟,这样教学效果也就不能更好地显示出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压力和责任也越来越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显现。
本文主要从心理及生理方面、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知识的枯竭方面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关键词:高等职业职业倦怠教师去个性化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greene 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 》burn-out case。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从此以后“枯竭”或“倦怠”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burn-out”一词应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导致身心耗竭。
到了1990 年代,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如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
职业倦怠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为心理枯竭。
倦怠困扰着许多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助人职业的工作者(护士,警察,公务员,教师),但是倦怠与教师的相关度远远大于其他从业群体。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一、心理及生理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繁重,造成了教师在心理上和生理方面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胃肠时常有不舒服的感觉;容易感到疲倦,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觉得头晕、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等;睡不好或失眠的现象;对疾病抵抗力薄弱,时常感冒或有各种产生生理上的小毛病。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作者:————————————————————————————————日期: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校长管理论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i方面:身体方面,主要是一种慢性衰竭。
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反复流感,头痛,生物钟紊乱等症状;智力方面,主要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心神迷乱不知所措,还容易发怒,迁怒他人,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方面,很多教师感到精疲力竭,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对学生缺少同情心,嘲笑同事,怨恨领导,藐视学校,家庭不和,人际关系危机重重。
其典型症状是丁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是教育的奠基石,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就简单分析一下职业倦怠的成因,对如何进行心理调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光环笼罩下的卑微生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等,社会的极高赞誉,无疑是在加快教师成灰的步伐。
其实,教师的生命很卑微:在房价、物价疯长的今天,教师买不起房子;在安全责任,工作压力空前升级的今天,教师肩上的担子很沉;学生成绩不好,就会追究教师的责任;学生出安全事故,就会谴责教师管理不当,诸如此类。
教师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的心理应激状态,他们能不疲倦吗?2.付出与回报的反差。
国家虽然一再承诺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资,而现实却是迟迟不肯把教师工资落到实处(可能是因为教师队伍太壮大,各级财政粥少僧多)。
低收入产生低自尊,低自尊的人,他的成就感就会降低,低成就感的人会选择逃避,逃避工作,逃避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就成为社交弱势群体。
高职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论文
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资源匮乏,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机制简单。
这些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产生了职业倦怠。
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从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和最易操作的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本文主要从学校工作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等职业;职业因素目前,高职教育大约占高等教育的60%,职业教育随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充满挑战性。
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资源匮乏,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机制简单。
这就使得高职教师们不仅要在学生的教育上花费大量心血,还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积极的参与科研工作,而且鉴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层次叠加,教师无形之中承担了多种工作角色,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难免会身心俱疲,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因此而生。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有效的缓解和预防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呢?这对高职院校和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考虑到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和最易操作的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所以本文从学校工作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探讨。
一、学校工作方面1. 有效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达到学校的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是指学校针对紧张的教学资源,有必要进行资源的合理整合:包括物资和人力资源,尽量合理的安排和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尽可能提供一个相对民主和宽松的工作氛围,避免教师陷入繁杂无序的工作之中,而产生焦躁倦怠心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领导在进行各项决策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应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并把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原因反馈给教师。
它既体现了对教师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又体现了领导的工作境界,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这种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的潜力,使每一位教师都会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如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获得心理满足和愉悦。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模板范文整理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模板范文整理浅析老师职业倦怠问题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条题为“中学校老师寒假忙跳槽”的新闻。
叙述了某地区部分中学校老师在寒假期间向学校递交辞职信,毅然离开“三尺讲台”,去谋求其它职业。
这些老师当中,以青年骨干老师居多,寒假成为优秀老师离职高峰期。
文章也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老师对教育这一职业产生了倦怠感,同时客观分析了老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缘由。
老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奇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某些部门作为一项课题开展讨论。
可见老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
大家都在分析它的成因,试图破解这一命题。
老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丢失职业抱负,无胜利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心情上经常表现为焦躁担心、紧急、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老师职业倦怠在很多老师身上都有所表现。
如:总有少数老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老师对待问题同学缺乏应有的急躁,简洁粗暴;对学校支配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情愿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愿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老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确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查找缘由,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索,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缘由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全部的中学校老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
自古以来,老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
在世人眼中,老师就应当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
然而,老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论文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显现,而思政课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课,更加不受重视,它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思政课教师这种职业倦怠现象更应引起我们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倦怠的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探究应对职业倦怠的建设性对策,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来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职前成长阶段、进入教育工作领域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退缩阶段、更新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退休阶段。
在整个过程中,前四个阶段为教师工作的成熟阶段,工作充满活力和挑战。
到第五个阶段,教师教学的高期望往往遭到挫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明显下降。
因而,此阶段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阶段。
本人在高职院校工作数年,对部分教师有职业倦怠的不良心理健康表现有一定的研究。
1.职业倦怠的提出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衰竭”的状态。
近几年来,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重要的与压力相关的问题,在教育行业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为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一是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二是人格的解体;三是较低的成就感。
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面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学者型的无力感”。
目前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国外成果的简单翻译介绍,应用还不够深入,而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则更少。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就显得非常必要。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谈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高职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实际上,高职教师已经成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应对措施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1974年他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费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工作中所出现的身体和情感的衰竭状况。
高职教师虽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实际上,高职教师已经成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上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仅有损高职教师的个人身心健康,也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是保障广大高职教师安教乐教的迫切要求,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探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高高职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广大高职教师安教乐教的迫切要求。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与高职教育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竞争剧烈,生活节奏加快,分配不公扩大,压力和焦虑升高,心理负担加重,紧张焦虑、社会适应困难和情绪低落成为当前严重困扰人们心理的社会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面对这些困扰,还需面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重大转轨的挑战。
我国高职教育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办学规模的大幅度扩张,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_论文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论文摘要:本文选取福州市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的方法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从总的来看,幼儿教师非人性化、低成就感显著低于平均数,情绪衰竭维度得分较高,但与理论中值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情绪衰竭方面,不同幼儿园类型、不同学历、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有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在低成就感方面有显著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用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此后职业倦怠现象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职业倦怠的涵义众说纷纭,但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所认可及应用的是Maslach&Jackson的定义,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症状..m,情绪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一种否定、负性、冷淡、过度疏远的消极态度对待服务对象,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
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教育教学、医疗护理、组织管理等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会给幼儿园、幼儿教师本人及幼儿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对幼儿园而言:职业倦怠将导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和谐;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及教学水平的发挥,从而造成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低下;职业倦怠将导致教师离岗,从而影响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对幼儿教师个体而言:职业倦怠使教师经常体验到紧张、郁闷、疲劳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职业倦怠使幼儿教师丧失工作热情,成就感降低,从而阻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
幼儿园劳动教育论文精选3篇
幼儿园劳动教育论文精选3篇幼儿园劳动教育论文篇一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通过对江门市一级幼儿园的70位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的调查,可见超过一半的教师“有明显倦怠倾向”。
通过分析可知,职业倦怠给幼儿园教师带来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
首先,幼儿园教师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明显。
例如:83.5%的幼儿园教师经常感觉疲惫不堪,87.7%的幼儿园教师老是担心出现事故,60%的幼儿园教师总觉得烦躁,希望独处。
其次,幼儿园教师在个人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例如:70.8%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工作占据了很多休息时间;50.3%的幼儿园教师在家时脾气不好,常为琐事与家人争执,觉得自身职业对个人生活有些消极影响。
最后,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例如:69.6%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一上班就盼下班,希望缓解紧张,放松身心;70.0%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下班后不愿再提工作方面的事;48.8%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40.9%的幼儿园教师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一小部分幼儿园教师有改行的想法。
确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影响到其身心、生活和工作。
二、“组织因素”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组织因素”,即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权与参与权、待遇与发展机会、社会性支持等。
调查结果显示:“组织因素”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
1.角色定位不明据调查,很多幼儿园教师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和地位。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或在执行时因种种原因违规操作。
例如:要求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却未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和现代化设备;要求幼儿园教师全心负责班级工作,却又不时安排她们分担保育员、小学生午托、校车保姆和保洁员的工作。
职业角色的混乱给幼儿园教师对职业的向往和归属带来不利影响。
2.工作负担过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负担过重的现象。
一方面,除上课和保育外,幼儿园教师还要应付早操、体操比赛、环境评比、毕业典礼等活动。
教师职业倦怠道德审视论文
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道德审视摘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目前影响中小教师身心发展的一种极端心理,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困境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工具性与人性、人性与神性两个角度来分析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从道德的角度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道德审视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46-02职业倦怠一词,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非正常状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些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从而产生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①很显然,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付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心理疲惫感和消极失败感,是教师伴随着长期的高度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负责任,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时常伴有身心疲惫感、以及个人的低成就感等等,在心里外在表现上易产生激怒、焦虑的心态。
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也使一些心理脆弱的青年教师付出生命的代价。
到底是什么诱因造成如此的不幸的结果呢?笔者试图从道德角度做以下分析。
一、我们是机器还是人?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促使教师工作量的加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增大,幅度不断扩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全社会都把教师看成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道德楷模、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等角色。
这一切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
教师深感自身素质低下,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且教师在提升自己学历、能力及知识方面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也是在所难免的。
2.教师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教师成为追求分数的机器素质教育地实施并未能全面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甚至有的学校是对外喊素质,对内喊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内容丰富多样。
但国内的研究相对国外而言,内容较单一,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仍需要扩展,还应加强纵向的研究,把横纵向的研究结合起来。
另外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工作工具多采用MBI量表,或者是在其基础上做下修改,所以符合本国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作需要开发出来。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些问题应是深入关注的研究方向。
1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Byme.B.M.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体验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国内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2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胡春梅等总结了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一是使教师长时间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消除,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教学对象,使教师很容易出现情感的衰竭和生理能量的耗尽,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二是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降低,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下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低
下;三是使教师的职业性格解体,无心教学,减少或断绝与学生的来往,有的教师甚至想放弃这个职业,另谋他职,导致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下降,影响国家教育改革的施行。
3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1个人特征因素
郑晓芳等研究表明内外向性低分、神经质高分、精神质高分、掩饰性低分的教师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教师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可以起到间接的调节作用。
孟慧等考察结果表明外向性与情感衰竭、成就感降低均显著负相关,尽责性与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均显著负相关,宜人性与人格解体维度显著正相关。
3.2工作特征因素
一是工作量因素。
研究表明工作负荷量大、工作时间长是教师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科研等方面,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出现“厌教”的情绪。
二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Schwab(1982)与Byme(1992)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因素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当教师面对冲突情景而又被期待做出角色行为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则是指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出现认知上的偏差而产生一种不能胜任感。
三是社会支持。
唐芳贵等的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四是学校组织公平感。
王蕾考察结果表明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教师工作倦怠水平越低。
贾梦楠等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论是学校组织公平感可较好地缓解因工作压力带来的工作倦怠感。
4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许琼华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包括:学校应创设人本化环境、创设“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教师自身应正确对待职业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张静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具体是:1.主管部门要关心教师心理健康;2.学校要注意教师心理问题的疏导;
3.建议建立区级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4.要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5 总结与思考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内容丰富多样。
但国内的研究相对国外而言,内容较单一,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仍需要扩展,还应加强纵向的研究,把横纵向的研究结合起来。
另外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工作工具多采用MBI量表,或者是在其基础上做下修改,所以符合本国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作需要开发出来。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些问题应是深入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Byrne.B.M.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Teachers.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3.
[2]胡春梅,等.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
[3]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D].吉林大学,2005.
[4]孟慧.教师人格特质与压力和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
[5]马雅菊.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工作组织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0.
[6]代桂兰.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
[7]唐芳贵,彭艳.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
[8]王蕾.学校组织公平感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
[9]贾梦楠,钟真,汪芹,蔡太生.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10]许琼华.教师职业压力的危害、成因与应对[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11]刘珊珊.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应对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