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研究学生姓名:段刘芳指导教师:戴雅玲[摘要]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
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分别从三个维度(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考查了教师被试对于职业和工作的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上并不严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仅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性别亦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对其有显著影响;是否班主任、教龄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1.前言1.1“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
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
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工作倦怠的概念由Freudenberge首次提出,用来描述在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工作强度太强而产生心力交瘁的反应。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Maslach(1982) ;Maslach&Jackson,(1981); Maslach,Jackson&Leiter,(1996)认为工作倦怠表现为三方面特征:情感耗尽、非人格特征和缺乏成就感,情感耗尽指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和热情衰竭;非人格特征指在工作中对人冷漠,无人情味,如教师对学生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学生等;缺乏成就感指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不满意,表现为教师发现他们的努力未能给学生带来任何变化,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回报和承认。
论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
论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现代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成为关注教育界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增强教师自我认同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强。
许多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并且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提升,尤其是针对较年轻的教师, 企业家和下一代的家庭中的教师和导师,这个程序是必须的。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社会尊重和信任,让群众都认识到教育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让教师产生强烈的自信,认为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从而形成真正的职业自豪感。
二、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教师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职业生涯的新高度。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参加专业讲座、学术邀请和社交活动等,为教师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
此外,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如教学材料和课件等,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简单和高效。
这些措施可以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潜力。
三、为教师缓解工作压力教师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很大,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缓解工作压力,如增加教师的人手,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教师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使得教师可以更加专注于授课工作。
同时,应该帮助教师保持身心健康,可以从他们生活方面入手,提供健康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和生活调整。
四、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成长有重要影响。
优秀的教师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个解决之道。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创造一个积极和共同的课堂环境,应该面对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更好地理解学生和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受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失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亦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由于我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职业倦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从我的经历和从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职业怠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客观原因(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我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我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我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我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恶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我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们学校管理水平低下.二.主观原因(一).缺乏成就感,滋生职业迷茫.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我们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其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由于环境条件所限,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加上社会上其它行业的收入逐渐增加,而我们收入相对而言还不是太高,同付出的劳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必然会产生内心的迷茫,进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二).缺乏进取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三).我自身人格因素.做为一个社会人来访问演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对于我职业而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差异.有时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时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了.面对我职业倦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甚至解除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正视问题,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在应对职业倦怠之前,每一个教师都应有明确的态度,认识到所有的职业都会有一定的职业压力,只不过教师职业较为突出贡献罢了.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一种客观规律.二.运用多种方式,适时调整自己.压力就像一股水一样,如果长久地积在那里,一定会出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排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说看书上网散步聊天等,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放松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调整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调节因紧张而紊乱的心理功能.三.学会与他人和社会沟通,使自己融入整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个人都有和他人沟通的需要,不妨与家人朋友进行讨论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对压力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增强乐观因素,减少无助感,这对舒缓个人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很有帮助.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面对当前喧嚣与浮躁的社会,作为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名利,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业务上,要善于专研,吃透教材,精益求精,用精湛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折服,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在学生管理上,多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增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工作的正向激励和反馈.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因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应付挫折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减少了暴露于压力情景的时间,使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克服自己的无能感,可谓”一石数鸟”.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为一名刚工作满一年的年轻教师,我在这一年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功效的重要
因素。
然而,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少见,也不能容易察觉。
简而言之,中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冗长且繁琐的管理程序,教职员工往往长时
间工作、薪资低、投入高,也有心理压力等多种原因,甚至是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些
都导致了教师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辛勤付出。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投入,更新老师的培训计划,特
别是教案设计方面的技能训练,提高课堂的使用率,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增
强老师的工作保障,合理设置老师的薪酬福利和社会补助等激励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师能够更加有动力地去把事情做好。
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创新成绩评价方法,例如把
学校非教学活动,如学科研究、文体活动、宣传责任等纳入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吸引、
鼓励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激发其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帮扶和服务,如加强学校学术指导,为
老师开展系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让老师的家人和朋友参与教研活动,以及学校提供的
职业培训服务等。
还应建立老师德育教育,加强老师德育行为的管理把控。
最后,要建立
一个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以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态度,增强对老师的尊重和支持,让老
师感到被认可和价值,从而激发出更强的职业激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创造一个良
好的教育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教师的劳动热情,让
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尊严。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危害,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及意义等方面,简单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性社会的发展推进了教育的步伐。
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管理也步入了规范化的道路,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然而,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存在焦虑、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职业幸福指数较低。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的保证。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为我们的教育开创一片新的前景。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中产生的一种压力。
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环境中,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长期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是教师不能适应教育这一复杂职业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疲倦懈怠的身心状态,是对所从事工作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的反应。
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缺少情感的投入,表现出态度淡然甚至冷漠。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定位上,丧失了工作的兴趣,忽视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工作无趣、枯燥、机械地重复,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意志上,主要表现是工作疏忽,不能全心投入,缺乏职业追求的信念和奋斗精神,缺乏成就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教学态度上,情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担惊受怕、烦闷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降低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机能效率,以一种忧虑、压抑、猜忌多疑,以及带着刻薄轻视的有色眼镜去面对学生;日常习惯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疲倦,以至于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日益减少,甚至不备课,继而使教学过程呆板乏味,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缺乏创新,使学生渐渐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造成了不适于学习的氛围。
试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试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调节策略我自1989年参加工作,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和期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因此我感觉了教师的压力、紧张和焦虑感,通过这些培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倦怠的原因是我对工作有时失去信心,情绪有所急躁,对前途感到无望,经常对所交学科感到头痛,有近用不上,发挥不出来等原因。
由于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职业倦怠是因工作而起,工作态度不态积极,导致工作热情不饱满,使职业有些倦怠加深不明确,因此综上所诉我应该采取积极有效地清除职业倦怠,对于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教师产生怠倦的原因很多,而是在长期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各种压力大,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怠倦的原因,还有社会,学校。
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等各种原因。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
2.有些负罪感,想逃避当事人却又觉得不应该。
3.无聊空虚,觉得自己无法给任何东西。
4.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措施1.改变工作的倦怠的态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大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动力。
2.保持好良好的动作心态要结合本学科的内容、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适度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锻炼。
要有节奏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育教与乐中,让老师和学生都达到一个良好的的学习状态。
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
导致教师倦怠还有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手法都比较产生倦怠。
环境因素也必不可少,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也要求很高,因家长与社会都认为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一旦出现教育质量问题,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教师教育不恰当造成的。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实质上都是教师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共3篇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共3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中小学教师作为具有重要教育责任的一线工作者,经常面临比其他职业更高的压力,同时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降低的情况。
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职业压力是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下降的重要因素。
职业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外部和内部要素的综合表现,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要应对多个学科的教学、学生的行为管理等多项任务,并且还要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教学水平,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职业倦怠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当教师长期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会出现厌学症状,例如感到疲惫、缺乏动力、教学效率降低等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成果,因此,解决职业倦怠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受到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对职业的认同感。
如果教师由于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而对工作失去信心和兴趣,他们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会降低工作满意度,从而可能会失去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热情。
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防止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降低的现象。
增强教师自信心和情绪适应能力,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是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的有效途径。
此外,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减轻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比如,适当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休息和放松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迅猛的科技进步和信息的膨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职业压力,包括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批评、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如下:1. 情感疲惫:教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抱怨、不满等会给教师带来情感负担。
长期以往,教师会感到疲惫和心力憔悴。
2.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教学方面的挑战,如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当前逐渐增长的课业量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3. 工作过载: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很多学校分配的任务,比如处理纪律问题、准备课件、批改作业、参加会议等。
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会造成教师自身时间的压力及感受。
4. 人际压力: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多方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这些人员间的需要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人际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正常运作。
具体影响如下:1. 影响工作效率: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影响会越来越大。
2. 影响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论文-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1)二、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 (1)(一)教师的确奉献精神不够 (1)(二)教师的待遇差 (2)(三)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四)教师工作的难度大,工作的时间长 (3)三、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危害 (3)四、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3)(一)学校方面 (3)(二)个人方面 (5)(三)社会方面 (6)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
而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学校以及学生,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轻装前进。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
,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情绪耗竭。
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反映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形成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二、人格丧失。
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
如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甚至倾向于极端——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篇
教师职业倦怠论⽂范⽂3篇教师职业论⽂:⽼师职业倦怠及联系本⽂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作单位:南京师范⼤学泰州学院⼩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
本研究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进⼀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作投⼊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学教师⼯作投⼊超过平均⽔平。
进⼀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教师⼯作投⼊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作投⼊预测⼒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作投⼊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回归⽅程。
本研究表明,⼩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这与以往的研究⼀致[4,6]。
⼩学教师对学⽣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和性别⾓⾊的原因,职业倦怠⾼于⼥性教师[8-9]。
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学教师中⼤部分是⼥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相应地情绪衰竭⽔平也⽐较⾼。
研究发现,⼩学教师⼯作投⼊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致[10]。
不同年龄的⼩学教师⼯作投⼊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
⼩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作投⼊的相关分析显⽰,职业倦怠与⼯作投⼊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我成就感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论文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调节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呢?组织调节比个人调节更重要。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所在单位部门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工作安排等。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教师自己要让自己身心摆脱职业倦怠,重找工作愉快。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多走出户外参加身体锻炼,多和朋友、同事交流。从社会而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要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舒适的教育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不给教师增加额外负担。
总之,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也需要教师自己的不断努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教师会有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职业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后,就有厌教心理,上课得过且过,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上课。不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不关心学生,对学生态度冷漠,这样破坏了教师的形象。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把兴趣转移到自己的爱好上。如打麻将、打牌、做生意、交朋友。教师本人也会产生空虚、郁闷挫折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给教师队伍也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近年来,从各种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教师有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职业倦怠对教师,对学生,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对教师而言,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学生而言,会被体罚、辱骂等,从而影响学习。对学校而言,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师德丧失。对国家社会来说,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为工作而工作,工作中没有激情,课堂气氛僵硬,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取得应有的课堂效果。一部分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很少与学生沟通,师生之间有很大的代沟,这样教学效果也就不能更好地显示出来。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引言教育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当教师感到无能为力,缺乏动力和热情,对工作产生厌烦和失去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通常会导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学生讲课效果欠佳等问题。
在严重的情况下,它还可能导致教师离开工作岗位,造成人才流失。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为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源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益处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需要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同时需要履行教育部门的规定和标准。
这些压力源可能会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
其次,工作环境可能会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问题,例如不合理的教学计划、缺乏资源和支持以及缺乏认可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让教师感到灰心丧气,认为自己的努力和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能因为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职业目标或自我认同等因素而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综合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和政府需要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优秀的课程和教学支持,同时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为教师提供保障和福利等。
增加社会支持社会需要关注和支持教师,以鼓励和表扬他们的工作。
家长可以理解和协助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社会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职业倦怠论文5则范文
职业倦怠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职业倦怠论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的职业倦怠应对措施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从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起因和危害入手来解释职业倦怠。
其次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最后,提出加强职业倦怠人力资源研究的现实意义。
前言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职业倦怠已成为一普遍问题。
它引发员工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增加,从而大大地影响组织的绩效,日益引起管理者的关注。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出发分析职业倦怠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可以给现代的企业管理提供一点帮助,同时也期待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职业倦怠的关注。
正文一、职业倦怠(一)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此后大量学者进入这一领域进行研究。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1.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2.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3.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①。
经受职业倦怠的员工一般表现出五个方面的症状:身体上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和疾病;智力下降注意力降低;社会方面表现出对一切丧失兴趣,与周围人的关系危机重重;情绪低落,容易变得偏执和猜忌;精神方面易出现恐惧、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分裂。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
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②。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媒体启动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工作倦怠的原因有以下16项:在工作中,不能获得提升;所从事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工作负担太重;好好工作,却比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中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组织不够能公平;对单位内的沟通状况不满意;分工不是很明确;与家人的关系的不融洽也是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之一;单位不能为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A 型性格更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自己提出的一些好的想法与建议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很伤脑筋;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③。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责大任。
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沉重的工作压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有效应对方法,以期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为教师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
这些工作量往往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加上学校的高标准要求和家长的高期望值,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
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无疑会导致教师的情绪疲惫和职业倦怠。
二、教育环境变化带来不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对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新的教育模式取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对于一些经验不足或年龄较长的教师来说,这种转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不适应,进一步加剧了职业倦怠的情况。
三、薪酬待遇不公引发不满情绪虽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但他们的薪酬待遇却普遍偏低。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付出,很多教师感觉工资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这引发了无形中的不满情绪,加剧了职业倦怠。
四、工作荣誉感的缺失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是默默无闻的。
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成长往往不能直接反映到教师的工作上,这让很多教师产生了工作荣誉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
五、缺乏进修和提升机会教育事业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面临的是缺乏进修和提升机会的困境,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
六、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是关键。
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关心教师的工作情况,确保他们的工作压力得到合理缓解。
其次,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
此外,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工作荣誉感,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另外,在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改善教师的薪酬待遇,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分享】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之一。
本文概述了个体因素、情绪劳动、职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组织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介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及身心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梳理了中小学教师的被援助需要、职业倦怠改善意识以及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双向应对的相关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应对一、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缘起1974年,美国心理分析师Freudenberger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描述为个体由于执着丁•某种生活理想或方式,或者是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而产生的一种疲劳和挫折状态。
1981年,Maslach和Jackson编制了职业倦怠量表MBI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这个量表包括情绪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无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
此研究不仅较好的整理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1982年,Zabel等应用MBI对601名教师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最高。
同年,Schwab等也应用MBI对469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教师面临较为严重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它们与情绪枯竭、去人性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1985年,Pines又编制了包含身体枯竭、情绪枯竭和精神枯竭三个维度的职业枯竭量表BI (Burnout IndexK 1990年后,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加关注不同的职业群体,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
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发表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专题报告,报告汇集了 1985〜1995年间发表的99篇各行业领域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并指出教师是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职业群体之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
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
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
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有繁重和烦琐。
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教师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
工作,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
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
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
而现在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
据我了解本地区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
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
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
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这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
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
退一步海阔天空,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
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外,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
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
扫而光。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
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
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
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
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
”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
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