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师职业意识避免教师职业倦怠论文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思考与建议演讲稿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思考与建议演讲稿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思考与建议演讲稿!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很有意义,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消耗体力和精力的,长期下来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那么,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呢?我的演讲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保持学习和进修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的心理、知识点的更新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一名教师,保持习和进修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摆脱当前的工作烦恼,增加新的知识和提高自信心,减少职业倦怠的概率。

二、注重身心健康教师这个职业工作量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去应对工作,所以注重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保健方法,比如坚持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心情的方式,比如听音乐、阅读等。

行动起来,可以让自己更加放松,身心健康,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压力。

三、改善工作方式和态度教师的工作是教育孩子成长,无论教学还是师德,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厌倦感。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增加自身工作的乐趣和满意度,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出现。

可以想办法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多样化和轻松的教育方式,使自己的工作更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

四、增添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教师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就会引起孤独感。

所以,我们需要增添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让自己多一点社交和娱乐的时间,放松自己的心情,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有更多的精力和耐性。

职业倦怠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职业中的困扰,更是职业人士普遍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职业倦怠的出现。

以学习为基础,注重身心健康,改善工作方式和态度,增加社交和休闲娱乐活动,这些都是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

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危害,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及意义等方面,简单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性社会的发展推进了教育的步伐。

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管理也步入了规范化的道路,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然而,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存在焦虑、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职业幸福指数较低。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的保证。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为我们的教育开创一片新的前景。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中产生的一种压力。

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环境中,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长期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是教师不能适应教育这一复杂职业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疲倦懈怠的身心状态,是对所从事工作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的反应。

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缺少情感的投入,表现出态度淡然甚至冷漠。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定位上,丧失了工作的兴趣,忽视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工作无趣、枯燥、机械地重复,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意志上,主要表现是工作疏忽,不能全心投入,缺乏职业追求的信念和奋斗精神,缺乏成就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教学态度上,情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担惊受怕、烦闷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降低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机能效率,以一种忧虑、压抑、猜忌多疑,以及带着刻薄轻视的有色眼镜去面对学生;日常习惯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疲倦,以至于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日益减少,甚至不备课,继而使教学过程呆板乏味,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缺乏创新,使学生渐渐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造成了不适于学习的氛围。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活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职业 倦怠对教育事业乃至对人类发展都会 怠才是怪 事 ! 产生副作用。 在我们进行伟大民族复兴的今天, 急需教育事业为现代化建设
业倦怠更加有意义。 教师职业倦怠有其复杂的成因 。 传 统的教师职业 定位是产生教师职业倦 怠的原因之一 传统认为, 师 “ 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 ”传承人类文 明, , 传授知识 、 经验, 解答学 生的疑闯。
克服教 师职业倦怠
旺苍 县五峰 中学 张 忠
“ 倦怠 ” 就是厌倦和懈 怠, 何人从事任 何职业 时间长 了都难免要产 生 任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周, 用他收入的七分之一投资学生成长应该是可 以的。 近几年教师工资也
职业倦怠 这种职业倦怠对 于事业 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教师职 业在人类生 在增长, 是增长幅度不敌物价上涨 在 这样的环境下 , 但 教师不产生职业倦
人 的最基本活动不外乎两种, 一种指向内部 , 人有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需
工作者并快乐着 , 工作就是在提升生活质 量, 就是在追求生命意义 。 教书的当然比不上掌管着 香烟 、 洋火 、 煤油、 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营业员 此 定位,
言, 虽然反映着教师地位 的低下 , 还好 , 乡干部要来提拔教师 , 有 要来拯救教
了。到普及教育时代, 学生 自己要学 的内动力进一 步减小, 是老师在动员学 教育发展的管理机 制, 调动广 大教育工作者 的主人翁精神, 放教师的创新 释 生学习。 了履行法定的教育职责 , 为 教师很 多时候显得很无奈 。 教师在迷茫 精神 , 成就, 大教育工作者 的事业 心和 自我价值追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 充 的同时, 也就产生职业倦怠了。 教师的职业定位 从“ 书” 教学生” 育人 ” 教 至 再至 是一种进步和发展 ,

摆脱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教师

摆脱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教师

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更加规范,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有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也就是说,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职业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

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

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3.在情绪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社会过高的期望2.学校管理的滞后3.学生问题的困挠4.家长过分的苛求5.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三)哪种教师类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那么,哪种类型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呢?我们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由于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杜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从对这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来看看什么样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篇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篇

教师职业倦怠论⽂范⽂3篇教师职业论⽂:⽼师职业倦怠及联系本⽂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作单位:南京师范⼤学泰州学院⼩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

本研究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进⼀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作投⼊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学教师⼯作投⼊超过平均⽔平。

进⼀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教师⼯作投⼊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作投⼊预测⼒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作投⼊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回归⽅程。

本研究表明,⼩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这与以往的研究⼀致[4,6]。

⼩学教师对学⽣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和性别⾓⾊的原因,职业倦怠⾼于⼥性教师[8-9]。

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学教师中⼤部分是⼥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相应地情绪衰竭⽔平也⽐较⾼。

研究发现,⼩学教师⼯作投⼊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致[10]。

不同年龄的⼩学教师⼯作投⼊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

⼩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作投⼊的相关分析显⽰,职业倦怠与⼯作投⼊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我成就感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高职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论文

高职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论文

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资源匮乏,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机制简单。

这些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产生了职业倦怠。

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从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和最易操作的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本文主要从学校工作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等职业;职业因素目前,高职教育大约占高等教育的60%,职业教育随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充满挑战性。

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资源匮乏,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机制简单。

这就使得高职教师们不仅要在学生的教育上花费大量心血,还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积极的参与科研工作,而且鉴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层次叠加,教师无形之中承担了多种工作角色,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难免会身心俱疲,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因此而生。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有效的缓解和预防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呢?这对高职院校和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考虑到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和最易操作的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所以本文从学校工作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探讨。

一、学校工作方面1. 有效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达到学校的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是指学校针对紧张的教学资源,有必要进行资源的合理整合:包括物资和人力资源,尽量合理的安排和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尽可能提供一个相对民主和宽松的工作氛围,避免教师陷入繁杂无序的工作之中,而产生焦躁倦怠心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领导在进行各项决策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应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并把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原因反馈给教师。

它既体现了对教师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又体现了领导的工作境界,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这种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的潜力,使每一位教师都会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如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获得心理满足和愉悦。

浅谈如何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浅谈如何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浅谈如何避免教师职业倦怠调整心态,学会理解。

教师队伍庞大,提升教师待遇需要逐步改善的过程。

教师工资低,我们的工资由几百元调到上千元;中高级职称名额少,我们还有距离需要努力;教师调动难,我们教育要保持稳定;面对调皮学生,我们要多一份关爱;面对家长的不解,我们要多一份沟通......请相信,国家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只要我们作出了奉献。

我们献身教育事业,就要有奉献的精神。

热爱教育,培养人才。

只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只有创新发展,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能真正富强。

只要真正地去热爱教育事业,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无尽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有所作为。

不断学习,提高水平。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进而可以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还可以通过对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学习,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忘记工作中的不愉快,可以与自己的老师、同学共同交流看法,提高认识,上升层次,进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调整自己,改变策略。

加强修养,改进关系。

加强自我修养,对自身和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的认知,同时在生活中多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同事建立融洽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十分明白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

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

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培养爱好,品味生活。

我喜欢文学,自学了中文专业,经常在文学社发帖回帖,与文学爱好者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增加友谊,其乐无穷!喜欢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喜欢音乐,放松心情,享受快乐;喜欢文学,欣赏美文,抒发情怀;喜欢运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了爱好就会快乐,就会有幸福感。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谈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高职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实际上,高职教师已经成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应对措施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1974年他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费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工作中所出现的身体和情感的衰竭状况。

高职教师虽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实际上,高职教师已经成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上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仅有损高职教师的个人身心健康,也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是保障广大高职教师安教乐教的迫切要求,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探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高高职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广大高职教师安教乐教的迫切要求。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与高职教育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竞争剧烈,生活节奏加快,分配不公扩大,压力和焦虑升高,心理负担加重,紧张焦虑、社会适应困难和情绪低落成为当前严重困扰人们心理的社会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面对这些困扰,还需面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重大转轨的挑战。

我国高职教育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办学规模的大幅度扩张,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努力防止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努力防止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努力防止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以开阔的心境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一个人是否幸福,不仅要看物质,更要看精神。

从事教师职业,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经常感受人的智慧、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所以,教师应当以开阔的心境、愉快的心情看待自己的职业。

从对工作目标的不断追求中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

有追求才有劲头。

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工作,教师都要有一个大追求和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完成自己的大追求。

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给你快乐、喜悦和成就感。

教师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情感。

试想,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他还会感到职业倦怠吗?
保持信心,端正态度。

职业倦怠与兴致勃勃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化沮丧、挫败为乐观、自信与成功,有效地克服倦怠心理。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

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作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作者:陈丽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3期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逐渐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教学中难以提起兴致,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这就是职业倦怠。

这种倦怠就像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总是埋伏在工作情绪之中伺机而动。

它是阻碍教育改革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们不妨这样试试。

一、远离职业倦怠,要得到社会的支持教师职业被人们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它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压力。

要使这种压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缓解高压带来的职业倦怠,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

在良好的公共信任、关心教师、支援教师的良好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形成对教师职业更积极肯定的看法,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

同时,对教师持合理期望、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非常重要。

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完美的神,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原本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统统归咎于教师头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因此,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教师抱有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二、远离职业倦怠,还要得到学校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的作用。

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

1.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

【原创】克服职业倦怠 加强师德修养

【原创】克服职业倦怠 加强师德修养

克服职业倦怠加强师德修养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教龄的不断增长,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加强师德修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责任感。

“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每个教师要教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学生,学习是学生整个生活的重头,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是莫大的不幸。

”步入教育事业7、8的时间,让我深刻体会到有责任感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若对工作失去了责任感,那他的人生将注定不会取得成就。

而教师这个职业更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基础,一旦有了职业倦怠,一旦失去了责任感,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将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

要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需要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如下:首先对自己负责。

即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或许很多人只把教育当做职业来做,而不能当成事业来从事。

但是“在其位某其政”这是每一个在职员工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对学生负责。

我认为发展自己是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负责,没有能力,即使有心,那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年代需要的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为了一份责任,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现在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对此看法不一,但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很多人为此付出辛劳,我们不能再把教育简单到阿拉伯数字的地步了。

最后是对国家负责。

教育事关民族兴衰,没有这样的国家责任感,课程改革所着眼的未来的巨大效应,有谁会去理会呢?很多报告显示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能力的严重缺少,将使中国难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培育教师职业精神[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培育教师职业精神[论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培育教师职业精神摘要: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大规模的布局调整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直接导致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了职业精神,也影响着教师的师德师风。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社会的关心。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业精神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85-01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大规模的布局调整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教师心理问题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在工作中产生了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这种症状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心态影响了职业精神,也影响着教师的师德师风。

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

在201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袁部长讲话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堪为师表的教育家。

这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消除职业倦怠,才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一、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过高期望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教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重视程度越高则人们的期望值就越大,人们希望教师不但要承担传授知识的重任,还要承担对学生能力以及良好情感培养的任务,也就是要落实好“三维目标”,这些对教师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感到自己对社会的高要求不堪重负,也就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2、学生心理多样化中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者他们,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部分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学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例子在网络及报纸上层出不穷,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他们如履薄冰,职业倦怠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业精神。

论文 如何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

论文 如何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是最大的希望工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担当起为祖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的重任。

韩愈在《师说》中已明确规定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要有高远的追求,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不管外在环境如何,不管内在压力多大,都不能有职业倦怠感。

当一名教师,确实很苦、很累,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倦怠,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即使世界没有爱,也要创造爱给这个世界,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我们要用心灵去感召心灵,用情感去影响情感,教书育人,责任重大。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喜欢学生,喜欢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只要你的内在有足够的定力,什么都不可能左右你、改变你。

在此,摘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澄清压力事件,促进自我觉察何所致——制定一个压力事件表,帮助自己澄清压力的来源和过程——当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已经离解决问题不远了二、分清问题所有权,不要大包大揽当老师把本该是学生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时,往往很容易感到压力——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进步,但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可能是许多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并不一定是老师的错。

有时,适当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比老师事必躬亲、大包大揽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以及无聊的会议和批改不完的作业,找到自己的教学的乐趣——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不要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通才,要允许自己犯错误。

四、努力提高职业能力,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这是战胜压力的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且不容回避的事实,它一方面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同时由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它对学校和社会也会产生消极连锁反应。

关键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职业意识职业乐趣
2004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新浪网招聘频道、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倦怠指数程度高居第三位,属于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指个人不能成功得应付各种压力,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不能顺利地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

一般来说,患了职业倦怠的教师要经历三种心理反应。

第一是情绪耗竭。

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常常表现为早晨不想去上班,形成对学生的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二是人格丧失。

一般表现为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

第三是降低成就感。

教师一旦经历着三个过程,就会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出现失败感,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便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校、校长便把这种高期望转移到教师身上,使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心理的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趋向多元化,这必然使教师常常陷入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的困境。

从而引起教师的倦怠情绪。

(2)组织因素。

教师长期工作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课堂是教师主要活动场所,学生越来越难管,课越来越难教。

作业、考试、教学评比等等,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与学校领导,同事的关系因为教学成绩和职称晋升等敏感问题而变得越来越复杂。

教师不能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教学受教材约束,一切工作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此的工作环境只能使得教师越来越紧张和压抑,而不能感受到工作的愉悦。

(3)个人因素。

研究发现教师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教师个体的性格特征等和教师职业倦怠有相关。

职业心理学家金兹伯格(e. ginzberg)认为职业意识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个体职业实践的深入,职业意识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个体的职业意识系统包括职业需要、职业价值、职业道德和职业气质等成分。

教师的职业需要是个体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潜在动力,是个体工作积极性的心理源泉,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一是从生活的需要
出发,把教师职业需要视为谋生的手段;二是从发展个性的需要出发,满足个人的职业兴趣,发挥个人的专长、特长和才干;三是从承担社会义务的需要出发,把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职业需要。

个体由于对这几种成分的偏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职业倾向。

其中,有代表性的倾向有以下几种(1)献身倾向。

,(2)成就倾向。

(3)兴趣倾向。

(4)实力倾向。

职业需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个体实践的深入,职业需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对教师的岗前培训不仅需要有教学技能,还要涉及到树立正确的职业需要,而且这种培训要贯彻教育生涯的始终。

职业评价取向是个体在生活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对不同的职业类型的相对等级的综合评判,影响评判的因素包括职业的生活声望和地位,也包括职业本身所能给予从业者物质与精神满足的程度。

职业选择原则是指个体面临实际的职业抉择是的依据,它与职业价值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职业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择业的重要因素,但是个体并不完全是依据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择业,即在职业价值评价的依据与现实选择职业的依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可见,职业意识是个人对职业的最真实的看法及从业后的职业体验,教师只有体验到职业乐趣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

(1)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感悟生命之趣。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其使命就是给予,把自己的知识无条件地教给学生。

作为教师,工作之外的工资、福利等是间接满足,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却是一种直接的满足。

在教师职业活动
中,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都是别的职业难以得到的享受。

教师工作的直接乐趣在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看到一批批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取得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2)教师要沉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充实的职业生活。

教师除了认真搞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学科、时间和机遇来实施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改革;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富于文化内涵的参观、游览、讲座等社团活动,即可以开阔生活视野增长知识,又可以增强社会交往活动能力;时常反思和进行自我教育。

(3)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创教育幸福,享受育人之乐。

教育的幸福来自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它是互相分享的。

教师这种幸福表现在时间上,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表现在空间上,教师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影响巨大。

(4)教师要增强自我教育效能感,教师的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
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活动中的行动积极性高,他们乐于付出努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

而当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和克服时,他当初的自我效能感就得到了证实,也就进一步维持了行为动机。

可以说教师较强的教育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对教育教学的信心和行为,这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成为其学习的
一种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
2 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小明《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4 葛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