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的宇宙)
地理教案: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的]:1、使学⽣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宇宙中⼀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常普通的⾏星,理解地球上存在⽣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4、激发学⽣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重点难点]: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命物质的条件[教具设计]: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讲授过程]:[讲授新课]:⼀、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然天体2、⼏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平时的⽣活所见)3、⼏种常见的天体恒星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度总结交代:数⽬多少(⾁眼所见6000多颗)夜空⾥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分析“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1. 5亿公⾥)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星云(指导学⽣阅读课本与恒星⽐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列表⽐较分析并⼩结)⼆、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意图”分析回答:三、九⼤⾏星1、顺序:⽔⾦地⽕⽊⼟天海冥⼝诀:⽔晶球,⽕烧⽊变⼟,天海边⼩⾏星带位置:⽕烧⽊⽣成的灰尘2、九⼤⾏星分类:1)类地⾏星:⽔⾦地⽕2)巨⾏星:⽊⼟3)远⽇⾏星:天海冥四、地球存在⽣命的原因:通过对P.4太阳系九⼤⾏星的⽐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命分析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物呼吸的⼤⽓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的⽓温有利于⽣物的⽣存3、⾃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收缩结晶⽔汽。
人类认识的宇(二)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
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
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
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
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
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
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
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
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
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殊性的教学建议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在说明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后,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即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
人类认识的宇宙
天体系统的分级
地球 月球 地月系 太阳 行星及其卫星 小行星 彗星 流星 行星际物质
人类认识的宇宙
考纲要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知识体系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变化 人类认识的宇宙 天体的类别 天体系统及其分级 地球的普通性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特殊性
练习
⒈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 A.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B.土星和木星的质量最大 C.木星和火星的体积最大 D.木星与金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 B )
太 阳
系 银 河 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其他的恒星
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的特殊性——适合于生物生存 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适中的距离 适当的质量 原始的海洋 适宜的温度 能吸引原始大气的引力 水是生命之源
⒉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D ) A.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B.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最小 C.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大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⒊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太阳系是由水、金、地、火、木、土、天、 海、冥等九大行星组成 B.河外星系是比银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也 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宇宙 D.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而形成的。
人类认识宇宙的小故事简短
人类认识宇宙的小故事简短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宇宙的猜想和探索。
在古代,人们只能借助天文观测和自然现象来认识宇宙。
他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星星是神圣的存在。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逐渐扩大。
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打破了人类对地球中心说的理解,将我们的星球放在了宇宙的边缘。
在这之后,伽利略等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的使用,发现了更多的星体和天体现象。
他们观察到月球表面的坑洞和山脉,证明了地球和其他天体一样是存在变化和不完美的。
18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
牛顿认为,恒星和行星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引力来完成的。
这个理论不仅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也为后来的宇宙物理学打下了基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领了宇宙认知的新纪元。
他提出了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论,也解释了引力的本质。
这个理论通过测量光在引力场中的偏折,验证了其准确性。
此后,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之谜开始被探索。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实验,研究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他们发现,宇宙诞生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即大爆炸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热、密集的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张并逐渐冷却。
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现象,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不断地扩张。
他们进一步发现,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构成了宇宙中绝大部分的质量和能量,然而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科学家们联合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型天文观测项目,如哈勃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卫星。
这些观测项目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研究星系的分布,进一步揭示了宇宙诞生和演化的奥秘。
总结来说,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史诗般的探索。
从远古时代的神圣星体到现代的科学观测,我们逐渐了解到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不断追求真理,便能够逐步揭开宇宙的奥秘。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课件)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
1.如图 1-6 所示,请你选定一个点,看另外 两点的运动方向和快慢,如选A看B和C的运 动方向和快慢是如何的?
B和C都离A远去,C比B远离A快。
2.假设宇宙在膨胀,那么原先紧邻的星系分离的 速度比遥远的星系分离速度快一些还是慢一些? 紧邻的星系分离速度慢一些。
新知讲解
大爆炸宇宙论
三、现代宇宙学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科学仪器的发明,对观察宇宙更加有利。
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星系
新知讲解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到的绝美星系画面
新知讲解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 和距离,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速度越大。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 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的变化。
气球在胀大过程中各个小圆点间的距
4.如果这些小圆点代表星系,那么,这些原 离变大,实验表明,宇宙扩张,原先
先靠得很近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吗?
靠得很近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增大了。
慢慢放掉气球里的气体,由此思 根据以上科学假设,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推理:如果能将时间倒 考宇宙的起源应该是怎样的? 退,宇宙中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必然缩小,最终会聚在一个点上。
宇宙的膨胀有观测事实的支持,又得到众多科学家的理论阐释,因 此 ,大爆炸宇宙论已成为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虽然大爆炸宇宙论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仍然遇到了不少的疑难 问题。如为什么早期宇宙会有如此高的温度? 为什么宇宙在空间中的大尺度上会如此均匀? 膨胀后的宇宙会不会坍缩?许多假设都有待于 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新知讲解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刘昆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人类认识的宇宙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刘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理论等。
3. 我国宇宙探索成就:嫦娥工程、天宫系列、悟空号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宇宙的相关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宇宙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讲授宇宙的基本概念:星系、恒星、行星等,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3. 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理论等,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发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宇宙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我国宇宙探索成就。
2. 讲解我国宇宙探索成就:嫦娥工程、天宫系列、悟空号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宇宙探索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我国在宇宙探索领域的地位。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和地月系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 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 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 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 天体系统。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阅读八大行星基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表分析,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00 0.11 317.94 95.18 14.6 17.2
体积 0.056 0.856 1.000 0.150 1316.00 745.000 65.20 57.10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 他指出,行星绕 太阳运动的轨道 应该是椭圆,太 阳位于椭圆的一 个焦点上。这一 重大发展使得日 心说的地位进一 步得以巩固。
古希腊天文学家, 于公元140年, 发表了13卷巨著 《天文学大成》, 在总结前人工作 的基础上系统地 确立了地心说。
地心说
日心说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 程与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是密切不可分的 。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自学课文P7-P9页的正文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 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 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 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 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一、天文学视角1. 望远镜的发明天文学是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最早形式。
在过去,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天空,记录不同星座和星球的位置和运动。
但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对宇宙的认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望远镜的发明让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星星和星座,进而发现了更多的天体和星球。
2. 空间探测器除了望远镜之外,人们还通过空间探测器了解到了更多的太空信息。
美国和苏联曾经曾经在冷战时期,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了探测器的大规模发射计划。
这些探测器探测到了更多的行星,卫星等,让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拓展。
二、物理学视角1. 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个理论认为:光的速度是一定的,不管是在相对静止的地方,还是在运动的地方。
物理学之所以如此重视相对论,是因为这个理论不仅对物理学有了重大的影响,还为今后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2. 量子力学在物理学视角而言,人们通过量子力学探索和认识了更多宇宙的奥秘。
量子力学在描述物质运动时,强调的是概率论的思想,而非准确预测。
量子力学的研究在解释宇宙现象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奇异的情况,例如,同一个量子状态在测量前和测量后的状态会发生巨大的差异。
三、生命科学视角1.生命起源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不仅停留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上,生命科学上的探索也为我们打开了解宇宙的新视野。
通过化学实验和研究探讨,科学家们认为,在宇宙形成早期,由于海量的物质产生了很多奇特的化学反应,从而让生命在宇宙中诞生。
2.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指的是在大爆炸时宇宙射出的剩下的微波辐射,是我们对宇宙起源的了解之一。
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分析微波辐射,我们可以了解宇宙起源时的信息,以及星云和星体的迁移和形成。
这些信息让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正在不断拓展中。
《人类认识的宇宙》课件
行星的形成:行星盘的形成 和演化,行星的轨道和速度
行星的演化:行星的物理特 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行星
的卫星和环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 小行星带、彗星等
太阳系的定义和范围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位于中 心,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
近排列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
太阳:中心天体,提供光和热
发现:科学家通过观测星系旋转等天文现象发现 了黑洞的存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定义: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 不像普通物质那样与电磁波有强烈的交互作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发现:科学家通过观测星系旋转等天文现象以及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手段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宇宙中的主要物质和力量
物质:宇宙中的 物质包括恒星、 行星、星云、星 系等,它们是构 成宇宙的基本元 素。
力量:宇宙中的 力量包括引力、 电磁力、核力等, 它们是维持宇宙 稳定和发展的关 键因素。
物质与力量的关 系:物质和力量 在宇宙中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 共同维持着宇宙 的稳定和发展。
宇宙中的物质和 力量对人类的意 义:宇宙中的物 质和力量是人类 探索宇宙、认识 宇宙的基础,也 是人类探索科学、 认识自然的重要 途径。
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天 体
卫星:围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小行星、彗星等其他天体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原始星云凝聚形成太阳,行星和其他天体逐渐形成 太阳系的演化:行星轨道变化、行星质量增长、行星间相互作用等 太阳系的结构:中心是太阳,外围是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太阳系中的重要天体:地球、火星、木星等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起源和发展2.宇宙的组成和结构3.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展示宇宙演化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3.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1)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物质: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
(2)讲解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网。
4.讲解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1)介绍宇宙中的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讲解天体的运动:自转、公转、引力作用等。
5.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现代的宇宙观。
(2)讲解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如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6.课堂互动(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有哪些局限性?(2)讨论:如何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的认识有哪些新的收获?五、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整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般说来,对宇宙的认识是指对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中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
人们自然要间:宇宙是什么呢?宇宙有多大?宇宙存在有多久了?宇宙中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宇宙有没有起源和演化?1、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宇宙问题的探讨,大多是在大地和天空的相互关系问题上。
随着科学的发展,后来又进入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上。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
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解。
到了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又逐渐形成了“盖天说”。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个斗笠,大地犹如一个倒扣的盘子。
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
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
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载有:“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这里描述的是浑天说。
这个学说最大成就是肯定了大地是球形的,同时大地是悬在空间的球体。
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
它们带有深刻的民族特点。
比如,古代埃及人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古印度想象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地球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建立了“太阳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到17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的宇宙学基础。
以上这些宇宙观基本上只是局限于太阳系范围,还称不上宇宙结构。
2、现代宇宙学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观测手段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展,观测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了解到天体的上百亿年的时间演化。
天文学家们对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和悠久的时间里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3篇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学科: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历史发展;2. 掌握人类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和技术;3. 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包括星系、行星和恒星等;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史发展;2. 认识宇宙的方法和技术;3. 宇宙的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及教师活动: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人类对宇宙有什么认识?2. 设计问题:你知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吗?Step 2:讲授(15分钟)1. 介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史发展,包括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对宇宙的想象;2. 介绍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宇宙的研究,包括望远镜、卫星和航天飞行器等。
Step 3: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宇宙结构进行调研和介绍;2. 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收集有关宇宙结构的资料,并制作简单的展板或PPT;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宇宙结构的介绍。
Step 4:总结(10分钟)1. 总结宇宙的基本结构,包括星系、行星和恒星等;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意义是什么?教学资源:1. 天文学书籍和杂志;2. 互联网资源,如NASA网站等;3. 展板或PPT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调研的成果展示;2. 班级讨论和问题解答。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术机构的研究员来学校做关于宇宙的专题讲座;2. 组织学生科考活动,如参观天文台或星座观测活动;3. 学生可以自主继续研究宇宙相关的话题,并以研究报告或科技展览等形式展示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讲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有机会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展板或PPT的方式,加深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浅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浅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远古的时候,人类就已有了“宇宙”这个词,但其含义与今天的大不一样。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自身居住的附近地区到地球,到行星,到太阳,再到太阳系··……宇宙的空间正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变大”。
在18世纪时人们眼里的宇宙还只局限于太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才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也只是天空中数以万计的恒星中的一颗。
于是,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开始逐渐扩展到了银河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厚度约1万光年,太阳绕银系组织是“星系团”,它由成百上河系中心旋转一周需2亿年。
随着人们认识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已不再是银河系,人类已经认识到,在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的存在。
这些“河外星系”离我们很远,即使通过大型的望远镜,也仅仅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光点。
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在一起组成“星系群”。
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它周围的19个星系组成了一个“星系群”,这个星系群的直爱因斯坦曾经计算宇宙的半径长度。
环径大约为260万光年。
比“星系群”更高一级的星年,千个星系组成。
“室女星座”里有一个星系团,包含1000个以上“计算结果”,认为宇宙的半径是的星系,离我们大约2000万光至35亿光年。
事实证明,他所计算年。
“后发星座”里,包含了2700 的宇宙大小的范围一次又一次个星系,距离我们大约2.4亿光地被突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星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狮 子 座 流 星 雨
2.宇宙的物质特性
天体的类型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卫星)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天体类型比较表
天体
概念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 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 包括 距日 表面 质 体 密 卫星 有无 别 行星 远近 温度 量 积 度 数目 光环
类地 水金 行星 火地
近
高 小 小 大 少或无 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
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它包括星云、
恒星、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自然 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等人造天体。
太阳(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 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 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水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最
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冥王星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 5、九大行星唯一逆向自转的是金星 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 体
卫星 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其它
温度高,自已能发光, 距地球非常遥远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 阳光而发亮 月球是地球唯一行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 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慧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 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外貌
流星 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 体 体小块
“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 一号’载入宇宙飞船在绕地球 飞行时,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 亲眼目睹地球的全貌。他禁不 住欢呼:啊!地球原来是这样 一个蔚蓝色的大球”。
南 京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人类认识的宇宙
大地
古代自然哲学所讨论的天文学的宇宙
人
天空
类
目 前
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 大、质量大、密度小 的特点
哈雷慧星,其公转周 期为76年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小测验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B D )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天体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
天
体
系
统
的
太银 总
隶 属 关
地月系 阳 河 星 系系 系
宇宙是什么样子?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又落到哪里去? 人类居住在太阳系之中,你了解太阳系多少? 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宇宙中真有西游记所描素的天宫吗?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是真的吗?
在我国古代就有著名的科学家对天文学有 研究,如祖冲之,郭守敬。
巨行 木
星
土 中 中 大大 小 多
有
远日 天王 行星 海王 远
冥王
中中
低
中
冥王星
最小
天王
少 海王 星有
九大行星运动特征 九大行星结构特征
普通行星
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 特殊行星
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体积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
生
基
大气
命
本
物
条 件
地内放射性 元素衰变
地内
结晶水汽化
蟹状星云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 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仙女座大星云
马头星云
草帽星云
土星(行星)
行星是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
地
的球雷慧星
慧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 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质 产
原始地球 体积收缩
温度 升高
生 由内部逸出
原始海洋形成
记忆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歌诀
九大行星绕日行,惟有地球有生命。 日地距离正恰当,温度条件有保障。 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 体积质量很适中,吸引大气在表层。 地内物质活动强,逸出水汽成海洋。 生物出现是必然,分清原因和条件。
思考:1.若日地距离太近或太远情况会怎样?
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
总
银河系
星
其他恒星系
系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模式图
冥王星
哈雷慧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 太阳
海王星 天王星
小行星带
土星 木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由近及远绕日行
水火海星冥天星王王王星星星
木土星星
金 星
地球
太阳系模式图
土星 木星
海王星
冥
天王星
王
星
远日行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2.若地球的体积、质量太大或太小情况会 怎样?
3.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存在的温度,除了日地 距离适当外还有什么原因?
学习小结
普 九大行星运动特征 通
行 地球 太阳系 九大行星结构特征 星
地球上生命存在
特
天体 天体系统 的条件
殊
行
星
地外文明的探索
探测和控制太空垃圾
• 自从40年前太空时代开始以后,火箭已经将 2万吨重的物体送上了太空。现在太空中仍有 大约1万件、4500吨物体。其中,只有5%是仍 在工作的宇宙飞行器。其实这一数字是非常保 守的,因为这只是指军用卫星和望远镜所能观 察和跟踪到的物体。现在令太空研究者最担心 的是运行在不同高度轨道上的那些不能被跟踪 到的物体。在太空中与任何做小物体的碰撞都 会给宇宙飞行器造成致命的破坏。
观
测
到
的 宇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宇宙的同义语
宙
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
技术的发展
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是物质世界
宇宙是 物质 世界,而且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晴朗 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以看见星光闪烁的 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 行星 和圆缺多变的 月亮 ,有时 还可以看到轮廓模糊的 星云 、一闪即逝的 流星 、拖着 长尾的 彗星 。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 以探测到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所有这些,通称 天体 。天体在 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