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别》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古别离·与君桂阳别翻译赏析

古诗古别离·与君桂阳别翻译赏析

古诗古别离·与君桂阳别翻译赏析《古别离·与君桂阳别》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端。

其古诗全文如下: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荠菜泊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赏析】第二首是男子回答之辞。

观“朝发能几里(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典)和“下江帆势速”,知此首作于男主人公由川返湘时。

全诗分三层,前八句为第一层,中十句为第二层,后四句为第三层。

其特点是处处呼应前诗又处处加重笔墨。

第一层的“与君桂阳别”四句,呼应前首“此地”四句,桂阳,今湖南郴州,当时二人分手之地。

前首曰“后期”、“前路”,此首曰“后事”、“前期”,相互呼应,反复强调二人临别时有约在先,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后事忽差池”,自己未践前盟,遂酿成悲剧。

“木落雁嗷嗷”四句所写景物,与前首开头“水国”二句境界相近又加以浓墨重彩,并且均脱胎于《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李诗笔意较《楚辞》更为凄苦。

第二层叙述归途中情景,“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男子思归心切,嫌船行得太慢,故下文直接道出相思,“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由自己的愁,想到对方的愁,“孤舟”点明二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给人一种孤独悲凉和漂泊无定的感觉。

“昨夜”两句,境界阔大清朗,本应赏心悦目,这里却撩起了诗人的愁绪,表现出他为相思所苦而夜不能寐。

“菊花”二句,以景写情。

“菊花”秋末开放,“荠菜”春日开花生长,二者分别代指秋和春,此处只表明分别已久,并非实指,通过秋去春来的季节变换,形容出离别久,相思深。

“下江”两句言船行非常迅速,候风器被远远地抛在身后。

前面“朝发”两句说船行太慢,与此似乎矛盾,实际上船速并无大的变化,只是人的心情过于急切、复杂,故生出种种幻觉。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忆秦娥·与君别》意思-赏析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忆秦娥·与君别》意思-赏析

与君别。

相思一夜梅花发《忆秦娥·与君别》
意思|赏析
与君别。

相思一夜梅花发。

梅花发。

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

东风笑倚天涯阔。

天涯阔。

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怅别词。

人写的不是离别时的凄恻,也不是别君的思念,而是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情怀。

诗人并不正面写这种渐行渐远渐浓的离愁,也不突出他对那位盈盈微步的佳人的眷恋,而是把一夜间怒放的梅花推在前景地位进行反复咏叹,这样诗人行旅中的那种难言的惆怅反而更加在丰富、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便是超越咏叹实体,把描写对象半空灵化、象征化了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1。

《忆秦娥与君别》全文及赏析

《忆秦娥与君别》全文及赏析

《忆秦娥·与君别》全文及赏析
《忆秦娥·与君别》是宋代词人房舜卿所作,全文如下:
与君别。

相思一夜梅花发。

梅花发。

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

小桥风月年年在。

年年在。

玉人何处,忍教啼鸦。

这首词借闺怨题材抒发家国情怀,寄托怀古伤今之情。

整首词意境凄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借闺怨抒发家国情怀,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表达了以下几种情感:相思离别之苦:词的上阕描写了与爱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通过“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等意象,表达了分别后的凄凉和哀怨。

时光流逝之叹:下阙通过“小桥风月年年在”的描述,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故国之思:“玉人何处,忍教啼鸦”一句,可能暗含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故人的怀念,抒发了词人的感伤和哀愁。

身世之感:整首词以闺怨为题材,可能也反映了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人生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凄美,既有离别相思之苦,又有时光流逝之叹和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译文

《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译文

《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译文完整“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译文,修身养性必读收藏,卷一:五言古诗一文一本书17小时前· 深圳市铭伟兴科技有限公司都昌县分公司总经理完整“唐诗三百首”原文及参考译文,修身养性必读收藏,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三四五..请持续关注后面相关文章。

(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资料,为了方便你的查阅请在文章标题的右上方关注我们哦!)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唐诗三百首》正文:卷一、五言古诗《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初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始闻秋风原文、译文及赏析【word版】.doc

初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始闻秋风原文、译文及赏析【word版】.doc

刘禹锡《始闻秋风》原文、译文及赏析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

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

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

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鉴赏】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刘禹锡十大经典名句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动京城。

出自《赏牡丹》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2、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出自《始闻秋风》
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飕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自《陋室铭》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4、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出自《杨柳枝词九首》
译文: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5、人生几回仿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自《西塞山怀古》
译文:人的一生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只有那高山靠着寒流没有变化。

6、长恨人心不古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出自《竹枝词》
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出自《浪淘沙·其八》
译文: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9、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五
译文:江两岸怒放的山花洁白如雪;村庄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10、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出自《金陵怀古》
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高山大河的危险不足为据。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的意思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的意思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的意思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是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在分离时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与君别”意指与爱人分别,暗示着诗人与爱人的分离。

而“相思”一词则是指思念之情,诗人在分离后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接着,诗中提到了“一夜梅花发”,这是一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的强烈与激烈。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象征着坚强与不屈,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离别之中坚定的爱情信念。

这首诗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暗示和象征。

比如,“梅花发”可以被理解为梅花的美丽与傲然,暗示着诗人对爱人的赞美和期望。

而“一夜”则是一个时间的限定,暗示着诗人思念之情的强烈与突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与爱人分离后的深深思念之情,梅花的意象则加强了诗人对爱情的坚持和期许。

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表达爱与离别的经典之作。

《淮上与友人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原文、翻译及赏析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这首七绝《淮上与友人别》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淮上与友人别》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唐代: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淮上与友人别》注释淮(huái)上:扬州。

淮:淮水。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杨花:柳絮。

愁杀:愁绪满怀。

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淮上与友人别》赏析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

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

有所思(萧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有所思(萧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有所思南北朝:萧衍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标签抒情、相思、思妇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注释适:才。

意:当作“忆”。

绮带:绸带。

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瑶华:琼花,指情人。

赏析“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

“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

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

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

然而,他不愿轻易把内心秘密告诉对方,所以结句说:“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他常常担心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他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不忍心去攀折她(瑶华)。

这是多么细腻的心理描写,多么深沉的爱。

然而,深爱而不能吐露,他必须承受痛苦的煎熬。

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尤其是心理描写,入木三分,缠绵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结构上看,全诗共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离”不久,犹如昨日,思念良深;后四句写欲与“同心结”而“未忍折”,说明思念之苦,颇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情思。

道别在文言文翻译

道别在文言文翻译

《临别赠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今日之际,余与君相别,不禁感慨万千。

回首往昔,与君相识于微时,同窗共读,谈笑风生。

今朝一别,恐成永诀,心中不禁悲从中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吾与君别,犹如断弦之琴,难续前缘。

然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离别有时,情谊长存。

故愿以此文,寄托吾等之离情别绪。

君行千里,余送一程。

青山绿水,送君归去。

愿君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得遇知己,共度此生。

君之去处,余虽心有不舍,然亦知君志在四方,当勇往直前,勿以余为念。

昔日同窗,共度春秋。

今朝道别,各奔前程。

吾等虽分离,然友情依旧。

望君不忘昔日同窗之情,时常思念。

他日相逢,依旧把酒言欢。

君之才华,犹如夏日之阳,冬日之雪,令人敬仰。

君之品行,如松柏之坚,梅花之傲,令人钦佩。

余虽才疏学浅,然亦愿以君为榜样,砥砺前行。

此别之后,君当珍惜时光,勤奋学习,锐意进取。

吾等虽不能同舟共济,然愿以君之成功,为吾等之骄傲。

他日相逢,愿君已登高远望,余仍立于原地,相视一笑。

世间万物,皆有轮回。

今日之别,亦非永诀。

他日重逢,当是欢笑。

愿君勿以离别为忧,勇往直前,共创辉煌。

临别之际,余以诗赠君:别离悠悠水自流,青山隐隐路迢迢。

同行共度几春秋,一朝分别各西东。

前程似锦君须记,勿忘旧时同窗情。

他日重逢笑谈间,共赏花开花落时。

愿吾等友谊长存,他日重逢,再续前缘。

道别矣,君!(字数:497字)。

《与君别》译文赏析word资料6页

《与君别》译文赏析word资料6页

《与君别》译文赏析【原诗】On Monsieur’s DepartureQueen Elizabeth [1533-1603]I grieve and dare not show my discontent,I love and yet am force to seem to hate,I do, yet dare not say I ever meant,I seem stark mute but inwardly do prate.I am and not, I freeze and yet am burned,Since from myself another self I turned.My care is like my shadow in the sun,Follows me flying, flies when pursue it,Stands and lies by me, doth what I have done. His too familiar care doth make me rue it.No means I find to rid him from my breast,Till by the end of things it be suppressed. Some gentler passion slide into my mind,For I am soft and made of melting snow;Or be more cruel, love, and so be kind.Let me float or sink, be high or low.Or let me live with some more sweet content,Or die and so forget what love are meant.【译诗】与君别哀恸时却不敢流露烦怨,欢爱处亦惟有假作寇仇,举止若素反将本意遮掩,缄口无言却在内心祈求。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的意思_全诗赏析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的意思_全诗赏析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出自南北朝江淹的《古离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如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注释
①蕙草:一种香草。

②颜色:表情,神色。

③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④寄:寄托。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拟古九首【原文】其一荣荣[1]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2]诸少年,相知不中厚[3]。

意气倾[4]人命,离隔复何有?【注释】[1]荣荣:茂盛。

[2]谢:奉劝。

[3]中厚:忠厚。

[4]倾:付出全部。

【译文】茂盛幽兰盛开在窗下,堂前有浓密的垂柳。

当初与你别离的时候,不曾想到此行如此之久。

出门万里,客居他乡,半道上竟结交所谓的嘉友。

不曾说话,心便已迷醉,醉意并不是来自饮酒。

幽兰枯萎,垂柳也已衰落,别时的誓言被抛却。

诚恳地奉劝诸位少年,相知之时的忠厚未必代表那人会永远如此。

一朝的意气可能断送生命,一旦分离,他将你毫不留情地抛弃。

【赏析】出于和《饮酒二十首》同样的道理,这组诗仍一首首赏析。

本诗中,送别之人对应晋朝;所谓“嘉友”,即诱惑游子的人,对应南朝宋;而游子,则对应刘裕。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绝非简单的起兴。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意指刘裕未能像王导、谢安那样,忠心辅佐新主,特别是晋安帝司马德宗。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作者想表达的是“昔为荡子妇,今为娼家女”,前者毕竟是良家妇女,对应晋,而后者所谓的风尘女子则对应南朝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之前兰花与柳树还很茂密,在这里形成了对比。

单就这四句而言,大有卓文君对司马相如“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白头吟》)的气魄。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在皇权的诱惑之下,刘裕没有像王导、谢安那样功成身退。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这两句让笔者想到《诗经》中那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作者明面上是告诫少年不要轻易地付出真心,实际上是暗讽刘裕没有像王导、谢安那样辅佐晋朝国君。

全诗以弃妇的口吻述说了一个男子受到了诱惑,然后背叛的故事。

借痴男怨女之口隐晦表达亡国之恸的诗最早见诸《诗经》,比如《王风·葛藟》等。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是说,你与我都远离家乡在外做官,谋求生计,在这离别的时刻,彼此的心情,自然能够互相理解,心领神会。

客中送别,意虽悲而语却达,写得亲切、自然,表现了友谊的诚挚和深厚。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①宦游:离家出外做官。

②蜀川:原诗一作“蜀州”。

泛指今成都平原一带。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译诗、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送别诗,当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诗人在长安,送友人赴川就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始闻秋风》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译文及注释】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君别》译文赏析
【摘要】中英文翻译中,诗歌的翻译一直是个难点。

本文以孟凡君副教授翻译的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的诗作on monsieur’s departure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翻译中字、词、句的处理,以及中英文意境,诗歌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风格;意境;修辞
【原诗】
on monsieur’s departure
queen elizabeth [1533-1603]
i grieve and dare not show my discontent,
i love and yet am force to seem to hate,
i do, yet dare not say i ever meant,
i seem stark mute but inwardly do prate.
i am and not, i freeze and yet am burned,
since from myself another self i turned.
my care is like my shadow in the sun,
follows me flying, flies when pursue it,
stands and lies by me, doth what i have done.
his too familiar care doth make me rue it.
no means i find to rid him from my breast,
till by the end of things it be suppressed.
some gentler passion slide into my mind,
for i am soft and made of melting snow;
or be more cruel, love, and so be kind.
let me float or sink, be high or low.
or let me live with some more sweet content,or die and so forget what love are meant. 【译诗】
与君别
哀恸时却不敢流露烦怨,
欢爱处亦惟有假作寇仇,
举止若素反将本意遮掩,
缄口无言却在内心祈求。

自性难持,冰心还欲焚,
本我已失,此身属何人?
牵挂,如同日下的身影,
游移不定,却进退相随,
或立或卧,尽显我身形。

感念君殷勤顾恋辄生悔。

直至长情难抑胸中缠绵,
方知晓违心相忘已枉然。

心辕意马滑入柔情缕缕,
柔肠百转人已冰雪消融,
忍心断情?或倾心相许?
徒让人芳心荡漾起迷泓。

若不能甜甜蜜蜜爱一场,
宁可舍此生将真爱遗忘。

(孟凡君译)
译文赏析
本首《on monsieur’s departure》的作者是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即是英国的一位君王,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她将英国文化推向了顶峰,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黄金时代”。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孟凡君老师对本首诗歌进行了自己精彩的演绎。

英诗可分为不同种类,史诗、戏剧诗、故事诗、民谣、抒情诗(又可分为颂诗、悼念诗、田园诗、爱情诗)、说理诗。

本诗就是典型的抒情诗当中的爱情诗。

从题目的翻译我们不难看出,译者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另有一番新意,巧妙的三个字就表达了本诗的主题,简单却极具画面感,似乎看到一位女子泪眼盈盈的与心爱的人依依不舍。

法语单词monsieur是先生的意思,作者用古汉语当中的“君”来表述,使人立刻联想到古诗词当中的许多经典诗句,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让读者产生共鸣,创造了一个英国与中国共同的文化意境。

grieve译做哀恸,表现的女子悲哀之重,哀伤之至,七分悲情,三分无奈。

hate是一个经常见到的普通单词,译者并没有按常规译法,如“仇恨”“怨恨”“埋怨”,而是“寇仇”,语言稍稍晦涩,但不失神秘,引人思考女子复杂的心理状态,悲伤之时有几分烦怨,却不想诉说,回忆往昔的美好却顿生恨意,译者语言隽永,耐人寻味。

i do, yet dare not say i ever meant,此句浅显易懂,但如何翻译出美感却是个难题,译者采用了严式风格译文,不仅在格式上讲究,语言形象生动,女子欲言又止,难以遮掩的真实感情跃然纸上,爱之深,情之切,惟妙惟肖。

难得的是,译者在语言饱满、隽永的同时还注重了建筑美,韵律美。

从译文的风格上讲,诗歌译文可以有两种形式,即严式风格译文和宽式风格译文。

严式风格,格律性较强,形式较为工整。

宽式风格,格律性较弱,或没有格律,形式较为随意。

从翻译的实践上看,翻译的方法也有两种,严式翻译的方法和宽式翻译的方法。

严式翻译,是大体上既从形式上也从内容上尽量尊重原诗之风格和寓意的翻译实践活动。

而宽式翻译,是尽量遵循原诗之意,用相对宽松的语言、形式和韵律(甚至不用韵律)去转达原诗之意的翻译实践活动。

其实,严式翻译和宽式翻译也各有其优缺点(以下主要相对于原诗为韵体诗来说)。

严式翻译的优点是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原诗的风格,至少说它体现了与原诗类似的风格和美,体现了后顾的翻译原则。

当然,绝对追求韵律的对整是不必要的,这种遵循与体现将是以牺牲活泼易懂的语言为代价的。

就像以上的二种严式译文或其他名家的严式译文一样,读起来多少都有些拗口,压抑和不自然(当然,这也与译者的水平
有关)。

所以,我认为严式风格的译文只要大体从韵脚上尊重原诗即可。

如果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如果不能避免语言的晦涩,那就不必刻意追求格律的对整(原诗为无韵体的,不存在此问题)。

而宽式风格译文虽然语言活泼生动,但它是一种较原诗相对遥远且不对称的美,它没有严格地遵循原诗的风格(原诗为无韵体的,正恰恰相反。

),而只是译者用另一种符号(语言)和大体相对应的文体形式对原诗作了意义上转达的一种语言文字活动,但这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体现了前瞻的翻译原则,当然,不管是严式还是宽式,都是前瞻与后顾的结合,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有所偏废。

my care is like my shadow in the sun,译者将care译为牵挂恰合诗人的心意,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旨在将心中的牵挂比喻为影子,游移不定,却进退相随。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富有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性,修辞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如明喻、暗喻、换喻、提喻、拟人、夸张、含蓄或淡化等。

let me float or sink, be high or low,此句单从字面上是让我浮还是沉?高或低?作者摒弃直译的方法,在揣摩了诗人的情感,和纵观诗歌全文以后,曲译为:忍心断情?或倾心相许?这是在离别之际,女子面临的一个选择,也是对上述复杂的心理状态的一个总结,也是诗歌的主题句,女子在经过感情历练后,选择勇敢面对爱情。

译者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式,对这首爱情诗展开了想象和诠释,紧密结合主题和诗人情感,深化了诗歌的内含,意境哀婉、凄美,
成功的再塑造了离人的形象。

用词深思熟虑却不矫揉造作,韵律抑扬顿挫却不僵硬,同时保持了形式工整,源于本体,却高于本体,实乃翻译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